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勒泰城购物中心:中国解放后发生过几次战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5 03:43:47

中国解放后发生过几次战争?

 

 

中国解放后发生过规模不等、时间长短不一、地域差别明显、结果均然各异的八次战争,有较大影响的战争有六次,分别是: 1.1950-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

1950年6月25日,朝鲜爆发了内战,美国当局组成联合国军也悍然介入朝鲜内战。参加“联合国军”的有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荷兰、法国、土耳其、泰国、菲律宾、希腊、比利时、哥伦比亚、埃塞俄比亚、南非、卢森堡共16个国家的军队。金日成向毛泽东发来紧急求援电报。19 50年10月8日,毛泽东正式下达命令:任命彭德怀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委,率部进入朝鲜协同作战。10月19 日傍晚,中国人民志愿军分三路跨过鸭绿江,秘密开赴朝鲜前线。金日成在朝鲜北部山区大榆洞的一间民房里会见了彭德怀。他们虽然首次见面,却似旧友重逢,一见如故。彭德怀开门见山问金日成:“人民军现状怎样?有多少兵力?”金日成摇头道 :“现在情况不好。实话说吧,现在我只有三个多师在手上,……其他隔在南方的部队正化整为零,分散后撤,准备集结在满 浦整编,要将这些部队整编好重新投入战斗,恐怕至少需要两个多月时间才行……”彭德怀分析了战局,认为李承晚的伪军战 斗力弱,应以其为突破口,这一方案,得到中朝将领的赞许。

1950年圣诞节前夜,我军在三所里、龙源里围歼伪军主力。 初战告捷,毛泽东、周恩来等都十分高兴。苏联驻朝鲜大使和金日成都建议志愿军一鼓作气,打到南朝鲜去。但是,身在前线的彭德怀等志愿军领导却显得格外的冷静。他们看到现在我们的运输线被敌人空军轰炸破坏得很厉害,入朝最初20天,就损 失汽车600多辆,整个志愿军只剩下260多辆汽车,由于冻饿而减员的士兵,每个军都在万人以上。面对种种困难情况,部队打到三八线以后,彭德怀断然下令停止对敌人追击。

在胜利声中,金日成和朝鲜外相朴宪永再度到彭德怀的指挥所,敦促志愿军继续南进。这时,彭德怀便直率地说:“据我看,敌人并未打算死守三八线,汉城也是自动放弃的,李奇微是在有计划 地后撤,企图引我们南进,待我们部队疲劳、给养缺乏的时候,再来一次登陆夹击……我们不要上他的当!”金日成听了以后 ,又搬出苏联大使来。他说:“ 史蒂科夫同志说,困难可以克服,不应过多强调困难。”彭德怀反问一句“他打过仗吗? ”

金日成有自己的算盘。他想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打了胜仗,为自己增加了巨大的后备力,竭力想把自己的南进计划再 度付诸实施。于是,他专程赶到北京会见毛泽东与周恩来。毛泽东当时没有更多考虑战场上的诸多困难,一再命令南进,一直打到三六线。面对着这样的局面,彭德怀左思右想,觉得应该立即赶回北京,亲自向毛泽东汇报这里的真实情况。

1951年 2月下旬的一天,彭德怀身穿一身棉军服,不顾卫兵的一再阻挡,直接闯进西山毛泽东的别墅,扰醒正在酣睡的毛泽东。彭德怀向毛泽东陈述了朝鲜战场的实际情况,委婉地批评了毛泽东要他们“速胜”的战役部署。毛泽东听了彭德怀的话,一言不发 ,一支接一支地抽烟。接着彭德怀又向毛泽东报告了毛岸英牺牲的经过。毛泽东听后长叹一声,吟起一首《柘树枯》:“昔年移柳,依依江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经过彭德怀的“闯宫”进谏,毛泽东根据朝鲜战场的形势, 作了关于坚持长期作战、轮番作战的新的部署。

