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岗位职责试题:后备干部怎么“备”,“备”什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2:06:21
后备干部怎么“备”,“备”什么后备干部群体的问卷调查 

  调查结果:

  ·56.7%的受调查者表示:不知道“后备干部”是如何产生的

  ·70.6%的受调查者表示:“群众公认”是选拔后备干部的第一要素

  ·后备期间,干部最应该“备”什么?调查结果显示,排在前三位的分别为:密切联系群众, 多为群众办实事(占总71.3%);到艰苦地区、到基层多接受锻炼(占总53.6%);心态摆正,不能患得患失(占总45.8%)

  ·72.3%受访者认同:“后备”和“公选”相结合的制度形式,将在新时期发挥更大作用

  1 您了解“后备干部”吗?

  ——56.9%的受调查者关注“后备干部”,却不知道是如何产生的

  “您是否关注‘后备干部’?”本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29.3%的受调查者表示“非常关注”,27.6%的受调查者表示“关注”;16.8%的受调查者表示“一般”;而选择 “不关注”、“非常不关注”的受调查者分别占总数的15.2%、11.1%。由此可见,对后备干部的关注度较高,关注率超过了半数,达到了56.9%。

  人们关注后备干部,那么是否了解后备干部是如何产生的呢?针对这一提问,调查结果显示:仅有26.4%的受调查者选择了“知道,有相关的官方信息公布”,而一半以上的受调查者(占总56.7%)选择“不知道,‘后备干部’的产生不透明”,另外还有27.3%的受调查者选择了“想知道,但无从得知”。

  调查发现,在大部分群众眼里,后备干部是一个比较神秘的群体,后备干部如何选拔,如何从幕后走向前台,在很多情况下都是鲜为人知的。

  有受访官员表示,在机关工作多年,对后备干部制度,可以说是既熟悉,又陌生。什么人能成为后备、什么人不能成为后备?为什么有的人进了后备,数年得不到提拔?为什么同一空缺岗位,有时实行竞争上岗,有时又直接任用后备干部?诸如此类的问题,都让人想不大明白。

  2 “ 后备干部”的优势在哪里?

  ——“群众公认”、“年轻有潜质”是公众选择“后备干部”的标准

  “您认为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干部作后备干部?”调查结果显示,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群众公认的干部”(占总70.6%)、“年轻有潜质的干部”(占总55.4%)、“业务骨干”(占总49.3%);而选择“带头人”、“领导看好的干部”的分别占总数的24.7%和10.3%。

  根据《干部任用条例》相关规定,“党政领导班子成员一般应当从后备干部中选拔”。在我们的干部群体中,许多优秀的干部都是先被选拔为后备干部,通过组织多年的培养、考察,逐步走上重要的领导岗位的。

  湖南省洞口县委常委、组织部长陈建平告诉人民论坛问卷调查组,近年来,洞口县公开选拔了80名正科级后备干部,平均年龄为36.38岁;选拔了200名副科级后备干部,平均年龄为30.02岁;后备干部群体中研究生学历占1% ,本科学历占51.20%。

  年轻、高学历是近年来后备干部选拔的一个突出特点。后备干部选拔,特别要求在县处级后备干部中35周岁以下的干部要有一定数量,预计一批“80后”将逐步登场。近来,一些“80后”干部成为副局长、副院长的新闻引发热议。但正如人民论坛网网友所提醒的——“年轻化不是年龄小化,知识化不是学历高化”,让群众敢讲真话、能讲真话是选好干部的核心。

  当问到“关于后备干部优势的描述,您最看重哪方面”这一问题时,71.8%的受调查者都选择了“廉洁奉公,品德高尚”、 64.5%的受调查者选择了“工作能力强,业务水平高”, 59.2%的受调查者选择的是“群众认同度高”;此外,还有50.3%的受调查者选择了“经验丰富,特别是有基层工作经历”,选择“敢闯敢干,有改革创新的热情”的占总数的43.7%,选择“理论水平高”的占总数的25.5%,还有3.2%的受调查者表示“说不清楚”。

  如何选拔培养年轻干部?中央高层多次强调,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这些年来,我们清除出干部队伍的那些贪官、恶官、色官,恐怕一概不缺‘才’,却是一概的缺‘德’。从某种角度看,一个缺德的人,倘越有‘才’,对党和国造成的损失、对社会造成的负面影响,会越大。”新浪网网友的留言,代表了公众的普遍心理诉求。

  3 后备干部,“备”什么?

