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讯息 软件:内家枪法(转)中国传统内家拳揭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4 21:59:57
内家枪法(转)2009-05-21 16:44

  骑兵用的枪叫大枪, 步兵用的叫小花枪。 大枪长丈余,是整根的白蜡树,枪把粗如鸭蛋,枪头粗如鸭蛋黄。 大枪又长又沉, 两只手端平都难,很不好使。小花枪就短多了, 也细得多, 抖起来容易,枪头乱飞,故名花枪。大枪平时训练时为防伤人不装枪头就是现在常叫的“大杆子”。抖大杆子是内家功夫的一个重要训练手段,能练整劲和听劲。大枪沉重,只有用腰力才使得开,好枪法必须要能听到枪头上的劲,化发一家,方能不败。内家枪法在以前是可以“了却君王天下事”,封妻萌子的绝学。太极门里大枪是最珍贵的功夫,非掌门不传。 
   
   大枪几年前很难买到,连知道的都很少。这两年不知是何故, 一下子就流行开了, 是个八十岁以下的,幼儿园以上的,都搞几根来玩,仿佛不“抖大枪”就练不了拳。大枪搞成了潮流,并不是好事, 最直接的结果就是大枪的质量明显下降。 我师傅有一根杆子,只有两米六长,但比我买的三米二的还重。 那根杆子是八十年代初买的, 一看就是懂行的人种出来的, 最少有十年树龄,而现在的杆子有三年树龄就已经很高档了。那根杆子是我师当年走遍全国以武访友时,偶然在河北一个小店花了六十块钱高价求来的。据说是一个老师傅种来自用的, 一共就二三十根。 那可真是根好杆子啊!沉重密实,表面发青,没有一点疤节,笔直如切,枪头不比枪把细多少。发力一抖,杆身直震,杆头振幅虽不大, 但持久; 现在的杆子,生长太快,里面的纤维少,存不住能量,一受力杆头就弯,摆几下又停了。大枪杆要是按实战军器的要求来种植,必须从白蜡树苗只有一米高时就开始修剪,不允许长任何侧枝,只能保留树顶的很少的几片叶子,为的是限制其生长速度,并使树干笔直。当军器用的杆子不可种在山上任其乱长, 要时时关照着, 万不能长虫, 一受虫害就留下疤了, 还不能种得太密, 如果光照不好,就会长弯。 一片向阳地, 种上一百根, 十几年关心下来,能成得了三十根就不错了, 这么辛苦是要值那么大的价钱。八十年代初的六十块钱,一个半月的工资了。也就我师傅这样的武痴才舍得买,也只有真正好武之人才会去种那没用劳什子。 
   
   现在的杆子全是当成材火栽的, 弯弯曲曲,凹凸不平, 买一大捆也选不出一根合用的, 不过的确是一个比一个长。 你用一根两米八的,他马上来根三米二的, 还有三米五的,网上听说还有用四米的, 真得搞成晾衣杆比赛了。有不懂行的买家, 当然就有乱来的卖家。D这几十年真得把传统文化糟蹋得差不多了, 武术相关产业的损失也许比武术本身还大。 枪还算好的,虽说时间长,但毕竟简单,刀剑的制作才真的是乱来一气。一把剑,搞得富丽堂皇,卖到上千块, 却连剑的护手都装反了,到时候只怕没打着敌人,先就把自己伤了。这种“精装牛屎”只配县份上的科长挂在书房的墙上,和马列全集一起装门面用。按说现在的钢比以前好不知多少,但却没人知道刀剑的每个设计细节是为什么。造好刀剑的老师傅看看就要绝迹了。刀剑里的学问其实讲来也简单,只是没人理解这些安排的用意何在,众看官且听小子慢慢道来。大家知道了中华军器朴实的外表下面惊心动魄的巧安排,以后就不要再拿着小日本的破铁条人云亦云地说好。 
   
   日本人什么都跟中国学, 学又学不到家,只得其形,未得其神。中国人早就不睡地板了,日本人自从学去之后一千多年来就没变过,要知道中国人改进成现在的样子肯定是有道理的。这军器,生死攸关,前人总结实战经验改成现在这样,肯定有好处,只是日本人不知道罢了。他们不知道,我们也不说, 但自己人就别犯糊涂。 织梦网站管理系统真的好 
   
   十八般兵器,能赢人的就只有刀枪剑棍, 其他都是拿来玩意的, 当不得真。老舍先生在《断魂枪》里讲“月棍、年刀、一辈子的枪”,枪是军器里最博大精深的、最难学的。是个人拿根韩国人就知道到处乱敲,给他根枪就不知道怎么办了。枪有百兵之王的美称,两军对阵最管用就是枪,刀棍还算不上。 枪若使得好的,枪自己就有生命。马踏连营之时,“枪似游龙” ,一条丈长大枪把人马团团护住,枪头寒光到处,鬼哭狼嚎,大将百战百胜,岂是靠运气。大枪是改朝换代、扫荡乾坤的神器,非刀、棍可比。内家大枪法,精忠岳王创,忠臣孝子传,欺哄瞒诈的小人不配知其奥妙。李雅轩不传小人, 就是传,小聪明也未必能懂。 
   
   现在流传的内家枪法,许多人喜欢托名在三国名将赵云名下,唤做“赵子龙十三枪”,也有直接叫“十三枪”,或者根据门派叫成“太极十三枪”等的。十三只是个虚数, 枪法其实就三个基本动作,拦、拿、扎,其他的动作都可以从这三个中演化出来。赵子龙的时代实在太久远,枪法归宗岳飞则是有根据的。岳武穆王曾专门纂文形容过那时的“河南大枪”,岳王笔下那时的枪和现在的构造用法已经区别不大了。内家枪法成形于宋代,在宋以前, 比如唐代虽也有罗成这样的名枪, 但流行的还是马槊, 如单雄信、尉迟恭。 马槊就是矛, 矛和枪形状完全相同,但用法根本不是一回事。 矛、槊用的是硬木, 而枪是有弹性的白蜡杆。众看官万勿小看这点细微之别,用有弹性的白蜡杆是个革命性的进步,内家功夫从此正式形成 。大枪的神勇全靠内家功夫做底, 不然就是一根死木头,一无是处。 
   
   内家拳不只太极, 形意、八卦和太极是同时发展的,杨露蝉陈家沟学艺时,八卦董海川、形意李洛农也都没闲着,内家拳是有传承的。陈王庭创拳说,真是贪天之功据为己有,罪莫大焉。陈王庭要是听到子孙这么编排,非得羞死不可。形意拳一直是以岳武穆王为宗, 这个我支持。 岳王很明确地提出“河南大枪”的好处,但在同时代和后来的武林并未引起重视。 以《水浒传》为例,使枪的只有豹子头、玉麒麟、史文恭等少数几个好汉。 内家功法和大枪在岳王的时代虽未广传, 但已经发展的很完善了。岳王在其枪谱中这样评讲当时的战斗: 两马交锋,双方都害怕, 拿着矛端都端不平, 直往地上戳。 这并非只因铁矛太重,换个轻点的硬木的矛照样举不动,而且木制矛重心偏前, 打起来恐后悔莫及。一但换用有弹力的白蜡杆,用内力驱动,这枪就活了。枪头只在敌人的胸口、面门处乱钻, 挡都挡不出去, 越挡越倒霉。岳家军的骑兵,朱仙镇八百破十万, 不是光勇敢就成的。可恨岳王为昏君、奸党所害,精兵丧尽,但总有一二人把内功和枪法都传了下来。内家拳,于元末明初,经张三丰之手集大成,始有内家和太极之说,到陈长兴、杨露蝉之时才广传天下,形意、八卦、太极一时名家辈出,内功、枪法、剑术登峰造极。只可惜冷兵器时代也到了尾声。 
  矛、槊用的是硬木,没有弹性,缓冲不得对方的冲力。两矛相交, 力量全传到 
  了手上, 如果角度不合适,当场兵器就要脱手,这是个杠杆原理,众看官去推推弹簧门就知道了。国外的弹簧门很重,一根长杆子作机关,为的是方便两手搬东西时用一撞门就开。推门如果推的是把手那边,小孩都推的开,如果搞错了,推门轴那边,可就难了。 硬木做的马槊, 对方打在矛尖的力,因杠杆作用到手上时大了几十倍,那里还握的住,所以使马槊的一定要直对前方,万不可斜,一斜就会被冲脱手。西方的骑士比武,拿根电线杆互相捅,也太长了,简直天真得可爱。那么长的杠杆,除非完全对直了, 只要横向稍有距离,两马一冲,捅在别人身上,对方没什么事,反弹力非把手臂搞骨折不可。 西方人的对应办法就是把电线杆后面加粗,象个撞门锤一样,依靠木头本身的冲量,对撞时松开手,以免伤了自己。英国人开车走左边, 就是遵照当年的骑士决斗传统。骑士都是右手持矛,对撞中必须完全垂直才能收效,所以都走左边。不知众看官是否注意到,现在拍的电影,骑士决斗却都走的右边,这是为了安全。用龟壳般的硬铠甲把全身罩住, 两马走右边对冲,“电线杆”横着过来, 腰轻轻一顶,杆就断, 人一点事都没有。就这么点差别,古代的生死相斗就变成了老少咸宜的好娱乐。只要马走右边,人人都能当亚瑟王, 赢得美人归。电视上演,英国有人在古堡里办这种旅游项目, 大家有机会去试试,当知小子所言不虚。 
   
   两马相交,都使硬兵器,硬碰硬,谁重谁占便宜。《水浒》霹雳火秦明使狼牙棒,急先锋索超使开山斧,都是这个思路。几十斤的狼牙棒、开山斧借着马力,横扫过来,万不可硬架。硬架的话,铁矛都要打弯,两臂就得骨折,而他那边挥棒时,手是空握着的, 一点事都没有。对付这种敌手, 大锤最有用。 锤比棒重, 挥动起来只要有点速度,冲量就超过棒了。锤棒相碰, 冲量两相抵消, 大家的手都是空握着的,都没伤着。 锤比棒短, 回手变招快,趁着敌人收棒不急, 一锤就砸下去。金兵爱使狼牙棒, 碰上岳云的金锤就全玩完了。使重兵器的关键就是要把兵器运出速度来,手得空握着,以防反震。这就象打网球时握紧拍子单手硬接来球会镇伤膀子一样, 松松地握拍,拍子动起来就不怕了。要把百斤的金锤在短时间里运起来,没点天生的神力办不到。膀臂上的力太小是没用的, 只有靠腰, 腰力到手,才运得动重兵器。内家功夫讲巧力,四两拨千斤,但真要拼力气,使大锤,照样不含糊。 一切全因腰壮气足。 
   
   腰气壮,神色便会不同:面像温良,却不怒自威。中国古画里的大将,庙里的天神,全都腰大十围,从来没有画成健美先生的。并非中国古人不懂画肌肉,庙里给四大天王扛腿的小鬼就是肌肉男,又凶又丑。西方没有内功之说,画师只知肌肉,以肉多为美,雕塑中的男性肌肉全都团团鼓起,肌肉鼓起干什么,打铁也用不着全身紧张啊,只可惜达文西没见过精神的内壮。大将帐上高坐,全身放松, 体态似美人臃懒,但气聚神凝,甲士三千环列,雷霆万钧之势一触及发,那才是真的神勇。俗话说“关公不睁眼, 睁眼要杀人”,此之谓也。中国古画里的百战百胜大将军,写其神,不显其形,宽大衣袍,寥寥几笔,却能尽现智信仁勇。 
   
   
   
   重兵器挥动起来,只要打上了, 就够喝一壶的了, 要是打不上可就惨了。重兵器动量太大, 回手慢, 给敌人以可趁之机。《资治通鉴》中曾记载尉迟恭凡三夺单雄信的马槊。单雄信使得好马槊,打的李渊永不释怀,一定要杀单大哥,李世绩以生家性命相保都救不下来。单大哥的马槊一定是势大力沉的,一但没打上、回不了手,就被尉迟恭冲进空门,夺槊而擒。不仅是马槊、狼牙棒, 一切的硬兵器, 打不上就现了空门, 刀棍莫不如此。 
   
   硬兵器,一是震手, 二是有空门。 但白蜡杆的大枪就不一样,白蜡杆有弹性,用枪头硬架斧、棒, 枪一弯, 有那么个小小的缓冲, 手上就不震了,敌人兵器的劲道也给卸了。 白蜡杆存得住能量, 弯了会反弹,只要枪把一转, 枪头就绷出去了,打个正着,这里面的功劳有一半是敌人自己的。内家功夫的奥妙就在于此, 攻防一家, 防就是攻, 攻也是防,一个动作干两件事。电视里演日本的合气仗宗师和人过招,那边的徒弟伸着棍子让他打,先敲开对方兵器,再打头,连打两下,就象下象棋, 你走一步,他走两步, 当然什么都是他赢了, 有没有这么不要脸的啊!其实就这不要脸也是跟中国骗子学的,日本人两亿人一个脑袋, 一点创造力都没有,让他独 立思考还不如杀了他。可怜日韩都中中华文化的毒太深,自己又解不了,只有等中国从走出来了,才可能救他们。 
   白蜡杆大枪防守好, 进 攻也是一招破敌毫不含糊。一枪扎出去,万朵梅花, 先把胸口的护心镜打碎,再往里钻。 枪花朵朵,朵朵都致命,不知该挡哪个。此时千万不能挡,一挡就完了,白蜡杆是软的, 硬挡正好被借上力,才挡出去,那边枪把一转,枪头马上又从另一方向打回来,力还更大了,这里面的功劳还是敌一半我一半。拳经上讲“棍怕点头枪怕圆”,说的就是大枪一但抖起来,枪头乱摆,神仙都难防。对付这等高手,唯一的办法就是把自己的枪也抖起来,搭上去,让对方听不到力, 他就不好进下一招了。如果两枪一搭, 你听到了他的力, 就可顺势打进去, 既可借力打, 也可直接打,只须枪头稍微错开一点,一滑就进去了。要是听不到,就得赶快变招采用守式。 高手马上用比枪和在地上推手是一个道理, 谁听到了对方的劲路, 谁就赢,和使什么招式无关,只有外行才会津津乐道:用什么招破什么什么招。内家枪法就拦、拿、扎三招,其实就这三招也是不能截然分开的,只有随便一枪出去,拦、拿、扎三式都有了,才算是上得战阵的好枪法。 
   
   和高手过招要分外小心,体要松,神要聚,听不到劲也不能慌, 万万不能妄动、现了明劲。只要不妄动, 就是打到眼前了,还有一丝逃命的希望,一但被对方听着劲打进来, 就好似空有雄兵百万在外, 却被人劫了中军帐一样, 一点办法都没有。所以战阵上沉着是最重要的,越是十万火急, 越要沉着。不过对付一般的小喽罗、破铜烂铁,就不须如此过虑了。大将马踏连营,不怕他人多,一条枪舞动起来,如巨蟒缠树,前后左右,护着人马,硬进硬退,枪头到处,沾着就死,碰着就亡。众看官也许不服:同为血肉之躯,何以能有如此神勇。 此乃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智慧,道家哲学和内家功法:道之玄妙,妙在阴阳!内家功夫,太极拳,练的时候缓慢悠长、状若半醒,但用起来,与人生死斗, 却是天下最快、最刚猛的。 何以能如此,全因分了“阴阳”。“人身处处是阴阳,总此是一大阴阳”,“有上就有下,有左就有右,有前就有后”。一拳打前,倾全身之力以赴, 无羁无绊,等这一拳出去了,“阴极阳生,阳极阴生”, 正好回来打后面, 中间只要腰胯一转,想打哪就打哪。全身就象弹簧连着的两个铁球,弹簧压紧,一放,一个铁球不动,另一个铁球就冲出去;冲出去的铁球不动,原来那个铁球就跟上来;跟上来一压,又能再冲出去。肌肉只须在弹簧一压一张时加把力,象荡秋千一样在一起一落时蹬一下,就能保持能量不减,两个铁球便能如此往复,永世不竭。内家拳打斗时,全是以阴阳为本,气往下行,劲向上走,一开一合,一沉一浮,根催梢,梢领根,前后左右,势如连珠炮,挑打八方,内力生生不息,以一敌万。别人看得惊心动魄,自己如闲庭信步, 越战越勇, 打个通宵都不累。所以不累,盖因内家功夫以松柔为本, 混身肌肉一紧就松,十秒里有九秒都是松的,休息得好,一举一动没什么亏欠。松并非无力,不能全身都懈了,每时每刻总有一处肌肉在紧张做功,也只有一处。与做功的肌肉相连的骨骼和肌肉是静止的,为得是让做功的肌肉使上力,下个时刻便轮到这块肌肉工作, 刚才的那块就可休息了。 每块肌肉只工作一点点距离,只增加一点点速度,一动就歇,全身从脚、膝、腿、腰、肩、到手, 一节节上来,加起来速度就大得不得了,还一点都不累。此所谓“节节贯串”是也。太极处处分阴阳, 两块肌肉决不同时运动,总是有先有后,你推我,我拉你,都动却都不累,合力还最大,阴阳之妙, 一至于此。 
   
   
   
   内家拳处处讲“松”,李雅轩更是说要“大松大软”, 松得如“皮里包骨”。 但松和懈, 有何区别,却没人知道。分阴阳才是松,全身处处的肌肉都要轮流工作、轮流歇着才是松,松的时候必须还有一点紧的苗子在里面, 就象一蠕虫,从头到脚运遍全身;如果肌肉全都紧或者全都歇了,就是懈。紧和懈是一回事,没人是超人,谁都得休息,连休息都不舍得,要不了多久就该全玩完了。二战时, 英国飞行员白天打仗才死了人,晚上战友照样在小酒馆里胡闹,这就是“松”,象这样能分了“阴阳”才是真的勇敢。***动不动就叫手下“成仁”,这就是“紧”,说白了就是懦夫, 只有懦夫才轻言放弃。好好活着啊, 打完了日本, 还有打不完的***, 人民需要你啊!等***了,就是裸奔也随你。不过,“松”也不是光玩,有很多事可以做的。以***为例,几百万抗日**,吃喝拉洒,锅碗瓢盆,你有没有放在心上。也不要求多了,没有皮鞋,有草鞋,吃不上一斤,吃八两,来不了干的,来稀的,你掌天下之权总要想点办法啊!委员长到前线视察,大家都指望你来解决点实际问题,唱什么高调啊,成仁谁不懂,不就是两眼一闭。“成仁、成仁”,整个一五仁馅的月饼脑袋。看别人共产党搞得多好,因陋就简, 虽不伦不类,却该有的都有了。全怪这帮国 民 党的空心大佬留学日本,学傻了。老毛那群正宗土包子和留学美国的孙立人就会打仗。有人揭露老毛和党人的中 央们一贯吃喝[B](此处粗语删去)[/B]赌,从延安就开始了, 小子我觉得那才是真正的聪明人作为。 
   
   
   
   “力大无穷”只是个构思,一个所有人的愿望,想力大无穷和做不做得到是两回事。关节、肌肉都分了阴阳,用上力了,不须很多就那么一点点,加起来自然就力大无穷,无须拿脸做色就能打;瞪眼鼓劲,把腰绷成一个铁板,心里再狠也出来力,打起来自然眼慢手迟。所以,内家高手平时看着都是懒懒的,满脸平静,从不动怒,一但下了决心,则动如脱兔,立取首级! 
   
   松是很难练的, 腰胯上的肌肉, 没练到时, 感都感觉不到, 怎么能命令它松了。脊椎上有很多肌肉,特别是腰下部和髋关节附近的肌肉,我在练到之前根本不知道他们的存在,练到之后才知道原来那里也是可以动的,而且还力大无穷,内功的力量全是从那几块脊椎上来的。人体是个大弹簧, 就是说的那几块脊椎上的肌肉。丹田, 丹田,也是说的这几块英文叫着“lumbar and sacral curvature”的骨头。这几块骨头有了开合,动起来了,人就能生出胆色,碰着老虎都敢咬一口,十个泰森算个啥。勇敢可不是凭空来的,军委主席这种小瘪三出身的人, 阅个兵腿都哆嗦,就这样还要打台 湾,说相声呢! 
   
