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士薄荷味香烟:党风建设与内因和外因的哲学辩证思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3:35:02
作者:李永山 闵向阳
 
毛泽东在《矛盾论》中明确指出:“一切事物运动都和它的周围其他事物互相联系着和互相影响着。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内部,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任何事物内部都有这种矛盾性,因此引起了事物的运动和发展。事物内部的矛盾性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一事物和他事物的互相联系和互相影响是事物发展的第二位原因。”(《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301页)不仅如此,毛泽东在矛盾转化问题上继承、改造和提高了我国古代辩证法思想,他指出:“一切过程都有始有终,一切过程都转化为他们的对立物。一切过程的常住性是相对的,但是一种过程转化为他种过程的这种变动性则是绝对的。” (《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332页)这些至理名言,刻骨铭心,对执政党建设至关重要,是执政党今后工作中端正党风建设的一个重要目标。
一、党风的由来
马克思主义的建党学说认为,党风是党的性质和世界观在党员行动上的表现,是党的组织和党员在政治、工作、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具体作风的总称。它不是党的某些组织或某些党员个人作风的简单相加,而是党员群体和党员个体作风的高度概括。无产阶级政党的党风是区别于其它任何阶级政党的崭新作风。这种作风,既作为党员的个人意识和行为而独立存在,又作为党的整体的多数党员的共同思想作风而外在表现。
按照马克思列宁主义革命理论和革命风格建立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她的世界观是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的。她在中国革命的长期实践中,在同党内外“左”倾冒险主义和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的斗争中,锻炼和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对这一优良传统和作风的形成,毛泽东贡献最大。他集中了全党智慧,对党风进行了科学的分析和精辟的阐述,从而发展了马克思和列宁关于党风概念的理论。1945年党召开七大,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的报告中把党风概括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94页)
中国共产党执政前后,毛泽东根据党的地位发生的新变化,又提出了党要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发扬民主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这些优良传统和作风,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科学的世界观及方法论,体现了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它政党的显著标志,并以独特风格和光辉篇章载入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史册。
进入新时期以后,陈云对党内存在的问题,深刻地提出了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这就把党风问题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话现已成为名言。
正确认识执政党党风建设的内因与外因的辩证关系原理,对于加深理解执政党党风建设和开展党的先进性教育以及反腐败斗争是十分必要的。
按照逻辑推理,二是两者的位置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经常变化着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互移其位置,内因可以变为外因,外因也可以变为内因。三是在具体事物的发展中究竟是内因起决定作用还是外因起决定作用,取决于双方力量的对比。当内因的力量大于外因,占据外因这对矛盾中的主要方面时,内因就起决定作用;反之,则是外因起决定作用。
