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黄金血道第35集:信仰和信而不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1:18:10
    信仰和信而不迷
        突然想起这个题目了,也是因为这两天看了两本关于藏传佛教的书,对里面的内容特别对关于皈依和灌顶的论证印象比较深。但是对某些极至的说法还是有不同的看法的。
    说我迷信吗?可能有点,因为我出生在一个基督教的家庭,从小来说就比较有信仰,后来又遇到过佛教和道教的高人,现在又一直开始研究道教的理论和养生方法,所以应该来说是比较有信仰的人。但是有一点,我不太爱迷信某一个人,也没有拜什么人为师。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在10年多前,我认识藏传佛教界比较著名的一位活佛,他除了送我一本《活佛的世界》这本书以外,他还送我一句话:有信仰很重要,但是要信而不迷,这一点更重要。我认为这位活佛非常有功德和水平。人首先应该有信仰,其次就是在信仰过程中,重要的从宗教的宗旨中得到教育和善良的爱心,好的宗教永远是引人积极向善,人们可以通过宗教获得精神上的寄托,培养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我特别清楚的记得在贵州屯堡看到过的一幅古对联:信儒信道信佛皆信善,思名思德思利不思邪。说的就非常有道理。
    首先我认为,信仰它并不是迷信,信仰是什么?就是人对自己本身和未来的关怀、向往和价值。信仰是指对人们对某种理论、学说、主义的信服和尊崇,并把它奉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和活动指南,它是一个人做什么和不做什么的根本准则和态度。而我们每个人可以不相信任何东西,但心中一定要有信仰。信仰也是人们对于世界及人生的看法,它是一种精神纽带,是一个组织或阶层,一个社会或国家的成员团结奋进的精神基础和精神动力,具有生活价值的定向功能,社会秩序的控制功能,社会力量的凝聚功能,行为选择的动力功能,等等。以前我们只信仰毛泽东思想,其实也是一种信仰。那时人的看问题方法和对价值的看法和现在完全不一样。我想这是为什么世界五大宗教盛行的原由之一。
    但是当一种信仰出现偏斜,而出现另一种价值观时,信仰就会危机。所以对信仰这种东西,我们应该来说看的比较多,也比较透彻了,另外就是,北宋文人张载说过:“有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需疑。” "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 明末教育家黄宗羲也说过:"小疑则小悟,大疑则大悟,不疑则不悟."任何信仰过程都要经过“迷”、“惑”、“悟”的成熟过程,如果一个人只是不假思索的接受某中思想,也一定会产生信仰的偏差。
    我们可以不信奉任何宗教神灵,但我们每个人一定要有一颗虔诚的心去信仰你所信仰的东西。这样的信仰要保持灵魂与精神上的圣洁与崇高,要有对生活、人生、极其世界的深刻认知。你可以没有一切,但一定要以信仰捍卫的灵魂与精神上的圣洁与崇高。否则就是出现社会中的无味的追求和腐败现象。很多人表面说信仰什么,实际上信仰的钱和权。这些人才是真正的没有信仰。
    任何好的宗教都是引导人积极向上,让人多做好事,多种福田,好的宗教向来提倡爱心社会,将爱心升华为博爱,没有种族、区域及人我的区分。现在社会没有人可以离开群体而独自生活,每个人都应该多多少少融入社会,人的一切来自社会,也必须多想如何以服务回馈社会。
    谈到信而不迷问题,我比较赞成这种提法,任何宗教都是通过人来传播的,世上基本都是凡人,虽然有些人有些人有历史使命和特异的功能,但是只要食人间烟火,就有优点和缺点,不能太过分的迷信和崇拜。更不能说老师所有说的话都是正确和可信的,更不能迷恋至深,甚至为其贡献自己的生命,很多邪教会使人出现偏差,一个有信仰的人在被信仰所欺骗的时候,甘愿死于信仰的手下而至死不渝,甚至出现更激烈的行为,这时的信仰就是一种荒唐和糊涂了。在选择宗教信仰时,要信而不迷,认识宗教的哲理和真谛,再将优良的教义传扬,引领人们向善,引导人积极的生命态度,引导人关注生命和环境,发挥世人和平共存的精神。
    还有一句话也很重要:疑而不谤,你不信,也不要诽谤别人的信仰,就象我是不喜欢吃辣的,不吃即可。若非要劝说他人,勉强他人相信,‘辣是多么得难吃’,就显得愚昧无知了。每个人都有自己信仰的自由,不要强迫其改变信仰和放弃信仰。
    当然这些只是我个人的看法,信仰一种宗教是对的,但是一定摆脱盲目膜拜,找到真正的精神信仰。你会觉得自己活得潇洒而欢愉,你不会觉得做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没有意义,也不会感到迷茫,因为你有一颗虔诚而永恒的心信仰自己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