  ——75.5%的受调查者认为,“‘跑官卖官’、‘任人唯亲’等侵蚀后备干部选拔

  针对“后备期间,干部最应该‘备’什么”这一问题,调查结果显示,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71.3%的受调查者选择了“密切联系群众,多为群众办实事”、 53.6%的受调查者选择的是“到艰苦地区、到基层多接受锻炼”、 45.8%的受调查者选择了“心态摆正,不能患得患失”。

  由此可见,后备干部的培养,应该主要从密切联系群众入手。一些地方组织部门的领导表示,有计划地安排有发展潜力的优秀后备干部到基层去工作,或安排到复杂的环境和岗位上经受考验,能够在年轻干部中形成一种勇于到艰苦的地方经受锻炼、建功立业的好风气。

  后备干部“备而不用”、“用而不备”,成为后备干部制度的一个突出问题。“备而不用”,就是对进入后备干部人才库的干部甚少使用甚至不用。 “用而不备”,就是一些干部没有经过较长时间“备”的磨炼和“孵化”就被提拔使用。

  为什么会存在这种现象?本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75.5%的受调查者认为是“‘跑官卖官’、‘任人唯亲’等侵蚀干部选拔”,另有71.2%的受调查者选择了“‘一把手’说了算,使得制度形同虚设”。而选择“正常现象,选用干部就应该打破制度框框”和“公推公选、公推直选等对后备干部的冲击”这两项的分别占总数的43.6%和38.5%。

  河南某地一位后备干部向人民论坛问卷调查组讲述了他的遭遇:5年前他光荣地成为一名后备干部,并接受了组织下派锻炼,当时他还没有结婚;但5年后的今年,孩子都会满地跑了,可他还在原地打转。

  人民论坛问卷调查组发现,这并非个案。培养年轻干部的“主阵地”在基层一线,这是后备干部培养的一个基本要求。但有受访者表示,后备干部下基层接受组织培养后,很难被提拔,而要想获得提拔,没有一定的关系和门路,往往数年无人问津,这成为了部分基层后备干部的心病。

  专家表示,一旦进入“后备”,自然会产生“后备”心理,似乎理所当然地要被提拔、被重用,一旦无法满足其“发展”的心理预期,便会懈怠工作、放松要求,甚至发生拉关系、找门路等违法违规行为。所以,后备干部更要做好心理准备,以平常心看待官场的升迁,提拔。

  辽宁师范大学孙立樵教授认为,领导干部选拔机制的发展趋势,将由目前的“培养+任命”方式转变到“培养+竞选”方式,这对未来后备干部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挑战。

  4 如何将真正有能力的人选上来?

  ——68.3%的受调查者认为,“后备”不能内定,也要竞争,公开选拔

  “您认为如何才能更好地将真正有能力的人选上来”这一问题的调查结果显示,排在前两位的分别是:“‘后备’不能内定,也要竞争,公开选拔”(占总68.3%)、“要让群众说了算,实行民主推荐,群众监督”(占总66.7%);选择“不能‘只能上不能下’,后备干部应有相应的退出机制”、“不能在‘小圈子’内选人,应拓展到党政机关之外的单位和部门”的分别占总数的的53.9%和46.3%。

  “‘选假书记’王亚丽也骗进了后备干部,这暴露出在有些地区后备干部选拔的过程中,科学化、规范化值得探讨。投票多不等于公认度高、年龄小不等于有后劲、考试好不等于能力强,依投票、考试、年龄来衡量,孰不知把一些‘老实官’拒之门外,无形中树起了一座‘围城’。”人民论坛网网友留言表示。

  后备干部的退出机制如何建立?湖南省邵阳县委组织部进行了积极探索。组织部部长林彦博介绍,六类人——政绩平平者、工作末位者、口碑不佳者、工作失误者、能力平庸者、人岗不适者、行为失范者将一律取消后备干部资格。“去年以来,我县有3名科级后备干部被取消后备资格,有50名副科级干部被选入正科级后备干部库。”

  从“选好接班人”到“第三梯队”,再到 “后备干部”,改革开放后确立的后备干部制度发挥了重要作用。近期,湖南株洲、辽宁鞍山、云南昆明等地先后开展公选后备干部的实践,引发各界对后备干部和公选干部孰优孰劣的讨论。在新时期,后备干部制度面临新的挑战。

  “对于后备干部和公选干部的几种代表性观点,你更倾向于哪种?”采访调查结果显示,七成以上受访者认为“后备干部和公选干部相结合的制度形式,将在新时期发挥更大作用”(占总72.3%)。同时,五成以上的受访者表示,“公选将是今后干部选拔任用的主流方式”(占总53.5%)、“后备干部如果在透明度方面加以改进,作用甚至大于公选干部”(占总51.7%)。

  原国家人事部常务副部长程连昌在接受问卷调查组采访时表示,要注意守好三个口:入口,楼梯口和出口。入口处“凡进必考”,楼梯口“凡升必争”,出口“到龄必出”。只有严格按照科学性和民主性来选人,才能选出让人民放心、群众满意的好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