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槽talk show:打死我也不当老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2:12:39

  内容提要:

  对老板的认识和理解的程度决定你的职场高度!

  换个角度看老板,你才会更深刻地理解老板,理解公司的经营与管理。理解老板,就要感谢老板,是老板给予你腾飞的平台;支持老板,与老板一起打拼;和老板同舟共济,荣辱与共;多与老板沟通,你的工作效率才会更高;走在时间前面,工作永远超出老板的预期;超越老板,从而成为老板。事实上,老板和员工的利益是一致的,员工要学会和老板同行,学习老板,才能变得更优秀。当你真正学会如何对待老板的时候,你会发现,原来加薪、升职都并不是难事!

  这是一本老板和员工应当共同分享的职业精神读本!

  作者简介:

  朱荣跃

  复旦大学EMBA,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注册咨询(投资)工程师,国家注册高级职业经理人,东南大学特约研究员,苏州市政府专家咨询团成员。曾获多项国家专利和部级以上奖项。

  现任苏州光华实业集团公司总裁。历任国家建材工业局苏州混凝土水泥制品研究院院长,中国中材国际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兼苏州中材建筑建材设计研究院董事长、院长及国家水泥混凝土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主任等职务,长期兼任中国硅酸盐学会理事、中国建材工业协会理事、全国水泥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中国混凝土水泥制品工业协会副会长等社会职务。

  本书作者在由国企高管到民企高管转型中,总结自己近三十年“打工”的切身体会,写成本书,表达了作者建设“和谐企业”的理想。

  专家和企业家推荐:

  问题的关键是要企业的全体员工都明白,企业的明天更美好,要靠一个优秀的老板当好家,更要靠全体员工支持配合好自己的当家人。

  --国有大型企业监事会主席 乔龙德

  我真诚地希望,在企业里打拼的老板和员工,在劳累的一天之后,特别是对于对方产生意见和看法时,不妨翻翻此书,或许能够帮助你平复你的情绪,调整你的思绪,焕发出一种全新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

  --国务院参事、全国政协民族与宗教委员会副主任 蒋明麟

  让老板看了感动加自省,员工看了醒悟加行动。

  --中国国际能源集团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 吴国迪

  老板和员工岗位不同,都在为社会做贡献。老板和员工都需要一个东西,那就是尊严。有了尊严,就有了老板和员工之间的平等。

  --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兼总裁 俞敏洪

  团队互信珍贵,人间理解万岁。

  --北大青鸟集团董事长 许振东

  此书对促进老板与员工相互了解和认识颇有裨益,至少提供了换位思考和合作共赢的路径。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院长 陆雄文

  本书旁征博引,内容翔实,结构严谨,既道出了一位优秀企业家的心声,也为员工指明了一条事业成功之路,值得员工和老板共享。

  --新华社江苏分社社长助理、新华网江苏频道执行总监 徐战前

  行者常至,为者常成。

  --苏州光华实业集团公司董事长 许华

  正文 编辑推荐

  编辑推荐:

  70%的人都想成为老板,老板的真实状态又是怎样的呢?

  员工干得不顺心了可以跳槽,老板又能往哪里跳呢?

  当员工领完奖金高高兴兴回家过年时,老板也许正在四处躲债!

  员工受了委屈可以发泄,老板受了委屈向谁发泄!

  老板也在为你工作,像对待客户一样对待老板

  多与老板沟通,你的工作效率才会更高

  一线老板的声音:说句心里话,老板真的不容易

  一本理解之书:老板和员工相互了解和认识,换位思考,合作共赢

  一本真情之书:员工要和老板同舟共济,荣辱与共,构建和谐企业

  一本职业精神读本:像老板一样思考,共同分享,一起打拼

  一本职场腾达秘笈:超越你的老板,你才能成为老板

  打死我也不当老板

  荣跃

  作为现代社会的一名企业职员,如何正确地看待自己和老板的关系?如何正确地给老板、给自己定位?如何以高超的艺术,处理好自己和老板的关系?如何让自己在职场中不断攀登、走向成功?笔者以近三十年的职场经历、从普通员工到大型企业集团总裁的经验总结,尝试来为大家回答这个问题。

  许久以来,员工都习惯了把自己看作弱势群体,敌视发号施令的老板,抱怨着老板不理解自己。可是,你为什么不尝试着去理解一下你的老板?你为什么不认真地审视一下你的老板以及你老板所必须要面对的工作?

  职业咨询师们曾经告诫职场人说:“对老板的认识和理解的程度决定你的职场高度!”也就是说,一个能够站在老板的角度进行换位思考的员工,总是加薪、升职的对象。员工要发展就要懂老板!

  “老板”这两个字不仅代表着风光与荣耀,还意味着责任与风险。企业就是自己的事业,所以,一旦选择了做老板,就要接受一切,还要保证自己不能在鲜花掌声中迷失,不能在荆棘坎坷中倒下。

  “老板”不再是简单的一个人的价值,而是一个企业的价值。任何一个老板,视觉都不可能只局限于自己一个人,他还要考虑所有员工,他还要考虑企业的现在以及前景。成为老板,就要成为整个企业的守护者,成为全体员工的保护者。

  “老板”这两个字从来就没有“坐享其成”的含义,有的只是“历尽千辛、殚精竭虑”。当员工们在为公司辛苦奔波,汗流浃背的时候,老板也在为公司的规划、战略发展、选人用人等问题上废寝忘食。很多时候,员工们在阳光下挥汗如雨,老板们却要披星戴月、夜以继日;员工们只需要完成分内工作,而老板们需要做的远远超过员工所做的事。

  “老板”远远没有员工想象的那么风光,有的只是身不由己、重重束缚。员工们在休息日可以放下工作去度假,而老板们却因为生意而不得不放弃与家人共度假日的计划;企业遇到困难,员工可以撒手不管,或者一走了之,老板们却不行,是龙潭老板要跳,是虎穴老板也要闯,没有其他选择。难怪在《三国演义》中,当曹兵虎狼之师压境时,鲁肃对孙权说:别人都可以投降,唯主公不可。

  但付出永远和收获成正比。同样,愿意像老板一样付出的员工也会像老板一样收获,愿意像老板一样思考的员工,也会和老板一起成功。

  “老板”这个改革开放后新出现的词汇,其实并非残酷的资本家,而更像熊彼特笔下推动经济增长的企业家,他们以自己的优秀禀赋和勇敢的冒险精神,在为个人创造利益的同时,也推动了经济增长,为社会作出贡献。

  老板和员工之间不是对立的关系,而是一个硬币的两个面,不但缺一不可,而且当某一面朝上时,另一面必然在下面做支撑。老板创立企业为员工搭建了成长的平台,供员工施展才华,实现自己的价值;老板用自己的经验为员工提供了成长的机会,员工可以毫无风险地完成个人的提升。

  作为员工,有种种理由感谢老板,有种种理由热爱自己的公司,有种种理由做好自己的工作。公司是老板的,其实也是员工自己的。尊重老板和企业,就是尊重员工自己;学习老板的“老板之心”,就是提升员工自己。

  所以,永远不要抱着参与的态度来对待企业,而是要积极投入;永远不要抱着敌视的态度对待老板,而是要友善地学习。这就是本书的写作目的。对于工作,当你把自己当成主人而不是过客时,你才能做得了主。

  老板也来自员工

  国有大型企业监事会主席 乔龙德

  朱荣跃著的《打死我也不当老板》一书,标题鲜明,方法辨证,哲理清晰,内涵深刻,是一本值得阅读思考的好书。作者长期从事企业经营管理工作,善于积累,把几十年工作中饱尝的酸甜苦辣,总结出了当老板的重大责任和辛酸,大声地喊出了“打死我也不当老板”的心声。

  本书的主线和亮点也十分清晰,以老板和员工的关系为主题进行分析。把人生价值追求和事业追求、个人利益追求融为一体,导出了老板与员工目标与利益完全一致的结论。把形式上由于分工不同而处于领导和被领导,管理和被管理的两者,放到客观的共同体中,揭示了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和相互配合是取得双赢的必由之路。

  事实上,老板与员工之间只存在责任和利益大小的区别,本质上的追求是不能分开的。因为没有老板就不会有员工,没有员工也不会有老板,老板也来自员工,员工也能当老板。懂得老板辛酸和艰辛的员工才能当好员工,将来就有当老板的可能,因为他知道自己应该怎样做,才会减轻老板的负担,并且知道了老板最关心最艰难的是什么之后,才能在做好本职工作中为其分忧,进而在理解和懂得老板心思的过程中也为自己以后成为老板迈进了一步。同样,不知道员工心理,不为员工着想的老板也肯定不是好老板,由于他考虑的问题与员工不挂钩,不知道员工关心与需要什么,就不会主动为员工创造工作和生活的条件,进而不能有效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老板没有员工的支撑就会变成空中楼阁。

  所以,问题的关键是要企业的全体员工都明白,企业的明天更美好,要靠一个优秀的老板当好家,更要靠全体员工支持配合好自己的当家人。总之,有了辨证的思想方法心灵就相通了,行为准则就一致了,大家的目标也都会得以实现。

  让老板看了感动加自省,员工看了醒悟加行动

  中国国际能源集团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 吴国迪

  企业管理作了30年,如何处理企业管理者和员工之间的关系,一直是我关注和思考的命题之一。

  “老板”在现在的中国似乎已经成了一个贬义词。关于老板们“为富不仁”的段子层出不穷,任何有关老板的负面新闻都会引起大众长时间的热议。而对于员工和老板之间的关系,有人说是天生的敌人,有人说由于根本利益的对立而矛盾不可调和,有人说是剥削与被剥削、利用与被利用,总之是对老板的负面评价居多。但有趣的是,如果你问一个普通员工的职业理想,我肯定70%以上的人又会说将来自己的目标是做老板。

  由此,引申出了一系列有趣而矛盾的命题:如果老板是“为富不仁”和“剥削阶级”的代名词,那么为什么又有这么多的人趋之若鹜想成为未来的老板?在没有成为老板之前,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人对老板的评价是负面居多,怨声载道,在成为老板后又经常是牢骚满腹,委屈伤心,对员工诸多不满?在老板和员工发生纠纷时,为什么大众的第一反应和心态是员工肯定是受害者或者值得同情的一方,老板就算有道理也是没道义?追本溯源,我认为中国的“老板”在很大程度上被人为地妖魔化了,而导致这个状况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老板和员工之间由于沟通的缺乏而形成的信任缺失。

  信任是什么?信任是一种感觉,是一种力量,也是一种重要的社会资本与商业资本。固然现在很多公司存在的老板和员工之间互相抱怨、猜疑、防备和不睦的现状有各种主观和客观的原因,但究其根本,我认为是经过30年商品经济大潮的洗礼,历史和传统积累的包括信任在内的社会资本已被大量透支,远远让位于物质资本,很多时候物质资本成为了评价一个人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而员工和老板之间,由于财富分配的不对等,造成了彼此间财富差距的不断拉大。在这种不断被拉大差距的物质资本面前,很多人被冲昏了头脑,很少人能保持理智而客观的心态,再加上社会整体信任的缺失,更多的人会想当然地从自身的角度分析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过分强调了自身的付出和辛苦,而忽视了对方的努力和付出,一遇到与自身利益有冲突的时候更是变本加厉,从而引发了种种纠纷和矛盾。因此,针对员工和老板的关系,今天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核心命题就是要如何重建信任。

  朱荣跃说过写这本书的宗旨是要“让老板看了感动,让员工看了醒悟”,我看他说得太谦虚了,应该是“让老板看了感动加自省,员工看了醒悟加行动”。做老板的看到本书一定会觉得亲切和欣慰,因为做老板的烦恼、辛苦甚至痛苦、辛酸在书中都反映得淋漓尽致,非深得其中真味者不能言。而做员工的呢,也可以通过阅读本书做一下换位思考:是不是在他们看来高高在上、风光无限的老板就等同于无偿坐享劳动果实的“剥削阶级”了呢?也给那些梦想着将来成为“老板”的员工们提个醒:做老板不仅仅意味着权力和地位,更意味着风险、付出和责任,非心志坚强者不能为;而对于那些不想成为“老板”的员工们来说,这本书也提出了很好的建议,比如与老板相处的心态和定位,如何与老板进行有效沟通,如何表现自己成为老板眼里的优秀员工,等等。

  更重要的是,我希望本书的读者们,不管是老板还是员工,能通过它真正加强彼此间的了解,重建彼此间的信任。信任的背后,是善意,是尊重,是自制与自我约束,是责任与使命感。

  推荐语

  朱荣跃著的《打死我也不当老板》一书,标题鲜明,方法辨证,哲理清晰,内涵深刻,是一本值得阅读思考的好书。

  朱荣跃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对人生价值和事业的追求孜孜不倦,故此能写出这本富有哲理的,刻画企业经营者(老板)与员工之间表面有分歧,其实质目标一致的,能够消除两者心理隔阂的书。作者长期从事企业经营管理工作,善于积累,把几十年工作中饱尝的酸甜苦辣,总结出了当老板的重大责任和辛酸,大声地喊出了“打死我也不当老板”的心声。

  本书的主线和亮点也十分清晰,以老板和员工的关系为主题进行分析。把人生价值追求和事业追求、个人利益追求融为一体,导出了老板与员工目标与利益完全一致的结论。把形式上由于分工不同而处于领导和被领导,管理和被管理的两者,放到客观的共同体中,揭示了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和相互配合是取得双赢的必由之路。

  事实上,老板与员工之间只存在责任和利益大小的区别,本质上的追求是不能分开的。因为没有老板就不会有员工,没有员工也不会有老板,老板也来自员工,员工也能当老板。懂得老板辛酸和艰辛的员工才能当好员工,将来就有当老板的可能,因为他知道自己应该怎样做,才会减轻老板的负担,并且知道了老板最关心最艰难的是什么之后,才能在做好本职工作中为其分忧,进而在理解和懂得老板心思的过程中也为自己以后成为老板迈进了一步。同样,不知道员工心理,不为员工着想的老板也肯定不是好老板,由于他考虑的问题与员工不挂钩,不知道员工关心与需要什么,就不会主动为员工创造工作和生活的条件,进而不能有效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老板没有员工的支撑就会变成空中楼阁。

  所以,问题的关键是要企业的全体员工都明白,企业的明天更美好,要靠一个优秀的老板当好家,更要靠全体员工支持配合好自己的当家人。总之,有了辨证的思想方法心灵就相通了,行为准则就一致了,大家的目标也都会得以实现。

  国有大型企业监事会主席 乔龙德

  我与朱荣跃在建材行业共事多年,尽管我们在不同的城市工作,我在年龄上也比他大十几岁,且在一段时间里曾是建材行业的领导,但我们始终以朋友相处,在工作中相互支持、相互帮助。后来我因工作调动,离开了建材行业,我们的接触少了,但是仍把彼此牵挂在心上。

  朱荣跃是改革开放之后成长起来的建材企业的领导人。他做事干练,敢于改革创新;其待人真诚,善于经营管理。他自参加工作以来,在多个岗位实践锻炼。期间有成功的喜悦,也有暂时挫折的苦闷。但他始终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因势利导,知难而进,在为自己钟爱的事业不断奋斗的过程中,去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近来他回顾、观察和思索改革开放以来的企业发展实际,认真分析企业的生产要素中,重要的要素--人的因素。集中剖析了老板和职工两个看似对立的人群,在企业各项活动中的作用,内心活动和彼此的相互作用。深刻分析了他们作为企业发展的主体,在对于国家和整个社会发展中的贡献。本书视角独特,结构缜密,既有实践例证,又有理论分析。

  企业是整个社会经济活动的细胞。只有构成我们整个社会活动的每一个细胞,都是健康的、具有生命力的,那么我们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才是健康的、有生命力的。要使一个企业健康发展,其中有多方面的因素,其中人的因素应当是第一位的。朱荣跃正是抓住了这一点,深刻分析了企业两个主要角色--老板和职工的各自的职业分工、心态和他们之间的关系,力图使本书成为企业老板和员工的共同分享的职业精神读本。

  党的“十七大”提出,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和谐社会要靠全社会共同建设。我们要紧紧依靠人民,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努力形成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我想,朱荣跃所著《打死我也不当老板》一书,会在建设和谐企业,调整企业人与人的关系,调动企业人的主观能动性方面有所贡献。我真诚地希望,在企业里打拼的老板和员工,在劳累的一天之后,特别是互相产生意见和看法时,不妨翻翻此书,或许能够帮助你平复你的情绪,调整你的思路,焕发出一种全新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当然,研究社会学的学者也一定会对本书从社会学的角度提出学术见解。这想必也是朱荣跃所期盼的。

  国务院参事、全国政协民族与宗教委员会副主任 蒋明麟

  企业管理作了30年,如何处理企业管理者和员工之间的关系,一直是我关注和思考的命题之一。

  “老板”在现在的中国似乎已经成了一个贬义词。关于老板们“为富不仁”的段子层出不穷,任何有关老板的负面新闻都会引起大众长时间的热议。而对于员工和老板之间的关系,有人说是天生的敌人,有人说由于根本利益的对立而矛盾不可调和,有人说是剥削与被剥削、利用与被利用,总之是对老板的负面评价居多。但有趣的是,如果你问一个普通员工的职业理想,我肯定70%以上的人又会说将来自己的目标是做老板。

  由此,引申出了一系列有趣而矛盾的命题:如果老板是“为富不仁”和“剥削阶级”的代名词,那么为什么又有这么多的人趋之若鹜想成为未来的老板?在没有成为老板之前,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人对老板的评价是负面居多,怨声载道,在成为老板后又经常是牢骚满腹,委屈伤心,对员工诸多不满?在老板和员工发生纠纷时,为什么大众的第一反应和心态是员工肯定是受害者或者值得同情的一方,老板就算有道理也是没道义?追本溯源,我认为中国的“老板”在很大程度上被人为地妖魔化了,而导致这个状况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老板和员工之间由于沟通的缺乏而形成的信任缺失。

  信任是什么?信任是一种感觉,是一种力量,也是一种重要的社会资本与商业资本。固然现在很多公司存在的老板和员工之间互相抱怨、猜疑、防备和不睦的现状有各种主观和客观的原因,但究其根本,我认为是经过30年商品经济大潮的洗礼,历史和传统积累的包括信任在内的社会资本已被大量透支,远远让位于物质资本,很多时候物质资本成为了评价一个人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而员工和老板之间,由于财富分配的不对等,造成了彼此间财富差距的不断拉大。在这种不断被拉大差距的物质资本面前,很多人被冲昏了头脑,很少人能保持理智而客观的心态,再加上社会整体信任的缺失,更多的人会想当然地从自身的角度分析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过分强调了自身的付出和辛苦,而忽视了对方的努力和付出,一遇到与自身利益有冲突的时候更是变本加厉,从而引发了种种纠纷和矛盾。因此,针对员工和老板的关系,今天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核心命题就是要如何重建信任。而建立信任的基础就是充分了解和沟通,朱荣跃的《打死我也不当老板》在这方面及时地迈出了坚实的一步,给我们做了很好的示范。

  朱荣跃说过写这本书的宗旨是要“让老板看了感动,让员工看了醒悟”,我看他说得太谦虚了,应该是“让老板看了感动加自省,员工看了醒悟加行动”。做老板的看到本书一定会觉得亲切和欣慰,因为做老板的烦恼、辛苦甚至痛苦、辛酸在书中都反映得淋漓尽致,非深得其中真味者不能言。虽然我从来没做过私人企业的老板,但是企业管理做了30年,对这其中的甘苦也是心有戚戚焉,感触良多。但是感动的同时我觉得做老板的读者们更要自省:是否自己真正做到了一个“老板”的境界?朱荣跃在书中一再提醒我们:“老板”两个字的深刻含义之一是“责任”--对员工的责任,对企业的责任,对社会的责任,可谓用心良苦。

  而做员工的呢,也可以通过阅读本书做一下换位思考:是不是在他们看来高高在上、风光无限的老板就等同于无偿坐享劳动果实的“剥削阶级”了呢?也给那些梦想着将来成为“老板”的员工们提个醒:做老板不仅仅意味着权力和地位,更意味着风险、付出和责任,非心志坚强者不能为;而对于那些不想成为“老板”的员工们来说,这本书也提出了很好的建议,比如与老板相处的心态和定位,如何与老板进行有效沟通,如何表现自己成为老板眼里的优秀员工,等等。

  更重要的是,我希望本书的读者们,不管是老板还是员工,能通过它真正加强彼此间的了解,重建彼此间的信任。信任的背后,是善意,是尊重,是自制与自我约束,是责任与使命感。

  衷心祝愿朱荣跃先生建设“和谐企业”的良苦用心能被更多的人感受到,也让我们这些读者共勉:为成为更好的老板或更好的员工而努力!