从辩证的角度看,内因与外因仅仅是相对而言的,内因不可能永远是内因,外因也不可能永远是外因。在这种条件下是内因,在那种条件下就可能是外因。在这个时间内是内因,在那个时间内就可能会变成外因。例如,太阳的引力,就整个太阳系来说是内因,但对于地球来说就成了外因。再如牛痘疫苗对人体来说是外因,但当把它注射到人体后,在体内形成抗体,能有效地防止天花,就变成了人体的内因。马克思主义教育,对一个党员来说是外因,但当一个党员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树立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变成了马克思主义者,用马克思主义来观察和处理问题时,那么,马克思主义又变成这个党员的内因了。那种把内外因关系固定化,认为内因始终是内因,外因始终是外因,永远也不会变化的观点是形而上学的,是不符合客观实际的。如果从这样的前提出发来看待内外因的关系,自然只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内因决定论和外因决定论的错误根源就在于此。
在世纪交替之际,世界上一些长期执政的共产党相继丧失政权,这些政党的衰落归结起来不外乎是内因与外因所致。一方面,他们忽视自身身建设,忽视社会公正的实现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以权谋私、导致社会分配不公,贫富悬殊加剧,广大人民群众贫困的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逐渐失去了民心,使执政基础发生动摇;另一方面,在社会阶级结构发生重大变化时,他们没有及时调整政策,以巩固其原有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没拓展新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失去了青年和知识阶层的支持,特别是失去了群众的监督,使执政基础受到严重削弱。这些政党兴衰沉浮的经验教训和丧失政权的悲剧所昭示:执政党的作风,关系着人心向背、关系着执政党的生死存亡,这已不再是危言耸听,这已成为中国共产党乃至世界上一切执政党执政的基本规律。这对我们党加强执政党党风建设,开展先进性教育的理论学习活动具有重要的借鉴指导意义。
当前,在加强执政党党风建设,开展先进性教育的理论学习活动中,应从党的内因与外因机制上审视执政党党风建设。
二、强化党的内因机制
强化党的内因机制,应该对共产党员和党的干部提出防微杜渐的道德修养要求。实际上,廉洁无小事,小节不检点,久而久之,就会出大格、害大节。因此,党员和党的干部要时时警惕个人理想、信念、追求和好恶等方面的细微变化,检点和把握自己的一言一行,及时消除种种祸患,在思想道德上筑起拒腐防变的坚固长城。
强化党的内因机制,共产党员和党的干部应注意慎独。对于有严格修养的党员和党的干部来说,即使在他个人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有条件做各种坏事的时候,他能够慎独,不做任何坏事。可见,慎独的境界是崇高的,可敬的。与慎独相反的是抱着侥幸心理干坏事,从社会上已经发生的一些违法违纪案件中得到了完全的证实。殊不知,“要想人不知,除非已莫为”。任何人涉足腐败和腐朽生活,都无法使事态发展完全以自己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即使一时得逞,也终有暴露之日,往往是从侥幸开始,以“不幸”告终的。
强化党的内因机制,共产党员和党的干部应该有自知之明。自知之明是思想道德修养的一项重要内容。共产党员缺少自知之明,就会伸手向组织要功、要名、要官、讨价还价。为什么这些本应羞于启齿和应该脸红的事,却在这些人的心理觉得是那么的“坦然”,那么的“理直气壮”,其重要原因就是世界观出了问题。
回顾历史,着重从世界观上加强党风建设,历来是党风建设的一项基本原则。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在强调党风建设的问题时,总是要求全党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如在延安整风运动中,明确提出了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从而把党风理论上升到世界观的高度来认识。前不久,胡锦涛同志在谈到反腐败问题时,也反复强调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重要性。
强化党的内因机制,应该对共产党员和党的干部倡导“知耻明理”,并大力加强这方面的道德修养。荣耻是一关,知足也不易,共产党员和党的干部在学习和工作上不能满足,要永远进取;但在官位、待遇、生活上要知足,不能总是“这山望着那山高”。要“奢必丧志,俭以养德”、“与其浊富,不如清贫”,千万不能过分追求名利地位和物质享受,要确确实实地领悟,“知足者常乐”是党员和党的干部应有的思想道德修养;要经常静下心来问一问自己,是不是视名利淡如水,视金钱为身外之物,而视事业重如山,来一番自我解剖,消除杂念,在功名利禄的诱惑面前,表现出超然,从而达到一个较高的思想道德纯洁的境界。在加强执政党党风建设,开展先进性教育的理论学习活动中,要校正党员和党的干部世界观的价值取向,提倡“奉献精神”。党员和党的干部,只有校正价值取向,始终保持思想道德的纯洁,才能安守本分,恪守本职工作。也只有忠于职守,做好本职工作,才能谈得上“奉献精神”。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要教育和引导党员和党的干部,作为人民的公仆,要重事业,淡名利,学本领,做奉献。志存高远,还要有真才实学;志大才疏,眼高手低,只能空怀壮志,无所作为。从思想上必须提高党员和党的干部的自省、自警、自励和自强的作风。
