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免税店购物指南:周济谱博文:收礼?得到就是失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8:40:34
作者: 非著名企业家      2008-07-02 12:31:18 标签: 经济往来 清洁工 商业机密 礼物 小便宜

收礼?得到就是失去

  是怎样的力量,将千里堤坝一点点侵蚀?是怎样的钝刀,一点点割去你强健的肌肉?是怎样的诱惑,让你悉心坚守的名誉毁于一旦?是来自下属的贵重馈赠和商业贿赂。

  俗语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但来自下属馈赠这条“道”最好别走。你不要不以为然,不要以为这是风土人情。金钱、古董、字画或女人,说好听的是所谓“雅”与“俗”的区别,但其本质都逃不出“利益”的范畴。无论是国企还是民企,下属给上司送钱、送物、甚至送女人,上司欣然接受,这样的企业,价值观一定出了问题,企业文化更是无从谈起。如果员工们争先恐后地与老板搞关系,谁也不将自己的本职工作当回事,企业的风气怎么会好?如果送钱、送物、送色就能把你“搞定”,那么“拍马屁”就成了你的企业文化,你的企业肌体就会被注入毒素,在马屁声中慢慢走向衰竭。

  ◎老板与下属发生经济往来,是在吃裹着糖衣的毒药



    商人千万不要与你的下属发生经济往来。否则,说轻了你是自毁形象,把自己当成一座大公厕,来者不拒任人发泄,尿浇屎泡任人涂鸦。说重了是在自掘坟墓,找死!

  第一,无论怎么说,只要你与下属发生经济往来,就难免被人指指点点。在外人看来,你们的交情不浅,你们交往中的诸多“猫腻”,会遭到其他下属的嫉恨,更不乏对你的怀疑和指责。

  第二,人性使然。你一旦与下属有了“猫腻”,必然会对他产生同情、怜悯和关照之心,包括他干点出格的事也会网开一面。假如这种同情、怜悯和关照成为一种习惯,送礼人一旦触犯党纪、政纪和国法,你难免牵连其中。这无疑是作茧自缚,带着枷锁跳舞。

  利益分配的合理性都是相对的,大多数人会把送礼当作是一种“投资”,如同商人投资是为了获得利润一样,往往送礼人的初衷是想得到比礼物本身更大的回报。因此,送礼或受礼就成为一把“双刃剑”。此外,你与下属的经济交往不能等同一般的社会交往,它可以使你们的关系非同一般,也可能让你们的关系充满“火药味儿”。更可怕的是,你无法预见这种经济关系所带来的一系列连锁反应。记住,无论是上级、下级还是同级,他们既是支持你、帮助你取得成功的动力来源,也是能把你拉下马的直接力量。俗话讲:“吃人家嘴短,拿人家手软”。“拿人钱财,替人消灾。”只要你收受了人家的贵重馈赠,就难免走路腿软,说话嘴短。

  不可否认,礼尚往来是当今的时尚。其实,完全拒绝同事之间的生日祝福、医院探视、红白喜事等往来,既不现实,也有些不近情理。关键是一定不要将不可避免的礼尚往来“庸俗化”,一定要在该说不的时候敢于说不!千万不能被受之有愧又却之不恭的心理所左右,过于考虑情面,不好意思拒绝。更不能有“不要白不要,白要谁不要”的占小便宜心理,喜欢占小便宜的人,早晚要吃大亏。

  送礼的人,可以划分为两大类。有一种人,是发自内心地感谢你,送点礼物只是表表心意,这样的礼物如果不收下,可能会伤害他的感情。这种情况,只要他送的不是现金,你尽可以收下,并适时地回赠给对方一些价值相仿的礼物。这样做会让对方感到亲切和温暖,会拉近你们之间的距离。还有一种人,给你送礼就是别有用心,商业企图十分明显,送礼就是为了搞定你,利用你的“关照”达到某种目的。这样的礼物你死活都不能要。你一定要清楚,他送的不是“礼物”而是“毒药”,吃了必死无疑。这种人送礼时表现得五花八门,有的送礼时暗藏着摄像机、录音机或者回家记黑账。如果有一天,当你没能满足他的要求时,他就会站出来,做你的“污点证人”,检举、揭发、出庭作证,非整得你死去活来不可。有的送礼人,当着你的面毕恭毕敬,但是,出了你家的门就会手戳你的脊背,骂你个狗血喷头,让你在员工面前声名狼藉,威风扫地。

  虽然不能轻易接受下属的馈赠,但是,你却可以对下属广施“小恩小惠”,说白了就是“收买人心”。你可以经常给身边的员工一些小礼物,比如一本书、一支笔或一张生日贺卡,以此来沟通感情。但是,当老板的绝不可以收受员工的现金和贵重礼品。逻辑就是这样,得到就是失去,失去往往就是得到。

  ◎要和自己的下属保持4∶3∶3的关系

        商人要与自己的下属保持一种平衡关系,具体讲,就是要形成一种“四分尊重、三分利益、三分敬畏”的关系,这应该是一种比较理想的老板与员工的关系。

  这里主要谈四分尊重。尊重是相互的,尊重别人是第一法则。《圣经·马太福音》中讲到:“你希望别人怎样对待你,你就应该怎样对待别人。”对下属的尊重,至少是四分,可以多些,但不能少于四分。良好的人品是受人尊重不可或缺的因素,不能有亲有疏,处理问题对事不对人。因此,一要谦逊,不要把自己的业绩经常挂在嘴边大吹大擂,或不断去张扬自己的“实力”;二要守信,使人以信,重视信用与名誉,是做商人的根本守则;三要自信,凡事都要抱有希望,充满自信。相信自己一定能成功,是通往成功之路必备的心理素质。

  你与下属之间的“四分尊重”,是建立和谐关系的基础。每个人都有自尊心,员工也不单是靠工资来调动积极性的纯粹的经济人,而是渴望被人尊重、被人需要的社会人。但有一些老板,常喜欢摆架子,挑剔员工的不是,在众人面前指责下属,而没有考虑是否会伤害员工的自尊心。其实,只要对调一下角色,设身处地为员工想一下,讲几句关心的话,就可以收到许多意想不到的效果。一次,有人夜里偷偷进入三星总部想盗取商业机密,被三星的一名清洁工发现,由于清洁工的殊死搏斗,三星的商业机密保住了。当记者问清洁工为什么会如此勇敢地维护企业利益时,清洁工说,他在打扫卫生时,三星总裁只要从旁边经过,总不忘称赞他一句:“你打扫得真干净。”正是这些使他非常感动,愿意为企业付出全部。

  现实生活中,虽然有很多管理者把尊重挂在嘴上,并用一些制度体现出来,但更多不尊重下属的行为却随处可见。如听不进下属的意见,对下属的能力和为人总抱有怀疑的态度,看不到下属的成就等等。有的甚至对下属颐指气使,把下属当“小弟”或“丫鬟”,动辄破口大骂,一副“我是老大我怕谁” 的样子。这种老板自以为是员工的“衣食父母”,可是就算你是“地主”,家里良田万顷,没有“长工”给你干活,你也只能喝“西北风”。

  所以我建议,当老板的在抽屉里放一面镜子,在面对下属之前,把镜子拿出来照照自己的脸,想一想自己能不能接受别人拿这张脸对待自己,如果觉得还不错,没什么不舒服,再把这张脸呈现在下属面前。


商人不要卷入政治派系纷争

  老子说:“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自古以来,政治斗争总是那样无情而残酷,所以商人不能忽视政治的重要性。但绝不能成为政客,不要钻营政治,要远离与政治有关的是非之地,在任何政治派系纷争面前,都应该本能地保持中立。