   松软也是一把力气,是分了阴阳的力气,松要从力中来,这是不传真诀。 李雅轩说要“大松大软” 许多人误解了,害了他们,以为每天挥下袖子就是***夫,可不可能。要想练松,得上力, 篮足排球、沙包、举重, 什么都得来一下才行,但这只是入门的接引,万万不可沉溺其中。松是力,在力中找,只是得有懂劲的师傅在旁指导,不能自作主张,乱想象,乱发挥。李雅轩的“大松大软”那是说给入了门的听的, 是功夫上高档次的手段。入门的时候可以搞点乱七八糟的东东,但往上走只有“大松大软”才是正道啊!李雅轩是个老江湖,什么都讲,偏就不讲最基本的入门练法,不过入门也的确讲不出什么普适性的东西,全看个人悟性和机缘,入门的练法得因材施教。小子我在此多说几句,是不忍看有心向学之人被奸人所害。内功全是力量, 只是有许多精细活在里面。***、冥想、服药,什么丹也好,咒也好,全是骗人的。真要功夫的,你就放开手打, 打不赢你个生手,就是假货,众兄弟万万小心。 
  


类别:默认分类 | 评论(1) | 浏览(137) 太极拳松腰略说(仲浩群)[转帖]2008-05-21 19:16太极拳松腰略说(仲浩群)[转帖]

习拳札记 松腰略说 
1.松腰的法子是有的,从形上讲,有一种直腿松腰法,其法是将五心之气向命门处收;人坐在床上有点像卷曲的大虾,前些年,我在光孝寺见过一个和尚就是这么做的。 
还有一种松腰法,其状宛若蹲墙一般,是一种站式松腰法,其姿势外看上去像是太极图中的S,整个人像是立体的太极图。 
2.从气上讲,下元之气充盈饱满了,气的能级高了,气能聚散如意了,松腰就容易了。 
从意上讲,“山”字功可以帮助人松腰,命门处有个松垂的十字,竖松横必散;意形分开,劲能分开,有出去的,就有回来的。 
3.松腰是一个笼统的说法,其实,真正的松腰应包括松尾闾、松胯、松脊。尾闾松垂胯自开,人的尾闾下面有了东西了,人好像有了第三条腿了,第三条腿能够腾挪了,腰胯就松得就有意思了。 

4.人身上有个窍点在脊柱上,这个窍叫“身柱”,念“松”这个音的时候,震动的就是这个窍,要想松腰先得松开这个窍。 
松腰是无止境的,应用心去悟,人的身体处处是空的;你可以在定态里悟,将心定在命门处悟,火候到了,腰就松开了。 
5.松腰之后,接劲时,劲力可以径直传导到脚下,恰如脚在接劲、化劲一般。 
松腰之后,炼精化气会自动进行,人可以彻底杜绝梦遗之类的事情,这时候人也可以恬淡于性事,凡事随缘,虚无而为,真正享受到其乐融融的生命情趣。 


松腰再说

松腰松到如同肚皮一样松软的程度,有这种功夫的前辈是有的,其人师承的是朱怀元先生一系的东西。说到朱先生,我也但闻其名而已,只知道他寿龄很高,想必是修为很好的了。朱先生有一路通臂太极创了出来,不知何许人将其继承了下来。朱先生师承的是汪永泉先生,其功夫突飞猛进的分水岭就是在他明白松腰诀窍的时候;而在这之前,他一个劲法打二年,八个劲法下来就是十六年,用功可算勤勉的了。有幸见识过汪先生功夫的人,觉得汪先生的功夫是神秘莫测的;据说汪先生坐在座位上,来人与其接手的话,不知怎地,人就腾空飞出去了。像汪先生这样的功夫,现在不多见了,搭手即跌的功夫,我倒是见过的。

老派一点的老师往往有一些脾气,像李经梧先生,李先生是我莱州的老乡,脾气就很大,可他的功夫确实好。老先生传松腰法的时候,是单独传授弟子的。后来,弟子无意之间将所学内容透露出去了,老先生当着弟子的面,将眼镜往桌子上一摔,火了。一段师生缘便就此结束了。这个松腰法,我也会的,样子像是批斗时,地富反坏右站在台上挨批时的那种姿势。当然,外形并不太紧要,而心法才是最主要的。

松腰好了,那个地方便能忽闪忽闪地动了。松腰看似简单,实际不然,全身有一处不通的话,你松腰也是松不到家的。腰部这个地方是人的命门,生命之门啊,也就是形体生命的根本了。松腰的本质是人体内外上下的气机彻底活跃起来了,和谐起来了;这样的话,松腰当然便与人体之健康、生命力之旺盛有着重大关联了。站在整体论角度上看,松腰也的确是不简单的,松腰关乎到生命体的健康层次啊;不然的话,腰这个地方为何叫命门呢?

彻底的松腰,是不容易的;然而,低层次的松腰还是有办法校验的:两手举过头顶,仿佛直插云霄似的,而后两手沿着天边划一道彩虹;脊背像刺猬一般卷曲着,节节放松下来,两手触地,再将两手按在大地上。注意,校验的时候,两腿并拢,两腿绷直。如果你的全手掌能轻轻松松按在大地上了,你的腰算是松了一些了;如果不能的话,你赶快找你的太极拳老师去。你做不到上面的低层次松腰,腰部还是僵化的,你揉手时用的也多半是笨力气了。

老师可以给弟子如下法松腰:弟子如上法弯腰已毕,一身舒适了,而后,老师便以蕴含着外气的空心掌,自上而下,反复拍击弟子的脊背。拍击的时候,腰部可以用大一点的松沉劲拍打,腰部以上,就不能用大劲拍打,只能用小小的劲了。老师的意念可以深入身体里面去,仿佛深入进了宽阔的草原,深入进了深邃的湖泊。

松腰的诀窍在于松尾闾。尾闾真松了,尾闾便能微微转动了,就像鹿尾巴似的,或是像乌龟尾巴似的。松尾闾之难,比起松腰来,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开后胯的难度比开前胯的难度更大,因为松开骶骨是极为艰难的。前胯开了,打坐就可以双盘了;后胯开了,腰就差不多松开了。

腰松到家的标准是炼精化气能自动自如进行,到了这时候,练功者的身体便深入无漏之境了。松腰到了极值了,腰部能够像肚皮一样松软如意地动弹了。问题在于,我们自以为是的松腰还不能说是真松腰了,包括一些大师级别的人物也是如此的。真正松腰了,他的身心状态一定会非常好。反之,一个太极拳修炼家,不管他的功夫有多高,倘若他的身体过早出现了病态现象,人也过早地离世了的话,那这必定是与松腰不到家有关的了。

松腰是无止境的,那些功夫好的人,他的腰会比一般人松得好,可是,他滥用身体能量之后所造成的后果,也必然是其命门气机虚衰。假如说命门处有50个能量通道的话,真正松腰的人,命门处的50个能量通道全都打开了;这时,人体能量真相便自动呈现出来了。唯有如此的人,才称得上是真正的功夫大师。不练功的人,他需要5个能量通道就能维持全身气机平衡了。一般练功者,命门处有10个能量通道,就可以维持其身心平衡了。着重技击的太极功夫者,他命门处开了30个能量通道也未必能满足他贪得无厌、欲竭其精的耗功之需要啊。

我说的松腰法是隐居于怀柔乡下的前辈传出来的法子,另有几种松腰法需口传心授才行。当然,这个法子不是你说做就能做得出的。其实,你这时做不到也没有什么的,我说的只是一种检验法,你至少知道向那个目标迈进就行了。还有,这个法子就像站桩一样的,也不是让你一下子就蹲下去的,你大半个钟头能下去的话,也是很好的了。这个法子是非常珍贵的,得来不易;它也确实是太极门里面的东西,只是,少有人知道罢了。蹲的时候,胸的两扇门向后敞开;背气圆散,全身透空,深入忘我境界。

安光先生所说提肛、命门后撑诸多问题,其实就是松腰、松命门的问题。松腰了,那些外形上的东西,也就都该放下了。松腰是无止境的,松腰到了极值了,腰部能像肚皮一样松软地动弹了。怀元先生打拳十六年,不得其门而入,老师一说这个窍要,他就茅塞顿开了。

松腰与否可以检验一下:不穿鞋,两脚并拢,脚尖抵住门板,鼻尖贴平滑的门板下划,人体下蹲;两手不扶任何东西,脚尖也不上翘,你能蹲下来,再原样站起来就算松腰到位了。当然,这个动作本身就是修炼松腰的功法。平时练松腰的时候,可以降低一点要求:两脚分开,不贴门板站;功夫深了,你再慢慢缩小那个距离就行了。

真诚拜佛了,其附带的好处便是松腰。松腰还有一些秘传的方法,老师能教你松腰之法了,这个老师就是行家了。松腰了,练精化气可以自动进行,不漏了;揉手也可以左右逢源了。一些大师过早去世,有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松腰没到家;他的功夫越大,他的功夫越会伤害到他的健康了。松腰不好,上实下虚;气滞于上,命门亏虚。发劲越多,隐患越大。一些大师多发心脑血管疾患,以及由于命门亏虚所致疾患,像糖尿病一类的疾患,其病根多在此也。
类别:默认分类 | 评论(2) | 浏览(565) 太极拳窍要——胯是大拳头2008-05-21 18:43太极拳窍要——胯是大拳头   

百分之九十九习太极拳者 (当然包括晨运的公公婆婆在内), 恐怕仍不知道太极拳是何物, 何况一般人了. 而最受误解的, 是他们都以为太极是柔拳, 总之甚么都柔, 便是太极, 他们以为这样柔, 就可以克刚, 真是太天真了. 

太极大分阴阳, 叫得做太极拳的, 当然包含了刚和柔, 是一个刚柔同体的格局. 我不是跟你开玩笑的, 太极一拳真的可以打死你. 而且里面的刚, 属於至刚, 所以太极高手, 没必要不会打人, 推人便算了. 近代太极重要人物杨露禅, 教了吴存佑功夫, 是为吴家太极之始. 后来杨露禅告老回乡, 吴存佑尾随不舍. 杨便下轿对他说 :”我当天发誓, 全部功夫都已教你, 没有一招留起, 总之你记著, ‘圈内打人, 圈外推人’ 便是.” 

所谓圈内, 即盘骨发力范围; 所谓圈外, 即盘骨发力范围以外. 太极拳不是只以柔劲来化解人家来势的, 它也可以发力打人, 而力量的终极来源, 就是盘骨. 古老的说法是腰胯, 这只是笼统的讲法, 实则只指盘骨. 所以练太极拳者, 而用腰肢发力, 已经不对. 

人体最大块的骨头, 是盘骨, 而太极拳正就是用盘骨来打你, 这个部位, 在太极拳中叫作 “大拳头”, 反而手掌握成的拳头, 仅 “小拳头” 而已, 从来不加重视. 一个娇滴滴女流, 只要懂得开胯, 以盘骨的收束, 开张以致旋动来发力, 带动通身骨骼出击, 那么纤纤玉手一掌打死你不奇. 

盘骨的发力, 外表上看不到, 所以对手被打得折肢断臂, 仍不知何事, 也所以太极拳千年以来都是秘拳, 也所以失传了的太极宗派, 都要找一种力量来附会一番, 例如附会气功, 气劲之类…… 

成人的盘骨, 尤其是男人, 已经硬化, 其构合缝隙的软骨, 也已钙化, 连成一起, 所以成年后才学太极, 不易开胯. 两年而能开胯, 已经算快. 学懂用盘骨运动来发力, 还同时要学脊骨的 “节节用力, 节节贯通”. 换言之, 太极拳是由盘骨带动脊骨, 再带动四肢筋骨发劲的. 

当年杨露禅带同两个儿子入神技营任总教习, 各路英雄当然循例请他先来个表演, 他用了近半小时耍了一百零八式, 慢条斯理的, 看得各路英雄一头雾水, 虽然耍完之后人人掌声雷动, 但每个人心里其实都暗道 :”唔系下话你…… 总教习.” 

太极耍得这样慢, 有理由的, 就是要学懂和练习 “节节用力”, 身上每根骨头都要能做到节节推进, 而过程中半点肌肉的力量也不用. 如果耍得不够慢, 便无法体会每节脊骨, 每节手骨如何活动, 而且太快的话, 练习者对姿势和重心平衡的掌握和对错没有那么自觉, 够慢的话, 会知道自己的姿势有没有不妥. 姿势对, 筋骨便顺, 才能运用每一节骨; 姿势错, 筋骨不顺, 便不能逐块骨头控制. 不过, 太极高手也兼练快架, 这在以前是关上门才练的了. 

说太极拳是种 “筋骨拳” 便是如此意思. 你大可以叫它作 “白骨阴阳拳”, 除了听起来邪邪地不好听之外, 理论上并无不对. 

以筋骨发力, 是太极拳不同於一切其他武术之处. 其他武术, 都以肌肉发力, 所以练西洋拳者, 背肌发达; 练跆拳道者, 腿肌发达, 无一例外. 即使我很尊敬的咏春拳, 练之有恒, 一样会在腋下和前臂出现结实的肌肉, 皆因咏春虽不用 “死力”, 仍极著重 “踭底力” 故也. 咏春拳也有 “三节骨发力” 和 “七节骨发力” 的讲法, 其中七节骨发力便要用上脊椎力, 但咏春对脊椎的运用, 远不及太极精微. 

循上所言, 练太极拳者, 没可能练出肌肉, 练得出肌肉的就不是太极拳. 也因此, 太极高手是最没有 “样子” 给你辨认的. 而太极古籍中常提到的 “用意不用力”, 令人费解, 如果我说 “用骨不用肉”, 可能令人更加明白. 用骨, 就如瑜伽之用不随意肌, 要用意来控制和练习, 是以太极拳重视 “意”, 因为这种拳要人以超乎正常的方式, 细致地控制骨骼. 

杨露禅入神技营正式任总教习之前, 要竭见皇上, 皇帝批准, 方可就职. 当时的皇帝是谁, 我已忘记, 但据说他已年老, 身体痴肥, 而且已不能行动, 大家可以自己去查一查他是谁. 
当时人们叫杨露禅在皇帝面前表演, 他就上前用手搭著皇帝的手, 皇帝居然起立, 而且自己走了三步. 这皇帝自然明白杨是高手, 深表敬佩, 正式任命他为神技营的总教习. 上面的说出来, 不以为意, 以为只是杨露禅以力相扶, 或者以为只是传闻, 并不可信. 

其实这是太极拳的高功力境界, 也是太极拳之能令对手失重心的原因, 所以这个故事一说出来, 我们便知道它一定是真的, 因为这种情况, 确是太极拳所能做到者. 杨露禅其实是以自己久经锻练的骨架, 黐搭皇帝的骨骼, 通过自己的骨架的活动, 令胖皇帝的骨架活动. 说杨所施的是神技, 是因为他竟能这么准确地控制人家的骨架, 而且做出了 Active 的操纵. 

我以为, 今天已无高手可以达此境界. 

一般高手, 在打架时也在做同类的事, 但用力 Passive 得多, 往往是借人的力来改变该人的骨架形态弄至他失却重心. 骨骼一搭上敌人, 敌人骨架即受控制, 便是太极拳令对手跌得晕陀陀的原因. 

有一种表演, 是一排人手搭著肩相连在一起, 然后一个太极拳手一掌打去第一人, 结果人人无事, 只有排最尾的人个向后飞跌十余尺. 常人又以为是气功作怪, 其实是骨头作怪. 太极刀, 太极剑和太极枪之所以厉害, 也只是因为使用者的骨头, 那张刀或那柄剑, 都只是 “传媒”, 是 “导体”, 是太极剑客与敌手骨骼相接的一道桥梁. 只要两人的骨架相接, 太极拳手便能破坏对方的骨架平衡, 如果对手用的力大, 平衡愈易被破坏. 在太极拳手的腰胯暗地里一收一放, 一紧一松之间, 对手便即 “领嘢”. 只要对方跌得狼狈, 你怎样劈死他已不算甚么学问了. 

能够轻描淡写破坏, 已是太极高手. 但像杨露禅那样, 反过来令皇帝 “得以平衡”, 把破坏力扭过来变为建设力, 就真是很深很深的功夫了. 

由於真正的太极拳要求拳手, 对周身每节骨头都能号令, 所以无论对方碰到他身上任何部位, 他都能立即就在该部位进行反击. 而且, 这种反击, 是之谓 “全身是手手非手”. 各位, 有没有一种拳法, 要求拳手用尾龙骨打人的呢? 或者用心口打人的呢? 或者用脊骨打人的呢? 脊骨在任何他种拳法中, 都是力加保护的项目, 但太极拳则要求习者在别人打其脊骨时, 直接就用脊骨反击, 而这种反击, 还包含精微的旋转力, 把打来的力量, 以旋转的形式, 反送给击者. 因此, 世上也只有一种拳法, 是欢迎对手打到自己的身体上的, 最好是拳拳到肉, 不要落空. 习太极者常言所谓 “舍己从人”, 是以做到了 “全身是手手非手” 为依归的. 如果连全身是手手非手是甚么也未知道, 就去舍己从人, 便等於任人宰割, 给人打得变泥巴了. 而我所见到的, 就是无数根本不知筋骨运用的太极练习者, 阔论高谈舍己从人, 真是替他们担心. 

关於速度, 常人会以为像李小龙那样, 就是疾似奔雷了. 但在真正的太极高手眼中, 李小龙只是自己以为自己很快. 太极拳一点也不怕手脚快的人, 原因有二, 一是这些人用的只是肌肉的力量, 其力并不绵长, 很易化解. 第二, 是任他们身体多快, 要 Cover 的 Distances 都很长, 至少一两尺. 但太极高手要 Cover 的 Distances 则极短, 只不过是脊骨那无一小转, 盘骨那么一收束而已. 这些在体内骨节间的细微动作, 一定快过世上最快的脚, 最快的拳, 而且快很多很多. 

当然, 太极拳是人类与人类之间的搏击技术, 它也是有其极限的. 虽然我还未找到另一种比太极更快, 破坏力更大的拳术, 但你一枪射向杨露禅, 他还是乖乖中弹身亡的. 太极拳虽能化解来势, 以四両之力, 拨动千斤, 但你开部 Mini 撞过去, 太极高手还是要给撞得头破血流. 你放一个小炸弹在太极高手身旁引爆, 他也是无法化解, 只能化为灰烬的. 

我以上所讲的, 大家不会在书藉中看到, 一方面著书的 “大师” 大都不懂, 另方面真懂也不会出来, 因为这些都是门派之秘. 我写出来, 不是要揭人之秘, 只是觉得再不写的话, 太极拳便在屈辱中失传, 我很想大家能够真正明白中国古人的智慧, 是去到哪个地步, 从而反思一下今天的一切一切, 不过想咁而已. 况且, 我就算讲了出来, 读者也不可能知道盘骨要怎样动, 每节骨头又要怎么转. 

我不属於任何派别, 也不能运用上面我所讲的筋骨学问, 所以大家不必向我挑战, 以印证太极. 我只是知道这些, 就说出来而已, 也希望有天大家要学太极, 或大家的子女要学太极时, 可凭上述而善择老师. 把秘密说出来, 你也不可能做得到, 这是太极拳宝贵之处. 凡是宝贵的东西, 都很难学, 很难有成, 但又很易失传的. 真是想起都欷歔, 下其再谈谈有关太极拳的其他罢.类别:默认分类 | 评论(0) | 浏览(277) 中国传统内家拳揭密(四)老师的话2008-05-05 08:33

中国传统内家拳揭密(四)老师的话

老师的话

中国传统武术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结晶。它与其它国粹一样。是非常抽象的,需要我们心领神会的大学问。

在教学上,需要学生与老师心心相应。当老师的要对学生体贴入微的细心观察,做学生的对老师的要求要耐下心来反复体会。像这样多少年下来,才有可能培养出几个好学生。所以在过去,师徒之间亲如父子那是没错的。

现在时代不同了,社会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干什么都要求效率。所有的人都希望自己能在短期内掌握一门技艺。然而,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范畴里面,像武术,国画,书法,京戏这些国粹,没有一样是不吃功夫的。这就造成了这些传统文化在传承上的困难。因为它们是决不可能象其它学科那样多少人聚在一起上大课,按着编排好的教程按部就班去学就行的。做为学生,就更不要指望有什么好的方法可以速成。因为每个学生的情况都是不一样的。所以从入门的那天起,老师传授给学生的方法一定是因人而异的。

时至今日,中国传统内家功夫已经是奄奄一息。因为现在市面上这些所谓练内家拳的早已是面目全非。若再没人极力挽救的话,我们的子孙们,以后就只能是在武侠小说和影片里把内家功夫当神话瞧了。

我们家世代相传的这门武功向来是不传外姓的。到了我这一代,若在技艺上和祖辈们相比,已是九牛之一毛。如果再按照祖宗的规矩这样继续下去的话,恐怕不会有什么好结果。与其让它自生自灭,还不如把它留给真正喜欢它,热爱它的人们。虽然这样做违背了先辈的遗训,但我个人认为,传统武术这支奇艳不应该为个人所有。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应属全人类所有。如果此举真的能让它重放异彩的话。列祖列宗在九泉之下应感到欣慰才是。

几年前我遇到几个北京的小友,也算是机缘巧合吧。我见他们心地善良,为人淳朴。就把本门功夫和多年来我个人的练功经验传一一传授给了他们。在此,我要告诫各位,中国正宗的传统武学,在去病健身,延年益寿这方面的功效是现代人无法想象的。只是现在的人人心都太浮躁,耐不住寂寞。其实只要功夫做对了,哪怕每天抽出半个小时的时间来练习,都会让你受益无穷。最高深的武功也是由此而来。只可惜现在的练家子大多都没上道。所以收效甚微。希望大家能认真的阅读文章的一二三部分,这些都是我口述学生们整理的。这次在网上发表的只是梗概,要想进一步了解还需大家能静下心来聚在一起体会交流。我的这几个学生在内家功夫的修炼上已初见成效,相信给大家充当个指路牌,帮助大家认清什么才是内家功夫,内家功夫在健身,技击等等一些问题上做个入门的见证是没有问题的。年轻人有热情,有闯劲。至于能否象我预想的那样,在几年之内通过交流让一批有识之士走上内家功夫的正途,就要看他们的造化了。最后,希望广大武术爱好者都能尽己所能给予支持和帮助。只有这样,中华武术才会有新的希望!

         联系电话:135.2046.9020 (欢迎助道之士)

         联系人:王先生

类别:默认分类 | 评论(0) | 浏览(576) 国传统内家拳揭密(三)2008-05-05 08:25国传统内家拳揭密(三) (2008-05-01 16:51:14)

下面,我们将继续以王芗斋先生的拳学理论为主线,对内家拳进行具体分析。王玉芳女士在纪念先父王芗斋的文章中写到,意拳蕴含着深厚的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其内容博大精深。没有较高的学识与修养就无法理解其中之妙。更无法使功夫臻为上乘。

那么,如何才能将自我融入于宇宙之中,通过不断的自我放大,从而达到浑圆扩大空洞无我也就是天人合一的至高境界呢?唯一的途径就是习练者必须对宇宙和人生的根本原则与原理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也就是王芗斋先生说的以宇宙之原则原理以为本。那么什么是宇宙与人生的原则原理呢?

