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志颖为林心如唱的歌:学者的本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19:55:52

学者的本色

2011-08-03 |  分类: 肖鹰博文选

早在学生时代,我就阅读中国哲学史专家陈来的著作,他的《有无之境》对我撰写博士论文《王阳明美学研究》启益良多。日前见到汇集陈来学术论著12种的《陈来学术论著集》(三联书店版),惶然间有秋水不知北海涯涘之感。

对于当代学界,我是抱了很大的悲观的看法的,以为不仅“大师”无从谈起,而且基本的学术秩序也付之缺如,学界的风光多半是“有术无学”的“学术经济成就”。近年来,不少被标榜(亦是自我标榜)为“学术大师”(或“学术领袖”)的教授,纷纷暴露严重抄袭和造假等学术不端行为,就是“当代学术跃进”的西洋镜陆续被拆穿的景象。今天学界的怪象是,一方面,普遍感到“大师缺失”,流行着“大师焦虑”;另一方面,学界、官方和媒体频频标搒各种名号的“大师”,乃至于“大师”成了“过剩的硬通货”。

在2010年,先后有两位多年声名隆盛的“学术领袖”教授,被揭露各自20年前的博士论文系严重抄袭、东拼西凑之作。大可怪的是,这两篇博士论文,不仅在此前20年中反复出版、广为流传,而且长期被所属学科领域的权威专家们推举为“专业经典”,嘱后来学子习读、尊奉,足见当代学界的无序和鱼目为珠。

然而,读陈来的论著,我却有大不同的感识。冯友兰指出,哲学家讲哲学“是‘接着’哲学史讲”。所谓“接着讲”,就是既要有传承,又要有创新。在冯友兰与陈来之间,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间隔。因为众所周知的历史原因,上世纪50年代以后数十年间,中国哲学学者既不能“照着讲”,也不能“接着讲”,是根本“不准讲”,这就人为地造成中国哲学的历史断裂,这个断裂的裂痕,是比我们普遍所想象的还要深重的。我认为,陈来是在冯友兰所代表的20世纪上半期的中国哲学大师之后,将中国哲学史“接着讲”。

陈来的学术成就,是建立在他的学术论著的学术含量和思想含量的高水准基础上的。我们今天缺少大师,不是缺少大师的论著数量,而是缺少大师的学术品质。现在发表、出版的学术论著,基本都是以快产、高产的方式生产的,当然也是一次性消费的速朽产物。陈来的论著,与这些“速朽之作”相反,无论在学术层面上,还是在思想层面上,都具有一种抗时间腐蚀的纯粹性和稳定性,具有学术经典的“钻之弥坚”的品质,它代表着一个时代的学术结晶,而成为学术推进中不可略过的卓越建树。

古今学者,大概可分为三类:第一类学者是聪明灵巧型的学者,他们以“机智”做学问,投机取巧,可以做得很成功;第二类学者是现实适应型的学者,他们顺时应势,做命题作文,勤勉努力,也可以做得很成功;第三类学者是思想智慧型的学者,他们成为学者,并非出于聪明的“取巧”,也非出于适应“需要”,而是他们的思想追问和人生智慧的进取所使然,简单讲,他们的人格中有着古人所谓“不容已”的治学精神。真正能在人类文化史上有所建树,能为文化思想发展做“薪尽火传”的担当者,是思想智慧型学者。 真正的学术大师,必是从思想智慧型学者中出来。以我的阅读认知,陈来是思想智慧型的学者,他的学术道路是沿着冯友兰等大师的现代学术道路进取的,他向我们展示的品格和精神,是思想智慧的精研进取,是“不容已”的学人追求。

我认为,一个学者的优秀品格,必须具有对学术文化的虔诚、敬畏之心,而且以王国维的“求真悦学”的精神从事学术创作。古今成大学问者,都必是以“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做学问的人。因此,真正的学者,即我所称的思想智慧型学者,必是反对把学问做工具,反对借学问求功名利禄之人。为什么我将陈来和冯友兰联系起来?因为我觉得陈来是真正在学术文脉的层面上继承了冯先生他们时代学人所具有的虔诚、敬畏之心来做学问,他的学术人格和治学精神是中华学人卓越品质的薪尽火传。坚守对学术文化的敬畏之心,以真诚之志孜孜治学,这样的学人品质,在我们今天的学者中是普遍难以具备的,而这正是陈来的典范和标杆意义所在。

从陈来的学术道路,我们可以反观为什么“今天没有大师”。冯友兰他们前后几代人,都出了不少传承民族文化真火的大师。在当代学界,不仅大师告缺,而且真正的思想智慧型学者也不可多见,争领风骚的多是聪明取巧和顺时应势的学者。今天的学术环境,是不利于大师成长的,因为全社会的功利化运动已经瓦解了学术创作的内在价值。学术功利化,既是学术规范瓦解、学术无序化的根源,也是当代学者普遍流行浮躁虚夸之气的根源。学术功利化是根本违背“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学术精神的,它驱使当今学者普遍热衷于做“学术高产”的生产工具。唯利是图而不是求真悦学,所谓“大师追求”,无论在学者个人,还是在学界整体,都不过是叶公好龙,求鱼目代真珠。

冯友兰在世时,曾为陈来题词“陈来日新”。“陈来日新”就是学术大师的使命,而不能潜心于学问,诚意于思索,是不可能肩负这“陈来日新”的使命的。在当今学者中,陈来的卓越在于,相对于当今浮躁虚夸的学风,陈来学术的品格是以“潜心诚意”为本色的。这个本色,是一切优秀的学者应有的本色;一切真正能够担当文化传承使命的学术大师必以这个本色为生命之基。但是,今天的中国学界普遍缺失这个本色。丧失这个本色,就是丧失了最基本的学人传统。陈来学术所表现的这个本色,让我们看到了当代学界重续学人传统的星火。

(《中华读书报(家园版)》,2011-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