  ◎不要成为政治派系纷争的炮弹和牺牲品


  在商业社会里,各种争名夺利的事情时有发生,它如同洪水中的巨大漩涡,把无数人卷进去而使其不能自拔。



  事实证明,把获取商业利益的希望,寄托在有派系纷争的任何一方,都是不明智而且危险的。在派系纷争之中,你必须冷静并且保持中立,不管谁把谁死死钉在道德审判席上都与你无关。千万不要试图弄清两个大萝卜哪个是空心,哪个是实心,更不能乱表态,乱下结论。否则,你很可能成为别人用来武装自己,换取政治资本的炮弹和牺牲品。不疼不痒的话也别说,因为不管哪一派,都像抓壮丁似的希望你加盟他的队伍,谁愿意听你那不疼不痒的话呢?即使你的本意是积极和善意的,对于敏感的矛盾双方来说,很有可能曲解你的意思,弄不好还会让双方感到不舒服,害得你被夹在两派之间,他们争斗得昏天黑地,你被折腾得死去活来。


  胡雪岩后来的商场失意有一条原因,就是没有处理好官场上的矛盾。他当初为了把事业做大,利用献粮的机会,结交了湘军的首领左宗棠。然而,由于派系纷争,他得罪了淮军的首领李鸿章。后来,左宗棠解甲归田告老还乡,胡雪岩便被李鸿章的手下,利用政治上的机会,把他的财产充了公。最终,胡雪岩成了政治纷争的牺牲品。


  看来,最聪明的做法是远离那个纷争的漩涡。因为,在横渡江河时,只有远离漩涡的人,才能保全自己,最先登上彼岸。
  
  ◎超然于内部政治派系之上


  作为商人,你不要像电视剧里描述的乾隆皇帝那样,对刘罗锅与和之间的争斗乐此不疲。当然,在你的管理团队中,成员之间有一点小矛盾是不可避免的,不用大惊小怪,这不一定是坏事。因为局部的小矛盾,有时还可能引发出工作上的“精彩”。所以聪明的商人,要容纳团队中的小矛盾,关键是要控制适度,只要不影响正常的决策和执行力,你就不用理会它。有时,光靠领导的拨乱反正,难以让下属有更高的工作热情。你最好在他们之间保持中立,轻易不要将你的好恶表现出来,要显得平静而淡然,其实这是以不争为争。


  《康熙王朝》这部电视剧中,在康熙皇帝登基后不久,他便遇到了4位辅政大臣当中苏克萨哈与鳌拜的派系纷争,但是由于他最初的执政经验不足,没有保持好中立,而是帮了苏克萨哈,结果不仅失去了几位忠臣的辅佐和支持,更险些给自己带来生命危险。最后,还是孝庄太后出面,力挽狂澜才化解了这场危机。
  


  ◎官场如战场,明“哲”方能保身


  无论哪朝哪代,官场中的政治斗争从来都是两败俱伤,凡是闹矛盾搞斗争的人,最后都难得善终。纷争中,每一方都举着公理的幌子、正义的牌子去攻击别人。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应当说这种胶着状态,是非曲直是很难判断的。所以,你偏向哪一边都不靠谱。最好双方都能把你当成没什么滋味的鸡肋,把你从台面上撤下去,忘却你的存在,如果能那样可就阿弥陀佛了!假如实在没有脱身的办法,你就只好把自己变成一个演员。而表演的最高境界是将自己打扮成在他们手下讨碗饭吃的小伙计,尽量表现出不想惹麻烦,与世无争、可怜巴巴、无可奈何的样子,最终求得他们对你的忽视和忘却。当然,你也必须通过其他渠道,尽可能多地了解纷争的内幕,掌握必要的信息,以备不时之需。在此期间,不要多说话,不要评价,不要表态,更不可贸然参与官场上的你争我斗。远离官僚之间的“血雨腥风”是商人明智的选择。


  有时矛盾不可避免,你又置身于矛盾之中,这时候,你的原则是:首先,不能在大是大非趋于明朗的情况下态度暧昧、缩手缩脚。特别是矛盾一方若是你的“恩师”,更要态度明确,旗帜鲜明,否则你会丧失朋友对你的信任。但你最好只是表明立场,不到必要的时候,别参与把人家砸成“变形金刚”的行动,更不能将对方妖魔化。其次,不要在无谓的纷争中浪费精力,作为“老油条”的你,要力争在两败俱伤中使自己不受牵连。其实,商人的这种处世哲学,本身就是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结合。


  记住:除非万不得已,有背弃“恩师”的危险,就不要掺和政治派系纷争,否则你的命运就要看两派之间的交锋结果了。而一旦卷入其中,再想赎身,万难,万万难!
 

不知方圆难成大事

 


  作为商人,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随机应变就显得非常重要。聪明的管理者一定会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做到外圆内方,大智若愚,从而纵横于商场。


  我在《一家之说》那本书里讲过,中国商人讲究的是“圈文化”,而西方商人讲的是“条文化”。中国商人要想立于不败,就得学做一枚“铜钱”,外圆而内方,不能外方而内圆。


  
  ◎外圆内方乃为人处事的大智慧



  著名教育家黄炎培在给儿子写的座右铭中就有这样的话:“和若春风,肃若秋霜,取象于钱,外圆内方。”在他看来,“和若春风”就是“圆”,即做人做事讲究技巧,既不超人前也不落人后,或者该前则前,该后则后,能够认清时务,使自己进退自如、游刃有余;“肃若秋霜”就是“方”,即做事要认真,有自己的主张和原则,不被他人所左右;“取象于钱”,则是以古代铜钱为形象比喻,启发人们要把“外圆”与“内方”有机地统一起来。


  “外圆内方”其实也是人生的处世哲学。“方”是原则,是目标,也是本质;“圆”是策略,是途径,也是手段。因此,做人必须方中有圆,圆中有方,外圆内方。行动时干练、迅速,不为感情所左右;退避时,能审时度势、全身而退,而且能抓住最佳机会东山再起。


  一个人若只有“方”而没有“圆”,必然会经常碰壁,一事无成。相反,如果只有“圆”而没有“方”,多机巧,则是没有原则、没有主见的墙头草。“方圆有致”才是智慧与通达的成功之道。


  《三国演义》中有一段“曹操煮酒论英雄”的故事。当时刘备落难投靠曹操,曹操很真诚地接待了刘备。刘备在许都住下后,为防曹操谋害,就在自家后园种菜,亲自浇灌,以此迷惑曹操。一天,曹操约刘备到他家喝酒,谈起谁为当世之英雄。刘备点遍袁术、袁绍、刘表、孙策、张绣、张鲁,均被曹操一一贬低。曹操指出英雄的标准是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刘备问:“谁人当之?”曹操说:“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我。”刘备本以韬晦之计栖身许都,被曹操点破是英雄后,竟吓得把筷子掉落在地上。恰好当时大雨将至,雷声大作,曹操问刘备为什么把筷子弄掉了,刘备边低头捡筷子边说:“一震之威,乃至于此。”曹操说:“雷乃天地阴阳击搏之声,何为惊怕?”刘备说:“我从小害怕雷声,一听见雷声只恨无处躲藏。”自此曹操认为刘备胸无大志,必不能成气候,也就没把他放在心上。刘备以此巧妙地将自己的慌乱掩饰过去,从而避免了一场劫难。刘备在“煮酒论英雄”的对答中采用方圆之术,在曹操的哈哈大笑之中,免去了曹操对他的怀疑和嫉妒,最后如愿以偿地逃脱虎狼之地。至于三国后期的司马懿,更是个外圆内方的高手。他佯装成快要死的人,瞒过了大将军曹爽,达到了保护自己、等待时机的目的,最后实现了自己的抱负,统一了天下。这正是“鹰立似睡,虎行似病。”


