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岛国资源网盘:加快安徽省发展煤化工产业的思路与对策建议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7 02:59:28

加快安徽省发展煤化工产业的思路与对策建议

  

      我国是一个石油和天然气资源较少,而煤炭资源相对丰富的国家。随着石油资源的短缺和高油价时代的到来,利用先进的煤炭转化技术,发展现代煤化工产业,不仅对化工行业调整、提升产业结构具有积极推动作用,更是减轻我国对石油进口依存度、减少环境污染、保障我国能源安全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

  一、安徽省煤化工产业发展的现状

  安徽省煤化工行业经过多年的发展,从无到有,逐步形成了门类齐全、品种较多的产业结构。“十五”期间,尿素、甲醇、焦炭等煤化工产品产量显著增加,为带动全省相关国民经济行业的持续稳定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全省丰富的煤炭资源得到初步的利用,建立了煤电联产、煤焦化和煤气化三大产品体系,形成了煤化工的产业雏型,主要有炼焦及焦化下游产品的深加工,煤气化制甲醇、合成氨及深加工、电石法PVC 和PVA等。在空间布局上,基本形成了淮南、淮北两大生产基地。

  安徽省煤化工的主要产品有合成氨、浓硝酸、焦炭、电石、精甲醇等,其中浓硝酸、精甲醇、合成氨的产量均位于全国前十的行列。但全省煤化工总体水平与国内发达地区省市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产品结构不合理,技术和装备水平不高,经济效益不高,研发能力相对薄弱,企业规模偏小,产品链短,产品附加值低,企业的融资渠道比较单一等问题。

  二、安徽省煤化工产业发展的优势

  1、丰富的煤炭资源优势

  安徽省有着丰富的煤炭资源,其保有储量占华东地区的85%, -1200 米水平以上预测煤炭资源总量480 亿吨。其中淮南和淮北两大煤田的储量约占全省煤炭储量的99%,是我国重要的煤炭基地。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所属煤田总储量占安徽省的74%,华东地区的50%,以气煤和1/3焦煤为主,具有高发热量、高灰熔融温度,粘结性好,结焦性强等特点,是我国十三大煤炭基地之一。淮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矿区煤种优越,有焦煤、1/3焦煤、气煤、肥煤、贫煤、瘦煤、无烟煤、天然焦等八大主要煤种。

  2、独特的水资源优势

  耗水量大是煤化工产业的特点,与国内其它富煤的省份相比,安徽具有独特的水资源优势。安徽省位于长江流域下游,淮河流域中游、钱塘江流域上游。长江流经安徽省的干流长度400公里,淮河流经安徽省的干流长度430 公里。安徽省平均年降水量为1640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716亿立方米。安徽省客水资源丰富,多年平均年入境水量为8955亿立方米。这为大力发展煤化工提供了较为丰富的水资源保障。

  3、拥有一批煤化工骨干企业

  安徽省有一定的煤化工产业发展基础。全省煤化工企业销售收入5亿元以上的有7家,其中皖北煤电集团其控股的淮化集团是全国化工百强企业,煤化工技术力量雄厚,尤其是煤气化技术已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平。已形成氨加工、甲醇加工、硝盐、精细化工及焦化系列加工五大产品系列,共30余品种。主要产品有尿素42万吨/年,浓硝酸32万吨/年(居全国首位),硝酸铵16万吨/年,二甲基甲酰胺5万吨/ 年。同时,伴随着煤化工产业的发展,培育了一大批管理、经营和技术人才,积累了丰富的建设、管理和操作经验。

  4、较好的区位竞争优势

  安徽省紧靠以上海为中心的发达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具备与长三角地区进行产业梯度分工和转移,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良好条件。由于东部沿海地区能源缺乏,因而一些高耗能化工原材料产业发展受到限制。我国西部内陆地区具有比较丰富的资源及能源优势,但远离东部大市场,大规模生产受交通运输条件限制。而安徽省既具有资源优势,又紧邻高速成长的华东大市场,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竞争优势。同时,安徽省又处在中国发达地区与发展中地区的交汇地带,是东西南北交通的必经之地。西部大开发的一些重大建设项目如西气东输、连霍公路等工程横穿安徽省,对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十分有利。在我国发展战略重心由东部沿海逐步向中西部转移过程中,安徽省可以起到独特的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作用。另外,甲醇、二甲醚、烯烃、煤制油等主要煤化工产品也接近主要消费地区(江浙沪等)。

