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煲机一般多长时间:阅读疗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3 03:39:31

阅读疗法

  阅读疗法是一种藉由阅读图书或接触其他信息材料,帮助读者纾解负面情绪困扰,进而达到身心平衡之状态。通常是由图书馆员、心理治疗师,或其他相关专业人员,针对个别需求,进行材料选择,并利用这些材料给予读者治疗。   阅读疗法的英文名称为bibliotherapy,为希腊文biblion(图书)跟therpeia(治疗)两字的结合。其又有:读书疗愈、书目疗法、图书医疗法、图书治疗法、文献治疗、信息疗法等多种名称。书目疗法是一种辅助性的心理治疗方法。它并不直接教导读者如何做才能解决他们目前所遭遇的情绪问题,而是让读者在接触适合的图书信息资源(例如:书本、影片、音乐等)后,对其内容产生「认同」、「净化」、「领悟」,并在经历这些过程后,能对他们目前所遭遇的困难有新的认知与体会,进而解决自身遭遇的问题。   阅读疗法是由图书馆员或专业人士(例如:心理治疗师)依据读者的个人需求,选择适合的素材帮助读者从负面情绪中释放,读者进而自我治疗,找到恢复的力量。总而言之,阅读疗法除了具有心理、情绪治疗的功用之外,也能帮助读者解决问题、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进而使他们从目前遭遇的问题中成长、发展;同时,阅读疗法也是一种藉由与材料内容互动,达到促进心理健康的方法

编辑本段阅读疗法的材料

材料连结

  过去图书馆扮演的是一种教育机构,提供生活中所需之信息与知识。对当代社会情绪疗愈之潮流,图书馆无法自外于此。而阅读疗法中,图书馆扮演了阅读材料与读者之间的桥梁,除了提供知识加值服务外,也提供休闲娱乐,并协助读者纾解情绪及心理压力,充实与丰富读者生命。专业馆员有规  

文津图书奖

划地提供读者多元适宜的 材料,以协助读者纾解个人情绪问题或满足其发展性需求。

材料选择的途径

  1. 报刊杂志之书评书目:《中华读书报》、国家图书馆文津图书奖、《中国时报》开卷好书奖等。   2. 网站:例如:豆瓣网、当当网、卓越亚马逊。

材料的价值

  阅读材料是阅读疗法的媒介工具与催化剂,也是心灵药方与心灵维他命,自十八世纪初开始逐渐受到重视。1930年代,有些学者更主张须将图书馆视为治疗药方的一部分,并认为各种阅读材料之效用优于一般处方药。而后现代社会中人类生活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冲突,精神官能症患者增多,民众需要「解闷特效药」。当代的医学也重视心理的保健与治疗,阅读材料能帮助读者自己做自己的心理医生。阅读材料的价值在于是否能激发读者具疗效的回应。

读者与材料间的交互作用

  阅读材料作为媒介,读者在阅读时不直接正视本身的问题,而是对阅读材料有所反应。读者易认同阅读材料中与个人相似之角色,透过阅读材料与作者互动, 并对内容产生共鸣,使作者产生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情感等心理现象。在阅读时,读者可透过与材料内容之互动,进而与作者对话,以致可作者的观点了解个 人以外的他人世界。当读者感受文字所带来的刺激与文学所展现出来的情感时,即是材料产生净化的作用,此乃Cianciolo所谓的「文学的情感状态,即是 读者的情绪净化。」藉由阅读材料形成一连串自我实现的过程,由认同(identification)而净化(catharsis),从而领悟 (insight)。阅读材料能改变读者认知、态度及情绪,受压抑之情绪能投射至阅读材料中达到释放。而敏感问题藉文学形式表达,较不易在真实世界中产生 焦虑或负面反应参考材料中角色解决问题方式,亦提供读者发展适合自己的解决之道,协助读者解决问题并有效地发展自我。但读者可能在过程中面对问题产生投射、误解、逃避等情况。

材料选择

  阅读疗法是使用「经过选择的」材料作为辅助医学与精神病学的治疗。阅读材料的选择是书 目疗法服务中非常重要的决定因素。受过训练的专业图书馆员了解阅读材料内容后,针对个别读者个人需求开列书目,利用作品提高读者自我认识或解决个人问题。 Rubin指出,在十九世纪之前,从事阅读疗法时,所运用图书信息资源之类型系以宗教书籍为主。至二十世纪初,则常用知识性与教诲性书籍作为材料,而后扩展及诗、短篇故事、小说、戏剧、电影、音乐等想象性材料。  

选择治愈性的图书

限制:不当的阅读材料易对读者产生负面作用,如伤心时不适合听悲伤的歌曲。而每位读者拥有不同的背景,未必能将自身经验与材料内容情境连 结。若提供不适当的图书信息资源,不仅无法影响读者改变其行为与态度,甚至可能会对读者产生负面作用,如有些读者议决的材料中主角的情绪困扰问题己皆有之,因此易将个人的问题合理化,乃更强化其防卫的心理,导致读者不愿意面对现实中的问题等。因此,如何选择适当的图书信息资源,实为阅读疗法中一项重要议题。