  
  ◎只方不圆,只圆不方都会坏事


  孙子说:“混混沌沌形圆,而不败也。”运用“形圆”的方法,关键要懂得“形”的作用。



  船体之所以不是方形而总是圆弧流线状,为的就是减少阻力,更快地驶向彼岸。人生也像大海行舟,航行中处处有风险,时时有阻力。我们是与所有的阻力较量,拼个你死我活,还是积极灵活地排除万难,去争取最后的胜利?这完全在于我们的处理方法。显然,不懂形圆,缺乏驾驭感情的意志,棱角分明、事事计较、处处摩擦者,哪怕壮志凌云,聪明绝顶,往往只会碰得头破血流,一败涂地。


  威名赫赫的三国名将关羽,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若说关羽武功盖世,没有人质疑。“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单刀赴会”等等,都是他的英雄写照。但他最终却败在一个被其视为“孺子”的吴国将领之手。究其原因,是他不懂形圆的人生哲学。他虽有万夫不当之勇,为人却盛气凌人,不识大体。除了刘备、张飞等极个别的铁哥们儿之外,其他人他都不放在眼里。他一开始就排斥诸葛亮,是刘备把他说服了,继而又排斥黄忠,后来又和部下糜方、傅士仁不和。他最大的错误是和自己国家的盟友东吴闹翻,破坏了蜀国“北拒曹操,东和孙权”的基本国策。在与东吴的多次外交斗争中,他单凭一身虎胆,从不把东吴的人包括孙权放在眼里。不但公开提出荆州应为蜀国所有,还对孙权等人进行人格污辱,称其子为“犬子”,使吴蜀关系不断激化,最后,落得一个败走麦城,丢了身家性命的下场。


  《菜根谭》中说:“建功立业者,多虚圆之士。”意思是,建大功立大业的人,大多是谦虚圆活的人。北宋名相富弼年青时,曾遇到过这样一件事:有人告诉他,“某某骂你”。富弼说:“恐怕是骂别人吧。”这人又说:“他是叫着你的名字骂的,怎么是骂别人呢?”富弼说:“恐怕是骂与我同名字的人。”后来,那位骂他的人听到此事后惭愧得不得了。明明被人骂,却认为与自己毫无关系,并使对手自动认输,这可说是形圆之极致了。富弼后来能当上宰相,恐怕与他这种高超的形圆处世艺术很有关系。但他又绝不是那种是非不分、明哲保身的人。出使契丹时,他不畏威逼,拒绝割地的要求。任枢密副使期间,与范仲淹等大臣极力主张改革朝政,因此遭诽谤,一度被摘去了乌纱帽。富弼的做人,既外形圆活,心胸豁达,与人为善,又内心方正,坚持原则,维护了自己独立的人格。


  清朝红顶商人胡雪岩是银号学徒出身,没有什么学历,财产却可以买下半个浙江省。他说过:“欲无办大事之难题,必先倾全力做到圆世道、圆身心。”他经商有一个“六字方针”,即:圆、情、义、智、勇、仁。其中,圆字第一,圆事、圆道、圆身、圆心。他认为,善做事的人,做事一定会留下一个圆满的结局;不善做事的人,事后会留下一个缺口。其实,今天的商业活动,从表面上来看,好像仅仅是为了赚取金钱。实际上,在这个“食脑时代”,商业活动更重要的是体现出人与人之间的智力角逐,是人与人之间的谋略较量。


  人生在世,运用好“方圆”之理,必能无往不胜,所向披靡。无论是趋进,还是退止,都能泰然自若,不为世人的眼光和评论所左右。只圆不方,是一个八面玲珑、滚来滚去的“O”,那就是圆滑了;只方不圆,是一个四处棱角、静止不动的“口”,面对的就是一盘死棋。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关键是做到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有 “弯下腰当一座桥,挺起身做一架梯”的智慧。


交友切忌喜新厌旧


 
        “结新知,不如敦旧好。”在商业活动中,你会不断通过老朋友,认识一些新朋友。但是,切记不要马上撇开老朋友,而单独与新结识的朋友密切来往。与其施惠于新人,期望获得新人的好感,不如怀旧情而行正道。结交新的朋友并非不好,只是不能喜新厌旧。何况,轻易背弃朋友的人,为商人们所不齿,难免有一天,也会遭到别人的抛弃。


  
  
◎面对新朋友,你要妥善处理好与老朋友的关系



  能通过老朋友认识新朋友,是件很惬意的事。但你千万不要马上做出“短路”的勾当——单独与新朋友交往,这太显功利,对老朋友来说,你也太不够意思,会使老朋友离你越来越远,新朋友也会对你满腹狐疑。最后,可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既失去了老朋友,也没交成新朋友。


  有时,新朋友会主动热情地邀请你,如果赴约,一定请你的老朋友一同前往,尤其是初期阶段的一切往来都要告知老朋友。如果有商业合作的可能,更要征询老朋友的同意,千万不能背着老朋友私下与新朋友合作。要知道,他们之间交往已久,在人品、性格和企业实力方面要比你清楚得多。你不征询老朋友的意见,盲目地与新朋友合作,容易掉进陷阱。而当你盲目甩开老朋友,你与新朋友之间由于陌生又难免产生几分戒心,时间一长,新、老朋友都会觉察出你动机的功利性,大家讨厌你那是早晚的事儿。一般只要有失信于人的前科,别人就不再愿意和你交往,更忌讳给你介绍新朋友。进行商业合作?你想都别想了!人家宁愿去媒体上发“征婚启事”,寻找信用可靠的人,也不愿再找你这个背信弃义的家伙。


  从功利层面上讲,生意上的朋友也是一种“资源”,如果你抛开老朋友,单独交往老朋友介绍给你的新朋友,其实是在廉价窃取“资源”。别人多年培育起来的“人际资源”,你想轻易窃取,实在是十分不道德的行为。你千万不要像“熊瞎子掰苞米”的那头狗熊,掰了一地玉米,自以为收获多多,其实终点还是起点,既失去了老朋友也没交上更多的新朋友。尤其是,你通过老朋友认识了一位漂亮的女士,你如法炮制抛开老朋友,私下与这位女士往来,那麻烦可能就更大了。当今社会,本来人际关系就很复杂,男人与女人之间的关系就更加敏感和微妙。你贸然与这位女士来往,可能会不知不觉地陷入莫名其妙的麻烦之中,甚至,可能导致老朋友与你绝交,严重的还可能带来杀身之祸!


