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magic 爬取知乎:目睹中国股市之怪现象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5 06:35:48

逆光——目睹中国股市之怪现象

作者: 李成立 分类:社科经管 作品状态: 已完结 出版社: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作者以一个记者的眼光就中国股市之怪现象作了大胆的介绍和披露,全书分五部分,共选取了40多个股市之怪现象作了分析披露,其中有操纵股价的黑庄家,有掏空上市公司的黑股东,有造假欺骗股民的上市公司。可用休闲娱乐的心态去读,适宜广大股民和其他关心股市的人阅读。

总述 逆光:冷看中国股市

中国证券市场1280家上市公司中,绝大多数被认为是中国经济中最优质的资产。但中小投资者并没有享受到这些资产在高增长的中国经济中应该体现出来的价值回报,反倒不断地遭受股市这台机器一轮又一轮的洗劫。投资者的损失是惨重的。

动物世界与股市的联想

  看动物世界,我总是把动物世界和股市联想起来。

  

  总述你看,在非洲大草原上,生长着各种动物,有食草的牛、河马、鹿、羊、长颈鹿、马、猪、免子等,也有食肉的狮子、豹子、狼群、老虎、豺、鬣狗、鳄鱼,还有天上飞的也是食肉的老鹰、秃鹫等。食肉动物就守在水源旁边,单等那些口渴难耐的食草动物来喝水的时候,突然从草丛里跃出,向它的猎物追去,可怜那些猎物不久就成了他们的口中美食了。我总是把食草动物和散户联系起来,把食肉动物和庄家联系起来。

  庄家就像狼,那些狡猾的狼一群几十个,他们团结在一起,去追那些比他们大几倍的牛群,让那些牛跑起来,一直跑,他们一直追,终于,有小牛和年老体弱的老牛力不从心,掉队了,狼便扑上去美餐一顿。有时,单独的健壮的牛也不是群狼的对手,几只狼围着一头牛,轮流着从屁股后面扑上去咬牛,牛用蹄子踢他们,但收效甚微,终于,有只狼从后面咬住了牛的尾巴,牛挣不脱,跑不了,前面又有狼咬住了它的嘴巴,他出不上气来,终于被拖倒了,被咬断了喉咙,被吃掉了。而其他牛则在一边漫不经心地吃着草,眼看着他们的同类被吃掉。他们不能说话,所以也不知他们心中是否悲伤?更不知他们是否想到明天它们中的一个就是狼的下一顿美餐?我想,如果他们也团结起来,一起用牛角与狼群搏斗,或许狼是占不上便宜的。只是可惜,狼知道团结一致,而牛则不知道。这实在是可悲的事情。

  狼本凶残,人们对它憎之入骨。然而动物学家却列出其许多优点。

  狼嗅觉灵敏。据说狼的嗅觉比狗强10倍,十里八里之外的猎物甭管藏哪,经它一嗅,立马嗅到。庄家有此等功夫,就能洞察大市变化,多空嗅觉灵敏,抄底逃顶,出入自如,将股市当作超级提款机。

  狼反应迅速。狼一旦发现猎物,会毫不迟疑地立即扑向猎物。

  狼耐性充足。狼有时见着猎物下不了嘴的时候,便耐着性子等。盯住了,蝴蝶飞,鲜花放,干扰不了它;猎物隐遁,猛兽在侧,它不着急。一侍时机成熟,跃然而起。股市许多时候是牛皮市,温吞水时,这时就需要耐心。

  狼群团结协作。狼身量不大,但常猎杀比它更大更凶的动物。秘诀在于它一旦决定和大家伙比试,便一声呼啸,群狼便从四面八方而来,你咬脖子,我咬腿,大家伙便轰然倒下,所以人常说恶虎难斗群狼。

  有时我想,这些食草动物,生来就是给这些食肉动物吃的。它们都离不开水源和草地,而食肉动物就守在水源和草地旁边,等着食草动物过来。而食草动物口渴难耐,必然不顾危险地来喝水,这时,食肉动物就冲出来追,总能追到体弱的和年幼小的,饱餐一顿。吃饱了,它们睡一觉,等明天再吃它们。而它们也总是吃不完的,吃了一茬又一茬,子子孙孙吃不断。

  我总是想,这食肉动物就像是股市中的大鳄——庄家,而那些散户则就像非洲草原上的食草动物。庄家制造内幕消息,让散户动起来,跑起来,庄家再把股价拉高,引诱散户上当买进,到适当的时候,庄家就像食肉动物一样,一口就把散户吃掉了。庄家守在股市中,就像食肉动物守在水源旁边一样,散户为了钱,也总要来股市中,就像食草动物口渴一样,总要找水喝。而散户也像食草动物一样,也是吃了一茬又一茬,总是吃不完的。老的去了,新的又来了,子子孙孙无穷尽也。

  庄家又像猎豹,猎豹是世界上跑得最快的动物,能够捕获草原上的任何动物,但是它会等到完全有把握的时候才会去捕捉猎物,它可以躲在树丛中等上一周,就是等那正确的一刻,而且它等待捕捉的并不是任何一只羊,而是一只有病的或跛脚的小羚羊,只有当万无一失的时候,它才会去捕捉。这就是真正专业式的交易方式的缩影。

  庄家又像苍鹭,一只苍鹭肚子饿得发慌,它瞪着眼睛,注视着池中小鱼。突然,它飞到附近的树林中衔来一根嫩枝,折成几段丢进池中,并不时用嘴移动小枝。水中鱼儿误以为是小虫,便浮出水面抢食,苍鹭趁机饱餐一顿。

