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迷笛跨年音乐节:“开国独臂将军总理”传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6 19:45:38
开国独臂将军总理传奇

 

1955年9月27日下午,在中南海怀仁堂中央军委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官授衔典礼上,周恩来总理将中将委令状授予一位空着左袖的独臂将军,他就是余秋里。时隔10年,中央决定由余秋里和谷牧协助国务院抓经济工作担任副总理,人们称他“开国断臂将军总理”。这位“开国断臂将军总理”却有着许多传奇的经历。

一、同在一个部队威震敌胆的两个“一把手”

我军开国将军中有10多位功勋卓著的独臂将军,然而,两个同在一个部队、担任政委和司令员、威震敌胆的“一把手”将军,就唯有中将余秋雨和上将贺炳炎了。

贺炳炎是在同国民党军陶广的激烈战斗中,他发现机枪手牺牲了,陶广趁机指挥部队冲来的时候,操起身边的轻机枪就是一阵猛扫,嘴里骂道:“老子叫你们冲,叫你们冲!都叫你们见阎王去!”突然,一颗子弹射来,贺炳炎躲闪不及,右臂中弹,身负重伤,截肢成为独臂将军的。

说到贺炳炎截肢,军团卫生部长贺彪给贺炳炎说一定要截肢,贺炳炎绝望地使劲喊叫起来:“不能锯,我不能没有右手,不能!”最后,还是贺龙握紧贺炳炎的左手,轻轻给他擦去脸颊上的汗水,亲切地给他说:“你还有左手,照样可以骑马、打枪嘛!”,贺炳炎才同意截肢。截肢需要最起码的器械和麻醉药,然而,临时救护所根本没有。为了挽救贺炳炎的生命,贺彪狠了狠心,让人找来木工锯子代替手术锯,贺炳炎强忍着疼痛说:“我不能离开战场!把毛巾塞到我嘴里,把我绑在门板上!”看着贺彪给贺炳炎截肢,看着贺炳炎脸上的痛苦表情,看着两人脸上豆粒般的汗珠,担架员、通信员、警卫员、卫生员都禁不住哭出了声。贺龙的眼睛也湿润了。手术终于结束了,塞在贺炳炎嘴里的毛巾已被嚼烂。贺炳炎看了看失去的右臂,这位硬汉子留下了眼泪。手术后,贺炳炎在担架上只躺了6天,便骑马率部驰骋沙场了。

余秋里是在贵州威宁伏击战中,他率众冲锋登上一座山头,发现躲藏的敌人正朝团长成钧射击,情急之下,用自己的身体挡住成钧,敌人的子弹击中他的左臂伤势严重红二军团第六师政委廖汉生闻讯赶来,将余秋里送到医院治疗,医生要为他截肢,余秋里拒绝实行截肢手术,医生只好给他包扎,他忍着强烈的疼痛,继续随部队北上,部队渡金沙江时,他乘坐的筏子到江心翻了,全船人都被掀到水里,卷进激流。生死关头,余秋里仅靠一只右臂,凭着刚强的毅力与激流搏斗,终于游到对岸。部队抵达甘孜时,医务人员打开绷带,伤口上已爬满了白蛆,用止血钳轻轻一击,一层白蛆落地。当时无医无药,只能重新换上绷带,继续爬雪山,过草地。行军中伤痛发作难忍时,他叫警卫员拿凉水往他手臂上浇来止痛。一天,友贺炳炎来看他,劝他说:“老余呀,干脆把手锯掉算了,像我一样,当个‘一把手’多省事。我现在不照样干革命,一点也不比别人差。”余秋里仍然说:“不能锯,我还要留它干革命呢!”1936年9月,红二方面军到达甘肃徽县,余秋里左手五指已肿胀坏死,如不及时治疗就有生命危险,红军刚打了胜仗,缴获了一些医疗器械、消毒棉和纱布,红二方面军卫生部长侯政要为余秋里实施截肢手术,他才答应截肢。侯政搭了个简易手术室,没有手术锯,派人四处寻找,好不容易找来一张小锯条作手术用。手术时,侯政用缴来没有标明使用剂量标准的镇痛剂给余秋里注射,一针下去,余秋里就昏迷过去了。侯政先刮掉余秋里臂上的腐肉,用锯子锯断坏骨,然后又忙着抢救失去知觉的余秋里。  经过一阵紧张的抢救,余秋里才缓缓苏醒过来。醒来后,他对侯政说:“多谢侯部长,这是我负伤10个多月以来,睡得最安稳的一觉。” 贺龙来看余秋里,他对贺龙说:“敌人打断了我的左臂,我还有右臂,只要还有一口气,我就要将革命进行到底。”