美国在形势更加不利的情况下,于1953年7月27日在板门店同中朝代表签订了《关于朝鲜军事停战的协定》。历时3年零32天的朝鲜战争结束。中朝军队共歼敌百余万人,其中美军39万人,击落击伤敌机12200余架,击沉击伤敌舰艇257艘,击毁和缴获敌军各种作战物资无数。至此,中国人民抗美援朝运动也胜利结束。

朝鲜停战后,中国人民志愿军又帮助朝鲜人民为战后的恢复和建设作了大量的工作。1958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全部撤离朝鲜,返回祖国。

2、1962年中印边境反击战

中印之战是有其深刻的根源的。当时的印度总理尼赫鲁一直在做印度“大国梦”,常常以“亚洲领袖”自居。正是他的这种地区扩张主义,酿成了60年代初期中印边界战争 。

到1962年8月,在中印边界的东西两段,印度共集结了32000余人。10月10日凌晨,印度“里窝那作战行动” 开始,印军对准尺冬山下林间草场上的中国边防部队开火,当场打死打伤中国官兵11人。接着又向河北岸的中国边防部队射击,打死打伤中方22人。克节朗河地区成为印军向中国大举进攻的战场。与此同时,印度政府和印度军方也加紧进行扩军备战,印度的总兵力,由1959年的41万增加到60万。军费开支也猛增。

 

1962年10月17日,中央军委下达了反击 入侵印军的作战命令。按照中央的命令,西藏边防部队组成东线指挥部,由张国华任东段指挥部司令;新疆边防军向喀喇昆仑山地区集结,由南疆军区司令何家产任西段指挥部司令。10月20日前,中国边防部队在中印边界全线已准备就绪。

1962年10月20日清晨7时,印军达尔维准将下令向克节朗河谷中国边防哨所炮击。战斗开始,我西线边防部队集中了4个多团约9千人的优势兵力,向入侵印军发起全面反击。中国边防军反击攻势凌厉,到上午10点40分,战斗全部结束。印军2 70余人被击毙,42人被俘。

中印边界西段,我边防部队向入侵奇普恰普河谷和加勒万河谷以及阿克赛饮地区的一些据点进行攻击,切断印军向河谷逃跑的退路。这时,在提斯浦尔的印度第四军参谋长辛格准将,不得不下达撤退的命令。

在一个星期的反击作战中,中国边防部队共歼灭入侵印军3000余人,其中俘虏印军官兵927人,包括步兵旅长达尔维准将及7名校 官、9名尉官。11月14日上午10时,印军考尔中将又率部向中国的瓦弄地区开火。新的战斗开始以后,中国军队全面进行反击。11月23日,西藏边防部队已进抵非法的麦克马洪线以南*近传统习惯线的附近地区,反击作战实际已经结束。在历时一个多月前后两个阶段的反击战中,中国边防部队在全线共清除印军据点90个,全歼印度各部队若干旅团。据印度国防部1965年公布的数字,印军共阵亡霍希尔·辛格准将以下军人1383人,另有26人在被俘期间重伤死亡;失踪169 6人;被俘约翰·达尔维准将以下军人3968人。中国边防军伤亡2000余人,无1人被俘。

冲突起因

中方观点

中国与印度的边界约2000公里,分西、中、东三段。1947年印度立国后,继承了部分英国殖民者占据的中国领土,到1951年前后,印军侵占中国历届政府从未承认过的“麦克马洪线”以南约9万平方公里的英国殖民者所占的领土。此外,在中段和西段,印度亦侵占部分中国领土。1959年,印军越过双方实际控制线建立了43个据点。中国政府提出谈判解决边境问题,遭到的印度方面的拒绝。1962年6月,印军向中国边防部队开枪,打死打伤中国官兵几十人。10月20日,印军2万多人在空军的配合下从东段和西段向中国发起进攻,中国军队进行反击。战争打响。

战争过程

1962年10月20日至28日是中国反击的第一阶段。在东段,中国西藏的边防部队收复了达旺地区被印军占领的争议领土;在西段,中国新疆边防部队拔除了印军37个据点。10月24日,中国政府发表声明,提出停止冲突、重开谈判、和平解决边界问题的三项建议。印度再度拒绝,并宣布全国进入“紧急状态”,并不断增兵。