  食草动物所吃的草,就像散户在股市中喝的庄家们的残羹剩饭一样,待散户们辛辛苦苦地赚了几个小钱,突然有一天,却被庄家全吃掉了。散户他没有资金,消息,就像食草动物没有食肉的牙齿一样,他们总是斗不过食肉动物——庄家的。

  有人把股市比作非洲大草原,而这里的青草就是股票,上市公司就是收割机,永远也装不满,而基金就像是大象,券商则是雄狮,私募基金是猎豹,速度最快,大户们则是鬣狗,群居有耐力,机构投资者则是长颈鹿,它是这里的绅士,伸长脖子专吃高处的树叶,法人投资者是猎榫,从天而降,它是老天的宠物,而某些人的老鼠仓则像是秃鹫,以腐肉为食,得来全不费功夫,而且具有极强的免疫力。而为数最多的则是散户,就像羚羊一样满山遍野,一眼望不到边,他们总是被吃的对象,他们总是被其他动物追着跑,跑不动了就被吃了。

  有人说,现在还不是截杀食肉动物(庄家)的时候,因为现在股市生态还没有失恒,散户就像食草动物一样,漫山遍野都是,而庄家的数量也还不太多,食草动物一时又吃不完。等到股市里的食肉动物太多,股民太少,股市生态失恒的时候,那时才再来谈截杀食肉动物(即庄家),估计反对的人就不多了,而且也能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手段也会严厉一些了。

股市黑幕与监管手段的滞后

  1998年4月,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建立。从此,一个集中的统一的全国证券监管体制基本形成。

  1999年7月1日,中国第一部《证券法》正式实施。《证券法》规定,证券交易要以公开公平公正、平等自愿有偿诚实信用为基本原则,禁止内幕交易、操纵市场、欺诈投资者的三大证券违法行为。

  从1993年到2000年10月,中国证监会先后对440件证券、期货市场中的违法违规案件进行立案调查,经过调查核实,对199件案件进行了行政处罚,累计有360家机构和408名个人受到警告、没收非法所得、罚款、暂停或撤消从事证券期货资格和市场禁入等各种行政处罚,罚没款总额达13亿元。自1999年至2002年12月,证监会共立案220件,相当于1993年至1998年6年的总和。结案192件,对92个案件作出了行政处罚,有104家机构和270名个人受到了警告、没收非法所得、罚款、暂停资格或撤销从事证券期货资格等各种行政处罚,罚没款总额达149亿元。

  中国股票市场经过十多年的运行,出现了许多不规范的甚至是违法的事情,有疯狂造假的上市公司,有操纵股市鱼肉股民的庄家,有为上市公司造假一条龙服务的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股民的钱越来越少,亏钱的越来越多,赚钱效应在逐步减弱。

  中国股市最初产生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为国有企业筹集资金,为国有企业脱贫解困的,只因为企业向银行贷款太多,银行的风险在不断地加大,所以才设立股市,让上市企业直接到股市上去筹钱。如此一来,股市的服务对象自然就是国有企业,是融资者,而不是掏钱的广大投资者。融资者对股民的回报少而又少,但伸手圈钱却很频繁,今日配股,明日增发,后日又发行新股,好像股民的钱是取之不尽的宝库,用之不竭的源泉。

  其实,股市尤如桥梁,是沟通投资者与上市公司的桥梁,让两岸的人互相往来,互通有无,取长补短。让上市公司能筹到生产所需要的资金,而让股资者能够得到比银行存款更多的收益,这岂不是两全其美的事情。监管者和其他中介机构就是起到监督和管理以及服务于两者的作用。这座桥梁不能只是单向流通,不能只有索取而没有回报。

  中国股市的上市公司不是说你够不够发行股票的条件,而是不管你条件够不够,国家按地域按行业按计划分配上市指标,这就使得原本就改制不彻底的企业凭跑指标要指标甚至于送原始股票给重要人物而取得了上市资格。如大庆联谊,康赛集团等。这样,股市的钱就被效益低下的企业圈去了,而这些上市公司圈到钱后,企业机制并没有发生根本变化,仍然是效益低下。只有投入,很少产出。这当然就不能给投资者以回报了。如此循环往复,难怪股民得不到回报呢。

  1999年,不分配的上市公司达到60%,上市以来从未分过现金红利的上市公司占20%。既然股民投入股市的钱得不到上市公司的分红派息,就只好赚取股票差价了,这就是中国股市投机之风越来越盛行的原因了。

  一级市场的高溢价发行。国有股、法人股净资产才几元钱,但是到一级二级市场上去发行,一发就是十几元,二十多元,甚至四五十元。同股不同价,不同权,但是,分红派息时却是同样的,这对广大股民来说是不公平的。在一级市场上,得利最大的是以国有企业为主体的上市公司,其次是专门打新股的大户资金。即使在股市最低迷时,大户资金在一级市场也有10%的收益。2000年大牛市,一级市场申购收益率高达20%。

  在二级市场中,庄家勾结部分上市公司,媒体,股评家,掌握了上市公司的信息发布权,以此制造舆论,散布信息,诱使散户高位接盘,大赚散户的钱。

  一级市场发行的市盈率就已经高达40倍,在二级市场的大部分利益又被庄家及各路诸侯攫取,因此使得中小股民就很少了。

  要让广大散户甘心情愿地掏钱买股票,首先要给他们一个合理的回报,假如不能给他们合理的回报,他们还会无私地掏钱吗?他们不掏钱,这股市不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吗?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证券市场是靠规范的管理来支撑这个市场的,市场规范了,广大中小投资者的利益才能得到保护。中国证监会是证券市场的最高权力机构,上市公司改制不彻底,可以不批准你上市,你效益低下,可以不批准你配股,对操纵股价的庄家大户,可以停牌、罚款、通报、直到行政处罚。但是,十几年来的股市,叫广大散户很失望。

  中国的广大中小投资者在资金和获取信息等方面与某些机构比起来,相对处于弱势,监管层更应该加强监管,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如果他们的利益总是得不到保护,他们就会心灰意冷地离场而去,那么,上市公司的融资就成了一厢情愿了。

  2001年,监管部门将这一年定位为“监管年”。从中央到广大散户,大家都觉得这个市场已经到了非整顿不可的地步了。

  问题是过去的几年里,几乎每一年都在强调监管,为什么监管出了这样一个“怪物”来?

