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碰碰球第二季:过年想起说说:阴历、阳历、阴阳历?(附?诗一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8:01:04

过年想起说说:阴历、阳历、阴阳历

文/赊旗客

经济危机,物价上涨,鞭炮声稀疏了许多,可以思考一些科学方面的问题,早就想说了,为反驳某些 X 学家。

自从人类社会出现,就有了历法。记述人类社会的历史,离不开历法。宋代人记录了唐人诗句“山僧不识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这是成语“一叶知秋”的来历,但从中可知历法纪年的重要性:几个僧人在深山老林中过着几乎与世隔绝的生活,没有历法的书,不知今夕何夕,但他们还是想知道是不是又过了一年?观察树叶开始落下,知道又是一年的秋天来到了!

每年的天气变化,虽然年年类似,但却年年不同!后来人们发现天上的“天体视运动”(从地上看天体的运行规律)有周期性,于是就以这些周期性作为建立历法的依据。在新中国文字改革之前,历法的“历”字写作“曆”,说明这种纪年的方法是以对太阳的观察记录为基础的。因为庄稼从点种、生长、成熟到收获的时间都要按照太阳光与大地的角度变化为依据,这就是农耕社会对历法的需求。除了太阳,还有月亮和星星,它们的“视运动”也都是人类建立历法的依据。

在上世纪50年代,国际天文学界对全球各地的历法进行过不完全地统计,大约在1500—2000种之间(有些历法只是在几千人甚至几百人的部落中使用)。但是,把这么多种历法归纳之后,就只剩下了三大类——太阴历、太阳历和阴阳历。也就是说,三类历法编制的依据分别是:月亮,太阳,月亮外加太阳。

太阴历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阴历。它以月亮的圆缺变化为依据。在人类社会早期,几乎所有的历法都是阴历!这符合人的认识规律。因为,太阳虽然是对地球上万物生长影响最大的天体,但其变化周期太长,几天、几十天内的变化不显著。而月亮则不然,它是夜空中最为醒目的天体,其升起、落下的时间每天都有变化,而且其形象也夜夜在变化,从无到有、从镰月到上弦月、到满月、再到下弦月直至再次消失,一个周期不超过29—30天,原始人就能感知这种频繁的来复性变化,于是就将其设定为计时的单位了:月亮视运动的一次周期性变化(29—30天)就被定为一个月。时至今日,比较原始的部落的历法,基本上都是太阴历。阿拉伯历(回历)为穆罕默德所创,也是典型的太阴历,以穆罕默德避难入麦地那的次日为元年元旦,每月以月光初见为月首。(因回历太阴年岁首寒暑变化无定,穆斯林们另制了一个太阳年的历,则属于回历的另一种。)

太阳历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阳历。以太阳视运动的一个完整周期为一年(又叫“回归年”——即太阳从直射北 [南] 回归线到再次直射到北 [南] 回归线所需的时间长度)。对于这方面的认知不太容易,所以出现稍晚。侥幸地是,在世界第一长河——尼罗河流域,那里是有名的“东非大裂谷”,其南部(上游)是大断裂带上的山区,多火山和瀑布,中下游则是窄长匣子状的断陷盆地式冲积平原,以农牧业为生的古埃及人就生活在这个匣状平原里。这里每年夏末秋初,都要发生洪水。人们为了躲避水患,经过多少次地观察,发现每当天狼星(最为明亮的一等星,夜空中除了月亮,其余星星无可比拟者)在东方出现的时候,过不了几天,尼罗河就泛滥了。所以,古埃及是全球最早使用阳历的国家。后来传到意大利,改造为“儒略历”,再后改进为“格里历”,就是现在被世界多数国家通用的历法。

