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经济衰落的原因:4山西省晋城市沁水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1 06:53:40

沁水县地图

沁水县位于山西省东南部,晋城市西北部,中条山东北,黄河支流沁河中游。地理坐标为北纬35°24′-36°04′,东径115°55′-112°47′。县境四周环山、东至老马岭、岳神山与高平、晋城市泽州县为邻;西至东坞岭与翼城县搭界;南至仙翁山、舜王坪与阳城、垣曲县接壤;北至香山岭、关帝岭、宇峻山与浮山、安泽、长子县毗邻。东西长约150千米,南北宽约55千米,总面积2655平方千米。总人口21万人(2004年)。县人民政府驻龙港镇。邮编:048200。代码:140521。区号:0356。拼音:QinshuiXian。

目录

·                                 • 区域概况

·                                 • 历史名人

·                                 • 行政区划

·                                 • 历史沿革

·                                 • 矿产资源

[显示全部]

沁水县-区域概况

 

沁水县位于山西省东南部的太行、太岳、中条三大山系衔接处,西临翼城县,东连高平市、泽州县,北和浮山、安泽、长子县接壤,南与垣曲、阳城县搭界,总面积2676.6平方公里。2003年,行政隶属晋城市,全县分设龙港、中村、郑庄、端氏、嘉峰、郑村、柿庄7个镇和樊村河、土沃、张村、苏庄、胡底、固县、十里7个乡。下辖239个建制村,9个居民委员会,1378个村民小组。  

沁水县

沁水地势西高东低,海拔最高处与最低处相差1838米。地形东西长,南北窄。东西长约150公里,南北宽约55公里。境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历山、鹿台山、大尖山等十大山脉森林茂密,风光秀丽;沁河、县河、端氏河等十大河流清澈见底,常年不断;白云洞、啸天洞、三仙洞等岩溶洞穴北方旱见,各具特色;红豆杉、连香树、梅花鹿等数十种受国家保护的动植物珍贵奇特,秀丽动人。这些雄山秀水,仙洞良田,构造出了优美的生态环境,孕育了一代代的沁水人民。  

沁水历史悠久,自古就有女娲补天,舜耕历山的动人传说。70年代发掘的“下川遗址”,证明早在2.3万年到1.6万年前,沁水人的先祖们就创造了灿烂的“下川文化”。现存的河头村汉墓群、武安村战国古寨、东峪村北齐石刻造像、玉溪村唐代古塔、窦庄村宋代窦将军墓、郭南村元代崔府君庙以及明清建筑柳氏民居、湘峪古城、上阁古民居、窦庄夫人城等,映证了沁水历史的辉煌。

沁水县-历史名人

 

刘东星 沁水人。明隆庆进士。累升湖广左布政使。万历中,历官河漕总理、工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时朝鲜以倭患告,王师调集,恰天津等地又受灾,他请漕米平粜,以济民困。开元贾鲁所浚故道,又浚漕渠邵伯、界首二湖之后开泇河。卒官。后李化龙循其遗迹,与李三才共把河开成,漕运遂便。天启初,谥庄靖。

荆浩 中国五代后梁画家,博通经史,并长于文章。字浩然,沁水(今属山西)人,生于唐朝末年,大约卒于五代后唐(923-936)年间。出生地过去一直误为是山西沁水,实为河南济源。士大夫出身,后梁时期因避战乱,曾隐居于太行山洪谷,故自号“洪谷子”。擅画山水,常携笔摹写山中古松。所作云中山顶,能画出四面峰峦的雄伟气势。自称兼得吴道子用笔及项容用墨之长,创造水晕墨章的表现技法。亦工佛像,曾在汴京(今河南开封)双林院作有壁画。是中国山水画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影响的画家之一。所著有《笔法记》。存世《匡庐图》。