  2001年,从中科系崩盘引出幕后庄家、猴王事件惊爆上市公司提款机内幕、银广夏爆出绩优陷阱……股市的一幕幕黑幕应监管之声而频频曝光,它包括:联手做庄瞒骗中小股民;大股东掏空上市公司资产财富;虚构利润炮制超级牛股;虚假包装蒙骗上市,乃至证券黑市案等等。

  2001年里,证券市场一个个骗局和谎言的败露使广大投资者触目惊心。股市中造假之普遍,手段之恶劣,市场之混乱,确实也超出了证券市场正常发展中问题的范畴。上市公司的质量、中介机构的失信、庄家操纵市场等等“内幕”的揭露,使中国证券市场遭遇空前信任危机。

  随着管理层的认识深化以及对金融风险的高度警觉,市场规范和监管的力度不断加大,各种违法违规事件浮出水面。大股东掏空上市公司的案例频繁曝光,许多昔日的明星企业纷纷落马,一些颇受尊重的知名企业家也难脱干系。以中科创业崩盘和银广夏造假“泡沫”破灭为标志,上市公司造假案例集中爆发:创造了中国股市首家百元天价的亿安科技原形毕露,主谋者畏罪潜逃;号称股市蓝筹股的“东方电子”股价大跳水,股价从30多元缩水至5元左右;麦科特、蓝田股份等一批问题股遭到证监会调查。要不是中科创业幕后操纵者吕梁浮出水面,“现身说法”,恐怕现在谁也无法破解中科创业连续10个跌停之谜。

  “根基不牢、地动山摇”,上市公司质量是证券市场的基石,没有一个良好的上市公司的群体,绝对支撑不起高居不下的股价。而以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为代表的中介机构会计造假,更使人们对证券市场的信息发生了质疑。

  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评估师事务所等与证券市场密不可分的中介机构承受了来自各方的压力。中介机构原本是市场的“经济警察”,然而有些机构反而还和部分上市公司串通一气,联手造假,在一些上市公司造假案中扮演了极不光彩的角色。

  券商自身投资股票倒也无可厚非,但在这其中,很多人却在利用违规操作手法,比如违规融资、保底承诺、开设个人帐户等。

  0086岁的朱绍文教授仍然在研究中国经济。他说,“我最近听到一些关于股市的情况,觉得问题不少,有些是不可容忍的事件。比如,郑百文事件、中科系事件、兰州股票黑市等,坑害了多少中小股民!许多做法看起来像变戏法。从这些事件看,许多行为都不是合法的,而是明目张胆的欺骗,凡是帮助这种公司鼓吹的,为其摇旗呐喊的,都要受良心的责备。这种极端原始幼稚的欺骗行为,竟然被允许存在许多年,令人痛心!”

  针对少数经济学家提出的“中国股市婴儿论”,朱绍文认为,中国股市10年,吸收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近百年的历史经验,借鉴了许多外国股市的经验教训,我们的证券市场并不是从一张白纸起步的,许多问题是不能用“婴儿时代”来解释的。(引自2001年3月8日,中国经济时报,“存在不少明目张胆的欺骗股市深层问题值得反思”——访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教授朱绍文记者王延春)

  2001年3月初,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杨帆左大培,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韩德强等三经济学家上书全国人大要求痛打股市黑庄。

中国股市制度的四大结果

  证券市场制度设计的结果导致四种必然结果:

  一、发行股票的过程中,国有企业通常是分享来自个人股东的溢价收入。用友软件的王文京一夜暴富在此有了合理依据。

  二、国有企业把到期债务转让给股份公司。大股东猴王集团将一屁股的债压在猴王股份身上,直至将其ST并最终推向破产,成了最理所当然的事情。

  三、股份公司募集的资金通常用来替原来的国有企业还债或收购原国企下属公司股权,为其母公司的一切非市场行为买单。比如2002年沪深两市的亏损冠军ST轻骑,其总资产不过10个亿,却创下了34亿元的天量巨亏,其中大股东轻骑集团欠款就达28亿元,而这28亿元的大股东欠款却被上市公司轻轻一笔计提勾销了。

  四、国有企业一旦成为股份公司,就得到了一种不断向个人股东索取的权利。而个人股东则不断面临配股、发行新股的压力。这个配股价、新股认购价一般是高于每一股的账面净资产、低于股票市场价,而配股权、新股认购权也不好转让。于是,个人股东要么听任自己的股份被稀释,要么继续掏钱。

  这样的市场“游戏规则”,注定个人股东或中小投资者不可能得到市场意义上的价值回报,只能通过二级市场的投机进行疯狂的“博傻”游戏。

  中国股市市盈率过高

  有人说中国的市盈率并不算高。然而事实是,我国股市的市盈率一直居高不下。根据香港证券及期货委员会沈联涛先生2001年2月15日在一次研讨会上的发言中提供的数据,中国内地的市盈率高达88倍,而同期美国的市盈率只有38倍,香港不过13倍。