  中国国际能源集团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 吴国迪

  我们常常听到的是骂老板的声音,老板似乎也该骂,因为谁让你是老板呢?所以老板受了委屈只能打掉了牙往肚里咽!但老板其实是值得赞扬的,因为老板引领大家创造了社会财富,也让很多人有了发挥能力、养家糊口的机会。老板和员工岗位不同,都在为社会做贡献。老板和员工都需要一个东西,那就是尊严。有了尊严,就有了老板和员工之间的平等。

  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兼总裁 俞敏洪

  团队互信珍贵,人间理解万岁。

  北大青鸟集团董事长 许振东

  尽管我没有做过老板,认为自己也是“打工者”,但是,读了这本书,凭借自己的观察和研究,在很多方面都会会心一笑,虽然我对作者某些观点并不完全认同,但此书对促进老板与员工相互了解和认识颇有裨益,至少提供了换位思考和合作共赢的路径,所以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一读。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院长 陆雄文

  我们只看到湖面上天鹅优雅的身姿,却没看到湖面下天鹅不断滑动的脚掌。一直以来,我都认为,员工和老板之间的“鸿沟”似乎是无法逾越的,但《打死我也不当老板》这本书却通过作者自身的“打工”和做“老板”的经历,以独特的视角与思维方式重新诠释了老板和员工的关系,从而在员工和老板之间架起了一座了解和互信的桥梁。本书旁征博引,内容翔实,结构严谨,它既道出了一位优秀企业家的心声,也为员工指明了一条事业成功之路,值得员工和老板共享。

  新华社江苏分社社长助理、新华网江苏频道执行总监 徐战前

  序

  这是一本抒写经营感悟的书。作者朱荣跃先生在茫茫官场、商海里,沉浮几十年,历经高潮低谷,遍尝酸甜苦辣。多少个不眠之夜,多少次胆战心惊,为企业转型发展而呕心沥血,为公司起死回生而奋力拼搏……阅读人生,感悟是非,由此而发自肺腑,郑重宣言:打死我也不当老板!

  “打死我也不……”这种江阴人说决绝话的语言方式,表明了一种断然否定的态度。我与朱荣跃都是江苏江阴人。江阴北依长江,南邻太湖,江头海尾,包孕吴越,民风醇厚,兼具刚烈。江阴人办事脚踏实地,说话直来直去,本书就体现了江阴人敢作敢为、实话实说的秉性。

  传统的东方文化滋养下的国人,有一种以天下为己任的胸怀,也有一种渗入骨髓的崇拜英雄的情结。从古人崇尚“齐家、治国、平天下”,高歌“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到如今耳熟能详的“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而理所当然地产生联想,“不想当老板的员工不是好员工”。无论是官场,还是职场,人们常常有种“出人头地”的情节在蠢蠢欲动,希望成为那“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领军式人物。而当老板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了国人的这种心理。当老板,做英雄,是一件倍有面子的事情,但同时我们不得不清醒地认识到,这也可能是一股牵引人生偏离正确航向的力量!而人生一旦迷失了航向,必将进入无边的苦海。当一个不成功的或不被公众认可的老板,在商海里或社会上苦苦挣扎,甚至回头无岸。《打死我也不当老板》一书,给读者揭示的就是这一客观到有点残酷的事实。

  因此,我想对那些坚守自己岗位的员工说,老板与员工仅仅是社会分工不同,当然所承受的压力也不相同。对于员工而言,“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古训,值得记取。无论你在什么企业,从事何种工作,要珍惜老板为你提供的岗位,追求岗位成才、岗位贡献。这是一条同企业、同老板共同发展的路,是一条通过实现企业价值、老板价值从而实现自我价值的路。总之,主动权就掌握在你的手里,有心态才有状态,有作为才有地位!

  我想对那些踌躇满志正准备当老板的人说,没有当过老板的人想当老板,当了小老板想当大老板,这未必有错。老板其实都不好当,当好了小老板未必就能当好大老板。你常常看到的是老板们一掷千金、鲜花掌声、前呼后拥、风光无限的一面,而往往看不到老板们殚精竭虑、黯然神伤、彻夜难眠、走投无路的一面。“无限风光在险峰”,一个“险”字,蕴含了多少风险,多少无奈!《打死我也不当老板》一书里有许多的叙述、告白,请怀有老板情结的你好好品读、领会,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我想对事业有成、志得意满的老板们说,我们千辛万苦,好不容易一路走来,从家庭、企业到社会,我们肩负着沉甸甸的各种责任。资产的多少不是衡量老板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一个人的名声可以用金钱和权势造就,唯有名望是需凭深厚的文化底蕴、足够的学识才情、彰显的人格魅力铸就的。名声往往有逆转的可能,而名望则鲜有颠覆。愿老板们少追求虚有的名声,多追求恒久的名望!如此“打死我也不当老板”或许可以改为“打死我也要当老板”了!

  近三十年的商海沉浸,二十多年的老板阅历,个中况味,诸多感慨,绝非三言两语所能表达。行者常至,为者常成。这常常适用于成事,未必适用于成人,更难确定适用于成老板。

  朱荣跃先生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悉心积累,潜心钻研,笔耕不辍,把自己几十年的职场心得,集结成书奉献给读者,精神可嘉,可喜可贺!至于书中的精彩内容,留给读者自己去细细品味,尽管很多说法可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这也无妨朱荣跃先生在“立功”、“立德”之后对“立言”的有益尝试。

  前言

  作为现代社会的一名企业职员,如何正确地看待自己和老板的关系?如何正确地给老板、给自己定位?如何以高超的艺术,处理好自己和老板的关系?如何让自己在职场中不断攀登、走向成功?笔者以近三十年的职场经历、从普通员工到大型企业集团总裁的经验总结,尝试来为大家回答这个问题。

  许久以来,员工都习惯了把自己看作弱势群体,敌视发号施令的老板,抱怨着老板不理解自己。可是,你为什么不尝试着去理解一下你的老板?你为什么不认真地审视一下你的老板以及你老板所必须要面对的工作?

  职业咨询师们曾经告诫职场人说:“对老板的认识和理解的程度决定你的职场高度!”也就是说,一个能够站在老板的角度进行换位思考的员工,总是加薪、升职的对象。员工要发展就要懂老板!

  “老板”这两个字不仅代表着风光与荣耀,还意味着责任与风险。企业就是自己的事业,所以,一旦选择了做老板,就要接受一切,还要保证自己不能在鲜花掌声中迷失,不能在荆棘坎坷中倒下。

  “老板”不再是简单的一个人的价值,而是一个企业的价值。任何一个老板,视觉都不可能只局限于自己一个人,他还要考虑所有员工,他还要考虑企业的现在以及前景。成为老板,就要成为整个企业的守护者,成为全体员工的保护者。

  “老板”这两个字从来就没有“坐享其成”的含义,有的只是“历尽千辛、殚精竭虑”。当员工们在为公司辛苦奔波,汗流浃背的时候,老板也在为公司的规划、战略发展、选人用人等问题上废寝忘食。很多时候,员工们在阳光下挥汗如雨,老板们却要披星戴月、夜以继日;员工们只需要完成分内工作,而老板们需要做的远远超过员工所做的事。

  “老板”远远没有员工想象的那么风光,有的只是身不由己、重重束缚。员工们在休息日可以放下工作去度假,而老板们却因为生意而不得不放弃与家人共度假日的计划;企业遇到困难,员工可以撒手不管,或者一走了之,老板们却不行,是龙潭老板要跳,是虎穴老板也要闯,没有其他选择。难怪在《三国演义》中,当曹兵虎狼之师压境时,鲁肃对孙权说:别人都可以投降,唯主公不可。

  做老板有太多的无奈,却不能向员工抱怨,只能独自承担;做老板有太多的责任,却不能推卸,只有默默承受。做了老板,就没有退,只有进;做了老板,就没有静,只有动。作为员工,我们一遇到问题就抱怨公司和老板,可老板不能抱怨。认真地想一想,其实老板真的很不容易。

  但付出永远和收获成正比。同样,愿意像老板一样付出的员工也会像老板一样收获,愿意像老板一样思考的员工,也会和老板一起成功。

  “老板”这个改革开放后新出现的词汇,其实并非残酷的资本家,而更像熊彼特笔下推动经济增长的企业家,他们以自己的优秀禀赋和勇敢的冒险精神,在为个人创造利益的同时,也推动了经济增长,为社会作出贡献。

  老板和员工之间不是对立的关系,而是一个硬币的两个面,不但缺一不可,而且当某一面朝上时,另一面必然在下面做支撑。老板创立企业为员工搭建了成长的平台,供员工施展才华,实现自己的价值;老板用自己的经验为员工提供了成长的机会,员工可以毫无风险地完成个人的提升。

  作为员工,有种种理由感谢老板,有种种理由热爱自己的公司,有种种理由做好自己的工作。公司是老板的,其实也是员工自己的。尊重老板和企业,就是尊重员工自己;学习老板的“老板之心”,就是提升员工自己。

  零点研究咨询集团董事长袁岳博士曾经说过:“职场上有两个巴掌,老板是其中一个,员工是另一个。员工要想在职场中步步登高,就要与老板齐心协力地拍响巴掌。”

  所以,永远不要抱着参与的态度来对待企业,而是要积极投入;永远不要抱着敌视的态度对待老板,而是要友善地学习。这就是本书的写作目的。本书通过对比分析老板和员工的工作状态、工作心态、工作方式,让员工重新思考自己的工作,到底怎样对待公司、对待老板、对待企业,才是真正对自己负责,并为员工提出了新的思维方式--把公司当成是自己的。本书没有简单地进行说教洗脑,而是站在员工的角度,通过一些优秀的老板和员工成功的案例,给予读者最直观的启示,让员工拓展自己的视野,站在更高的层面来思考自己的未来。

  对于工作,当你把自己当成主人而不是过客时,你才能做得了主。

  第一章 说句心里话,老板真的不容易

  老板是什么?老板是一种职务;老板代表一种资历;老板象征一种权力……似乎,老板是王。然而,老板也是“奴隶”:“人前显贵,人后受罪”的是老板;8小时工作,却要24小时来思考的是老板;承担最大风险,为企业负责的是老板……总之,老板是一种最辛苦的职业,老板不但要为自己赚钱,还要为员工赚钱,同时也要为社会创造财富。

  老板是天下最辛劳的一种职业|

  在很多人眼里,做老板非常风光:有自己的事业,有房有车,有很多钱;在自己的公司里就是国王,可以对部下拍桌子瞪眼,可以发火,一切命令部下都要服从,说一不二;在公司外面有地位有声望,受人吹捧,恭维之词不绝于耳……看来,老板的确是风光无限。可是,很多人只是看到了做老板的风光,殊不知风光只是老板呈现给大众的一面,在风光的背后是无尽的拼搏奋斗与心酸历程。其实,老板是天下最辛劳的一种职业。

  做老板,首先要吃很多苦。俗话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哪一个老板不是吃尽苦头才有一点成就的。例如华人首富李嘉诚,不怕吃亏、善于吃亏,他创业中的艰辛,非常人所能想象。

  李嘉诚少年丧父,不到15岁,便被迫离开了心爱的学校,用稚嫩的肩膀,毅然挑起赡养慈母,抚养弟妹的重担,开始了他的打工生涯。

  最先,他在舅父的小钟表公司当小学徒。虽然是打杂的活,但他做得非常卖力,每天总是第一个到达公司并最后一个离开公司。

  后来为了多赚一点钱,17岁的李嘉诚到一家五金制造厂和一家塑胶裤带制造公司当推销员。在小学徒时,他已练就了12个小时不休息来回跑动的能耐,早已能忍受长时间“跑街”这种劳累。在他推销业务期间,为了省钱,他以步代车奔走于香港的大街小巷。而且别人做8个小时,他就做16个小时。公司的推销员共有7个,都比他年龄大而且经验丰富。但李嘉诚凭借自己的刻苦勤奋使他的推销成绩在7个人中居榜首,并且是第二名的7倍。

  再后来,李嘉诚用自己的积蓄再加上向亲友筹借的5万港元在筲箕湾租了厂房,创办“长江塑胶厂”,生产塑胶玩具和简单日用品。由此起步,他开始了叱咤风云的创业之路。

  开办之初,李嘉诚仅仅“统率”两个衣衫褴褛的手下,在一条小溪边的几间破旧房子里,昏暗的灯光下,侍弄几台老掉牙的压塑机,夜以继日地运转他的工厂。这时的李嘉诚身兼数职,每天工作16个小时。清早出门联系业务,也就是香港人的“碰早”。为了省钱,他不坐公共汽车,两只脚东奔西走,集采购、推销工作于一身。那时的李嘉诚既是埋头操作的工人,也是传授技术的师傅,还是一厂之长。

  晚上,李嘉诚又要一头埋在书桌前搞设计,以便第二天能照图加工。深夜,则是自修各门功课的时间,这时的李嘉诚又成了一名勤奋的学生。

  由于工厂设备简陋,人手不足,相对而言,产品订单过多,影响了产品质量,加上塑胶市场需求变化,工厂在第二年就面临破产。李嘉诚认真总结经验教训,一方面抓产品质量,另一方面让利销售,工厂“熬”了几年,终于摆脱了困境。就这样,李嘉诚通过艰辛的努力,才慢慢踏上了成功的大道。

  做老板,不但要吃苦,还要承担很大的风险。很多人做梦都想着当老板,却不知道做老板是一个高风险的职业,当好老板真的不容易。

  老板随时都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公司也是在机遇和挑战中发展或衰亡的。公司不是越来越大,就是越来越小。小公司有小公司的烦恼,大公司有大公司的困难,所以老板总是要时刻面对困境,努力进行抉择的。一个人选择了当老板,就必须接受这种生活方式。当所有人都在为今天的成功庆祝时,老板要想好明天的出路,当所有人都在为眼前的事情消沉时,老板要给员工信心,给员工力量。

  做老板,还必须要有很强的抗压能力,要能承受各种费用、人事等方面的重压。可以说,要开门做生意,每天都有各项支出。老板不但要付给员工工资,要缴纳税款、物业管理费用、厂房折旧等各种开支。为了生意,老板们居无定所,餐无定时,“酒精”考验。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做老板的确不如做员工,员工每天做好自己分内的工作便可以无事一身轻。因为“开弓没有回头箭”,老板们辛辛苦苦创办了公司,呕心沥血地经营着这“一亩三分地”,他们对事业的忠诚是员工所不能比拟的,他们每天要绞尽脑汁使公司赢利,想办法给员工发薪水、涨工资,还得花钱培训员工。

  而且,当公司面临困难时,或者你工作觉得不高兴时,就可以换个公司继续你的工作,而老板只能坚守阵地,他很难换个地方再做老板。

  可见,天下老板最辛劳。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放下我们的情绪,从老板的角度想一想,多理解老板,多为公司贡献一分力量,共同开创辉煌的事业。

  说句心里话:

  我们总是一次次抱怨公司和老板,什么时候,我们能够静下来,好好地想一想,其实老板真的不容易。

  在公司,老板承担的责任最大

  权力越大,责任越大。做老板意味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公司的每一个环节出了问题最终都需要老板来承担责任。

  有一个司机,开着公司的车把一个行人撞成了重伤。随后司机逃之夭夭,而把所有问题都留给了公司。

  为了抢救伤者的生命,公司先后抽出20多万元流动资金,只好暂时停止了部分生产经营活动,即只卖货不进货。为了补充被抽走的资金,维持公司的正常经营活动,公司的老板还抵押了家庭的唯一住宅给银行。