  其实,你应该做的事情是巩固关系,培养感情,为将来的合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千万不能太功利。如果你在新、老朋友关系上处理得体,大家都会其乐融融,也会心甘情愿帮你介绍生意。所以,千万不要让新、老朋友有被利用的感觉,更不要将朋友当成“小时工”,有事召之即来,无事挥之即去。就算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朋友之间没有生意合作,也很正常,毕竟,交朋友不仅仅是为了做生意。

  
  
◎交友的动机决定成败,动机不纯将寸步难行


  商人必须明白在圈子内如何做人,这有助于更好地处理与朋友的关系。
  如何做人?第一种是人家帮了你,你帮人;第二种是人家没帮过你,你帮人;第三种是人家帮了你,你不帮人。人家帮了你,你也帮了人家,这是礼尚往来、相互回报,谈不上品德高尚。人没帮你,你就帮人,这是有层次、有境界的大家风范。人家帮了你,你不帮人家,那是过河拆桥,是最差劲的人。这种人不仅仅是缺少商业道德,简直就是小人,只需一回,以后就没有人愿意陪他玩了。


  商人要发展事业,要想得到更多新、老朋友的支持,靠什么?主要靠的是商人本身的社会信誉度,靠做人的厚道和真诚,靠人格的魅力。伴随着事业的不断成长壮大,你会结交更多不同层次的朋友。在结交新朋友时,一定不能忘记老朋友。虽然,商人做事都有一些功利性,但是,趋炎附势的小人不能做。人家好过的时候,我们和人家是朋友,人家不好过的时候,我们依然是人家的朋友,这才是商人的做人之本、交友之道。


  你应该懂得,别人在乎的是你对他的尊重,所以我们应该用心同他人交往。而价值观的扭曲会失去朋友,同时也会迷失自我。“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妄自尊大,只认钱财,只图名利,结交的朋友只能是酒肉朋友,如果非要冠个名头,那一定是狐朋狗友。从此,你结交的新朋友,永远没有失去的老朋友多,直至将商业道德的储值卡彻底刷空。


  钢铁大王卡耐基说过,一个人的事业成就,85%来自人脉关系,15%来自专业知识。这绝非耸人听闻,人生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拥有一棵参天的人脉大树。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你的人脉大树越枝繁叶茂,你的事业拥有的发展空间就越大。结交朋友,与朋友相处,一定要慎之又慎,尤其是在重视人际关系的中国。


  
  
◎交新朋不忘老友,多做换位思考


  有人说:“酒是醇的香,友是老的好。”也就是说,结交多年的老朋友,彼此已有深厚的情义。朋友的真正价值就在于,遇坎相互提醒,有难互相帮助,无论痛苦还是快乐,愿意彼此分担和共享。朋友是人生的财富,需要用心去积累。古人言“故旧不遗”,就是“念旧”,老朋友的交情始终要惦念。历代一些有名的帝王,如西汉的光武帝刘秀、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等,虽贵为天子,仍不忘旧情老友。朱元璋当了皇帝以后,要找年轻时和他一起种田的老朋友田兴,并亲自写信给他,“皇帝是皇帝,朱元璋是朱元璋,你不要以为我做了皇帝就不要老朋友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经过几次战略调整,外交政策上一直是“结交新朋友,不忘老朋友”,许多新朋友就是通过老朋友牵线搭桥,才得以建交。很快,中国在联合国站稳了脚跟,同时赢得了国际社会的认可。


  李嘉诚也讲过,一个人要去求生意就比较难,生意跑来找你,就容易多了。那如何才能让生意来找你呢?这就要靠朋友。如何结交朋友?就是要善待他人,充分考虑到对方的利益,不能把目光仅仅局限在自己的利益上。让利与得利两者是相辅相成的,自己舍得让利,让对方得利,最终会给自己带来较大的利益。占小便宜的人,不但会失去老朋友也不会再有新朋友,因为,你的品行伤的不仅是一个朋友,而是一个朋友圈子。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当老朋友给你介绍了新朋友,你绝对不能把老朋友当成餐巾纸,用过了一扔。你与新朋友的交往要经常与老朋友沟通,既表现出我们都是好朋友,彼此不分你我,又共同维护了朋友之间的和谐。长期坚持这样做,新朋友也逐渐成为老朋友,你的商业朋友就会越来越多。尤其是在今天这个“地球村”里,你的人脉大树就会更加枝繁叶茂,企业发展的空间就会越来越广阔。


  经常唱唱《永远是朋友》这首歌吧,它的歌词堪称商人交友的座右铭:“千里难寻是朋友,朋友多了路好走,以诚相见,心诚则灵,让我们从此是朋友……结识新朋友,不忘老朋友,多少新朋友,变成老朋友……”

 

送礼攻略

 


  古语说:“礼尚往来”。“来而不往非礼也。” 中国是一个崇尚礼节的国度,早在春秋时期,送礼的风尚就已形成,并演绎成为一种文化。为了培育市场,商人需要培育人际资源,需要与政府官员、银行及公检法系统以及其他商人交往。交朋友是商人十分重要、而又十分繁杂的工作,商业交往实际占用了商人的大部分时间。


  在交往过程中,送礼几乎是必须的,也是一种潮流。既然送礼是一种潮流,你就不要逆着潮流走,否则只能使自己的生意受损。这如同电影散场,顺着走都可能被挤得东倒西歪,何况逆行?那还不被撞倒、踩扁?但大家千万不要误解我的意思,我让大家顺的是“礼”流而不是“贿”流。“礼”是一种沟通感情的仪式和方法,通过“礼”所取得的是正当的利益;而“贿”则是一种获取利益的权谋和手段,通过“贿”所取得的是不正当的利益。我们千万不要把二者给混淆了。
  


  ◎商人交际最忌“现用现交”



  送礼是人类情感体验的一种简洁生动的方式,送礼者往往想通过礼品向接受者表达某种特殊的感情。以物表情,礼载于物,得体的送礼,恰似无声的使者,给交际活动锦上添花。商人的交际活动,虽然多带有功利性和目的性,但是你千万不要做“现用现交”的人。愚蠢的商人平时不来往,来往必有事。为了办事而去送礼,目的性非常强,这样的商人很容易让对方嗅到一股铜臭味儿,而且,这样做很容易让人感到有“受贿”之嫌,浑身不自在。聪明的商人平时送礼,只是为了沟通感情。见面没有事,有事不见面。送礼时不办事,办事时绝不送礼。


  清末红顶商人胡雪岩之所以能够在一无所有的情况下,迅速崛起于商界,与他的懂礼节、善交际密不可分。当他还是一个钱庄跑街的,在碰见没有盘缠上京赶考的王有龄时,毅然拿出身上刚讨回来的账款,自己作担保人将钱借给了王有龄。后来王有龄高中回杭州做了知县,在他的帮助下,胡雪岩的生意很快有了起色,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聪明的商人要学会“善忘”


  送礼无非三种情况:一是不能不送的,比如父母、关系密切的亲友、上司、同事等;二是可送可不送的,像一般商业上的熟人;三是与感情无关但有商业企图的送礼,那就是送贿赂、送腐败。前两种是礼尚往来,后一种是违法犯罪,性质截然不同。商人送礼,主要体现为前两种,要视为一种感情投入,因为,对于你的上司或者商务伙伴来说,你送的礼物,不会对他的生活有什么改变。因此,要抱着不求回报、不求收支平衡的博大胸怀。现在确实有一些人只收礼不办事,要不要给这种人送礼,你在送礼之前可要掂量清楚。如果你真的不了解对方或是迫于无奈,也不要“设局”,不要想出录音、偷拍之类的损招以备他日之用,而应该抱着行善积德的施舍心态,泰然处之,平静对待,只当是留下个“买路钱”。因为他既然收了礼,即使不“办事”,也不会“坏事”。切记:这些感情投入千万不要记黑账,要学会遗忘,遗忘是做人的一种境界。


