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柜单温和双温区别:于会泳成败均因样板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21:25:56

于会泳成败均因样板戏

作者:何立波 顾保孜


  
  样板戏“功臣”于会泳曾用手中的笔写下了不少动人的乐章,然而,自从他被江青发现、重用、提拔之后,就开始走上了一条自绝于人民的路……
  
  引起江青注意
  
  于会泳,山东威海人,1946年9月进入胶东军区文工团。1949年9月,被选送到上海音乐学院教育专修班学习。入学不久,于会泳就作为一名既会作词、作曲,又擅导演、主演的“多面手”,引起了院长贺绿汀的注意。
  1950年7月,以优异成绩结业的于会泳,被留在上海音乐学院文工团工作。两年后,他又被分在民族音乐研究室专搞曲艺、说唱的教学和研究,并出版了《山东大鼓》《胶东民间歌曲选》等专著。特别是他在50年代末60年代初发表的《幸福花开遍地香》《不唱山歌心不爽》《女社员之歌》等,不仅被音乐刊物一再选载,而且还被灌制成唱片大量发行。
  1963年,文化部下达文件,要求各地文艺单位编演现代题材的京剧,准备参加全国汇演。
  次年6月至7月,规模空前的全国京剧现代戏观摩演出大会在北京举行,《红灯记》等37个剧目参演,演出历时37天,共218场,接待观众近33万人,当时的党和国家领导人都观看了演出。
  受此感染,于会泳在《上海戏剧》上发表了两万余字的论文《关于京剧现代戏音乐的若干问题》。鉴于他对京剧音乐确实在行,上海市文化局在准备进一步修改几部京剧现代戏时,将于会泳借调到了上海京剧院,从事《海港》的音乐设计工作。
  1965年初,江青到上海抓京剧革命,她把参加全国京剧现代戏观摩演出获得好评的《红灯记》调来演出,于会泳则在《文汇报》上发表了《从〈红灯记〉谈开去——戏曲音乐必须为塑造英雄形象服务》的文章。
  江青看了于会泳的文章后大加赞赏,对张春桥说:“去了解了解,这是什么人?”江青发现了人才,张春桥自然不敢怠慢。后来,江青特意点名在锦江小礼堂召见于会泳。
  在这次召见中,江青握着于会泳的手说:“你的文章我看过,我们应该早就认识了。你的文章写得很好!我们的想法还是一致的。”在得知于会泳是山东人时,江青更是热情地称他为“老乡”。
  此后,江青把于会泳调到京剧《智取威虎山》剧组,让他负责对全剧音乐进行艺术加工。在进行唱腔设计的时候,于会泳摸清江青的喜好,把传统京剧的韵味和西洋作曲的技法糅合了起来。
  
  当上文化部长
  
  1967年1月,已成为中央文革小组成员的张春桥、姚文元回到上海,领导造反派夺权。他们到上海后,找了几个人谈话,其中一个就是于会泳。
  “一月夺权”以后,于会泳被指定在上海负责样板戏剧组,并担任上海音乐学院革委会副主任、上海文化系统革命委员会筹备委员会主任。
  1968年,于会泳带着京剧《智取威虎山》剧组进京演出引起轰动,张春桥说于会泳贡献很大,提名于会泳当上海市革委会常委。以后,张春桥又提名他当“九大”代表。“九大”之后,于会泳担任了上海市文化局党委书记。
  “九大”召开期间,京剧《智取威虎山》被选为首场样板戏,在京西宾馆礼堂进行演出。演出即将开始时,帷幕中间忽然拉开了一条缝隙,于会泳容光焕发地走了出来。他一反平常拙于辞令的常态,在开场白中肉麻地吹捧道:“我们敬爱的江青同志,为培育样板戏呕心沥血。她实际上是这出戏的第一编剧、第一导演、第一作曲、第一舞美设计!”当着大家的面,江青自然需要故作谦虚一番。她站了起来,装腔作势地嗔怪道:“会泳同志,你别这样说了,再这样我可要离场了。”
  1969年以后一个时期,深受江青器重的于会泳,成了无可怀疑的“正确文艺路线代表”,那时候反对于会泳,就是反对样板戏,反对样板戏,就是反对江青。
  于会泳在京剧方面也算是个内行,他抓起戏来废寝忘食,从修改文学剧本、设计唱腔,到舞台美术、舞台监督等,什么都要亲自上阵,还要当导演。由于于会泳在抓样板戏的过程中忠诚执行江青的指示,江青对他非常信任。江青知道于会泳身体不太好,便多次把自己吃的补药、进口药给他吃,让他补养身体。
  由于抓样板戏有功,经江青提名,于会泳在1973年“十大”上当选为中央委员。
  江青的“关怀”还不止如此。1975年初在北京举行的十届二中全会,对四届人大关于政府组成问题进行了讨论。在讨论到文化部部长的人选时,周恩来提议由原文化部长茅盾担任,但江青、张春桥等人不赞成。江青提名于会泳当文化部部长,这时,王洪文、张春桥、姚文元都表示赞成。这样,于会泳的提名就通过了。
  
