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幻手机太子:国培征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5 15:50:18

[经验]“三研合一”营造历史高效复习课堂

    “三研合一”营造高效历史复习课堂

                          2011年中考即将来临,如何有效地进行复习提高考试成绩是大家最关注的问题,对此,我也一样地迷茫和困惑。“国培”时读过一篇文章说的是“三主合一”的课堂教学模式。所谓“三主合一”是:以课堂“新三好”为主导思想,以学案为主要载体,以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手段来组织教学。“新三好”为少讲比多讲好,精讲更好;多练比少练好,精练更好;合作比单干好,同心更好。受文章的启发,我想历史复习是不是也可以模仿这种模式,所以我很想把我的一些想法说出来和大家交流,期待能得到大家的指导。

研学

  研学即研究学生学情,可以通过测试或问卷调查的方式要了解分析学生学习的基础。这时候有可能的话,也可以把三年来的阅卷记录拿出来,细究学生曾经的错题,主要找一下错在何处,是知识记忆还是知识理解有欠缺,是审题不准还是思想有偏差?教师通过细究以前的错,分析出现错误的原因(“概念错误”、“思路错误”、“理解错误”、“审题马虎”等)和预防类似错误出现的方法,可以明了学生以前在做题中的薄弱之处,使复习更有针对性,从而制订可行性较高的复习计划。只有这样做到了才有可能避免或少发生“复习时心中无底,考完了又后悔不已”的现象。

研教

如何搞好中考复习,老师的组织教学很重要。我总的指导思想是:回归课本,巩固基础。做法和步骤概括为五个字“忆”、“记”、“读”、“看”、“做”。

中考历史复习,由于时间紧,任务重,资料多,最容易忽视的是课本。其实课本在复习中地位极为重要,可以说知识在课本里,能力在课本里,考题也在课本里。可是学生却不知道如何复习课本,他们往往还是从头背到尾,成天脑子晕乎乎的没有多少长进,怎样复习课本请记住四个字“忆”、“记”、“读”、“看”。

 “忆”:是对已复习过的课本内容“过电影”,也就是重新回忆一遍。“忆”的内容主要是教材知识网络,主干知识(重点、难点)。通过“忆”可对已掌握的知识了然于胸,这会增强迎考的信心,也避免了对知识的简单重复。而未掌握的内容还可以通过下面复习环节来弥补。

 “记”:是对一些主干知识、重点、难点以及通过“忆”的复习环节后发现的未掌握的知识进行背诵和记忆。这种“记”是一种强化记忆,对迎考很有必要。记住这些知识,迎考时不仅信心十足,而且在考场上会应对自如,游刃有余。“记”的时间,可安排在自己精力最充沛的时候。

 “读”:是读教材,要读出主干知识,重点内容的联系。读出教材内容与中考重点、热点内容的联系。

一种“读”是读出主干知识、重点内容的联系,主干就是历史发展的基本线。A.中国历史从夏启建国到末代皇帝退位,其重要线索就是历代王朝的更迭。B.世界近代史基本线索就是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C.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是法西斯的侵略和反法西斯的斗争。这是历史的主干,对一些有关联的内容要对比其异同,思考其内在联系,如:我们的重点《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都是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但后者影响更大。通过对比,我们就知其异同。

另一种“读”是读出课本内容与考试热点之间的联系。如:2011年有很多周年纪念的大事,1921年中共一大,1861年的农奴制改革和南北战争等等,这样的内容是重点也是热点,要引起关注。有的内容不是重点或主干知识,但与考试热点有关。如:2011年世界园艺博览会(中国西安)将于2011428日至1022日在西安市浐灞生态区广运潭举办,会期178天。西安世园会吉祥物“长安花”取意“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西安古称长安,最早在西安建都的封建王朝就是西汉,那么关于西汉的一些知识点自然就有可能会成为中考的热点。我总结以下几点:(1)西汉的建立者汉高祖刘邦(公元前206年建立西汉)(2)汉武帝(刘彻)大一统 ,应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a 汉武帝大一统的措施b 张骞出使西域 c丝绸之路;关于丝绸之路相关知识的考点,所以说这一部分知识可以给予必要的重视。

 “看”:主要是浏览以上环节的遗漏处,看看课本与重大事件相关的小字、插图。虽然这些不是考试重点,但是我们至少应该知道有这么回事,一旦中考考到了,我们也没有理由去指责考试考得太“偏”。

 “做”:选择一部分有代表性的题目或以前做错的题再来做一做,主要目的是温习做题的思路和方法,弥补以前做题中存在的不足。

研考

     1认真研究考试说明

在复习中,一定要严格依据考标,对于知识哪些当教,哪些不需教;能力包含哪些,应怎样培养,要有一个很好的把握。

     2研究中考命题的原则

⑴、基础性与能力性并重。考标规定70%容易题,15%中档题,15%较难题。所谓70%容易题,主要是考基础知识识记。所谓30%考中档题和较难题,就是考能力,主要考知识和材料信息的理解与运用能力,并尝试考一些历史理论和方法。

⑵、追求热点性、生活性、材料性、情景性、思维性、活动性、开放性命题。

     3研究近年来的中考题

   研究近年的中考题一是可以预测今年的中考,同时也可以方便对学生进行题型训练,强化考前训练。老师可以针对中考的题型和要求进行专项指导,针对每一种题型进行分析指导,特别是解题的方法、解题思路、回答问题规范化的分析和指导。并且严格要求学生书写必须工整、规范作答,养成良好的习惯,有利于在考试中减少不必要的失分。   

 

