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hool hamedol 动画:作文者“库存”丰厚是写好作文的关键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6 10:21:44

从本质上看,作文就是写作者将大脑中储存的信息(包括情感)用语言文字形式输送出来。我们中学生的作文之所以语言无个性,内容干瘪,主要原因就是大脑仓库中“存货”太少。解决的办法就是加强积累:积累生活经验,积累写作材料。“厚积”才能“薄发”。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对写作而言,第一位的还在于掌握材料(事实和道理)的多寡以及作者对这些材料所具情感的丰歉。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大家都知道,炼钢要有矿石焦炭,做饭要有柴米油盐,做衣服要有布匹绸缎,盖房子要有砖瓦沙石,同样道理,作文要有丰富的材料。而且这种材料,要事先有所准备,不能临渴挖井,现用现找。平时各种各样的材料有所积累,到用时就方便,写起文章来就会得心应手。面对一个题目,就不会感到无话可写,写出来的文章也就不再贫乏。

就中学生而言,他们已掌握了用现代汉语来表达,只要不是故意矫揉造作,一般不会出太大的毛病,即使有毛病,也只是第二位的问题。我们完全可以对中学生如是说,你写的作文是否丰富生动,首先不在于语言的丰富生动,而在于内容的丰富生动;你写的文章是否深刻,首先不在于语言是否深刻,而是思想认识是否深刻。对此,我们可以列举大量的事例来证明。学生写在他日记或随笔本子上的文章总比交给老师的命题作文好,因为他有实在的内容要写,有感受,有感情。高三学生在毕业前绞尽脑汁写的应试训练文,大多很枯涩,有如一副骨骼模型;可是当他们一跨进大学,有的并不曾再上写作课,也不再从写作技巧上接受训练,可是从写给我们老师的信看,写得丰富深刻多了,其原因就在于生活面拓开了,见识广了,认识深了。这正如陆游所云:“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一定要让学生养成积累材料的习惯,从根本上解决“写什么”的问题。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作文的时候左右逢源、得心应手。

作文,有个“写什么”与“怎样写”的问题。很多人都觉得,“写什么”似乎不成问题,怎样写才伤透脑筋。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写什么比怎样写更重要。学生最害怕的,就是不知道写什么。因此,教师和家长,就要帮助学生在“写什么”上多开窍。而至于如何将这个问题解决得好一点,帮助学生学会积累,善于发现,是当务之急。

写什么呢?方仁工先生曾经对学生说过:“你不说别人也知道,你说了别人也不知道,这些内容就不要在作文中出现。”“从普通中找出特殊,从平凡中发现伟大,从别人习以为常的人和事中看到别人没有看到的闪光点,这就是作文的窍门。”这对我们是很有启发性的。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米在哪里?言之有物,物在哪里?我们语文教师对此都十分清楚:在生活中,在书籍中!帮助学生开发写作源泉,走进生活,打开生活之门,是消除作文“灰色污染”的最为重要的决定性步骤。如组织参观访问,不只参观展览会,欣赏自然风光、名胜古迹,而且采访名人学者,调查民俗,到工厂打工,去农贸市场卖菜,不仅作旁观者,而且作参加者。再如利用电视,扩大学生视野,从家庭学校到社会,更穷千里之目看看世界。通过电视可以足不出户而知天下事,可以增进文化素养,可以学到标准的普通话,可以获得新活的材料,激发写作激情。利用电视这个作文联系生活的利器,已经受到普遍重视。现在又有了许多新的项目——旅游、“研究性学习”或“探索性学习”,它们都是写作教学联系社会生活极好的形式。

在这一方面,我们要重视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是要求学生从日常生活中积累素材。养成写生活札记、写观察笔记、写日记的习惯。在观察生活时,不管是有计划地系统考察,还是无计划地偶然发现,都作为生活札记的内容,随时整理记下。大至一件什么事的概况,小至一个人的特殊长相,或用几段文字,或用几句话,把它写出来。写这样的材料,既可经常练笔,又可帮助记忆,以备写作时采用。这好比演员的练嗓子和画家的画速写。二是让学生扩大阅读面,坚持写读书笔记。阅读永远是写作的基础,是思想意识的源头活水。过去的写作,往往把读和写隔离开来,读管读,写管写。对读什么,怎么读都不甚关心,这是值得我们反思的。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写作的基石。一个人的知识面越广,想象力就越丰富,见解也就越深刻,语言表达能力也就越强,写出的文章也自然就高人一筹。因此,我们必须把读书作为我们中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写好作文的关键是作文者“库存”丰厚——挖掘生活,腹有诗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