  有人用日本股市的高市盈率来说明中国当前股市的市盈率并不高,当年日本泡沫经济最高峰时,市盈率的确是80倍左右。结果到最后,日本的泡沫经济破裂,股价一泄千里,跌得一塌糊涂。已经十年了,而日本经济依然在泡沫经济后遗症中痛苦地挣扎着。

  我们所讲的股市泡沫,是指你赚来的钱不是上市公司的盈利,而是其他股民腰包里的钱被你赢过来了,这就是零和游戏,有赢就有亏。再者,你所赚的钱不是实实在在的钱,而只是一个数字而已,是一个充满泡沫的数字而已,当泡沫破灭的时候,当庄家撤退或垮台的时候,你手中股票就会大打折扣的,你刚刚到手的赢利刹那间就会变为亏损。就像银广夏从三十几元没几天就跌到三块钱一样,许多股民不是都损失在里面了吗?

  如果股价能够反映上市公司的股票的价值,如果股票没有人为的炒作泡沫,投资者买了股票,经过上市公司的分红派息,股民得到了收益,而不是通过炒作股票来博取差价,那么,股市就没有泡沫了。

  在2000年里,股市上缴的印花税与券商的手续费之和是900亿元,而同期1000多家上市公司为股民带来的全部利润为800亿元,这800亿元中只有100亿元分配给了股民,股民会出900亿元却只得到800亿元的账面收入,实际兑现的只有100亿元。这真是个天大幽默,那么多的投资者,每天贪早搭黑,提心吊胆、兢兢业业地在股市里混,居然是在干拿900亿换100亿的傻事情!

  但是,股民要赚钱,但是上市公司分红派现又不能满足股民的要求,那么,股民就只能是你赚我的,我赚你的,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零和游戏。另外就是制造股市泡沫,制造虚数,让市场参与者都有钱赚,但是,大家可以设想,一支股票,有10个人买卖,每买卖一次下家要比上家多出1元钱,每转一圈,这支股票的价格就增加10元,这个游戏一直玩下去,泡沫就不断地增加,大家可想而知它的后果,只要有一天这个游戏玩不下去,停止了,接最后一棒的人就活该倒霉了。中国股市在过去八年中的平均换手率高达500%以上,10倍于发达股市的平均水平。也就是说每只股票在一年之中被转手交易了5次以上,即股票的平均持有期只有两个多月。而在其他主要发达国家股市中,股票的持有期限平均是在两年左右。

  股市的种种违法乱纪已经引发了股民对股市的信任危机。请看,上证综合指数从2001年最高的2245点,一度下探到2003年的1309点,股市蒸发7000多亿流通市值。股市的筹资功能逐渐弱化,据统计,2000年通过股市筹资达1554亿元;2001年为10979亿元;2002年为7784亿元;2003年上半年为318亿元。股市筹资功能的弱化,导致了直接融资规模下降和间接融资规模的上升,中央银行的报告显示,企业贷款在整体融资中的比重由2000年的73%上升到2003年的895%,股票融资却从2000年的12%下降到2003年的39%。(见:“股市从走出试点到陷入迷茫进入回归本原”2004年3月15日证券市场周刊/李德林)

  相当部分上市公司效益逐年下降

  在1200多家上市公司中,有多少是真刀实枪的凭业绩上市的,又有多少是靠做假账或是行贿政府官员而混上市的,有多少上市公司又是被大股东暗中掏空,现在只剩下空壳一个了呢?我们耳中只听增发新股或是配股交钱,又有多少上市公司成为某些大股东从股民手中圈钱的工具了呢?十年来,股市从股民手中筹了多少钱,又给了股民多少回报?股民们上缴了多少税金,出了多少手续费,养活了多少券商,他们又亏损了多少?

  投资股市的收益一般分为博取差价的投机收益和分享上市公司的利润的分配的投资收益二种,但是中国的上市公司却是一年不如一年,上市公司的分红少而又少,通过上市公司的利润分配已经不及银行存款利息高了。许多上市公司上市时就是造假包装混上市的,上市后当然很快就亏损,几年下来,有的只剩一具空壳了。

  据资料显示,从1992年到1999年,上市公司的每股收益从037元下降到02069元,下降幅度高达4408%;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从1428%下降到831%,下降幅度4181%;每股净资产从256元下降到249元,下降幅度273%。上市公司的亏损面不断扩大,1998年底以前上市的815家A股上市公司中,净利润亏损的共有76家,亏损面为933%;1999年公布年报的970家上市公司中,亏损81家,亏损面835%,均明显高于1997年亏损面515%的水平。76家亏损公司的平均每股亏损为0342元,每股亏损在1元以上的有10家,亏损额在1亿元以上的公司有30家,其中有6家公司的亏损超过5亿元。(见:“股市从走出试点到陷入迷茫进入回归本原”2004年3月15日证券市场周刊/李德林)

  2000年上半年,在宏观经济整体向好的大背景下,亏损上市公司却大幅增加。2000年中期,上市公司亏损多达121家,亏损面达12%,为1997年的233倍。上市公司业绩太差,无红利可分配,已经成为一种十分普遍的现象。2001年年报的一个特点是亏损公司数量和亏损额创出新高。2001年上市公司实际亏损额高达304亿元,比2000年的139亿元猛增120%,创出了历史记录。2001年出现业绩亏损的上市公司达到155家,占深沪两市1160家应披露年报上市公司的1336%。而2000年的这一数字是96家,1999年则只有77家上市公司发生了亏损。(《2001年上市公司年报报告》国家信息中心原载《中国经济时报》2002年5月24日)