  陶朱公范蠡的二儿子因为杀人被楚国拘捕了。自古以来,凡是家有千金的犯人,不会在闹市中被处死,因此,朱公决定派小儿子去探望二儿子,并让他带1000镒黄金。就在小儿子即将出发时,大儿子说:“我是长子,现在弟弟犯了罪,父亲不派我去,却派小弟,说明我是不肖之子。”说完就要自杀。不得已,朱公只好派大儿子去,并写了一封信要他送给旧日的好友庄生,同时交代说:“你到楚国后,把金子送到庄生家,一切听从他的吩咐,千万不要与他发生争执。”老大到了楚国,依照父亲的嘱咐将黄金如数进献给庄生。庄生说:“你现在赶快离开,千万不要留在这里,即使在你弟弟释放后,也不要问原因。”老大口中答应,但并没有真的离开,而是偷偷留在了楚国,并用自己另外私带的黄金贿赂楚国主事的达官贵人。庄生因为廉洁正直而闻名于楚国,上至楚王下至百姓,对他都很尊重。黄金送来后,他对妻子说:“这是陶朱公的钱,以后全部还给他,千万不要动用。”庄生找了一个机会入宫觐见楚王,以天象有变将对楚国造成危害为由,劝楚王实行德政,楚王于是准备实行大赦。接受贿赂的达官贵人把这一消息告诉了老大。他寻思,既然实行大赦,弟弟自然可以释放了,那1000镒黄金不就等于白白给庄生了吗?于是他又返回见庄生。庄生一见他,惊奇地问:“你没有离开吗?”老大说:“没有,当初我为弟弟的事情而来,现在楚国要实行大赦了,我的弟弟自然可以得到释放,所以特来向您告辞。”庄生听出了话里的意思就说:“你自己到房间里取黄金吧。”老大暗自庆幸黄金失而复得。庄生因为遭到长子的愚弄而深感羞愤,他又入宫会见楚王,说:“现在外面很多人都在议论陶地富翁朱公的儿子杀人后被关在楚国,他家派人用金钱贿赂君王左右的人,因此君王并不是体恤楚国人而实行大赦,而是因为朱公儿子才大赦的。”楚王闻之大怒,于是命令先杀掉朱公的儿子,之后才下达大赦的诏令。长子最终带着弟弟的尸体回到了家。


  
  ◎送礼也要讲究艺术


  选择礼物是十分讲究的,要把握一个度。礼尚往来的事情,自己心里要有一本账,不要在行贿的“临界点”上犯糊涂。初次相识不可以重礼,但也要让对方感到礼物有品位、有档次又不贵重。切忌不要将自己留之无用、弃之可惜的东西,当作礼物送人,正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因为送这样的礼物给人家,往往适得其反,不仅起不到沟通感情的作用,反而会让对方生厌。


  另外,还有怎么送礼的问题。一般性礼物可以让司机、秘书代劳,重要的礼物一定要亲自送。最忌讳的是请中间人或者两个人送。中间人有可能将礼物部分或全部截留,没有送达。而两个人一块去送礼,可能被人家“骂”出来。


  有“礼”走遍天下,无“礼”寸步难行。谁都希望自己在送礼上技高一筹,谁都希望自己挑选或精心制作的礼物能够被人欣然接受。送礼是一门大学问,这里只能讲讲大概的原则,你要根据对象和环境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套路,关键还是要“自学成才”。切记,千万不要流入“贿”道,不要记黑账。 


剁掉尾巴揣兜里

  商人选对行业、跟对人,是开创个人事业的基本要素。如果你觉得现任的领导本身没能力,情商和智商都不值得你学习,那就应该尽早跳槽,去选择下一个能带你实现梦想的人。

  商人做生意只有两件事——赚钱、纳税。但是,有些商人腰包一鼓,就觉得自己哪儿都硬,就开始想第三件事——出名。先是用面孔问候世界,广告牌上挂上自己的巨幅照片,电影电视剧里当主演。其实,他身边的许多人都不好意思说出内心的真实感受,拙劣的表演让人直起鸡皮疙瘩。接下来就是不再对商业广告感兴趣,而是在名人访谈上频频露面,大谈自己的人生价值(这时前妻和孩子的生活可能还没着落呢)。侃侃而谈中不乏“打造”、“构建”、“展望”等字眼,好像他住的酒店比别人上的厕所还多。有的人甚至给美国总统写信,并到处炫耀总统的回信。还有的人自己屁股还没擦干净,却要去给朝鲜的经济开发区当主任等等,不一而足。这些人的本事,足以让混迹商圈的许多“头脑僵化”的商人们汗颜。


  
  ◎“名”之诱惑——难以放下的“执著”



  “名利”是挡不住的诱惑。而“名”又排在“利”的前面,所以“名”更不容易被拒绝。从上幼儿园争戴小红花那天起,人这辈子就开始了争名夺利的旅程。
  世易时移,人们对奢华的举动已经不那么惊讶,甚至把上房揭瓦、衣着袒露当作个性张扬的表现。但是,作为商人则必须为人低调,不应在媒体上频频露面,更不可故意炒作自己,哗众取宠。因为只有扎扎实实地把企业做大、做强,才是真正的“名”。愚蠢的商人赚了点小钱,就开始忘乎所以,不再研究经济,转而研究如何钻营政治;不再研究如何经营企业,而是研究如何出名。那些看上去风度翩翩、气质雅儒、道貌岸然、侃侃而谈的大款商人,实际上是内心空虚、不懂经商之道的人。


  商人只可以宣传自己的产品,不可以宣传老板个人。商人的名气是随着事业的成功,通过事业而逐渐被人们所认可的。否则,人们就会模糊、淡忘你和企业之间的联系,你就真的变成“脱口秀”主持人了。


  福建和广东等地近年来涌现出了一大批富豪,他们学历并不高,但都很勤奋、务实,不搞媒体宣传,只管踏踏实实做事。比如2003年登上“胡润百富榜”女首富的张茵,曾向胡润发出律师函,表示“不愿意上榜”。
  


  ◎卑而骄之——自有“四两拨千斤”之妙



  “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这句话提醒我们,不要在任何场合摆阔称大,哪怕你真的很强大。对于喜欢显阔充大的人,最好的办法是敬而远之。你如果想害他,那么最好的方式,就是不断恭维他,在他面前示弱,使他头脑持续发胀,最好达到狂妄至极。最终,会有一个人拿着“板砖”,对准他的脑门狠狠地砸下去。而最后砸倒他的那个“板砖”,与你没什么关系,你最多可以轻轻地帮他抹上眼皮,默念一句:安息吧,朋友!


  《三十六计》中第二十六计的“扮猪吃虎”,《诡道十二法》中的“卑而骄之”,说的都是示弱胜强之法。司马懿诈病赚曹爽,蔡松坡戏瞒袁世凯等,都是史书中的经典故事。东汉末,东吴袭取荆州之战更是运用“卑而骄之”战法取胜的一个成功战例。当时,镇守荆州的蜀将关羽,在其北进俘获魏将于禁,围困曹仁于樊城之后,被胜利冲昏头脑,放松了对后方荆州的守备。东吴孙权君臣抓住关羽“意骄志逸”这个致命弱点后,先是让驻守陆口的东吴大将吕蒙佯装有病回到京都建业,以此麻痹关羽,使其放松对东吴的警惕。接着委派位卑名微的陆逊替代吕蒙进驻陆口,进一步骄纵关羽。陆逊到达陆口后,佯以卑躬谦和之姿,对关羽极尽颂扬恭维之能事。此法果然行之有效,关羽“遂大安,无复所嫌”,完全解除了对东吴的防范。这就给东吴袭占荆州造成了可乘之隙。其后,孙权及时督帅吕蒙、陆逊等部实施偷袭,一举攻克荆州。而“名震华夏”的关羽,竟落得兵败被杀的可悲下场。


  低位承接,更有利于打开上升空间,所以商人可以“财大”但绝不可以“气粗”。为人低调,待人和气,是商人的本分,正所谓“和气生财”嘛。商家之间比的是投资回报率,商场较量的是资本规模以及提供商品和服务的性价比,绝不是比排场、比阔气。如果你想欺骗对方,“排场”或许有点用,否则,商人的排场就是“成本”,你要为此“成本”付出“代价”。我有个朋友身体很壮,大冬天的穿着短袖,大家都夸他身体好,弄得他为了这个“排场”下不了台,无论天气多冷都穿着短袖,最后,被冻得感冒发烧,差一点儿被疑是“禽流感”。