它就是我们所说的先天一气。先天一气是宇宙与人生的原动力。前面已经说过,天道既是人道,天人是一理。王芗斋先生提出的宇宙与人生的原则原理,并不是人类社会的原则原理。也不是自然界的原则原理。而是天与人两者所共有的原则原理。换句话说,就是产生天人合一的道理是什么。很显然,道理就是天地人同为道的产物,都是由先天一气而产生。所以,道的法则也就是天地人共有的法则。也正是我们所要探求与遵循的原则原理。

那么,怎么才能不断的自我放大,也就是将自己融入于自然之中,从而达到浑圆扩大空洞无我的境界呢?

古人对先天一气早就做过这样的描述。无穷如天地,充实如太仓。放之则弥六合,退之则藏于密。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充塞于天地之间。

练拳就是要将人体内部的先天一气与大自然中的先天一气通过锻炼而产生联系。其中之关键就在于后天意识的转变。转变的越彻底,就越能更好的利用自然。到了这个阶段,习拳者才刚刚开始超越自我。而只有做到超越自我,你才能够做到以小胜大,以弱胜强。所以,中国传统内家拳能不能练好,完全不在于体质的好坏和身材的大小。孙禄堂先生曾云:苟有气即能练,天姿不昧既能成。因而,练武首要修德。古语说,厚德载物。试想一个总是把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的人怎么能够做到无我呢。难怪佛家把行愿搁在第一位。练武也是一样,后天意识改变不了,先天功能在身体上就不能得以发挥。先天不能在身体上发挥作用,即使你练的是内家拳但实际上早已和内家拳背道而驰了。因为后天之躯是不能融于自然的,更不可能浑圆放大。

在单双中与不着相一篇中,王芗斋先生说平日练习或是技击当中须保持全身均整,使之毫不偏倚。凡有些微不平衡即为着相,力亦破体也。盖双重之病非专指两足部位而言。头,手,足,肩,肘,膝,胯,以及大小关节即一点细微之力都有单双,松紧,虚实,轻重之别。今之拳家大都由片面之单重走向绝对之双重,更由绝对之双重而趋于僵死之途。

上述这些情况是如何造成的呢?因为就人体的各部位而言,各有各的使命。虽然都有连带关系,但只要是你的身体发生动作,无论大小,都不可能做到一动无不动。只要是你还没有达到一动无不动的状态,那么身体只要稍一动作,那怕是一点细微之力都会有单双,松紧,虚实,轻重之别。不是单重,就是双重。形必破体,力必出尖。这是毫无疑问的。其原因就是没能够做到统一。这里说的统一指的是肢体上的统一和精神上的统一。精神上的统一还包括与外界的联系。而只有达到神,形,意,气,力的高度协调统一,才能避免单双重与着相之弊。

大家注意,这里说的统一可不是组合。因为神,形,意,气,力本身就是组合在一起的。那么如何才能做到统一呢?众所周知,神,形,意,气,力都是人体的组织或是组织特性。也就是说,是先天一气在后天载体上的表现。既然如此,那么想要统一就只能是让先天功能在人体内部产生作用。使人体的各组织和组织特性从各司其职的状态,通过运动调整而达到一以贯之的先天状态。然后,再逐渐的与体外发生联系,使先天一气由体内出露体外。由自身的统一逐步发展到内外的相互统一。从而产生出一动无有不动的高度协调统一状态。

王芗斋先生说,根据自己四十余年体会操存之经验,感觉各项力量都由浑圆扩大,空洞无我而产生。然浑圆扩大需由细微之棱角渐渐体会方能有得。这里说的细微之棱角并非单指形体而言。我们每个人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当中,于言行举止和思想方面都存有太多的棱角。有棱角才会与外界产生矛盾。比如,在练静功当中。先是在身体方面产生大面积的疼痛感。而后由于功夫的深入疼痛感逐渐消失。但最困难的还是思想上的转变。比如在你安静的时候别人打扰了你。人们总是喜欢把过错推到对方身上。其实,错误不在别人,而是由于在你自己的内心当中还存有很强的自我观念。所以,你总是觉得是别人影响了你。因此古人为什么说要在闹市中取静。这里说的闹市并不是指喧闹的集市。而是指在最恶劣的环境下。这个恶劣环境相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不同的。在这种情况下,看看你是否还能保持于事无心,于心无事的良好心理状态。不信你可以在自己身上验证。即使你练功练到杂念变得很细微的时候,那最难克服的一丝杂念,必然是你头脑当中最为顽固的思想观念。这就是细微之棱角。它比躯体上的毛病要可怕得多。它不根除,你将永远也无法做到老子说的流存无碍而不住的无为境界。王芗斋先生说,郭云深老先生心极虚,而腹极实。所以练拳其实是修心。只要你能虚得下心,那么不但任何棱角都可以迎刃而解,各项力量也能由此而生了。所以道家讲无中生有,无为而无所不为就是这个道理。

对于各项力量来说,虽然名称各异。比如:三角,螺旋,定中,惰性,杠杆,轮轴等等。但在实际当中,绝不可单一而论,更不可能单一而练。它们就像人体本身,从外观上看,却有上下,左右,前后之分。可一旦被先天功能统一之后,所谓各项力量实际上都是先天一气的统一发挥。若单一而论,则又变成有形破体机械之拳道,而非精神意义之拳了。然而,拳论中有一切力量都是筋肉动荡与精神假象参互而为的说法。其中精神假借这几个字又当如何解释呢?所谓精神假想其实是先天功能在人体上的发挥,而使人感受到的无穷无尽的景象。因为任何感受都要通过大脑,所以称它为精神。而假想其实是根本就没去想,可感受到的一切就如同是用大脑想像出来的一样,因而把它称为假想。如果把这些由先天而产生出的景象加以描述而落于文字的话,不论你如何描述总是有挂一漏万之感。因为文字所能表达的意思是非常有限的。针对包罗万象的道来说实属强言。因此后人大多都落入了文字障碍中。把精神假想错误的理解成用后天思维去做幻想。而没把王芗斋先生说的精神方面须切实以为之,且莫流于虚幻的金玉之言认真体会。

自我谈了半天如何去掉后天意识。那么无疑有人会问,既然练拳就是叫人从后天返回到先天。那么,去掉后天头脑中的思想意识应为第一要素,既然这样,那么王芗斋先生为什么还要把它称之为意拳呢?

王芗斋先生说,意为心之动。而欲达此意司命全身在有脑。从这句话大家可以知道,王芗斋先生在这句话中所提到的意,指的是大脑的后天作用。这样一来,我们所说的不就和王芗斋先生的理论相互矛盾了吗。

王芗斋先生还说,人身体的动用可分为两种,合意之运动与不合意之运动。

合意之运动为有益之运动,不合意之运动为无益之运动。

合意之运动又分为有意运动和自动运动两种。它们的共性都是身心一致,合于需要之运动。

而它们的区别是有意运动是基于心意支配之运动。如果能做到不感觉受意之支配,其运动又无有不合意者,则成为自动运动。这也正是王芗斋先生说的本能。郭云深老先生说的有形有意都是假,技到无心使见奇就是对本能运动的描述。

那么要想达到此境界,习练者必须先做到知意,也就是知道意是什么。前面已经说过意是人体大脑的后天意识。然后由知意而做到得意。由得意做到存意,再臻于不知存意而意存。那么由知意,得意,存意,最后到不知存意而意存的目的是什么呢?

王芗斋先生在拳学新论意一篇中写到,习拳者之通病在欲求速效。求速效乃是贪念。此念一生,身心定然吃力。故制止身心用力为第一要素。制止之法,唯有存意。存意检身,稍觉吃力便要挽回,一动便觉,一觉便转。久之则归于自然,全身舒适如无力之人。其气力方能畅达周身。应运外发,无往而不利。欲望必须根除,拳功方臻神化。

这段文字已经说的很明白了,无须我们再多做解释。其中唯一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存意检身,所要制止的是身心两个方面用力。不要觉得光身体放松就行了。据我所知,凡是练内家拳练到一定程度就停滞不前的人,都是心在用力。也就是欲望太多,后天意识太强。所以往芗斋先生提倡用意。其目的是让我们利用大脑能知能觉的功能,在平日练习中时刻检查自己的身心,不要被后天意识所污染。从后天观念的束缚中解脱出来,从而恢复先天功能的本来面目。这在道家叫借假修真,佛家称之为以幻制幻。

谈完了用意,下面,我们来看看在试力当中,往芗斋先生都说了些什么。

王芗斋先生说试力时要浑身气力均整,关节灵活,任其自然。全身不可稍有滞处。动一处即做全体想。上下,左右,前后不忘不失。动作要慢,切莫吃力。吃力则不自然。力必偏重一方,而失于滑于暴。全身原有之浑圆力则不能畅达于体外。

上述文字都是对试力时身体动作方面的要求。不难看出,其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为了让先天一气顺利的从体内出露体外。

而先天一气能否顺利的出露体外,关键则在于后天形质的改变。也就是能否通过先天一气在人体内部的运动,使人的形体从后天状态变为先后天相互融合的同一状态。如果融合得不好,那就说明在形体上还有某些部位没有改造完毕。仍然处于后天状态。那莫这些部位就必定会对人体运动造成影响。不是单重,就是双重,形必破体,力必出尖待后天形体得到良好的改善之后,先天一气会自然的从体内出露体外。就像水满自溢。王芗斋先生把人体比喻成空口袋或叫玉树挂宝衣。太极拳则称之为全体透空,全体无滞。佛家有云:空而灵,虚而妙。这些都是对后天形体得到良好改善的描述。

当先天一气从体内畅达体外之后。对于习拳者来说有一种站在水中的感觉。你后天形质改造得越好,那么你与自然界沟通得也就越多。在这里提醒大家注意,先天一气是没有方向的。当你能与外界沟通之后,所谓体感上的薄厚,粗细,完全是习拳者的后天形体改造得不完善造成的。

这里说的不完善是相对而言的。意思是还没有达到尽善尽美的程度。这个时候要想进步,只有在修心上下功夫。所以在练习试力的过程当中,一定要用意体检自己的周身内外。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千万不可勉强,徐徐而为之。如此说来,站桩是让习练者在静态当中与先天相互融合。而试力是让习练者在动态中检查自己的形体是否还能处处与先天相互融合。这个基础来自于站桩。如果在静态当中都不能做得相对完美。那么在动态中就可想而知了。也就是说,不论动静,都要达到先后天的统一才行。王芗斋先生称之为力归一。

而形成争力的目的,也正是为了达到力归一。上个段落中说过,当先天一气出露体外之后,习练者有一种站在水中的感觉。王芗斋先生把这种现象称之为空气游泳。大家都应该知道,一个站在水中的人,体重会相对变轻。其实体重并没有变,而是由于水的浮力作用。在拳学中,当习练者自身的先天一起气与自然界相互沟通了之后。也会产生体重变轻的感觉。而只有这样,你才能逐渐减少单重与双重之弊端。沟通得越好,你感觉自身的体重也就会越轻。大家都知道,地球对物体都是有吸引力的。那是万有引力的作用。而当你经过合理的锻炼使先天一气遍满周身,最终畅达于体外的时候。你会与地球还有周边的物体产生相斥的作用。这是因为万物虽然名称与形状各不相同,但却同为先天一气的产物。在它们身上同有先天一气的存在。所以古人云:格物致和,大学曰:心在内,而理周乎于外。物在外,而理具于心。老子说: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说的都是这个道理。因此,有很多习练者在试力当中,只要身体稍一动作,便会有相应的阻力产生。这正是习练者自身的先天一气出露体外与自然界中的先天一气由于运动产生摩擦出现的一种同性相斥的作用。而这种相斥作用只有在后天形体改造到全体无滞全体透空的程度才有可能在实际中产生效应。否则,只能是一种片面的表象而流于虚幻了。所以说,所谓争力是习练者自身的先天一气与自然界中的先天一气在运动中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种相斥之力。这种相斥之力在习练者具备了发挥先天功能的条件下是自然产生的。不需要大脑的指挥。如果把这种相斥之力作用在技击当中,就会产生一触即发的效果。所谓不期然而然,莫知至而至,本能触觉之活力也。先天功能发挥得越彻底,那么在技击当中,习练者的肢体动作的幅度也就会越小。最后直到微动或不动的时候也能产生出相应的效果。这不正是王芗斋先生说的大动不如小动,小动不如不动的道理所在吗!

当习练者具备了全体无滞,全体透空的基础之后。根据在拳论中所说的在十字当中求生活的原则。习练者可在试力当中逐步练习使自己做到面面生力。而力都是从一个中心点异向发出,想等相乘。因为只有这样,发力才能没有方向,形才不会破体,力才不会出尖。最后直到全体各部无微不有上下,左右,前后百般之二争力。也就是无数个相等相乘之十字在身体内外形成一个立体的园。使对方毫无缝隙可乘。王芗斋先生把这种状态称之为浑圆,或叫做力归一。至此,习拳者在技击当中可谓之得其环中而能以应无穷了。由此大家就不难明白,王芗斋先生为什么在大成拳论自卫一篇中说:学者于打法一道,若非实地练习,亦不易得。故平时应加以研究。至于提打,钩打,按打,挂打等等,终是下乘功夫,聪明智慧者,则无需习此。

太极,形意,八卦三拳皆是以后天有形之驱,通过合理的锻炼,补足先天之元气,复归乾健之体的学术。那么,何为合理之锻炼呢?合理的理又是什么到了道理呢?前面已经说过,天道既是人道,天人是一理。所谓气无二气,理无二理。我们练拳所要遵循的原理,就是万物同为先天一气所生,而我们所要练的就是将后天意识转化成先天状态。也就是一的状态。

形意拳的拳法有五形拳,十二形拳。八卦拳有八八六十四掌。太极拳有陈式,杨式,孙式,吴式,武式等等。但无论你练的是那一门拳法,形式的繁简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一定要遵循后天返先天的道理。而这三种拳术的拳法也正是根据后天返先天的道理而编排的。

大家都知道,形意拳的十二形拳是根据十二种动物的特性演化而成的。这十二种动物都是天地所生,然而天地万物都是先天一气变化而来。所以说这十二种动物虽然名称与外形各不相同,但却同出一源。道理是相通的。古人说:诚于中,而形于外。诚是至诚之道,只有空洞无我才能达到至诚。才能格十二形乃至于万形而求得天地万物之理。

那么具体该怎么做呢?拿形意拳来说,学者最好于五形拳和十二形拳中任意挑选一个式子来练习。练时决不可用力,心中须空空洞洞不可存有欲望。时刻注意自己的动作,是否合于拳理,也就是道的法则。比如在动作的过程中,身体的各部位那儿僵,那儿紧,那儿不顺畅。膝肘,肩胯,手足能否相合。所以做时动作一定要慢,要缓,以便于观察,也就是自检。如此这般一遍一遍的练去,最后直至身体动作无论快慢,都能在松弛的状态下处处相合。顺畅而没有滞点。在这个阶段的练习过程中,身心皆不可用力最为关键。倘若身体一用拙力,心里一急一燥,那无疑就和内家拳的法则背道而驰了。用功的结果只会把自己弄成既不是内家也不是外家的四不像,于实际当中毫无意义可言。

可这么做无疑有人会问,郭云深老先生明明说形意拳有明劲,暗劲,化劲之分啊。而你说明劲不能用劲去练,那又该如何呢?郭云深老先生说形意拳有三步功夫,其实是想告诉后学者,形意拳和其它内家拳在内劲上有三个不同的表现层次。而并不是让你真的使劲去练。

郭老在论形意拳明劲一篇中说到:明劲者,即炼精化气易骨之道也。因人身先天之气与后天之气不合。所以体质不坚,故发明此道。而大凡人之初生,性无不善,体无不健,根无不固,纯是先天。以后知识一开,灵窍一闭,先后天不合,阴阳不交,皆是后天气血用事。故气血盛行,正气衰弱,以至于身体筋骨不能健壮。而明劲易骨之道则是将人身散乱之气收纳于内,练至上下相连,手足相顾,内外如一。至此,拳中明劲之功毕矣。正所谓六阳纯全,刚健之体是也。注意,这里说的六阳纯全正是后天返先天所致。也正是我为什么在第三部分的开头首先用先天八卦和后天八卦中卦爻的变化来给大家予以说明,人是怎么从先天落入后天,又如何运用顺逆之理从后天返回先天的道理所在了。

所以说,形意拳其实是让习拳者通过站桩或拳法的锻炼,使身体在练习中听从心意的指挥。这里说的心意不是后天的欲望,而是先天之真意。而听从先天真意的目的是为了去除后天的拙力和内心的欲望。通过这种循序渐进的不断练习,最终达到身体动作无论动静,无不与先天之真意相合,内外如一,浑然一体。从而达到先后天合一的最终目的。

而要跟大家说明的是,在内家拳这三个阶段当中,能做到第一步已经很不容易了。

在明劲阶段,习拳者的大小关节都要打开。周身的关节都打开了,身体动作才能做到无一处不合,发力才能均整。尤其是尾闾和胯最为关键。在第一部分已经说过,此处为一身之根节,如果打不开,人体上,中,下三节就不能统一。发力就会脱节,所发之力非整体而是局部。问题还不光如此。关节不开,周身不能统一。不仅仅是造成习拳者在发力时,劲力不能由脚跟起,通过腿,腰,肩,臂最终达于指端的原因。它的另一大弊病是造成了习拳者在技击当中与对方所发之力产生硬碰硬的顶撞。

武术散手的确是力与力的碰撞。那么双方谁力大谁就占便宜。这叫做以力降十会。但由此而产生出的诸多变化,也可以用来以巧破千斤。这样一来,敌我双方在打斗中必将你来我往,利用力量上的悬殊和技术动作的快慢来取胜对手。因此,体能的好坏无疑也就成为了能否胜出的重要条件之一。王芗斋先生把这种打斗形式称之为抵抗之变相。因为在这种形式的打斗当中,即使运动双方能够做到在顾的同时去打。而实际上也只不过是肢体的分工合作而已。若从整体观的角度来说还是二而不是一。

而中国传统内家拳在技击当中有其非常独特的内涵。在上一个段落中已经说过,做为内家拳第一步就是要做到节节贯通,节节贯穿。这样做的目的有两个,一个是为了做到来力不受,在此同时,还要做到去力无阻。这也就是内家拳为什么能够做到硬打硬进没遮拦的道理所在。倘若敌我双方力一接触便产生顶力而受制于对手的话,那么就只能是靠运动身体的其它部位来攻击或化解了。所以说那是二而不是一。

那么,什么是来力不受和去力无阻呢?在第一部分已经说过,具备了这层功夫的习练者,在技击当中一定要采取主动出击的方式来抢占对手的重心。记住,在进攻当中双手一定要护住自己的头胸部,防止对手突然袭击。如果对方突然用拳或用腿向我的头胸部发起攻击的话。我双手一定要打顾合一。在顾的同时直取对方的中线,这叫做逼迫式打法。给对手造成一种我要全力以赴的感觉,逼迫对手出力还击。只要对手使出半数的力量,那么他的重心就会暴露无疑,身体也就会自动叫整,而我的目的也正在于此。在对手与我的肢体任何部位发生碰撞的同时,对手发出的力量会经我的肢体收于脊背,经腰部下到尾闾。由尾闾的自动运动而使其来力化为乌有。在此同时,我的力量却从脚底经脊背而达于双臂,发于指尖,直捣对手的重心。以此来破坏对手的身体平衡,产生拔根的现象。当然,这里还包括神气的运动,也就是神气要比对方足。否则,很容易给对方造成可乘之机。所以,王芗斋先生说不求形骸似但求神意足。然而,无论是形体的贯通还是神气的薄厚,习练者必须在平日的练习中。于身心都不用力的状态下长此以往的刻苦锻炼才能有所收获。否则,未亦有得。八卦,太极,包括其它内家拳也都是如此。

八卦拳既然以八卦命名,那么学者就必须先要对八卦进行了解。在远古时代,古人通过对宇宙万物的分析,把自然界统一分成八类。分别用八个不同的符号代表,它们是乾,坤,坎,离,震,兑,艮。古人认为,天地万物的产生都是层层分化而成的。由简至繁,由一而二,由二而三,由三而生成万物。古人把这种天地万物演化的过程称之为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所以说,八卦是取相于万物。因此说它是远取诸物,而对于近取诸身的道理则在于,人体的形成也恰恰符合八卦生成的原理。而且人体四肢各部位并合之数正好与六十四卦之数相合。由此说来。天地万物都是格物致和。物在外,而理具于内。道理是相通的。而今以八卦命名于拳术,无论有多少形多少式,习练者只要把握好宇宙万物之总纲。从后天转化成先天,从有为而至无为。那么天地万物之性能皆能效法,皆能为我所用。至于拳术之精微,虽有无穷之变化而莫不在我一身之中。

太极拳由阴阳变化之理推演而成。从形式上虽有百十式之多,但其精髓,则在于舍己从人之道。拳论曰:由己则滞,从人则活。老子曰:为欲取之,必固与之。但是要想能从人,习练者必须先练得周身一家。动作时全体俱要相随,稍有不相随处,身体便会散乱。所以习练者于平日练习拳架,一动便要问自己周身内外是否能处处相合。稍有不合,便要改正,等日久功深练得全体一致,此时你一挨我,我既能量彼劲之大小,前进后退,处处恰合。彼劲稍一出尖,我不用动彼分毫,彼因重心不稳自会跌出。此时,我也可乘机而入,借彼之力,发力将彼跌出。但要想练得周身一家,无有不合之处。就必须合着理法去锻炼。使自身由后天转变为先天,将自己融入于虚无之中,才能由此而得太极拳之妙。

                     联系人:王先生

                      电话:13520469020.(

类别:默认分类 | 评论(1) | 浏览(356) 中国传统内家拳揭密(二)2008-05-05 08:21中国传统内家拳揭密(二) (2008-04-30 22:59:56)标签:杂谈

第三部分

中国传统武术中的内劲与道家的先天一气,佛所说的自性,儒家的中庸之道,所修炼的都属同一资源。

中国的老祖宗们用周易来解释万事万物。认为天地之间人是一小天地,宇宙为一大天地,人天是一理,也就是说天道即人道。

人在未出生时,犹如宇宙的原始状态,阴阳未判,天地未分,无形无相,无我无他,浑浑噩噩,一气浑然。

当婴儿出生后,正如天地已分,物质世界产生,分阴分阳,有善有恶。先天之元气即先天之气,随着人的成长,为知识情欲所惑。元气渐消,体质日弱,若按易学之理术,扭转契机,把握阴阳,引中和之气,返还原始之初,使人体质增强,以复先天之本能也。

因而,古人有先天八卦与后天八卦之分。先天八卦的排列是乾上坤下,离东坎西,后天八卦的方位排列是离上坎下,震东兑西,而乾坤两卦分别居于西北和西南。

古代的先贤们认为,人本来是乾健之体,阴阳是相和的,正如先天八卦图所示。乾卦中的三个阳爻表示纯阳之气,坤卦中的三个阴爻表示纯阴之气,而当人落入后天则阴阳分离,乾卦的中爻陷入坤卦,坤卦的中爻陷入乾卦,这样一来乾卦与坤卦发生了质的变化。由先天而变为后天,乾卦转为离卦,离卦属心,心属火,故称离火。坤卦转为坎卦,坎卦属肾,肾主水。故称坎水。

要想使人恢复乾坤正体,就必须使坎卦中的阳爻入于离卦的中爻,让离卦变回乾卦。离卦中的阴爻下归坎卦的中爻,让坎卦变回坤卦,这叫做坎离交媾。由此而行,周天运转,使人恢复乾坤正体即所谓后天返先天,至此,于道来说还并未到达究竟。需更进一步使乾坤交媾也就是阴阳相和。易理是一分为二现在是由二返一。所以古人云:得其一而万事毕。

需要注意的是,前人在修炼上所总结的鼎炉,药物,火候,河车运转,结丹等术语,其用意只是作为比喻。比如丹田窍穴虽有其方位,但却无实处,使得后学难识其本来面目。在此奉劝各位,用功一定要从无入有。心中需空空洞洞,待需极静笃之时自然明了其中奥秘。玄关玄窍只不过是用后天之呼吸引发先天真一之气,并没有固定方位。但却有其真实景象,古人所言实不虚也。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其大意是说,如果大家都追求至善至美的生活,那必然会有善恶的产生.这样一来,所谓美的东西也就不美了,所谓善也就不成其为善了。所以老子奉劝世人,有无,难易,高下,前后等等,都是人为划分,这一切都源于人的后天欲望。因此他主张无为,希望大家不要被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所蒙蔽。

哲学家们则认为,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对立而又统一的。

王芗斋先生在大成拳论中也曾指出,天地之间,无一不是矛盾,又无一不是圆融,必须打破圆融,统一矛盾,也能融会贯通。

   以上三段文字都是前人对物质世界的种种看法,具体到拳术中又如何理解呢?