  上市公司出现集体性巨亏的现象始自2001年度,2001年年报深市集中出现了ST中华、ST石化等11家亏损额分别超过5亿元的公司,亏损额共计高达123亿元,而深市43家亏损额超亿元的公司亏损总额接近200亿元,占整个深市亏损总额的90%,这些巨亏公司的集体性亏损使当年深市公司业绩整体出现大幅波动,并加剧了沪深两市总体业绩的滑坡。

  到了2002年年度巨亏之风从深市刮到沪市,沪市从ST轻骑、ST长控等5家亏损额分别超过5亿元的公司,仅这5家公司亏损额总计已近60亿元,占到沪市77家亏损公司14832亿元的40%多,统计显示2002年年报沪深两市169家亏损公司总计亏损2768亿元,其中每股亏损在1元的24家公司,总计亏损1209亿元,而2002年沪深两市1236家公司总计实现净利润850亿元左右,巨额的亏损大大吞噬了2002年度沪深上市公司的总体盈利水平。

  2001年出现了ST中华亏损22个亿,2002年ST轻骑亏损36个亿,创造了中国股市亏损之最。(见:CCTV20030603证券市场今日论坛:巨亏的背后)

  由于上市公司业绩下降,亏损面加大,无利润可分配,许多投资者不得不转向投机,追涨杀跌,博取差价。这种上市公司无利润可分配的现象助涨了股市的投机行为,助涨了股市的泡沫。加大了股市的风险。

  不少上市公司外表漂亮,内里却是糟糠一团,许多上市公司现金缺少,纸上富贵。这种情况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有的企业利润虽高,经营现金流量却为负值,这说明企业虚盈实亏。从2000年年报看,1000多家上市公司中竟有一半左右的公司每股现金流占每股收益的50%以上,而约有30%的公司占每股收益的比例在20%以下,有20%左右的公司每股现金流为负值。

  有的上市公司进行利润包装,少计费用和损失,有的公司在报告日前做一笔假销售,再在报告日后退货,从而虚增本期利润。将费用挂在待摊费用科目中,采用推迟入账时间的办法降低本期费用。

  有的上市公司将产品虚假销售给控股股东和非控股子公司,这样,上市公司的销售收入会因此增加,同时应收账款和利润亦增加;而对于控股股东和非控股子公司来说,则是应付账款和存货的增加。总体而言,并未对外实现销售,但上市公司自身已合法地实现了销售。这种伪造利润的手段很难被发现。

  这些手段千奇百怪,不一而足。有的上市公司大量进行关联交易,导致费用虚减,收入虚增,公司财务不实。沪深两市共有300多家上市公司涉及对外担保,更有的上市公司的担保额已经远远超过公司净资产的几倍。一旦借款方还不了钱,负有担保责任的上市公司即使破产还债也还不起。有的上市公司大股东利用交易和担保逐步把上市公司掏空。据对1073家上市公司的分析,有332家公司的关联企业特别是大股东存在侵害上市公司权益的现象,占3094%。

  中国人很是健忘,一干了不光彩的事情,首先想到的不是如何改正,而是想到如何瞒天过海,不让别人知道。一家上市公司造假干了坏事,改个名字,人们不小心或是新人看来,以为是又有一个新的公司上市了,过去所干的坏事也就一笔勾销了,真是天大的好事。正如一个人干了坏事,改个名字别人就不知道底细了,你看这不是天大的好事是什么?

  上市公司对股民索取大于回报

  在成熟的股市上,股民的投资收益一部分来自于上市公司的分红派息上,但我国的股市对投资者的回报却在逐年下降,上市公司正在失去投资价值。

  上市公司对投资者索取大于回报,投资者不断地给股市“输血”,养活着上市公司,而上市公司则一毛不拔,没有利润或有利润也不给投资者分红。

  在我国上市公司中,1994年不分配的上市公司占总数的10%,1997年上升到48%,1998年和1999年高达55%以上。在220家上市公司中,10%的公司对当年不分配不作任何解释,27%的公司以“弥补以前年度亏损”为理由不分配,35%的公司以“新增投资项目需求或技术改造”为理由不分配。

  年报资料显示,2000年上市公司通过发行、配股、增发,从股市拿走了1550亿元;当年投资者支付出的交易成本为900亿元,两者相加共计为2450亿元。另一方面,投资者同年获得的回报为355亿元,分红派现仅有90亿元左右。上市公司用极低的成本轻易地从股市拿走了大量资金,回报投资者的红利却很少。

除文易税外赢家当数上市公司

  从上市公司国有股、法人股股东看,1993至2002年十年间,国有股、法人股股东在我国境内共筹集资金约为6800多亿元,原始股本增值总额约为5300多亿元。两项合计,上市公司国有股法人股股东共获得经济利益约为12100多亿元。

  深沪股市虽然只有十多年的交易所历史,但同样创造了一个个企业飞速发展的神话。“彩电大王”四川长虹1993年首次发行股票募得资金3500多万元,加上后来的四次配股,该公司共从股市中募集了45576亿元资金,是深沪两市累计募资最多的公司。同时,借助着股市巨大的影响力,长虹品牌也走出大山,走出四川,走向全国。

  “冰箱大王”青岛海尔、“空调大王”江苏春兰、“灯具大王”佛山照明等也无不受益于股市从而奠定其行业龙头地位。

  截至2000年11月底,境内上市公司已达1063家,累计筹集资金4800多亿元,境外上市公司筹资1439亿元(1738亿美元),“红筹股”筹资3158亿元(3814亿美元),我国证券市场境内外累计筹资总额达94432亿元。以境内上市企业计,平均每家公司约拿到4亿元资金。1999年,浦发银行发行新股,一次募得40亿元资金。而首钢、宝钢这些“航母”级的超大型企业集团也相继驶入股市。