  不堪重负的老板最后无奈地对伤者说:其实我跟你一样,也是受害者,我现在所承担的是肇事者应该承担的责任。你的治疗费和补偿金都是我们公司员工辛苦劳动的血汗钱。

  员工闯的祸,却要老板来承担责任。这就是当老板的烦恼。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只看到了老板表面上的潇洒和风光,其实老板的艰辛只有他自己知道,他需要跟各个方面的人打交道,要去应酬,甚至还得花着钱看别人的脸色行事。他得为公司和员工负责,即使再困难,也要勇往直前,因为他得考虑众多员工的生计。最终,也是考虑自己的生计。有位老板曾说,每月的15号是员工最高兴的时候,因为每月的那天要发工资了。生意好了大家皆大欢喜,但如果生意不好,工资还要照发,老板的日子真难熬了。有的时候,当员工领了薪资和奖金高高兴兴回家过年的时候,老板可能东躲西藏,回不了家,甚至连手机都不敢开。作为老板,就必须把公司的责任扛在肩上。

  在网上有这样一则报道:

  45岁的袁怀仁是大冶市金牛镇袁铺村人,2003年2月承包了袁铺碎石厂。同年10月22日上午,袁到有关部门领取炸药,由该厂民工袁怀清在采石场爆破作业。上午9时左右,该厂风钻工袁怀清、袁七宝在采场作业区打炮眼,与此同时,该厂民工李仕胜等人在袁怀清、袁七宝作业区下方进行铲装作业。10时左右,有块石头向下掉,铲装作业的民工李仕胜被石块击倒在乱石堆中身亡。

  同年11月,有关部门认为,作为老板,袁怀仁对这起事故负主要责任和领导责任。最终法院认定袁怀仁的行为已经构成重大责任事故罪,鉴于案发后袁怀仁主动投案,且能赔偿死者亲属经济损失,特予从轻处罚,被判刑8个月。

  由此可见,作为老板责任重大,稍有不慎,还有可能被送进监狱。

  中国目前的社会处在转型期,很多企业的生存环境异常复杂,民营企业的生命,是十分脆弱的。无数老板,心力交瘁,甚至最终倒在战场上。著名企业家史玉柱当年在巨人集团失败后,陷入了极大的痛苦,为求答案,甚至去攀登珠穆朗玛峰。即便在东山再起之后,史玉柱也没有谈自己辉煌的二次创业,而是说,三年来最大的感受只有两个:一个是“苦”,一个是“难”。他说:“我粗粗地算了一下,要搞死一个民营企业,至少有13种方法。”史玉柱说,“这里面还不包括出于企业内部的原因,比如经营不善等原因倒闭。”

  不正当竞争是第一种死法。“竞争对手如想整你,你在明处,他在暗处,很容易整死一个企业。诬告、打官司等破坏你的声誉,方法很多。”史玉柱现身说法道,“去年秋天,全国有一半省会城市的人大、政协机关突然每天都能接到有关脑白金产品的投诉,这导致脑白金产品的销售受阻。经过调查,发现原来是有些竞争对手在每个城市都雇了几个人,这几个人的主要工作就是写针对脑白金的投诉信。事情被发现后,投诉信随即就消失了。”

  第二种死法是碰到恶意的“消费者”。史玉柱说湖北有个人,身体某个地方骨质增生就怨产品生产厂家。

  第三种死法是媒体的围剿。也许是至今对媒体还心有余悸的原因,史玉柱没有讲媒体在巨人当初倒下去时充当什么角色,而是举了银行的例子:“比如说媒体一旦围剿银行,银行运转再健康,它说你已经资不抵债了,储户只要去提钱,银行肯定完蛋。”

  第四种死法是对产品的不客观报道。史玉柱认为,在药品和保健品领域里,任何一个产品都不可能100%有效,如果70%~80%有效就比较好了,如果90%有效,产品就称得上优秀,“如果媒体只报道10%无效的产品,产品马上完蛋。”这是因为,“在中国,说产品不好的时候,老百姓最容易相信。”

  史玉柱把第五种死法归为主管部门把企业搞死。“产品做大了,哪怕有万分之一的不合格率,并被投诉到主管部门,就有可能被主管部门将整个产品的批文吊销了。”还有各地主管部门的处罚,“比如说工商局,每年是有罚款任务的,到年底任务完不成,就只能找做得好的企业完成任务,因为这些企业有现金。”据史玉柱讲,去年在某市,他们曾被一个工商所毫无理由地罚了50万元,不缴这50万就不让在当地卖产品。所以只好缴罚款,谁知刚过一个月,另外一个工商所也说任务没有完成,要求向他们缴50万。“我们只有忍气吞声,做企业的,尤其是做民营企业的,要想活的话只能低着头。”史玉柱说。

  第六种死法是法律制度上的弹性。“很多事,你这么说是件好事,但换一种说法很可能就是违法犯罪。再加上法律制度的不合理,使你不得不违规。比方说,以前规定进口计算机必须要有批文,可是民营企业根本拿不到批文,你想做计算机只能花钱买批文。而按照有关规定,买批文是违法的,你要么不做,要做就要违法。其他行业同样有很多这样类似的情况。”

  第七种死法是被骗,“有时候一个企业的资金被骗后会出现现金短缺,甚至整个企业会一蹶不振,而对民营企业来说,法律的保护很有限。”

  史玉柱还惧怕红眼病的威胁。“红眼病多谣言就多,有关企业的谣言还算是好的,最怕就是关于产品的谣言,谣言一起,产品马上就卖不出去了。”这是第八种死法。

  第九种死法是敲诈。“企业做好了,就会有敲诈,除非是特别大的企业。”史玉柱显然相信恶势力在民营企业发展过程中已无孔不入。

  史玉柱总结的第十种死法是得罪了某一官员,该官员可能利用手中的权力给企业发展制造障碍。

  第十一种死法,“得罪了某一刁民也有可能把企业搞死,比如说他在产品中'做文章’。”

  第十二种死法,遭遇造假。“假货越多,影响销量是一个方面,最关键是影响声誉。”

  第十三种死法,企业家的自身安全问题。史玉柱说他已收到过不少的恐吓电话,这样的电话,在他一无所有的时候,从没有出现过。其实,新东方总裁俞敏洪先生已碰到的安全问题比史玉柱先生所说的要严重得多。

  平心而论,那些人人羡慕的老板,物质生活确实过得比普通员工要好,不过,老板们却要承受很多普通员工想都想不到的压力和责任。生意场,人人想赢怕输。经商、经商、经常受伤;老板、老板、老板着脸;经理、经理、经常被人修理。商场如战场,要想赢得胜利,就要付出加倍的努力,就要承担加倍的风险,就要担负加倍的责任。所以,作为员工,不要只看到老板风光的表面,而要想到老板在风光的背后所付出的艰辛和努力,为老板分忧解难,帮助老板减轻压力,帮老板分担责任。

  如果一个员工能真正体谅老板所担负的责任,并真心为老板和公司工作,那么老板和公司也会真正给予员工相应的回报。

  说句心里话:

  今天你是老板,就要为公司的每一个员工负责;今天你是老板,你就要为公司的未来负责;如果有一天你负不了责任了,那你就当不成老板了。“老板”这两个字的深刻含义之一就是--责任。

  老板8小时工作,24小时思考

  老板是公司的创建者和领导者,为了公司蓬勃发展,老板就要鞠躬尽瘁,殚精竭虑,总结过去,把握现在,筹划未来。一个老板为公司思考的时间,永远是员工时间的3倍或者更多。员工可以工作8小时,但老板却要一天24小时思考。

  没有思考就没有正确的决策。没有正确的决策就不会有公司的正常发展。公司和个人不同,个人的错误选择,影响的只是一个人的生活,而一个公司的错误决策就将毁掉公司上下所有员工的工作和生活。马云能够在互联网业取得成功,得益于思路的别出心裁,史玉柱能够东山再起,得法于他对市场的深入思考。

  老板要做出决策和指导工作,就必须事先深入实际,掌握第一手材料。此时老板的认识还处于感性阶段,所掌握的情况还比较分散,比较零碎,还会有“杂质”;其反映的内容多是些表面的事态、情态和状态;其反映的范围多是些局部的、微观的情况;因而缺乏系统性、深刻性和全局性,还远不能适应决策的需要。

  为此,老板必须要进行细致缜密的思考,使这种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阶段,才会对指导实践有用处。

  虽然做大方向的思考是领导工作的一部分,但老板的工作却不仅仅在于此。为了让整个组织能够按照正确的决策运行,老板必须投身于公司的日常事务之中,一方面检验自己的决策,为修正做准备;一方面检验组织的执行情况。老板必须对公司的营运、人员与环境有充分而完整的了解,这就需要老板深入参与执行的实质面,仔细观察各方面的细节,才可能让执行力展现出来。

  有一位做广告营销的老板,是一个非常有思想的人物。他非常喜欢边工作边思考,因为喜欢思考所以能够触类旁通,因为博学多才,所以给他进一步深入思考提供了广泛的素材。这个老板不仅仅对公司的营销、市场甚至采购环境了如指掌,甚至内部管理、信息化建设以及生产运营方面,都有着一定程度的介入。在这样的管理中,此公司的所有目标、任务的执行效果都显得格外有效。

  为了让整个公司高速运行,这个老板逼着自己做一个全能,只有当公司的执行力达到了一定的程度,这个老板才能够停下来休息。否则,他就要一直努力下去。

  即使可以使用一些管理的技巧和方法,但没有一个老板能够真正做一个轻松的管理者。因为危机时时存在,为公司的未来着想,老板们必须要做到未雨绸缪,唯有如此,才能防患于未然。而一旦危机出现,老板们就要冲锋在前,思考并决定采用怎样的急救方案。

  一家历史悠久的公司,在一场金融危机中遭受了巨大的损失。老板在发生危机的第一时间,就对全体员工保证,这只是经济在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曲折。最终,市场会纠正它自己的错误,但在短期内公司还是会面临一场灾难。

  有一位有影响力的高级管理人员向老板提议:用削减雇员的方式来解决公司所面临的困境。他在公司会议上明确地表达了此举的必要性,并使大家明白这是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必须采取的行动。当时,几乎所有的与会人员都对此表示赞同,可是老板思索再三,还是决定暂缓执行。

  夜深人静时,这位老板回忆起自己的创业生涯,虽不是逆境丛生,可也是步步险滩,很多次,他都有一种撑不下去的感觉,但他没有想过解聘员工,在最艰难的时候,他是通过降低薪金、缩短工作时间、减少其他福利待遇等办法来渡过难关的。公司里没有一个人丢掉工作。

  这个老板思索再三,他给了自己这样一个答案:既然作为老板,自己就是责任承担者,那么他就不应该放弃任何一名员工。

  思考是为了做出正确的决策,为了降低风险,老板就必须要进行24小时的思考,思考越成熟,决策也就越有保障。有时候,为了一个问题,老板们要不断地进行自我否定,再否定。

  而员工们要轻松得多了,这倒不是说作为一名员工,不用进行思考,只是员工思考的内容比较单一,只是与自己工作内容有关的,同时,思维方式也比较简单,即使那些高级的员工,思考的内容也可能只是解决当前的难题。老板不仅要思考现在,更要思考未来;不仅要思考自己,要思考如何为员工的长远发展做出最好的决策,还要思考公司,有时候,为了公司,为了员工,就只能牺牲自己。

  老板真的很不容易,这不是唱高调,也不是玩洗脑。如果你选择的是一名优秀的老板,那么就要看到他的境界,就要学习他的高度,就要体谅他的难处。最后,把自己培养成一名成功人士。

  说句心里话:

  老板再累,也不能停下思考的脚步。因为有那么多的员工在等着他做决策,有那么多的公司问题等着他解决,有那么多的蓝图等着他去勾画。只有把一切都考虑清楚,他才能开始休息。

  作为老板,没有权利抱怨

  在职场中,抱怨是一种正常的心理情绪。一名员工,当他认为自己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认为薪酬不合理,认为工作环境差,认为同事关系复杂时就会抱怨。可是作为老板,却不能抱怨。

  南京朝晖美容集团董事长程朝晖曾经说过:老板没有抱怨的权利,老板只有改善的责任。作为一名老板,需要能够承担责任,如果公司做不好,员工可以跳槽,但老板只能跳楼。老板不一定都能赚很多的钱,但是哪怕公司亏损,他也不能抱怨,只能用一百二十分的心力来完成一百八十度的转变。

  公司效益不好,老板不能抱怨,因为他首先得从自己的决策上查找原因;员工消极怠工,老板不能抱怨,因为他得从薪酬制度上找到解决策略;公司遭遇财务危机,老板不能抱怨,他得抓紧时间找到更好的投资者;产品出了问题,老板不能抱怨,他得在第一时间带领团队找到产生问题的原因。

  乔叶是一名品学兼优的管理学硕士,毕业之后,由父母出资,他开了一家广告公司。但是由于经验有限,|更多更新,福$哇%小!說@下*載&网|乔叶的广告公司一直处于亏损的状态,他凭借着自己的策划能力,勉强维持了两年。但是这两年,他一直是替员工打工,自己连一件新衣服都买不起。但就是这样,员工还是不领情,看到公司总是不景气,大家纷纷跳槽,无法,乔叶只得关门大吉。承认自己失败。

  躺了几天后,乔叶觉得不甘心,既然出了问题,肯定就是有漏洞,找不到漏洞,那他的这次失败就太没有价值了,自己现在还这么年轻,失败对于年轻人来说是一件好事,这是总结经验的最好机会。想通了这件事,乔叶找出自己的工作记录,一点点梳理自己的管理经验。

  后来,乔叶选择到一家大公司做经理,积累经验。直到三年后,乔叶认为自己已经具备了重新创业的素质,他才重新开业,仅仅一年的工夫,乔叶就在广告行业站稳了脚跟。

  老板的身份让他没有抱怨的时间,与其抱怨,不如努力去做事,问题摆在面前,抱怨一秒,可能就损失一成利润;抱怨一分钟,可能就要失掉一生。豹子只有跑得快,才能吃到羚羊,速度敌不过羚羊,就只能眼睁睁看着食物逃走,慢慢等待饿死。要想活下去,就要看到现实,认真面对现实,从改变自身做起,而不是去抱怨外面的环境。

  另外,老板没有抱怨的对象,所有的抱怨最后还是会回到老板这里来,与其做这个恶性循环,还不如从一开始就不抱怨。

  老板没有抱怨的支持者。舆论监督对老板要比对员工严多了,老板干点坏事马上遭曝光,有多少人在等着要让老板付出惨重的代价啊;可要是员工干点损公肥私的“小事”,没人觉得这是什么不可原谅的错误,他们只是被“家里上有老、下有小”的环境所迫,而且损害的只是老板个人的利益,不影响社会的稳定。

  尤其糟糕的是,老板们不但不能抱怨,还要忍受员工的抱怨,解决员工的抱怨。有时候,老板还要倾听来自员工们无理的抱怨。即使再无理的抱怨,如果是“众怨所归”,还得硬着头皮去解决。而这所有的一切都是老板的职责,不解决不行。你说老板容易吗?

  当然,员工也不容易,可见大家都不容易,所以就不要再互相斤斤计较了,真遇到一个好老板的话,就要学会换位思考,毕竟,一个优秀的老板所能给你的,可不只是薪水那么多,有可能会影响你的一生。从这一点上说,作为一名员工,首先要学会不抱怨,像一名老板一样,学会承担。

  说句心里话:

  老板比员工辛苦得多,老板比员工的麻烦多,老板比员工的压力大。可是作为一名老板,没有抱怨的时间,没有抱怨的对象,没有抱怨的支持者,所有的压力都只能自己扛,您说,这容易吗?

  员工可以敷衍工作,但老板不能

  新疆广汇集团老板孙广信曾经说:“啥叫老板,就是磨盘旁边的动物,而且是用焊枪焊上去的,永远卸不了磨的毛驴。”员工可以敷衍工作,可是老板不能。

  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老板对这样的话虽然已经产生了厌倦,可是谁叫他是那个被“降大任”的人呢,必须要“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如果有幸听听老板们在一起的对话,就会发现,几乎所有的老板都承认,自己不过是戴着脚镣跳舞,即使背景是豪华盛宴,可永远也改变不了没有自由的事实。

  老板,就是一个被公司拴住的人,从公司诞生的那一刻起,就注定要与公司共存亡,为了公司,必须要牺牲自己。这是老板的使命。

  当老板,不管什么时候,都要能够成竹在胸,要给予员工安全感就来不得半点虚假。员工聪明得很,从老板的一言一行都能判断公司的运行状况以及他们将来的命运。因此,为了做到胸有成竹,老板们就要拼命地工作。放眼望去,夜深人静,拖着一身疲惫回家的人,很多都是老板。

  当老板责任太重大,很多时候不得不把自己暂时忘掉,完全投入到公司中。尽管很多人当老板的初衷是想实现自我价值,做公司也在部分地实现其自我价值,但实际上当了老板若干年后,这种价值在实现或者没实现时,老板们都会失去自我,变成环境的附庸,成为一个庞大机器的核心部分。还是一个不能停下来的机器,就连维修时,也不能停止运转。我们经常看到一些住院的老总们,会带着工作计划、工作总结之类的东西来养病,那情景,相信他的亲人看了一定会感到心酸。

  可是员工们不理解。身为员工,他们会想,公司是你的,最后的利润也是你的,你不拼命,谁去拼命?对此,老板们只能是反驳无力,辩驳无效。只能把更多的心力投入到工作中去,企图通过经验和智慧找到更高效的工作方法。从来没有一个老板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的,一个人权力越大,对公司付出的心血就越多,他就越不能自由,也会更加彻底地成为奴隶,成为他自己事业的奴隶。

  奇怪的是,当老板的,从来不认为自己是奴隶,认为自己是奴隶的,反而是那些责任轻得多也没有束缚的员工。

  员工的理由是什么呢?工作啊,束缚了自己的时间,公司的制度束缚了自己的自由。而事实上,就是有一些员工不想付出却要获得报酬,世界上有不食人间烟火就能活得很滋润的人吗?“守株”能待得几只兔?