孙居相(?-1634)沁水人。万历二十年(1592)进士。授恩县知县。征授南京御史。负气敢言,曾疏陈时政,告发诚意伯刘世延奸并及南京子弟暴横罪状,尽被查问,强暴为之掩盖劣迹。天启时,累升兵部右侍郎。被魏忠贤弹劾,削籍。崇祯时官户部尚书。因牵连杨时化通书事,被贬边,卒戍所。
孙鼎相 居相弟。历官吏部郎中、副都御史、湖广巡抚,亦有名于东林中。
张铨1577-1621)明末抗建(州)英雄,字宇衡,号见平,沁水窦庄人。万历三十二年(1604)进士。历御史、江西巡按。言辽东兵事,有先见之明。熹宗立,出按辽东。天启初,清兵陷城,被俘,不屈,自杀。赠大理卿,再赠兵部尚书,谥忠烈。
张凤仪  明末抗清女将军,沁水人,明末忠臣(尚书)张铨之女,母亲霍氏,夫马祥麟(明末女著名将军秦良玉和抗倭将领马千乘之子)。
 张五典 沁水人,万历兵部尚书,子张铨(泰昌兵部尚书),儿媳霍氏,孙女张凤仪(明末抗清女英雄),孙张道濬(都指挥佥事)。为明万历二十年(公元1592年)进士,先后在天津、山东、河南等地为官。天启二年(公元1622年)任南京大理寺正卿,天启三年加升兵部尚书。他在山东任职时,曾主持了对泰山的勘察,所作《泰山道里记》,为后人留下了宝贵遗产。
霍氏 张铨妻。居窦庄寨堡。崇祯中,率僮仆坚守寨堡拒流“贼”,贼攻不克。遂名其堡曰“夫人城”。
张道濬 铨子。荫锦衣指挥佥事。屡升都指挥佥事,佥书卫所。有讨贼功。因沁城失守,被弹劾,更戍海宁卫。
贾景德(1880-1960)字煜加,号韬园,山西省沁水县人。清朝进士。山西大学肄业。曾任山西都督府秘书监、山西省政务厅厅长、正太铁路局局长、山西绥靖公署秘书长。1942年后任国民党政府铨叙部部长、考试院副院长、行政院副院长、行政院秘书长。到台湾后,任台湾“考试院”院长“总统府”资政。
赵树理(1906-1970)原名赵树礼,现代著名小说家、人民艺术家。山西省沁水县嘉峰镇尉迟村人。曾任小学教员、杂工。后任山西阳城县新编第八区区长,《黄河日报》路东版副刊编辑,《中国人》报、华北新华书店、《新大众》报编辑。建国后,任《说说唱唱》主编,中国曲艺家协会主席。著有长篇小说《李家庄变迁》、《三里湾》,中篇小说《李有才板话》,短篇小说《小二黑结婚》、《锻炼锻炼》《登记》、长篇评书《灵泉洞》(上集),以及《实干家潘永福》。

 

沁水县-行政区划

 

沁水县辖7个镇、7个乡:龙港镇、中村镇、郑庄镇、端氏镇、嘉峰镇、郑村镇、柿庄镇、樊村河乡、土沃乡、张村乡、苏庄乡、胡底乡、固县乡、十里乡。

沁水县-历史沿革

 

沁水古为端氏地。春秋属晋,战国属韩。古县治在今沁水县城东郑庄乡西城村。北魏时,在今县城西分设东永安县。北齐时,改为永宁县。隋开皇三年(583),端氏县治迁今县城东端氏村。隋开皇十八年(598),永宁县改称沁水县,县治迁今县城。元至元三年(1266),端氏并入沁水县。1941年,晋冀鲁豫边区太岳区将沁水分为沁水、士敏、沁南三县。1947年恢复沁水建制。1958年10月,沁水与阳城合并称阳城县,沁水县城改为沁水城关镇。1959年10月与阳城分治,恢复沁水县建制。1950年1月至1985年5月,沁水县为晋东南地区行政公署属县。1985年5月起属晋城市。?年,沁水县辖4个镇、17个乡、341个行政村,人口21万。?年,沁水县辖4个镇、17个乡。各乡镇简介:(摘自“山西省城乡信息数据库”)城关镇 县人民政府所在地,为沁水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位于沁水县中西部梅、杏两河交汇处,总面积188平方千米。辖25个行政村,人口3.14万人。镇政府驻新建东路。

