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ident director:孫中山生平簡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7:07:55
國父孫中山生平簡介 

清同治五年十月六日(1866年11月12日),於廣東省香山縣(即中山縣)永寧鄉翠亨村,一戶尋常的農家誕生了一位對近代中國及全世界有著深遠影響的人物。他就是我們的國父──孫中山先生。

辛亥革命前,世人常以逸仙先生稱呼,等到民國成立後,國人一般習慣以孫中山先生稱呼。

清光緒九年(1883年)冬天,中山先生進入香港拔萃書院學習英文,認識了喜嘉理牧師,並受洗為基督徒;一年後中山先生轉學至香港中央書院(後改稱皇仁書院)。此時德彰先生因為中山先生信仰基督教及打壞佛像兩事而氣憤不已,便要他不可妄為,否則要把原本分給他的一半財產收回。中山先生因不願放棄理念及信仰,於是到檀香山辦理歸還財產的手續。

  事後德彰先生覺得自己似乎太過嚴厲,便寄了一大筆款項給父親,作為中山先生的學費。之後,中山先生接到父親來信,要他回鄉成婚,十九歲的中山先生便回鄉迎娶小他三歲的盧慕貞女士。三個月後,中山先生回到香港,完成中央書院的學業,並立志成為醫生;他認為這是最易獲得大眾信任,且可走入各個階層的行業;於是決定以醫生身份做為宣傳革命的掩護。

  二十一歲時,中山先生在廣州博濟醫院附設醫科學校習醫,也開始暗中宣傳革命,當時許多同學都認為中山先生的論調很古怪,但同學鄭士良卻很支持他。一年後,中山先生轉到香港新設的西醫書院就讀,教務長是英國人康德黎先生;其後中山先生於倫敦蒙難時,就是康德黎傾全力營救而脫險。

  在西醫書院五年多的求學時光,中山先生經常高談闊論,批評滿清朝政。當時與中山先生非常要好的同學有陳少白、尢列、楊鶴齡,因為四人常聚在一起談論中國的前途,暢言革命,這在當時是不被政府允許的,所以有人就以「四大寇」來稱呼他們!

  整體而言,孫中山先生的求學過程算是相當多采多姿的,除了傳統中國的私塾教育外,也留學英美,充分體認了西方教育的優點,這在當時是相當不容易的,但也因此,讓孫中山先生有更寬闊的視野,去看待四週發生的事情,同時也深切了解中國的未來,一定要走民主、自由的道路。

   這一段學習過程,對孫中山先生後來積極投入革命救國的志業,有著決定性的影響!

  國父孫文遺囑   國父遺囑(國事版)  
 余致力國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國之自由平等。積四十年之經驗,深知欲達到此目的,必須喚起民眾及聯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奮鬥。

  現在革命尚未成功,凡我同志,務須依照余所著建國方略、建國大綱、三民主義及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宣言,繼續努力,以求貫徹。最近主張開國民會議及廢除不平等條約,尤須於最短期間,促其實現,是所至囑。

筆記者:汪精衛 證明者:宋子文 邵元沖 戴恩賽 孫 科 吳敬恒      

何香凝 孔祥熙 戴季陶 鄒 魯


國父遺囑(家事版)
 余盡瘁國事,不治家產。其所遺之書籍、衣物、住宅等,一切付吾妻宋慶齡,以為紀念,余之兒女已長成,能自立,望各自愛,以繼余志。此囑。

中華民國十四年二月二十四日

孫文 三月十一補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