王芗斋先生说练拳要从抽象中求具体,在虚无中度其有,在有中揣其无,大部分人对抽象与具体两者间的关系都是这样理解的。

下面举例说明,当习拳者在站桩时,双手如报球状。球是想象出来的属于抽象,因此而产生的撑抱力是身体方面的属于具体。

试力时身体犹如站在水中,水是想象出来的属于抽象,由运动而感觉到上下,左右,前后都有相应的阻力是身体方面的属于具体,如果说这就是抽象与具体的话,那么大家都忽略了关键性的一点,那就是两个事例当中所谓的抽象都来自体后天的器官——大脑的想象。

这么一来,大家就把问题给单一化了。也可以说是陷入文字障碍中了,因为人认识事物都是有标准的。正如老子所说的,有无、难易、高下、音声、前后。那么标准从何而来呢?当然来自于日常生活的积累。人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观察。观察生活中周围的一切。这个是什么?那个是什么?等等等等。从简单到复杂,从家庭到社会,逐渐形成个人意识。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乃至人生观与世界观的形成。人的大脑把看到的,听到的,或是感受到的知识经验全部储存起来,然后分门别类。在需要的时候,再把相关内容从记忆库中调出来。所以说,人们在站桩与试力中所运用的精神假借全部都是现实生活中的第二重投影。人们只不过是把真实的事物通过大脑的想象了一下而已。这并非是抽象。对于身体方面的感受来说就更不言而喻了。

那么,什么才是王芗斋先生所说的抽象呢?抽象就是不能有具体的形象,换句话说,它不是现实中人们可以用肉眼看到,用手触摸到的物质。庄子说物物者非物就是这个道理。而在人们大脑中所储存的全部都是自然界中的事物。哪怕是人们编造出来的,现实中没有的东西。也只不过是把现实中的某些个体七拼八凑而成的。凡是有形有质的物质,包括人本身,都不属于抽象的范畴。抽象是看不见,摸不着,但又是确实存在的。

佛在两千多年千正悟到的自性本空。他认为宇宙万物都是这个自性变化而成的。而中国的道家也有相似的说法。丹书云:道自虚无生一气,便从一气产阴阳。阴阳再合成三体,三体重生万物张。不管这是唯心论还是唯物论,还是心物一元论,不管现代科学能否辨别其真伪,人类的先贤就是这样来解释宇宙的。

而不论是道家学说还是佛家学术,这与咱们谈论的抽象又有什么联系呢?中国道家的代表人物老子说:一生二。这个一是只天地万物未分之时,属于混沌状态。所以,老子叫它无名天地之始,也就是还不能赋予名称的意思。对人来说属于没生之时。

那么,数字二又叫两仪或阴阳,是指原始的混沌世界由于运动而分化出天地,随着天地的产生而生成万物。自此,天地万物各有其名,所以老子把它称之为有名万物之母。对人来说为己生。

物质有了名称就产生了分别,有分别便会有矛盾。然而矛盾的双方即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比如:长短、大小、高低、前后。假如没有长的观念也就不会有短的概念产生。没有大也就无所谓小。如果从拳学的角度看,无论是动静、虚实、开合、吞吐都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而已。换句话说,是一个事物在各个不同方面的表现。或者说是这个事物在现实中所表现出来的具体形象为动静、虚实、开合、吞吐。那么这个事物为何物呢?老子把它称为一。在拳学中,王芗斋先生说使身体动作达到松即是紧,紧即是松,松紧紧松勿过正。实即是虚,虚即是实,实虚虚实得中平。要想能达到这个中平,那么就非得回到一的状态不可,而这个一就是道家所说的先天一气,也正是我们所寻找的抽象。

为什么这么说呢?如果说先天一气是有的话,可是它既看不见也摸不着。如果说它是无,你只要按规矩练,练对了它就有相应效果。它既不着于有也不着于无。佛家讲不执着不着相。金刚经说的好,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这里说的如来就是真如自性。孟子曰:养浩然之正气。这个正不是代表正义,而是不偏不倚的意思,不偏不倚谓之正。所谓不勉强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是也。意思是说:不带有一丝一毫的勉强,没有后天欲望的驱使,如此中道方为从容。

王芗斋先生自称矛盾老人,他认为,物质世界无一不是矛盾又无一不是圆融,必须打破圆融,统一矛盾才能融会贯通。这个物质世界中的一切都是相互联系,然而又是相互矛盾的。所谓圆融正如五行相生,水生木,木生火,火生金。所谓矛盾就像五行相克,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如要维持这种圆融的状态就必然会导致矛盾的产生。所以,要想解开这种局面唯一的方法就是打破,只有打破这种表面的圆融才能统一所谓的矛盾。在拳学中,王芗斋说一法不力无法不容,老子曰:为无为则无不治。

以上所谈皆是法则,具体用功又当如何呢?前面已经说过,易学从数理上认为,物质世界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那么,要想由后天返到先天,从数理上讲是一个由繁入简的过程。从后天八卦和先天八卦的卦爻上看,是一个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变化的过程。然而,数理也好,卦爻也好,都只是用来比喻而已。就象用手指月,目的是让人看到月亮而不是让你去研究手指。在具体操作上,大家可任选一种适合自己的方法来练习。具体要求简单的说,就是身心皆不可用力。因为人活着,包括成长,发育,全部依赖于先天一气。它是一股活力,内含无限的生机。它和人的关系就好像燃油与汽车,没有油的燃烧车是发动不起来的。而当人落入后天,先天的作用就被取代了。所以,只有在后天欲望与注血之力得以控制之后,它才有可能逐渐恢复其功能。

神秀法师对此曾有,时时勤擦拭,莫使染尘埃的诗句。王芗斋先生说,改造生理,发挥量能。

那么,什么叫改造生理呢?用老子的一句话来解释就是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只有损之又损才能由二变成一,才能发挥良能。发挥先天一气的作用。那么这个由二变成一,或者说损之又损,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要你不断的去掉后天意识,因为在后天当中任何事物都有正反两个方面。假如不能打破这个局面的话,你将永远也不能统一矛盾而融会贯通。相反,如果你真的能在锻炼中有所体悟,那么在身心两个方面都会有明显的改变。正如佛所说,本来具足。这个自性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你练它它也不会多,你不练它它也不会少。如果你存有一个念头想去求它,就已经执着了。关键是你要能放下。只要你能把后天意识放下,当下即是。就这么简单。可难就难在放下了却难以保持。这也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勤奋练习的原因。所以六祖说:顿悟还需渐修。见地有了,剩下的就看你怎么用功修持了。

因此,大家应该能明白一个道理。练武并不是像一般人所说的,先要炼精化气,再炼气化神,最后才能练神还虚。精气神是一体的,是不可分割的。只要你能明了还虚之理,合着规矩练习,那么你每练一日,都在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练神还虚。它是同时进行的。也就是说,你的后天意识去掉一分,先天功能就显露一分。后天意识去得越干净,你先天的功能就越强,你的武功也就越高。

那么,剩下的就是怎么练的问题了。从武术的角度说,不论你是练站桩,还是行拳架。都必须合这规矩,使自己逐渐从后天状态恢复未生之时的先天功能。在这当中,首先第一步是你要先能明理。明理的目的是让你能够彻底的改变你的思维。也就是让你明白,现已形成的在头脑中的都属后天的意识。要想恢复先天功能,就要把后天意识清扫干净。佛家称为转识成智或叫明心见性。倘若真的能转,习练者在身体方面跟着就会发生变化。所以王芗斋先生说:心理作用于生理。在生理上真的起变化之后,再把身体方面的体认信息反馈于心理。这样,在心理与生理上产生良性循环,也就是说,此时此刻先天功能已经在你身心两个方面发生作用了。

如果在身体上没有明显的改变,那只能说明你在理论上认识得不清或根本就不正确。顺便提一句,所谓身体上的改变,就是身体应该越练越软,软到什么程度呢?当然能达到老子说的专气至柔能婴儿乎是再好不过了。在武术中叫抻筋拔骨。这个过程在锻炼中会很不舒服的。每个人的情况不同所表现出来的程度也各不相同,在此不做详述。

所谓去掉后天意识,发挥人体的先天功能。其表现从心理上说是无杂念,也就是通常人们说的入静。可别忘了,佛说过本来具足。你本来就是静的,只是后天把你给扰乱了。假如你把它当作一个追求的目标,那么无形当中等于又多了一条杂念。本来出发点是好的,可真去做的话又变成了后天的欲望。结果是似是而非。这就是人后天意识的惯性,很难一下子解决。我已经认识到错误啦,现在正朝好的方向努力呢,怎么又不对了?

下面,咱们来看看王芗斋先生是怎么说的。在大成拳论中,王芗斋先生说身体要如大冶烘炉,无物不淘熔。杂念来你就让它来吗,反正它也不会待得太久。该走的时候它自然就走了。你是这里的主人,把杂念当成过客,来去不留。在杂念的来去之间有一个空白,这个空白就是我们所说的静。可关键是太短暂了,顷刻之间就又让杂念给掩盖了。

怎么办呢?结论是没有具体的方法。只能让你头脑中纷飞的杂念像水中的灰尘一样。当水被盛入容器中后,让它自然沉淀。不要去管它。倘若一用方法,反会事与愿违。

说起来容易,真正能做到的确很难。这也就是王芗斋先生为什么感叹地说:吾道千年后,渗透禅关有几人啊!

前面已经说过,先天功能其表现从心理上是无杂念,也就是静。而现在我要告诉大家,这个静也是着相。因为有无二相全是先天的表现,而不是先天的本身。这就是很多人虽然认识到头脑中的诸多杂念都是在后天逐渐形成的,因而就片面的认为只要把后天杂念从头脑中清除干净,不就从后天状态返回先天了吗。而且,许多前辈高人都曾有过这样的描述。比如说:道本无也,心中空空洞洞等等。可问题并不象大家想像的那么简单。先贤们说的空也好,无也好,并没有错。他们所说的空和无并非有无二相其中之一的那个无,而是有无二相两者之间的无,或者说是空。也可以说是有无二相两者之间的有。确切地说它应该是非有非无。

为什么呢?因为说到其表现,如果认为它是有的话,可在人练功的过程中,它即没有身体上的固定方位,也没有具体的形象可言。假如说它是无,但它又却能不断的使人体产生出种种不可思议之妙。

从另一个方面讲,因为人与万物都同为道的载体,或者说是道的表现。前面已经说过,当先天一落入后天那么必然会产生出正反两个方面。所以人做为道的载体,在练功过程中从身心两个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也必然如此。要么就是有,要么则是无。其两者同为道的表象。而道本身是无形无相的。因此大家要想合于道,就既不要被有的现象所蒙蔽,也不要因为无的现象而迷惑。既不要因为有好的感觉而得意,也不要因为有太多坏的感觉而苦恼。因为这些全部都是道的表面现象。因此,在你前进的路途中所有的感觉都是过程,而非究竟。要做的只有正确的把握尺度,而万万不可设立具体的标准。这就是规矩也就是道的法则。在此提示一下,我们通篇所谈的,皆是教授大家从身心两个方面怎么才能合于道。而至于能不能成为道,那是另一个问题。所以我在第三部分一开始就说:佛道儒三家与中国传统武术的内劲所修所练的都属同一资源,而没说是同一究竟。

                    联系人:王先生

                      电话:13520469020.(

类别:默认分类 | 评论(0) | 浏览(565) 廖白语录节选 12008-04-30 22:47

廖白语录节选

51、孙门绝技,简言,以形意为基,八卦为变,然后玩太极。玩太极者,以形意八卦之大能,入太极高明境 极易,此是 孙门之心得。举手投足,以太极十三势之神意,随心意而举手投足,无一不是太极神韵。若懂形意鸡脚之独步,再参八卦走中行打之自如,即是孙式太极之创意。此是玩拳架,外形似太极,内涵由形意八卦而有。到此地步,以形意八卦劲意暗合太极之神意,善养神气,即是三拳合一之真太极。若谈劲意,太极谈劲极多极丰富,以健侯传人汇整之陈公一书,及班侯传张贤齐之书,谈劲之丰美 独步武林。由此可见,杨家一二代,确实有完整内家高明武技。孙门由形意八卦入,看此二书之谈劲,能觉其文辞至美,也觉其 至易,都是廖白身上物尔。廖白随手沾玩,都能轻易入二书中所谓太极最上乘境,沾粘劲,引劲,化劲, 听劲, 懂劲,冷劲,截劲, 拍劲,寸分劲, 开劲, 合劲,称最高之借劲(即闷劲),廖白而今都可轻易使用应敌(只受者能无怨言否???)。故言,三拳本一,师不我欺。也言抓拿节闭,为杨门高境绝技。能沾粘分寸之量,则能抓拿节闭。称此已失传,廖白曰,此八卦之龙形搜骨也,无异。故再曰,三拳本一。高者都能为,观杨太极古传,禄禅班侯健侯之高技,廖白几年来也渐一一能为一一成熟,除内载太夸张者外。言健侯戏鸟 鸟不能飞,言班侯喜散手击人 人双脚同时腾空 一次跌出三丈六尺远(此抛球跌成肉酱???? 当是夸张兼误传)。此 夸张语,廖白不能为,余自衡量,已得矣。不日成熟(假以再两三年),当不逊杨家二代前贤当年一生之妙。此是自许,有待武友来印证尔。杨家谈劲,渐为诸君一一介绍品评。

52、孙门形意 战将变脸。孙门以慈为先,何有此言。廖白解言:正因孙门心慈,以道为先,故须有此一法方能入世致用。先说啥是形意,形意即是心意,心越纯 则越灵,五行 一如。若言,形意之用,中高境,即是"五行沾粘控"。 孙师如是传。简言之,即是一气流行尔。五行能全,即是 "自然一气游",空空静静最难求,全身全心透空。空而灵,即是修道,故曰道门拳,故曰 守洞尘技。举手投足,无不自然和顺,高者 本无大敌,中者,应敌,敌人都自然听你的。不求胜于人,而人莫能胜之,即是道拳真解。平日学形意,只在练心,宜在五行拳里求,一切法都在里头,是练不够故方,练够即方圆自如。练时如修道心慈心平,自娱而已。形意即是心意,要由形,回归一心。平日要修道,不动心是修道,动心是大敌将。绝顶高手,永不动心,静静修道过日子(此即孙门形意特色)。大敌现,动手刹那"变脸",眼一睁,神光摄人, 如鹰补兔,意动即得。此是真形意,内藏真五行。此真五行一句,修到自知。有友潘岳师 练武曰 如兽之猛,如大敌在前。一旦动武, 须张牙舞爪 如兽食人,此是走刚形意。孙师传下,正好相反,心要慈,意要顺。问可大敌现 怎办?大敌现,真动手 刹那,师曰 "变脸"。刹那之 变脸,由"修道"成"大敌将",威势仍内敛 ,只是由出世间,回到 世间。张师言,若是同道 摸把劲尔,则无须变脸,仍是道心中玩即可。若是胜败心切之恶意相杀,则不可轻敌,刹那心意一变自然变脸,可由 "柔心"入"灵韧虚极",此师传另有门内密语,不足与外人道。诸君一笑,参详即是。到孙师之境,修道已深,故"永无大敌",故永不须再变脸。如是孙门一般弟子,以时代故,多以健身修心而已,则不传此法,则其心永如孙师之修道心平。

53、"比武时不能想,步数不能断,没招也忙活,忙活来忙活去地就打了人了。所谓“合身辗转不停势,舒展之下敌命亡”,比武不会换身形不行,蛇形就是练这个打这个。"这一描极美,即走中行打之意。八挂形意 都称走中行打,此即形意 八卦 比太极蹦高明之处,故实战堪用。杨禄禅 杨班侯不失古法,故意能此,故称禄禅应敌如猿侯 怀抱太极如运球, 闪躲即灵。称班侯高技, 如鹰旋。少侯已失半,澄辅以后全失,太极成 大胖子站立,不动如山。曰来 来 来推我(只不准真打),故太极终不堪用矣。文练者,入了 健身 修身修心尔。武练者,变成单力斗牛(其技比摔跤还低层次)。孙太极,仍以开合鸡步,故不失实战。

54、应从原始心意拳来解,鹰捉 虎抱头 熊膀 龙折身 鸡腿 雷身声,此即心意形意实战之神韵。再从心意形意古意,熊出洞得解。再从心意形意古三拳真义窥得践裹钻,再从今日搏击经验去猜,两人相战,怕人打又想打人,如何防护中又能打人.故曰,顾即是打, 打即是顾.顾打合一。想顾打合一,须练成六合。六合一伸手,即是 熊出洞,即是鹰捉虎抱头 熊膀 龙折身 鸡腿。其实,还没练成,即非常难懂,防守即难打,打人即难防。何以故,六合大整劲未出故。练成了,就自然能知啥是虎抱头,顾打合一技也。孙禄堂先师所传实战截法 (内含沾粘 抖 震 颤 搓五法),即虎抱头之真义。再简言,您去看老虎虎爪之扑用,或猫如何扑用防护。 如果您练成六合大整劲,已能如虎扑搓人,若少了腰之运用,那是能刚整而少变化。腰能柔动而妙用,即龙折身。吾师说,功夫要练到三环套月,则八卦自在其中。龙身者,与八卦妙用不二。六合是形意之要求,故言心意六合拳。学拳之初,全身如线牵木偶,手上脚不及上,脚上手不及配合,全身就算一起拥上,以劲不及布及,打人不成,还被人打。经五形十二形及桩法锻练,久久全身打成一块,此曰身整。即六合。此时,全身如透,关节如无,皆是一体如意所成,力像熊,捷像豹子,此即六合,整劲之意,此非锻练不能得。三环套月,此月是圆月,内劲饱满圆融之相,此即内外皆如。人有三环,上中下可转,上环在肩关,中环在腰侉,下环在膝脚,此三环得灵,左旋又转无不如意,即龙身之另一义。三环能自如,则太极八卦无所不应。此师传三环套月,若有外无内,外形转仍无效,重在圆月。月者,无微不至之一太极也。诸君,古心意形意,也用五行 八卦 九宫 太极等辞,非太极独用也。故曰心意是真太极。此言,汝行拳,耸肩乎?若无,熊膀有也。汝行拳,虚实能清否?若能,鸡腿有也。汝行拳,腰活否?有则龙折身不失也。汝行拳,能束能展否?能,虎形不失也。开合有度,转旋不破身,起落分明,六合神合,敌来,入我袋中也,能此,四象五行八卦九宫如如。浑涵之手非其人演而拆之,言语难及也。