11月16日至21日为中国军队反击的第二阶段。11月14日和16日,印军再次向中印边境发起进攻。在东线,中国西藏边防部队在东、西段向印军发动反击,至11月21日,击败了各路进攻的印军,拔掉印军据点16处,一直追至传统习惯线附近。在西段,中国新疆边防部队拔除印军在班公洛地区的据点。由于印度军队彻底失败,朝野陷入一片混乱,当时印度总理贾瓦哈拉尔·尼赫鲁(Jawaharlal Nehru)不得已独自向美国求援,1962年11月,美国决定介入战局并支援印度军队。中共军队方面宣布停火。

中印停战

中国政府在战争取得全面胜利的形势下主动全面停火,最主要的原因还是避免战争进入长期化,不利于中国军队后勤补给,当时中国军队的后勤仍非常原始,必须靠人力、畜力。中国方面于11月22日零时起全线主动停火。12月1日起,中国边防部队开始全线后撤至1959年11月7日中印双方实际控制线内,较“麦克马洪线”再后撤二十公里,还将缴获的武器、军车和军用物资交还印方。1963年5月26日前释放和遣返战俘。

战争结果

中国方面:主动撤退20公里,并向印度示好,希望恢复两国的友好关系,于是藏南又被印方控制。

印度方面:自尊心受到伤害,拒绝任何形式的谈判,重新占领12.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放弃“不结盟政策”,并迅速向美国靠拢,中印关系进入了冰冻期。中印边界问题迟迟未能解决。

1979年2月邓小平接见印度外长时指出:“中印两国应该求同存异,世界问题可以通过友好协商,互谅互让,公平合理地一揽子解决”。1987年印度议会通过法令,正式在“麦克马洪线”以南中印争议地区建立“阿鲁纳恰尔邦”。至今印度已有超过六百万的移民屯居在这个争议的边境上。

观点

西方记者马克斯韦尔在《印度对华战争》(Neville Maxwell ,India's China War,London:Jonathan Cape Ltd.,1970)一书中写道,“当中国军队取得重大胜利的时候,中国政府突然宣布单方面无条件撤军,这与其说让全世界都松了一口气,不如说是让全世界都目瞪口呆。世界战争史上还从没有过这样的事情,胜利的一方在失败者还没有任何承诺的情况下,就单方面无条件撤军,实际上也就是让自己付出巨大代价来之不易的胜利成果化为乌有。”

 

解放军作家金辉在《墨脱的诱惑》书中对那段历史作了这样结论,“胜利者和失败者是十分明确的。但是,经过了近三十年之后,结合现在再来看那场战争及其结果,却完全是另一种情况了——胜利者除了没有失败的名义,却具备了失败者的一切;失败者除了没有胜利的名义,却得到了胜利者的一切。胜利者因为胜利的飘飘然,以至连对胜利成果的彻底丧失和巨大的屈辱都无动于衷。失败者因为唯独还没有得到胜利者的虚名,所以一直在摩拳擦掌,发誓要报一箭之仇。也许这就是历史的嘲弄,如果当年印度取得了胜利,那麽现在他们在这一地区肯定不会如此占尽便宜,如果当时中国在此地失败,那麽现在反而大概不会这么被动和可怜。”

3、1965-1975年抗美援越战争

1965年春,越 南民主共和国主席胡志明秘密到达长沙。他到这里会见正在视察工作的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毛泽东会见胡志明时开口便说: “胡主席,你来自越南,我来自湖南,咱们一家子嘛!有什么困难?要人有人,要物有物,你说。”这时,胡志明从口袋里掏 出一张绘制着越南河内以北要抢修、抢建的十二条公路的示意图,正是这张示意图,使中国调动了8万大军赴越南。中国派出 8万优秀儿女赴越南,为越南修筑工程、公路、铁路。他们冒着敌机的轰炸和酷暑的煎熬,千辛万苦,奋战不已,援越二支队 仅一次就被炸死27人。他们掩埋好同志的尸体又继续战斗,出色地完成了任务。越南方面对中国援军的工程表示非常满意。