选择原则

  (一)读者个人背景   宜注意读者之个别差异,如个人不同阶段身心发展与思考能力、材料与读者个人问题之相关程度、读者个人的生活经验与兴趣;并亦宜注意读者对敏感议题之情绪反应。   (二)材料内容特性   宜选择正面温暖、具激励作用,能舒缓读者情绪压力及解决其心理困扰之作用者,并采用较新颖与正确的信息,以及较具故事性、趣味性、说教意味低之材料为佳。此外,亦应注意施行过程中材料的衔接性,期能使读者产生兴趣及认同感。同时,由于图书信息资源的价值在于是否能激发读者具情绪疗愈效用的回 应,而在文学作品中,一些敏感问题藉文学形式表达,能使读者不直接正视本身的问题,而是对材料中与其个人遭遇相似之角色有所共鸣,较不易使读者在真实生活中产生焦虑或负面情绪之效应,因此许多学者均认同文学作品乃是施行阅读疗法时可运用的材料。   (三)选择方式   馆员选择、读者自行选择、读者创造性写作。   材料类型   在数位时代信息载体丰富多元,材料并不局限于指狭义的纸本图书,亦可含括印刷与非印刷两种不同形式的材料。   (一)印刷媒体: 如书籍、报章杂志等以文字纸张构成的阅读媒介。其中书籍有可分为教诲性书籍(如圣经)与想象性书籍(如小说)等。   (二)非印刷媒体: 利用影像、声音承载讯息内容,如录音带、录像带、CD影音光盘等型态之视讯资源。由于非印刷材料具声音与影像之特性,可吸引读者较易被接受,因此常运用于阅读疗法中。   然而一般图书馆仍多以印刷材料为主,且国内外相关研究与施行阅读疗法的案例中,材料之运用亦以图书居多。

编辑本段阅读疗法的历史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物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这是英国著名唯物主义哲学家和科学家弗兰西斯·培根的一段名言,说明读书对人的性格塑造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国汉代文学家刘向认为:“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其实,除了“成性格”和“医愚”外,读书还的确具有治病的作用,尤其是针对心理社会因素引起的疾病,如抑郁、焦虑、恐慌、烦恼等。

中国古代的阅读疗法

  中国自古以来就不乏这样的例子。三国时期曹操读陈琳檄文而治愈头疼。明代戏曲作家和养生学家高濂在专著《遵生八笺》中明确指出:读书得法,能收到祛疾养生的奇效。现代作家秦瘦欧曾说:“我自小多病,但又最怕服药打针,几乎每次都是依靠着《西游记》《封神演义》《江湖奇侠传》《福尔摩斯大探案》等书,获得充分休息并恢复健康。近年则把金庸、梁羽生、琼瑶三位先生的巨作作为药物,以对抗伤风流感乃至心脏早搏等,几乎百试百验。”

外国古代的阅读疗法

  在国外,以读书作为辅助治疗的方法也有悠远的历史。据文献记载,中世纪开罗的曼苏尔医院在为病人治病时,一方面由医生用药物或手术治疗,另一方面由阿訇为病人诵读《古兰经》。19世纪,图书辅助治疗逐渐推广,英、法、德等国家的内科医生在为病人开出的处方中常包括阅读图书的书目。1810年,美国内科医生本杰明·拉什呼吁精神病院不仅应提供医疗设备,还应提供有益精神健康的读物,通过阅读减轻病人的压力,矫正病理性情绪状态。1848年,高尔特在美国精神病学年会上宣读论文《论精神病患者的阅读、娱乐和消遣》,提出了阅读治疗的功能,并提出除宗教类书外,应增加历史、传记、旅游、小说等类书籍。这被认为是有关读书治疗研究的第一篇论文。   20世纪后的阅读疗法   进入20世纪,相关的研究开始活跃起来。美国首先创造出新词“阅读疗法”,并首次将其收入1961年第三版《韦氏新国际英语词典》中。约60年代以后,应用图书辅助治病不再仅针对精神疾病患者,也不再局限在医院范围,而是进入社会,为一切需要帮助的人包括儿童、老人、残疾人甚至犯人服务,如组织盲人读书会、为老人和闲居家中的人送书上门等。1989年,有学者通过分析试验报告,得出阅读疗法是有效的,特别在增进自信、改变行为和人际关系方面的结论。1984年,国际图书馆联合会在《图书馆为医院病人和残疾人服务纲要》中强调了阅读治疗在患者康复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关于阅读疗法的治疗机制,学者们较多的是从弗洛伊德学派认同、净化、领悟的角度加以阐述,认为患者在阅读过程中可以有意或无意地获得情感上的支持、认同,并通过体验作者设定情境中的恐惧悲伤,使内心的焦虑得以释放,使情感净化。同时,阅读过程还有助于读者通过心理活动和作品内容之间的整合产生领悟。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有关阅读疗法的基础研究仍较薄弱,尚缺乏高质量的实验数据和具体的应用研究。但是,阅读疗法与音乐疗法、工娱疗法等作为辅助疗法,具有其特定的疗效,这正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