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级动画电影:觉悟之爱——一名佛子学习菩提心教授的心路历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21:32:07

觉悟之爱——一名佛子学习菩提心教授的心路历程

(2011-10-12 22:17:15) 转载标签:

杂谈

分类: QQ群友感悟 觉悟之爱——一名佛子学习菩提心教授的心路历程

——“菩提共行”系列之十三


                                      因缘幻灭
  大学迎新的那一天,拥拥攘攘的人群在各个路口不断汇聚和离散着。偌大的校园,满是新生们飞扬的神采,他们正期待着一个全新的生活,像梦一样的未来。我就在人群当中,时而沉思,时而急行,而那些刻骨铭心的记忆,久久不能忘怀。
  多少次梦回高三复习时那紧张的场景,同学们都变了,曾经那样充满朝气的眼神,慢慢变得暗淡。高一时我们还畅谈理想,在语文课上交流彼此充满灵气的习作,我们一起唱歌,一起去天文台看星空。傍晚,在绿树围绕的操场上散步,我们的上方,湛蓝高远而澄净的天空里,七彩的云舞动出壮丽的晚霞。最孤单的时候莫过于寒暑假,我会一个人来到操场上,躺在草丛里凝望那空荡荡的教学楼,透过树丛高高的枝杈看到我们班教室的窗户。我知道,当夜幕降临,这间教室里不再会亮起灯光,我只能等待又一个学期的开始,能又见到亲爱的老师和同学们。
  可高三时,一切都变了,慢慢不再看到那种眼神、那些笑容,同学们都在为自己的命运而打拼,人与人之间是一种紧张的气氛。我惊讶于生命的沉沦,心灵世界的脆弱,曾经高谈的理想,竟然无法将这些改变。我试着帮助身边的人,不但分享一些高考复习的知识,也希望能化解他们内心的压力。当我这样做时,才发现心与心之间深深的鸿沟。我真的能了解一个人吗?我真的能帮助一个人吗?为什么当我向一个人讲起我的想法时总带着一种让人反感的高傲,为什么我总是无法体会别人的内心世界?我的出发点是爱和理想,而过程中却是高傲和偏执,我想要了解别人,却始终在自己构建的王国里打转。有时,同学们听完我讲的一道题或一个哲学思想,也会很感激,但我却从这感激中愈发看到那不可逾越的心灵的距离,那难以名状的孤独。我能让他理解一个史实、一段话的大意,却无法传递背后的洞察力和体悟;我能用一种哲学的思想暂时给予他一些安慰,却无法让他获得真正的自在与洒脱。到最后,我乃至不能保证这些真的对他们的高考成绩有帮助,更别说在更长远的人生中能有帮助了。
  无法真正帮到一个人,我觉得自己的人生一下子失去了意义。曾今的理想“体认文化,启迪心灵”,此时变得遥不可及。观察自己的状态,也只不过比别人看得更深一些,成绩好一些,而这些都不是恒常的,面对高考,我自身难保,我更不知道自己这一生该如何去走,慢慢我也陷入到焦虑紧张的状态中......
  到头来,考上理想大学的同学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大家就这么各奔东西了。曾今熟悉的高中校园,此时是那么的陌生。我想起了《红楼梦》中那个纯真世界的破灭,“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
两个启示