余秋里和贺炳炎两位独臂将军带领的部队,确实威震敌胆。1935年5月,著名的忠堡战斗,就是我军以少胜多的典范。十八团在团长贺炳炎、政委余秋里的指挥下,我军官兵,奋勇杀敌,歼灭了敌师部和1个旅,活捉了敌纵队司令兼师长张振汉。总指挥贺龙的高度评价和赞扬了这场战斗,受到毛泽东的表扬。

1938年10月,八路军组建第一二O师第三支队,贺炳炎任司令员,余秋里任政委。首战板家窝告捷,再战封上村获胜,前后共歼口军600余人,部队人数也迅速由300余人发展到2500余人。贺龙高兴地称赞:“贺炳炎、余秋里两个人都只有一只胳膊,刚来冀中时没几个人,可他们东一搞,西一搞,就搞出个队伍来了。这个队伍很硬嘛,敌人听见‘一把手’的队伍来了,离得老大远,就吓得溜掉了!”

1940年5月,贺炳炎、余秋里奉命率一二○师独立第三支队开赴晋西北,参加著名的百团大战,破击忻县以北的同蒲铁路和汾阳、离石公路和日军受敌,打败阳曲南北地区向正太铁路增援的日军,为百团大战的胜利奠定了保证。

1945年7月,余秋里和旅长黄新廷率三五八旅挺进晋西北,参加对日军的大反攻,连续攻克柳林、离石等城镇,迎来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就这样,余秋里抗战八年,带出了一支能征善战的部队。随后,他原所在的七一四团被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贺龙高兴地说:“八年抗战,余秋里打出了个天下第一团。”第一团没有辜负余秋里和全军上下的期望,始终保持着优良品质,不断创造佳绩,全国闻名的“硬骨头六连”就出自这个团。七一四团战斗作风过硬,能征善战,敢啃硬骨头,不断受到上级表扬,干部战士在荣誉面前感慨地说:“都因为我们团有一个过硬的独臂政委!”
   
二、毛泽东说:“余秋里是帅才!”

1943年5月,蒋介石发动第三次反共高潮,集结兵力准备进攻延安。余秋里又率部回师陕北,守卫延安南大门。余秋里经常深入连队,了解情况,注意发现典型,并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取得了很好成绩。在大练兵活动中,他提倡能者为师,选拔战士中的射击能手、投弹能手、刺杀能手担任教员,开展了“官教兵、兵教兵、兵教官、互教互学”的群众性练兵活动。这一方法极大地提高了部队训练质量,受到中央军委的表扬。毛泽东指出:这一练兵方法“是突破历史的新创造”。
   在解放战争时期开展的新式整军运动中,余秋里很好地运用了抓典型的方法,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他指导全旅官兵在诉旧社会和反动派给予劳动人民之苦的同时.,进行了查阶级、查工作、查斗志的“三查”活动。通过诉苦、“三查”,部队的战斗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1948年1月,毛泽东详细听取了余秋里的汇报,充分肯定了他们的这一创造性做法和新鲜经验。3月7日,毛泽东在《评西北大捷兼论解放军的新式整军运动》一文中,对余秋里这一创举给予了充分肯定。新中国成立后,余秋里从事军队教育和后勤领导工作多年,历任西南军政大学副政委、第二高级步兵学校校长兼政委、西南军区后勤部部长兼政委、中央军委总财务部长、总后勤部政委总政治部主任余秋里虽然是我军卓越的政工干部,但毛泽东称赞说:“余秋里是帅才!”

三、脱下军装为国创建石油工业

余秋里同志与炼油厂技术人员亲切交谈

  上个世纪30年代,一个西方记者曾预言:“中国要实现石油生产自给自足,没有奇迹是办不到的。”确实道出了中国解决石油的难度之大,“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就唯有石油工业部没有完成任务。