 

你的贵人在哪里?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压对牌赢一局,跟对人赢一生。”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不具备成功的潜质,但他们仍然可能成功,重要的原因是跟对了人。比如《西游记》中的沙僧,智商和情商都极为普通,但是他跟对了唐僧和孙悟空,依然获得了成功,有谁认为他不是一位得道的高僧呢?假如他没有加入唐僧这个团队,没有去西天取经,他可能就在流沙河平平淡淡了此一生,成为平庸之辈。


  香港某杂志曾经针对港岛的上班族做过一个调查,结果在所有受访者中,有70%的人表示有被贵人提拔的经历,而且年龄越大曾受提拔的比例越高。尤其是50岁以上的受访者,几乎每个人都曾经遇到过贵人。受访者中凡是做到中高级以上主管的,有90%受过他人的栽培,而自己创业当老板的,竟然100%受到过贵人的帮助和提拔。


  
  ◎跟对人,你可以少走很多弯路



  跟人是一门高超的艺术,是基于美好愿景的积极主动的人生选择。跟对人,很可能你的人生就此改变,少走很多弯路,甚至绕开致命的失败。有道是:上马的时候有人扶,摔倒了有人搀,落水时有人向你抛救生圈。没有跟对人,你的事业道路将艰辛曲折得多,不仅损失精力、时间和金钱,还会消磨你的信心和耐心,而这些失去的将永远无法追回,你一辈子的努力可能赶不上人家几年的进步。


  历史和现实生活中众多成功人士的背后,往往都会发现贵人的身影。他们紧跟着贵人,受到贵人的提携和帮助,甚至有的人最终取得了超过贵人的成就。因此,你一定要在职场中寻找到自己的贵人。雅芳公司CEO钟彬娴,是《时代》杂志评选出来的全球最有影响力的25位商界领袖中唯一的华人女性,在许多人心中她就是个奇迹。刚出校门时,钟彬娴一无背景,二无后台,她应聘到鲁明岱百货公司做她喜欢的营销工作。在那里,她结识了职业生涯中的第一个贵人——鲁明岱百货公司历史上的第一位女性副总裁法斯。在法斯的提拔下,钟彬娴27岁就进入了公司的最高管理层。她和法斯一起跳槽到玛格林公司,不久就升到了副总裁的位置。钟彬娴觉得自己的发展空间有限,于是去了雅芳公司。在那里,遇到了她的第二位贵人——雅芳公司的CEO普雷斯。由于普雷斯的欣赏和举荐,加上她个人的努力,钟彬娴最终坐上了雅芳公司CEO的位置。


  
  ◎谁是你的贵人


  贵人可能是某位身居高位的人,也可能是让你钦佩崇拜的人,他们多是成功人士。这些人,往往具有雄才大略,见识异于常人,不卑不亢,不急不躁,做人处事自有风格。他们胸怀大志,眼界开阔,不计较一时的得失。他们善于学习,长于交往,乐于助人,厚待下属。不论在什么环境下,他们都能自然地影响和控制群体的行为。你跟着这样的人,应该是聪明之举。当然,他也应该是你的良师益友,和你是“伯乐与千里马”的关系,而不是利用与被利用的关系。雅虎的崛起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当年,杨致远和几个同学拿着雅虎的策划书,屡屡遭到投资人的拒绝,孙正义毅然拿出2个亿,并提出只占35%的股份,这才有了今天的雅虎。当然,孙正义也由此获得了200个亿的巨额回报。李宁的成功也是因为在飞机上认识了一位后来给他做顾问的朋友,在他的帮助下,李宁品牌在中国迅速走红。所以,善待我们周围的人,或许他就是你一生的贵人!


  
  ◎不要忘记和背叛你的贵人


  有些人在受人提携,功成名就之后,生怕别人说自己的成功是给人家“提鞋”换来的,往往想将过去掩饰,口口声声说“一切都是靠自己打拼”,绝口不提贵人的帮助。有的人甚至背叛贵人,跟贵人动“刀子”,恩将仇报。这种人不是君子,他对自己目前的能力缺乏起码的自信。如果你不想让别人戳你脊背,骂你“忘恩负义”,就千万别做这种傻事!如果你不听我的劝告,你最终可能成为孤家寡人!
  贵人也有遭难被贬的时候,或事业不顺企业破产;或被降级撤职;或是到龄退休;甚至违法犯罪进了监狱,你都不要离他而去,要在精神上和生活上给予他和他的家庭加倍的关怀和帮助。千万不能因为别人骂他而与之“划清界限”,更不能随波逐流,反戈一击。要知道,人的命运往往是身不由己的,也难免有犯错误或走背字的时候,但这不表明他一直就是个品德败坏的人,也不表明他从此会一直没落下去。即便他深陷囹圄或一蹶不振,你只要始终如一凭自己的良心对待他,总有一天,会有更多的贵人来帮助你。

聪明商人藏于九地之下
 

    尽管星星都有光明,却不能比月亮更亮。因为群星再怎么闪耀,也不如一月朗天。


  这是个浮躁、虚荣、功利的时代,许多人都想表演、展示、慨叹和宣泄。但是,作为商人,你的任务就是合法赚钱,任何血脉贲张、呼号呐喊、频出风头的举动都是不可取的。
  
  ◎商人手中拿的应该是计算器,而不应该是笔。
    你的笔很可能变成伤及别人和自己的“枪”


  如果你实在按捺不住经商的“寂寞”,非要抒泄一下胸臆的话,你就写一点什么“我的初恋”呀,“太阳亮、月亮圆”之类的休闲文字和怡情文章。这既可以陶冶你已被铜臭味儿熏陶了的情操,又唱和了领导的风雅。但与此同时你要时刻提醒自己摆正位置,千万不要写批评时政的文章。记住:你不是学者,你的身份是商人,你的要务是经商而不是育人。


  有的商人听不进劝告,非要在大众面前展示自己的“儒商风采”。有些人文章里的观点和言论,烙着深深的个人印记,甚至字里行间不免有批判性的、向当权者挑衅的内容。你可能认为这没什么,文字狱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你错了!你的上司虽然不会在文字里面找你的错,但你的文字确实会给他们带来不悦,他们会认为你的文章有影射和误导的倾向。所以中国商人(特别是国企商人),尽可能不要著书立说,更不要写批评时政的文章,以免招来不必要的麻烦。


  其实,我在告诫别人的同时,自己却在食言,已经出版了几本滥书,且一发而不可收。就让我给大家做一个反面教材吧!
  


