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云盘破解版2017.9:黑茶之乡新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4 12:46:52

        

文/林惠琮

 黑茶最早起源于渠江薄片,现今公认的黑茶鼻祖,原产地在湖南省新化县的奉家、天门等地。毛文锡(唐五代)《茶谱》记载:“潭邵之间有渠江,中有茶……其色如铁,芳香异常,烹之无滓也。”又载:“渠江薄片,一斤八十枚”。渠江发源于新化县的古台山,途经新化奉家、天门、长峰等地流入资水,为新化第三大水系,历代出产名茶。新化县史记载该地“渠江薄片”、“奉家米茶”为宫廷贡品,在全国享有盛誉,与当时的蒙顶茶、紫笋茶、神泉小团一起闻名中外。

   近年来许多地方在经济发展中越来越重视历史文化的挖掘,显然,历史文化能够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今年河南安阳发现的曹操墓便引起了安徽的紧张,曹操的故里怎么也不愿接受曹操墓地在河南的现实。前几年也有西施故里之争,诸葛亮故里之争等等。这是好事,说明大家认识到了城市的竞争最后就是文化的竞争。许多地方利用历史文化确实走出了好棋,譬如我们的近邻安化去年就大张旗鼓开办了黑茶文化节,打了一场漂亮的黑茶文化战,坦然将黑茶之乡的帽子戴在了自己的头上。同时,迅速掀起了茶马古道游,蚩尤故里游,声势浩大的文化宣传和操作开展得有声有色,一时之间,安化黑茶迅速火爆。但是且慢,在这里我要大声为新化叫一声冤屈:真正的黑茶之乡是新化,茶马古道也罢,蚩尤也罢中,它们都属于新化。

    湖南黑茶主要产于梅山地区,是我国特有茶类,一千多年前即成为边疆少数民族须臾不可或缺的生活必需品。

    湖南黑茶是采用湖南雪峰山脉的茶树品种为原料,经杀青、揉捻、渥堆、干燥等四大工艺加工而成的毛茶和以其为原料蒸压成型的紧压茶的总称。湖南黑茶的产区历史上主要集中在湘中。即便是历代初始化县志也没有独占黑茶之乡的冠名,安化县志写道:宋神宗熙宁五年建新安两县时,梅山烟峦叠嶂,山中所产无多,“惟茶甲于诸州县,山崖水畔,不种自生。”这里的梅山指的就是上梅新化和下梅安化,而中梅腹地大熊山正是分隔新安两邑的界线。《明史茶法》载,1524年御使陈讲奏称“商茶低伪,悉征黑茶,地产有限……令商人书烙篾上。”这是“黑茶”一词首次见于文字,也是安化方面自认的千两茶最早的历史。今天大熊山上遗存的一百多亩古老茶园,这些茶园大都开辟在高寒地带,终年云遮雾绕,茶质优良,其开辟历史远早于茶马古道。公元1373年朱元璋“诏天全、六蕃(今四川天全、宝兴等县)司民,免其徭役,专令蒸乌茶易马”,乌茶即黑茶。黑茶是六大基本茶类之一,属于后发酵茶,能够随时间的推移慢慢的陈化、香醇,有助消化,减肥和补药充各类维生素、微量元素等功效。黑茶总是和边销茶这个名称联系在一起,这是因为黑茶多数销往西北、西南市场,其饮用人群主要是食用牛肉、羊肉、奶酪等高脂肪食物和缺少蔬菜、水果等高维生素、微量元素的高原、沙漠、边疆的少数民族。

    新化当年茶市兴旺,明清时期茶叶曾在汉口码头成就新化船帮的威名。

    据史料记载,新化黑茶有千年历史,自古以来茶市兴旺。大熊山下的圳上镇正是因茶市交易而兴起,杨木洲当年也是重要的茶市。如果说安化洞市是茶马古道起点,当年那个偏远小镇如何热闹,那么请看看当年新化资江码头的盛况吧。许多老年人应该记得,资江码头当年装满茶叶山货的货船木排挤满资江,长达十多里,水面上只见木排船仓不见江水,资江号子此起彼伏,这些货船木排都是浩浩荡荡驶向汉口码头的,在那里再北去运往山西内蒙,乃至宁夏青海等西北苦寒地区。东向江浙一带,以茶换盐。山中生活艰苦,食盐缺乏,一斤盐可换十斤木耳还止,马帮正因为私盐的巨大利润才舍生忘死穿越高山险岭。史书记载黑茶当时其值贱,量大而价低,微薄利润并不值得马帮如此舍生忘死走险道。所谓的茶马古道不过是对外的称呼,暗地里马帮图的就是贩卖私盐带来的巨大利润,这就是马帮不走官道大道专走崎岖险道的真实原因。南面运往宝庆广州直下南洋,西去著名的洪江古城,直达云贵川。

