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冲壶重要吗:择偶的过程也是个自我完善的过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1:04:11
近来关于年轻人择偶问题的探讨,引起了我的许多联想。本来这就是个没有一定之规的题目嘛,因此有必要把自己的一些相关思考陆续写出来,以其就教于各位朋友和有识之士,并也许能给年轻朋友们一些有益的提醒。处于择偶阶段的年轻人正是个爱做梦的阶段,关于自己的另一半的选择,难免会有些理想化。这其实也不是坏事,谁不希望自己将来朝夕相处的配偶,其各方面都很优秀呢?但从现实的角度说,择偶又是个双向选择的过程,你自己列出了极为全面的择优标准,而自己身上的毛病一大堆,那可能也是自寻烦恼。因为这样一来,你自己可能就会经常遭遇被回绝的尴尬了。

    因此,在择偶的问题上,既要有自己的标准底线,不能完全随机凭感觉;又不能过于理想化地挑剔对方,给双方都留有适当的相处和改变的余地,这样的选择可能是更加实际的了。从这个意义上说,我认为择偶的过程也是一个自我完善的过程,男女双方在相识和恋爱的过程中,即可增进相互之间的深入了解,也能够在相互之间的良性互动影响中,强化自己的好习惯、改掉自己的坏毛病,从而把彼此的相识、了解和恋爱的过程,逐步演变为一个相互促进、自觉学习、彼此完善的过程。在这个微型的学习班中,学生就是男女双方,老师也是他们彼此,教材和楷模就是生活中让人感动的凡人凡事,所学的课程应该有以下几项:

    学会包容。今天的“80后”一代基本都是在家养尊处优的独生子女,对别人的缺陷和局限,能够理解和包容,并真心、热情地予以相助,也许很难做到。但这一点又是每一对进入恋爱阶段的青年男女所必须的,如果依自己的固有习惯和眼光,总是看不惯对方的行为方式、适应不了对方的思想方法,甚至强求对方要马上适应自己的好恶。这样的结果,要么会马上恶化彼此的关系,甚至使本无根本分歧的这段缘分走到尽头,给以后的生活留下遗憾;要么另一方违心地做出无奈的妥协,一味地迁就和适应对方,这样的关系即便可能会延续下去,但也一定会给双方将来的生活留下阴影和隐患。显然,这种不能包容对方的问题,无疑是处于这个恋爱选择阶段的年轻人所必须正视和解决的。

    学会替对方着想。具有明显的利己倾向,我行我素,不为别人着想,这是现在的年轻人普遍存在的问题。作为他们的长辈和家人,可能对此早已习以为常、不以为然了,因为家人已经习惯了为自己的下一代慷慨付出而不思任何回报。但作为身份相近的同龄人,他们都有着同样的期待,希望对方在各种大事小情上都能处处让着自己、在乎自己、呵护和关爱自己、理解和体贴自己。比如出差在外的一个简短的平安电话、临时外出应酬的告知短信、对方生活中重要纪念日的温馨礼物等等,这些看似随意的小举动,其实都隐含着一个对方非常看重、且极为受用的话外音,起到维系彼此感情的重要粘合润滑剂的作用。这样的事做的多了,习惯也就成为了自然,彼此也就难舍难离了,最终走到一起、并相濡以沫也就成为一种必然了。

    学会发现。“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作为普通的青年男女,一定是互有长短的,但多数人都习惯于“以己之长、比人之短”,经常就对方的毛病和弱点过于挑剔,结果当然是彼此都不痛快,甚至使双方的关系发生恶化。经常的情况是,问题的性质都是非本质的鸡毛蒜皮,只是出于以往的习惯而已。因此这里强调的是,要学会善于发现对方的长处和优点,只要你有了这个意识,一定会在对方身上发现很多以前忽略的真善美,一旦你拥有了一双善于发现对方长处的眼睛,彼此的关系必定会得到根本的改善和升华。对于我们这些普通人说来,那些美好就存在于极为平常的生活之中,发现的根本不在于对方的事业多么成功和辉煌,而在于你自己是否懂得发现和欣赏。学会了这一点,再平淡的生活,也能够品味到其独有的那份幸福和甘甜。

    学会面对。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不要说相识不久的青年男女,就是一奶同胞的亲兄弟,也不可能没有矛盾和冲突。面对可能经常出现的分歧和矛盾,如何求大同存小异,关键是要学会面对。最近媒体关于年轻夫妻离婚率迭创新高的报道很多,有个极端的例子:“一位“70后”女士两年内和3个男人,结婚7次,离婚6次。”时代变了,离婚当然不是什么难以接受的事情,但问题是结婚与离婚毕竟不是儿戏,怎能如此频繁和随意呢?显然,这其中的年轻人在面对双方的矛盾和冲突中,不会或不敢面对,而是简单地选择了离婚这种逃避的方式。显然,解决夫妻矛盾,可以有许多种选择,坦然面对、理性地分析矛盾的原因,彼此宽容一些,从对方的角度想一想,也许多数矛盾就能够予以化解,不至于走上比较极端的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