55、古人言,一入化劲,技巧就消失了。无技巧,却能轻胜多数武家(除少数极大 极罕见之武家外遇此 为道有可 若须相杀 则须杀胜)。可以无杀气,却控之跌之如戏小孩,此名修入化境,其境深深无底。化境另一解:三回九转是一式自练,举手头足,无一不是一式,如长江大海涛涛不绝。打太极,一套拳成一式较易,打形意八卦 ,想三回九转成一式,须更高明才能为。也无 太极 ,也无 形意 ,也无八卦,无论如何转, 如何动 ,都是一式。至此,称化劲。用尤其是,如言,老远让孙先生眼睛看到即无脱逃,此一式也。三丈之内让孙存周看住即无可脱逃,此一式也。三五公尺内,与廖白相战,刹那即至,刹那人跌,逃无可逃,也是一式。慢上,快上,都是一式即得(一式即是一心一身尔)。至此,即是化境。当然,化境如深海深,廖白是浅滩,孙先生是马理雅那深海,不可同日而语。但以此义定之,却是一义。“涅盘”是佛教很重要的一个名词,可是定义却很模糊,且随不同经典,不同论点,而有不同义。化劲也是,有人把不用力之顺畅柔和动作名之为化劲,如打太极拳,称由化劲入,也可。另一个用法,指某人之功夫,已到制人无招,无用劲相。将此无形无相之工夫,称化劲。可是第一词,可以每个人都因练熟太极拳而自觉化劲,可不是每个人的功夫都很高了。可能自家打拳舒畅,一用到人身上,则推不动 一碰就被人咬死了,用尽吃奶力气也不能胜人,此时化劲不见了。后者则谓,虽方亦圆,其人打拳很自然,无很陶醉之轻柔模样,别人(外行人看他也因他不全然放松陶醉之样子)看 不觉得它是化劲,可看他与任何人动武,都成一摸即倒,也无特别之美招,倒像两人都套招,却套的马虎,其实此为化劲之自然工夫,却无陶醉样。故化劲有二:一是样子轻灵柔美像(一用对手变不听话了 称 虽圆亦方) ,一是工夫自然(没陶醉卫 反而不太像化劲可每个对手都很听话称 虽方亦圆)。整劲如是,一是练之人 强力求自身六合称整劲,可一用到真临敌应用,却僵儿不能活,变本笨了,想整无用。二是自然没啥整不整,人一碰他,一摸一撞都如巨熊大虎扑人,此自然整。真化劲,真整劲,都是工夫作到了。一相战,对方由巨汉自然便成小孩,而举动自然即胜人,儿称化劲与整劲,如何练到??各家都有拳功,形意在五行拳十二形行意 二十四神手,八卦 在八先天掌 六十四后天掌,太极在十三势组合成 个家老价 ,新架 大架 小假 简化架。此二慈都是指工夫做到后之 ”果实”。

56、把周身练成一如,则由绵羊 变豹子。打斗时会怕人家打到你,会挡上,即虎抱头。会档上下,即是活式狸猫上树。乡撞间,本能会怕,一惊就赢了,不必招式 。 过此,您就明白自己是豹子,对方都只是绵羊,举手投足 都能胜他。古言,五行何一处, 放胆即成功。故多练五行拳,五行自合一。

57、跆拳道是大动作攻防,若言腿法,高腿是演电影好看,或手戴拳套已无大攻击力,加以规则限制 不准推撞击打人,故高腿才能有用。若真实战,低腿才堪用。若言低腿,廖白之狸猫上树即可一腿摧杀之,比跆拳高手腿上功夫更高。故再简言,真实战,大动作即公尺劲者,将被能沾粘颤分寸劲者杀掉。简言,相近间,无让起高腿之机,起亦是自杀之腿,周身俱空。让其三腿站立,都难当形意之扑撞,让起想起腿成单腿站,岂不瞬间扑杀。此是真言,不懂腿者,才言高腿,不知高腿之用,只是规则设定保护才能堪用。廖白知己知彼,摧毁高腿易如反掌,若言低腿对低腿,廖白之周身寸劲,腿上工夫寸之大能更比手上还高多倍。故玩手至今,尚不须用腿,刹那扑倒人 易也。简言一故事,五六年前,师弟黑姬,他本是三代少林拳家,更兼学太极及推手十年,兼柔道两段跆拳道三段(三段才强 五六段以上其实已不堪用)。其少林腿法 低腿之威,更比跆拳者功夫更高更真。有一天,我俩在一位五友郭老师家玩耍,黑姬虽与已开始廖白学形意八卦,但一身精奇之腿法还未用上,总有遗撼。某日,玩手间,欲兼动腿,远比示威,一动再动,看廖白敢近前沾否。廖白也想让它了解内家之腿法,故接近之,始动,廖白近,黑姬惨叫一声蹲下哀叫,怨:你怎来真的。其实廖白不曾动腿,只依其变而寸进,以其用腿,故受劲打也,腿自能听而攻防也,此即七十二暗腿之真义。接连玩两次,黑姬两次都惨叫呼痛而蹲下。六年来,我俩再玩手,不再提腿。黑姬其腿日暗儿微,却是功夫日进。廖白告之,八卦腿形意腿,功夫超绝,不见腿而功夫高。故孙先生言 ,暗藏十八罗汉拳七十二暗腿也。苟欲用腿,郭云深先生言 狸猫上树已足。程挺华先生言,能抬膝即是八卦七十二暗脚。太极者,踩腿即是内家腿法。内家腿法,周身一如也。。内功者,周身能为也。腿之内功当然比手还利害,只不能用腿,用则摧人也,廖白说内家腿法不见其形 曰暗腿。

58、突然而进 进则踏实,此在 "半步身摧尔"。两人相战,半步之前,人不足以伤你,故徐步缓行即可。最后之半步,不进不足以跌人摧人,进则己身也入危地,故胜败刹那,即在此半步。终身练行练追练鸡步,用在 半步三摧,此即 "半步身打"。此半步,是形意绝技,是郭老夫子一生之学问。问:人用此"半步身打" 打你,又如何?廖白答:昨日遇一武友,韩国人,学韩国跆拳道及韩国古武道,加学八挂拳十余年,经常周游台湾韩国各武场,中华武技百家前人故事 文章 古拳经论,他无不知晓,形意半步崩拳郭云深,八卦董海川,孙禄堂,其它外家拳技名家,它也无不如数家珍,是装傻之高手。体重一百公斤,平常看笨,一真动,却敏捷如猴。两年前与廖白玩手,一动即被廖白抓倒,仰跌半空于脚下。以其体重,怕跌坏他。他自言:此一玩,让他实战工夫观全改变,很感谢廖白。一别两年,昨日又玩,他说:虽然真心佩服廖白实战能力之高,他走遍全台十余年,装笨装傻,求看功夫,至今只看到两个真实战高手,一是北简,一是廖白,余皆不足道(他之言 抱歉) 。只对廖白仍有 一点疑,若让其先发动猛烈攻击,廖白还可胜它否?(以其体重拳脚力之猛烈 疑廖白是胜于先发制人若让其先开打 能改变战局否????) 自言过去一战,他拳脚都还没使出即败,希望廖白不见怪,再给他一次机会, 且不要伤他。廖白说可,请先进拳。他挥拳高举 擗下(大擗挂),廖白沾控 跌他于沙发上。再起,他半步一踏进, 右直拳猛进廖白胸腹,廖白轻沾,其拳即止。廖白让其再打,催促曰:你体重一百多公斤,练拳十余年,用你全身力气,使劲用全身力冲打,别客气,连进三拳,一摸即粘住,无法破门,摇头直疑。廖白说:半步崩拳你也说懂,脚踏中门夺地位,你也说懂,如之何?它只摇头。双拳直摧如何?他一身直撞,双拳摧打胸腹,还是一沾即止。用推手直扑如何?他扑进,只止而其进无效。再玩,再扑进,此次廖白让他看 它自家之发力, 将便成打它自己,扑打近,头脸要害却每自动送到廖白手上,上来挨打。廖白解曰:你上前打来扑来,我俩如 "两车相撞"。问题是:以力言,一你撞不动我,二以巧言,两力如两车相撞,相加间,我力如锐, 搓戳破你弱点要害,你力 停在我身坚实处或落入虚空被吞。或 你力为能出,或你先发我后发却先至,故我俩真撞,你即被摧毁,摧毁你之力,还一半由你负责出,懂乎?玩多次,终能懂,若言摧杀,任何一刻 ,它都早已被摧毁。无论它打不打,出不出拳脚,出更惨,其力用来自伤尔。简言之,能践(冲击),还须"裹钻"胜人(裹者沾控人钻者 控己)。故说破亦无用,其人身大力大 力猛,只廖白力灵,故胜之如戏婴。改口由廖老师直真心感动 感谢 ,呼 老师 老师。曰:能让他知解中国真内家工夫之道,却能不伤他。廖白工夫,只能是群龙群虎间的小山猫。以孙门而言,只是能懂孙门实战技工夫中,胜人在省力,不用劲力胜人之初阶而已。未来仍遥,期再假二十年,求证存周先生十分之一二,努力尔。

59、高妙武学如艺术之美,其真刹那感动人。笔下传真,如何描述最好,如何解读最好,两者都须是艺术知音之涵养。内家武学是高妙武艺,知音少,离此有诤。知拍,以实战技击言,非常重要。若是拳击赛,以"拳套"一戴,既能当盾 ,脆弱之口鼻 脚胫 心窝,都已有防护,故有力比打中还重要,故知拍程度之重要已减轻。但若打架,虽非重拳一挥抹到口鼻,则 啥都玩完了,故有人拼死乱拳 以求击中对方头部机率高,故都远挥,不敢轻近,一近则 扑下身拉倒为主,故成拉扯满地滚。回看技击,能以内功练成有盾兼有刀者,如藤牌兵,故今很少很少。年轻训练个几年,每人拳脚都很快,稍接近 谁打中谁,都很难讲,此时接近之机,何时出拳,就成很高之学问与真本事,其实,李小龙说其实 此是天份,天生赢家者胜。刹那两人相近,谁都看到,只能出得及适当力度之拳脚否?此即反应爆发力(不戴拳套 则看快代拳套 则看劲力)。对方不当距离,过早 过远 出拳脚,我稍退半步 极失效。当机中,进退半步之反应能力,及此中 能击出者比对方快准者(即身步拳脚先发先至 或后发先至之能力),谓知拍。简言之,即身寸, 步寸,手寸之能力(相信此句能懂者不多),即 身手脚步 "加速度" 及"变加速度"之能力。高者,相战刹那,得机者高,此即知拍能力。问如何练得?廖白解曰:一切内外家全部拳架 功法, 撕扒对练 ,推手对练, 散手对练, 都为提高此能力 而设计。

60、形意之打人,以崩拳最有名。不管单崩 或双崩,都如坦克车撞人,故形意之拳极实,非抽击故。功夫主要在:一是沾粘控,故可于您胸腹处沾及才开始崩打。0.01秒之紧一下尔,故曰炸劲 战劲(颤劲)。快如冬天打冷战(抖颤),一下即摧。二是能整能沉,打人非用抽弹击,而是捅崩撞打,打人成飞。即用擗拳,也称快如闪电手且沉。故形意拳,非一般寻常拳脚以抽弹为快可言。功夫练好,一式如同无量式。崩拳者,可单崩,可双崩。两敌相接间,可引而崩,可压而崩,可破而崩,可崩破身势带打跌,可沾而崩,可借劲接笋崩,故因其一身功力可沾控人,可追,拳头想放到的人胸腹处,是易如反掌,故一式即够。其实崩擗是何一的。前手抓摸为擗,后手崩,此单崩也。前手抓摸压下即擗,不变手连带崩进,亦是崩。故简言之,抓小孩 过来打肚子,即是崩。看姜容樵形容郭云深当年实战(闪点手张占魁之徒),极凶猛之巨寇,称武艺高强,只遇着云深,一把抓过来,一月牙刀横过,如同抓鸡来杀。郭师祖,人瘦小,功夫练成,内力浑厚到抓高手如抓小孩,此是清末当年的故事。董海川郭云深都称神力惊人,非举重力,而是抓控人之内力。抓过来用刀杀,跟抓过来打肚子 崩(一个理)

61、人之足,无力即跌,人老足自无力。人又年轻又健康,当然四肢有力又蹦又跳。一流年轻选手,爆发力第一,此由足之强健而生。年纪稍大,爆发力则减,则招淘汰,故足之气血第一。想打西洋拳击,一定要练跑 练跳,即是练腿,即是练爆发力。综此,足之要可知。太极拳,希望练后天补先天 超越自己,当然也是腰腿 足为先,故理一。无奇处,练手 先练腿,古言:手打三脚打七,即此义。故多练腿 多练足 多练步。练好,身法好,才能真实战。形意 八卦,最重练足步,孙门尤其最看重。

62、普通拳手,挥拳须长 才能伤人。无学者 须高举后手 挥出近一米多,犹为能伤人。西洋拳手,前刺拳近五十公分多仍无法伤人,多数只以此前刺拳惊对方意且利于拉回中,后拳才易击出威力。后拳行程多过一米,故无论多快,其实还慢。内家高手,两手齐出沾控敌手。以形意曰虎抱头,或鼍形手,八卦曰捧掌,太极曰 抱太极,一沾阻间,高手沾人以"二姐出门",敌意若呆一瞬,此二姐出门。董海川公传下之言:"二姐出门 才称能手"。此间之前是行程,拳意犹蓄,无限变化之可能。意沾控得敌,若沾及间(以肘间),一呆意,拳早已在敌人头脸胸复间待命, "一簇颤"0.01秒,人已摧毁而跌。即在古代寻常高手以下,跟本不能听懂此言,何谓"二姐出门犹称小大姐转身方可夸"?不能身证 ,不能解此,永无入高明之望。身证者,即古亦代不数人。此中难言,在于古今寻常午人 都实无福能听能见。拳经偶言,亦无人能懂,若懂,岂让老廖白说到眉毛拖地。一笑。0.01秒沾意得敌一呆意,而以得机造机变机取之,此可能。0.01秒 以沾粘贴实之身手,猛烈 微震3-10cm,一紧即松以摧敌,此为可能。但您不须要也不可能 ,连续贴实一百人或十人,但每个与敌接触间,顺间变化到彼身,贴实始发击,发则瞬间摧毁,却是合理也可能做到之喻,此即内家能为之利器也是武者修行之美与梦。适当理解其条件,则知道艺之美,此是极高之内家武学艺术,非可轻易获得与理解。

63、 形意拳,日人著书 称之为天下第一必杀拳法。苟以一寸劲击杀,大概都不须再发第二下了。何以故?及既是寸发,即沾到即透,以六百磅之针力戳击,内家寸打。打人如人下楼梯之失步跌下惊慌中,此时,人体防卫力难出,如无体护,如内脏拿出用指头搓爪戳,焉须第二下。且不能沾控,寸劲无用,故沾粘控第一,故曰孙门内家绝手 "沾粘颤"。且周身一如者,内劲源源不绝,连击亦是小事。

64、 形意擗拳,即是翻浪劲。量人相战 一触间,先浮其根,再抓下破其势,则可颇势打翻人。先下后上也可打翻人。番浪劲仍是大东作之明称,工夫为修高。高者,不起不落一寸为先,不见翻浪 就打翻了。名辞都是给初学者说的,啥缠丝劲,有形就是工夫浅。

65、形意古谱 有三拳三棍之辞,应作何解?三拳者,践果钻,想颠倒顺序,只在工夫层次上解,无大碍。三棍者,简言,最简之自然用棍,砸捅崩。身法自然,走上就打,棍一上手,砸是擗打,捅是枪打,崩是内功双手身打。用到形意刀法,也是简法,一抹一刺 一崩。从此拳棍刀 三用看,古形意古朴,重内家功夫,不重花式。然上乘形意,非不变化,变化在沾触一瞬之微动中。

66、山西系形意大巨匠 李旭洲先生,功夫极高,游走内家三拳,却以一生以形意为重。曰形意最高,此外 曰 古字门最美。此见英雄所见均同,孙禄堂杨班侯二贤所传,均有此观。形意功法用法最神,但宜由刚入柔。宋世容以一辞之悟“卷帘悟珠袖”,以此语分传三人,李存义,孙禄堂, 李旭洲。此句义 ,今日 无人得解。廖白解之,时当年当日,宋世荣公以形意之久修深入,思及内家武学胜败之道,思而不得其解,时值当饭自室内走出,一掀门廉垂珠,以意不专故,掀起直出,却被分流垂株拘拌,刹悟卷廉倒珠之沾控留意之美。故曰拳法能刚如能柔,无论用刚用柔,实战用柔也。故后来有此一句" 卷帘悟珠袖" ,此句义曾与三位先生论及。故郭云深先生刚柔相济却是用刚为先,宋世容先生刚柔相济 却是用柔为先,此形意二系,禄堂二师融会传真,更融摄三拳。师传 张师 续传廖白,曰:都当如火焰之食人 水浪之吞人。故曰:水火藏针无敌家,龙虎官神鬼沾粘挨连随。师传廖白,至此十七字,内家圆满矣。

类别:默认分类 | 评论(0) | 浏览(286) 廖白语录节选22008-04-30 22:47

67、思古拳家言:六合 ,三摧,其正解为何?不能此, 必不善战。在内家高境,则无摧不摧,走上即是。但未入高境前,以武学基础言,则另有明处。孙门 张师传廖白,实战间接近间,稍迟即败亡,故须摧劲,轻忽不得。手摧,则人莫测其出没不知所以守,能速变也,此横直二劲所能为。故言通臂,而后能手摧。身摧,则圆转自如,声东击西惊上取下,人不能知,此腰侉能吞吐。步摧则进退如闪电,其来也不见其来,其去也不见其去,打之不着,退之不及,刹那即败跌者。高者,如火焰吞人,逃无可逃,关键在步,曰竖劲。三环能摧,曰一横一竖天下无敌,则变化莫测,举动皆能合拍。胜人在恰到好处处,打人极省力,不虚耗不惊慌,高明时,曰三环套一圆月。成自然人自然劲,走上即得,摧已不见形影,如羚羊挂角无迹可寻。初学 须明 三摧 六合,此是实战胜败关键。久则忘法,如水淹人,如火焰追人,迎风接近,此大圈练到小圈,小圈练到无圈。今日太极之病,病在能站不能走,故能推手摸手,不能实战,形意八卦无此病。说此三摧,让孙门弟子,能知走中行打之要,曰纵,关键在步。故根基要稳,莫无本求高,形意之五行拳, 善纵走 。要练,而后能追。八卦之圆转要走,而后能步化,能练好。追人如风,吞人如焰,要实战,三摧莫舍。故莫舍形意八卦之基,问基,就近求汝师,无师须觅师,站前人肩膀上,莫贪聪明,以一生重当神农尝百草。故孙门不舍三拳,敬师第一。

68、韧者,岁意一站,如牛皮,如老牛劲 ,让人问不动,让摔跤 柔道高手,斗牛太极 推摔不动。轫者,掌指如铁×,轻触人跌。如内家鹰捉铁掌,未动如美手,意到掌指如铁×,兼快如闪电。故应手即仆者,此轫之功。极坚刚也。硬八卦称掌指如铁 即此功夫,极灵极妙,非细乘外家之僵硬。虎抱头是神意之用。汝无法戏虎,汝去戏家猫,看其双抓之护头兼攻击即可明其攻防神意。鹰捉,是擗拳之神意。能具鹰爪功是修形意拳之自然所得,勿犯三害九要要遵,否则其得之抓功无大功,只成外家中下乘,伤身又不足贵。若自然得,则美。

69、称孙存周:“其拳行如奔马,势若游龙。.....挫败名家尤众。.....”行拳如奔马,此即形意拳动手真貌,非指练拳。练拳不见烈形,只一旦动手,人未起手,已招掀跌扑跌。此非偷打,而是君子之快。不能此,非形意正宗。廖白每动手人跌,亦常有人远隔中方起手,称来,声未及停,已耶败跌。旁观者每误以为人家还在客气中,旁观者 还没擦好眼镜,说啥,比完了,你廖白 就不留情的吃完了。其实,若跌一次,可赖廖白趁人不备,玩五次十次,每此次都如此快跌,焉可再怪廖白之快。快虽有形容辞,但却可见形意真动手快捷扑倒人之特色。不解此,不知形意也。八卦如游龙,更是卷跌如龙卷风之快,此程挺华之技也。存周青比之程师,不让且有过之也。奔马游龙,故存周先生一生动武,刹那即胜。廖白现在以小号存周为标干,何以故?孙先师太高而无迹,存周可追而赶之,标干也。问风味何能相似?答形意加八卦为基故,孙门三拳同一模子也。其实,也如太极拳,练慢 不见得用慢。学形意,快慢可适当,但心仍宜静。快者,非如箭非。人相互走上前,太远莫奔忙,恰到好处时,一闪即近,如水之流进,其人之防护警觉出击都刹那失效。此快,快在人之门户不及掩,难信中已跌(简直无门户 有门户却更糟)。非远即一路快奔。偶玩 ,任真打可。平日练,不须奔忙,越想疾快刚猛,怕会失真义。形意八卦者,快慢恰当。太极者,养神第一。

