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立秋是几月几日:走进“有效教学”――有效教学的展示案例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2:50:53
走进“有效教学”――有效教学的展示案例 作者:期待有雪    文章来源:转载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4-29

兴趣在人的生活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健康而广泛的兴趣使人能体会到生活的丰富和乐趣,深入而巩固的兴趣能成为事业成功的动力。兴趣是指一个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及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人认识需要的情绪表现,反映了人对客观事物的选择性态度。兴趣是需要的一种表现方式,人们的兴趣往往与他们的直接或间接需要有关。一个人对某种事物感兴趣,就会产生接近这种事物的倾向,并积极参与有关活动,表现出乐此不疲的极大热情。 

一,新课伊始,要激发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使人的探究和认识活动染上强烈的、肯定的情绪色彩,从而使这种活动为人所接受和喜爱。而一个好的开端往往是成功的一半。一个好的揭题能使孩子稳定情绪,集中注意力并对将要发生的事情发生浓厚的兴趣。

如“热胀冷缩”的导入

师:(表情幽默,语调调皮)“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魔术,(故作玄虚)想知道吗?”

生:(马上集中注意力,兴奋的喊)“想!”

师:(戴起墨镜,表演)鼓足气的气球漂在水中,故作玄虚一会儿,把球放入早已整备的烫水中,把原先放球的水拿掉了。结果,气球“砰“炸了。

生:喧哗了,“啊!”“哇噻,老师真会魔术!”

师:偷着乐。

有一位学生发现了端倪,“老师耍诈。”同学们不约而同的将注意力集中到他身上,他继续说到:“老师把水换了,刚才的水没有水气,这杯水有水气,说老师把冷水换成了热水啦。”

师:“为什么热水中的气球会爆呢?”

有学生回答这是热胀冷缩现象。

师:你们在生活中见过这样的现象吗?

学生举例大部分都说了上一课研究热水上浮的原因的实验现象属与热胀冷缩现象。(略)

师:刚才同学们所看到和举例的热胀冷缩现象分别属于固体、液体还是气体?

(该班学生都能回答。)什么是热胀冷缩现象呢?谁能具体用语言描述呢?

刚才兴奋的回答声嘎然而止,都哑然了。

师引出课题。今天这两课时我们研究什么是热胀冷缩你们先研究那类物体?(由于课堂的引入,绝大部分学生都提出先研究固体类物体。

在本教学的引入中我自编自演了一个所谓的魔术。选择气球爆了的操作是为了迎合低年纪学生顽皮的个性,声色并茂,从同学们的“啊!”“哇噻!”可以看出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的调动了起来,注意力高度集中起来,如“同学们不约而同的……”。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学生开始观察发现“老师耍诈。” “老师把水换了” “把冷水换成了热水啦”为这堂课的有效实施,为学生的有效学习提供了机遇。

二,课堂进行中,要维持学习兴趣。

课堂中如何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1、维护课堂的提问

我们在上课过程中,往往会发生意外,特别是在反馈时,学生往往给我们意想不到的问题、回答或者是结论。有时让人惊叹,有时让人窘迫。在我的教学中感受颇深的是学生的提问。

例如“改变物体沉浮”,在操作实验笔帽在饮料瓶中的上浮下沉时有学生实验操作失败,有此学生产生一个本能问题:“老师为什么我的浮不起来,他的就能呢?”面对这样的问题是难得的教育锲机,就怕学生藏着掖着,有学生讥笑了,“这都不行。”我说“你试试”结果他也失败了。趁此机会,我教育:“失败乃成功之母,这是为什么呢?”学生们开始动手拿起失败同学的实验器材观察,和自己的对比,瓶没问题,取出笔帽,观察,有学生兴奋不已,“老师,我发现了,我发现了!原来失败同学的笔帽上端漏气。”其他同学观察亦如此,改进实验,都成功了,大家兴奋不已。又有学生喊叫:老师我有发现,“为什么笔帽中的水不掉下来呢?”(如图:          )好奇心促使他们急切了解真相。我没有着急给出答案,反问为什么呢?学生展开了积极的讨论,有同学认为有东西托着,什么呢?另有学生在此基础上             认为是空气。我对学生的推测很感兴趣。面临一个新课题,怎样来证明?                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提议吸管实验,我马上进入实验室,帮他们去来了吸管。他们在水中轻吸管后,捏紧上端,发现水不掉下来,手一放,水柱掉下来了。学生解释“手捏紧吸管上端,就使上端密封,上面的空气进入不了吸管,吸管下面的空气就托住了水柱,这就像密封的笔帽;手一放,空气进入吸管,就将水柱压出吸管。”我欣喜万分,“同学们,你们的收获不少啊,这都归功于谁啊?”学生兴高采烈的呼应:“某某的为什么我的浮不起来。”我借机鼓励,“以后,这样的问题多多益善。”这时,另一学生提问了,“老师,为什么手一放,水柱就掉下来了呢?空气的气压应当是一样的啊?”这是地球引力的缘故,但我没有给出答案。而是说了:“老师也不清楚,我们可以查查资料,看谁先得到答案。你们先得到可别忘了给老师哦!”事后,还真有来说的。问题是学生积极思考,细心观察,精心组织,将心理探究活动的疑惑用语言表达出来,没有真正的探究,就没有真正的问题,特别是科学课,实验总是有成功有失败,操作中总会有问题百出,学生提问了,就可以促进他们继续探究的欲望,因此,维护课堂的提问是必须的。在这个案例中,及时根据学生问题,展开讨论探究,维护了他的提问欲望;探究中水柱不掉下来的问题,虽然以本课题无联系,但是舍得课堂时间去研究则调动了全班同学的提问兴趣,探究欲望。科学应当从学生的思维出发,研究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何必拘泥于教课书呢?老师最后的鼓励,更是肯定了学生的行为,推动他们更乐于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