  代江青受过
  
  于会泳当上文化部长不久,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成电影《创业》,描写大庆工人战天斗地的事迹,当然也要涉及到石油战线上的领导。电影拍好后送北京审查,文化部领导等都在文化部小放映间里审片,在座的还有《创业》的原创人员。影片一结束,于会泳评价很高:“这是一部难得的好影片!”
  过了几天,江青也看《创业》了。她看后大发雷霆,指责影片为刘少奇评功摆好,把原石油部的领导也作为刘少奇的干将一股脑儿地批进去了,姚文元也跟着指出影片有哪些严重问题。江青说:“《创业》在政治上、艺术上都有严重问题,我看了生了一场大病。”于会泳顿时傻了眼,他只好把江青的十条意见记下来,命令长春电影制片厂修改,否则不准放映。影片的编剧张天民不服气,写信给毛泽东。
  毛泽东看了影片后,批示说:“此片无大错,建议通过发行。不要求全责备,而且罪名有十条之多,太过分了,不利于调整党内的文艺政策。”
  这件事让江青感到很没面子,她和张春桥把于会泳叫过去训斥了一顿。于会泳两头受气,但出于对江青的感恩,他也心甘情愿替江青受过。他硬着头皮给毛泽东写了检讨,将“十条意见”全揽在了自己身上,并在文化部机关传达毛泽东有关《创业》批示时,向公众痛哭流涕地作了沉痛的检查。
  而对周恩来、邓小平、叶剑英、李先念等老同志,于会泳则不遗余力地进行攻击。
  1976年1月8日,周恩来去世。1月9日,于会泳根据“四人帮”的指示,通知文化部各单位在悼念期间不准戴黑纱,不准设灵堂,不准送花圈,还要求文艺团体照常进行文艺演出活动。在此之前,于会泳还同一伙人秘密翻印《邓小平同志在南方十二省省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等材料,公开诬蔑邓小平是“右倾翻案的总代表”,还说“邓小平准备夺权”等。
  
  畏罪自杀
  
  毛泽东去世后,于会泳非常盼望江青能掌大权。所以,有段时间他几乎每天都和江青单线联系,打听情况。但于会泳怎么也没有想到,“四人帮”会被绳之以法,并且如此神速。
  1976年10月中旬,中央派以华山为首的工作组进驻文化部,于会泳被宣布隔离审查。在被隔离审查的半年多时间里,于会泳写了近17万字的交代材料,似乎这时候才开始重视了自己本来是个“音乐家、作曲家”的身份。
  1977年8月21日,于会泳获准回家去取一些衣物时,安慰妻子说:“审查完了后,会给我一个处分,处分大概不会太重,大不了回胶东老家……”
  然而,于会泳所怀的侥幸,很快就破灭了。在1977年8月22日广播的中共“十一大”政治报告中,华国锋公开点了他的名。听到报告中点了自己的名字,于会泳的精神完全崩溃了。
  8月28日晚,于会泳用那支曾谱写过不少动人乐章的笔,给家人写下了一封遗书:“……我跟着‘四人帮’犯了罪,对不起华主席,对不起党,对不起人民,我的结局是罪有应得,只有一死才能赎罪……”
  随后,于会泳服毒自杀,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摘自《扬子晚报》2008.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