  哈佛大学幸福课教授泰勒·本·沙哈尔说:“如果人生没有了目标,只是暂时的享乐,那么幸福很快就会变成一种虚无,慢慢颓废的人,会对人生产生一种绝望。因此,有些时候,我们确实需要牺牲一点当前的快乐,去换取目标的实现,有些琐事是无法避免的。就像学习、努力工作。”

  这样说来,老板又走在了员工的前列,他们领悟到一个真理:“此生有我,就要奋斗不息”,我可以享受,但是一定是我奋斗之后的享受,而不是无所事事的放纵式享乐。人,需要靠他力,但是追本溯源,还是要靠自力。

  一个永远处于工作状态的老板,和一个为了工作而工作的员工,其境界不同,最后的结果也自然不同。

  即使是最简单的工作,里面也藏着深刻的哲理;越是细微之处,越可能影响着整体大局。敷衍工作,永远不会发现工作深层的东西,敷衍工作,永远发现不了更便捷的解决之道。一个敷衍工作的人,这一生只能定格在“为工作而忙”上。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魏斯的《前世今生》一书中这样说道:人的一生,要完成不同的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来不得一点马虎,只有认真完成,下一阶段才能开始。的确如此,成就不能像时间一样,不用你走,也可以推着你走向下一个阶段。往瓶子里灌水,只有底层空间完全灌满,才能灌满更高一点的地方。这简单的道理,可就是有人不懂,在工作的时候,还是喜欢敷衍。

  除了境界的高低不同以外,老板和员工之间还有一个不同,那就是员工看重的是任务,老板看重的是结果。有很多员工,也在努力工作,付出的辛苦有时候一点也不比老板的少,可是最终的结果却是一无所获。说这样的员工敷衍工作,连老板都有些于心不忍,但实际上,他就是在敷衍工作,因为没有结果的工作,不能叫完成工作。人水平有高低,能力有大小,但要做成、做好每一件事,敬业、尽职是必备条件。

  总之,作为一名员工,不要讥笑老板是“卸不了磨的驴”,也不要隔岸观火,远远看着老板流血流汗。要知道,老板的确不容易,而今日的不容易,是为了明日做一个有头有脸的人物。你可以不用有这样的理想,但是稀里糊涂混日子的人是不可能有什么成就的。

  说句心里话:

  老板敷衍工作,那就是在敷衍自己。可正因为全力以赴、不看重过程,只看重结果,老板的工作效率才最高,老板的能力提升速度才最快,老板的位子才能坐稳。如果员工也能如法炮制,那么没有一个人会被人生敷衍。

  老板为自己赚钱,也为员工赚钱

  这是一群优秀的民营企业家的一段对话:

  “最近怎样?在媒体上经常见到你啊。看来公司发展不错啊。”

  “嗨,这你还不知道吗?现在,我还欠了一屁股债。为这个公司,几乎费尽心机,熬干了心血,这你最清楚。不干还不行,只有硬着头皮继续干。”

  “那倒是。有时候想想,老板,不过是一个钱的傀儡,公司的收入看起来挺多,但最后分到手里的利润,那就说不准了。都说老板比员工收入要多几个零,可是我这多出来的零,都在前面,有时候算下来,还不如高级员工赚的多。”

  ……

  作为员工,可能无法相信这些话,但这却是事实。

  不是什么人都可以当老板的,作为一个老板,光有头脑还不行,更要有魄力,有责任心。因为一个老板,不仅意味着要为自己创造财富,还要能为更多的人创造财富。表面上看起来,老板是一个公司里最风光的、也是财富的最大分配者,但任何一个老板,要想获得利润,首先得承担起公司的成本,而员工待遇,是公司的第一成本。也就是说,在为自己赚钱之前,老板首先要为员工赚钱,为公司赚钱,只有公司正常运转起来,剩余利润才属于老板。

  在这个世界上,致富没有捷径,也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老板的收获是以更多的付出为前提条件的。大部分成功的老板在准备做老板之时,就已经订好了一个高远的目标,他们的目标,不是为了糊口,而是为了一个更高价值的体现,这个更高价值,需要付出更多的成本。而普通员工则不用如此,不管老板赚钱还是赔钱,员工都是按月领取约定的工资,只需要努力工作,就可以很快拿到一份维持生计的薪水。

  我们对比一下老板和员工的收获状态:

  员工的工作状态是:上班第一个月就开始拿工资,随着努力程度和经验的增加,工资会逐渐攀升;老板的状态是:也许第1年赔钱,第2年保本,第3年才赚到钱,直到第4年之后,老板才会有钱,而且会逐渐变得很有钱,因为他的公司渐渐走入正轨,有更多的合作者源源不断地为其创造财富。

  其实,大多数员工,都只想着自己赚钱。而很多老板把为员工奉献当成了一种投资,只在员工享受了他应得的收入之后,才开始回收自己的利润。他们衡量自己的价值准则就是自己能给多少人提供岗位,能为多少人创造财富。而大多数员工的心理都是:合适就干,不合适就走。而一旦一个培养多年的员工,“翅膀硬了选择远走高飞”的话,那么老板的用人风险也就随之发生。而作为员工,是不用承担这样的风险的。从这一点上来说,老板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同时,为了公司进一步发展,老板在获得收入时,还要把相当一部分资金投入再生产或进一步改善工作环境上面。有很多老板,公司做得很大,员工培养了很多,可是自己个人账户上的资产,却还不如一个高级员工的多。这也就难怪我们时常所说一些老板是在给员工打工。

  理解了上面的这些问题,我们再来看待薪水的问题就能够变得客观了。不排除一些老板“黑”,他们进行原始积累,有时候就是赤裸裸的剥削,但是大多数老板,要想获得更好的发展,首先要让公司得到发展,这就需要员工先发展,因此,在员工与老板之间,先付出的永远是老板。

  一个公司,不管未来成不成得了微软,老板都会努力地呵护它,每多赚1元钱,老板也会笑得合不拢嘴,尽管这1元钱对他的日常消费来说,根本没有意义,但这是他事业大厦上的一块砖,他会紧紧抱着,倍加呵护。大多数老板,再有钱也不会乱用,因为这是资本。

  不但如此,最后承担风险的,也只有老板。倘若老板经营不善,破产了,员工可以拍拍屁股走人,老板却不得不承担一切债务。

  当然,作一名员工也不容易。我们有权利要求自己的收入最大化。但是想从老板那里刮油水,别说不可能,就是有可能,你也打错了算盘,因为羊毛出在羊身上,你把矿石全部开掘完了,也就断了你的后路了。与其如此,还不如像老板那样,挖掘自己的潜能,看看自己到底能够创造多大的利润空间。而老板给员工提供的正是这样一个平台。

  说句心里话:

  在以人为本的公司模式下,所有的老板在获得利润之前,都会为员工创造利润,只有在员工感到满足之后,企业才有发展的可能。因此,作为老板,不但要为自己赚钱,还要为员工赚钱。

  其实,老板最终是为社会创造财富

  《2010胡润慈善榜》正式发布,余彭年连续5年蝉联中国首善。他陆续将自己总计将近9亿欧元(1欧元约合9 14元人民币)的财产全部捐赠给中国科技、教育和社会福利事业,没有留给后人。余彭年说:“我不会给子女留一分钱。”“如果我的子女能力超过我,他们就不需要我给他们留下这么大笔的财产。如果他们没能力的话,那这么多钱只会害了他们。”

  可以说,余彭年是中国企业家的典范,是一个真正值得人们尊敬的老板,他把自己辛辛苦苦创造的财富全部回馈给了社会。

  其实,人一生在生活上消耗的财富是有限的,老板的财富积累至一定数额后,再多的财富就成了枷锁,财富越多套得越牢。多余的财富都是社会的,其实和老板本人的生活并无多大关系,老板有的只是让其保持和增加的义务。

  金钱对于有钱的老板而言不再是为了满足生存、生计和享受,而是一种社会责任。就像我们前面所说的余彭年,还有全球富豪比尔·盖茨夫妇。比尔·盖茨也把自己的财富全部捐献给了社会。他除了给自己的3个孩子每人留下了1000万美元和价值1亿美元的家族住宅外,其余98%的财产全部捐赠给以他们夫妇名字命名的慈善基金会。

  可以说,老板拥有的财富只是一个数字概念,真正的财富则是精神富有。某省一位拥有几亿资产的种业老板说:“我家几辈都住在穷山沟里,贫困使我念到初中就辍学了。把种子公司干到了这个份儿上,钱和地位对我来说已经不重要了,我也深感力不从心。再干上几年我要把公司交给有学问的人,自己回到山沟里搞小流域治理,绿化荒山,修建水库,修公路,办学校,彻底让穷山村脱贫致富,也让我那不愿意远离故土的老爹老妈快乐长寿。”还有一位老板也说:“我要是现在把这个公司卖掉,把钱存在银行里吃利息,祖宗三代都享不尽用不完,为什么还要拼搏发展呢,就是觉得好几代人都受穷,都穷怕了,贫穷使我能体谅别人的难处。现在遇到好的政策,企业能发展到今天,不愿意就这样停下来。我希望把公司做大,把全村、全县的经济都能带动发展起来。我觉得这是一种社会责任。”这两位老板的肺腑之言让我们看到财富还有净化人类灵魂的一面。

  企业家的本质是创造财富,资本的本质是使财富增值。老板是世界上最勤奋的一类人,也是创造财富最多的一类人。他们对社会的重要性非常大。史学家袁伟时提出的现代社会的三大支柱说,第一个支柱是政府官员,第二个是知识分子和非政府组织的组织和管理者,第三个就是企业家,是这些社会经济生活的主要组织者。三者缺一不可。

  著名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认为,企业家不同于资本家,企业家的本质是创新,创新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巨大动力。在一个动态经济社会中,企业家主导着经济生活,是创新的承担者,是经济兴起和发展的根本原因。创新的主动力来自于企业家精神,其成功取决于企业家素质。因此,在现代社会中,企业家是不可缺少的。

  而坎迪隆和奈特两位经济学家,将企业家精神进一步阐述,指出,冒险是企业家精神的天性,有敢冒风险和承担风险的魄力,才能成为企业家。企业创新要么成功,要么失败,企业家没有别的第三条道路。在美国3M公司有一个很有价值的口号:“为了发现王子,你必须和无数个青蛙接吻”。“接吻青蛙”常常意味着冒险与失败,但是“如果你不想犯错误,那么什么也别干”。同样,对1939年在美国硅谷成立的惠普、1946年在日本东京成立的索尼、1976年在中国台湾成立的Acer、1984年分别在中国北京、青岛成立的联想和海尔等众多企业而言,虽然这些企业创始人的生长环境、成长背景和创业机缘各不相同,但无一例外都是在条件极不成熟和外部环境极不明晰的情况下,他们敢为人先,第一个跳出来吃螃蟹。

  对一个公司来说,老板是公司的灵魂,是公司成败的决定性因素;对一个社会来说,老板在创造个人财富的同时,也在为社会创造财富,包括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对一个国家来说,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国与国之间的经济实力竞争。公司,或者说公司老板,是市场经济的主体和核心力量,因此国与国之间的经济实力竞争,最终表现为公司力量,或者说公司老板力量的竞争。环顾全球,哪个国家的综合力量最强,哪个国家必然具有世界上最强大的经济影响力,同时也拥有世界上最优秀和最庞大的老板队伍。对于中国而言,在30多年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大批的老板为市场经济的繁荣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因此,作为员工,我们应该尊敬老板,应该为老板鼓掌,应该对他们为社会所创造的财富表示由衷的感谢。

  说句心里话:

  许多老板成功之后,仍然殚精竭虑,旁人十分不解,何苦呢,认为他们非常贪心。这真是天大的冤枉。其实有责任感的企业家就像穿上红舞鞋一样,要不停地转才行,实在是身不由己。因为他们要让财富保值增值,要让公司不断地发展,从而推动社会发展。

  第二章 感谢老板,是老板给予你腾飞的平台

  飞机要起飞,首先要跑上跑道速滑;人要出人头地,首先需要一个展示才华的舞台。公司,就是员工起飞的跑道;公司,就是员工展示才华的舞台。而这个平台的提供者,就是老板。不管老板最初创办公司的目的是什么,员工肯定是受益者,因此,作为员工,要学会感恩,感谢老板的付出,珍惜老板的给予。

  你是舞者,老板是舞台的创建者和给予者

  老板,可能不是舞者,但是他却负责提供舞台。

  老板,可能不是主角,但他得为主角们跑龙套。

  这个世界上,可能不会再有比雷锋更可爱的人了,但是,老板却在不谈品德的情况下,用行动默默证明着自己的伟大。

  因为老板就是那个冒着巨大的风险经营着企业,为员工营造一个“谋生”平台的人。

  员工和老板之间,表面上是一种雇佣和被雇佣的关系。雇佣和被雇佣诚然是一种契约关系,但同时也是合作的关系:你接受老板给你的工作,得到薪水;他依靠你按时完成工作,维持企业良性运转。你们各取所得,彼此互相依存。但是,首先是老板为你提供了一个工作的机会,为你提供了一个展示才华的环境。任何一个员工,只要进入一家公司,那么他在工作的同时,也会学到其他相关方面更加广泛的知识。

  最珍贵的画,保留下来的才有价值,画作再好,没有人欣赏,也是毫无意义的。如果你是画家,那么老板就是负责为你提供制作费用,为你提供发表机会的人!

  老板给员工提供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和舞台,这种自由的环境,使得员工的能力得到深度挖掘,并且使员工的理想得以实现。员工拥有了荣耀,老板也高兴不已。更多的老板,则给员工提供了赚取财富的机会,让更多的穷人慢慢变成富人,拥有自己的房子,过上幸福的生活。

  感激你的老板既是一种良好的心态,又是一种职业精神。以一种感恩的心情工作,你将会更好地将身心投入到工作中,情绪也很愉快,工作自然会更出色。同时,心怀感激之情忠心地为公司工作时,老板一定会为你设计更辉煌的前景。

  做人就要懂得感恩,不要将拥有的一切都视之为理所当然。任何一个公司,在员工入职的时候,都会为员工提供强大的后勤支持。

  公司为员工提供的后勤支持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公司为员工提供较好的办公环境。

  比如说:办公室水、电、气(暖气或空调)、电话机、网络、电脑、打印机、复印机等必备设施,避免出现员工“有劲使不上”的情况出现。一些优秀的公司,还为员工提供了休息室、娱乐室,让员工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内享受工作的乐趣。

  第二,公司为员工提供必备的培训资料和学习资料。

  这些资料有很多都是前人的经验总结和智慧结晶。可是公司并不吝啬,都毫无保留地传给自己的员工。这些资料包括公司产品和技术资料、行业和市场信息、竞争对手资料、营销技巧、统一解说词等。这些资料是公司必须提供给员工的“粮草”,否则员工能力再强,也将陷入“无米之炊”的困境。

  第三,公司为员工提供发展的空间。

  一些优秀的老板,为了公司的发展,会给员工提供自由发挥的空间,只要是很有创意的方案,即使有风险,老板也愿意替员工承担。在公司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公司会为员工提供各方面的支持。

  第四,公司对员工提出的疑问和困难给予快速的、明确的答复。

  老板们为了解除员工的顾虑,会有特别的公司机制为员工的这些问题提供及时的回应,这种后勤支持,会让员工不再纠缠于各种烦恼之中。

  作为一名员工,有足够的理由感谢老板。我们要感谢我们的工作,它不仅给了我们生存的物质基础,还为我们提供了展现人生价值的舞台,让我们的人格得以锤炼,让我们的人生阅历得以丰富,使我们的聪明才智找到萌芽的乐土。

  一位成功的企业家曾说:“是一种感恩的心情改变了我的人生。当我清楚地意识到我无任何权利要求别人时,我对周围的点滴关系都怀抱强烈的感恩之情。我竭力要回报他们,我竭力要让他们快乐。结果,我不仅工作得更加愉快,所获帮助也更多,工作更出色。”

  对老板,我们要心怀感恩,没有老板的信任和支持,我们的努力会找不到一个明确的方向,老板为我们提供了机会和空间,使我们得以施展自己的能力和才华。

  你是否曾想过,写一张字条给老板,告诉他你是多么热爱自己的工作,多么感谢工作中获得的机会,这种深具创意的方式就是感恩的一种。

  不要忘记感谢你周围的所有:你的工作、为你提供工作机会的公司、你的老板以及你的同事,不管是你喜欢的还是不喜欢的,大声说出你的感谢,向他们表示你的感激之情。

  我们应该从内心深处意识到,正是因为老板尽心尽力地工作,公司才有今天的发展,正是因为老板的谆谆教诲,我们才有所进步,才会安然享受现在的这份薪水。

  说句心里话:

  公司赢利的机会越多,公司日趋强大,员工的舞台就越大,潜力越容易被挖掘,功成名就的机会也就越大。老板为员工铺就了成才之路,员工又怎能没有感恩之心呢?

