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所软件:境来不拒,境去不留,一切随缘能得自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1 12:26:22

佛陀经常在经上说:“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意思是说,一切事物的生灭聚散,都是由缘来决定的。大千世界,缘无处不在,凡事都有缘,如喜缘,福缘,人缘,财缘,机缘,善缘,恶缘等。兜率从悦禅师,参访密行的清素禅师,非常礼敬。

 

有一次因食荔枝,他来到清素禅师的窗口,很恭敬地说道:  “长老!这是家乡江西来的水果,请你吃几个!”清素很欢喜地接过荔枝,感慨地说道:“自从先师圆寂后,不得此食很久了。”从悦问道:“长老先师是何大德?”清素答道:“慈明禅师,我在他座下忝为职事13年。”

 

从悦禅师非常惊讶地赞叹道:“13年堪忍职事之役,非得其道而何?”说后,便将手上的荔枝全部供养给清素长老。清素即以感激的态度说道:“我因福薄,先师授记,不许传人。今看你如此虔诚,为此荔枝之缘,竟违先师之记。将你的心得告诉我!”

 

从悦禅师具道所见。清素开示道:  “世界是佛魔共有的,最后放下时,要能入佛,不能入魔。”从悦禅师得到印可以后,清素禅师教诫道:“我今为你点破,让你得大自在,但切不可说是承嗣我的!真净克文才是你的老师。”

 

清素禅师遵照先师的遗命,不得传人以道;从悦禅师在敬送荔枝时也只  是抱着恭敬的态度,并没有想要问道,不想因荔枝之缘,竞得了道。古人一饭之恩,终生不忘,如清素禅师,一荔之赐,竞肯道破心眼,这就是因缘。若无缘,任凭如何强逼,清素禅师也是不肯授教的。

 

万事随缘,随顺自然,这不仅是禅者的态度,更是我们快乐人生所需要的一种精神。随缘是一种平和的生存态度,也是一种生存的禅境。世界上没有事事如意的人,每个人都会有得意之时,也会有失意之事。“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唯有随缘的态度才能避免我们的心在大悲大喜中煎熬反复,才能让我们的思想不受焦虑和忧愁牵制。成败随缘,得失随缘,酸甜苦辣泰然处之,坦然自若。

 

我们说“随缘”不是得过且过、因循苟且,不是要人消极悲伞、    也不是要人轻易放弃,而是随顺当前环境因缘,不怨怼、不躁进、不过度、不强求,是要人把握机缘,不悲观、不刻板、不慌乱、不忘形。其实,随缘是一种进取,是智者的行为,愚者的借口。有句禅语为“菩萨是只管耕耘,不计收获”,我们也要以人世的态度耕种,以出世的态度收获。

 

所以说,随缘是一种博大的胸怀,也是一种稳重的成熟。孔子说自己  瞪“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人在年少时,有一股年少轻狂的冲劲,有很多华丽的梦想;到了青年时代,狂妄减弱了,魄力依旧,认为只要努力,目标就会一个接一个地达成;慢慢地,随着年纪的渐长,发现付出和收获并不是每次都成正比的,懂得了机缘巧合不可强求,心境由执著转为豁达,心里的躁热变得从容祥和,人越是年长,就越是懂得顺其自然。随缘是对现实正确、清醒的认识,是对人生彻悟之后的精神自由,是“聚散离合本是缘”的这观,是“得即高歌失即休”的超然,更是“一蓑烟雨任平生”的从容。

 

一个小和尚问一个老和尚,“什么叫做‘禅”’?老和尚说:“禅,就是该喝水的时候喝水,该吃饭的时候吃饭,该睡觉的时候睡觉,该扫地的时候扫地。“小和尚说:“就这么简单么?这不是和普通人一样么?”老和尚说:“不一样。他们在吃饭的时候不安心吃饭,睡觉的时候不安心睡觉。”

 

为什么不安心?因为有患得患失之心。吃饭的时候担心股票会不会跌,睡觉的时候思虑利息会不会涨。可是,股票和利率的走势会因为你的思虑而改变么?既然不能,何不随缘而去!境来不拒,境去不留,一切随缘,能得自在。该吃饭时吃饭,该睡觉时睡觉,不追念以前,不空念以后,拥有一颗随缘的心,在顺境中喜而不贪,在逆境中悲而不惧,那么,人生哪一天不是好日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