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铃声怎么取消:毛泽东对中国现代化的历史性贡献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5 23:10:20
毛泽东对中国现代化的历史性贡献

李久林 

    

    [摘要]毛泽东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的历史性贡献主要表现在:领导中国人民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进行了艰辛探索;确定了四个现代化的战略目标;领导中国基本上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使中国经济得到了较快发展,人民生活得到很大改善;为中国后来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新中国成立以后的20多年里,毛泽东作为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的最高领导人,他领导中国人民消灭了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进行了艰辛探索,确定了四个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一、对中国现代化道路进行了艰辛探索
    在中国这样一个十分落后的农业大国进行现代化建设,是一个十分艰巨的历史任务。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领导中国人民对中国现代化道路进行了艰辛探索,并取得了重要成果。
    首先,确定了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实现现代化,关键是要实现国家的工业化,把中国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一个先进的工业国。实现国家的工业化,有两条道路:一条是资本主义道路,一条是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究竟应当走哪一条道路呢?毛泽东和党中央决定中国走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这是因为:世界进入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以后,中国已经丧失了通过发展资本主义走向繁荣富强的历史机遇;如果独立以后的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就不可能摆脱对于外国垄断资本的依赖,其结果不仅经济不可能迅速发展,连已经争得的政治上的独立地位也将难以坚持,中国难以建立起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道路,走的是血腥的资本原始积累道路,使大量农民变成无产者,必然导致两极分化,使广大劳动人民重新遭受剥削和奴役,中国不能走;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不仅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发展快,而且能够照顾到最广大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历史证明,中国走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是一个正确的选择,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与搞了几百年资本主义的发达国家相比尽管有较大差距,但是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新独立的100多个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国家相比,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又是非常快的,如果与新独立的走资本主义道路的第三世界各大国相比,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是最快的。这就证明中国走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正确性。
    其次,提出了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以农、轻、重为序发展国民经济的方针。中国的工业化道路,关键是处理好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关系问题。毛泽东对此有充分的认识,他在《论十大关系》一文中把这个问题放在处理中国现代化建设关系问题的首位。苏联的工业化道路,是以牺牲农业和轻工业为代价片面发展重工业的道路,具有深刻的教训。毛泽东根据中国国情,在总结国内外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指出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问题,主要是指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关系问题。我国的经济建设是以重工业为中心,这一点必须肯定。但是同时必须充分注意发展农业和轻工业”。1957年10月,他在《关于农业问题》的讲话中再次强调指出:“必须实行工业与农业同时并举,逐步建立现代化的工业和现代化的农业。过去我们经常讲把我国建成一个工业国,其实也包括了农业的现代化。”毛泽东在1959年进一步提出以农、轻、重为序发展国民经济的思想,他指出:过去安排是重、轻、农,这个次序要反一下,要把农、轻、重的关系研究一下。“过去是重、轻、农、商、交,现在强调把农业搞好,次序改为农、轻、重、交、商。”提出经济建设以“农、轻、重”为次序,这是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工业化道路探索的重大成果。他说:“全党一定要重视农业,农业关系国计民生极大。要注意,不抓粮食很危险。不抓粮食,总有一天要天下大乱。”随后,毛泽东又提出了“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至此,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工业化道路基本形成,即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以农、轻、重为序安排国民经济计划,这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再次,提出了“赶超”战略思想。把中国建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毛泽东在建立新中国以后最伟大的理想。但是,新中国在建国初期十分落后,正如毛泽东所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面对落后状况,毛泽东不时有一种紧迫感,时常思考中国现代化的“规模和速度”,但他从来没有丧失信心,多次号召全党和全国人民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把中国建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标志是什么?