沁水县


中村镇 位于沁水县西南部,总面积148平方千米。辖22个行政村,人口1.3万人。镇政府驻中村。
嘉峰镇 位于沁水县东南端,与阳城毗邻,总面积99平方千米。辖27个行政村,人口2.4万人。镇政府驻潘庄。
端氏镇 位于沁水县东部,总面积151平方千米。辖39个行政村,人口2.46万人。镇政府驻端氏。
十里乡 位于沁水东北,与长子县、安泽县搭界,总面积217平方千米。辖14个行政村,人口0.75万人。乡政府驻河北南瑶上。
土沃乡 位于沁水西南部,总面积149平方千米。辖23个行政村,人口0.86万人。乡政府驻土沃。
下川乡 位于沁水西南部,历山东麓,与翼城县、垣曲线接壤,总面积89平方千米。辖6个行政村,人口0.22人。乡政府驻下川。
王必乡 位于沁水县北部,与浮山县相邻,总面积149平方千米。辖8个行政村,人口0.46万人。乡政府驻王必。
王寨乡 位于沁水县西北部,与翼城县搭界,总面积62平方千米。辖8个行政村,人口0.4万人。乡政府驻王寨。
东峪乡 位于沁水县东北部,与长子县、安泽县接壤,总面积37平方千米。辖8个行政村,人口0.49万人。乡政府驻东峪。
必底乡 位于沁水中部,总面积106平方千米。辖5个行政村,人口0.19万人。乡政府驻必底。
杏峪乡 位于沁水县城西部,总面积142平方千米。辖15个行政村,人口0.84万人。乡政府驻河诸。
苏庄乡 位于沁水县东北部,与安泽县接壤,总面积107平方千米。辖7个行政村,人口0.29万人。乡政府驻苏庄村。
张村乡 位于沁水县西南,与阳城县毗连,总面积86平方千米。辖10个行政村,人口0.6人。乡政府驻张村。
固县乡 位于沁水县东部,总面积164平方千米。辖17个行政村,人口0.9万人。乡政府驻固县村。
郑庄乡 位于沁水县中部,总面积227平方千米。辖33个行政村,人口1.46万人。乡政府驻郑庄村。
郑村乡 位于沁水县东南部,与泽州县接壤,总面积85平方千米。辖29个行政村,人口1.37万人。乡政府驻郑村。
胡底乡 位于沁水县东部,总面积45平方千米。辖12个行政村,人口0.46万人。乡政府驻胡底村。
柿庄乡 位于沁水县东北,与高平市接壤,总面积241平方千米。辖17个行政村,人口1.48万人。乡政府驻柿庄村。
樊庄乡 位于沁水县东端,与高平市搭界,总面积41平方千米。辖10个行政村,人口0.59万人。乡政府驻樊庄村。
樊村河乡 原名樊村乡,1981年改今名。位于沁水县西北,与翼城县、浮山县相邻,总面积122平方千米。辖9个行政村,人口0.31人。乡政府驻樊村河村。2000年,沁水县总人口211440人,各乡镇人口: 城关镇 34708 中村镇 13566 端氏镇 23158 嘉丰镇 30115 王寨乡 3682 樊村河乡 2804 杏峪乡 7938 下川乡 1921 土沃乡 8503 张村乡 5325 郑庄乡 13047 王必乡 4029 苏庄乡 2498 必底乡 1752 郑村乡 15524 胡底乡 4349 樊庄乡 5683 固县乡 7755 柿庄乡 12722 十里乡 7462 东峪乡 4899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单位:人)2001年,调整沁水县乡镇行政区划(晋政函【2001】8号;1月10日晋市政发【2001】7号),由4镇17乡调整为7镇7乡,乡镇平均人口1.39万人,平均面积189.64平方千米:

沁水县行政图


一、撤销王寨乡、杏峪乡、城关镇,合并设立龙港镇。区划调整后龙港镇人口44381人,面积392平方千米,镇人民政府驻西关村。
二、撤销下川乡、中村镇,合并设立新的中村镇。区划调整后中村镇人口15271人,面积237平方千米,镇人民政府驻中村村。
三、撤销必底乡、端氏镇,合并设立新的端氏镇。区划调整后端氏镇人口25978人,面积257平方千米,镇人民政府驻端氏村。
四、撤销王必乡、郑庄乡,合并设立新的郑庄镇。区划调整后郑庄镇人口18829人,面积376平方千米,镇人民政府驻郑庄村。
五、撤销樊庄乡、胡底乡,合并设立新的胡底乡。区划调整后胡底乡人口10615人,面积86平方千米,乡人民政府驻胡底村。
六、撤销东峪乡、十里乡,合并设立新的十里乡。区划调整后十里乡人口12339人,面积254平方千米,乡人民政府驻十里村。
七、撤销柿庄乡,设立柿庄镇。以原柿庄乡的行政区域为柿庄镇的行政区域。
八、撤销郑村乡,设立郑村镇,以原郑村乡的行政区域为郑村镇的行政区域。
九、原嘉峰镇、土沃乡、张村乡、固县乡、苏庄乡、樊村河乡建制保持不变。

沁水县-矿产资源

 

全县地层下蕴藏着无烟煤、煤层气、铁、铜、钛、铅、锆、硫铁、石灰石、白云岩、重晶石、紫砂陶土、水晶、硅、耐火粘土、砂岩、

沁水县

矿泉水等近20种矿产资源。储量最丰者当数无烟煤、煤层气和铁矿石。由于地处“沁水煤田”腹地,全县含煤面积2500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93%,14个乡镇无一空白。煤炭地质理论储量达360亿吨,已勘探查明的可采储量82.63亿吨,含煤面积、煤炭储量均居全国之首。沁水煤炭不仅储量大,而且煤质优,其固定含碳量高达83.12%,含硫量仅0.3-0.6%,灰粉低于10%,每公斤发热量高达7800大卡,具有高含碳量、高化学活性、高熔点、高产炭率、低灰、低硫、低挥发、稳定性好、发热量大和机械强度大等特点,是全国最好的无烟煤,被称为“兰花炭”,曾被日本、英国、荷兰等国皇室作壁炉专用燃料,是当代化工、冶金、电力等工业生产的最佳能源,畅销全国,远销世界。目前,全县煤炭年产量为1800万吨,其中,县级以下煤炭产量400-600万吨。  

