cat in the rain的影响:环境保护的中庸之道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7:43:23

环境保护的中庸之道

在线投稿记者博客联系记者

  转基因真相之四十三:

  □记者 杨青平

  

  中庸之道,是孔子思想之一,但是孔子、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对“中庸之道”的解释不具体,很抽象,不好理解,也记不住。“文革”后期批判孔子,说“中庸之道”是折中主义、调和主义,这倒容易理解,也好记,却是对“中庸之道”的歪曲。最近几年国学热兴起,国学大师们基本认同宋代理学家程颐对“中庸之道”的解释:“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正理。”翻译成白话文可以是这样的:事物沿着不偏不倚、不左不右的中间正道发展,是永恒不变的客观规律。再引申一下就是:偏离正道,走向极端,是走不远的,迟早要被矫正的。 

  分别用环保历史、生态伦理历史,对中庸之道解析如下:   

  从DDT说起。DDT从极端好演变为极端坏,《寂静的春天》遏制了DDT继续污染环境,但是却矫枉过正,所谓矫枉过正,就是把弯的东西矫正,用力过度,又歪到了另一边。《寂静的春天》确实具有极端倾向,它要杜绝化学农药,可是化学农药现在仍在用,不是非要用,而是不得不用。这说明杜绝化学农药是不现实的。化学农药滥用,这是左倾,这根本谈不上环保观念;不用化学农药,只用生物防治,忍看害虫肆虐,这是右倾,这样的环保观念其实已经走向极端;环境保护的中间正道则是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合理使用化学农药,同时改造化学农药,既要让它有效防治害虫,又要减轻它的污染。DDT作为农药70多年来,化学家改造化学农药的中间正道走过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以DDT为代表的残留时间很长的农药,都是有机氯农药,有机氯农药的分子结构里有一个苯环,苯环很稳定,不容易分解,所以残留时间很长,这就是常说的“高效高残留”农药。    

  第二阶段:为了解决“高残留”问题,化学家们合成了有机磷农药,有机磷农药的分子结构是一条链,链不稳定,容易分解,所以残留时间短,这就是常说的“高效低残留”农药。    

  第三阶段:有机磷农药虽然“低残留”,可是对人和其他哺乳动物的毒性也是很高的,于是,化学家们又合成“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拟”就是模拟;“除虫菊”是一类天然的可以除虫的菊科植物,在古代,农民就是用除虫菊的粉或者水溶液防治害虫的,这可谓古代的生物防治;“酯”是指除虫菊的分子。“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就是模拟除虫菊的分子结构人工合成的一类化学农药,有很多种,统统简称为“菊酯类农药”,这个名词在媒体上经常出现,但有时会错为“聚酯类农药”。“菊酯类农药”对昆虫的毒性很强,但是对人和其他哺乳动物的毒性很低,只有昆虫毒性的几百分之一,甚至只有几千分之一,因而叫做“高效低毒”农药。现在的农药,以高效低毒的菊酯类农药为主,以高效低残留的有机磷农药为辅,而高效高残留的有机氯农药很少很少。    

  第四阶段: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农药用量,化学家、生物学家、遗传学家一道研究转基因,让农作物本身产生只对昆虫有毒、对人和其他哺乳动物无毒的蛋白质,使昆虫咬食农作物即死。这在前面的篇章已经说得很详细了,不再赘述。    

  人间正道是沧桑。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人口对食物的需要,为了防治昆虫对农作物的为害,科学家们让科技日新月异,却遭到极端环保主义者的反对。极端环保主义者反对化学农药,尽管它高效低毒;反对转基因,则认为转基因作物的毒蛋白迟早也会毒害人类。70年农业和科技的沧桑巨变,也未能让极端环保主义者转变观念。他们无视科学,脱离实际,坚持主义,他们坚持的主义就是生态伦理的自然中心主义。    

  生态伦理就是人对自然要讲伦理道德,生态伦理的历史以1962年《寂静的春天》出版为分界线。之前,人类中心主义占主导地位,这是左倾;之后,自然中心主义占主导地位,这是右倾;现在有了和谐发展主义,这是中间正道。    

  人类中心主义以人类为中心,认为自然就是为人类所用的,人类便毫无节制地向大自然索取,比如毁林开荒、围湖造田等等,不再一一列举。其结果是,破坏了生态平衡,遭到大自然的报复,如山体滑坡,如汛期湖水泛滥。在我国,人类中心主义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七十年代还占主导地位,八十年代以后才逐步被矫正。    

  自然中心主义以自然为中心,认为人是自然的一员,人与其他生物是平等的,人应该保持自然的完整性,比如,人不得改变植物的遗传基因,人不得伤害糟蹋庄稼的野猪,等等。目前,反对转基因是自然中心主义的突出表现。自然中心主义正在与和谐发展主义(也叫可持续发展主义)PK,可喜的是,公众中赞成和谐发展主义的人逐渐增多。 

  和谐发展主义认为人类应当在保护自然的前提下利用自然,人类与自然是互相依存的和谐发展的关系。展望未来,生态伦理必然回归到和谐发展主义的中间正道上来。

  中庸之道解析完毕。还需要指出,中庸之道是中国文化,西方文化里没有中庸之道,但是中庸之道是个客观规律,适合全世界。         

  其实,中庸之道的实质就是实事求是,只有实事求是,事物才能沿着中间正道发展;不实事求是,就会走向极端。

  实事求是,是个古词,语出汉书,不过在汉代也不常用,汉代以后,用得更少。到了明清,国学大师们大兴考据之学,考据之学必须严谨而扎实,便重提“实事求是”,并确定为学风。在延安时期,为了反对主观主义、教条主义、左倾机会主义,毛主席把“实事求是”定为党的思想路线。以后,这个词就成了我们的常用词。    

  反对转基因,不实事求是,网上的许多“事实”,都是造假。

上一篇

全国数字报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