 [变化]我没齿不忘的国培

国培两月有余,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想把自己的所感所想说出来和大家分享。

    说实在的,一开始我感到很迷茫、很困惑:每天的日常工作和学生辅导已经占去了我一大半时间;加上2009年丈夫因车祸去世,儿子幼年丧父,情绪很不稳定。作为一位只身在外地工作的单亲妈妈,工作生活的压力本已经不小,再要挤时间学习,难度可想而知。何况以往有的培训只要交钱,有时培训老师和学员都不到位,随便叫人抄份答案就完成了培训任务,没太多有用价值,,更谈为上专业素养的提升了。而当我观看了几次视频讲座后,我被专家的教育智慧强烈地震撼了:陈大伟教授让我懂得怎样有效的观课议课,养成反思的习惯,在反思中发展自己。叶澜教授也让我明白:“一个老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老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国培课程的内容是那么的贴近我们的教学实际,专家理论联系实际的详尽讲解,典型案例的剖析,深深地吸引着我。我不由自主地产生了强烈的学习欲望。

  从此我一有时间就坐在电脑前,收看专家的视频,不管饱饥、不顾晨昏。看到精彩处,竟连上厕所也觉得费时费事。一遍又一遍地观看视频的结果,我自以为收获颇多:

    一,神奇地改变了我的学生观。以前我总认为农村中学的孩子见识不广,许多课堂活动我不敢开展。所以在我学到[模块三](教材与课例分析)的阶段时,我本着拓展学生知识面,开阔学生眼界的念头,和学生一起收看了部分课堂实录。然后我也尝试着组织活动课,让学生自主探究,一起参与,共同研究,各抒己见。让我很惊讶的是:原本以为他们无法完成的事情,学生做得很好。特别是在表演《西安事变》的课本剧时,154班的梁承缘同学不仅把周恩来的人物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就是说话的语气也有几分像模像样。还有学生兴奋地告诉我:“老师告诉我答案,我会一下子就忘记,教我思考,我就明白了。”多么朴实的话语,却说得我瞠目结舌,面红耳赤,原来我的学生其实也很不错,只是我不敢相信我自己也不敢相信我的学生。

   二,有效地改进了我的课堂教学方式。成功的商人很容易采用新观念,而教师对新观念的采用通常比较慢。我曾经也害怕“课堂生成”,害怕面对学生的奇思妙想,节外生枝我会束手无策。所以也和同事们一样觉得“照本宣科”安全可靠。周卫等专家们讲了很多灵活处理“课堂生成”的例子,也让我明白:这种异彩纷呈的“教学生成”正是教师捕捉教育信息,不断反思,得以提升教研能力的珍贵材料。从此在课堂上我大胆尝试新的教育理念,不再惧怕学生的异想天开。每次当我听到学生精彩的发言,激烈的辩论;看到他们专心致志思考的眼神,我快乐极了。曾几何时,我不断地听到同事们抱怨:课改是形式主义,是纸上谈兵。今天我发现那应该归结于我们学得不认真,如果真正反复认真地学了,课题研究的成果会对我们起潜移默化的指导作用。我曾经在上《秦的统一》一课时,为了让学生能明白统一六国货币的重要性,我让学生进行了课本剧表演,学生的热情很高,但是由于经验不足,结果把课本剧弄得像哑剧,很多观课者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当时的失落可想而知。而通过这次“国培”看了多名老师的教学实录后,我发现其实我设计的课本剧只要加上适当的旁白说明效果就好多了。

    三,学以致用,我成功地指导同事修改了优质课。当同事准备在学校上题为《感受责任》公开课时,试教时,她是由出示“汶川大地震”的有关图片导入新课的,选材好但是没有有效地建立图片和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我建议她让学生探讨人民子弟兵明知当时的汶川很危险为什么还要冒险前往,从而实现在探究的基础上适时、巧妙地引出“责任”这个话题。为了让学生感受责任,她也设计了课堂活动,用“队列训练”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虽然不能说此活动与课堂教学内容毫不相关,但不太理想。后来我建议让学生讨论一话题:以学生自己的生活实例谈谈那些事情是负责任的,那些不是?由此我们中学生应该怎样培养责任感?修改后的公开课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好评。

    四,朋友们上传的资料和相互讨论的话题也让我受益匪浅。“国培”时,北京教科所的张桂芳老师把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一书的电子稿荐给了学员们,我是第一次读到了《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本书对我触动最大的是它字里行间洋溢出来的对学生的那种人性化的尊重与热爱。一切的教育方法都是基于对孩子成长的学习需要而引发的,在那里教育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品读建议的每一条,我都能深深地感受到他对孩子作为一个独立个体的那种神圣的尊重。苏霍姆林斯基用他30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向我们阐述了教育的真谛,我懂得了: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来自《中国教师研修网》上的很多文章让我知道如何辅导孩子家庭作业,如何面对做事拖拉的孩子;懂得了赏识孩子应该赏识他的努力而不是聪明。

    两月“国培”夜以继日的坚持,我觉得尽管身体是疲累的,但收获的喜悦、满足感和幸福度却是无法用语言形容的。本次国培我没齿不忘,不仅是因为它给了我聆听专家讲课的机会,找回了身为教师的快乐;也因为网络学习可自主安排学习时间,又可以反复听课,这很适合我们一线教师。两个月的时间很短暂,我的确意犹未尽,所以我相信今后的我定会成为《中国教师研修网》的一名常客。 

 

注:我愿意把我的文章发表在本网站上,并同意做相应修改。

 

版权声明:

     本网所有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中国教师研修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师研修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