  老板给员工支付报酬,员工要像对待客户一样

  对待老板有老板才有公司,有公司才有员工的现在和未来。现在,可以生存、生活,将来,可以自由发展,展现自身的价值。因此,可以说,老板就像是员工的客户。

  可很多情况是,员工把老板当成了“黄世仁”、“周扒皮”,当成了剥削者。他们看到老板总是拿的最多,老板总是享受最好的,往往把老板当成了敌对者,每日在公司里不是工作,而是和老板玩“猫捉老鼠”的游戏。老板不在的时候,他们就消极怠工,不停地打电话或聊天,更有甚者则损毁或私藏公司财物。

  其实,这是一种害人害己的行为。仓中之鼠永远也无法成为展翅的雄鹰。老板是成功的,老板是杰出的,你有些嫉妒心理可以理解,但是如果因为嫉妒,就在背后捣鬼,那么,你在伤害老板的同时,其实也在伤害着自己,你切断了自己前进的道路。

  任何一个公司,对于员工来说,都是成长的温室。从幼苗扎根到抽枝发芽,再到开花结果,公司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你应该看到公司和老板对你成长的积极作用,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工作上,和公司共同成长。

  相反,如果你一味消极地看待问题,看待公司和老板,那么你就很难形成向上的动力,你的消极怠惰,最后只会让你停滞不前,甚至出现倒退现象。

  当然,也有一些人,用“人在矮檐下,不得不低头”来形容自己和老板的关系,他们似乎很认真,但是骨子里仍然是一种消极怠惰。因为他们始终处在压抑的状态中,始终觉得“怀才不遇”。他们可能为公司奋斗过,但是一旦发现老板并不像想象中的那样慷慨,就会怅然若失,觉得受了欺骗。

  老板需要考虑的永远比员工要多,这是最基本的常识,正因为他的多方考虑,才能为员工营造最好的成长环境,才能让员工无所顾忌地发挥自身价值。很多员工只是从个人角度或者仅仅从自己的专业角度来考虑,认为老板的决策并不怎么高明,但实际上,很多决策都是综合平衡的结果,老板不可能像员工那样,主要考虑自身价值的发掘,而较少考虑公司的整体发展。

  我在研究院当中层干部的时候,对领导常有意见,觉得这么简单的问题大会小会开那么多还是解决不了,不可理解!等自己当院长后,又产生了同样的问题,这时才发现,原来自己的好多看法不完整,甚至带有片面性。究其根本,道理其实很简单,这就是所处的位置不同,所处的视角不同,会产生完全不同的结果,局部最优不等于全局最优。站在一个部门角度看待可能会影响全院的问题,或者说站在一个员工角度看整个企业的问题,不一定正确,这充分说明了换位思考的重要性。

  新西兰有一个电视节目叫“交换工作”。栏目组要求报名的两位观众彼此交换现职一天,体会对方那一职业的甘苦。

  一天,一位建筑业老板和一个建筑工人碰巧相遇,他们被安排对调职业。说实话,这位老板从来没有做过工人的工作,也并不认为这有什么了不起,因此,他勉强戴起了安全帽,开始灌浆、使用电钻,可是他发现,原来这样简单的工作也并非如想象中那般容易。当然,那名建筑工人也有些看不惯建筑老板,好吃懒做,作威作福,可是当他坐进老板办公室豪华的皮椅里,被迫穿上西装,按照老板曾经做好的计划安排工作时,他发现,老板需要忍受很多常人难以忍受、难以承受的东西。

  这个节目最后得出结论:作为老板,要体会员工的甘苦;作为员工,要体会老板的艰辛。只有老板和员工齐心协力,公司才会蓬勃发展。

  很多员工看了这个故事,都会想当然地以为:老板首先得替员工思考,然后,员工才能替老板思考。当然,一个公司的老板如果没有为员工思考的能力,他的公司是不会有发展前途的。只是我们说过,他需要考虑的不只是某一个人,还有员工成长所需要的整个环境。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现在人们都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资源的极度挖掘已经使地球“生病”,并直接危及到我们的生活。可是以前,在资源还很充沛的时候,人们只是肆无忌惮地开采,根本就不去考虑未来。如果资源继续被无限制地挖掘下去的话,地球和人类的未来可想而知。公司就是“地球”,如果只顾自己的利益,破坏公司的资源,那么你最终也会无法生存。别以为你可以逃到别的星球,如果你的这种与老板对立、与公司对立的意识不消除,就没有可供你生存的星球。

  因此,我们要学会感恩,把老板当成你赢利的最大的客户,本着“顾客是上帝”的原则,尊敬老板,认真对待工作。有一位员工甚至说:“即使我是一把砍柴的刀,也需要把我磨得飞快。”

  假如每个员工都把公司和老板当作敌人,这种仇视财富的心理成为一种常态,那么未来谁还敢办公司?当没有人办公司的时候,社会将面临着经济的停滞,那个时候谁还能就业?就更别谈什么发掘自身价值了!

  所以,亲爱的朋友,今天你们必须明白一个道理,每一个老板在一定意义上,都是一个慈善家,他是在为自己谋福利,可他首先得为公司谋福利。而公司是什么?公司是很多员工得以生存发展的舞台。

  即使抛开个体公司,从整个社会来看,老板和公司就像给员工遮阳避雨的伞。每一个公司都在为国家交税,每一个老板都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创造者,是解决就业问题的重要贡献者,也就是大到为国家解决问题,小到为你解决个人生活问题。从这一点来说,你是否应该对老板持有感激之心呢?

  作为普通的员工,我们当然也为这个国家、社会作出了不小的贡献,老板和公司不会否定我们,国家也不会否定我们,因此,我们同样不能否认,今天的企业家为社会为员工做出的贡献是巨大的。

  只有懂得感恩,我们才有奋斗的动力,只有懂得感恩,我们才能够珍惜,只有懂得感恩,我们才不会变得目光短浅。感激老板为我们所做的一切吧,这只会让你视野更宽、前途更锦绣。

  说句心里话:

  员工首先在公司里才能生存,在老板的帮助下才能发展。作为员工,要能把老板当作自己赢利的最大客户,要本着“顾客是上帝”的基本原则,感恩老板,感恩公司。因为客户满意自己才能赢利。

  工作是老板送给你的最好礼物

  美国石油大王约翰·洛克菲勒曾对工作作过这样的注解:“工作是施展才华的舞台。我们寒窗苦读得来的知识、我们的应变力、我们的决断力、我们的适应力及我们的协调能力都将在这个舞台上得到展示……”

  洛克菲勒当年从职业学校会计专业毕业以后,便打算找一份会计工作。他拿着一封求职信,在市镇上挨家挨户地敲开企业的门,走进去自我介绍。但是一次又一次被拒绝了。足足有半年之久,他终于找到了第一份工作。上班的第一天,洛克菲勒心里充满了感激,感激自己能有这么一个工作的机会。每年的这一天,他都作为神圣的纪念日来度过,一直到他成为世界著名的企业家之后也不变。

  工作是生命中最值得珍惜的礼物,没有工作的人,生命将毫无意义。

  怀特·布莱特是南威尔士地区波斯考尔海边度假村的一名船夫,他在那里工作了十年,虽然薪水也不低,但是他开始有些厌倦了,觉得工作十分辛苦,他很希望自己能够过上没有工作的好日子。

  这样的好日子终于来了,他购买的彩票幸运地获得650万英镑大奖。布莱特兴奋极了,立刻辞掉了工作,准备过花天酒地、衣食无忧的日子。他首先开始了换房、换车的大手笔,房子要带花园和游泳池和娱乐馆的,车子则是把世界顶级的车子全换了个遍,这些都玩腻后,他开始带着一家人到世界各地旅游,埃及、希腊、墨西哥、泰国、日本、中国……

  所到之处,布莱特一家不但可以饱览大河山川,还享受着世界级的一流服务。他们过足了富人的瘾,对此似乎乐此不疲。然而,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一段时间后,布莱特感觉百无聊赖,浑身软弱无力。

  一天早晨,布莱特起床后,忽然开始怀念以前的工作,怀念被老板约束的日子。虽然薪水微薄,虽然工作辛苦,可是那所有的一切是值得珍惜的,因为所有的一切都在证明布莱特这个人实实在在地存在着,以一种特定的形式。而现在,布莱特好像行尸走肉般。

  他喃喃地说:“中奖后,我去了国外度假,但我不能忍受自己下半辈子一直这样生活。”他的妻子说:“我们去过希腊、大加那利岛、特内里费和西班牙,但我觉得我并不如做家庭主妇更快乐。我知道现在我已经变得面目全非,我的孩子们也快被毁掉了。难道我们真是穷人的命吗?我觉得自己享受不了富裕的生活。”

  布莱特安慰妻子说:“不,不是,我也正在思考这个问题,我发现,虽然工作是那样艰辛,但是工作着的人才最幸福。”

  “是啊,那些该死的工作,才让人有一种充实感。我甚至想,只有我们懂得工作的意义,孩子才能得到最好的教育。你没发现吗?鲍勃现在已经变得非常嚣张没有礼貌,而伊丽娜傲慢懒惰、无情无义。”

  “没错,亲爱的,你说得太好了。一些人可能认为我有这么多钱还想工作一定是疯了,但我工作了十年,尽管有时候我真的感到很厌倦,可是,你知道,那才是真实的生活。”

  布莱特申请回到度假村,并得到了许可,改行当了资源经理,负责整个度假村的资源调配工作。老板还是一如既往地对他发号施令,工作也依然如故会有这样那样的烦恼,可是布莱特却很满足,他知道真正的生活又回来了。

  没有经历过布莱特的无聊之旅,就难以理解工作的基本意义。世界永远是公平的,总有一杆秤在进行质的衡量。没有可以随便享受别人奉献的人,上天不会平白无故对任何一个人进行恩赐。偶然的好运,有时候可能是一场灾难,只有自己的奋斗,只有点滴的积累才最踏实。

  尽管富有,布莱特仍然无法舍弃工作、无法离开自己的公司。因为工作才是他活着的意义,工作一旦融入员工的血液,每个人都会心甘情愿地留在正确的轨道上,认真工作。

  生命如此珍贵,最能够承受生命之重的大概只有工作。汶川大地震后,一位在重灾区绵竹参加支教工作的老师,在经历了一场生与死的劫难之后说:“我对这份工作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生命本来是一趟没有意义的旅程,但是工作让生命变得有意义。把握每一分钟认真工作,不虚度,不浪费,这就是工作的意义,也是人生的意义。”

  工作就像是空气,看起来可有可无,实际上却不可或缺。上天在恩赐与我们阳光和空气的同时,也给了我们工作的权利。很多员工之所以把工作当成了负担,就是因为他觉得工作是义务,是为了生存,为了面子,为了生活中各方面的需求,才必须要做的事情。

  其实抛开一切外在的条件,工作才能够让我们真正与灵魂进行对接,只有工作,才不会让我们失去自己。当然,消极怠工,是无法从工作中获得什么、享受什么的。

  饮水思源,我们感激工作,更应该感激工作这个舞台的创建者和给予者。作为公司的一员,员工应该心怀感恩,珍惜老板为我们提供的工作机会,主动工作,积极做事,努力维护、建设和发展好公司这个平台。只有公司发展越来越好,员工才能有越来越多的机会;只有公司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员工才能更快更好地实现自己的理想。俗话说:“感恩他人,成就自己。”

  我们之所以能够享受到工作的乐趣,赖以成就自己的事业与梦想,以及自己的价值与人生,是许多人共同创造、奉献给我们的,这其中包括我们的老板和公司。老板给了我们工作的机会和施展抱负的平台,给我们提供了工作环境、办公设备和各种福利。因此,无论我们取得了多大的成就,拥有多高的地位,都应该对工作心怀感激,对为我们提供了机会的老板怀有感恩之心。

  当然,工作有时候也会给人带来困惑:天长日久,人难免会产生倦怠心理;当身体不适、心情不好的时候也会产生厌倦心理;工作压力大,经常会感到快喘不过气来;工作时间长,披星戴月,没日没夜地工作;工作强度太大,回家了就像一摊烂泥;工作环境不好,没有自由空间,而且还要不停地与他人沟通……这些,都会容易让工作成为一种折磨,很多人甚至因此给工作定义为一种让人累、烦、杂、乱的东西。

  但实际上,所有的这一切都是可以改变的,比如,你可以改变心态,可以改进工作方式,改换工作环境,但是唯一不能改变的,就是你必须要有一份工作。你有理由厌倦,但你没有借口抛弃工作。一旦你待岗在家,工作没有着落,你就会被更深的烦恼所纠缠。失去了才懂得珍惜,工作的人是幸福的。

  俗话说,“学好三年,学坏三天”。工作是一个让我们学好的过程,尽管这里面有艰辛和痛苦,但是我们的方向是正确的。放弃工作,游手好闲,或者拥有工作而不能认真对待,是在学坏,我们之所以被“坏”的东西左右,因为这些“坏”往往正是人之快乐所在,尽管我们显得潇洒,实际上却是在摧毁自己作为人的价值。本性的力量是难以估量的。作为一个人,必须要和本性的弱点作战,战胜自己,才能超越自己。

  成功的过程,不仅是个吃苦的过程,还是一个失去自我的过程,前者磨炼的是肉体,后者磨炼的是精神。因此,我们要重新认识工作的艰辛和困苦。

  工作是一个魔盒,里面有七彩人生,尽管有痛苦和艰辛,但是主旋律却是充实和快乐,一旦失去工作,你就会在顷刻间失去生命的色彩。在你拥有工作时,感激你的工作,感激为你提供工作机会的老板吧。

  说句心里话:

  工作既能给你的生活以保障,又能给你的人生以乐趣。它是生命中最珍贵也是最好的礼物,是老板给你的最有价值的礼物。唯有感恩,唯有懂得珍惜,我们才对得起这份大礼。

  是老板让你积累了更多的工作经验

  只有在工作中,才能积累经验;只有在工作中,才能不断成长。就像是登山,只有一步步向上攀爬,才有到达山顶的可能;就像是钓鱼,只有在一次次与鱼儿失之交臂之后,才获得捕鱼的经验。从这一点上说,老板给了我们积累工作经验的机会。

  第一,老板为员工提供了工作的机会。

  虽然从表面看来,员工和老板只是一种金钱关系,是一种简单的雇佣关系,但实际上,员工和老板是一种相互给予的关系,员工给了老板创造利润的可能,而老板则给员工提供了发挥自身价值的机会。

  第二,老板为员工提供了成长的机会。

  所有的熟手都曾经稚嫩过,所有的成功者都曾经失败过。成功是这样的一个过程:从一无是处到无所不能,这期间则需要漫长的磨炼。老板恰恰为员工提供了这个磨炼的过程。

  (1)老板提出的工作任务是一种磨炼方式。

  工作任务需要实地执行,执行的过程就是检验自己能力的过程。因此,老板提供的工作任务,就是员工的成长手段。在一定范围内,任务越是艰难,员工成长的速度就越快。

  (2)老板和同事的经验为成长导航。

  即使最吝啬的老板,也会为员工提供一些工作的经验,以帮助员工更好地完成任务;同时,老板训练的经验丰富的同事,也为员工提供了先进的工作经验。这些,都能够很快地促进员工的成长。

  (3)老板提供的培训机会也能促进员工的成长。

  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很多企业都会为员工提供培训的机会。培训就是充电,无论是新员工还是老员工,抓住老板提供的这些培训机会,就等于找到了工作的捷径。

  (4)老板为员工提供了尝试和犯错的机会。

  当然,没有一个老板愿意自己的员工利用自己的资源,随便做各种尝试,犯各种错误。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所有的老板都会对员工提供尝试的机会、犯错的机会。因为尝试才能改变,犯错就是成长。水手出海,不可能永远没有风浪,只有经历过被风浪袭击的过程,水手搏击风浪的能力才会增强。

  丽斯达日化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志达曾经说过:

  在小护士公司这十几年的发展中,有些员工犯了严重的错误,我也不是简单地放弃,而会再给他们机会,因为经历过犯错之后,我相信他们会对工作有更深的体会。我的几个中高层管理人员甚至给公司造成过上百万、上千万的损失,我虽然心痛,但依然没有辞退他们。实践证明,我的决策是对的,因为他们在失败中吸取了教训,交了学费(虽然有时学费高了点儿),学得更出色。这些犯错的高级管理者,在公司中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

  对于我这样的举动,当时有些人不理解,都说我心慈手软,没有原则。可我不这样想,我认为只要是无意犯错,只要不是由于工作不认真而犯错,我就可以原谅,尤其是当无意犯错者在错误中找出失败的原因并接受教训改进工作经验,我就更应该支持这些人。正所谓失败乃成功之母,他们会在未来将事情做得更好。当然,对于那些故意犯错者,如果采取宽容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他们也会备受感动,而悔过自新,以良好的心态和同事协同完成工作。

  这是一个老板的用人之道,其结果自然也使员工获益。其实,任何一个公司,都会为所有的员工提供犯错的机会,只要你不是消极怠工而犯错。一些优秀的老板,甚至会对有潜质的员工,提供更高程度的尝试和犯错机会。因此,我们应该感谢老板的这种恩赐,没有老板的宽容,就没有我们的成长。

  为了企业的发展,老板通常都会给员工尝试新方法、新事物的机会,并且在一定范围内允许员工犯错。因为尝试需要成本付出,失败更需要赔付额外支出,所以尝试对于个体来说,很可能无法达到。也就是说,老板是在用一个公司的力量支撑你的成长,难道不是这样吗?

  潘燊昌先生曾经在《听老板的就错了》一书中这样阐述自己的写作目的:“为的是让一些在当前身处剧变时代的年轻人,在他们成为未来公司中坚或领袖的过程中,能减少一些迟疑,增添一些自信。”老板不仅仅在发号施令,他还是一个承受者,在接受员工的创新和失败。

  我在央企工作逾28年,其中有两次经历值得一提。一次是1992~1993年,研究院派我到日本学习,因工作比较出色,有公司挽留我在日本工作。从经济的角度,肯定很快能脱穷至小康,也抛弃了很多在国企人际间的烦恼。但另一方面,我从小学、中学,到大学读书,几乎都是国家在掏钱;就是到国外学习,国内还在发工资,再说单位老领导、老同事一直在关心和支持我,很难割舍这份感情。所以,我可以自豪地说,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十多年,也有我一点点贡献,我回国后一直在努力地工作!