  利用募集的资金,上市公司得以实现规模扩张和技术升级,经营业绩逐年递增。统计显示,1999年我国上市公司全年累计完成主营业务收入8115亿元,相当于当年全国GDP的一成;平均完成主营业务收入84亿元,平均实现净利润6703万元。(见:“股市十年究竟谁赚钱(公司篇)”20001218羊城晚报/王岩)

  企业不上市,其资产打扣都没有人愿意要,若是企业一上市,身价立马倍增,银行也来争着贷款给它,它一下子就牛了起来。上面所说的茅台就是一例。另外还有用友软件,上市前每股净资产值才1元多,但发行价却是36元多,该公司一下子就暴富了。

  在这类上市公司中当然包括民营的上市公司,如太太药业、天通股份、康美药业、广东榕泰等。这些上市公司的老板也是股市上的大赢家。

  广东榕泰总股本16000万股,流通股本4000万股,公司董事长杨启昭的妻子林素娟、女婿李林楷等杨氏家族成员共持有股权67%多,公司上市当天收盘价为33元多,按市值算,杨氏家族市值达到约37亿。

  太太药业总股本27108万股,流通股7000万股,董事长朱保国及其母亲、妻子、兄弟等共持有太太药业7418%的股权。上市当天股价高达46元,朱氏家族拥80亿元的市值,董事长朱保国一下子成为50亿人民币的富翁。

  用友软件上市后,王文京间接控股55%多,身价一下子达44亿元。

  用友非流通股东以8400万资产、折价7500万股,向社会发行2500万公众股,发行价为3668元,60多倍的市盈率,一次融资917亿元,70%就归其个人了——大股东以8400万元的资产折股7500万股,而公众股东917亿元只得到了2500万股。发行后每股净资产为102元。这样发行后非流通股东权益为765亿元,瞬间增加681亿元,升值8倍多;而流通股东权益则由917亿元,瞬间跌落至255亿元,缩水70%以上。这就是上市公司对广大股民的回报。2003年,用友非流通股东以8400万元出资,分得红利4500万元,年收益536,而流通股东以917亿元出资,分得红利1500万元,年收益仅为16%。用友软件上市不到两年,就以9000万现金分红收回了出资8400万元的107%。换句话说,用友软件大股东不到两年就赚回了一个新公司。——然而,公众股东在同样分红条件下实际分红2400万元。与其917亿元的投资相比,回报率只有13%。如此计算,收回投资需要76年。

  “大股东不用两年就收回了投资,而公众股东收回投资却要76年。这样的股市,不正是对大股东来说是天堂,而对公众股东来说就是地狱了吗?”

  这样的局面并不存在违法违规,也没有欺诈和圈套,而全托的是我国特殊的“非全流通”的股权设置制度和发行方式的“福”才“创新”出来的。成熟资本市场的市场化原则,一到股权割裂的中国股市就变成了非流通股掠夺流通股利益的“圈钱”机器。

  招商银行总股本是57亿股,其中IPO发行15亿股,流通股股东拿出了1095亿元的真金白银。到了2002年年底,公司净资产是16032亿元,平均每股是281元。这样一来,流通股股东权益从1095亿元变成了4215亿元(281元×15亿股)。通过发行,流通股的财富在短短半年多的时间内就被转移走了6735亿元。有人认为这简直就是抢钱。(“逼空中国?”见《商务周刊》2003年24期作者:主笔/宁南记者/张娅)

  这样看来,在中国股市上,到底谁是最大的赢家?岂不是一目了然了吗?

  康美药业上市后,流通股本1800万股,总股本7080万股,董事长马兴田与其妻许燕君、其女许冬瑾累计直接、间接持有股权比例达664%,马氏家族大约拥有20亿元的身价。

  浙江天通股份上市,潘广通父子控股21%多,父子俩所拥有的市值约为14亿元。(见“股市半年催生民营五大豪门有关人士揭其家底”2001年6月18日《北京青年报》)

  这些人通过进入股市,一下子成为中国的大富翁,这些人还不算中国股市中最大的受益者吗?中国股市造就了一批又一批这样的富翁,那么,他们凭什么一夜之间就暴富了呢?是谁把他们扶上亿万富翁的宝座呢?又是谁为他们买单呢?无非是那些终日辛劳的股市上的广大投资者。

  除了上市公司外,上市公司的职工也搭上了致富的特快列车。当初,所有的上市公司在上市前都发行了内部职工股。很多职工干了一辈子,临到退休赶上了股份制,就这一笔收入,便大大超过了其一辈子的工薪。

  东方电子的职工如果当初投入2万多元,到现在还持有全部内部职工股的话,那么就已经是百万富翁了(注:假设每名职工当初可认购3000股,当时发行价为每股78元,两次10送10,一次10送8,一次10送5,中间还有一次10配16667股。4年时间1股变成126股,以除权后的最高价24元计算。)其它如深发展、辽宁成大等,至今一直持有原始职工股者,也都成为了百万富翁。(摘自《羊城晚报》2000年12月18日)

  第三位赢家当数券商,中国股市年平均换手率在500%以上,交易佣金光2000年一年就是400亿元。自中国股市创立以来,券商的投资银行业务收入总额估计至少为150~200亿元。券商经纪业务收入总额1993至2002年十年间累计约为1800多亿元。券商从保证金中获得的利差收入累计至少超过1000亿元。投行业务收入、经纪业务收入和保证金利差收入三项合计,券商从中国股市中累计获得的主要营业收入约为3000多亿元。