毛泽东认为,一个至关重要的标志就是要在经济上赶上并超过世界上最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并多次提出十个五年计划左右赶上并超过美国。他认为只有赶上并超过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才能振兴中华民族,才能对人类的贡献更大。他风趣地说:“你有那么多人,你有那么一块大地方,资源那么丰富,又听说搞了社会主义,据说是有优越性,结果你搞了五六十年还不能超过美国,你像个什么样子呢?那就要从地球开除你的球籍!”在“大跃进”时甚至提出了十五年赶上英国或美国。1960年以后,毛泽东的估计更为客观实际,他说:“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经济,在我国,五十年不行,会要一百年,或者更多的时间”,“在我国,要建设起强大的社会主义经济,我估计要花一百多年。”在1962年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毛泽东指出:“中国的人口多、底子薄,经济落后,要使生产力很大地发展起来,要赶上和超过世界上最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没有一百多年的时间,我看是不行的。”,毛泽东认为:能否赶上和超过世界上最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这是关系到社会主义巩固和成败的根本问题。他多次告诫全党和全国人民:落后就要挨打,“如果不在今后几十年内,争取彻底改变我国经济和技术远远落后于帝国主义国家的状态,挨打是不可避免的。”毛泽东的“赶超”战略思想反映了站起来的中国人民要求迅速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面貌的强烈愿望,成为激励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国现代化而努力奋斗的强大动力。
    二、提出了“四个现代化”的战略目标
    近现代中国面临两大历史任务:一是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奋斗,不仅完成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这个重大历史任务,而且为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即现代化)也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现代化是一个历史范畴,其标准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毛泽东对中国现代化的认识也经历了一个过程,他在党的七大的政治报告中指出:“为着打败日本侵略者和建设新中国,必须发展工业。”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多次提出要使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的战略目标,他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革命胜利后要迅速地恢复和发展生产“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新中国成立后,由于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毛泽东更加重视中国现代化的战略目标。他一直把实现工业化作为中国实现现代化最重要的战略目标之一,把它作为党和人民最基本的任务。1953年,他在总结和概括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时,把“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作为总路线的主体,作为党的总任务的核心内容。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是毛泽东最初设计中国现代化的最主要的战略目标。
    随着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发展,毛泽东和党中央逐步提出和确定了“四个现代化”的战略目标。毛泽东在1954年提出:“我们的总目标,是为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我们是一个六亿人口的大国,要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要实现农业的社会主义化、机械化,要建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1959年底到1960年初,他在阅读前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时候这样认为:“建设社会主义,原来是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科学文化现代化,现在要加上国防现代化。”1964年12月,周恩来在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宣布:“要在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至此,毛泽东和党中央所建构的“四个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完全形成。在1975年初召开的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根据毛泽东的指示,周恩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重申要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强国,并且还明确提出分两步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时限,即:第一步,在1980年以前建成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在20世纪内,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我国国民经济走在世界前列。