70、形意打实 不打虚, 此是高妙实战义。        如题,此言明白者不多,纵观古今诸家文论,亦多不明白。今以孙门之技说明于此,其实,在廖白多篇短文早都已宣泄于世,细心之武友当早已能明。实者,一指防卫之内气,二指劲线之截断,百家通常以劲不足满,故打人只求其巧者居多。以直速之快及变之快为巧,闪击穿击 声东击西 阴阳莫测,都是打虚。唯形意以功力绝高 喜打实,故曰硬打硬进无遮拦。简言之,有遮拦更好,敌意手脚一遮拦,其肩侉四点即定死,其气即防实。此时形意打破,即五脏精气贯入五脏,如开花炸弹。故曰最毒毒不过形意拳,此为崩之美。若言擗,擗如虎扑羊,一扑搓,人已毁,此妙在形意之能起能落。打一起落,有城更美,防城即破,此亦打实。若言平挡,活敌直击方出未出,此时劲线已出,沾截之,以高功夫之纵撞截之。截断其劲线,其之出拳也,本为极实之击,若我之灵能胜而微吞之,其实刹那已成虚,而我之弓方张好,一吐,以更灵之整劲,速击其劲线之实,故曰打实即打虚,实处即虚处。以二劲之合,更伤大敌。此一法,说容易,高人少出焉。一是灵,故能听控。二是整韧,故能对而待。三是能纵, 得敌于一刹 此机不能失。此即孙门实战绝艺之根基处。诸君,说易,三拳不融摄,此艺即难行,故孙门三拳不可缺,缺则此艺难成。孙门绝艺之密尽泄于此,只知音几希,能者几希。再言,"龙虎官神鬼 沾粘挨连随","一把灵劲沾粘颤 守洞即是定江山"。如何得艺,莫舍三拳,不舍三拳,即是孙门之正学。技击得着,还须养慈,有此二着,即是孙先师之教道艺也。

71、非形意不能独成,若祖师之言,上根器者的悟,三拳即是一拳。廖白曰二圆一针,若不能得,则悟之有缺。孙先师言必有不透处,形意祖师言必有不悟处,参三拳,可助成一拳,一如也。故 孙先生言,三拳者,必同一仙师所创。圆是三拳根基之饱满坚实,根基在内劲。立圆,斜圆,平圆,在描述三拳用技之特出点,不可执。功夫初熟,化人以圆,打人以直,称圆中求直。功夫成熟,化人有圆,制人杀人也可以圆(摸控搓揉磨) 。至此地步,可称二圆。八极拳李书文传下刘云樵,称此为最高境:第八境。有是理,故采用之。只廖白犹有一形意之纵,本是大枪,寸整而修练成强弩,再期修成一针。以有二圆故,沙敌不须长枪大弩,沾粘中,颤有一针,故立之为内家之高境:第九境。二圆一针,廖白从此走去,与人对敌,方法已与一般不同。故曰二圆一针,此内家三拳之高境之初也。称龙虎官,从此再走,永远是二圆一针。只质量日高,越来越无形尔,以灵为上,故称神鬼。"制人杀人也可以圆(摸控搓揉磨)"。廖白这五六年来,与人较技,相隔中可刹那沾粘接近,人如流水顺入其身,攘对方出不得手脚,沾摸控中 一刹,轻摸即倒(如董秀生之软擗拳程挺华之二抹眉或董海川祖师之五龙盘玉柱)。若非轻摸,换以沉摸,颤摸,搓摸,其人一身筋骨 脊椎则或会搓断。来访过廖白 曾被摸跌者,则可明白,受廖白摸控中,身仰旋于空中失势,人脆弱顿如纸糊灯笼,一搓一压一磨(圆) 或一点 一戳 (针)即坏,生死边缘尔。形意即是立圆之极法。如题,孙门之技由此立圆起论。形意善纵,此为立圆。胜人在捷快,以纵取敌败敌。八卦即是纵斜圆之极,故曰内家奇技。此为龙法,取人以变,出人神意之能外。得真者此足胜高人,故曰宝石中之金刚钻。太极是平圆之极,故曰韧法。韧中以空,取人以阴阳生杀。内家三拳,为三圆各有其极之妙。若练成一圆,三圆皆极称如,其妙人不能知,取人以自然。控人一如,取人一如,故称二圆。中有神明变纵之一针(高找一针即无数针),备以杀大敌。总名二圆一针。孙二先师终其一生,以二圆胜敌以德服人,终其生未用一针。何以故?仁慈故, "未见大敌故"故。人曰王芗斋先生善抖震之炸,其技即形意之纵,初功为纵打(劲极快打 如姚宗勋青年至老终其一生),二功为抖震跌敌(身震打 如王芗斋壮晚年),此尚有刚意。纵修至高境渐入圆融至于韧纵,则为三功。为沾粘颤,沾黏揉打,沾粘针(此为孙存周先生之技)。此中控人胜人都在圆技内已足,不必烈像,故称二圆一针。纵韧之极以至虚灵,则为四功,为神鬼沾粘。则为孙先生之技,亦是二圆一针。三四功此中已融三拳为一如。即是孙门之真道,得者几希。故不必去诤论武学胜败,由纵起修,修到纵之极,融三拳之真至极,已圆融沉,整,韧, 轫, 灵之极,成一圆如。各境有高低,练上身以身证,则知其高低境程序。此言为高境知者言,不与凡俗诤,故参之可,诤则不必。只廖白之二圆一针,与二位孙先生比仍是极小,但今世已足待高明。故真言论道,候各方高人君子赐教。

72、最古心意,有理无谱无招。有拳理,本有内功之法藏于内。但若无图式,则据拳理,天才武家则会有内功之再出现,再创设,拳招则会依古流传于世者裁减增设。河南除内功心法外,以四把百把为长。此为古传岳武穆双推手之延伸发展,所谓十大真形也是由此基延伸。河南前贤买壮图,将百把缩简为三势半。曰斩拳,曰鹰捉把,曰虎扑把,有诗可参:出手横拳无敌家,回身挑领势难当,鹞子入林加反背,四把鹰捉染黄沙。想了解河南心意,此诗可参详。出手横拳,即明根基重在内功。能横劲为基(如太极之朋意),则内功为傲。挑领由沉敛而展,展束杀敌,当是炮拳钻拳之祖形。鹞自入林,当是崩拳提打之祖。四把鹰捉,是擗拳之祖形。如此,神拳李洛能也由同样之基石中,将四把化为擗拳,内藏桩功三体式。其它演出炮拳钻拳 崩拳三拳,为凑五行 将横列入。十际,横为先天本,本在擗与三体中。若言动手,横是百千法 无定法。故形意 横拳可参,不可执当活用有千百把 ,如太极之朋意(非朋式 朋式僵 朋意无量活意 横意如是)。至于十大真形,则为内功与用技神意之扩展。龙虎二气本是形意内功本,鹰熊则为形意攻防立圆用技之特色。鹞子为束,鸡为战与独立,马为飙之烈,猴为灵,燕为闪穿。闻戴龙邦增二形,鼍*为化进之浮游,鸵*为缩尾之轻捷提打。简言之,看懂河南河北 山西 无两样。简择或延伸都可,等等无非相形取神意以用技。

73、"没有惊弹抖炸"四劲就无法与人交手,此称火技,即纵打技。此言对一半,没真火, 以内家言 当然没战力。可是 此非极致,由此能力只称内家初步。再上成无形之沾粘战后颤,才真高明。至此,又可以舍火而以水淹人,此水中藏真火 但不火,用亦不见火,但非无火,水火同源水火藏针 才是内家高技。行拳中心静气沉神宁透空无物,桩法中静极生动,此二者相参。

74、孙老先生早年之桩为神意桩,功成后 资然一站,即是正桩。晚年之示,为教导人之入门桩,此为得气桩,亦参八卦之所成,教人入门之桩。何者好?初入以晚年展示之桩,易入。功夫自然圆融后,前者好。随喜,若说整,神意自圆者,何势不整。二势皆可,随个人喜。

75、身体先天太弱,或者练过头了,或者肾脏有点问题,多休习,少练点,或去看中医。练武,少练不可,贪多多练也是病。练多少,问自己的身体。廖白以黄帝内经医理劝您:少练,多休息。您言"但是,静坐有暖意时,似乎不宜被风吹。是否内家拳练习时,也不宜被风吹。"是的,避风如避箭。何以故?动功中 身暖 毛孔开 怕风是自然,静工中虽静神气动身暖 毛孔也开,故怕风。练功过度,则身虚,何以故?过度故。练工言五气朝元。指得除境界外,也指您须消耗您的精微物质。五者,五行也。通指五脏精气。您会问:练成的不是气吗?气有很多种,练后天,补先天。后天者,您一天一月,身体所造之后天精微物质,通称其为五脏精华。若过练,则 身体欠债借支,故身不安适,久则 成大病。故练工曰: 修为。此中有自制义,在"有限资源中" 您作最适切之选择 投注。故此得 难得,故曰修道。练功是生命的无限学问,极简,也极难。故须学中医古理 ,才堪久修 如法。如经商吧,步步小心,故学道,学者如牛毛,成者如麟角。中道 难,中庸难。

76、上文是廖白师传进境程序,亦是廖白半生修学之进境顺序,以此身证师父之言教。回归半生,二十前虽学螳螂,以未得真,故可称未学。三十能形意纵打,以个性称善良,从不忍以内劲打人。偶玩,以轻拍轻扑,跌武家亦胜易。廖白个人思维,若能有姚宗勋赵道新先生当年之"情境","打人之机"与"忍心之性情",则以杀成名在年轻也必然。后以环境时代故,拳 变成打成拳套擂台,太极成矮身搂抱斗牛,非中华 "浑含之手 变化之祖"之长,古法真艺无人能识。故 四处再寻访高人不复得之后,叹而远离国术界太极界(不复将就世俗枉费真法却以笨力陪人斗牛或搞公关占位置故远离世俗)。潜修至四十三,以个人功夫大悟,已能"身解"二师所传内家高境真义。进境极速,以为不久即可上追孙先师宫保田师 初境,不听当年师叮咛不可贪功之言,极度贪功 忘身 ,此为修行不能胜魔考故,增上慢也,大病一场,几殆,二十年多年内家功夫化为乌有。历两年间,早晚强烈咳嗽(看医无用),活命犹难,稍动即喘,不复能言功夫。四十五健康恢复,起练,功夫日复,微颤人跌,由抖震渐入沾粘颤境。时有各地诸多武友前后来访,惊惧廖白功夫。廖白告之,此为小者,廖白前大死一番,几乎身亡废功,君若假廖白复练五年,再来访,当有更好之境恢复,可供君参。近五十,由纵整 韧 轫 入灵,诸法渐如,渐能以身证,明白师当年传内家程序:一纵捷打, 二身抖震打,三沾粘颤 沾粘揉揉 (四功神鬼境 至今仍犹不能知)。故有上文之言,非诤也,只真言述半生武学前尘影事尔。供参,不言诤,不为愚痴增上慢,但愿为道,侯诸家善良高明君子应证。

77、练功要自然,不求力而力至, 不求气而气至。故孙先生立三害莫犯,九要要尊,以此为中和之本。若若练功长久,自古无定论。何以故?一是先天情性不同,且逐日变化中。二是后天不同, 现实诱人 耗人磨人 逐日不同。故个人须自斟酌,身心康健性情平和极是,若人变疲劳或残忍粗暴即错。故曰修为,故曰涵养,君观孙先生之高技,岂曾主动以技杀人伤人辱人,此道艺尔,平和者常胜。纵以此平和而人不能知,亦能自处阿兰若行,故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三代孙先生道技高绝,却终生不狂言 不辱人。此学拳有淂,身心皆如道也。

78、其实各家手法套拳,都只是示意,并非离开此 则不会用 不能用。不过说三圆之极,只综观其全面之特长。形意以鹰捉擗拳为母拳,其主要战技为起钻落翻之翻浪劲,故破人门户,刚在敌劲前,以此立圆为最美。太极较主张柔在敌劲后,待敌出尽不得法中吞土履化,再去取之,此中吞土以化,重在腰脚之吞化,故为平圆之美。即朋劲之能为,守土应之以虚实。但形意非不能守化,太极亦非不能先攻。善学者,以功法之圆满为基,因敌变化尔。若言变化,形意十大形或十二形,或称上中下二十四手神打,无非立体圆中柔化钢取以应,无所不能。故谈三拳,不受世间已展示之套拳为拘,以为形意只能如合,太极只能如合。当之内家者,无所不能无所不应,人只两手两脚一身,应之以自然,则无可无不可。故学形意者,仍以一身内劲圆融为目的,应敌则如流水故。流水者,随曲就伸与太极同法故。平圆之法自然而出,无招限才是真形意,鼍形化险摸之即入,平圆可 斜圆可 一切可。故不在招法解,在神意解。供参。莫误会,称形意立圆之极,八卦斜力圆之极,太极平圆之极。此三拳,本都互兼其能。内家者,岂有不整之高手,故三拳高手都应"立体圆整"。只三拳皆各有其超高之特出点。

79、孙式内家拳技,虽说以柔 以暗以轻为捷要,但学者得柔莫忘刚。既由形意入,其刚不可忘,真刚出自柔,用意崩断弓。刚者,当回参心意六合古支旁系,如买壮图之心意四象四把拳,出手横拳,斩捶,虎扑把,鹰捉把,拳势成三个半,由此参详可得五行拳之基意。古风不失,今意更得。参出手横拳无敌家,回身挑领甚可夸,鹞子入林加反背,四把鹰捉染黄沙。再参练拳容易得艺难,灵劲上身天地翻,六合相聚人难躲,遇人好似弓断玹。再参静如山岳动则崩翻。如此几诗几参,君得古心意刚劲否?若得,回首再参自家孙氏拳之明柔暗刚。

80、先在心,后在身。不急功中,自然玩味。日久,用功久,功夫自上身。看似无法,却是真法,故老子言,吾道胜甚亦行,人人知,却不能行。道不远人,人自远道尔。平常心,平常行,秘在孙门五书及自家深心尔。至于练法,即使寿先生所教,也只能是孙门之一法,却非孙先生之全法。简言之,寿先生说,其功须吃尽人间苦,推手一天须八小时之苦。廖白始练,一天至多两次每次半小时。三年后,每天只能练二十分钟,美天两次。再五年,每天只能练几分钟一天一次。若言近几年,只每天睡一片刻 三五分钟,醒来大畅,已完功。故非同法,故孙门之法无尽。一笑。

81、廖白其实早已为您说解了,只您仍无法能受,故想一再求问,希望有人能赞叹您之现像。孙老先师无十余化境后,有其A相,您十三年前有B相。人之动静修练中,体之相无定,各有先后,无关功力,只内在气动有万相。故佛道之修,三昧定以相为名。有千百万种三昧定,都不可执,执则惑,修道亦然。师父之相不可执追,不复返故。徒弟之相,不可执,师只点头看其执相成惑否。若无,师不语,何以故?徒之相师亦不曾出现,人体气感万相也。密宗曰人体有十几万气脉气络,执相则谬,执相则惑世,禅宗亦然。故相不可执,即一相称一境,则有千万境,一相称一名,则有千万三昧定名。只告诉您,梦如幻,定境亦如幻,体相气感亦如幻,故世间亦如幻,此即解脱道。您执境欲问,孙先师当年亦有其惑,过后,其惑早已以佛道正修正观而的解。其解即廖白上述之言: "相有万相无先后不可执"。孙先师以此 再二十年之修,解脱道已明,入无间道,久修无量劫大成长故,孙先师总叫人要信佛信道 信古文化之修持。您莫再执相,廖白曾贴一文,小女孩 小男孩修无几月,其相诸般 神奇,若执,您岂可与之比?其相过后亦失。听廖白言,如汝相不足征,舍之向前才是正道。观年言语,已非轻狂少年,故廖白诚恳告诉您,相无先后,每人不定,不可执持,执成愚昧,不持能舍能破,曰解脱道。此名佛道正观,金钢经即言此。"孙老先生 的“每逢晚上练过拳术,夜间睡熟时,身中发虚空之时多" 。此当理如下:第一,是孙先生全身通透成空。第二,是孙先生练完功精气已转化几乎用尽。第三,是人体之密修者 ,精气神三环炼自补自调意。此即洞庭湖调节长江水,修时 逆运,有缺时 ,顺运自补 自调节。极年轻时,精力充沛,练功半年至两年间,偶然也有类似之像,但通透层度有别。但此相,亦是警告孙先生,须少练一点,过练亦不对,吾师传下,当年孙先生著书之后,即理清此点。如上三点,请参。孙先生仍叮咛,知义,莫逐相。孙先生当年有其先后天体质条件,故感受不同。现代人有现代条件,更有不同,不可定言气感之相。当年孙先生成书之时五十余之言,后六七十,渐更成熟。由大周天,更入全身周天,全身一如。故更有不同气像,后观念有变,不曾再写于书上。吾师所传孙先生晚年之言,健康无相,舍相入真传佛道,此为真超越也。并嘱吾师多参佛道中医书,则可得其真义,有利而无其害更上正道。明黄帝内经者,能知吾言。"似睡似醒,觉得身体如浸在海潮之中,整个宇宙即是海潮,缓缓波来波去。身体浸在其中,虽有身,但觉的与宇宙海潮并无阻隔。"此是气通融合之感。打坐者更易有诸般气感,或人身心分离,或缩极小,或放大如宇宙,或与宇宙合一之感。简言之,气感融通之象。故孙先生言,内家拳术与丹道同,其实与佛道亦同。都是过程。初练数年中,精力充沛之时,易有诸般现象,过后渐无,何以故?水管水流不通,即有像,通后反而无相。故佛道都言初地为欢喜地(佛修可分十地)。何故欢喜,以身心有感初感特别感动也。过后舍相 才是正法。 佛道有小乘佛 四加行,暖 顶 忍 世第一,称四善根。暖能焚烦恼薪,您之象 极为暖相。越修越高,反而无相,只智慧定力越高尔。故曰,过来人成茶来伸手饭来开口,不再言神异。停留神异不能舍者,佛道拳都称之为歪道(参金刚经)。功夫者,则身心越发自然,与人动手,渐随心所欲。

类别:默认分类 | 评论(0) | 浏览(215) 廖白语录节选22008-04-30 22:46

82、老牛劲当有二义,一简,二深。简门者,如 jerrywong 兄所言,还在结构里,此现代推手比赛可(有限部位之推拉尔)。深者,自然六合,以浑圆 神气自然而得,曰韧,曰根深。随意走动无定势 无备,人却难攻动之,微吞微转 不见身形动中即化解巨力,即"韧"之真义。此第二层次,才可实战中 待大敌。如孙老之张玉山,连杨澄辅杨少侯吴鉴泉 许禹生 陈微明 等当代太极大师等人都推无不动张先生了。此已非后脚之问题了,是全身性,如孙老讲的,无处不可是重心。随意站直立站 即可化人巨力化大家之沾逼劲,故是有别的。您误会我有轻别意,您讲基础练法,廖白讲深处。廖白若不补言,区分二境,否则老牛劲一辞,台湾 斗牛士人人会(已演练四五十载),张玉山杨少侯之言,就让人轻忽了。您说的是对手如钉于地上,根深,则可拍非否?答:不能。但您若功夫比他高,能破其势后犹有余力发劲,则长送短震 依然能拍跌。若您功夫输他或相当,则不能。简单说两个故事:一是说少侯看到孙禄堂师之徒 张玉?之老牛劲,无太极名师问的动(能微动吞劲),即说此老牛劲也,能吞劲地故。至此 不能再推,唯打能分胜败。故推手与散手有分别,是不到某一程度推手已无法分别,少侯犹想以打来分胜败。故W 兄以为推手 散手完全一样,由此您杨家祖师说话,您当可相信吧。另一故事,杨家太极名手李亚轩称,有一次,他遇一吴派套极高手纪先生,有根如牛,任人难动。找李亚轩推手,推手中李也推不动他,后李以高探马将其发跌出。诸友,此即推不动时用散手之能听能变胜之,对手亦拜服。对方若钉在地上,若其门户被破,摧而打之,则死得更,双方抗劲之合力全受于身也。如两车相撞,如铁碗碰磁碗。修到一定程度,则能听懂,摸懂,试手懂,而不入于诤。初学之人,则常因不能分道艺之高低,且门派观念太深,常陷于诤。故网上说法难,所以无老师父上第一线陪人说拳,持身份,亦聪明世故。只廖白百无尽忌,只论说 却不诤,有诤者,手问手 如奕棋 易刹那明白廖白之说。

83、举例试说 形意 起手势 内家动手,起手当是横拳。此横有名无定势。以形意而言,曰:起手鹰捉是真传。此鹰捉虎抱头阴阳变势合一势,此是入门第一境。不经此门成熟者,可言尚在真传门外。故曰:起如刚锉落如竿钩,打人如走路 看人如篙草,取敌败敌,神意当如虎扑羊 鹰捉兔。曰:起手横拳势难当,起横不见横。此时起手当已由鹰捉虎抱头,入了鼍形手虎托手。何以故?沾粘功夫已高,极轻灵。故曰:起不起何用再起,落不落何用再落。此沾之即得 ,分寸取人,如老鸡啄虫,半步即得。三境:无形无相,不起手。此名神变,含笑取敌。更高境,曰:神击。吾不知也。当然,此是功夫相对而言,高手遇高手,另言也。供参尔。其实严格讲,起手横拳一辞已足。太极以朋为起手,亦是相同之义。起横不见横,是提醒而已。内在之灵为重,非一定把手摆出定势。定势则变笨了,变化不灵。其实,鹰捉虎抱头鼍形形意手,无非是一势。此势阴阳能变,都是同一手。功高者,则更自信更轻灵,一沾即得,由有形入于无形。有招举例者,都是为新手解说。若是老手,一切好,无可无不可,故无诤。

