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莺与玫瑰悲惨的图片:中国金融智库研究员宏皓:2012,中国经济增长方式大转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22:45:16
空间管理 您的位置: 中国经济网 经济博客 ? 中国金融智库网的空间 ? 日志 在金融界,我们关注有思想的人;在金融界,我们被有思想的人关注着!

中国金融智库研究员宏皓:2012,中国经济增长方式大转型http://blog.ce.cn/html/70/528770-1444153.html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1-12-30 09:34:34

查看( 47 ) / 评论( 0 ) / 评分( 0 / 0 )         12月28日,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受国务院委托,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关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工作进展情况的报告时,报告了国务院下一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6项重点工作,其中第一项就是扩大内需。这6项重点工作包括:进一步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扩大居民消费重在提高收入、改善预期。在保持投资稳定增长的同时,把重点放在优化投资结构上。稳定和拓展外需,积极推动对外贸易从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促进对外贸易均衡发展。

  2012年,国际和国内形势都不容乐观:欧元和欧债危机导致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和全球经济复苏困难,中国又面临着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和物价上涨压力并存的严峻挑战。面对复杂的内外部环境,如何应对挑战、如何推进改革成为各界广泛关注的话题。当前改革已进入深水区,所触及的深层次矛盾越来越多,难度也越来越大。国家确定明年经济转型重点工作,首重扩内需,有利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增强经济的内生动力和抗冲击能力。

  内需成中国经济转型之路

  外界通常以13亿人口这个庞大的基数来计算中国的居民消费潜力。但内需不足、居民消费占GDP的比重过低,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结构不合理的集中体现,中国国经济“换挡期”的阵痛如何才能缓解?

  就消费来看,大家都很期待它能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黑马。我国绝大多数二三线城市处于30%-70% 的快速城镇化阶段,这将对消费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问题是,我们所谓的城镇化是一个什么样的城镇化?如果是建立在实业基础上的城镇化,将会对中国是一件大好事,但如果是伪城镇化,没有实业基础的诱导,将给我们带来很大问题,甚至是灾难。启动消费的基础是增长消费群体的消费能力,但消费能力的提升需要真实的增长和收入再分配,这两件事情都比经济增长本身更令人头疼,因此,短期内很难依靠这两种方式增加大部分消费群众的消费能力;如果靠货币贬值的方式逼着消费者去消费,导致的问题更大,不仅仅会诱发社会危机,还会导致欧美式的借债消费的危机。

  1.进行收入的二次分配

  内需不足、居民消费占GDP的比重过低,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结构不合理的集中体现,而这种不合理有望通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和医疗体制改革等所带来的促进消费这一“副产品”来加以减缓乃至改观。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和医改这样的改革,实际上是进行收入的二次分配,通过减少中低收入人群的潜在支出而增加了他们的真实收入。结果之一就是使得他们敢于进行适度消费。为贫困人口提供的低质量住房与其说是市场配置问题,不如说是收入分配问题。政府在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等项目上承担更大份额的支出,将有助于减轻居民家庭的压力,增加他们的可支配收入。

  2.打破行业垄断才能共同富裕

        调控行业收入差距持续扩大是我国收入分配改革中的一项重点任务,其中,关于调节垄断行业过高收入的讨论和操作已有多年了,至今收效却不大。由于各行业资本、技术构成和人力资源素质结构等方面存在差别,行业之间存在收入差距本来是很正常的,但当收入差距过大并且呈不断拉大的趋势时,就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警惕了。目前,电力、电信、金融、保险、烟草等行业职工的平均工资之所以远远高于其他行业职工平均工资,一是其凭借垄断获得独占的市场或无偿占有资源,生产经营环境条件明显优于其他竞争性行业企业;二是这些企业凭借垄断优势,能够轻易获得超额利润,所以拥有丰厚的资金来源提高本行业企业职工的工资福利水平。三是对这些行业企业的薪酬调控政策措施落实不到位。

  引发垄断行业收入过高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分配制度方面的直接原因,更有市场、资源垄断等体制方面的深层次原因,必须深入分析,对症下药,才能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其中,加快推进垄断行业改革,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引入竞争机制,对内向中国人民开放,降低中国民众的准入条件,形成投资主体和产权多元化,彻底打破行业垄断是解决收入分配方面的突出问题,缩小行业间收入差距的最根本的解决途径。否则,垄断行业高收入问题是无法根本解决的。

  民间有大量的资本游离在外,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浙江的民间资本。有资料统计,浙江活跃在市场的民间资本超过上万亿元。而这些资本却在“出口受阻、国内投资不畅”的内外夹击中不断寻求出路,比如炒房、炒煤、炒油、甚至漂洋过海到迪拜炒楼。不但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这些资本在投资的本身也冒着很大的风险,所以说,他们也急需一个好的渠道来进入。进入垄断行业领域,可以说是多少民营企业梦寐以求的。只要有竞争,交易成本就会下降。今后非公经济进入金融﹑民航、石油等垄断行业,参与全面竞争,对于广大的老百姓而言,搭乘飞机的价格有可能进一步降低;这两年通信业的竞争,使得老百姓的话费便宜不少就是一个实例。

  经济发展要始终围绕民生

     2011年,中国GDP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此背景下,为所谓“中国模式”唱赞歌的大有人在。但在中国奇迹的背后,却难掩公众的不幸福感甚至日增的愤怒情绪,层出不穷的群体性事件让和谐社会的愿景显得扑朔迷离。

  苏联悲剧可以为我们提供很多借鉴。首先,经济发展的根本目标是提升人民的幸福程度,而非盲目追求经济规模。脱离民生的经济发展,不仅会失去民众支持,也会因为民众收入有限造成消费需求难以提振,最终陷入投资驱动的泥沼。其次,GDP的结构很重要,苏联当时虽然是世界第二强国,但把资源过度投向军事和工业领域,而导弹对公众的日常生活而言显然不如茶叶蛋重要。再次,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至关重要。经济竞赛是长跑,暂时的领先有时只是透支的先兆而已。正如克鲁格曼尖锐地预测了“东亚奇迹”的不可持续:“太平洋周边的新兴工业化国家异乎寻常地动员资源进行经济建设已经得到了回报,这些回报正是最乏味、普通的经济理论告诉我们的。如果说亚洲的增长有什么秘密的话,无非就是延期享受、愿意为了在未来获得收入而牺牲眼前的享乐。”

  如果我们以足够清醒的态度审视“中国模式”,就不难发现中国的经济奇迹并没有创造例外,我们很大程度上是在重复高储蓄、投资驱动的增长模式,甚至在错误方向上走得更远。所以,经济发展要始终围绕民生,只有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才能为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提供稳定的社会环境。

  内需拉动经济增长需要市场经济

     2012年将成为中国经济的转型之年,中国经济过去依赖投资拉动逐步转向内需拉动经济增长.今后中国的出口会下降,投资会下降,只有用内需拉动经济增长才是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方式;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方式需要经济更进一步向市场化改革,只有真正的市场经济才能成为内需增长模式.制约经济向内需增长模式转型的障碍是垄断,各行业对内开放才是重中之重,政府和国企垄断了所有的资源和资金,造成了极大的浪费,不利于经济向市场经济发展,向内需增长方式转型.所以,2012年注要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转型之年,只有经济增长方式转向内需增长方式,中国经济才能再辉煌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