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莺与玫瑰王尔德作品:创新教育 时不我待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4 15:08:12
                                                                       创新教育 时不我待                                                                                  2010-09-14 21:43

                                     京山县绿林镇中学    廖俊崧

当今学校教育教学,提倡实施创新教育。创新教育已成为“知识经济”(克林顿最早提出)时代学校教育的主导。它不仅能够提高人才的素质,同时能够培养人才的创新意识,从而推进科学文化向前发展,推动人类历史的进步。那么,如何才能卓有成效地推进与实施创新教育呢?我个人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提倡创新教育的新理念。
  我国数千年来的封建文化统治及其长期深厚的传统教育的影响,造成我国尚未形成创新性人才生成的良好的观念氛围,尤其是清朝“闭关锁国”以来,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的进取创新意识偃旗息鼓,很多消极的处世哲学、处世观念充斥社会。到了近代,人作为一个个体的观念被忽略,这就导致了人的主观意识被淡漠,更何谈自我发展、自我创新?这些观念严重束缚了个体的个性发展和独创性的发挥。因此,扭转整个社会陈腐的观念,形成推陈创新,追求创新的观念氛围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学校教育,应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办学宗旨,把学校办成是学生接受教育的直接场所,人生行为习惯、品德素养的第一课堂。因此就更应该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确立创新教育的新理念。如今的社会是信息时代的社会,知识已经是突飞猛进、日新月异的发展和更新,人们已不可能将在校学习所获得的有限知识来有效地运用于整个人生。学校教给学生一定知识,已不再是教学的唯一目标,甚至不是主要的目标,而是要通过知识的传授,使学生获取获得新知识的知识基点,掌握获取新知识的方法,并形成独立判断、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教育要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相信每个学生都有一定的创新潜能,只要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形成利于创新的和谐、民主氛围,因材施教,每个学生的创新潜能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而学生时代潜能的拓展,对一个人的一生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使其在整个生命历程中能充分发展自身,激发全部潜能,提升个人生命的价值。少具鸿鹄志 ,大作栋梁材。
二.学校应制定好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教育创新制度
    这些年来,我国教育一直处在传授——接受这一传统的教与学模式下,这种教育制度环境,严重束缚了教育活动主体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挥。要有效地推进创新教育,就必须实现教育制度创新,使学校成为自治约束、自我发展的创新主体,为创新教育的实施提供制度保证。

一是可以向发达国家看齐,改变对学校管得过宽、过死的状况,在招生、课程安排、教育评价、教师管理、教学管理等方面给学校以充分的自主权。

二是加强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继续深化校长负责制。充分调动学校各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增强学校自主创新活力。

三是学校要开足开齐课程,还可以增设创新型的科目,如情感教育课等,尤其是能够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科目。总之,要落实和扩大学校的办学与管理自主权,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发挥学校的主体作用,自我约束,自我发展,为发展创造教育提供宽松的环境和制度保证。
三.教师传授知识与学生自主活动,要紧密结合起来。
    创新教育只有以知识教育为依托,为底蕴,才能永葆旺盛的生命力。真正有水平的创新性人才,需要接受更丰富的知识。没有扎实的知识积累作基础,创新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创新,就不会进入更广、更深的境地。也就是说,实施创新教育,其关键在于使学生获得各种知识及如何使各种知识向纵深方向发展。应获取何种知识呢?当然是宜于创新的知识。这种知识的获取要考虑两个因素:

一是知识可迁移的程度要大、范围要广。引导学生掌握学科的基础知识,前沿知识,规律及其结构,掌握那些含金量高的知识。

二是要选择那些在未来利用率高的网络知识。只有这样才能使知识具有超前性,也才能使所学知识应用于未来世界的创新领域,也才能更进一步的有益于社会。

应如何获取知识呢?一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实行启发式教学、讨论式和探究式的教学,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成为课堂的主导,使学生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激发学生创新的意识,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领悟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习惯,重视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二是课内、课外有机结合起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单纯的知识传授并不能自动生成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学生只有在课堂教学及其各种活动中,积极参与与投入,才能发现问题,产生创新意识。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过探索、研究,认识了事物的本质,培养起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因此,课堂上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课外重视各种类型的实践活动,就能把学生的自主创新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直接接触社会和各种类型的实践活动,是实施创新教育重要的一个环节。
四.教师应是创新教育的主导者与实践者。
    教师的水平能力和工作态度决定了教育的质量的高低。能否拥有一支高层次、高水平,同时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师队伍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关键。如何造就一支适应创新教育的现代化教师队伍呢?我个人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第一,应使教师处在一种学无止境的状态中。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活到老,学不了(完),要想让教师富有创新精神,就应不断的参加学习与进修,必须使他们处在一种永不休止的学习状态中。因为知识的更新是迅猛异常的,身为创新教育的主导者的教师,如果不经常的学习与探究,有什么资格身为人师呢?更何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目前,小学教师大专化、中学教师本科化,乃至研究生化已发展成必然的趋势。教师在不断的提高自身的学历层次的同时,还要掌握广博精深的科学文化知识,善于吸收最新的教育科学成果及科研成果,并将其积极运用于教学中,并不断参与着教育的创新。

第二,培养教师运用新兴学科及综合性学科进行创新教育的教学能力。为了适应当代科学技术高度分化和高度综合的时代要求,教师应是站在时代最前沿的知识的传播者,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全面创新的人才。

第三,教师的教育思想要与时俱进,与时代同步。教师应是站在时代最前沿的思想的启迪者,只有用最先进的教育思想武装自己,教师才能深刻地理解创新教育的重要作用,才能领会其科学内涵和意旨,才能掌握实施创新教育的正确方法,才能成为推动创新教育坚定的实施者与推动者。
五.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对创新教育的发展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当今教育的格局已被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所打破。电子技术和国际互连网络的迅速发展,具有无法比拟的优越性,给教育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为创新教育的实施创造了更为便利的条件,提供了崭新的视野和更为广阔的前景。

一是计算机的使用,对于人脑的创新思维具有开发作用。知识具有易老化性的特点,而人的记忆又具有易遗忘性的特点,因此,可以用计算机记忆很多东西,计算机的使用还是一个新的领域能进一步的开发人脑。

二是高级教育软件的开发与应用为更好的实施因材施教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从而最大限度地开发了每个人的创新才能,为创新教育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舞台。

三是国际互联网络的开通,为实现全球教育资源共享带来了契机,人们可以更直接、更及时地追踪科技与社会发展的最前沿的知识动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面、扩展自己的视野,做到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从而有效地提高个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现在,随着教育改革不断深化,教育思想、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都与过去有着质的区别。原教育部部长陈至立指出:“中国要抓紧进行教育的改革,其中的重点就是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创新教育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照搬照套,也没有“照葫芦画瓢”的模型。这就需要教师研究新问题、构建新模式、总结新经验、掌握新方法,做一名科研型、探究型的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开展广泛的教育实验,让创新教育在课堂上生根、开花,结出丰硕的果实。

个人简介:男,1957年2月生,1990年8月原湖北教院中文函数毕业,中共党员,大专学历,中学二级语文教师,1975年2月参加教育工作,从教35年,曾先后被评为县、市级先进工作者、优秀班主任、中考功臣和优秀共产党员。由于才疏学浅,懒于动笔,只有十几篇论文获县、市、省级一、二、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