三、强化党的外因机制
强化党的外因机制,应该对共产党员和党的干部从严治党、严肃党纪。从严治党是端正执政党党风建设,开展好党的先进性教育理论学习活动的重要组织保证。严与治既有共同点,又有不同点。共同点在于前者教育的严格性是为了防患未然;后者的处理是为了保证教育的效果落到实处。不同点在于:严是指教育要严、标准要高;治是指组织处理,严格制度,严格管理。党的建设经验证明: 自律教育并不是万能的,党员和党的干部的思想觉悟也不仅仅是通过思想教育都可以普遍提高的。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够完善的今天,普遍提高党员和党的干部的思想觉悟也是相对的。所以,强化他律教育,从严治党,既体现了“法治”,又具有效应,相对于自律教育,强化他律教育,更具有根本性,它理应作为惩治腐败提高党肌体免疫力的最佳选择。
强化党的外因机制,应该对共产党员和党的干部加强环境影响教育。虽然内因决定事物的性质和发展方向,但外因对事物的发展也是举足轻重的,有时对事物的发展起着加速和延缓的作用。不同的外部条件,对事物发展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同一事物在不同的条件下,其发展速度是有很大的差异性。例如:有一些党的领导干部的知识和成就,固然取决于个人的素质和主观努力,但不同的教育条件和工作环境及同志们的帮助,对其成长的快慢起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强化党的外因机制,应该对党员和党的干部注重发扬民主,加强监督。党员和党的干部生活和工作及学习在人民群众之中,党员和党的干部的言行群众看得一清二楚。实践己经证明:“两公开、一监督”,是加强执政党党风建设,开展党的先进性教育理论学习活动活动的切实可行的好办法。
强化党的外因机制,应该让党员和党的干部深入群众之中,走群众路线。历史上魏征对李世民:“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劝谏已昭示千古。周恩来所讲的:“不怕战争失利,最怕失掉人心,失掉人心是万劫不复的”至理名言,也深深地提示了这一哲理。古希腊神话中有个家喻户晓的英雄---安泰,他是海神波赛冬和地神盖雅的儿子。安泰在同敌人格斗中不断地靠进大地母亲,补充新的力量,因而不可战胜,而当他脱离了大地母亲,就脆弱得不堪一击,甚至失败而亡。历史和现实一再证明:人民群众永远是给我们党力量和智慧的母亲。党同人民群众的鱼水之情如长青之树,是党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实现小康目标,建立和谐社会的根本保证。
强化党的外因机制,应该对党员和党的干部认真开展自我批评。要勇于揭露自身的缺点,对自身的疾病要刺刀见红。强化外因机制,要求党员对党的领导干部要认真开展批评。但遗憾的是,如今这种敢讲真话、当面敢批评的批评竟变“味了”。一些党员变得十分圆滑起来,什么:“某某领导原则性太强,丁是丁,卯是卯,缺乏灵活性”;“某某领导办事太认真,连群众柴米油盐的小事都管”云云。如此批评式的“抬轿”,实则是献媚取宠。在加强执政党党风建设,开展先进性教育的理论学习活动中,党员和党的干部应该拿起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批评式的“抬轿”才能杜绝。
四、内因和外因对党风的作用
究竟是内因对执政党党风起决定作用,还是外因对执政党党风起决定作用呢?这不能一概而论,而是取决于一事物内因与外因力量的对比。如:世界上一些长期执政的共产党相继丧失政权,虽然这些政党的衰落都有其许多特殊的原因,但归结起来不外乎是内因与外因所致。一般说来,当内因的力量大于外因的力量时,占据内外因这对矛盾的主要方面时,内因就起决定作用,前苏联共产党政权的丧失就是例证;反之,则是外因起决定作用。美国占领伊拉克基本是外因力量的结果。例如,用鸡蛋孵小鸡,当38℃左右的温度给鸡蛋加温到一定的时候,鸡蛋就会孵出小鸡来。这一方面由于温度与鸡蛋内因适宜所致;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温度这个外因与鸡蛋的内因在力量对比上小于鸡蛋内因对温度所承受的力量。如果把温度加高到100℃或降到0℃以下,超过了鸡蛋内因对温度所能承受的幅度,那么鸡蛋就不会孵出小鸡。现行的哲学教科书常用这个例子来说明事物的发展是由内因决定的,实际上此论点是片面的。社会的发展在正常的情况下,按照社会发展规律从低级向高级循序渐进地向前发展。但有时候遇到强大外力的影响,这种秩序就会被打乱,发生跳跃式的前进或暂时倒退的现象。例如,美国在西方帝国主义入侵之前处于奴隶社会阶段,如果没有西方帝国主义的侵略,也会逐渐地向封建社会发展。