  第二次是我由央企转到民企工作过程中的一些事。我1982年大学毕业参加工作,1985年起任中层干部,1996年起担任研究院院长逾十多年,2001年起参加筹建中材国际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任副总裁,亦逾七年余。2009年离开央企到民营企业工作,可以说基本是光着“屁股”出来的。离开的原因很复杂,但可以说是被赶下海的!茶余饭后,很多朋友为我抱不平,说辛辛苦苦工作几十年,没有功劳苦劳也有,这样对我太不公平,应该讨个说法。说得多了,我自然也会有这个想法。但如果深入思考一下,如果没有国家的培养,各级领导给我提供的各级工作平台,让我完成了从普通员工到国企高管的历练过程,我能成为一个可对社会作更大贡献的有用之才吗?更不要说成为一个合格的职业经理人了!多方面的换位思考,会让自己坦然地面对一切。

  总之,公司在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过程中,与此相对应,员工也在不断积累经验,从默默无闻到名声显赫。让我们在借助于公司的力量成长的同时,也感谢公司,感谢老板吧。

  说句心里话:

  在公司这个大环境里,员工才有机会积累经验,不断成长。培训学习就是吸收经验,工作任务就是锻炼的工具,同事竞争就是进步的方式。在老板的领导下,在具体工作的执行过程中,员工积累了经验,不断成熟,从而向更高层次迈进。

  老板会不断地激励你、鞭策你上进

  在员工眼里,老板永远是那个挑剔自己、给自己压力的人,是折磨人的人。但实际上,任何一个老板招聘员工的目的都不是用来折磨着玩的,而是要形成一个高效的团队,执行他对公司未来发展的规划。为了这个目的,老板会不断激励、鞭策员工成长。

  在员工眼里,杨宏志是一个爱发脾气的老板。没有一个员工能躲过他的批评和呵斥,有一些员工甚至被他批得“遍体鳞伤”,在公司里几乎声名扫地。可是没有一个被他批评的员工选择离开,因为所有的人都知道,当杨宏志发脾气的时候,就是他指点人改进的时候。

  在公司举办的元旦晚会上,杨宏志对全体员工说:

  “我知道我自己是一个有脾气的老板,可能在批评的过程中,让很多人自尊心受到了伤害。这里,先向大家道个歉。这一年来,你们既要承担工作的重压,还要忍受我的批评,辛苦了……”

  员工都忍不住笑了,纷纷要求老板做出补偿。杨宏志笑着答应了,但他同时语重心长地说:“我其实只是担任了船长的职务,在大船出海的时候,我负责整艘船的安全,我要保证航线是正确的,还要保证在计划的时间内到达目的地。真是'受命以来,夙夜忧虑,恐付托不效,以伤公司之明’啊。当我发现我的'孩子们’出现与组织的统一运作相背离,或不协调、有误差的行为时,如果不进行批评指正、任其而为,那就是失职。开始犯错的是你们,但不给予指正,犯错的就是我。我可不愿意看到整艘船出了问题,那时候,你们每个人都有落水的危险。”

  有一位员工很感动,他站起来说:“老板,让我拍拍马屁可以吗?我是被你批得最惨的一个人,现在我是你的高级主管。我现在非常感谢你对我的折磨。”

  我也当过一段时间不是老板的“老板”,也就是国企一把手。在工作和纪律上,和我走得越近的部下,对他们管束越严。夫人和我同一单位,我管得更严,甚至和其他员工相同的待遇都得不到。简而言之,其他员工能做的哪怕是一点出格的事,你就不能做!谁叫你是我的朋友呢?至于夫人,更不行!毫无办法,忍着点吧。我相信,我的那些经严格管教的老部下,大部分都能成才,事实也是如此。可以不客气地说,当老板都已懒得批评你的时候,你在这个公司的职业生涯也就差不多该终结了。

  老板有时候扮演着园丁的角色,修枝剪叶,让园子更整洁,使鲜花开得更好。

  对于员工来说,当受到老板的批评时,如果我们只是局限于从自我的角度考虑问题,可能就会认为是老板故意找自己的毛病、跟自己过不去。有这种想法,不但会形成抵触情绪,影响与老板的正常工作关系,对自己的成长也极为不利,即使最坏的批评方式,其目的还是为了让你改正错误。老板也不是圣人,也有批错的时候,那又有何妨,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嘛。

  老板是站在更高的位置上统筹全局的,为了整个组织高效完成任务,他的眼里必须要时刻发现错误,这样才能避免更大的危机出现,否则,就是他的失职。

  由于每个老板的工作方法、修养水平、情感特征各不相同,对同一个问题的批评方式就会表现出明显差异。如果我们无法改变老板的批评方式,那么不如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所以应认识到,只要老板的出发点是好的,是为了工作、为了大局、为了避免产生不良影响或以免造成更大的损失,是为了自己的进步。那么,哪怕是态度生硬一些、言辞过激一些、方式欠妥一些,作为下属,也要适当给予理解和体谅。当头棒喝的目的,不是为了看你头破血流,而是要让你觉悟。站在员工自尊的角度考虑,如果你不想丢面子,那么就让自己做得更好吧。相反,如果你不去冷静反思、检讨自己的错误,而是一味纠缠于老板的批评方式是否对头,甚至出言当面顶撞,只会激化矛盾。

  所有的老板都有一个最终目标,那就是把公司做大做强。为了这个目的,他要殚精竭虑,让自己变成火眼金睛,明察秋毫,让自己变成三头六臂,四面出击。他在变身的同时,也希望自己的组织变身,神通广大。

  因此,几乎所有的老板都会给员工制造压力,压力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改变、完善。因此,作为一名员工,还要学会做“变压器”,不要做“气球”。

  “变压器”与“气球”的一个区别是:“变压器”能够对强大的电压进行缓舒、调节和分流,“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而后者在被充气时,只知积聚而不懂释放,最终会因承受不住内压而导致膨胀爆裂。

  这并不是让员工逆来顺受,而是告诫你不要目光短浅。眼前的一点委屈都受不了,一点压力都承受不得,那么将来还能成什么大器?所谓心有多宽,路有多远。

  心理健康的人,面对不快,就能像“变压器”那样善于自动调整自己的情绪,很快通过提高思想认识,对压力进行新的解释,进行积极的自我调适,振作精神。心胸狭隘的人,敏感多疑,只看问题的表面,而不会进行深入的思考,承受压力就觉得受到了剥削。千万不要这样想,很多时候,压力下的成长反而更茁壮,压力下的创意反而更新奇,压力下的执行反而更踏实。

  进入公司,我们的目的不是为了守住自己的尊严,不能受不得一点批评;不是为了要躲一时之风雨,糊口度日,而是为了未来生活得更好,而是为了自我价值得到更深层的体现,因此,面对老板各种形式的激励,我们要用实际行动来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

  王力达在企划部门搞文案,可让他苦恼的是,不管他怎样努力,老板总是感觉不满意。为了让自己的文案做得更好,他不得不加班,不得不经常跑市场,听取各方意见。可就是这样,他的文案还是不断被枪毙,王力达感觉很恼火。他认为老板根本就不懂策划,只是想要维护自己的权威,才故意不断否定自己的文案。

  一气之下,王力达跳槽了。这家公司的老板很随和,很肯定王力达的文案,这样王力达感觉很满足,自信心极度膨胀。可是一年之后,王力达发现自己居然没有一点进步,甚至比原来退步不少。他这才意识到正是由于原来老板对他近乎苛刻的高标准要求,才使他在其他人的赞美声中不致停步不前,而是负气式地拼命学习、“充电”、努力工作以提高绩效,获得了许多意想不到的技能和成绩。

  从某种角度来说,老板就是挑刺的人,正因为他的挑刺、他的批评、他不断施加的压力,员工才有了前进的动力,才能始终坚持下去。

  说句心里话:

  老板是那个“只有更好,没有最好”的信奉者,因此,他会不断给员工提出问题,不断给员工新的任务,不断否定员工的提案。但是,正因为他的鞭策、督促和激励,员工才能够不断进步。

  在工作和生活上,老板往往会帮你渡过难关

  帮员工过上有尊严的生活,是所有老板的职责,因为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员工就是公司的未来。为此,当员工在工作和生活上遇到难题时,老板是不会袖手旁观的。

  工作和生活是一块硬币的两面,互为补充,互为因果。生活幸福和安宁的人才能保持持续的工作热情,使得事业有成,进而家庭和睦,形成良性循环。相反,长期自我强迫、超负荷工作可能会导致员工没有了生活情趣,逐渐变得情绪浮躁、性情冷漠、刚愎自用、以自我为中心,忽视他人的感受,缺乏付出和获得爱的能力。慢慢地,与家人的矛盾会越来越深,又因感觉得不到家人的尊重和理解而烦恼,这种情绪又被带回到工作中,使工作效果更差。于是,形成恶性循环,无论在生活还是在工作中,都无法得到快乐和幸福。

  对于老板来说,要想组织具有高效执行力的团队,就必须要员工们能和他齐心协力,而沟通和帮助就是最好的融合组织成员的方法。

  1999年,湖北的涂纪文和龚菊香夫妇到广东打工,他们同时进了番禺明珠星集团下属的钟表厂,涂纪文成了一名保安,龚菊香则做了一名杂工。涂纪文和龚菊香都是老实厚道的人,工作勤勤恳恳,认真负责,因此,在年终的大会上,番禺明珠星集团总裁刘锦成还特意表彰了二人。

  然而命运多舛,涂纪文不幸患上了尿毒症,抱着试试看的心理,他找到老板刘锦成帮助解决医药费。令涂纪文和龚菊香夫妇想不到的是,刘锦成一口答应了下来。二人感激不已,刘锦成却说:“帮助我的员工就是帮助我自己。我现在有能力帮助你,为什么不帮呢?”夫妻二人什么也说不出来,连连表示用努力工作来回报。

  尿毒症是一个缠人的病,十年来,涂纪文治病就花费了五六十万元,而这些都是刘锦成帮他付的账。当然,作为回报,夫妻二人努力工作,不断学习,成了公司的骨干员工。

  2010年,涂纪文病情加重,医生说只有换肾才能保命。没办法,夫妻二人又一次找到老板刘锦成,还是如当年一样,刘锦成立即答应帮助这对夫妇。涂纪文得救了。

  这是一个好心的老板,能急员工之急,想员工之所想。这不光是一个道德的典范,还是一个管理的经典。为什么?因为只有受人爱戴的老板,才是一个最有号召力的老板,才是执行力最强的组织领导人。我们相信,尽管这个老板只救了一个人,同时救了一个家,但对整个团队凝聚力的增加和向心力的提高是毋庸置疑的。

  现代的员工一方面要扛起工作的重担,另一方面又要为家庭成员排忧解难,工作家庭双肩挑的确会让他们应接不暇,在时间的安排上自然捉襟见肘,在情绪的把握上也会力不从心。这样就不能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工作上,自然也无法将工作做到最好。优秀的老板都懂得这个道理,因此他们会积极地帮助员工解决工作和生活上的困难。

  一般的组织都会考虑向员工提供支持性服务。比如:父母假日、帮助解决照顾孩子的问题、帮助解决照顾老人的问题等。

  许多组织已经自愿引进了“父母假日”这项福利。一些公司在他们的健康保险福利计划中为怀孕的妇女提供专门的假期。微软公司的男性员工在妻子生产完后也有一个月的“产假”,以便照顾妻子和婴儿。

  一些公司可以通过与一些家政服务公司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提供相应的福利计划、为员工的子女照看费用支付部分补贴等多种方式,来帮助员工解决孩子的照看问题,缓解员工的家庭压力。

  另外,一些公司还为员工提供照料老人的相关咨询服务,或者为员工提供相应的保险计划以及组织并资助创办老年人照顾中心等。

  很多公司还会创造家庭成员参观公司或相互联谊等机会,促进家庭成员和工作范围内成员的相互理解和认识,明确雇员或家庭成员在另一范围内应承担的责任。

  不同的公司,不同的老板在工作和生活上帮助员工的形式不同,但不管怎样,他们都很重视自己的员工,愿意在一个信任的环境下和员工讨论他们的工作或家庭的问题,并提出有建设性的帮助意见。

  老板和公司为了让员工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和价值,还会赋予员工更大的责任和相应的权力,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提高员工的待遇,使每一个员工在工作和家庭之间得到平衡。因此,作为一名员工,如果我们不能更好地完成工作,那真是没有理由。

  人毕竟是高级动物,人是有精神的,没有比让一个人能量释放和自我实现更强大的激励了。.福哇txt小说.压力、责任、上升通道、学习的机会、成功的机会,甚至是创业的机会,都是一个员工热爱公司的理由。当你的生活已经很安稳,当你没有后顾之忧,当你在做你最喜欢的工作时,为什么不能把它做到最好呢?

  现代一些人,虽有公司的栽培,老板的帮助,却心安理得,尚未能发挥所长,贡献于社会,就不满现实,诸多委屈,好像别人都对不起他,愤愤不平。这样的人,在家庭里,难以成为负责的家庭成员;在公司里,难以成为称职的员工。一个不懂得感恩的人永远都得不到重用;一个不懂得感恩的人,永远都不会成功!

  任何一种成功都不可能是一个人努力的结果,再出类拔萃的人,也需要别人的帮助和提携,这就是所谓“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的浅显道理。然而,人们可以为一个陌路人点滴帮助而感激不尽,却无视朝夕相处的老板的种种恩惠。

  将一切视之为理所当然,视之为纯粹的商业交换关系,漠视公司利益,敌视老板,不但与老板之间关系紧张,同样自己的工作也不会有起色。

  的确,雇佣和被雇佣是一种契约关系,但是在这种契约关系背后,难道就没有一点同情和感恩的成分吗?老板和员工之间并非是对立的,即使从利益角度考虑,也不是你多我少的对立,而是一种合作共赢的关系;而要从情感的角度,老板和员工之间还有一种亲情和友谊。

  员工的一生,有很多时间要和老板一起面对,因此,员工和老板,就是一路同行的人,老板是开路先锋,员工是拓展者。没有友谊,没有浸到骨子里的情感,就难以完成协作。老板要为企业的发展感谢员工,员工同样应感激老板的支持和帮助。

  说句心里话:

  工作家庭的关系与平衡计划已成为人力资源管理与职业生涯管理的重要内容。因此,大多数老板都会帮助员工实现工作与家庭关系之间的平衡。那么作为员工,要学会感恩,在这样的支持下,走出精彩的人生。

  第三章 支持你的老板,与老板一起打拼

  老板是组织的核心,只有更紧密地团结在核心的周围,组织的效能才会提高,个体的价值才能有效发挥。因此,作为员工,要想在平凡的岗位做出不平凡的业绩来,必须要支持你的老板,和你的老板一起打拼。

  老板和员工的利益是一致的

  当你选择了一份工作,就意味着你选择了一条道路,在这条路上,老板和你走在一起,或做你的先锋,或做你的智者,你们的目标一致,就像走上战场的驷马车,所有的战马方向一致,战车才能勇往直前,才有可能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老板和员工的利益方向也是一致的。很多员工把老板当成生死对头,认为老板就是利用员工为自己赚钱的人。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员工付出了多少,就有多少收益,同时,老板付出了多少,也有多少收益,这个问题,我们前面已经讨论了多次。

  就个人的发展来说,自我价值的实现和利益的获得跟老板的利益并不矛盾,相反,它们是可以相辅相成的,老板和员工不是对立的。老板为员工提供发展的平台,为员工提供尽可能舒适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因此,老板的第一利益首先得是员工,只有员工认可了公司,认同了老板,公司才能更上一层楼。老板获得的很多利益,都被用来作为公司继续发展的资本,这将最终构成员工的长远利益。也就是说,老板比员工多出的那部分利润,有一部分被分配到了员工的未来利润里。从这一点上来说,老板和员工的利益也是一致的。

  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公司就像在一个大海风浪中航行的船,老板和员工就如同是船长和船员。这是生死与共的关系,公司如果破产了,不仅老板要受损失,员工必然也要受损失。

  可很多员工认为,自己付出那么多,获得利润最多的却是老板,心中怀有怨气,对老板表面上服从,内心却不服。还有一些员工认为,公司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员工,员工对公司来说只是过客,老板才是公司真正的主人,谈不上什么利益一致。这是一种妨碍自己进步的不良心态,只会让人变得狭隘、自私,从而失去奋斗的动力。

  员工和老板必须要相互支持。对于老板而言,公司的生存和发展需要员工的敬业和服从;对于员工来说,需要有出色的工作表现以获得丰厚的物质报酬和精神上的成就感。从表面上看,老板和员工是雇主与雇员的雇佣关系,但在更高的层面,两者又是和谐统一、相互依存的鱼水关系。

  老板和员工之间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有了忠诚、有能力的员工,公司才能更好地生存和发展,老板才能成为老板;有了可供发挥自己聪明才智的公司和赏识自己的老板,员工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和理想。因此,老板和员工之间的关系虽然是建立在这种雇佣关系之上,但却超越雇佣关系,是一种利益一致、相互依存、相互信任、相互忠诚的合作伙伴关系。

  从工作的角度来看,老板实际上也是员工。任何一个老板要想在激烈的商场中站稳脚跟,都需要有相当的知识、技能和工具,需要经营好人际关系,需要不断地学习和勤奋地锻炼。与员工一样,老板也需要给自己确定明确的工作任务和目标。因为老板是统帅,也是标兵,如果老板没有明确的目标和奋斗方向,就既不能约束下属,也很难吸引到有竞争力的人力资源。只有当老板能够身先士卒,只有当老板有服人之长,才能统率一个有战斗力和守规矩的团队。因此,作为一个老板,必须要通过付出更多的汗水,才能获得更多利润,才能为员工创造更广阔的发展平台。

  从利润的角度来说,员工实际上也是老板。员工不用操心平台的搭建,要施展拳脚,只要找一个好一点的武场就行了。而且,随着职业资历与经验技能的上升,一个员工在工作中的专属职业资产增加,在职业谈判中就提升了自己的要价权和话语权。很多公司的核心员工,是比老板还重要的人物,他们作为公司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会因入选董事会、进入核心经理班子、获得干股、购买实股而成为具有某种老板地位的公司成员。而且,在规模企业中,关键员工因明确的授权体系而获得如同老板一样的自主行动权。在许多大公司,一个专门主管可决定的资源比一个小公司的所有人可决定的资源还大得多。

  同时,如果员工整体协作能力强的话,那么员工的话语权就相应提高。如果员工群体有适当的沟通和组织机制,就可以提出影响甚至决定公司命运的策略建议与行动要求。从这一点上说,员工也等同于老板。

  如果可以通过不断地良性转变,两者相互影响,最终将产生强大的公司生命力,而反映到个人身上的利润,也会相应增加。

  这样想一下,公司其实都没有职员和老板之分,只有大老板和小老板之分。员工作为独立的小老板,必须要掌握一个独立的老板所必需的全部技能后,其生产及经营业绩达到公司要求的指标时,才可以从公司提取一笔可观的开办费,才会有更多的权利。