  刚上大学时,我生命是如此的干枯,梦幻的破灭,对人生意义的困惑,世界在我眼中失去了光彩。甘美的饮食不再可口,对于我仿佛只是一种应付;曾经幻想的爱情,仔细想来是那样的空虚;书本上学到的知识,并不能开启人内心的光明;美丽的风景,当我久久地注视,也变得单调——草木无心,何以安抚我内心的孤独。我乃至厌倦了语言,所有的名言概念,仔细地观察分析,都没有一个实在的所指,觉得自己说的每一句话都是那样的苍白,无关乎真实的苦乐。很少再能找到吸引我的文学作品,我觉得主人公们都是在同一种习惯和性格中不断地重复,他们追寻的幸福也都如镜花水月一般。此时的心境,百草飘零,山河洞然,身心空幻,百无聊奈。
  有两件小事,在我的整个大学生涯中显得那么微不足道,但它们仿佛是一种启示。许多件这样的小事,让我突破了自我,带我进入全新的世界,真实的、更广阔的世界。
  刚上大学,我就喜欢上了传统文化。有一次我想找一个安静的地方诵读,早上8:00我来到一些低矮、斑驳的民房前,四周景色很好,我开始大声诵读经典,以为自己好不容易找到这个地方,没有人打扰。我体会书中的意境,读得身心舒坦。这时有一位中年妇女从一个小巷里走出来,要我不要再读了,“这么早,有好多人都被你吵醒了。”这一句简单的话,仿佛把我心中的某个东西打碎了,当时并不很清楚地意识到是什么。在回去的路上,我就想,自己和他人的感受是那样的不同,读书对于我来说是那么惬意,可却会吵到他人;8:00对我来说已经不早了,可是对有些人来说却很早;我乃至没有想到这些民房里会住着人,会有他们自己的喜怒哀乐。而这些感受都是平等的,我觉得读书好与别人觉得读书会吵到他是平等的,别人的喜怒哀乐也是那样的真实,和我的一样真实。以前我不明白这个简单的道理,一味用自己的思维模式去理解别人,用自己觉得合适的方式去帮别人,根本没有去体谅对方内心真实的感受。这感受也许在我看来并不那么高尚、并不像文学作品中写的那么美、那么精细感人,但因为一直在忽略和排斥它们,在书籍文字中寻求理想,我一直活在自己的世界中。这是我第一次真正认识到自他的平等性,所有生命的平等性。以前我看到的世界是静止的,全是由自己的理想、认知和情感来描绘的,而现在我发现自己只是海洋中的一个波浪,无数的波浪跌宕起伏,相互碰撞,每一个都是平等的,交织成壮丽的海洋图景。我就想,为什么我是我呢?别人的感受同样的真实,为什么我体会不到,为什么我不会为他的苦乐而悲痛而喜悦呢?如是思维,我觉得完全没有理由只为自己的苦乐而活着。
  另一回我得了重感冒,喉咙疼得说不出话,心情很不好。刚下过雨,下午天色阴沉。有一位高中同学正好在这时候来找我,述说他进入新校园遇到的痛苦孤独。我静静地听着,虽然那时我自己也正在为来到新环境的不适应而烦恼,但我发现,自己的痛苦比起他来,还是相当轻微的。我专注地听着他的倾诉,偶尔安慰他一两句,开始喉咙还有点疼,精神也不好,慢慢就忘了这回事,一心只是帮他想办法。乌云遮蔽着窗外的天空,室内也是一片灰暗,他的痛苦我很难帮他解决,找不到人生的方向,找不到自己的定位,专业不感兴趣,考试的压力大,理想的幻灭,这不也是我自己、我们许多人所遇到的问题吗?我只能尽我所能,从我自己的一些经验和最近学到的传统文化中帮他找一些答案。我说了许多,我说的时候,也能感受到痛苦,但已不知道是谁在苦,这痛苦仿佛化为世界图景的一部分,随着窗外的乌云笼罩着山河大地,一切众生。我说完,他的脸上居然露出一丝会心的微笑,我也笑了,那一刻,很开心,那一刻,心灵的鸿沟被跨越,没有距离。送他离开的时候,我才发现自己的喉咙不疼了,身上也有劲了,内心中还涌动着一种莫名的力量。我真感谢他,让我忘掉了自己的痛苦,于是痛苦就消失了。回看天际,已近黄昏,厚重的乌云层层密布,仿佛象征着众生的苦难之深重,而我也微微明白了自己这一生要走的道路。
  那段时间因为对人生的困惑,我常觉得自己就像在漆黑而错综连绵的山洞中突然醒来的旅行者,曾经的路是走不通的,一点微光就会引起内心的强烈颤动。
值遇佛法
