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时候用solo这个词:中国文化软实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03:00:11

中国文化软实力

FT中文网官方博客    发表于 2011年12月30日 15:51 阅读(3292) 评论(10) 分类: 个人日记 举报icon举报相关搜索词: 中国 美国 企业 动画 艺术 作者:英国创意产业专家 约翰?霍金斯 为英国《金融时报》撰稿
原文发表于:FT中文网 ??????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10月份作出了增强中国文化实力的决定,这引出了两个问题。第一,什么是中国文化,第二,政府打算用文化实力做什么。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古老、最受崇敬的文化之一,其起源远远早于希腊文化和罗马文化,绵延数千年不间断地传承下来,至今仍然强盛。除了中国以外,还有哪个国家的建筑、绘画、书法、文学、音乐、家具设计,当然还有美食,能享有如此久远的历史?

中共中央15年来首次就文化展开讨论,但只有一部分涉及文化遗产,而更多的是在忧虑经济。文化部部长蔡武表示,文化产业应当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但到目前为止中国的创意经济还落后于其它国家。虽然这些产业的统计数据常常充满争议(不仅在中国如此),但蔡武指出,中国文化产业在2010年的产出达1.1万亿元人民币(合1730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为2.78%。相比之下,欧洲的文化产业贡献了GDP的约5%,美国则贡献了7%左右。


中国政府设定的目标是在2016年之前达到GDP的5%。这些增长大部分自然来自消费者财富的增加。中国正在遵循所有国家的模式:随着平均收入的提高,人们衣食住行各方面的需求得到满足后,他们就会相应地花费更多金钱,用于购买那些能够带来身份、愉悦感和精神、智力上的满足感的服务。虽然中国多数国有企业在满足这些新需求方面反应迟缓,但私人部门已经投身其中,尤其在时尚、设计师产品、生活方式产品、动画和数字媒体领域。政府则对此表示了欢迎。


电视和电影产业也增长迅猛。许多地方电视台制作出了颇受欢迎的节目,与中央电视台(CCTV)展开竞争,并吸引全国的观众。2010年,中国电影票房收入达到100亿元人民币,与2002年相比增长了十倍。中国拥有全世界近四分之一的互联网用户,人数相当于美国的两倍。而被称为“网民”(Netizens)的活跃网络用户产生了新的社交网络需求,由此催生出了种类繁多的新服务。凭着市场的力量,如果这些行业的规模无法在未来五年里翻一番,那将真是出人意料。


最近,蔡武着重提到了若干项政策,这些政策在其他国家都已经颇为常见。其中最重要的是直接提供补贴和银行贷款。中国政府曾表示国有银行必须对文化企业给予优惠待遇。新博物馆和文化场所正以惊人的速度开张。政府还承诺研究税收激励政策,以支持艺术、动画、时尚和设计产业。得到支持的企业有望获得高额房租补贴、免税期、无息贷款,政府支持的发行单位还会按销售额获得奖励。

政府最有力的武器之一是它拥有土地,能够开发专门的创意产业园区。上海约有70个创意园区。各区政府对土地的使用有广泛的自主权,它们会提供资金优惠措施吸引企业进驻。其结果是就业人数和收入的增加,尽管在某些地区由于供过于求造成利润微薄。最近几年,大力推动动画创业企业的发展,已造成许多公司缺乏资金。


更有问题的是,政府试图利用这些产业达成某些政治目的。中国政府希望文化产业成为中国“软实力”的基础,增强中国的民族自豪感,让外国人折服。法国发明了文化实力这个概念,而美国则为之赋予了一个新名字“软实力”,并将它发展到了新的高度。


软实力能在两个方向上产生作用。它能在最大范围内传达对一国文化的强烈认知感。美国的软实力建立在美国的历史、自由,以及从李维斯(Levi’s)牛仔裤、到好莱坞和iPhone等一系列文化图腾的基础之上。它让外国人希望生活在美国梦当中。一些人会到美国旅游,一些人会在美国工作,而远远更多的人会在他们的家乡穿美国的衣服、听美国的音乐、看美国的电影。

中国的软实力要想拥有这种磁铁效应,还有一段路要走。它在非洲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其他国家的人们,尤其是当今的年轻人,对于北京、上海或者其他城市正在发生的事情并没有那么好奇,也没有如此紧密的联系。

在欧洲和美国,推动文化发展的都是一些在当时一般是社会边缘人、甚至异议人士的才华和想象力,即使这些人后来可能会受到更多尊重。回顾一下19世纪和20世纪的艺术史,从印象派(Impressionists)到弗郎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和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以及20世纪60年代在伦敦流行,20世纪80年代在纽约流行的“地下艺术”,无不如此。再回顾一下如爵士、摇滚、摩城(Motown)和嘻哈等流行音乐。

中国缺乏任何一种反叛文化。中国的年轻人讲礼貌,青少年行为规矩到了无可救药的地步。单个艺术家和音乐家的怪诞和创造力不输于任何一位西方艺术家,而且中国艺术市场也正在蓬勃发展。但如果艺术家开始在艺术圈外吸引公众注意力,无论关注范围有多广,他们常常会发现自己被束缚了手脚。

根本的问题在于,一个坚持意见整齐划一的政府,怎样才能推动依赖变革、新奇和别具一格的鲜活文化。保护遗产容易,欢迎新的声音则更难。多数国家的政府已经不会再干预文化事业了。即使想干预,它们也会通过英国艺术委员会(Arts Council England)或美国的国家艺术基金会(National Endowment for the Arts)等类似机构间接地进行。

除了约束和禁锢文化之外,几乎没有哪个国家的政府能够塑造本国文化的未来。政府可以支持教育和全国的院校,不过在那以后,就只能走着瞧了。艺术、文化、娱乐和设计朝哪个方向发展,取决于个人的才能,以及视野、努力、好运气的某种神秘的混合。既然中共中央打算干预,那么中国现在面对的问题是:国家干预和艺术自由之间的界线应当划在哪里。或者举一个与热门话题有关的例子,如何在微博客网站——如新浪微博(Sina Weibo)——的挑战下,大力支持官方新闻媒体。

有一句流行的口号是“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富士康(FoxConn)每组装一台iPhone4只能获得11美元的报酬,之后这台手机便会打上“中国制造”的标签。当今最令人关注的问题之一是,继个人电脑和iPhone之后,下一代改变产业格局的设备要怎样才能不仅是在中国组装,更是在中国创想、设计,并由中国拥有?什么样的文化才能让这种梦想成真?

注:本文作者是英国创意产业专家、上海创意及创新学院院长。

译者/王柯伦?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1.中国的公共外交缺少什么?
2.胡祖六:欧债危机是中国的机会? 

十大热门文章 TOP 10 :

1.中国的革命恐惧
2.冷静看待中日货币协议
3.中国试验时速500公里列车
4.中国制造业转型的缩影
5.韩寒:谈革命,说民主,要自由
6.朝中社:金正恩关爱人民?
7.中国经济“奇迹”的背后
8.中国税改的最大阻力
9.日中首脑谈什么?
10.乔丹中国造?

FT视频与互动:


【年度报告】人口因素未必改变中印实力对比

金正日的国葬

【年度报告】对话银行家:中小企业融资新模式

一周新闻小测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