自1965年8月1日至1968年3月,前后分5批入越轮战的中国高炮部队,连同配属援建工程的高炮部队总计15万余 人,3年中,共对敌作战2153次,击落美机1707架、击伤1608架,俘虏美军飞行员42名,有力地支持了越南人民的抗美救国斗争。20多年间,中国向越南提供的军事、经济和自由外汇的援助总值超过200亿美元,其中包括足够装备 陆海空军200多万人的轻重武器、弹药和其他军用品,成百个生产企业和修配厂,2亿多米布匹,3万多辆汽车几百公里铁路以及全部铁轨、机车和车厢;500多万吨粮食,200多万吨汽油,3千公里以上的油管以及几亿美元的现汇等。中国对 越南的援助不附带任何条件,绝大部分是无偿,一小部分是无息贷款……

4、1969年中苏珍宝岛之战

     珍宝岛位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中国一侧,属黑龙江虎林县管辖。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珍宝岛面积不足一平方公里,四周丛林环绕,中部为沼泽地。据 有关资料记载,苏方自1969年冬季起,多次侵入珍宝岛及附近地区,打死打伤中国边防战士和边民。虽然中方一再劝告、克制,但其不仅置若罔闻,而且变本加厉,使一般枪击事件上升为炮击和有组织的入侵。

1969年3月2日,中国边防站巡 逻队30人分成两组前往珍宝岛巡逻,苏军立即出动70余人,分乘2辆装甲车、一辆卡车和一辆指挥车,上岛后分成四路,合击中国巡逻队,中国边防军被迫自卫。苏军打死打伤中方6人;中方击毙苏军7人。3月15日,苏军增兵再次向珍宝岛发 起攻击,苏军30余人在6辆坦克、3辆装甲车掩护下向守岛中国部队攻击,中国边防军用75毫米大炮和各种轻武器进行反击,经一个多小时战斗,击退苏军。中午,苏军又出动6辆坦克和5辆装甲车在3架飞机配合下,再次向守岛中国部队发起进 攻;下午15时又出动10辆坦克、14辆装甲车和近百名士兵发起新的进攻。17时被中国军队击退。

3月17日,苏军再次出动5辆坦克和70余人,在猛烈炮火支援下,向珍宝岛发起进攻,经一个多小时战斗,我方击退敌军,击毙亲临前沿指挥 的苏军上校里昂诺夫。珍宝岛自卫反击战,我边防部队共歼灭苏军200余人,击毁击伤其坦克、装甲车17辆,击毁卡车、指挥车各一辆,并缴获苏军F62坦克一辆,及各种枪支弹药和军用物资等。

5、1974年中越(南越)西沙保卫战

西沙群岛是南中国海的属于中国的领 土。据历史记载:早在西汉时期,南海诸岛已收入我国版图。但是,西沙群岛也一直是被“列强”和“列弱”觊觎的历史舞台 。

1971年7月,菲律宾派兵侵占南沙群岛。在瓜分南海诸岛方面,南越尤为贪婪。1956年起南越几乎同时向我西沙、 南沙下手。越南统一前,南越总统阮文绍派兵占领西沙,越南统一后,越南政府继续坚持这个立场。他们竟把南沙群岛31个岛中占领了20多个。

1973年底,广东南海渔业公司的捕捞队前往西沙海域作业。领队是参加过八路军的转业军人张秉林 。他统领的97人的船队,设有电台还带有机关枪、自动步枪和手榴弹。他们到甘泉岛以后,升起五星红旗并竖立了一个大木牌,用红漆写上“中华人民共和国神圣领土,决不允许侵犯!”上岛两天之后,即1974年1月15日,南越军舰便对准岛 上的五星红旗发射了10枚炮弹,由此揭开了西沙之战的序幕。