  第一次走进《广论》班,最大的感触是,为为什么每个人都笑得那么开心?这是我在别处很少见到的,单纯自然的微笑。我也想笑,却笑不起来,仿佛心头压着千斤的重担。我知道他们都在用整颗心去生活,去爱,去修行。这样过了许久,我心头的坚冰依然没有一点融化的迹象。“那时我们都觉得你不像一个刚上大学的孩子,而像一个二十四五岁的人一样,比那还要苍桑,我们都不知道该如何帮助你。”一位师姐后来对我说:“但慢慢的,你脸上的阴霾就舒展、消散了。”
  有一位师兄教我诵大悲咒,每日三遍。当时并没有什么信心,只是依师兄的话去诵,慢慢的,仿佛每天在心底注入一种力量,我能体会到咒文中流露的慈悲。后来每次诵的时候都有一种莫名的欢喜。
  “师兄,为什么我害怕接触人群?他们说话,就仿佛在说我,他们笑,就仿佛在笑我,乃至哭,也仿佛在哭我。哪怕是帮助别人的事情,我也怕自己做不好,很尴尬,很胆怯。”
  “看来你还是想自己太多啦,去做就好了。”
  “可我是想帮助别人啦,怎么会是在想自己呢?”
  “你怕帮不了别人,怕遭遇别人的不理解,怕自己说错话,做错事,达不到你对自己的期许和标准,这也是在想自己呀。”
  “那应该怎么做?”
  “多去体会别人的感受,多宽容自己。”
  “宽容自己不是在纵容自己的错误吗?”
  “太关注自己的对错,一样是执著,希望自己能做得很完美。但如果你不接受自己真实的面貌,那么你也不会愿意去了解和包容别人的。真正的爱是去体察、去了解对方,忘掉自己,这样你就能很快乐。”
  一个下雪天,我站在屋檐下等待师兄的到来,想到又能见到师兄,聆听他智慧的话语,我很欢喜。
  “不好意思,我迟到了。太对不起了。你没有生我的气吧?”
  “没有啊,我只是想,如果你先到,就该你等我了。”
  “这样啊”师兄带着几分愧疚说:“你是不是觉得,这样我就可以体会到你在这里等我的心情了?”
  “不是不是,这里这么冷,我在这里多等一会儿,就免得师兄等我而受冻啊,我想到这里就非常的开心。前几天,也是下雪,我仰望天空,看雪花飞动的样子,后来就冻感冒了。”
  我们静静地走在雪中,好一会儿都没有再说什么。
  “你为什么,总是深沉的表情?即使你说自己很开心。”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好像是从高考复习开始,就很少再有很高兴的时候,总是很忧伤。我帮不了我的同学们,他们好多人都没有考好。”
  “那如果在你的帮助下,他们都考得很好呢?”
  “那......当他们庆祝成功的时候,我会与他们一起举杯,与他们一起欢笑,然而当盛宴散去,我会找一个地方静静地流泪。”
  “为什么呢?”
  “他们成功了,可那段美好的记忆,连同那颗最初的童心却丢失了呀,永远找不到了。”
  “佛法里有一个办法,可以让人心永葆童真,让生命中所有的美好都不会逝去,恒常地给与我们力量与光明。你想知道吗?”
  “这正是我所追寻的呀。”
  师兄顿了顿,缓缓地说:“发菩提心。”
  同修们的关爱,于我是一种救赎。我从他们的话语、神情中看到了那超越的个人情感的觉悟之爱——菩提心的力量。此后当我信心退减的时候,我会常想起那段因对生命究竟意义的追问而承受苦难,因承受苦难而刻骨铭心的记忆里,同修们给予的光明与温暖。我对自己说,即使世上没有别的什么能让我相信,我相信菩提心,因为我从他们身上那样真实地见证了它,它的光耀,它的清净,它的力量,它照亮了我的整个身心。知道菩提心是可以修证的,生命就有了意义和方向,我也在自己的相续之中见到菩提心的种子。因为菩提心是真实的,它所指向的佛果,无上正等正觉,也是真实不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