    当年的汉口码头谁不知新化船帮的威名?来自各地的茶商均知汉口码头的新化船帮,连当地官府都要礼让三分,这不仅因为新化人彪悍勇猛会武功,主要在于来自新化的船队给汉口带来了繁荣,离开了新化的船队就没有汉口码头通达三江的繁华。时到今天,汉口的老人应该还记得剽悍的新化人。这种盛况这种历史地位,岂是偏处大熊山下的安化洞市小镇所能比的?浅浅的麻溪又如何能载起黑茶之乡的头冠?何况麻溪只是川岩江下游的一小段。遍观史籍资料只见有湖南黑茶之名称,不见安化黑茶称呼。

    新化奉家:渠江薄片之故里,湖南黑茶之祖庭。

    湖南黑茶真正值得骄傲的是黑茶中的极品—渠江薄片。渠江薄片源于晋,兴于唐,盛于宋,为明清两朝贡茶,至今已享誉千年。是中国贡茶历史最悠久的茶品,也是史料上最早记载的湖南黑茶。宋代吴淑的《茶赋》所述:“夫其涤烦疗渴,换骨轻身,茶荈之利,其功若神,则渠江薄片,西山白露,云垂绿脚,香浮碧乳……”可见,渠江薄片宋时已被列为全国茶苑中的名品。明末哲学家方以智所著《通雅》中有载:“渠江之薄片……此唐宋时产茶地及名也。”说明唐、宋、明乃至清朝时期,渠江薄片一直是社会公认的茶之名品。

    渠江在哪里呢?它正在新化西部的奉家山之中。五代毛文锡编撰《茶谱》有云:“潭邵之间有渠江,中有茶,而多毒蛇猛兽,其色如铁,而芳香异常,烹之无滓也”,从唐朝时期最早记载渠江薄片“有油,苦梗……唯江陵,襄阳数十里皆食之”,宋代神宗熙宁五年(1072)设立新化县,属邵州。《宋会要》记载“绍兴三十二年邵州产茶6215斤。”渠江发源于新化县古台山的雪峰山脉,系新化县第三大水系,全长98.8公里,位于新化县境约45公里,发源于古台山西部,从西南流入奉家镇的双林,与奉家镇的岩板村、月光村、云溪村三地之水汇合,转入西北,经奉家至长峰流入溆浦县到安化汇入资江。

    此地群山起伏中,峰石奇异,树木葱笼,云雾茫茫,海拔600-1800米之间,昼夜温差大。产地气候条件特殊,曾有“云暗雨来疑是夜,山深寒在不知春”的诗句,山中云雾翻腾,林茂泉清,常年细雨蒙蒙,加上土壤肥沃,腐殖丰富,是茶树生长的风水宝地。山民去其嫩叶,采其粗枝老叶,熬制后悬挂于火塘之上,常年烟熏火烤,日长月久茶叶变暗发黑,越陈越好,这就是最原始的黑茶。奉家并不出产稻谷,茶农们就用渠江薄片到外地换取大米,考证奉家镇一带的《地方志》,《奉氏族谱》记载:“奉氏秘方,渠江薄片,十枚换米一升。”

    在明朝万历六年的《贡赋》载:“进新茶芽二十二斤”。明洪武年间,朱元璋改邵州为宝庆府,规定新化县每年进“贡茶18斤”,限定于每年谷雨后十日起运,五十九日运至京城。奉家茶农将茶叶制成钱币模样,上品为金币,专供皇上饮用。中品为银币供四品以上官员饮用。下品为铜币,供秀才和士大夫饮用。一时之间,朝庭官员莫不以饮渠江薄片为荣。明永乐(1403)年间《宝庆誌》记载:新化“植茶树,以充贡赋”。今天去奉家大桥树,人们依然能看到保存上千年的古老茶园,因为在洪武年间进贡过,所以这块茶园一直被保留下来,成为湖南黑茶最早的历史见证,也是湖南黑茶之发源地,当之无愧是湖南黑茶之祖庭。新化仅贡茶历史就比安化自认为有482年历史的千两茶早了近两百年,如果从有记载的唐代算起,渠江薄片比安化的千两茶历史至少早了五百多年。

    奉家山,一个值得我们重新审读和仰视的地方,不仅那里有壮观的紫鹊界梯田,有桃花源的美丽传说,还因为它站在湖南茶文化的历史之巅,成为湖南茶文化的圣地。虽尘封千年,却如它的品质一般越陈越香。感谢我们的近邻安化在今天为我们翻开了湖南黑茶文化的历史,品味到了自身茶文化的悠久浓香,捡起了被我们遗弃很久的历史珍品—渠江薄片,其实奉家山区除了黑茶外,至今仍然出产月牙茶、黄茶、米茶等优质名茶,明清时米茶也曾经成为贡茶。这是我们自己应该珍惜的一笔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透过云遮雾绕烟雨蒙蒙的奉家大山,仰望大桥村那片被遗忘的很久的茶园,我们的心底不禁升起一种朝圣般的情感,因为那里不仅是湖南黑茶之乡,还是湖南名茶之乡,是湖湘茶文化的源头,那是新化的骄傲,湖湘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