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通花满院:土地问题:中国绕不过的“乌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22:33:42

事件解决之后,12月21日在乌坎集会的村民。  美国《侨报》1月1日载文《土地问题:中国绕不过的“乌坎”》,摘要如下:

  最近三个多月,广东陆丰“乌坎村事件”闹得沸沸扬扬,好在以悲剧开始,以正剧告终。乌坎事件,以“要回土地、惩治贪官”为基本诉求,地方当局以“境外敌对势力介入”为籍口高压,而最终广东高层出面,以柔性疏导的姿态处理,促成“乌坎转机”,这是值得褒扬的。

许多论者认为,这是大陆“维稳”模式的转型。这是从社会角度观察的得出的结论,有其道理;但如果一个更广阔的背景观察,乌坎事件,其实是“老革命遇到老问题”:农民与土地问题,又一次成为摆在中国前行道路上的一道坎。

  农民问题是中国的首要问题,农民与土地的关系,是中国的首要关系。毛泽东懂得这一点,因此有革命之成功,不懂的人都失败了。

  中国30年经济起飞的秘密,说白了很简单,就是复制“亚洲四小龙”走过的道路,利用廉价劳力,生产加工出口产品。成千上万的农民放下锄头,背井离乡来到广东等沿海地区,拿着及其微薄的工资,促成了中国成为“世界工厂”,促成“中国制造”在各国市场充斥,促成中国外汇储备雄冠全球。农民(或者是农民工)是第一功臣。但是他们的回报,与他们的付出相比,显然不成比例,而且产生了很多矛盾,目前中国的许多问题,如留守儿童等,都与此相关。 

 

 
  如果说,中国第一波的发展,得益于“出口驱动”战略的推行,那么,近年来中国第二波的发展,就是得益于“城市化“战略的推进。迄今为止,这一战略也大体是成功的:房地产成为中国经济新驱动力。土地财政解决了地方政府财源不足的问题,城市建设一日千里,城镇人口已经超过了农村人口。但无容置疑,其代价也非常高昂,其中付出最大的又是农民:他们许多人失去了土地。

  值得指出的是,土地是中国的“社会稳定器”。中国与印度、巴西等在发展中国国家相比,在起飞的过程中,没有出现大规模的城市贫民窟、没有出现大规模的游民问题,其秘密就是中国农民有土地。没活干了,就回乡下种地,而不是流浪在城里。

  如果说,中国革命,农民奉献了生命;中国改革,农民奉献了劳力;现在,中国发展,农民又要奉献土地了。问题是,奉献之后,会得到什么?奉献生命,是为了获得土地。奉献劳力,是为了获得金钱(尽管很微薄);那么,奉献完土地之后,农民还会得到什么?

  乌坎村的现实透露了这一问题的严峻:乌坎村有13000多人,原有9000亩土地,卖了6700多亩了,剩下2000亩多一点。“既没把村民变成市民,又没解决城市的低保。”让那些失去土地的农民怎么办?一次次的奉献,但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许多人说,中国农民太可爱了,太老实了。但是,可爱老实并非没有底线。对农民而言,失去土地,等于失去命根,尤其是与官员贪腐问题纠缠在一起,更容易引发不满。一部中国历史,尤其是近代史已经证明,农民之怒,绝对不能小看,正如广东省委副书记朱明国所说的一句非常精彩的话:“群众已经被激怒起来了,你才知道什么叫力量”。

  如今,人人都在谈论避开“中等收入陷阱”,人人都在谈论增大中国的“中产阶级”。其实归结到一点,就是让这些失去土地的农民,变成赤贫,还是变成中产阶级。如果是前者,那中国就逃脱不了“中等收入”陷阱,就会出现二元对立严重,贫富差距巨大,这样的社会,怎么维都难稳。

  温家宝最近提出,中国必要也有条件大幅度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要落实这一点,不仅要口号,要政策,更要法律。因为,在法律上,中国农民并不拥有土地所有权,因此,土地成为可以予取予求的肥肉。如何在法律上保障农民对土地的权益,才是解决问题的开始。

  因此,还是土地问题,还是农民问题,中国的未来发展,有绕不过的“乌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