  曾经有一个老板在创业之初,就告诉自己的8名员工:“你们都是公司的老板。现在,你们要在这里学会各种发展所需要的技能,只要你们能够独立创业,我就负责为你们投资。但你们必须要拿出切实可行的发展方案,而且我只负责对你们投资,其余的一切还需要你们自己去做。

  比如,你自己去寻找助手,自己发展业务,自己创造条件。我和公司不会以任何理由对你们的人事及发展进行干预。最重要的是,我们现在的公司并不会束缚你往外发展,在你们的经营业绩达到一定规模时,我还可以让你们独立出去做老板。”

  这样,每个员工都把自己当成了公司的老板,认真负责,积极创新,发展自己的小公司。整个公司蒸蒸日上,每个人的收益也都年年增长。

  每个老板都清楚,没有员工的付出就不会有公司存在,公司要更好地生存和发展,必须依靠所有的员工兢兢业业地工作。同时,每个员工也应该清楚,自己的成长和发展离不开公司和老板的支持,利润的获得更需要老板的支持和协助。

  老板不会跟我们过不去,跟我们过不去就是跟他自己的利益过不去,除非我们在老板眼里毫无价值。同样,我们也不能跟老板过不去,如果跟老板过不去,就是跟自己的利益过不去。

  说句心里话:

  作为员工,你和老板是一个利益集团,利益方向是一致的,老板和员工必须要同心协力,才能使公司获得更多利益。这样,个人利益才会有保障。在这个利益集团里,最忌讳互相猜疑,互相拆台,那样,谁也无法保证最后能够获得自己的利益。

  要能体谅老板的难处

  当老板是许多年轻人的梦想,因为那不但意味着个人事业的成功,还意味着高额的收入、社会的尊敬、干事业时的随心所欲、良好的自我感觉等。

  可是,经营管理一家公司是件复杂的工作,会面临种种烦琐的问题。做过老板的人更知道做老板不容易。

  第一,作为一名老板,必须要有强大的抗压能力。

  来自客户和公司内部巨大的压力,使得每个老板都要经历寝食难安的阶段,面壁就要图破壁,发愤图强。否则,破壁一旦失败,所有的努力都将付之东流。而且,在经营的每一个阶段,作为老板,都不敢掉以轻心,任何一个小小的疏忽,都可能给公司造成巨大的损失。哪怕是一家规模再小的公司,它所面对的风险也是非常复杂、防不胜防的。

  一般说来,比较好对付的是来自市场竞争的风险,这种风险大都在明处,而且,是老板的工作重点,每个老板都会时时刻刻盯着这些风险。还有更多的风险往往发生的不那么直接,比如内部员工的反目、产品服务出现严重质量问题、因管理不善受到政府监管部门的查处,等等。在公司的经营管理活动中,随时都可能出现各种危机。作为公司的老板,表面风光的背后,是超越常人的能力在支撑着。

  很多员工总是认为老板享受最多,其实,社会是公平的。由于老板比其他普通员工承担了更多的风险和责任,由于老板要随时处理那些极为复杂、棘手的难题,在许多不确定的可能和疑惑之中做出决断,保证公司的生存和发展,保证所有员工的利益,因此,老板得到的社会认可才会多一些,他的经济收入状况也会相应高一些。

  就像一个硬币的两面,我们不能只看到老板的风光和享受,更要看到他所承担的责任和压力。地位越高的人,其工作就越不容易。

  第二,老板这种职务,束缚了老板的自由。

  一个人成为了老板,他就不能做一名普通人,不能有自己的喜怒哀乐,他要克制自己的怒火,他要压抑自己的情绪。因为他面对的无论是客户还是自己的员工,都是与公司利益相关的人,为了公司的发展,他必须要让自己受委屈。

  成为老板,就担负起了经营一个公司的使命,不能因为下班的铃声而放下工作,不能因为事不关己而高高挂起,也不会因为不是自己的兴趣所在就要放下工作。

  在这样的位置上,老板的付出比一般人多很多。算算老板的工作时间,早上八点钟到办公室,中午开会或者陪客户吃饭,下午接待各种各样的人,晚上还要应酬。老板受到家庭成员的指责大概是最多的,因为老板对家庭的付出太少,他把精力都放在了公司和生意上了。

  第三,老板必须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

  老板首先应该是市场风险的承担者。公司处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之中,公司所承受的各种市场风险的重心就高度集中在公司当家人--老板的身上。担当着如此风险的重压,当然不可能轻松,一方面,老板要不断增强处理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还要提高自己的情商。

  老板成功了肯定有其成功之处,比如有的人勤奋,有的人聪明,但不可避免地,很多老板存在着修养的短板,包括知识修养和境界修养,很多时候,他并不知道自己的做法合不合适或者正不正确,甚至触碰了法律,但所有的后果都得老板自己承担。总之,老板需要不断提高自己,做一个终身学习的人。即使不能做一个全能的人,至少也要在某一方面要成为超越普通人的人才,否则就不足以领导自己的下属。

  很多老板又工作又学习。一个渴望超越自己的人其实不得不面临改革自己的痛苦。尽管过去的成功是那样耀眼,却不能用来衡量今天,不能用来解决当下的问题,作为老板,必须要时刻保持头脑清醒,不能被过去的成功所束缚住。

  第四,老板必须要处理好内部和外部的人际关系。

  许多年轻人将自己不能获得提升的原因归咎于老板的不公平,认为老板任人唯亲、嫉贤妒能,不喜欢比自己聪明的雇员,甚至认为老板会阻碍有抱负的人获得成功。事实上,对于大多数老板而言,再也没有什么比缺乏合适的人才更让他苦恼的了,也没有什么比让他寻找合适的人选更焦心的了。因此,老板在选择人才时,不光要考虑其才能,还要考虑他与团队的融合性,以及应该给予他的职位特征。

  同时,公司做到一定规模,老板自然风光,然而随之而来却是公司发展方向的抉择,这种思考的痛苦是公司员工所不能理解的。公司要发展壮大,很多事情不能靠老板一个人来完成,独木难成林。这样就必须要请职业经理人,这就面临着处理老板与职业经理人之间的种种矛盾。矛盾发生时,职业经理人拍拍屁股就可以走了,但是老板却必须要捡起烂摊子。因此,作为老板必须要学会处理好内部人际关系,否则,就要承担更大的风险。

  不光如此,面对员工,老板也不能随意而为,即使再卑微的职位,都有它存在的必要,甚至是缺之不可,如果有员工怠工,公司就要承担损失。而作为老板,除了在奖罚制度上做文章之外,还要用精神鼓舞员工。他永远不能松懈,永远不能气馁。因为,老板是员工的精神领袖。

  除了对内、对外都要做好协调外,老板还要不断与客户应酬。在与客户交往的过程中,老板必须要动脑,从对方的性格特征、工作方式到私人生活等各方面,都要做到了如指掌,而且要顺应对方的需要,这样,才能获得客户的认可,才能维持交易的进行。

  老板的交际圈很广,但风光只在表面,在觥筹交错、谈笑风生的背后,是辛酸,是无奈,是痛苦。

  公司发展到一定程度,老板已经不可能和太太谈公司的危机和前景;也不能和朋友说,因为这是商业机密;老板唯一能依靠的,就是重要的骨干。和自己同舟共济的人,有着共同的痛苦和烦恼,也有着同样的奋斗方向。

  但最终问题还是:谁都可以死,偏偏老板不能死。不管什么老板,大大小小,总是有几百人几千人几万人等着找他要饭吃,公司的骨干在遇到难题时,还可以撤离到安全地带,而老板若是离开,就会导致公司的破产。而如果公司破产,所有的员工都要面临着重新选择岗位,重新开始人生的定位。

  总之,并不是什么人都可以做老板,很多才华出众的人,宁肯做打工皇帝,做职业经理人,也不愿意做老板,因为那意味着要承担很多。当年“巨人”的失败,所有的人都在骂史玉柱,他所承担的负债压力和社会压力不是常人可以想象的。史玉柱内心的痛苦如何,谁都无法理解,他曾经一晚上就抽了五包烟,相信那种痛苦是常人难以承受的。

  作为员工,要体谅你的老板,支持你的老板,和老板一起奋斗,在他的帮助下,获得你自身价值的实现。

  现在的职场主力军已经是年轻人,对年轻人,我尤其想强调的是,一定要包容老板的缺点。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谁能没有缺点呢?再伟大的人,只要经常接触,就会发现他身上会有很多的缺点。只有学会包容,才算成熟。现实中,我见过很多老板经常包容下属的缺点,而下属很少包容老板的缺点,以至于频繁跳槽,年轻人尤其如此。包容,是个人走向成熟的标志,也是工作上走向成熟的标志。老板雇佣你,看中的是你的长处,有一些缺点,一般也会予以包容;同样,你选择一个老板,看重的也是他的长处,有一些缺点,尽量也要予以包容。

  当然,这里的“包容”,并非无原则的包容、一味地逆来顺受,而是适度包容。如果老板在处理原则问题上有严重缺陷,那么也许你可以考虑换工作了。

  说句心里话:

  珠三角老板圈子里流行着一句话:老板不是人干的。中国的老板们特别是中小企业的老板越来越过不上正常的生活,他们得压抑自己的情绪,他们得束缚自己的自由,他们得顾全大局,他们得提高自己。他们就像背负了重担,要承担更多的痛苦。

  努力工作是对老板最大的支持

  虽然老板如此不容易,虽然老板需要员工的大力支持,但他对员工的要求并不多,作为一名员工,只要能够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勤奋努力、认真负责就可以了。对于老板来说,员工努力工作,公司才能正常运作,才能向前发展。因此,勤奋敬业、努力工作就是对老板最大的支持。

  其实即使老板不这样要求,员工也应该有努力工作的意识,因为职场竞争激烈,如何稳操胜券,让你的岗位无人可以取代,最可靠的办法就是努力工作。只有努力工作,才能使经验丰富;只有努力工作,才能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只有努力工作,才能不断创新;只有努力工作,才能提升自己的薪水和职位。

  要想公司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长久地生存,老板必须要选择对公司发展有用的人才,如果你不能努力工作,不能成为不可或缺的人,那么,你有可能就要被公司淘汰,到时候,老板也救不了你。

  工作就是奋斗,就是挖掘个人价值的最佳方式。工作着才能进步,工作着才能和老板进行沟通,工作着才能体会老板的不容易,才能和老板一样做到优秀。一名员工,只有能做到支持老板,才能同时成就自己。因此,作为一名员工,你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事情:

  第一,不要在老板不在的时候偷懒。

  你手头被打了折扣的工作绩效迟早会将你的所作所为暴露无遗。不要忘记工作的满足感来自一贯的表现,工作是你发展的一种路径,只有目光短浅的人才把工作当成一种和薪水对等的东西,工作绝不是向老板邀功请赏的工具,老板在就表现好,老板不在就松松垮垮,没有目标,这样的人没有工作的动力,永远不可能在事业上有所成就。

  第二,办公桌上和周围不要有扰乱心神的东西。

  很多人喜欢在办公桌上放一些小挂件以自娱,这似乎无可厚非,但是如果这些东西总是让你无法集中精力,那么你最好还是把它拿开。工作的地方就是工作,想娱乐时到娱乐场所去尽情娱乐。三心二意,永远什么都做不好。

  也不要做夸张的装扮,工作场合远离半尺厚的松糕鞋与有破洞的牛仔裤,否则你的这种装扮让别人无法集中精神,也制造出与工作场所极不相称的气氛。

  第三,不推托任何一件工作。

  很多员工,喜欢推托一些冗长及不重要的工作,认为这并不能增长实力,反而浪费时间,要知道,你所有的贡献与努力都是不会被永远忽略的。每一颗螺丝钉都有其重要的作用。当然,这种作用不光体现在对企业的发展上,对你自己来说,一件看起来不重要的工作中也可能包含着能让你增长能力的因素。

  人们往往被表面现象蒙蔽,而忽略了事情的本质,结果往往南辕北辙。职场上有很多人噼里啪啦地打着小算盘,总是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形式,这是人的本性使然,但对于工作来说,挑三拣四往往让人学不到真正的技能,丰富不了工作的经验。人们常说聪明反被聪明误,就是这个道理。

  第四,努力工作不抱怨。

  在电影《阿甘正传》中,阿甘的战友和朋友--那个自认为聪明的上尉,在算计着自己的名利和荣誉时,阿甘只看到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并尽全力去做那些需要做的事。阿甘孜孜不倦地工作着,为着自己的理想奋斗着,而那个上尉却自怨自艾地抱怨。当他们重新相逢时,上尉成了一个对什么都不满意的“怨妇”,而阿甘却获得了国家最高荣誉。

  世界在短期内会出现各种各样的不公平,但是对于整个人生来说,机遇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只有付出才会有收获,偶然的幸运会有,但只有勤奋努力才能把握这份幸运,也只有勤奋努力才能让这份幸运延续。

  第五,不要淹没在无用的工作中。

  即使很努力,但是一直在做无用功的话,也不能有所成就。比如,很多人用很长的时间浏览电子邮件,这就是一种无用功。除非你正在等一个很重要的东西,否则没有必要立即或时时刻刻阅读邮件。面对这样的情况或类似事务,你应该预留一段时间,一次性做出处理。

  不要提交一份连你自己都不想收到的报告,更不要言之无物,因为你不只有填写报告的义务,同时也有提出改善意见的责任。

  第六,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

  只有专业知识到位,才能为公司整体利益作出直接贡献。因此要不断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

  第七,不要带着情绪工作。

  不要将个人的情绪发泄到客户身上,哪怕是在电话里。在拿起电话前,先让自己冷静一下,然后用适当的语气去接听办公桌上的电话。

  即使只是纸面工作,没有面对其他人,带着不满的情绪来做,也容易把事情做错。要知道,细节决定成败,一个小小细节的忽略,就容易把事情搞砸。

  第八,下班后仍需工作时就要努力工作。

  不要一到下班时间就消失得无影无踪,如果你未能在下班前将问题解决好,那你必须要留下来,把事情做好后再走人。否则,惩罚还是会找到你。如果是整个工作小组的事,而你不能继续留下来帮忙,那你应于抵家后打电话回公司看看事情是否已得到控制。就算是平常的日子,在离开公司之前,向你的主管打声招呼也是好的。

  第九,不要只盯着自己的任务,要看到公司的全局发展。

  不要只是一味等候或按照别人的吩咐做事,有些员工觉得自己没有责任,因此出了错也不用受到谴责。这样的心态只能让老板觉得你目光短浅,很难将你列入升迁之列。

  总之,公司的发展既是老板的发展,也是员工的发展,袖手旁观的人,永远也无法成长为栋梁之才,永远也无法受到老板的重用,只有支持老板,只有努力工作,只有站在公司发展的大局上,你才能迎来功成名就的那一天。

  说句心里话:

  老板招聘员工,目的是为了找到能共同扛起公司发展大旗的伙伴,而不是自私自利的捣乱者或者是一无是处的谄媚者。因此,只有努力工作才是对老板最大的支持,只有努力工作才能获得老板的青睐,也才能迎来自己的辉煌。

  帮助老板成功,你也会成功

  公司的成功是老板的成功,员工的成功也是老板的成功,是这样吗?

  这是办公室里一个最典型的对话:

  “我为什么要做得那么优秀?公司是老板的,员工只是一个使用工具,因此,不要做得太好,无论你做得多好,最后的名和利都不会是你的,那些都是老板的,是公司的,有时候,你连个名分都没有。”一名员工抱怨着。

  另一名员工说:

  “在办公室里简直没有版权!上次我写了一个有关竞争对手的项目进展、项目成本以及对我们影响的报告,我汇报给老板,他倒是对我很赞赏,可是之后,这个报告通过了公司的决议,却并没有署名,只当成了公司的发展项目。我真是感觉非常委屈。从提出这个项目、调研到写作,其实只是我一个人,甚至都不是我们team的集体成果,最后我却成了一个毫不相干的人。”

  自己辛苦的成果被不出力、也没怎么支持员工的老板拿去变成了老板自己的创意成果,这的确让做下属的人感到很气愤。有鉴于此,还要不要帮助自己的老板成功呢?

  答案是肯定的!为什么?因为帮助老板成功,你也会成功!

