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那个电视台放送av:心理健康——应对负面情绪,负面信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5 20:34:02
一、你是一不留神就容易悲观的人吗?悲观念头有三种特性:1、永久化(“永远都完了”);2、全面化(“全部都完了”);3、个人化(“全都是我的错”)。对照上述三点,请自我检视一下,你的悲观习性有多深?赶紧奋力抵抗,自我激励,打败悲观念头,一定还有希望! 二、有人问:“如何才能不再痛苦”?我脑海中浮出的第一个念头是感恩;最简单的思考方式则是“幸亏没有更糟……”。几秒钟,就立刻找回感激的能力,也大幅减轻心中的不甘与痛苦。  三、我们常在对自己不满或感到羞愧的时候,会产生“我应该如何、如何”的想法。例如:迟到了,就自责:“我应该做个守时的人”,或像上面例子中的安琪,就会想“我应该记得妈妈的生日才对!”这么一来,往往会陷于自责、羞愧的情绪当中,有时甚至会无法自拔。

要避免这种情况,就必须换个思考方式,不再用强制性的“应该不应该”思考方式,而改用“如果……会更好”的想法取而代之。

例如例子中的安琪,不妨这么想:“如果我记得星期二是妈妈的生日的话,就会更好,但我忙晕头了,与其想:“我应该守时的”,不如想:“如果我能准时到的话,会好很多,但实在有事耽误了,所以晚到,下次我一定记得做更好的安排。”换个思考方式,好让自己从这愧疚的情绪中跳出来。例如:小孩的成绩单不理想,于是开口:“你应该考得更好”;或老婆责备健忘的老公:“你应该记得我们的结婚纪念日的啊!”下次再有这样的情况,请改用另一种说话方式,例如:对考得不好的孩子说:“如果你能多考十分的话会更好,不过这次你并没考好,所以只好接受老爸的处罚,下次就少打点电动玩具,多花点时间准备考试,好吗?”
毕竟,事情已经发生了,要紧的是振作起来好好为明天冲刺,而不是自责自怨,导致一错再错。         心理学中对于心理健康的定义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一个人的情绪、心境是比较平和的,这样可以保证他在一定时间里集中精力去做些事情;第二,有一种能自己把握和控制什么的感觉;第三,想到未来的时候是积极、充满期望的。如果你能在早上醒来,意识恢复清醒之后告诉自己:今天我状态很好,心情也不错,一定能做成功一些事情,那么这一整天不光你自己过得愉快,你身边的人也会因为你而心情不错。               每个人每天都要主动或者被动地接收许多信息。一个能感受到较多幸福和态度积极向上的人,就算由于好奇心驱使点开负面新闻,看过后他们的反应通常都是厌恶、不理解,这些信息与他们的生活理念是对立的,于是便不再第二次打开。而那些频繁浏览此类新闻消息的人要留意了,因为他们本身就有一些需要引起关注的心理特征。 一般的解释是这些人有些许暴力倾向,但其实暴力倾向下面还有原因,那就是他们的生活当中有焦虑,或者缺乏健康、幸福的感觉和心态。这类人多采取类似于此的畸形方式来排遣压力和焦虑,之后可能会感觉到化解了一些,轻松了一点,但这并不是最好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