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你之前英语介绍:因文而异培养学生概括能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2:41:35
包头市东河区教育局教研室/闫晓枫
我们阅读文本的习惯常常是从整体入手、整体把握!《课标》在第二学段明确提出,阅读时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但我们深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绝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循序渐进的进行训练。笔者深入学校听课时,发现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在阅读课初读环节交流“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时,无论哪一级的学生都会在概括上出现问题。大约有两种现象:一是概括无重点,用复述课文替代;二是概括太简约,不能较全面的涉及课文要点。显然,我们的教学在培养学生概括能力方面出现了偏差,亟需改进。我们是否应该针对课文特点探究培养学生概括能力的策略。例如:
抓题目概括。题目是课文的魂,抓住了魂就抓住了根本。教材中的课文题目,有的指向课文主要人物,如《地震中的父与子》;有的指向事件,如《一次成功的实验》;有的直接指向课文中心,如《掌声》;有的通过问题引起学生好奇,如《我是什么》。从标题入手,抓住“人物”可补充事件,抓住“事件”的可补充人物和事件要点,抓住“中心”的可围绕中心展开,这样可以迅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如读《掌声》后,可引导学生完成填空:课文主要写了(谁的)(次)掌声使英子由原来变得。抓住题眼“掌声”,文意就很容易把握了。
抓中心句概括。有的课文全篇都是围绕一句话来写的,学会抓中心句就能很准确地把握文意。如《美丽的小兴安岭》的最后一句“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全文就是围绕此句写了四季的美景和丰富的物产。能够把这一篇文读成一句话,中心内容也就抓住了。就一段话来说,中心句一般出现在段首或段尾,要引导学生反复读文,学习提炼。如《猫》,全文四段话,前三段围绕第一段首句“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来写,第四段围绕第四段首句“满月的小猫更可爱”来写,两段的综合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抓记叙文的六要素概括。小学阶段教材选文以记叙文居多,教给学生学习抓住记叙文六要素来概括文意是提高学生分析、综合能力的绝佳途径。如《去年的树》《玩出了名堂》《钓鱼的启示》等课文,都可以引导学生提炼课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的方法来概括文意。
抓文章的几方面特点概括。一般来说,阅读写景状物的散文(《索溪峪的“野”》《乡下人家》《我爱故乡的杨梅》等)和文艺性说明文(《鲸》《新型玻璃》《太空生活趣事多》等)多采用抓文章几方面特点来概括的方法,这些文章叙述要点清晰,如《索溪峪的“野”》围绕“野”,写了山“野”、水“野”、动物“野”、人也变“野”了几个方面,只要准确把握几方面要点,也就准确把握了文意。
把各段段意串联概括这是最原始的概括方法,对于起步学习者来说也是最有效的方法,读懂每段的内容加以串联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如《风筝》一文,全篇共8个自然段,第一段总起引出下文,第二段写做风筝,三四段写放风筝,五到八段写找风筝,如此串联,文意就把握了。
抓住问题概括。初读一篇文章,常会伴随着阅读预测进行,读着标题,可能会生出许多疑问,阅读解疑的过程就是把握文意的过程。如《画杨桃》,谁画?画出了怎样的杨桃?结果呢?文章启示唾手可得。这只是初步的文意把握,在深入阅读的过程中,会产生更深入的问题,如《军犬黑子》中“黑子究竟是不是一条优秀的军犬?”的深入探究,一位视尊严如性命的军犬黑子的刚烈形象就凸显出来了,同时也直指训导员恶作剧的残忍,教育人类应该敬畏生命。问题不仅可以帮助整体把握,更能引导学生深入感悟。
想象画面概括。阅读时边读边想象画面是很好的读书方法和习惯,有的文本画面感非常强,可以运用想象画面概括小标题的方法把握文意。如《珍珠鸟》《乡下人家》,就可以采用此法--想画面、提要点。如阅读冯骥才的《珍珠鸟》,读文后几幅画面会浮现在脑海:1.笼中看世界2.屋中自由飞3.肩头小憩,最后结合中心句“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串联概括文意。
抓关键词概括。有的语段虽然层次清晰,但并无中心句提示段意,需要教师渗透抓重点词概括的方法,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如《月球之谜》,文本在提出一系列不解之谜时,有的直截了当提出“谜”,有的需要概括提炼。如第四自然段“再看看用植物做试验的结果:把玉米种在月球的尘土里,和在地球土壤里生长没有明显不同。可是,水藻一旦放进月球尘土,水藻就长得特别鲜嫩青绿。”。这个“谜”该怎样概括呢?可以引导学生提炼文中反复提到的词语──“月球尘土、玉米、海藻”来提出问题。如“为什么玉米和海藻在月球尘土中生长效果不一样?”还可以用箭头图示重点词,更加一目了然:

其实,培养学生概括能力的方法远不止以上几种,只要我们在平时教学中善于发现教材特点,对学生进行循序渐进地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一定会有所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