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人吃什么:“有效教学”的新启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18:49:42
“有效教学”的新启示 作者:王玫    文章来源:作者惠赐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3-26

编者导读:

  接下来的几期校园动态,我们将继续推出“师大二附中有效教学”的专题文章,敬请广大教师朋友关注。

对语文这一特殊的学科而言,“有效”到底应该体现在哪里是一个非常值得探究的问题。高密度的教学安排,必然会导致学生体悟文字内涵的时间减少。因此教师更应当仔细设计,认真安排,让自己的每一个教学点都能真正发挥出作用。

作为一名语老师,“有效”二字,意味着我必须重新总结自己的教学过程,重新领悟教学大纲的要求以及课本的精髓,以便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以往我所领悟的“有效”二字,主要是指提高课堂效率,这种观点,一般是从教师的角度出发,即加大课堂教学的容量和密度。众所周知,语文并非单纯的理性学科,它其中所蕴含的人文内涵,审美内涵,实践内涵等,绝不是依靠教师的讲授就能实现的。语文教学需要给学生留下领悟、感受、评价的空间。如果一味地追加教学内容,追求高密度的教学效率,结果往往会适得其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是生硬地接受了许多中心思想或字句含义,却不能自主地领会写作、阅读、鉴赏文章的方法及乐趣。这种单方面的“有效”显然并不利于语文教学。

所以所谓的“有效”二字,不是一味地强调效率,而是将教学的效果和收益合二为一,要求教师在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认知需求以及升学需求的基础上,讲求教学效益。这一观念的提出,实际上为语文教学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天地。

关注教学效果,使我在教学中可以更为灵活地把握知识要点,更有针对性地就每一篇课文的特点、作用来制定最佳的教学目的,选择最有效的教学方法。例如:一篇意境优美的散文,在教学时便可将重点放在“如何在写作中进行情景交融的意境创造”上,看来似乎仅有一点内容,但通过引导学生对写作方法的自主学习和实践,通过听、说、读、写的全面训练,学生得以切实地掌握意境创作的手段,并能有意识地将之运用于日常写作之中。这样的收获比他们单纯记住了该文的中心,创作背景或字句含义要深远得多。

当然,效益与效率并不完全矛盾。在现代教学理念中,学生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还必须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感情能力,整体素质来安排教学内容。一堂语文课,让每个孩子都吃饱的确很难。同样的问题,有的学生一点即透,有的学生需要反复启发,这与孩子对语言文字的领悟能力及知识面的宽窄有着很大的关系。在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如何分层设问,分层引导、分层安排学生活动――即同时也提高四十五分钟内的教学效率,对我而言,无疑将是一个更高层次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