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虎妙妙是狐狸吗:〖有感而发〗旌升:眼鼻定律与礼仪教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11:42:02
〖有感而发〗旌升:眼鼻定律与礼仪教育

旌升  2011-12-28 13:51  环球华报
所谓眼鼻定律,就是眼睛与鼻子的关系最近,但自己的眼睛却永远也看不清自己的鼻子;相反,自己的眼睛对他人的鼻子却看得清清楚楚。用以比喻人们的思想,那就是:人的大脑长在自己的身上,但对自身的缺点却永远看不明白,对他人的不足却看得一清二楚。换句话说,就是人的眼睛是用来看他人面目的,不是看自己脸面的;人的思想是用来认识他人的,不是用来反省自身的。于是乎,这世上就有吵不完的架,闹不玩的矛盾;两公婆打架,永远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因为每个人的眼光都认识不到自己的错,看到的永远都是他人的错。为此,我们将这一现象取名叫“眼鼻定律”,这是人类的一大局限性。

由于人类这一局限性,在没有礼仪的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是没有道理可讲的。在每个人眼里都是自己正确,在发生矛盾的时候就只有动用武力,强者欺凌弱者,弱者服从强者,社会上充满争斗。直至西周礼制的出现,创立起礼乐文化,中国社会才由无序变为有序。孔子在他的政治追求中,一直以恢复周礼为己任,并把克己复礼称之为仁,此后中国社会才成为礼仪之邦,为世人所称颂;此后的文人学士才把知书达礼视为儒家风范,教育子孙,代代相传。

可是,一场文化大革命,把中国传统的礼仪观念彻底摧毁了,人与人之间只有斗争,没有了礼仪,社会又回到了《周礼》之前的无序和非礼。当今中国社会,还有哪所学校,哪个家庭在致力于教育孩子礼义廉耻,知书达礼?人们常说华人不团结,好窝里斗,实际上每个华人都渴望团结,希望窝里亲。可是,由于缺失了礼仪教育,加上眼鼻定律,相互之间看对方总是说话不懂礼貌,做事不懂规矩;却不知自己同样被他人视为如此。于是相互看不顺眼,心生反感,陷入一种恶性循环的斗争之中。

例如,有的人喜欢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以为这是一种亲切、豪爽;可在北美,却被人认为是一种粗俗。有的人喜欢插队、抢先,以为这是一种机智;却不想旁边的人早已对其怒目而视。有的人不懂得感谢他人,时常被人在背后指着脊梁骨道:“这人真没礼貌,给他开门也不说谢谢,碰了人也不知说声对不起。”等等这些日常生活中的小矛盾都是因为不懂礼仪造成的。实际上,每个人都想让自己成为受欢迎的人,但他们自己看不到自己的言行有失礼仪,已成为不受欢迎的人还全然不知。

那么,如何克服这种恶性循环呢?

首先,要能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他人的意见就像是一面镜子。可是听取意见不像用眼睛看镜子那样简单,人都有爱听溢美之辞的天性,别人说你好话你爱听;而忠言逆耳,良药苦口,你就不爱听了。因此,我们的社会就变成了一个哈哈镜的社会,你向人们征求意见,而人们往往是根据自身的利益,说一些你爱听的话,反照出来的往往是变了形的你。因此,不是特别虚心的人,往往是征求不到他人对自己的真实意见的。

如此,还有别的办法,那就是学习孔子“吾日三省吾身”,一个善于反思的民族。必定能成为伟大的民族。可是,中国人的反思能力毕竟有限,圣人能每日三省吾身,贤者每日能够两次,智者能有一次,而普通人,则很难做到天天自我反省的。如果每个人都能做到换位思考,自我反省,那他一定能成为贤者或智者。

再退一步,如果不能从思维模式上让人变得睿智明理,那么从行为方式上使人变得温文尔雅、彬彬有礼,也能为改善社会风尚起到一定的作用。虽然这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但大家言行上都变得文明礼貌了,这样看对方顺眼,自己也变得受人欢迎,社会关系也就变得更加融洽了。这就需要恢复礼仪研究,开设礼仪课程,通过教育的方式来提高人们的修养,使人们学会一种正确的礼仪行为,做每件事都用“礼”来约束自身,以使“天下归仁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