1958年初的一天。毛泽东和周恩来在中南海丰泽园菊香书屋,就对中国的石油问题和中国石油部部长的人选问题进行了磋商,毛泽东对部长李聚奎不满意,向周恩来提议换人。周恩来便把国防部长彭德怀找来,请他推荐新的人选。彭德怀推荐了时任总后勤部政委的余秋里,周恩来表示同意,毛泽东也欣然批准。 毛泽东还亲自召见余秋里,让他脱下军装,去当石油工业部长。毛泽东说:“李聚奎同志是个很好的同志,他年纪大了。您年轻,精力充沛。中央决定你们两个换一换。”毛泽东还说:“给你尚方宝剑。先斩后奏。”余秋里表示:“主席,我服从中央决定。我一定按照您的指示在实践中去学习,努力把工作做好。”毛泽东高兴地说:“好!就这么定了,你如果缺干部,可以指名要,军以上干部你愿意选谁就选谁。”石油部长的担子就这样压在了余秋里的肩上,真可谓受命于危难之中。1958年2月11日,余秋里被正式任命为石油工业部部长。
    毛泽东的一句话让余秋里压力很大。余秋里曾亲耳听到毛泽东的一句感慨:“长铗归来兮,车无油。”上任伊始,余秋里敲开了著名地质学家、时任地质部部长的李四光的家门,请教我国石油问题。李四光对中国有油的肯定答复,坚定了余秋里的信心。
    翌日,余秋里便驱车直奔中南海晋见毛泽东。余秋里提出:把有限的人力、财力、物力集中起来,使用在最关键的地方,突破一点带动全面。他坚信一定能够找到石油。毛泽东赞同余秋里的意见,鼓励他说:“给你尚方宝剑,先斩后奏。”
    余秋里的想法和中共中央总书记邓小平的想法不谋而合。2月,余秋里两次向邓小平进行了汇报。在谈到第二个五年计划重点勘探地区时,邓小平指出:石油勘探工作应从战略方面来考虑问题,要选择突击方向,不要十个指头一样平,要排个先后次序。对松辽、华北、华东、四川、鄂尔多斯五个地区,要好好花一番精力,研究考虑一番。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东北地区能够找出油来就很好。
    这时,传来了川中找到油矿的消息。但半年后结果令余秋里大所失望,川中的油井有的喷了几天就停止了,更多的油井是白白地钻了上千米。余秋里在石油工业部部委会上提出:把有限的人力、财力、物力,集中使用到最关健的地方,突破一点,带动全局,一定要在松辽平原找到油田,迅速改变新中国石油工业落后的面貌。在余秋里主持下,石油工业部成立了松辽石油勘探局,从西部的几个石油勘探区调兵遣将,挥师东进。在肇州县的大同镇、萨尔图一带上万平方公里的荒原上,铺开了勘探战场。50天之后,1959年9月26日,松基3号油井发出一声长啸,一股棕褐色原油从井下喷涌而出。随着周围数千人发出的狂热欢呼,广阔无垠的草原为之震撼。正直国庆十周年大庆和我国找到了大油田的大喜日子,黑龙江省将大同镇改为大庆镇,余秋里在非常兴奋之际,将油田命名为大庆油田,从此,大庆油田横空出世,响彻世界。
    1960年1月,余秋里从大庆奔赴上海,出席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毛泽东一见面就问:“余秋里同志,你那里有没有一点好消息啊?”余秋里说:“主席,从目前勘探情况来看,松辽有大油田!”毛泽东感到惊奇:“啊,有大油田?”余秋里肯定回答:“我们正加紧勘探,半年左右就有眉目。”毛泽东听了非常高兴。

1960年2月13日,石油工业部党组将《关于东北松辽石油勘探情况和今后工作部署问题的报告》呈报党中央、国务院。仅过7天,就得到批复,周恩来、邓小平、李富春等人还对石油大会战作了具体指示,同意从财力、物力上予以最大可能的支持。

如此大规模的会战,仅凭石油系统的人马是远远不够的。余秋里知道军委扩大会议即将在广州召开,毛主席也出席,就匆匆赶赴广州。余秋里先找到了总参谋长罗瑞卿,要求分配给石油系统3万名转业官兵。罗瑞卿笑着说:“余秋里啊,你一下子就要改编我们3万部队,你真会找窍门啊。”不久,毛泽东听取了余秋里的汇报,对石油大会战表示支持。

1960年3月初,1.2万名转业官兵、4000余名专家技术人员、7000多名石油工人浩浩荡荡地开进大庆,展开了一场石油大会战。4月9日,在石油会战总指挥部召开的一次技术座谈会上,有人汇报了职工思想和工作上存在的一些问题,流露出畏难情绪。余秋里听完情绪有些激动,大声说道:“如果我们等条件成熟了再上,国家缺油的矛盾就会越来越糟。现在党中央,毛主席在期待着我们,各行各业都在眼巴巴地看着我们,我们能等闲视之吗?”说着,余秋里右手一拍桌子,霍地站起来说:“前不久有位老大娘跟我讲,你们那个王队长在工地上,饿了啃几口干粮。困极了裹着老羊皮往地上一躺,七天七夜不离开井场,一连五十多个小时没睡觉,他真是个铁人哪!老大娘没想到,她这话准确地概括了王进喜这个人。‘铁人’,正是对王进喜的意志、境界、干劲、性格的高度概括。我们要甩掉石油落后的帽子,不正需要这种精神吗?”余秋里的话引起了代表们的强烈共鸣,会议正式发出了“学习铁人王进喜,人人做铁人”的号召。