中央军委为西沙之战建立了领导小组。由周恩来、叶剑英抓总 ,领导小组中有邓小平和当时窃居要位的王洪文、张春桥。1974年1月19日早上7时,南越军队在琛航岛登陆。23名荷枪实弹的南越军直扑琛航岛,敌人偷袭登陆失败,南越总统阮文绍从西贡发出命令:“打!”上午10时,双方军舰交火。 敌我舰只是四对四。开战不久,我海军扭转被动局面。南越一艘被命名为“怒涛”的护卫舰,被我炮火击中,油库起火,弹药 库起火,终于支持不住,沉入大海的怒涛之中。海军决战之后,接着是登陆作战。1月20日晨,我军12艘舰艇,停泊在西沙永乐岛海面,经过不多久的激战,我军全歼甘泉岛守敌。接着立即挥兵珊瑚岛,旋即,南越的国旗在珊瑚岛折下。两天战斗 结束,共计击沉敌舰一艘、重伤三艘,击毙敌舰长以下100多人,俘南越军少校以下48人,美国顾问1人。我方代价:牺牲舰政委以下18人。直到1988年3月1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才在情况复杂的南沙升起五星红旗。

6、1979-1989年中越边境自卫反击战

在中国与苏联关系交恶之后,越南公开倒向苏联,以苏联作*山推行他们的地区霸权主义;同时,越南在柬埔寨制造了一个“韩桑林政权”,以扩大越南对柬的“移民空间” 。并且在中越边界上不断挑起磨擦,对中国进行蚕食。1978年8月,越南出兵占 领了友谊关右前方的中国领土浦念岭。占领者高喊:不光这里是我们的,连广东广西也是我们的,凡是有木棉树的地方都是我们的。他们甚至公然把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南沙群岛更名为黄河群岛。越南的扩张主义行径激怒了中国领导人。

1979年2 月17日凌晨,中国火箭炮群的火光划破长空。前线总指挥许世友、杨得志如期下达攻击命令。万马千军杀向越南。其时,莫斯科发表声明说:苏联将履行根据苏联和越南友好合作条约所承担的义务。美国国务院发表声明说:在亚洲共产党国家之间的斗争中,我们不偏袒任何一方。国务卿万斯会见中国大使柴泽民,要求中国撤军。

战争的直接导火索是越南越来越疯狂的排华活动,以及双方的领土争端。当时的情况是:

“1975年越南统一后开始排华,这是中国担心的一个问题。刚开始时越南在刚刚统一的南方将比较富有的华人排走,后来连北方的华侨也被排走,中越关系开始恶化。此外,在南中国海上中越之间也有领土纠纷,涉及到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这也是中越敌对的原因。”

据颇具影响的澳大利亚“时代报”在当时的一份调查报告中指出,大批华侨被迫逃离越南。该报在对为数众多的难民进行采访后得出结论,河内要对争端负主要责任。越南北部的难民潮早在1977年就开始了,1978年达到高潮。在排华浪潮中,华裔政府官员被解职、独立开业的商人被迫停业,华人学校被关闭。在所谓的战略要地,华人要接受“忠诚测试”,直至被驱逐。而在南部,大约3万家华人商店被迫关闭。在政府的授意下,富有的华人被迫缴纳多达数百万美元的出境税,并被赶上破旧的渔船驶向怒海。

此外,越军在中越边境不断骚扰。因此,中国在阐述战争理由时将这场战争定义为“自卫反击战”。但是,看一看当时出版的“新德意志报”就会了解到当时的国际舆论对这场战争的反应:联合国人权委员会指责中国入侵越南,为数众多的西方国家也持同样观点,亚洲国家如印度、日本和蒙古等也要求中国从越南撤军,苏联则更不用说。当然,中国在打这场战争时对苏联并非全无顾忌,但军事问题专家杨达认为,中国之所以敢对越南动手,而不怕中苏边境出现战事,部分原因是由于苏联把注意力转向阿富汗问题。

1979年2月17日,中国解放军动用20万人的兵力,在772英里长的战线上对越南发动了进攻。在两个星期的战斗中,虽然中国军队伤亡惨重,但向越南一方推进约40公里。2月20日,西线大军攻克老街,经朗多、封上,3月4日攻克沙巴,东线大军同日攻克谅山,越北各重镇为解放军控制。而谅山以南皆为平原地带,适合中国装甲部队作战,越军再也无险可守。但中国军队没有将初期战果保持下去,与其说是出于限制冲突扩大的政治考虑,不如说是装备不足所致。