  5、便畅的交通物流条件

  安徽全省拥有综合交通线路8万余公里,综合交通网密度达到58公里/百平方公里。具有高度的综合交通网络密度。安徽省铁路营运里程2308公里,复线率46.2%。已有京沪、京九、宁西、陇海、合九、漯阜等15条干支铁路。境内阜阳枢纽是全国路网性枢纽,也是京九铁路上规模最大的铁路枢纽。全省公路通车里程72807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200公里,在建高速公路约1500公里。安徽省是全国水运资源丰富的省份之一,全省航道通航里程5616公里,吞吐能力2亿吨。 “十一五”期间全省将形成综合性交通通道联结全部省辖市、对接长江三角洲经济圈的“两纵、五横、三连”综合交通通道网。

  6、一定的环境容量

  安徽省列入国家淮河、巢湖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五”计划的项目基本完成,大大提高了两流域水污染防治能力。两流域主要污染物入河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淮河流域COD入河排放减少了21.6%。淮河流域水质基本达到水环境功能区要求,干流水质主要指标达到III类,主要支流水质达到IV类;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十一五”期间将投资新建68个市、县城市污水处理厂及其配套管网、中水利用和污泥处理项目,处理规模163.5万吨/天。同时,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实现废水少排放和零排放,为未来煤化工产业发展预留了环境发展空间。

  三、安徽省发展煤化工应采取的对策和措施建议

  1、进一步明确煤化工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抓住煤化工技术面临重大突破和国家实施石油替代战略的机遇,充分发挥安徽省在区位、煤炭、水资源、煤化工技术和人才等方面的优势,按照一体化、基地化、大型化、现代化和集约化的原则,树立循环经济理念,优化配置生产要素,加速产业规模扩张,实现资源、生态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2、大力发展煤化工产业链

  根据现代煤化工产业技术特点,应大力发展6大煤化工主导产业链:(1)化肥及后加工产业链:以尿素为重点,硝基复合肥、氮磷钾复合肥为补充的大型化肥基地;(2)煤基烯烃及衍生物产业链:以煤制甲醇转化烯烃(MTP)为龙头,延伸发展丙烯下游有机原料;(3)替代燃料产业链:以二甲醚、甲醇为重点的清洁替代燃料,根据市场、技术等情况,适时建设煤制合成油项目;(4)焦化及化产回收产业链:以安徽省丰富的炼焦煤资源为原料,为国内钢铁企业配套生产冶金焦,同时对其代产回收和深加工,形成一系列产品链;(5)电石制乙炔延伸产业链:以焦炭生产电石为原料,结合盐岩资源电石法生产聚氯乙烯,或电石制乙炔后,延伸发展聚乙烯醇纤维和醋酐;(6)精细化工产业链:以煤化工的合成气、氨、甲醇、有机原料及其它资源等为基础,大力发展精细化工产品。

  3、建设大型煤化工基地

  根据国内外发展煤化工产业的经验,建设大型煤化工基地。如,可以建设淮南煤化工基地。以淮南矿区煤资源和皖北煤电集团为依托,以洁净煤气化为龙头,重点发展合成氨延伸加工化肥和硝酸等无机化工、煤制甲醇烯烃和碳一化工发展有机化工和煤基替代燃料、煤基有机原料发展精细化工、煤炭直接或间接液化发展煤基合成油品四大产品链,形成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的循环经济模式,建造全国一流的大型现代化煤化工基地。

  4、产学研结合加快自主研发,注重技术引进。

  积极鼓励煤化工企业进一步加强产学研结合自主创新,在与国内外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合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横向联合力度,积极创造条件开展国内外技术合作与交流,引进和消化吸收国内外的先进技术,加大重大技术及其产业化的研发力度,针对安徽省的煤化工产业现状,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有技术。

  5、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多渠道筹措资金

  煤化工发展资金需求量大,仅靠企业自有资金和银行贷款来建设,难以适应项目建设的需求。为此,一是要借鉴国内外大型煤化工基地(园区)建设的经验,通过招商引资,吸引国内外投资方参与,特别是有技术和资金的跨国公司的投资参与,这样即可引进技术,又可引进资金;二是力促煤化工骨干企业上市,通过资本市场募集资金;三是支持煤化工骨干企业发行企业债券筹措资金;四是政府给予企业一定的优惠政策,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加大企业的积累力度,增强其自筹资金的能力。

  6、加强人才体系建设,为煤化工发展提供人才保证。

  煤化工产业属技术密集型产业,煤化工企业的建设、生产、经营和管理以及随着新装置的不断投产、新产品的不断面市和经营领域的扩展,将需要大方面的专业人才。鉴此,一是研究建立科学的人才政策,完善劳动用工制度,以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二是以高等院校为依托,通过定向培养或建立人才基地等方式,加大人才的培养力度,为煤化工的发展输送人才;三是通过聘请专家、业务合作等多种方式加强联系与合作,建立煤化工人才档案,组建煤化工建设顾问团体;四是建立和完善灵活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