4月15日,会战指挥部在广场上举行学铁人誓师大会。王进喜披红戴花骑在马上绕场一周,余秋里手拿话筒,亲自带领大家一遍又一遍地高呼:“向铁人学习!”、“人人争做铁人”,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比、学、赶、帮运动。7月,在余秋里的建议下,石油工业部党组又作出了在全油田开展学习王进喜、马德仁、段兴枝、薛国邦、朱洪昌五面红旗的活动。随后这项活动又发展成为学习百面红旗的活动,使大庆形成了“英雄铁人打头阵,马段薛朱紧相跟,比学赶帮争上游,铁人头上出钢人”的争学先进、争当先进的热潮。

1963年,大庆会战取得决定性胜利,全国原油产量飞跃上648万吨,其中470万吨产自大庆油田。邓小平激动不已,他给毛泽东报告说:“余秋里这个人就是不信邪。”毛泽东评价说:“余秋里是帅才。”

四、毛泽东说还有余秋里嘛!”

1964年12月,余秋里任国家计划委员会第一副主任兼秘书长。1965年1月,中央决定成立由余秋里等同志组成的小计委。余秋里主持编制了第三个五年计划,被毛泽东称为“一个有骨有肉的好计划”。1966年9月,经毛泽东批准,中央决定由余秋里和谷牧协助国务院领导同志抓经济工作,1975年1月,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计委主任。“文革”就开始了,余秋里被造反派从四川揪回北京,让他交待彭德怀和贺龙的问题,遭到了他严厉的驳斥。造反派恼羞成怒,将余秋里非法监禁在北京卫戍区,逼迫他写交待材料,给他戴高帽游斗。在首都十多万人的游行批斗会上,余秋里仅剩的一只右手被反剪着,脖子上挂着一个硕大的铁牌,两名彪形大汉按住他的头,让他接受声势浩大的群众批判。贺龙得知后痛惜地说:“秋里同志革命几十年,出生入死,九死一生,剩了一条胳膊,因为我遭这个罪哟。” 石油工业部和国务院的造反派都揪斗余秋里。余秋里为人刚烈,拒绝合作,因此被打,气愤不过,在家以写检讨为名不去国务院业务组开会。周恩来问余秋里为什么不来?石油部的造反派说,余秋里自绝于人民,倍感惭愧,所以不来。周恩来等散会之后,让秘书给余秋里打电话,让余秋里带着检讨到西花厅来。周恩来带着余秋里去中南海游泳池见毛泽东,毛泽东同意余秋里恢复工作。

一次,毛泽东接见有关中央和地方领导人,余秋里名列其中。陈伯达组织新闻稿时,将余秋里的名字省略,毛泽东审阅时问陈伯达:“还有余秋里嘛!”陈伯达无奈,只得将毛泽东原话“还有余秋里”发表在新闻稿上。此后,凡报道党和国家领导人名单,余秋里一定是最后一名,且冠“还有”两字,意在将其打入“另册”的意思。

        (左起)陆定一、江华、胡耀邦、余秋里在中共十二大会议期间(新民晚报)
    1982年9月,余秋里在离开军队24年之久后,又重新穿上了军装,党中央、中央军委任命他为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1987年,余秋里参与领导制定并经中央颁发的《中央军委关于新时期军队政治工作的决定》,边一步明确了新时期军队政治工作的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对改进和加强全军的政治工作,对进一步稳定部队、全面提高部队素质,加强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余秋里是江西吉安敦厚镇坪里村人,世代农民。余秋里的两个弟弟余秋发、余财发及子侄等十余人均在农村务农。1983年5月,余秋里回乡探亲。兄弟、侄子侄女们来见,他先打招呼说:“你们不要想从我身上沾什么光。”弟弟余财发对他说:“你当那么大的官,从未给家乡办点事。”余秋里说:“我是担任过副总理、国家计委主任。但我不是江西省计委主任,更不是吉安县计委主任。”1985年高考,他的侄子余黑古考军校,成绩过线,到北京找余秋里,提出要求:“伯伯打个招呼,我进好一点的学校。”余秋里回答:“没有必要。”他后来按照正常程序考入军校。他转业时,余秋里也没有打招呼。侄女余满秀1986年当兵,翌年考军校分数不够,打电话给余秋里帮忙。余秋里依然坚持原则:“没有必要。能上就上,上不了回家种田。”    
    1999年2月3日,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新中国石油工业的创建者,经济工作的杰出领导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卓越的政治工作领导者,原国务院副总理、国务委员,中国共产党
第九、十、十一、十二届中央委员,第十一、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原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中央军委委员、军委副秘书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原主任余秋里,因病在北京逝世。    (参考《文史天地》、《新中国石油工业的创建者》、《余秋里与贺炳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