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年农历12月黄道吉日:语文轩—— 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方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4:09:13

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方法

静恩星

今年高考诗歌鉴赏选的是唐朝诗人李华的《春行即兴》,从设置的两个题目来看,第一小题比较简单(至少命题人是这样认为的)。

【2005年高考全国卷Ⅰ】

1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春行即兴 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⑴这首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请具体说明。

【答案】修辞方法:对偶。
“芳树”对“春山”,“花”对“鸟”,“自落”对“空啼”。

从学生答题情况来看这道题答得非常不理想,这说明学生对修辞的掌握是远远不够的。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有对偶、比喻、夸张、借代、拟人、设问(反问)、互文、双关、衬托等,本文对这些修辞作一简单介绍。

1对偶

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字数相等、意义上密切相联的两个短语或句子,对称地排列,这种辞格叫做对偶,这种辞格也是近体诗(律诗和绝句)中最常用的。对偶在语言形式上要求字数相等、结构相同、词性相对、平仄相反。如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数量词、名词和动词两两相对,作者突出了刚抽新芽的柳枝,成双成对的黄鹂,自由自在的白鹭和一碧如洗的青天,四种鲜明的颜色新鲜而且明丽,构成了绚丽的图景。

2比喻

用相似的事物打比方支描绘或说明道理,这种辞格叫比喻。比喻的使用可以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使概括的东西形象化。我国古代诗歌中有“赋比兴”的说法,其中的“比”就是比喻。如贺知章的《咏柳》“二月春风似剪刀”,巧妙而形象地将春风喻为剪刀,表现得自然有活力;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作者将“心理感觉”转化为“视觉”形象,用“一江春水向东流”这个比喻,将其一腔愁绪的强烈、盛多及连绵不断的情态表达得具体、生动、形象。贺铸《青玉案》“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更是连用三个事物来比“闲愁”,运用了博喻。

3夸张

故意言过其实,对客观的人、事物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这种辞格叫夸张。运用夸张可以表现出作者对事物的鲜明的感情态度,从而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可以引起人们丰富的想像,有利于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飞流直下三千尺”是夸张,“白发三千丈”是夸张,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也是夸张。诗人描写有“形似”“神似”之分,“柯如青铜根如石”是照形象描绘,这是形似,是比喻;“燕山雪花大如席”,是形容北方雪大,这是神似,是夸张。

4借代

不直说某人或某事物的名称,借同它密切相关的名称去代替,这种辞格叫借代,也叫“换名”。运用借代可使语言简练,富于变化,容易引起人们的联想。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中的“朱门”,“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中的“风骚”。“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 词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1995年考题中“绿肥红瘦”即考查借代的修辞。

5比拟

根据想象把物当作人写或把人当作物写,或把甲物当作乙物来写,这种辞格叫做比拟。正确地运用比拟,可以使读者不仅对所表达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而且感受到作者对该事物的强烈的感情,从而引起共鸣。如“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林逋《山园小梅》)这一联就采用了拟人的修辞。“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消魂,把粉蝶对梅的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

6设问

无疑而问,自问自答,以引导读者注意和思考问题,这种辞格叫设问。设问可以提醒注意,引导思考;突出某些内容,使文章起波澜,有变化。如上文提到的李煜的《虞美人》,那里既用了比喻修辞,同时它还是设问。两种修辞综合运用,形象地写出了诗人的愁思之重。李清照的《如梦令》从一般叙述,转入一问一答,然后是设问和概叹,层层拓展、深入。(95年全国高考题)

7互文

互文是指古诗文相邻句中所用的词语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意思的一种辞格。如“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就用了互文的修辞。既是秦时明月秦时关,又是汉时明月汉时关,也是今时明月今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就不只是当代的人们,而是秦汉以来世世代代人们共同的悲剧。“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中的“主人”“客”也是兼及“下马”和“在船”。

8双关

利用语音或语义条件,有意使语句同时关顾表面和内里两种意思,言在此而意在彼,这种辞格叫双关。恰当地运用双关,可使语言幽默,饶有风趣,也能适应某种特殊语境的需要使表达含蓄曲折、生动活泼,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如“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这里晴雨的“晴”暗指感情的“情”,用谐音双关来表情达意。如果说这里“杨柳”还仅指杨树柳树,而到了毛泽东笔下,“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直上重霄九”,“杨柳”就不仅指杨花柳絮,还指杨开慧、柳直珣烈士了。

9衬托

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的辞格叫衬托,也叫映衬。衬托分正衬和反衬,正衬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形象而鲜明地烘托出汪伦对诗人的浓厚感情;反衬如名句“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以响衬静,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98年全国高考题)

表达技巧是诗词考查的一个重要内容,大致可为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和修辞方法三类,篇幅所限,本文只是介绍了几种常见的修辞。需要指出的是在古诗文鉴赏中,重在对内容的理解,有时对概念不是特别“较真儿”的,比如对比和衬托,设问和反问有时就可以看成是一样的。还有今年的这道高考题答得不理想,我觉得这不只是老师和学生的问题。对偶这种修辞在律诗和绝句中几乎都要涉及,老师们讲解时一般都不作重点,以此为考查点,可以看出命题人是脱离教学一线的。

更多语文经典试卷、教学图片(朗读)、精彩课件、教学实录(教案)、读本资料、文学欣赏尽在语文轩网站:www.yuwen888.com(语文发发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