两军装备情况:“那时候解放军刚刚从文化大革命的破坏中走出来,解放军的作战能力不强,在攻打谅山、老街等其它边境城市的时候付出的代价很大。比如说解放军的坦克很容易就被越军打垮了,坦克质量很差,有的炮弹不会爆炸,有的炮兵部队在战争头一天所发的炮弹的数量比过去20年所发的都要多。而越军方面1975年越战刚刚结束,作战经验丰富,手中握着缴获美军的装备、苏联援助的大量军火、以及过去中国的支援。所以如果在打下谅山之后进一步行动,对解放军是很不利的。”

从武器装备上来说,越军士兵当时普遍装备AK冲锋枪,而中国士兵还在使用56式半自动步枪。空军方面,苏联援助的米格21和米格23歼击机已是越军制式装备,而同时期中国还在使用歼6,即米格19。

从技术上来说,1979年时中国军队作战的方法还跟50年代差不多。中方没有出动空军,因为那时候的飞机,特别是歼击机没有全天候作战能力,白天可以作战,其它时候作战能力不强。现代化的战争是不可能这样的,所以解放军不可能在越南有什么做为。

对中国人来说,1979年中越战争其惨烈程度直逼朝鲜战争。昆明军区在总结对越自卫反击战进行时提到:“1979年2月17日至3月16日,我军牺牲6900余人,伤14800余人。2月17、18日两天,伤亡达4000人,后勤部门措手不及,无力全部救治,伤员死亡很多。”许多中国人至今都还记得电影“高山下的花环”中描述的浴血场景,电影所宣传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背后是无数士兵生命的代价。时至今日,昔日媒体称颂的影响已无人再提起。1984年的老山战役中,中国军队牺牲939人,支前民工64人,山头被炮火削平几公尺,地表阵地一片焦土。

西方媒体在关于中越战争的报道中指出,中国解放军仍然依赖队形密集的步兵,用“人海战术”冲击敌人的阵地,这种战术在越南付出了巨大代价。中国军队曾尝试发动联合兵种进攻,但均未成功。高级参谋人员年龄老化,不愿放弃传统的防御战,虽然个人骁勇善战,但对进行一场现代战争毫无准备。中国军队从未真正建立起进攻的理论,虽然能够实现有限的目标,但在重武器装备和用兵理论方面同越南人相比大为逊色。

举个简单、但却令人无言以对的例子:中国军队的军服没有军衔识别符号,指挥官都是从本单位挑选出来的,士兵籍此来辨认自己的指挥官。作战中指挥官阵亡后,作战单位也随之解体,士兵不承认新来的陌生人是他们的长官,由此产生的混乱状态也是中国军队遭受伤亡的原因之一。

接下来的十年时间里,中越边境打打停停,停停打打,冲突不断,没有哪一方成为战争真正的赢家。但是在这段时间里,中国各大军区轮流派兵参战,中越边境成了练兵场。

历史进入80年代,中国开始改革开放。越南自1986年起也开始他们的改革开放。到80年代后期,中越双方认识到,军事对抗没有意义。 1990年前后中越边境还有放冷枪的,但此后就回到和平、几乎没有控制的开放的边境。两国国内政治经济的改变使战争成了落后的代名词。这场战争除了给交战双方造成损失外,对东南亚地区政治也产生很大影响。

对越自卫反击战对东南亚是很重要的。1978年越南推翻柬普寨波尔布特政权后,东南亚成为两个阵营,一个是反越阵营,一个是亲越阵营。中国当时是支持反越阵营的,在中国的支持下,东盟一直支持波尔布特政权的所谓合法地位,包括在联合国的席位。所以从1979年一直差不多到90年代中期,红色高棉虽然没有控制领土,但仍占据联合国席位,所以说东南亚也有它的冷战。

     7、1988年中越南沙海战;

8、与伪蒋台湾的海上冲突及收复岛屿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