  从证券投资中介机构看,主要包括有投资咨询和顾问公司,证券报刊与证券书刊出版机构,投资数据和信息服务商,投资软件商,与投资相关的广告业等等。这类投资中介业务已至少达到100亿~200亿元的市场规模。

  随着中国股市十余年的发展,证券投资中介机构等已有数以万计的从业人员。这些从业人员的平均收入水平要显著高于我国社会居民的平均收入水平,有些已达到高度富裕水平。

  从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看,基金管理公司是我国股市发展的净受益方,从1998年开始规范发行基金以来,基金管理公司累计获得管理费收入约为70亿元,目前年管理费收入约为20多亿元,基金从业人员年人均管理费收入约为100万元。

  数据虽枯燥,但掩盖不住投资者用自己的血汗、用节衣缩食后的真金白银为国家、为国企解困、为参与这个市场的方方面面作出惊天动地的历史贡献,其贡献之大是建国以来任何一个行业所不能达到的。

  第四位赢家是知道内幕消息的人赚大钱了,上能知道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下能知道上市公司的某些内幕消息,这可是包赚不赔的生意。诸如利率调整,B股开放,国家要整顿股市等,能知其一二者,必是大赢家。从小一点说,能知道某个上市公司内幕消息,或是和庄家关系密切者,或是和庄家勾结了的上市公司高管们,参与买进或是卖出股票者,也必是大赢家。

  第五位赢家当数股评家了,股评家可是广大散户朋友们捧起来的,散户炒股,最迷信的就是股评家说的话,好像股评家长了金口玉牙,一说哪只股票好,大家就争相去买。只是有的买对了,有的则亏损了。股评家除了在报刊上发表文章,在电视上露脸外,还要到各地巡回讲演,赚取门票费,各地散户趋之若鹜。还有个别股评家成为庄家的托,替庄家说话,成为庄家的代言人,诱骗散户上当,这些人当然赚昧心钱,就赚得更多了。

  有一位股评家赵某某本领超群,他给股民推荐哪只股票,哪只股票就涨,有时是当日涨停,有时是连续涨停。他曾在一个“南北夺擂”模拟实战中,居然创造了累计收益率2000%的战绩,为同期市场收益的50倍。就是这样一个股评家,却在推荐青山纸业上暴露了他的庄托的本来面目,他说该股的第一目标位28元、第二目标位40元,并要股民“咬定青山不放松”。就在他推荐之后,这只股票大笔资金出逃,股价一路阴跌至3元多。2002年5月24日,中国证监会网站公布了截至2002年4月30日的证券投资咨询机构及其执业人员名单,此君就不在其中。证监会称其“涉嫌操纵股价,现在还在调查中”。但是,据说此君早在2001年就已携妻到了英国“留学”去了。

  在中国,这样的股评家到底有多少?我们不得而知,但是,广大股民们切记要提高警惕,捂紧自己的钱包,不要轻信所谓股评家们的话,小心上了庄托们的当。

中国股市由小到大

  在中国,股票市场最早起源于上个世纪初。

  1905年,经营外商股票的“上海股份公所”正式注册定名为“上海众业公所”,这是中国第一家正式的证券组织。之后,北洋政府先后于1918年、1921年批准成立“北京证券交易所”和“上海华商证券交易所”,股票买卖盛极一时。此后历经战乱,经济凋零,证券交易也随之凋零。

  解放以后,国家认为证券交易是资本主义的产物,随之便关闭了证券市场,股票也就在中国销声匿迹了。

  新中国直到改革开放之后,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上海飞乐发售了一支比较规范的股票,沈阳金杯首次面向全国发行了股票。1990年12月19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开业,正式宣告了中国证券市场的建立。

  当时,人们只是认为股票是资本主义的产物,是洪水猛兽。也有的人不知股票为何物,对它生疏得很。为了发展经济,1987年,深圳市政府采取行政手段发行股票,让各单位的领导和党员带头购买股票,支持社会主义新生事物。这样,就有了中国股票市场上第一批暴发户,这些暴发户从中国股市赚取了十几万,几百万,甚至几千万的利润。当然也有赔得一塌糊涂的穷光蛋,但是,赚钱效应却被人们放大了,这些人一下子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这就有了深圳100多万人排队抢购抽签表的“8·10事件”,此后,股市暴富的影响迅速传遍了大江南北,开始了全民炒股的热潮。

  1996年底,沪深两市的日成交量最高达到400亿,行情火爆,人气鼎沸。管理层据此认为股市达到了狂热的成度,该降一降温了。为此,人民日报在12月16日发表了特约评论员文章,指出了股市暴涨必然引发暴跌,第二天,沪深两市绝大部分股票大跌,成交稀少,此后几天,股市继续下跌。这就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行政调控手段。

  中国股市在这十几年发展中,不断地由小到大,由弱到强。1991年至2003年底,内地企业在境内外证券市场筹资总额已突破10000亿元,达1013011亿元。至2003年底,在沪深两市上市的境内上市公司数(A、B股)达1287家,这1287家上市公司的总股本达642846亿股,市价总值达到4245771亿元,其中流通市值1317852亿元。内地在境外上市的公司数已达93家。到2003年底,我国投资者开户数突破7000万大关,达到702541万户。证券公司共133家,总资产约5618亿元,营业网点约3000个;基金管理公司34家,证券投资基金95只,基金规模1650亿份,基金总净值1744亿元。(引自2004年2月13日证监会网站)

中国股市有四大缺陷

  1.过去的上市公司都是在指标分配下上市的,上市公司上市融资,帮助企业脱贫解困,这样的好事使许多企业争夺上市指标,不惜违法乱纪,请客送礼,拉拢高官,行贿政府要人。争的指标上市后,这些企业产权不分,内部人员人浮于事,机制转换不彻底,有的大股东和上市公司一班人马两块牌子,董事长、总经理也是一人兼职,一个人说了算,这些都严重制约了上市公司的发展,致使一些上市公司的效益一年不如一年,有的已经成为空壳。