84、 或把第一初境,起如钢锉, 喻其 内中寓刚,落如竿钩(钓鱼之抽一抽即得 其速极快),第一境,落中有速之意,故等如太极十三势之采冽劲。如孙君言,如摘果之势,如竿钩。内家者,快冽中外形依旧无猛烈意,暗劲之能为也。此境,有起意,有落意,寓藏于先,故遇真高手,则有变化不及之虑。须功纯后,至第二境,已不起不落沾听为先,才能得形意之美。此句已入中乘义,固其顾打人之起落圈已微小,已近于一。更可说,起不起何用再起,落不落 何用再落,一寸为先。故如 窗户上 小缀子,窗外悬月 轻悬在空中, 沾些许 即是。 欲落时,外形无猛意,轻轻一落,已可将对手仆于脚下,以劲更成熟圆融故。故不须忙,不须快, 沾 微翻即得。更上一境,则曰无形无相。故知,越来越微轻,胜人已入神意变化之先后,而非比功力大小。

85、太极拳经已提及,想打上,故寓下意,想打下,先掀起,此即阴阳莫测。言简单,功夫几人成熟。成熟者,打人是两力相合,敌意我意,同心协力,把敌人自身打倒,故能四两破千斤。功夫高者不见形,控人神意,故打人如敌人自愿配合,微动即跌。理极易,功夫难。柔道亦懂此道理想如此借力,只是办到难,拖来丢去。功夫到家时,敌人神意自愿被你所欺,一划不见划即仰跌,不丢不摔触之人跌。

86、 "简单的劲有劈、拱、推三劲",都可。练是练一把劲,用则无拘,望着就使。功夫越高,劲路越复杂,称复合劲。即未发之前 ,是行程,爱怎走 就怎走,让人猜出拦截失败就不高。兜住对手之神意后,哪劲适合轻取之,即瞬可随心,此劲最真。故曰沾粘颤,无可无不可。若初学,师传你推, 你就先练推。师传你擗 ,你就先练擗。无可无不可,都要能变,才是母拳。

87、没练出功夫来,都是空言。丹田之说没错,脊椎之说也没错,也都有错,局部之觉故。若是周身一丹田,则上中下三丹田都论到了。简言之,无微不至,无可无不可,无处不丹田,才可无破。讲脊椎者也是局部,否则讲脊椎者,尾椎底以下已无椎,劲力何能用。如何论说,都是戏论。孙老先生晚年说,我周身无一处不可为重心(如同丹田或脚底),此才是无上最上乘。孙先生躺地上,一个蜈蚣蹦,可以将五个日本柔道高手之压制绷出皆几近昏蹶,其着地之背,瞬如丹田,瞬如脚肿涌泉,彷佛立地以脚肿为基之崩炸。明乎此,说丹田可,只此丹田须扩张到全身无处不丹田。说脊椎者,某个层次以下是对,督脉中脉之说可明,入了高境,即是犯了局部之错误。健武是犹浅之戏,高者,小睡一觉即得,岂还有大动作之肢体浪舞,此非戏言,高境者能知吾言。如何说,都可。各派都出过高人,体会上了身,无可无不可,生命能量之善积善用而已。此是内家真言,您老师是懂拳的人,廖白问候尊师。且孙先生已因内功之极饱满丰润,且真正的无微不至,故其背或后臀,即如同练家之之足踵。其以后背为基,瞬如一般内家大高手之以踵。高手以足肿为基一收一炸,收则敌人按压不住,炸则敌人滚跌。杨健侯王芗斋等都可一足立而为。孙先生之功纯,更胜于一般杨王等 内家大高手。故可以躺而为之,此非真明内家之味者,实男言难信也,是真不假。故人曰,孙先生已练到无一处不可为重心。廖白先练孙式形意五行拳及三体式,多年后,再练孙氏八卦及宫保田八卦。以此为基,再参学游历看各派师友,久行,功夫渐生,身上感觉渐与常人有异,举手投足无一不能用。整劲也出,全身如融成一体,打拳应用自如。一天里,白天里,自然会有一时刻特别想睡,随地缩着睡一觉,无定势,睡时身体自融融和和,与练功完功一样,片刻即神清气爽,从此也不必再练啥功夫,每日都会自然进步。此睡法,师当年曾说,功夫到了,自然能睡,能睡即能生功夫。大概陈博老祖即是此种体验吧,从此再也懒得打拳练功,每天等睡虫叫我,小睡片刻,此是真言。故了解,无一不太极,故看人可客观论拳,则赞。看人太主观以为天下第一法,则笑。王芗斋太主观了,故常笑尔。看诸家心法,都有差别解,但也都出过好高手。故心渐广,了解无可无不可。

88、内家高手实战中必带猴形,灵而巧也。故孙禄堂人称活猴,宫保田人称猴宫,或人以为,此二先生都瘦而小,不得不走猴行之巧以避雄锐。其实,只要是传统实战,一定要巧。再大的个子,脚胫招踢,脸部招拍,还是瞬间战力即刻瓦解。既上下都须防护,则焉得不巧。参杨家太极故事,大个子杨澄辅的小孩,杨振国公开的其先祖杨禄禅的资料,可明白此言。光绪皇帝的老师翁同龢(清大书法家),看杨禄禅与人比试时,高兴地对王公大臣们说:杨进退闪躲神速,虚实莫测,身似猿猴,手如运球,获太极浑圆一体也。随即写了一副对联给杨禄禅:手捧太极震寰宇,胸怀绝技压裙英。此太极实战之技,亦是猴形。诸君,推手学沾黏,是为实战而铺路,故不是站死桩,矮身蹲步 搂抱推不动变斗牛,莫学错方向。沾者在求控人神意于接触一刹,己顺而能, 张弓而射 ,劲力如强弩,敌逆而站立难安,出手 神逆 筋逆 骨逆 无力。问何能此?内家之大能也,沾粘挨连随也,沾控也。

89、巧打 实战武术     

醉拳与猴拳   

醉拳,其实是寸劲 ,"颠用""颤用"之高深内家巧打武学之一。以不受,故走轻走化。以周身能寸(寸打),故顺化同时巧打之。此走中行打之术,电影者,予以夸张之醉汉形像,如醉八仙拳。其实,练好周身能用能打,步似不稳,其实只是半步不受。不受中身如张弓,顺化取之,亦顺手拳之义也。功夫能练到自然而出猴形 醉拳,已是内外家间之高手。明其妙,存其法而研之,故有此二拳之初创。只今者,无可夸之内功于内,只多学醉汉猴嘴猴腮,故失其义,成不雅不足观之拳。民初,实战高手窦来庚,第一届南京国考十五个第一名之一,醉拳猴拳即其传世家珍,以此艺实战称雄。此艺不带拳套,以中华传统实战浑涵之手,即可无敌。带拳套,其艺即失。故以此反思,中华武学当回归传统。

90、骀是驽马, 山西车派形意称飙马型。此为双手劲,打的是抖震劲,杀敌用。鸟台形,是捻鸟捷形。孙师当年访山西宋世荣先生研究后,采此字,此式打的是暗柔劲之轻透劲。形意真义在内劲在六合大整劲。形则为取万物之精神为用,不可拘。车毅斋主实战暗刚烈劲,故双战飙发求烈。孙先生性人慈柔和,走暗化劲,更无形,单重点杀求透。两者都可,都是先贤功成理解 心意 古谱之用,是诠释之得。喜欢即可,两者可兼得亦可。

91、说上乘虎抱头神意之变     

六合者,周身一家也。先说防守 ,两手防护永远在环内,让人攻不破。打人则三尖对 , 劲力气全部汇于攻击点, 劲力猛烈姐且极快速。功夫成者,周身一家。再知环与三尖对武术之奥,则谓六合。形意者,六合者。六合者,周身一枪一剑一盾也。懂鹰捉虎抱头熊膀龙身鸡腿真义,此即六合。练好了,身力完整。根本让其无所著力,一摸他,他反跌了,此即沾衣跌,内家跤。继续练,胜败不在招式,只内劲饱满否?问都问不动 ,才算入门 。虎抱头,是个自护且能取人之神意。护己之头首胸腹,取人之头首双臂,如此一张一沾或一交一沾。此式亦可有阴阳变式,成鹰捉在一变间,成捧掌也在一变间,加以龙身之变,在奇正间变用。若人袭汝腹中,肘略下即成三体式之技击式。功夫高者,出入无相。以二姐出门,取人在谈笑间。不明此,不明虎抱头之真谛。简言之,顾打合一之要技,形意何能硬打硬进无遮拦,此式之功也。何能虎扑羊,鹰捉兔,打法天下是老鸡,此式之能也。故不可以定式言,取人在一罩之下也。不能此,形意功夫犹未上身也。能此,加以三环套月,八卦之技亦尽矣。信手捻来,取对手如抱婴,此虎抱头正义也。

92、内家武学实战真谛与西瓜

其实西瓜像人脑, 也像人内脏,一打就坏了。如果您闭上眼睛,端坐椅子上,由十个不曾学过武术得成年男子,一一走过去,用掌根用力拍打您头侧,如同他忿怒时想杀掉他仇人一般的猛拍桌子,相信十个人都可以杀掉您十次。如果您被靠墙壁贴紧,闭上眼睛张开双手,由十个没学功夫之成年男子,轮流走过,用掌根按您胸腹或两肋,猛的用力一沉一推,相信您须坏掉十条命。如果您躺于地上午睡,正酣正熟,成大字形四肢张开,您小儿不懂事,嘻戏追逐中猛力踩到您哪,您必定会惨叫一声失却战力。何以故?闭目间,身体防护反应不能出故,如同心肝拿到体外让人触打故。所以功夫不须把手脚练硬练粗,如果两人接触间,您能造成对方一刹那间,彷佛上述三种状况,而于期间您周身之力也能集中及时打出,则一搓一拍一簇 一戳,人就摧毁了。只如何控人,人何时惊慌 呆若木鸡,您若能瞬间让他失势欲跌(太极沾顺),或一呆受阻须变势(形意截撞),或防东却挨西(八卦法指山打磨 抽身换影)。此中内家者,善控敌手于接触一瞬,无论两人相敌间何处接触如两筷相接,刹那一点触,高者即须用此轻沾控人神意,控得一呆(0.01秒),此时您须能追上打入(此须沾粘身法 追劲与寸劲)。故内家者,功夫即在沾粘战。说完此,人体(脑与内脏)与西瓜 香蕉无异,如果您能有高级之沾粘控,打人即如走路,一沾即得。故连喜欢猛烈打人之王芗斋,晚年都说,打人容易发人难,发人容易控人最难(条件为实战中)。说容易,拿出功夫,则须看您一生之涵养。

93、摔人与跌人 之同与别     

如题,摔人 由跤来,较重 肩背手摔脚摔,以"转身"摔跌人为主。再上则开合撕崩踢打搓擦而摔人,此为跤之中高技。跌人由拳来,沾控人或知机中以沉劲顿挫而跌人,此须 有短劲者才能为之妙。但此仍会重伤人,实战切搓中,能此 虽已是高手,但以伤人 滚跌 仰跌 番跌,以冽劲而伤人,故仍称不足高。到此地步,跤与拳各有所重,有别有不别,已日高而渐合流。到高处,同入沾衣跌。沾摸人跌,只为一省力,二是仁而胜人不伤人,舍冽劲(重功力之烈)入轻柔劲 以巧跌人。到此,曰: "有劲不用劲"。二者,跤与拳合而为一,一如。

94、班侯 王芗斋之以劲发跌人,其实都还在中高乘 冽劲之用,挨者纵能不大伤, 亦猛烈 惊而失魂。世人 能到此劲之威与烈,此廖白能为也。苟欲见发跌疾远,拔根中摧之,易也。只何人来扮对手,自愿受此劲而不怨恨。高之高者,求入 沾衣跌,能为冽劲发跌人抖震跌人 ,而仁心不为,非不能为故。以董海川 之五龙掌捕人,以程挺华之二抹眉 ,沾衣跌胜高手,曰跌高手以轻如戏婴。廖白将技明说此,不以秘技跌人,而以高技知而不能逃,高之高也。欢迎诸家各派称神妙高人者,来君子 试技。

95、八卦之沾可"留意",故能沾能离,离中犹控。太极只能不丢不顶中讨消息,八卦可忽丢忽离中 仍可讨到消息。我能知人,人不能知我,此 沾粘之大能。越抗越痛苦,故挨者不能逃不能抗,此非受劲其人,无法言喻。也奇,为何不抵抗,有位几界大高手来访,连跌七八次,每次都仰跌,跌一次客气可说,连跌数次,泥人有有火不拼命才怪。只拼亦无用,抗意未出已败跌,此都是"浮摸"尔,若以搓揉磨,神仙也招搓坏 (古贤之言)。若控中以沉顿挫,滚跌如球也,再难起身也。为说真法尔,非骄言。

95、八卦之沾可"留意",故能沾能离,离中犹控。太极只能不丢不顶中讨消息,八卦可忽丢忽离中 仍可讨到消息。我能知人,人不能知我,此 沾粘之大能。越抗越痛苦,故挨者不能逃不能抗,此非受劲其人,无法言喻。也奇,为何不抵抗,有位几界大高手来访,连跌七八次,每次都仰跌,跌一次客气可说,连跌数次,泥人有有火不拼命才怪。只拼亦无用,抗意未出已败跌,此都是"浮摸"尔,若以搓揉磨,神仙也招搓坏 (古贤之言)。若控中以沉顿挫,滚跌如球也,再难起身也。为说真法尔,非骄言。

96、动静一如是自然之工夫境界,有称 自然,有称 先后天合一。道家白玉瞻说 :道 即 养神,神者即一身之元气。孙老说 工夫不外是中和元气。能如此成长,久久工夫成了,则动境皆如。简言之,敌人都很听你的话,而你也无须太张狂于杀。以王芗斋之功夫,观其晚年留给王选杰之断手五式二十一法,仍在杀,仍是火技,则之其终其一生之境犹未入一如。入道者,是武学自然人,是内家柔术,外形 是水技,自然尔。

97、 "有老前辈回忆孙公做拳,有“拳脚如自虚空中发出”之语。此语,可参孙老先生之灵动神妙,交手间,其身法如幻拳脚亦如幻出。曾看前人著书为文,称孙先生与李景林将君为莫逆之交,李将军亦是内家武当拳剑当代高人。两人常推手摸劲,孙先生推手中,喜与李将君戏,起脚以鞋尖沾李之鼻,却浑然无觉。戏完,觉鼻上有灰,摸之始觉,此即,孙先生拳脚若如从虚空出般,到后始觉。李将军亦思还手,只每回,欲动脚前,总让孙先生看破 (亦可意止 喝止),而作罢。此即听之灵, 胜于李将军。身形如鬼魅,虽为形容辞,其令高敌不可思议,亦是如实之描尔。

98、董老之掌指如铁×,非外家 努力而成。而是其内功饱满,由如形意之纵,太极之韧,更上,而自然得之 轫,更上, 由此纵 韧 轫之极圆满,而得灵。以此四字,纵韧 轫 灵 而称神将军。北京城真无敌者,市董海川 ,非民过二十几年,太极杨澄辅出书时称的 班侯。当年班侯师兄 王兰亭(王教师 即鼻子李之师),露蝉临终,告诉班侯,吾家太极,我死后,当入王兰亭家。班侯怒,禄禅一死,急去找王兰亭论武,果一去即败跌。后王入山求道远离世间,否则亦无班侯之称雄也。以王兰亭之高技,犹再重新投帖拜师入董海川公门,可见 董师之高妙。董师一生,武界各派 无人不敬 即此理。供参尔。

99、武友文曰:《苌氏武技书.卷二.头手二手前后手论》中有如下句子:“或遇捷手退恍打,我不换手,不屈膊,催二气以打之。”不知此中“催二气”与前辈所言之“追摧二劲、摧三劲取之”是否相同。其法如何呢?可否稍举例子说明?同也。所以要把吞化打之圈子练小,大圈练成小圈再练成无圈。此即内家之功,寸,打上是一劲,再翻掌或活身, 即可再打, 此即摧二劲。同理,摧三劲亦是,无论换不换手都是一理。举例,实战如对方乱批乱打过来,远者不理他(此即迎风接近最自然 本能之打),近前者,以八卦穿掌 穿点其鼻脸,我为直捷。若能掌指轫如铁×,啥法都破了(董海川之高技)。若不欲杀之,只轻点戳,破挫其攻意而已。再一翻掌,粘颤,少分力人即昏跌,此即不换手之摧尔劲。

100、试为无内劲观之武友解读 寸与沾粘所谓的"寸劲",只是对"短劲"是"长劲"的高质量修练成果,予以正面肯定的一个用辞。简单讲,没学功夫的人,从出拳或出脚,须很长的行程,才能具有较重之伤害力。此可从没学之人,大假之姿来观察得。其前拳都不足用,故后拳须高高的拉到头后部,才能有力的打出,把此称公尺劲 A君。若修学外家拳学多年 如拳击等 ,则同一 公尺 大距离,可以打出比未修学前更大的集中力道,也可以在较短之一尺距离(如三十公分),打出与初学者 公尺劲 等力道,此已是高手 ,称其为 尺劲a君。以"一尺击"好手 a君,与"一公尺"击初学者 A君打斗。尺击好手a君 可以不断有效的以尺击 防卫(后护头胸间兼能攻击),并有效打击。而 公尺击手A君 则手忙脚乱,采防御 手放头胸前 ,则不足公尺,故打不出威力。采功击拉长后手, 则又少防御,左右为难。故此两人相较,若其它条件假设都同,只此一项 长短劲之能力,则可见优劣。故功夫高否,可以以此一变量,作为修练成果之检验变量(此即敏捷性 打击力)。当然如果您功夫能修进内家高手,则此劲,更由尺劲变寸劲变分劲。故劲能越短者,则防护能力越强。大击能力也越强,寸者(打击义)即是沾粘义(防守义),打击与防守 其实同一功源。若能两手摸在对方头手上,还能随时发出如同出学者拉高后手之同等攻击力,出手更是无从捉摸,爱怎打都可。随时扑打 搓打 戳打 翻打 都可杀人,此即内家短打高手。如此简易型 分析,试图让 年轻学子了解,好功夫者,为何是寸劲沾粘劲。其品质高时,任何姿势之寸, 都可整杀。更高时,不只手脚,而是周身都能寸 能沾黏 能灵。普通选手,拳击手,能以交互之力,开弓打人,两手都是公尺劲。极高明拳击手,则前刺拳(尺劲再半步突进)则可伤人。到此即是拳击大高手,前刺能威胁人,后开弓打则更可显威。但前拳具杀伤力之拳击手多不长见,拳王阿里是其中之一。若是拳击手,与人相近楼搂抱中(如同内家之沾粘况),则只能成为柔道手,打人再也无力(内家却正好能以寸控杀人)。扑到人后以短距故 更只能摔人,无法打人(肘击 膝击另论),此是寻常运动员。故寸之美,沾粘之美,内家之美,由此可窥。

类别:默认分类 | 评论(0) | 浏览(125) 中国传统内家拳揭密(1)转发2008-04-30 07:41中国传统内家拳揭密

第一部分

各位练武术的朋友,请你们先把手头儿上的功夫放一放。我要告诉你们一个秘密,这个秘密在长达半个多世纪以来无人揭晓。而今天终于被找出了答案。这个答案是多年来我一直想知道的,我想也应该是大家一直都想知道的。那就是咱们的武术前辈们在与人交手中是如何做到抖手人飞犯者立扑的。这其中的道理是什麽,怎样练才能达到呢?这个问题一直捆扰着我们。多少年来大家一直再猜测。因为这种功夫一直被拳家所秘传。而国术在近百年来又是几经沧桑,本来就鲜为人知的内家功夫到现在已成残喘之势。以至于有很多人已经开始怀疑它的存在。认为这种功夫只是传闻而已,可信度不高。不象国外的拳击与格斗。全部都有相关的记载。真实可信,来得又快。所以有很多朋友现在已经开始改练拳击和散打了。这种局面不能不让我们每一个热爱传统武术的男儿所忧虑。可问题是光忧虑是没有用的,要想使这种状况得到解决就必须拿出事实来予以证明。但我们却又苦于自身功夫的浅薄,无法拿出事实来说明。所以只好是望而兴叹了。  

而现在的武术界从表面上看起来虽然是武馆林立,各门各派人才辈出。而实际上这些所谓的衣钵传人和关门弟子在拳学理论上大都海阔天空,在实际应用方面则推三堵四。别说是技击,就连推手也难以让人信服。嘴上说是传统武术,而实际上是武术加散打。所谓发放也只不过是在说手当中以大个对付小个,体重大的对体重轻的,会打的打不会的。更有甚者,竟利用后学者的无知和经验不足,用下流的手段来蒙骗学生。    

这些实际情况让我们这些热衷传统武术的后辈们真的是饱尝了风霜。但这并不是最惨痛的,最可悲的是那些受了蒙蔽还不自知,每天还要花上几个小时的时间去苦炼,梦想自己能有一天终有所成的人。这些人不单单是在经济上受到了损失,而无法挽回的是几年或是十几年的宝贵时光。经济上的损失终归是可以弥补的,可大好的光阴却是一去不复返了。  

我个人这个圈子里摸扒滚打了二十多年。一边寻师访友,一边刻苦钻研。可进展上却总是颇为缓慢。在这当中不知打了多少次退堂鼓。就在我一筹莫展的时候,老天爷给了我一个意外的收获。几年前的一次外出我有幸结识了一位原籍河北的老人。到现在我们也不知他姓氏名谁。可在这几年当中我却一直蒙受他老人家的教诲。在这几年的时间里,我不但自身的功夫有了前所谓有的变化,而且通过学习以前遗留下的诸多问题也全部得到了解决。这真让我心喜若狂。但在喜庆之余我并没有忘记还在泥泞之中蹒跚而行的朋友们。我要郑重的告诉大家,在我二十多年的武术生涯中,所结识的圈子里的朋友多不胜数。包括我在内大家全都练错了。我这麽说不是在吓唬大家,我知道大家听到这样的话心里是什麽滋味,这和我当初听到先生这样说时内心的感触是一样的。所以我就更应该把真相告诉大家,把所谓的不传之秘告诉大家。在如今这个年代,我所遇见的这位老人能不惜打破几百年来一脉单传的陈规,既不为名也不为利,把武功首次外传。我想这应该是出自一位老武术家对中华武术的热爱与关怀吧。作为他老人家的学生,就更应该把继承和宏扬中华传统武术作为自己所应肩负起的一种责任。刚才我跟大家讲这麽多年咱们都练错了,那麽究竟咱们错在那里了呢?

