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哪里有romane:当前世界政治深度调整的新特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9 21:43:49

当前世界政治深度调整的新特点


作者:高祖贵 付宇

文章来源:《现代国际关系》2008年第4期

[内容提要]伴随多极化、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世界政治的深度调整更加凸显。新兴经济体迅 猛发展,成为影响国际关系的重要因素。主要发达国家加快政策调整,以维持其在世界政治中的主 导地位。新议题在世界政治中大量涌现,并进一步冲击世界政治固有的基本范式。

[关键词]世界政治 新兴经济体 发达国家 新议题

 近年来,世界政治的深刻变革和调整愈显突出。 其特点不仅表现在新兴经济体迅猛发展对世界政治 演进的深刻影响上,也表现在主要发达国家为维持其 在世界政治中的主导地位而进行的内外政策调整上, 还表现在新议题大量涌现对世界政治基本范式的冲 击上。本文将围绕这三个特点展开具体分析。

一、新兴经济体日益成为推动 世界政治深刻调整的重要力量

  新兴经济体近年来迅猛发展,成为当今世界政 治形势变化的最重要特点之一。在全球化、多极化 加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它们正成为塑造世界政治变 迁的重要力量,其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实力加速提升,对世界 经济的影响力明显增大,推动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 展。2007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拉动力,无论按 市场比重还是按购买力平价计算,均首次超过美国, 跃居世界第一;按实际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印、巴、 俄等新兴经济体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超过以 美国为首的主要发达国家,成为世界经济增长最重 要的拉动因素。从整体经济实力来看,截至2007年 末,中、俄、印、巴“金砖四国”集体进入世界经济十 强之列的趋势更加明显。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超过 苏联时期的最高水平,外汇储备跃居世界第三。中 国经济2007年增长率达到11. 9% ,经济总量赶超 德国的势头更加迅猛,外汇储备已连续两年位居世 界第一。巴西国内生产总值超过万亿美元,进入世 界经济体十强行列。印度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国民 生产总值即将跨越万亿美元,进入世界经济十强行 列的态势日趋明显。尤为突出的是,与受到美国次 贷危机拖累、整体经济形势已显疲态的发达国家相 对照,继“金砖四国”之后,以越南、印度尼西亚、南 非、土耳其、阿根廷为代表的中小新兴经济体也开始 成为世界经济中的亮点。[1]越南成功加入世贸组织, 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吸引外资的数量快速增加。[2]南 非经济加快发展,为迎接2011年世界杯所进行的基 础设施投资进一步加大,成为非洲经济增长的火车 头。印尼逐步摆脱经济衰退的阴霾,开始步入经济 强劲增长期, 2007年增长率达到6. 2%。[3]阿根廷走 出金融危机阴影,国内政治经济体制更加成熟、稳 定,成为拉美地区经济增长最重要的拉动力量之 一。[4] 土耳其为加入欧盟所进行的国内改革日渐发 挥功效,经济稳定高速增长,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 5300美元,吸引外资的数量继续快速增长。[5] 新兴 经济体经济增长总体在高位运行,增速连续两年达 到8. 1% ,远远超过发达国家的水平。[6]

其次,伴随经济的迅猛发展,新兴经济体不仅积 极参与和推动区域、次区域合作组织机制建设,也成 为塑造主要全球性及跨区域国际组织机制变革的重 要力量。在地区层面,俄罗斯和中国推动上合组织 成员国签署《长期睦邻友好合作条约》与《保障国际 信息安全行动计划》,进一步加强区域安全合作机 制建设。[7] 巴西、阿根廷等国推动成立南方银行、南 方共同市场议会,并参与筹组南美国家共同体首届 能源首脑会议,与委内瑞拉等国共同发表《玛格丽 塔宣言》,宣布成立南美能源理事会及南美天然气 生产国和出口国组织,建设南美天然气管道,同时酝 酿将南美国家共同体改为“南美国家联盟”,全方位 推进拉美区域合作机制建设。印度对南亚区域合作 联盟的态度转趋积极,推动南盟设立“帮后进”机 制,并首先承诺在2007年年底前向经济最不发达的 南盟成员国开放市场,免除其产品的进口关税并放 宽人员签证审批。马来西亚、越南、菲律宾等中小新 兴经济体积极参与和推动东盟组织机制建设,各成 员国签署《东盟宪章》、《东盟经济共同体蓝图》、《东 盟环境可持续发展宣言》等文件,力争在2015年使 东盟形成类似欧盟的单一市场,使东盟摆脱松散机 制、向具有约束力的区域性组织转变。[8]