  2.弄虚作假欺骗投资者。上市公司造假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伪造文件,弄虚作假混入上市公司。二是会计做假账,想亏就亏,想盈就盈,全凭会计一支笔。三是制造虚假消息,重组并购,真真假假,真假结合,虚实难辨,诱人上钩。

  3.市场设计有缺陷,在中国没有作空机制,股票上涨大家才能挣到钱,下跌大家都赔钱,只有大肆推高股价,才能获利。这样的市场机制诱使中国股市换手率高,市盈率高,投机心理弥漫于股市,投机之风日胜一日,人们短期心理日甚,今天买到股票,明日就想获利,致使大家追涨杀跌,股票成为一种炒作的符号,而不是投资的品种。在这种氛围下,机构投资者包括基金在内,也都参于了短期炒作,或是坐庄,或捞一把就走。他们低价买了新股后,用不了几天就转手高价卖出,大赚特赚,真是名副其实的“战略投资者”了。

  4.股市流通股与非流通股的分裂,尤其是三分之二的股票处于不流通状态,这种举世罕见,独具中国特色的情况是中国股市所有怪现状的根源。控股股东并不是流通股东,让非流通股东作上市公司掌门人,二者利益本身就不一致,怎么可能为流通股东即中小投资者利益考虑?因此控股股东必然是“披着羊皮的另类”,这也就难怪“黄鼠狼看鸡,越看越稀”。

  解决这些缺陷的根本就在于改造制度本身。好的制度坏人不能做坏事;坏的制度好人也能做坏事。

股市究竟是不是零和博弈?

  2001年上半年上市公司分红总额270亿元,扣税后为216亿元,其中只有一小部分是分给了流通股股东,所以估计金额不足100亿元;同期印花税(当时为4‰)总额180亿元,券商佣金收入(最高为35‰,但对大户收取的佣金通常低于2~3‰)及交易所杂费总额估计在80~120亿之间,合计可达260~300亿元。后者肯定大于前者。在2001年上半年,整个投资者群体收入100亿元,却支出260~300亿元,故体现为净损失;政府、券商、交易所在此行为中体现为净收益。

  张卫星2002年11月27日在搜狐财经发表文章认为,股市非但不是零和博弈,而且是负和博弈。他认为,赌场除去赌场费用外,就是你输我赢零和博弈。

  中国股市运行机制:十几年来投资者投入中国股市已经买成股票的资金估计至少为23000亿。这23000亿资金换成了股票以后,存在虚实两部分去处。“实”的部分,即换成股票的23000亿真金白银的资金去处!首先十多年来上市公司融资获得了8000多亿,一级市场大资金申购主力也获得了8000多亿申购利润,十多年间印花税总收入2500多亿,券商的佣金为2500多亿,十年间一些获利离场的机构庄家获利为2000亿左右!以上合计为23000多亿。

  “虚”的部分,这23000亿资金换成了股票,但股票这东西的交易价格是虚拟经济,这一价格的波动性很大,可以是100000亿也可以是1000亿,而决定其价值的因素是非常多的。中国股市目前总共有5600亿股,其中流通股大约为1800亿股,就是23000亿买到的东西,若说其帐面评估价值,现在平均每股净资产为25元,1800亿股账面净价值就是4500亿元。花了23000亿买的1800亿股的东西,还有虚拟经济的市场价格,按现在的交易市场价格计算还值14000亿(流通市值)左右,但是这14000亿股票的虚拟价值能不能保持住还很难说,因为毕竟其账面净价值只有4500亿,直到目前看这其中还存在约1000亿的“亏空”,如果从初始的23000亿资金算,只买回了4500亿的东西,这里面更是存在约20000亿的亏空。

  对于这些发行上市的股票,3000万“股客”(投资者)在股票市场上进行买卖交易,你卖的是我买的,仅在“筹码交换”这一点上与赌场的运行特征是非常相似的。

  一但有一天,这三千万“股客”(投资者)不想玩这个游戏了,想将筹码(股票)换成钱,却会发现钱没了,因为那些钱都有了新的主人。找上市公司退给退吗?不给退!找申购新股主力索要?找不到!找券商要回钱券商会给吗?不会给!3000万投资者手里的用23000亿换来的这1800亿股的筹码,退货不可能只能转让,买家若嫌价格高如果都不想要,“干货”(净资产)只剩下4500亿!那这近20000亿的亏空用什么来填补呢?

  张卫星认为,规范的股票市场是正和游戏,投资可以有回报,整体看投资者将分享经济发展成果。中国股市:-80%的负和游戏。即投资者80%的资金被转移,理论上只剩余20%。

  在中国股市的二级市场上,赢家是圈钱的上市公司、一级市场申购资金、国家税收、券商佣金、成功逃脱并赢利的庄家机构。输家则是中国股市二级市场的所有持股者。

  我们且不说张卫星所引用的数字是否准确,至少有一点,他的思路是正确的,股民们付出钱,有一部分甚至是大部分被各路诸侯拿去了,只留下一个虚数——股票在市场上,而这些股票到底值多少钱?只有天知道,因为这是一个变数,或叫做虚数,一是看上市公司的净资产值多少钱(这里是有一定水分的),二是要使股市能够维持下去,后来的股民就得不断地拿钱进来,来买前面进来的股民手中的股票。如果有一天,后来者逐步减少,钱越来越少,场内股票就值不了几个钱了。到这时,真不知道这股市还能不能维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