    三、中国基本上建立了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1949年以前的中国之所以发展缓慢,其中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没有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毛泽东认为,中国要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必须尽快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根据毛泽东的构想,党的八大要求“必须在三个五年计划或者再多一点的时间内,建成一个基本上完整的工业体系”。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毛泽东和党中央后来对这一目标的完成期限定在了“1980年以前”,经过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努力,到改革开放前,我国确实基本上建立起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首先,建立起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从根本上改变了旧中国极端贫穷落后的面貌。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中国共产党接手的是一个千疮百孔、百废待举、经济十分落后的农业国,毛泽东多次用“一穷二白”来形容当时的中国国情。当时,在中国5亿多人口中,农业人口占80%以上;旧式农业和手工业在中国国民经济中占90%左右,现代工业只占10%左右,能够用机器生产的工业只有17%;在仅有的工业中,全国70%的工业集中在不到国土面积1 2%的东部沿海地区,广大中西部地区的工业产值只占全国的22%。在毛泽东和党中央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经过近30年的努力奋斗,建立起了门类比较齐全、布局趋向合理的工业体系。许多工业部门,如矿山设备、冶金设备制造业,发电设备制造业,高精度机床制造业,拖拉机制造业,汽车制造业,造船工业,飞机工业,以及新兴的石油化学工业、电子工业等,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地发展起来。更为重要的是,这些工业大多分布在中国的西南、西北地区,工业的地区布局得到了显著的改善。国防工业也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体系。在过去长期的革命战争中,人民解放军基本上依靠缴获敌人的武器装备来武装自己。经过建国后30年的努力,我国的国防工业,不仅能够成批地生产飞机、坦克、火炮、战术导弹、舰艇等常规武器,而且掌握了国防尖端技术,研制成功了原子弹、氢弹、导弹、核潜艇等战略武器。在内地建设起科研、生产的基地,还建成了遍及全国的军工动员生产线。武器装备由“万国牌”到制式化,进而向机械化、自行化、电子化发展。历史表明,我国确实建立起了独立的、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其次,农业的基本生产条件有了明显的改变,生产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毛泽东和党中央从我国是一个传统农业大国的国情出发,非常重视农业,经过30年的努力,我国的农业生产有了很大发展。各地农村共治理了2亿6千多万亩低洼易涝地,改造了2亿多亩盐碱地和山坡地,修建了86000多座大中型水库,总库容达到4000多亿立方米。全国有效灌溉面积由1952年的3亿亩扩大到6亿7千万亩,已占全部耕地面积的45%。化肥施用量,1952年平均每亩耕地施用不到一斤,1980年增加到平均每亩耕地施用17斤。从1952年到1980年,全国粮食产量由1亿6千万吨增加到3亿2千万吨,增长95%,其他农产品的产量也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对我国大江大河进行了有效治理。解放以前,我国大江大河经常泛滥成灾,严重危害沿岸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据记载,在解放前的两千多年中,黄河曾决口1500多次,平均3年2次决口。有时一次水灾就淹死几万人,甚至十几万人。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人力、物力,在长江、黄河、淮河、海河、珠江、辽河以及其他一些江河的两岸,整修和新建了总长达16万多公里的堤防,疏浚和新辟了100多条大型排洪、排涝河道。这些治理工程,使主要江河的一般洪水灾害得到根本控制。比如黄河,取得了建国以来没有发生决口的显著成效。如果没有这些“功盖大禹”的治水工程,我国现代化的进程与成就是很难想象的。
    再次,我国的交通运输业有了很大的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旧中国遗留下来的线路少、运输能力低、布局不合理的状况。旧中国从1876年建第一条铁路起,到1949年的73年的时间里,只修了22000公里铁路,且80%分布在东北地区和京广铁路线以东地区。新中国成立后,铁路建设逐步向全国特别是向内地展开。1949年到1980年全国新增加铁路3万公里,铁路通车里程达到5.2万公里,基本形成了全国的东西南北的铁路网络。新建主要铁路,有连接西北、西南、中南地区的宝成线、湘黔线、襄渝线,有联贯西南各省的川黔线、成渝线、贵昆线、成昆线,有贯通西北地区的包兰线、天兰线、兰新线、兰青线,还有纵贯南北的焦枝线、枝柳线。由于新建的铁路干线75%以上分布在广大的内地地区,显著地改善了全国的铁路网布局。到1980年,京广线以西的铁路里程占全国的比重,已经由建国初期的19.5%上升到45%左右。1980年全国铁路货物周转量达到每公里5717亿吨,比1949增长了30倍。经过30年的努力,我国的公路也有了很大发展。解放初,我国仅有公路8万公里。经过30年的建设,1980年全国公路通车里程已达88万多公里,比1949年增加10倍。全国沥青油路公路已发展到15万多公里,比解放初增加了450多倍。经过30年的努力,我国的民航事业有了很大发展。从1950年8月开辟由天津经武汉飞往重庆的第一条航线起,到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航线已发展到近180条。同1950年相比,1979年我国民航运输远程的总周转量增长238倍。经过30年的努力,我国的航运事业也有很大发展,建成了一支拥有数百艘船只的远洋运输船队,远航四大洋五大洲,通达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中国人民基本上建立了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这就为中国经济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于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深远的意义。胡锦涛同志说:“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使古老的中国以崭新的姿态屹立在世界的东方。”改革开放之所以能够成功进行,离不开在此之前30年中国所取得的工业、农业、国防、科技和外交成就,如果没有以上这些伟大成就,中国的改革开放根本不可能顺利进行。
    四、中国经济得到了较快发展.人民生活得到很;大改善
    1949年的中国是极端贫穷落后的,中国经济不仅远远落后于欧美国家,而且与许多亚洲国家相比也有一定差距。中国当时人均国民总产值27美元,相当于亚洲国家平均值的三分之二。1949年的中国,“钢产量是十五万八千吨,煤炭产量是三千二百四十三万吨,发电量是四十三点一亿度。”“在世界各国中,钢产量占第二十六位,发电量占第二十五位,煤产量高一些,占第九位。”“全国产业工人只有三百万人,不足全国人口的千分之六。”1949年,中国粮食产量1.1亿吨,社会总产值为557亿元,其中工业产值为140亿元;1978年,我国粮食产量突破3亿吨,钢产量突破3100万吨,石油产量突破1亿吨。从1953年到1978年,我国工农业总产值年平均增长率为8.2%,其中工业总产值年平均增长率为11.4%。原煤增长8.4倍;发电量增长40倍;原油增长240倍;钢铁增长26.5倍。全国一年新增加的发电装机容量,就相当于旧中国六十多年积累起来的发电能力总和的两倍。工业总产值从1949年的140亿元增加到1980年的5154亿元,增加近37倍,其中重工业增加近80倍。“这是全世界所有发展中国家和主要发达国家在同一时期取得的最高增长率;而且,中国工业产量在这个时期增长的步伐,比现代世界历史上任何国家在迅速工业化的任何可比期间所取得的工业增长步伐都快。在毛泽东时代,工业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从30%增加到72%。这反映了已经从一个主要是进行农业生产的国家引人注目地变成了一个比较工业化的国家。”“毛泽东的经济记录无论在许多方面有多大的缺点,仍然是中国奠定现代工业化基础时代的记录。”“曾经长期被轻蔑为‘亚洲病夫’的中国,20世纪50年代初期以小于比利时工业规模的工业开始,在毛泽东时代结束时,却以世界上6个最大工业国之一的姿态出现了。”