  第一,自己的能力会得到提升。

  作为员工,在帮助老板成功的过程中,自己的能力得到了锻炼,潜力得到了发挥,也就是说,你自己成长了。即使老板没有给你既得的利益,对于你来说也没有什么损失。老板能拿走你的成果,但拿不走你的能力。

  第二,没有老板的成功,你不可能成功。

  自己没有条件成功,只能借助公司成功时,你就没有什么可以抱怨。即使老板抢了你的劳动成果,那也只能算是他为你提供平台的一种报酬。你必须要付出,因为他已经为你付出。这是这个世界成功的规则之一。

  而且很多时候,即使你自己有很好的创意,如果没有公司和老板的参与,那么你最后也可能无法实现你的构想,那么一切都将付诸东流。

  在多数公司或机构工作,与当作家、艺术家等自由职业者不同,一个员工的工作可能只是价值链条中的一环,个人创造的价值永远无法与集体创造的价值相匹配,只有多个人齐心合力,能力与资源汇总在一起,才能创造出更大的成功。当外界的成功都是team的成功时,个人的价值就不再是最重要的,所有的人都需要别人,尤其是老板的支持和帮助。因此,只有帮助老板成功,你才能最终获得成功。

  第三,水涨船才能高。

  老板成功了,你才会有空间水涨船高,不断进步。换句话说,如果你不愿帮助老板成功,甚至希望他失败,而且不仅仅是心里这么想,还处处搞破坏,或者拖老板的后腿,那么,你可能离失业不远了。

  自然界中有许多互惠共生的现象。比如说豆科植物的根瘤菌,它本身具有固氮的功能,为豆科植物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同时它又可以借助豆科植物获得生存的空间;再比如非洲热带雨林中的大象、犀牛等,它们身体表面往往会有一些寄生虫,一些鸟类等小动物也栖息在它们身上,以这些小寄生虫为食,同时,大象、犀牛也避免了寄生虫对它们的侵害,可谓是互惠互利。这种现象在自然界中不胜枚举,在生物学中统称为共生现象。

  其实,老板和员工之间就是一种互惠共生的关系,老板为员工提供了发展的平台,员工为老板和企业创造利润。

  当你帮助老板成功,他当然清楚你在他的这个团队里作出的贡献权重有多大,而给你多少奖励和发展机遇,他自己也心里有数。良性循环的状态是,|更多更新,福$哇%小!說@下*載&网|你一心一意帮你的老板成功了,你们这个团队得到的奖赏更多,明智的老板除了他自己多得,也通常不忘给作出贡献多的人有福同享。

  比尔·盖茨说:“微软喜欢招纳聪明的人,因为这些比我们更出色的人,能帮助我们取得更大的成功。”一个老板的成功其实就是员工的成功,也就是说,优秀的老板能够一眼看透员工的特长,并能够创造一切条件让员工顺利地发挥特长。员工可能只看到了老板成功的结果,却没有看到自己成功的最终结果。事实上,在微软,那些帮助比尔·盖茨取得成功的员工,自己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在微软公司股票上市以后,比尔·盖茨很快成了世界首富。而跟随他的不少员工也一下子成了富翁。这曾经是一个轰动企业界的事实,也是让员工感到振奋的事实。

  在微软公司的停车场,总是摆满了各种各样的高级轿车,保时捷、奔驰、法拉利等名牌轿车无处不有,后来还停放了劳斯莱斯轿车,而比尔·盖茨的车混在中间,根本难以辨认出来。

  同时,当微软公司股票价格持续上涨时,不仅老板盖茨的财富会增长,就是持有股票的微软员工也会水涨船高,很多人成为了富翁,就在1994年的时候,百万富翁已经达到了3000人,现在则更多。

  邓小平曾经有这样的经济增长构想:“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人的智力不同,资源不同,能力不同,经验不同,所能创造的价值不同,所能帮助别人帮助社会的能力不同。老板们因为某些方面的超凡脱俗,必然会成为那部分先富起来的人,他们是创造财富的先锋,只有在他们的带领下,其余的人才会有奋斗的方向和依托。所以,当你没有能力成为先锋,没有能力成为老板的时候,那么就要接受这个事实,用自己的努力来作为补偿,帮助老板成功,然后再借助老板的平台,实现自己的成功。

  作为一名员工,只要认真地提高自己的能力,处处为公司着想,与公司制定的长远目标保持步调一致,先帮助公司成功,当老板获得了成功,他就不会对你的功劳视而不见,否则,他的公司就很难继续发展下去。

  帮助你的老板取得成功有许多方式,比如支持老板,帮老板解决一些难题等。老板不是完人,他也有能力的极限之处,也有很难解决的难题,这些难题可能影响公司的发展,阻碍老板取得成功。这时候,如果员工站出来,帮助老板解决了难题,那么老板的感激之情可想而知。投桃报李,自然会帮助员工成功。

  员工该怎样调整心态,心甘情愿地“帮老板”?

  第一,要有责任感。

  力求完美地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在工作中多想一步,不要只局限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

  第二,关键时刻不能让老板孤军奋战。

  在有些事情上,可能做下属的帮不上老板什么,那就默默提供精神支持吧。老板总是说:如果你是老板,你会如何处理这个事情呢?所以,员工最重要的是要有做老板的心态,或者说是换位思考。只有这样才能体会老板的难处,了解老板所关心的,能看到老板眼中的麻烦,能解决老板所遇到的难题,也就真能帮到老板了。

  总之,与公司同舟共济、荣辱与共,全心全意为公司工作,是一个员工的使命,当你把公司当成自己的公司,公司成功了,你自然也就赢得了成功。

  车勇只是一家房地产公司的小职员,每日负责为公司发放广告,打电话争取客户。他工作虽然不辞辛苦,可是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成就,因为他是一名新员工,没有固定的客户源,而且与客户沟通的技巧也比别人稍差。他只好凭借着高度的刻苦精神,一点点积累资源。

  一年后,房地产市场突现大滑坡,老板在一项工程上投入2000万元被套死。资金运作困难重重,员工的工资开始告急,跳槽的员工越来越多。到最后,公司只剩下他一个人了。老板看着仍然在整理客户资料、孜孜不倦热情地打着电话的车勇,心里非常感慨,如果不能成功,都对不起这名认真负责的员工。

  老板和车勇日夜工作,开发客户,找大投资商。有时候,两人协同作战;有时候,两人分头行动。他们磨破了嘴皮,踏破了大公司的门槛,终于有一天,有一位大投资商决定和车勇的老板一起把这个砸到手里的项目完成。

  当资金入账的时候,车勇的老板感慨万千,他说:“车勇,从明天开始,你就是公司的总经理,这个公司没有垮掉,你功不可没。我愿意拿出25%的公司股份,作为给你的奖赏。”

  车勇走马上任,公司又重新开始招聘员工,仅仅两个月的时间,公司就有了起色,车勇的个人财产也水涨船高,成了小富翁。

  在一次员工大会上,老板一定要车勇为在场的数百名员工讲几句话。车勇说:“世上有些道理本是相通的。这些年,我唯一的感悟就是:帮助公司成功,帮助老板成功,我们就能取得成功!”

  不用再举更多的例子,一个会积极思考的人,不会计较眼前的一切,他不会把目光局限在自己身上,而是以大局为重,以自己周围的环境为重,只有周围的环境获得了有效的提升,自己才能获得安稳的提升。能与公司同舟共济、荣辱与共,全心全意为公司工作,把帮助老板取得成功看成是自己的使命,时刻和老板保持一致,这样的员工会成为公司的中坚力量,也会成为令人艳羡的成功人士。

  说句心里话:

  公司的成功意味着老板的成功,也意味着员工的成功。员工与公司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如果公司没有利润,公司倒闭,受损的是老板,但员工也会没有薪水可拿,只能走上失业之路。

  要服从老板的工作安排

  有能力的人可以有千万个,但是指挥却只能有一个。因此,作为员工,作为一个团队里的执行者,下属必须服从老板的工作安排。

  很多员工对于服从于老板这种事,心里会有不平衡,其实再仔细想想也没有什么不平衡的,就是老板也需要服从很多外界的力量,以完成自己的大业。那么,员工还有什么不能服从的呢?

  石玉一直在外企工作。她的老板是一个非常严厉的人,她刚开始上班的时候老板便要求她替自己起草所有的回复文件,然后由老板修改后签字发出。起初石玉心里非常不理解,直报怨老板太懒,总是会给员工找一大堆工作,找一大堆麻烦。但是,她还是认真地服从了老板的安排。仅仅两年的时间,石玉的外语笔头能力和工作能力就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同期入职的员工中,石玉成了能力最强、最先被提拔的人。

  作为一名员工,作为一个团队里的成员,要想成大事,首先要有团队意识,把团队作为一个展现自我的平台,用积极的心态服从上司的安排,服从老板的安排。

  服从,是一个职业经理人及一个优秀员工应该保持的第一操守。能够成为职业经理人,首先要求其对员工与公司以及老板之间的关系就要看得十分透彻分明,任何一个人,包括老板,都需要有团队精神,因为这才是使公司健康发展的保证。一个没有服从理念的公司必定没有发展前途,在市场战斗中也必定会失败。而作为老板,他只不过是因为承担得多、付出得多、考虑问题更全面而拥有了指挥团队的权力。他也需要服从,他所要服从的就是团队的整体利益。所有的员工也需要服从,服从老板的安排就是服从团队的整体利益。一个没有服从意识的员工,也必定不是一个好员工,在自己的职业道路上只会充满迷茫,无法取得突破性进展。

  在如今,“服从”虽已不再“时髦”,但服从的意识对公司的发展确实很有用,有时在公司内也确实需要一点“老板的错误要盲从”的观念。因为一个团队的战斗力主要表现在步调一致上,任何一个人的不服从,都会影响整个团队的效能。

  很多人,尤其是曾对团队作出贡献的人,自认为劳苦功高,可以不用辛辛苦苦一板一眼地听老板的命令,自由散漫起来,还美其名曰:是为了老板全面考虑,作为老员工,有责任纠正老板的错误。其实,既然老板做出了决策,那么风险自然会由老板来承担,如果员工在接到老板的指示后不执行,那是员工的错误。在一个公司里,如果老板不像老板,员工不像员工,没有服从理念,公司的发展必然会受到阻碍,在市场竞争中也一定会失败。

  有一位二次创业成功的老板,在一个企业家论坛上讲述了他第一次创业失败的原因。他说:“那时候,我的公司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的规模,从一个小作坊变成了拥有好几家分公司的集团公司,拥有员工800多人,每年可创造1亿多元的销售额。

  对于我来说,我已经看到了大目标,但这时我却遇到了麻烦。我发现,分公司的几个经理总是跟不上总部的步伐,总部制订了策略、计划,总是不能在分公司被有效地执行起来,他们不是说总部的方案不好就是说执行起来太难。

  所有分公司的经理都是和我一起打天下的人,对公司都有贡献,所以我信任他们,也愿意倾听他们的意见。既然他们提出了问题,我就应该解决,我仔细斟酌了总部的方案,并没有发现问题,于是我让他们自己提出方案。可谁知他们又做不出来,不是乱策划一气,就是完全没有一点专业性,看了他们的方案只能让人生气。

  总部的方案总是无法得到执行,于是,公司的营业额开始衰减,整个公司虽然还在运转,但效率却变得非常低。我曾经动过调换他们的念头,但一想到他们对公司的贡献,就难以下手,结果公司那年拖了一年,就被拖垮了。见到没有什么油水可捞,这些人也弃我而去。

  好在我手里还有项目,又经过了三年的奋斗,我才有了今天的二次创业成功。通过这一次深刻的教训,我发现,一个公司如果没有绝对服从的纪律,最终是要彻底垮台的。”

  的确,团队的力量靠服从来展现,没有服从就没有执行,没有执行就没有结果。因此,这位老板在公司的内刊上发表了简短的公司口号:有任务就要有计划,有计划就要有执行,有执行就要有考核,有考核就要有奖惩。

  一个高效的公司,需要员工具有良好的服从观念,一个优秀的员工必须具备服从的意识。或许你不懂老板的意图,但却能毫无条件地服从,这才是所有老板青睐的好员工。

  其实,每一个公司、每一个团队、第一个员工,都应保持一种“服从第一”的理念。如果总是“自我感觉良好”,总是以自我为中心,动辄想去纠正老板的“错误决定”,那么就会使整个团队的战斗力涣散。

  这不是发挥“主人翁”的责任感,而是一种自我的极度膨胀,由于没有一个大局观,更有可能在问题中迷失自己,认不清楚自己的角色,看不到自己的思维意识的错误性,不但影响公司的执行力度,还会影响个人的发展。

  学过物理的人都知道,只有方向一致的力形成的合力才最大,稍有一个方向有偏差,那么合力就要被分掉一点点。一个团队思想不统一,没有统一的指挥,那么战斗力就要被极大地削弱,团队的效能就要大大降低,长此以往,团队就会被拖垮,一旦整个团队被拖垮,那么个人的利益也将不复存在。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所以,即使自私地想一想,也要先保住团队的力量。

  进入任何一个公司,首先就要学会服从,这样,你才能与其他人形成合力,在与团队一起作战的同时,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说句心里话:

  无论是公司还是员工,都应该把“服从第一”作为核心理念来看待,老板就是老板,员工就是员工,一个团队只有在组织成员服从的基础上才能有战斗力,才能不断提高生产力。

  能独当一面,为老板分忧解难

  任何一种岗位都需要有能挑起大梁的核心员工,因此,老板的眼睛通常都盯着那些有能力独当一面,又有极高忠诚度的人,他们会选择这些人来减轻自己的负担,使公司达到最佳的运作状态。

  可是,这只是一个理想的状态。很多时候,老板并不放心把权力全都交给一个有能力的员工,原因有二:

  第一,有能力的人并不一定是老板信任的人。

  一个能够在公司里独当一面的人,一定是一个经过公司长期培养的优秀人才。这样的人才培养较为困难,首先要有很好的选材,有较好的基础和潜质;其次还要通过长时间的培养和考察,需要对公司业务非常熟练,对公司的业务走向也胸有成竹。但是,在这漫长的培训过程中,往往又会发生人才流失。当他有了这种独当一面的能力时,又会另攀高枝或者自立门户。这也是让所有的老板最头疼和无奈的事情。因此,即使在社会历练中已经显示为一个不可或缺的人,老板也需要经过考察,只有被认为是值得信任和依赖的人,老板才会让其独挑大梁。

  也就是说,一个老板最需要的能够替他排忧解难的人,一定是一个长期跟随他,并获得他的认可的有能力的人,这样的人才能够在公司中获得独当一面的机会。否则,即使你有能力,老板也不可能重用你。因此,作为一名员工,要对公司有深入认识和了解,对公司的组织目标有较高的认同,尤其是,当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出现矛盾时,不要只顾打自己的算盘,置公司利益于不顾。忠诚度不高,就难以获得独当一面的机会。

  第二,有能力的人无法做到面面俱到。

  一个团队是由多种性格类型、各种专长的人才组成的,术业有专攻,不可能出现面面俱到的人才。老板不能把公司的重担压在一两个优秀员工身上,他需要一个团队的集体作战,因此,作为一名员工,即使你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即使你曾经技压群雄,你也不要妄想独占鳌头,所谓的独当一面,并不是单枪匹马作战,而是能够协调各方面资源,以组织的最高目标为基准,完成老板交代的任务。

  这就说明,能独当一面同时又能为老板分忧解难的人,不能耍个人主义,蜀国之所以灭亡就是由于过分依赖诸葛亮的缘故。臣民都在称赞“丞相其乃神也”,当诸葛丞相不在了,蜀国也由于后继无人,结果导致灭亡。

  而要成为独当一面并为老板分忧的员工,就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在专业方面做到无人可比。

  你必须要拥有这种意识,才能在你所选择的终身事业中,成为一名杰出的人物。因此,你要随时问问自己,是否能把某件事做到无人可比。

  如果你在传媒行业工作,那你是不是那个最敏锐的发现者?你是不是那个点子一出来就能赢得满堂彩的资深编辑和记者?如果你是在事业单位工作,你是不是那“支”给上司写发言稿而不用修改的“笔杆子”?如果你是一名设计,那么你的设计是否总是能见诸媒体?如果你是一名司机,你是否能把车驾驶得非常出色,从来不会出现安全问题?如果你是一名打字员,你是否能把文件打印得又快又好?如果你是一名工人,你是否能把产品加工得极其完美,没有一点瑕疵,不让客户找出一点问题……

  无论你目前从事哪一项工作,你都要力求把本职工作做到最完美。当然,有很多工作,是只要细心就可以完成的,这些对于进取心强的人可能无法满足他自身价值感的需要。因此,你每天一定要使自己获得一个机会,使你能在平常的工作范围之外,从事一些对其他人有价值的服务。这种额外价值的帮助,可能不会让你获得直接的金钱上的回报,但它训练了你更强烈的进取心,培养了你各方面的能力,并最终让你变得不可替代。

  第二,要能够独立完成工作。

  员工工作有独立性才能让老板省心,老板才敢委以重任。合适地提出独立的见解、做事能独当一面、善于把同事和领导忽略的事情承担下来是一个好下属必备的素质。

  要做到能够独立完成工作,你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对自己的工作项目要有全面地认识和深入的理解,对于项目中所遇到的问题要有独到的见解,这样,当面对更多人的审视时,你才能不被别人的意见所左右;能够独立地承担一些重量级的任务;把被同事忽略的事情承担下来。

  第三,小技能也不要忽略,在必要时也能独当一面。

  其实说“独当一面”,它不必是像改造房子做大工程,它可以像换轮胎、修指甲、销账或炒鸡蛋那么简单。在某些分内工作之外,掌握一些技能,必要时就可以独当一面。在你的能力储备中增加一项新技能,有时也不是多么精深的专业知识技能,而只是一些别人不屑做的事。如果不愿意独立处理细微的事情,一味依赖别人,而不愿意掌握一些小技能,结果就会出现经历大风大浪尚能闲庭信步,结果在小河沟里翻了船的事故。这就需要你在心里建立一种自助观念,只要是不占用你太多拓展专业知识时间的技能学习,你是可以用一两分钟、一两天或者一两个月时间去学习的,一旦你学会了新技能,一旦你找不到别人为你做某件事情时,你可以自己动手,这便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

  第四,要具有主动学习、不断学习的精神。

  要想成为那个不可或缺的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断学习。

  微软招聘时,颇为青睐一种“聪明人”。这种“聪明人”,并非在招聘时就已是某一方面的专家,而是一个积极进取的“学习快手”。一个能在短时间内主动学习更多的有关工作范围内的专业知识的人,一个不单纯依赖公司培训、主动提高自身技能的人是企业寻求的对象。

  任何一个人,即使已经非常熟悉公司的最高目标,要想样样都占据优势也是不现实的,主动学习也需要从实际出发,需要扬长避短。在工作中,你最擅长做什么?找到自己最擅长的领域后,就应该时时关注这个领域的最新技术,或者通过公司培训,或者自己充电,始终保持自己的强项和领先地位。这样,才能保证自己能够具备独当一面的能力。

  这里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在其他人面前,对自己发挥的作用不要过分谦虚,因为这是你的力量之源。不过,在特定环境下,也要避免过分突出自己。因为你毕竟是组织里的一员。

  随着传统的组织结构金字塔的崩溃,越来越多的员工将直接从事决策过程的日常工作。要做好一名组织成员,就意味着能独立工作,对你的具体任务负责,同时,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小组分派的工作。

  说句心里话:

  老板希望每一位员工都能胜任其职,这是他们的基本心态。同时,他们还希望看到所有的员工都能够成长为独当一面的人才,只有这样,老板才会轻松,公司才会取得突破性进展。当然,能独当一面,同时还要能忠诚,这就是所谓的“德才兼备”,老板信赖你,你才有机会施展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