但西方殖民主义者的入侵,使这个从低级向高级循序渐进地向前发展过程中断了,使美国越过了封建社会这个历史阶段,直接进入了资本主义历史阶段。中国也有类似的情形。毛泽东曾说,“如果西方帝国主义者不入侵中国的话,中国也将缓慢地发展到资本主义去。”但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使中国自身的发展中断了,使中国由一个独立的闭关锁国的封建社会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社会。这都是由于美国和中国内部当时的力量大大小于帝国主义列强的力量,无法抵御它的侵略,由外因决定了内因的结果。我国西藏自治区和平解放前也是农奴性质的社会,解放后,跳跃了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这两个历史阶段,直接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这是由于西藏内部农奴制的力量小于全国社会主义的力量所致。又如,在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中,很多党员来自剥削阶级家庭或其他非无产阶级成分。共产主义运动创始人之一恩格斯曾经是资本家,但这并不妨碍他后来成为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领袖。相反,工人阶级出身的向忠发,曾在党的六大上因共产国际强调“唯成分论”而被选为党的总书记,但他没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终至被捕后投降叛变。
现行的哲学教科书,只承认内因的决定作用,并且把这种决定作用看成是始终如一的,绝对的,而不承认外因在一定条件下的决定作用,是把内外因的关系凝固化了,这是形而上学的观点。恩格斯说:如果我们企图在这领域之外把这种对立当做绝对有效的东西来应用,那我们就会遭到失败;对立的两极都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真理变成谬误,谬误变成真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30页)客观事物的实际情况正是如此,内因与外因关系和任何对立统一的矛盾的双方的关系一样,两者不仅可以互相转化,互移其位置,而且外因与内因一样,在一定条件下,即外因的力量大于内因的力量,成为内外因这对矛盾中的主要方面时,外因也同样可以起决定作用。外因起决定作用,有下列几种情况:一是强大的外因决定事物的发展方向。当内部矛盾与外部矛盾双方势均力敌,依据自身的力量一时改变不了这种对峙局面时,加强外部力量,该事物内部矛盾的力量就会顺着外部力量的方向此消彼长,向着外因所指引的方向发展。二是强大的外部力量也能改变和影响内部条件,从而改变事物的性质。遗传工程学告诉我们,人们一旦充分认识并掌握了遗传基因的密码,采取一定措施,创造条件,改变基因的物质结构,就能控制生物生长的方向。如:非洲鲫鱼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鱼,但是繁殖却很慢,远远满足不了人们对它的需求。其原因是雌多雄少,比例失调。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英国斯特兰大学生物系教授木伊进行了十分有趣的试验。他在这种鱼苗孵出不久,便往水中放入小剂量的荷尔蒙药剂。结果,几个星期后,许多雌鱼逐渐变成了“变性雄鱼”,其变性率高达99%。如果执政党中一个犯了严重错误的党的干部,组织上对其施以非常良好的教育和改造,以强大的外部力量感化、邦助、挽救他,他会逐渐醒悟过来,重新做人。可谓:“浪子回头金不换”。党的“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政策就是从这样的基点制定和实施的。
内因论者常常强调说,外因再重要也要通过内因起作用,可见决定事物发展第一位的原因是内因。这种说法是片面的,是很容易被驳倒的。因为我们也可以反过来说,内因再重要也必须通过外因才能起作用。试问世界上难道有脱离了客观条件而孤立地发展的党员和党的干部吗?什么时候有过不需要任何教育手段培养的党员和党的干部,却成为治国安民的政治家?如果笼统地问:“决定执政党党风的原因中内因和外因哪个重要?哪个是第一位的?”回答只能是:取决于内因和外因双方力量的对比。当内因的力量大于外因,占据内外因矛盾关系中矛盾的主要方面时,即内因对执政党党风则起决定作用;反之,则是外因对执政党党风起决定作用。只有这样看待内因和外因间的相互关系,才符合事物发展的实际情况,才是辩证地看待了执政党党风问题。
执政党党风建设虽然是老生常谈,但常提常新,尤其是在全党正在进行加强执政党党风建设和开展先进性教育的理论学习活动及纪念毛泽东《矛盾论》发表50周年之际,强调执政党党风建设的内因机制与外因机制的辩证思考,相信它定能把先进性教育落实到执政党的能力建设之中,并在此基础上推动当前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