    新中国的经济建设,是在旧中国遗留下来的废墟上进行的,其成就不能说不伟大。1980年底,全民所有制企业拥有的固定资产原值达到5300多亿元,其中工业固定资产3460多亿元。全国职工人数达到1亿多人,形成一支规模宏大的技术人员、管理干部和熟练工人的队伍。各个部门的经济技术面貌,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全国人民的生活获得很大改善,从教育和医疗卫生的情况就能看出人民生活的改善程度。
    中国的教育和科学技术事业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由于实行了国家办学与厂矿、企业、人民公社办学并举,普及与提高相结合,采取多种形式办学的方针,到1980年,各级各类普通学校在校学生共计20400多万人。从1949年到1976年,各级各类学校在校学生数,普通高校从11.7万人增加到56.5万人,中等学校从126.8万人增加到5905.5万人,小学从2439.1万人增加到15005.5万人。1980年与1949年相比,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增长8.8倍;普通中学在校学生增长52.5倍;幼儿园入园幼儿增长81.2倍。几乎新中国的每一个青少年都能够走进学校,因为不论你生活在什么地方,不会因为你家庭条件困难而失学,尽管当时人们在物质上还很穷,但亿万中国人民都确实感受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一位网民这样评价毛泽东时代的教育资本:在毛泽东时代,在短短的28年里,使中国的大多数人由“睁眼瞎”到能读书看报。竖着比,5000年的历史上没有;横着比,新独立的发展中国家如印度等国的文盲率要比中国高许多。教育和科学技术事业取得的迅速发展,使劳动者的整体素质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到1980年,建设起一支包括教师、政治工作人员、管理和后勤人员在内的1100多万人的宏大的教育工作者队伍。原子弹、氢弹的爆炸和洲际导弹和人造卫星的发射,显示了中国科技方面整体实力的增强和在若干尖端科技领域取得的突破性进展。这不仅为中国的国家安全提供了重要的保障,而且有效地奠定了中国的大国地位,极大地增强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发言权。
    国家大力投资医疗卫生事业,人民的医疗卫生条件也得到极大改善。在解放前长期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鼠疫、天花、黑热病、回归热、斑疹伤寒等急性传染病,在解放后不久就陆续被消灭。血吸虫病在中国流行2000多年,危害人口数以亿计,经过努力使大部分流行县、市基本上消灭了血吸虫病。1980年与1949年相比,全国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从3600多个发展到18万多个,增加48倍;医院病床从8万张增加到198万张,增加近24倍;专业卫生工作人员从54万增加到353万人。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在解放后不久就迅速普及了县、区(社)两级医疗卫生机构,到20世纪60年代又加强了大队一级医疗卫生机构,8亿农民的卫生防疫、医疗保健得到了基本保障,基本上形成了一个遍布全国城乡各地的医疗卫生网。全国人口的平均寿命比解放前大大延长,由35岁增加到67岁,人口死亡率从解放前的千分之二十五降到了1980年的千分之六点二。对于这个问题,一位外国人这样评论:“毛泽东领导的25年间,中国人的平均寿命几乎翻了一番,这一事实提供了引人注目的统计数据,证明共产党人那场革命给绝大多数中国人民带来了物质利益和社会利益。”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在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也出现过不少失误,甚至出现了像“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这样的严重失误或错误,但是,这并不能否定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历史性贡献。这些历史性成就不仅中国人民亲身感受到了,就是西方的公正人士也是承认的。美国的莫里斯?迈斯纳教授就把毛泽东时代称作“中国工业革命时期”,认为这个时期“为中国现代经济发展奠定了根本的基础,使中国从一个完全的农业国变成了一个以工业为主的国家”,这“是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现代化时代之一”。历史是不容否定的,“纵观新中国成立后29年的历史,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是具有决定意义的,这些成就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奠定了坚实基础。”这些成就,不仅在当时已经使中国极度贫弱的面貌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改变,而且为中国后来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重要基础。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所说:“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是在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创立毛泽东思想,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建立新中国、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伟大成就以及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取得宝贵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
    (《环球视野globalview.cn》第404期,摘自2011年第3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关键字 毛泽东 中国现代化 历史贡献 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 乌有之乡    http://www.wyzxsx.com  
一键转发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