  ◎不要显得比上司高明

 

  多数领导总是愿意显示出在处理一切重大事情上都比其他人高明,所以你要明白,自以为是的高明总是讨人嫌的,也特别容易招惹同僚和上司的嫉妒。因为大多数人对于在运气上被人超过并不太介意,却没有一个人(尤其是领导人)喜欢在智力和能力上被别人超过,而你时常流露出的“聪明”和“创意”会让别人产生不悦。因此,对寻常的优点不必过于掩盖,而在智力上绝对不要哗众取宠,刺激你的上司,因为智力是人格特征的“广告牌”,是上司最大的面子,冒犯了它无异于犯下“弥天大罪”。


  三国时期,曹操的谋士杨修是个聪明绝顶的人。有一年,工匠们为曹操建造相府的大门,当门框做好,正准备做门顶的椽子时,恰好曹操走出来观看。曹操看完后在门框上写了一个“活”字,便扬长而去。杨修见状,立即叫工匠们拆掉重做,并说:“丞相在门框上写个活字,意思是‘门’中有‘活’即‘阔’字,就是说门做得太窄小了,要‘阔’大。” 杨修的确够聪明,竟然能够从一个字揣摩出曹操的心里所想,但他的聪明,也招致了曹操的嫉恨。


  建安二十四年,曹操与刘备争夺汉中,屡遭失败。曹军不知道是进还是退,曹操便以“鸡肋”二字为夜间口令,将士们都不解其意,只有杨修明白:“鸡肋就是吃起来没什么味道,丢掉又觉得可惜,丞相的意思是要撤兵啊!”他便私下告诉大家收拾行装,随时准备撤兵。没多久,曹操果然下令撤军了。当曹操知道杨修事先把机密告诉大家时,终于找到借口,以“泄漏机密,私通诸侯”的罪名,将杨修杀掉。


  聪明的商人不应该让同行感到威胁,更不能让你的上司感到你比他强,而使他随时有被你取代的危机感。如果你想向上司提出忠告,你应该显得你只是在提醒他某种他本来就知道不过偶然忘掉的东西,而不是某种要靠你解疑释惑才能明白的道理。如果你把握不好这个度,国企商人可能导致自己的“再就业”,民企商人会发现企业的经营活动,经常遭到莫名其妙的“骚扰”。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虽然当今不会再出现历史上草菅人命的暴君,但刚愎自用、妒贤嫉能之人却大有人在。有的人整日忧心忡忡,或害怕别人能力比他强,或担心别人运气比他好。面对纷繁复杂的商品经济社会,商人(尤其是国企商人)要在主管机关面前示弱,在你的上司面前示弱,尽量保持低调,千万不要逞强,是星星就不能比月亮更亮。这种避芒藏锋的作法是一种自我保护,决不是窝囊;相反,爱出风头的性格必定会给自己带来伤害。所以,聪明的商人要经常反省自己的性格缺陷,虽然性格不能百分之百决定一个人的命运,但至少会影响一个人的命运。


  总体来说,南方商人与北方商人的一个重要区别,就在于南方商人低调,北方商人高调;南方商人重利益,北方商人更看重面子。许多南方的老板,企业发展很快,规模庞大,在业内享有盛名,但老板很少出现在公众视野之中,也从不接受任何媒体的采访。公司的宣传资料上没有老板的介绍和图片,甚至在行业内部也鲜有其声音和踪迹。外界只知道企业的名字,却很少有人知道老板的姓名。相比之下,北方的老板多爱出风头,对个人的面子看得很重。喜欢抛头露面的北方老板,往往个人的知名度比企业名声还响亮,今天接受报纸采访大谈年内要达到什么目标,明天做客电视台信誓旦旦要进军×××强,还美其名曰:“打造企业领袖个人品牌。”


  聪明的商人,千万不要让自己成为舞台中央聚光灯下的男主角,把自己的一举一动暴露在众目睽睽之下。不要让公众了解你个人的更多信息,更不能让竞争对手对你了如指掌。商人要保持一点神秘感,要让你的员工和合作伙伴对你抱有“幻想”,尽量少让别人知道你的各种资源与深层背景,面对媒体更应如此,以防企业一旦有个风吹草动,媒体用放大镜把你的陈年老账都给翻出来。通常,水能载舟的道理人们都清楚,而水能覆舟的道理未必人人都明白。这些年来倒下的不少企业家,如牟其中、张海、顾雏军等,尽管失利的原因很多,但笔者认为,这和他们为人处事的高调张扬密切相关。


  
  ◎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

 

  “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这是《孙子兵法》中的一句话,意思是说,善于防守的人,像藏于深不可测的地下一样,使敌人无形可窥。商人做事,也要谨以安身,避免成为别人关注和攻击的目标。这不仅可以保护自己,融入人群,与人和谐相处,也可以让你暗蓄力量,悄然潜行,在不显山露水中成就更大的事业。所以,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高效做事、低调做人、实事求是、稳扎稳打,方为上策。尤其是国企商人,不要好大喜功,更不要事事张扬,而要培养一种精明的生存策略。这样,哪怕是生意不好,或项目遭遇挫折,都只有圈内人知道,不至于在社会上闹得沸沸扬扬,搞得上级、媒体、客户、银行都来找你麻烦。

  记住:作为商人,示人以弱乃生存竞争的大谋略;有功莫自大,有才莫自傲。


 

国企用人的最高艺术

 周济谱博文

   

        毛泽东说:“决定战争胜负的是人,而不是物。”虽然老人家说的是昔日的战场,不是今天的商场,但是,这个原则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商场,也同样恰当。商场上的胜负也取决于人。一个甲级的项目,需要甲级的人才去决策和执行。如果一个乙级人才去执行一个甲级项目,最大的可能就是将这个项目,直接变成一个乙级项目。因此,企业如何选拔优秀的人才,已经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而如何识别人,拿捏好用人的艺术,将会直接影响你的事业成败。

 

        ◎才能不是关键,态度决定成败

        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常有这样的博弈选择。面对一项工作,能不能干或许取决不了你,但愿不愿意干的主动权却在你的手中,而愿意干是你能否干好的首要前提。

        《孟子·梁惠王章句》中讲到,有一天,孟子来到齐国,见到了齐宣王。孟子对齐宣王说:“有人说,我的力气能够举起3000斤的东西,却拿不动一根羽毛;我的眼睛能够看清楚鸟羽末端新长出的绒毛,却看不到一大车木柴。大王相信吗?” 齐宣王说:“不相信。”孟子说:“拿不动羽毛,是因为完全没有用力;看不到一大车木柴,是因为闭上眼睛不去看。不是不能做,而是不去做。”“不去做和不能做有什么区别呢?”齐宣王问。孟子回答:“抱起泰山,去跳跃北海,那是不能做;坡上遇到老人走路不便,不愿折枝给他当拄杖,那就是不去做。”这个例子反映的就是能不能干与愿不愿意干的辩证关系。

        1+1可能大于2,100+0也可能等于0。一分的能力加上一分积极肯干的态度,可能创造出三分的成绩;而拥有100分的能力,却没有一分想要干好工作的态度,很可能一事无成。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有一段精练概括:“想干与不想干,是有没有责任感的问题,是德的问题;会干与不会干,是才的问题。”其实,不会干不要紧,只要想干,就可以通过学习、钻研,达到会干;会干,但不想干,工作肯定做不好。一个企业最希望拥有的优秀员工,是能够胜任这项工作的人。胜任所代表的不仅是能力,更重要的是道德、人品、责任感、上进心等职业素养。

 

        ◎红桃、方片、梅花、黑桃——国企中的四种人

        在我国的民企中,大体有三种人:一是懂经营会管理的;二是虽不懂经营但善于管理的;三是既不懂经营也不善管理,但有各种人际、社会资源关系,是你必须心甘情愿安置、恭恭敬敬养着的人。这三种人各有所长,都是企业所必须的。

        国企可就复杂多了。国企中第一种和第二种人占总人数的比重很小,第三种也不是有什么社会资源的人,而是社会主义制度下,多年积累沉淀下来的一个弱势群体(大约占国企总人数的50%左右),他们既不懂经营也不善管理,思维方式仍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他们“热爱”这个企业,是依附企业生存的人。这个群体完全是旧体制下产生的后遗症,是社会主义企业特有的“生产成本”!然而,令人痛心的是,国企除了上述三种人以外,还存在着第四种人——工作没责任心,只注重个人私利的人。他们的心思基本上花在了写黑信、告黑状、违规、违纪、违法等方面,是国企中的捣蛋分子,是国企粮仓中的“硕鼠”,是国企肌体上的“毒疮”。所以,国企商人死也要明白自己“拖家带小”的家庭现实,死也要明白,手里虽然没有抓着一副好牌,也要凑合着“斗地主”。