阴阳历,是以阴历纪月、阳历纪年的一种历法。即以月亮的圆缺周期为一个月,12个或13个月为一年,这种对年设计的不相等,目的是为了在人类的社会生活当中,既能保持“月”这个单位与月相的变化相吻合,又可以把“年”大体固定在一个特定的时间段里(农牧业休闲时节,人们欢庆丰收,谋划开春之后新的生产计划)。它对于阴历来说,是一种巨大的进步,因为阴历一般规定12个太阴月就是一年,结果造成其元日(一年的第一天,即新年)在春-冬-秋-夏之中不断游弋,在其19年时间里,同19个太阳回归年相比较,就少了7个月。这个问题我们的祖先早在夏代就发现了,于是就用“闰月”的方式加以弥补。从商代起,天子之下就有了专门观测天象、制定历法的机构,何时该闰月,报请王批准实施;周代在河南登封建有“周公测景台”,据说乃周公设计。景者,影也,是测量太阳影子变化的研究所;到后来就由专家说了算,不需要上奏给最高领导了。秦代之后的历朝历代,都设有钦天监之类的机构,中国历法的小修小改历朝历代持续不断,但万变不离其宗,一直保持着夏代开创的“阴阳历”性质,所以文化人一言以蔽之,统称之为“夏历”,虽然有点大而化之,但比起叫“阴历”、“农历”要准确得多。

夏历之所以能牢牢保持其“阴阳历”的地位,要感谢“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实际上就是一个太阳历的提纲。过完二十四节气,再次出现重复的节或气,肯定就是一个回归年了。只要把这个“纲要”作为“紧箍咒”套到太阴历的头上,就成了阴阳历。从南北朝起,中国天文历法学者实际上已经掌握了闰月的规律,但作为明文法定,则是从清朝才开始的。这个规定就是:一个月,不能没有“气”(“气”的全称“中气”——24节气中,从立春开始,奇数位序者称“中节”,偶数位序者称“中气”);如果哪个月没有“气”,就不能独立存在,只能作为前一个月的闰月。就这么简单!因为一个太阳回归年只有12个“气”,所以夏历的年永远被作为太阳历提纲的“二十四节气”这个“紧箍咒”所套牢。这样,中华5千年,就是西历5千年;中华3千年,就是西历3千年,一点都不会错!80年代出现了哈雷彗星,因为它的出现有周期性,从而我国“天-地-生-人关系”学者按夏历向前推,确定了史书上记载的武王伐纣那年出现的彗星,正是哈雷彗星!

阴阳历的长处在于,它既受制于太阳回归年,又遵循月相的周期变化。西历的月,同月相变化毫无关系,西方人要想知道何时月圆、何时无月光,很需要伤一阵子脑筋,哪有夏历那么直接?月相与人类生活乃至生物界的关系太重要了,仅次于太阳的作用。沿海的居民都知道潮汐的时间变化是以月相变化为准的,每月的每一天都有其固定的潮汐时间表。解放战争后期,解放军攻打金门岛失利,整个师团几乎全军覆没,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不知道月相对潮汐的制约。航海、沿海养殖、行军作战、野外作业、山野旅游,没有夏历作指导是不行的!

近30年来人们大讲生物钟,岂不知生物钟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月相!女孩子都知道“大姨妈”,新中国以来叫“例假”,旧时文化人称之“月讯来潮”,它与阳历无关,而同阴历和阴阳历的月相紧密关联。纺织厂和医院等女职工密集单位,例假都是成批出现的,有人总结为“情绪传染”,岂不知是月亮(也有太阳作用的部分叠加)在起作用!

阴阳历并非夏历一枝独秀,其它如藏历、希腊历、犹太历、印度历,以及后期的巴比伦历,都属于阴阳历一类,但能够达到自动控制闰月的,唯我国之夏历也!

辛亥革命后,民国时期采用西历以方便国际对话,但并未废除中国传统的夏历,日历牌上二者对照并用,而纪年则用民国纪年(1912年为民国元年),至今台湾仍用此纪年。

民国38年,新中国成立,宣布采用格里历(即所谓“公历”)纪年(即所谓“公元”,在港澳台称“西元”)。从1950年起,废除了民元,但并未废除传统夏历,日历牌仍然二者对照使用。对于老百姓,则更重视夏历年,除了公家机关单位过阳历元旦(阳历年)外,老百姓只认夏历年(俗称“农历年”或“阴历年”)。

前些年,伪气功、伪科学泛滥,有几个科学家带头反击、揭露,立了一些功劳。但真理超出一步,则成了谬误。这两年,竟然有个别院士、教授,以反“伪科学”为名,大谈取缔中医、取消农历(夏历),称其不科学云云。还是搞物理的呢,可笑!

赊旗客笑罢叹曰:

阳历阴历据二端,日地月地都相关。

大地绕日是正道,月球近地也有缘。

西洋中东各有理,文争武斗总无完。

还是华夏中庸道,居阴抱阳得周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