下面我将针对这个问题给大家做一个粗略的分析。要说都练错了,那可是个大问题。这个问题可不是随便乱讲的,是要拿出事实依据的。要说错,其实咱们大家都错在了一点上。那就是传统武术练的是心,是人体的先天功能。而我们现在所练的却是后天的躯体。当然练先天功能,后天躯体也要跟着发生变化。但大家却忽视了先天才是问题的根本,应当作为下手之初,而我们现在全都是在舍本逐末。大家不妨想想,如果我们把锻炼的重点放在后天形质上的话,那麽无论你使用任何方式方法,你的这种锻炼模式和现代所有竞技体育项目的训练在本质上是没有区别的。说到这里,肯定会有很多练形意,八卦,或是练太极练大成的朋友表示反对。没关系,我在这里先要跟大家说两句佛家的偈语。这几句偈语千百年来一直没人能够破解。在我与先生学习期间,他曾多次对这首偈子进行讲解,使我获益匪浅。我想在这里提出来多少也能给大家一些帮助吧。这首偈语的原文是:空手把锄头,行路骑水牛,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咱们都是行路骑水牛的人。嘴上说自己练的是内家拳,形式上也没有错。可练的过称中却一直是在跟着自己的感觉走。无论是好的感觉还是坏的感觉,只要是你在跟着它转悠,你所练的就都是后天而非先天。拳法本身并没有错,无论是桩功还是架子,错的是我们每一个执着自我意识的人。我个人在平日里经常与各门各派练武术的朋友们一起切磋交流。对于很多难以解答的问题我都曾向先生一一进行请教。比如说抖大杆子,先生说秆子必须要在自身练到内外相合的基础上才能练习,否则极易出偏。尤其是那些体质差的人,在既没人指点又急于求成的情况下进行大运动量练习,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先生还说,当年丘处机丘真人练功用的试力石重达四百斤。如果没有相应的内功作基础,即使你练到能把它举起来,也只不过练的是一身蛮力。况且我国国人体质与西方人种相比相差甚远。这一点从现代所有对抗性体育项目上都表现锝极为明显。而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家功夫在这个方面却有其非常独特的锻炼方式。恰恰能够弥补国人体质之不足。

说到这儿,不禁使我想起了几个练形意和八卦的朋友。他们针对自己所练的拳术在练功的方式方法上提出了很多问题。而这些问题正好可以做为典型事例来给大家在学习上提供帮助。大家应该知道,形意,八卦,太极包括所有内家拳在内,不论是拳架还是桩功,只有形式上的不同,而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其目的都是在开发人体的先天功能。并使之与后天形体合二为一。以备其用。在练法上,无论是行拳架还是练站桩,虽然可以按照高中低三种不同的姿势去锻炼。但是在上中下三盘之中,我们还是应该以高式作为最基础同时也是最关键的课程勤加练习。因为只有在最自然的姿势状态下,我们才有可能作到身心两个方面的放松。而只有在身心两个方面都得到放松了之后,我们才有望启动人体的先天功能。作为中盘和下盘只不过是先天功能在人体内部充分发挥使后天形质得到明显改善的一种外形体现。而现在的练习者大都把事情本末倒置。把原有的内功训练变成了力量性训练。以至于把肌肉练锝僵硬,关节造成异常的比比皆是。身体素质好的也只不过是增长了些力量而已。对于内功则毫无意义可言。而在力量方面果真要和专业队的运动员相比较的话,其差距真不是略逊一筹的问题。因为要真把这种形式作为增长力量的手段来实施的话,远远不如现代体育项目训练得科学。

说到传统武术的内劲,有很多朋友多次提到气沉丹田的问题。其实这与咱们上述的问题相似。现在的习练者大都把事情前后混淆了。所谓气沉丹田是人体的生理机能得到充分改良之后的一种特征。当先天功能在习练者的身体内部被启动之后,其皮肉筋骨与五脏六腑全部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身体从后天状态逐步向先天状态过度。其身体特征表现为形体柔软,呼吸由原先的胸式呼吸漫漫下降成腹式呼吸。由粗重逐渐变得匀细深长。头脑中的杂念也越来越细微。所以说先天功法在人体生理的改造上一步有一步的征候。而我们却把前人在无为状态下获得的身体变化特征,用后天的思维方式变成了一种有为的运动方法。在现实中,这种情形不胜枚举。就拿形意拳的明暗劲来说吧。所谓明劲,是习练者在先天功能的作用下,使身体达到节节贯通,节节贯川的状态之后,在平日练习或技击当中在形体上浑然而生的一种整脆之力。常会给人一种其锋莫可当之的感觉。而后人却误认为此劲一定要使劲才能练成。假如真那样做的话即使你苦练一辈子也是白费功夫。所谓暗劲,是指先天功能使后天形质进一步发生变化,先天一气由体内出露体外。使先天功能由习练者的形体本身扩充到形体之外。与大自然中的先天一气相互融合。所以习练者在平日的练习或是在技击当中,其形体上表现得好似轻描淡写,给人一种毫不经意之感。而现在的习练者对于暗劲的理解在这里我们就不做评判了。其实一直让人难以置信的轻功,也是待身体整齐化一之后,先天之气由体内出露体外与地表形成一种相斥之力。而后再行穿沙衣跑板子的一种特殊功法。在这里我们不做详述。

而作为内家三拳之一的太极拳,当年王芗斋先生在达记者问中曾说该拳却有几种力学原理。而得其要者百不能一,因为其基础体认功夫早已消亡。这是王芗斋先生在当时哪个年代对我国传统武术的一种担忧。如果从现今来看,几乎所有传统武术都是从一开始的铁老虎而逐渐变成今天的纸老虎。几年前我从先生的藏书中曾看到一本太极拳的老拳谱。其中几句有关于棚劲的描述,我想大家看了之后也许会和我有相同的感受。书中写到:所谓棚劲者,如水负行舟,先实丹田气,次要顶头悬,遍体弹簧似,开合一定间,任凭千斤力,漂浮并不难 。从这几句话中大家可以得知,太极拳也要求习练者在推手与断手中具备无点不成弹簧挨着何处何处击的混元力。而并非象现今的太极拳,只能运用一些近乎于摔跤的手法在力量和技巧上去赢人。同时也说明了遍体弹簧似这种技击状态并非只被一家或几家拳种所拥有。而应该是中华传统武术所共有。

但是在如今,这种传统功夫已几乎成为绝学。造成这种现状最重要的原因无外乎有三种:语言,文字和童子功的问题。因为前辈们的心得体会全部来自于先天功能。而语言和文字都是后天所为。所以当老师的倘若在这两个方面尺度把握不好的话,就很容易使学生产生误解。况且做学生的在对先天功能没有切身体会之前,全都习惯于用后天的思维模式去理解老师说的话。这也是造成错误的一个重要原因。然而这种功夫并不意味着真的象古语所说的那样圣人之道不可传。关键是要看当老师的怎麽教。在过去,一般都是有钱的人家把老师请到家里来。既然你请人家来就是相信人家,所以过去当老师的一般都很严厉。学生练的不对不是打就是骂,而且一开始决不给你讲其中的道理,只是叫你按他说的去练。练的不对他自然会告诉你。当学生的从不敢多问。其实这才是高明的老师。因为他知道说了你也理解不了,不但没帮助反而会害了你。当学生的只要能按老师的要求认认真真的去练就行了。但是在这里面有一个很关键性的问题,就是过去凡属武术名家在学艺途中都有两个基本相同的特点。一是童子功,二是都有明师指点。所以大都不会走冤枉路,等功夫上身之后拳理也就自然明了了。可后来由于社会条件的改变和政治上一些相关因素的影响,很多习武之人大都是半路出家,而这些人在很多方面缺乏练武所必备的条件。尤其是在身体条件上与学龄前的孩子相比是有天壤之别的。而咱们的武术前辈们在教学上对于这些半路出家的人来说大都缺少相关的教学经验。这就必将造成形体训练这一重要环节在难度上的加大。

人体在筋肉骨骼上的构造基本上是这样的。在医学上,筋是指一条肌肉的两端附着在骨骼上的那一部分,骨骼与骨骼之间是靠白韧带与黄韧带相连接的。关节的中间是软组织,软组织中有组织液。它能在人体受到重力时起到缓冲作用。而由若干肌肉纤维组成的肌肉束的外围有一层筋膜,学名叫结缔组织。这种结缔组织把若干肌肉束组成的肌肉群也包裹着并同时把全身所有的肌肉群全部连接在一起。传统武术中讲的筋膜腾起说的就是针对这种结缔组织通过良好锻炼之后所达到状态。它本身是有弹性的。而人体在后天当中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尤其是长期从事体力劳动的人,都会导致这些人体的组织结构发生很大的变化。所以在过去的武行中有肩不挑担手不提篮的说法。这句话是相当有道理的,因为手持肩扛对人体脊柱的影响最大。

人在三岁之前脊柱与盆腔还没有完全长合在一起,所以在这个年龄段的小孩走起路来晃晃悠悠总是爱摔跟头。在这之后随着人体的成长和发育,由腰到尾闾这一段的脊椎渐渐和盆腔长合在一起了。这一段为人体的中节。在人体的上中下三节当中,中节的锻炼在中国传统武术的修习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习拳者中节必须要打开,这一段被贯通之后当人体在做原地旋转时,整条脊柱与盆腔还有两跨是分别转动的。而现在练武术的朋友从腰到尾闾这一部分的脊椎骨与盆腔都是闭合在一起的。这正是问题的关键之所在。因为只有在这一段被完全打开之后,习拳者在平日练习或是技击当中才能做到上下相连,手足相顾,内外如一。所发之力才能均整,攻防之中才能作到化打合一。否则,我们只能是去和对手比拼力量,速度,耐力还有技巧,从而落入了现代竞技体育的模式,与中国传统武术完全背道而驰。

喜欢看武狭小说的朋友都知道大侠徐良的背是驼的,这种说法可真是外行看热闹。当人体脊柱舒展到最佳状态的时候就跟猫科动物的脊柱一样是耷拉着的。尤其象猫在蹲着的时候,背是圆的。世人还误以为是驼背,其实这正是传统武术中要求习练者所必须达到的含胸拔背。而溜肩圆背则是一种最佳状态,它是先天功能在人体生理改造上的一个重要标志。所以在拳谱中有熊蹲虎坐,鹰眼猿神,鸡腿蛇身的说法。对于这些老话大家千万不可忽视,不能只当作是一种形象上的比喻。而现在的练习者大都只是一味的从外形上去模仿。没有真正理解传统武术在体用这两个方面的实质与作用。这正是需要我们每一个人反思的。真正的传统功夫告诉我们:只有通过人的本体即先天功能的发挥,才能使后天形质得到改善,直至在实际当中发挥出这些动物的特性,而这才是我们每一个习武者所应追求的。

在人体的所有关节当中尾闾这一节是最难打开的,当尾闾被打开之后其他关节均已被打开。在这种状态下尾闾与两跨在同一平面形成了一个三角形的万向轴。各项力量都可以由此而转换。所以在中国传统武术中把两跨与尾闾称为一身之根节。当习练者达到了这一层次,就可以在推手或技击当中,在身形不动或微动的状态下使对方的力量通过与我的肢体接触而使其化为乌有。

比如当对方用力推住我的双臂或前胸时,对方的力量会自然而然的沿着我的脊椎产生快速移动,由脊椎骨的自行传导下降至尾闾而使其落空。在此同时,我的力却由脚根起经腿和腰传送到接触点作用在对方身上。这在传统武术中叫分阴阳。在这种生理条件作用下,不管对方有多用力,我的身体却始终保持在松弛的状态。对方推不动并不是因为我在用力抵抗,而是由于我的身体在做自然性的传导。这正是传统武术中无力之力的道理所在。

在一般情况下,对方越是推不动就越会用力,而越是用力身体就会越僵。直至想撤回来都不容易。就好象是我把对方给粘在了身上。这时候对方的感觉就好象是推到了墙上,从脚底下有一种被棚起来的感觉。因为对方的力根本没有作用在我身上,而是随着自然性传导全部回到了他自己身上。在这种状态下对方越是用力脚底下就越是站不稳。因为对方的重心已被他自己所发的力给破坏了。所以脚下失去了平衡,这就是棚劲。而棚劲的产生正是由于自身阴阳的自动运动。

在这里要向大家说明的是,功夫到了这个层次的习练者无所谓推人和被人推,因为道理是一样的,因为这种自身阴阳的转换或称之为攻防上的变化已完全脱离了外形的招数和技巧。庄子云:得其环中以应无穷。而这正是环中之力的初级阶段也可以说是遍体弹簧似的刚刚开始。

到了这个阶段习拳者才真正作到了推手即是断手。因为这时候的习拳者在技击当中已不必左躲右闪的去逃避对方的拳脚,或是在你来我往当中被动的去忙于招架。我们要做的就是主动靠近对方,已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去攻击对方的中线。几乎不给对方留第二次出拳的机会。所以拳经有云:起如箭,落如风,追风赶月不放松。起如风,落如箭,打倒还嫌慢,足打七分,手打三,五形四梢要合全,气连心意随时用,硬打硬进无遮拦。这就是中华传统武术的初级层次。到了这个程度,习拳者才能在技击当中体现出传统武术的味道。

第二部分

说了这些,大家应该明白了什麽才是改造生理,改造生理在传统武术中的重要性是什麽。而改造生理的关键是要启动人体的先天功能。那麽如何启动人体的先天功能呢?首先,我们要从改变自己的思维模式入手。

为了让大家便于理解,我先说一个日常生活中的事例。人在睡觉的时候,由于长时间在一个姿势状态下造成肢体上受到压迫,使自身的血液循环受到阻碍。在正常情况下,我们都会自动的进行调整。但是由于过度疲劳或其它等原因,大脑对肢体发出的信号没有反应,而这时由于肢体压迫造成的疼痛不断的加大,使大脑不断的收到大量的紧急求救信号。如果这时侯大脑对此还是没有反应的话,脑神经就会因为受到这种大量不良信息的反馈而产生出各种幻觉,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梦。在这种情况下所做的梦往往都很恐怖,我们便会从噩梦中惊醒,而这一切都是由于肢体的极度不安造成的。这个事例告诉我们,人体在生理和心理上是相互作用的。一个人有什么样的生理状况,就会产生出什么样的心理状态。而地球上所有的动物,包括人类这种高级动物,他们的思想行为都是根据自身的生理条件来决定的。

那么,换一个角度讲,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被禁锢着的。被什么给禁锢着呢?就是被我们现在所具备的生理条件。人的生理条件决定了他在现实当中所做的一切。我们平常要用眼睛才能去看,用耳朵才能去听。但是有很多武林前辈都有不见不闻之知觉。这正是人体先天功能所产生的作用。然而先天功能的发挥完全有赖于后天心态的改变。人体现有的生理条件是固定的,我们不可能让它再长出第三只眼睛来。能够改变的只有我们的思想。

说到心态的转变,大家就会想到佛家所说的修心。没错,我们所说的转变思维模式的确跟佛家所说的的修心有关。那么大家一定要问:佛家历来只注重心性上的修为,而忽略形体上的锻炼。这跟武术有什么关联呢?其实无论是佛家也好,道家也好。根本就不存在只修性不修命,或是只修命不修性的问题。因为性命是不可分的。心物是一元的。

但是佛道两家的经书浩如烟海,这让人从何学起呢?其实经书只是前人练功的经验和体会。纵然有千卷万卷,其实问题只有一个。讨论的都是如何去解决。那么在这个问题上,方法虽有八万四千,但是你却只能拥有一个。所以事情并不象大家想的那么复杂。但在这里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千万不要迷信有什么修炼口诀。所谓千古不传之秘只不过是教你如何改变后天的思想意识,让你从被禁锢的思维模式中解放出来。而只有这样才能启动本我的原有功能,打开人与自然之间被后天堵塞的通道。这就是禅机,道家称为玄关。它是开通人体先后天的一把钥匙。要想开通它的确要有方法,但决没有什么口诀。因为每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大家怎么可能都用同一种方法来解决所有的问题呢。

前面已经说过,人的思维是受人类现有的这种生理条件影响的,所以说它是有很大局限性的。如果我们能从主观上改变自己的思维模式,把它从一种有局限的思维逐渐转变成一种无局限的思维。而后再通过这种无局限性的思维来改变我们在后天思想意识作用下的能量运行模式。使它从一种杂乱无章的非常状态,回到一种无意而有序的自我调节状态。古人把这种状态称之为先天状态。在这种先天状态下,人体能量是自然运行而不受后天各种因素的干扰的。所以前辈们把这种自然状态下的能量运动也叫做自动运动。这种自动运动可以使我们的身体不练而自练,不养而自养。不锻而自锻。被破坏的人体组织机能在这种运动的作用下会自然的进行修补而逐渐得到康复。使不健康的身体变得健康,使健康的身体变得更强壮。最终,这种自动运动会沟通人体与自然界之间的能量通道,从而达到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

当习练者具备了这种自动运动的体验之后。接下来,我们将面对的就是如何节流的问题。有人说开源为第一,节流为第二。其实,开源与节流同样重要。开源就如同人在沙漠中找到了水源,但如果不能很好的保存和利用,其结果还是会被沙漠所吞噬。所以,节流是个大学问。这对所有修习传统武术的人来说都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它与心性上的修为是并驾齐驱的。很多人到了这个阶段就停滞不前了。如果我们想在武学的修为上继续大踏步的前进,那么必然要在心性的修为上高瞻远瞩,不能只看眼前的这点成绩。欲穷千里目,还需更上一层楼。否则,只能是内家里的门外汉。曾有一位前辈感叹地说:想不到搞了一辈子的养生,到最后却落得如此地步。其实,这个问题在中国传统内家拳的修习过程中是必修课。不然的话古人就不会在武学上一直把德行放在首位。

在武学中,技击只不过是人体在生理改造的进程中各个不同层次的不同表现。如果我们本末倒置的把表象当成了目的,那么即使你水平再高最终难蹬内家之堂奥。

对于开源和节流的问题在武学上只是历来被拳家所秘传。在世间少为人知。其实佛道儒三家的经典之作当中对开源和节流这两个问题都有独到之处。只是在方法和作用上有所不同,后人看不明白而已。作为后人看不明白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这两个问题一旦展开就会变得非常复杂,因为每个人的脾气秉性都各不相同,所以入手功夫决不可能千篇一律。最终所得的结果也是深浅不一。在这种情况下,前人的经验之谈便会给后人一种无所适从之感。况且前人在个人心得的描述上用词多有隐晦。这就更使后人如入五里迷雾。但这并不是说就没有好的方法可行。佛家六神通里的漏尽通,道家的斩赤龙,断白虎都是前人在开源与节流这两个问题上的实际验证。然而,凡属非常之成就都来自于平常。可大部分人总是喜欢把问题复杂化。误认为前人的一些成就是高不可攀的。这种思想意识的形成一是由于没能掌握好的学习方法,二是由于现实当中的误导。比如,佛道两家的清规戒律到底是为什么而设?这个问题肯定会有很多人都能回答。可答案却不一定正确。有人说现在市面上所流行的佛道两家的修持方法都是普法,真正的大法一直在秘密流传。这种说法也不能说它完全没有道理。比如说,在节流这个问题上属男女之事最难解决。而现在社会上有那么多的大师到处讲经说法,大家不妨可以请教一下,问问他们对于这个问题是如何解决的。仁义道德谁都会讲。而为什么在实际当中却排不上用场。近年有人在刊物上大谈男女双修的问题。明明知道这种功夫容易麻痹世人害人害己。还在那儿一个劲的的肆意宣扬。殊不知,所谓男女双修本来只是对节流功夫的一种验证。要想做到不漏 ,首先要做到无欲。然而无欲并非无能,只是慧而不用。这种功夫一定要在形神合一的基础之上才有可能操行。它是练己功夫的验证,而绝非技巧。历来高僧大德在这个问题上决不敢信口雌黄。对于这个问题的对治方法从释迦摩尼佛开始就没有明确的记载。可见这个问题的复杂性绝非一般。难怪南怀瑾先生说他这么多年来在市面上还没见过一个百日筑基的人。

在武学中,要过这一劫必须先要过生死关才行。所谓生死关就是让你在思想意识上,体验什么才是真我。这样你才能明了人的生死只是表面现象的变化而已,其实无所谓生也无所谓死。由此,你才能具备清逸之大勇。而非匹夫之蛮勇。李洛能先生端坐椅上一笑而逝,孙禄堂先生说自己视生死如游戏。过去有很多的老武术家在这个问题上都有具体验证。当年王重阳祖师在终南山修炼掘活死人墓。大家不妨仔细想想,也许可以从中悟出一些道理。

对于心性的修持是无止境的。万丈高楼平地起,最基础的东西往往才最重要。谈论了半天开源与节流,而实际上开源与节流是一个问题的两个不同的方面。把它作为两个问题是因为在后天的表现上有所不同而已。前面已经说过,开源是对人体先天功能的启动,而节流实际上是先天功能对后天形体的转变。只不过这种转变需要我们在思想意识上进一步提高。在功法的修炼上更加精进。所以,我们的重点还是要放在如何改变自己的思想意识,启动人体先天功能这一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