        杰克·韦尔奇有个“框架理论”,他以职业道德为横坐标,以工作能力为纵坐标,把员工分成四大类:人才(有才有德)、庸才(有德无才)、歪才(有才无德)和冗才(无才无德)。有一次,韦尔奇与英特尔公司总裁葛鲁夫一起讨论对待这四类不同员工的对策时,韦尔奇唯独对有能力没品德的人(歪才)特别提出了警告。他说,有能力胜任工作,却消极怠工而不履职,这样的人,发现一个开除一个,绝不留情。老板们最不喜欢的就是有能力却不愿好好干的员工。职场中的确存在一些“会干但不想干”的人,这些人每天的工作,就是反背双手冷眼观看别人忙忙碌碌,往往明明知道前面是陷阱,他却故意装着看不见,等你掉进陷阱后,幸灾乐祸、津津乐道。这样的人千万不要留在你的身边。

        从这个意义上讲,企业的员工也可分成四大类,红桃(聪明又懒惰的人);方片(聪明又勤快的人);梅花(愚昧又懒惰的人);黑桃(愚昧又勤快的人)。红桃和方片都可以用,而且要好好用,他们是能给企业带来丰厚利益的人。梅花(愚昧又懒惰的人)也还可以“将就用”,虽然这种人不优秀,更不是什么稀缺资源,然而无论在什么样的团队里,总是只有20%的人是最优秀的,其余80%的人是平庸的。因此,不必因为企业里有为数不少的“梅花”就担心害怕。一般老板手底下有那么几个精兵强将就不错了,如果企业里人人都是杰克·韦尔奇或是比尔·盖茨,也未必是好事。但是黑桃(愚昧又勤快的人)千万不能用,即使不能把他们从一副牌里面挑出来,扔出去,也只能攥在手里,闲置着,决不能用,因为他会给你带来无穷的烦恼和麻烦。

        德国有个笑话说得也恰恰是这四种人:聪明又懒惰的人可以做将军;聪明又勤快的人可以做参谋;愚昧又懒惰的人可以做士兵;最可怕的是愚昧又勤快的人,最好什么都别做,他给你惹的麻烦比他干的事儿还多。

        春秋战国时期的宋襄公,就是一个愚昧又勤快的人。虽然位列“春秋五霸”,但他仍然被人们认为是“可笑的战败者”。公元前638年,宋襄公为了争霸,和南方的楚成王打了一场叫人哭笑不得的重大战役——泓水之战。

        宋军本来占了地利,已经进入泓水岸边预定阵地,楚军却还在摆渡过河。子鱼依据兵家常识,劝宋襄公半渡而击之,即趁楚人过河一半,首尾无法呼应,一击必乱,可以得胜。可是愚昧的宋襄公不同意,坚持“为战以礼”,即我是一向主张仁义的,怎么可以这样不择手段啊?

        楚军完成渡江作业后,开始布阵。子鱼又劝:“敌众我寡,要打快打,可以得胜!”宋襄公还是满口仁义道德,说君子不困人于厄,不鼓不成列,要等楚国排好阵式,再一本正经地跟他打,打他个心服口服。  

        楚军排好阵势了,“仁义之至”的宋襄公又传下命令:“打仗的时候,要先看看敌人头上有没有白头发,对于白发老人和已经受了伤的兵士,不许再打。”这时楚军队阵已经摆好,主帅成得臣把战鼓擂得山响,人跳车跃,呼声动地。宋军哪里抵挡得住,来不及数完敌人的白头发就纷纷溃退。宋襄公的精锐禁卫军全为楚军所歼,宋襄公大腿也不幸受伤。

        败回城里以后,宋国人都议论宋襄公的错误战术。宋襄公还解释呢:“君子作战,不重伤(不二次伤害受伤的敌人),不以阻隘(不阻敌人于险隘,也就是不埋伏于峡谷上面压袭敌人),不鼓不成列(不主动攻击尚未列好阵势的敌人),不擒二毛(不俘虏老大爷即头发有两种颜色的白鬓老年人),你们懂不懂?”子鱼说:“您才不懂呢?战法云,以正合,这您明白,战法还云,以奇胜,您就忘了。致胜关键在于出奇制胜,对付敌人还讲什么仁义?”

        宋襄公因为腿伤,第二年就死掉了。人们后来讥笑他,把对敌人仁义称作“宋襄之仁”。

        像宋襄公这种人,就是典型的愚昧又勤快的人,企业绝对不能用这种人。

 

        ◎中庸之道——中国企业用人的最高艺术


        国企商人必须要鼓励前两种人,将就第三种人,限制和淘汰第四种人。请注意我说的“将就”和“限制”,都是向现实妥协。因为,国企的第三种人太多,不将就怎么办?第四种人虽然可恶,你又不能开除他(弄不好他能开除你),也只能限制。而民企商人虽然不用面对第四种人,但也要学会“将就”和“善待”第三种人(民企中的第三种人是资源型人才)。其实无论是国企的“将就”和“限制”,还是民企的“将就”和“善待”,都是对现实的一种超越。中国商人不能像西方商人在“条文化”的特征下管理员工,中国商人除了要知道西方的管理学知识以外,还要弄清楚中西方文化的根本差异,主动去理解和适应中国企业无所不在的“圈文化”特征,在处理人际关系上还得讲点“模糊艺术”。

        春秋时期,楚庄王平越椒之乱胜利后,大宴群臣,命令爱姬姜氏敬酒。忽然一阵风来,将蜡烛吹灭,顿时伸手不见五指。座中一人乘机对姜氏无礼,姜氏拔了他的帽缨,耳语庄王,请庄王赶快命令点灯,发现谁没有帽缨就治他的罪。没想到庄王却命令群臣把帽缨都去掉,尽兴喝酒。这件事就这样不再追究。日后的讨郑战争中,大将唐狡率领百人勇为先锋,一路血战,锐不可挡。庄王问为什么,唐狡答道:“报君主‘绝缨会’不杀之恩。”在这个故事里,庄王采用的是不加惩戒的处理方法。因为唐狡自知失礼,无须加以具体指责,而不予惩戒则使他感激不己,心存报恩的决心。庄王这样做是带有明确的目的性的,他对姜氏说:“酒后失态,人之常情,若因此而惩罚他人,就是妇人之气了,若伤了将士们的心,大家都不高兴。”

        今天的用人已经不同于古代,但你在处理人的问题上应尽量做到中庸,否则,过于严肃地对待问题就是最大的不严肃。就像一个科学家严肃地看着一只鸡蛋论证:“为什么孵不出恐龙?”那岂不是白白浪费精力,让别人笑话。特别是国企商人,面对着相当复杂的人际关系,承受着“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的痛苦,更要用智慧来拿捏其中的分寸,来更多地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但是,对于第四种人,如果有机会,千万别犹豫,尽可能利索地拆除这些“引信”。对于第三种人,在“将就”的基础上,也应该想办法尽量“疏散”,毕竟企业不是养老院,利润最大化才是企业的第一要务。

 

作者简介:

    周济谱,绰号华夏老人,吉林省四平人。现任北京城乡建设集团董事长兼党委书记。
    曾先后在商业、金融、投资、证券及房地产等多个行业工作,有丰富的国有、民营、股份制上市公司的企业管理经验。曾荣获全国第四届优秀青年企业家、国务院劳动(民族)模范等光荣称号,北京市第十二届人大代表,北京市第十次党代会代表。
    曾著有《商诫》,《一家之说》(上下册),文学专集《失落的岁月》。
    本人个性较强,缺少迎合。谈起国企改革时经常口无遮拦,不畏强势,多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版权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