煤层气是沁水的第二大资源,是全国最大的煤层气田,总储量6.85万亿立方米,占全国的五分之一,占山西省的三分之一。现已探明储量达1000亿立方米,煤层气甲烷含量高达80%以上,高于天然气甲烷含量,是化工工业、机械动力和居民生活的优质洁净能源。煤层气开发利用尚处于起步阶段,在沁水发展煤炭产业特别是发展煤化工产业前景十分广阔。铁矿石储量颇丰,主要为赤铁矿和菱铁矿,含矿面积105.32平方公里,分布区域主要集中在县城西南中村、土沃等4个乡镇。地质储量为1325.65万吨,其中已探明储量674.73万吨,目前,年开采量已达20万吨以上。  

矿泉水资源也很丰富,已探明鉴定的主要有郑庄孔必轩、中村涧河等最为丰富,均为低纳含锶重碳钙型矿泉水,适应建设年产5000-10000吨天然矿泉水和其它果汁饮料的企业。

沁水县-文化旅游

 

沁水历史文化悠久

沁水县

,自然风光秀丽,在数千年的漫长岁月中,积淀形成了门类齐全的人文旅游资源和自然旅游资源。两万三千多年前,就已有灿烂的“下川文化”;五代时,与吴道之齐名的大画圣荆浩,以其独特的创作艺术风格在我国绘画史上独树一帜;明代著名诗人、散曲家常伧的一首“报国恨天地,扼腕怒不平。咽呜奋雄剑,梦入大同城”世代传唱;“人民作家”赵树理,更是以其通俗易懂充满时代与乡土气息的文学作品蜚声海内外。中国古代文学家柳宗元的后裔东迁隐居古建筑柳氏民居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和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湘峪三都古城、郭壁古建筑群、窦庄古建筑群也被评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些具有代表性的文化遗产,气势磅礴,雄伟壮观,建筑精美,风格各异,堪称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自然旅游资源的代表性品牌主要有历山国家森林公园、钟乳岩溶洞群、舜王坪高山草甸等旅游避暑景区。位于县城西南56公里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历山,以其独特的喀斯特地貌、峡谷风光、原始森林等古野景观,被誉为“北方天然公园”和“北方最具代表性的动植物宝库”,区内不仅有华北地区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原始森林,还有中国北方最大的天然溶洞群,类型多样的山峰、飞瀑、云海、冰帘、珍禽、奇兽应有尽有,使这块神奇的土地造就了集原始森林之秘、天然溶洞之奇、高山草甸之雄、峡谷风光之秀和古人类文化之悠于一体的综合性风景区。那里一定是您旅游、避暑、度假、探险、考古和写生的理想去处。如今,以碧峰森林公园和县城水上公园为代表的现代景区景观,更是以其绰约风姿展现在世人面前,令人赏心悦目、留恋忘返、美不胜收。

沁水县-经济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来,

沁水县

特别是近年来,沁水县委、县政府坚持以大开放促进大发展的观念,着力创优发展环境,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社会开放程度和发展环境有了历史性的改观,鲁能集团、中联集团、张峰水库等一批知名企业纷纷落户沁水,民营经济迅速崛起,成为当地经济增长的亮点,沁水已跨入历史上发展最快、成效最好、活力最强的崭新时期,全县生产总值由2000年的9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22.3亿元,五年翻了一番;财政总收入由2000年的7225万元增加到2005年的5.1亿元,五年翻了近三番,一跃成为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提升最快的全国百强县之一。随着经济的发展,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候月铁路横贯东西,公路交通四通八达,晋候高速公路即将开通,两条省道交汇县城,全县乡乡通油路、村村通水泥路。公路通车总里程1762公里,其中干线公路128公里,乡乡通油路和村村通水泥(油)路1014公里。通信网络发展迅速。固定电话、移动通信在全县乡村开通,现拥有固定电话49300余部,小灵通3000余部,移动电话38780余户;全县14个乡镇全部开通闭路电视,电视用户达到35000余户。目前,通迅网、电视网、信息网已经覆盖全县。一个经济繁荣、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环境优美的新沁水已经展现在世人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