在全球层面,通过印度、巴西等国的积极推动, 联合国安理会“改革协调员”先后推出两份关于“中 间方案”的报告,提升新兴发展中大国在安理会的 代表性成为其关注的重点之一,并倡议在2008年举 行相关国家的政府间谈判。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完成 建章立制工作,中国、印度积极推动理事会设立定期 普遍审议机制,规定世界各国每隔四年都必须接受 人权状况审议。为防止某些发达国家滥用国别提 案,中国还积极团结一些发展中国家共同推动对国 别提案的适用标准进行修改,“主席案文”明确提出 国别人权提案最好至少获得15 个成员国的联署。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IMF)加速推进增加中国、韩国 等国家投票配额的改革,并表示要提升印度、巴西、 南非和墨西哥等国在IMF的影响力。世界银行新 行长佐立克提出世行新发展战略,进一步加强同新 兴经济体的协商合作。八国集团则在德国峰会上达 成“海利根达姆协定”,确立加强同发展中新兴经济 体大国协商的“G8 + 5”新机制。

第三,新兴经济体积极探索自身发展模式,世界 政治中的发展模式呈多样化特征,自由资本主义模 式的影响力相对下降,促使世界政治的深度调整开 始超越物质层面的国家力量对比,进而向制度、模式 等软实力领域纵深发展。例如,俄罗斯政府倡导主 权民主,政治上否定全盘“西化”, 经济上对能源等 战略行业加强控制,将国家资本主义视为俄现阶段 的主要政治经济政策,主张利用国家权威构建俄生 存与发展的必要法律条件和市场经济因素,并依靠 能源优势和军事实力重振俄的大国威望。印度政府 经济上主张通过国家干预解决自由资本主义模式带 来的种种弊病,文化上则筹建甘地学院以提升印度 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在同西方国家合作的同时,更加 重视独立发展,既强调要保持民主政治与市场经济 体制,也强调要坚持印度自身的社会、文化特性。中 国政府稳步推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其影 响力继续上升,罗马尼亚、约旦、坦桑尼亚、利比亚、 古巴等国领导人明确表示要学习中国的发展经 验。[9] 与日本以及亚洲四小龙的现代化道路不同, 中、印、俄等国家主要根据本国实际,采取了不同于 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模式,并取得了巨大成就。

二、主要发达国家为应对全球化、 多极化而加速政策调整

近年来,新兴经济体迅猛发展,多极化趋势进一 步显现,主要发达国家在世界经济、政治格局中的影 响力相对下降[10],其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意愿有所减 弱[11],内外政策调整进一步加快。这是当前世界政 治深层调整的又一特点。当前,西方主要发达国家 的内外政策调整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是加快推进以增加经济竞争力、提高社会凝 聚力为特征的国内改革,以维持、提升其在世界政治 中的影响力。当前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加强自身竞争 力的举措更显突出。欧盟设立“全球化基金”,扶助 弱势产业转型。法国酝酿成立“全球化委员会”,从 宏观上指导应对全球化挑战。日本制定“亚洲门户 战略”,充分发挥金融、贸易、科技优势,加快提升国 家竞争力。与此同时,它们还增加了对国内由于职 业、禀赋以及能力的差别而在经济全球化大潮中难 以获取、维护自身利益的弱势群体的帮扶,以弥合社 会阶层矛盾与贫富差距。例如,美国通过增加最低 工资标准法案;德国政府减缓推进改革议程的力度, 并将缓解失业问题作为政策重点,同时开始制定最 低劳动条件法;法国政府设立“社会会议”讨论因经 济全球化作用而加剧的社会问题,并启动面向中低 收入阶层的社会廉租房计划。

二是加强保护主义政策,以应对全球化带来的 挑战。当前发达国家经贸政策中的保护主义色彩有 所上升。在外来投资与主权基金问题上,美国全面 修改外来投资审查制度;德国拟修改《对外经济法》 以进一步限制外国资金投资的范围;法国则推动欧 盟将防范主权基金纳入讨论议题。在贸易问题上, 美、法继续在农产品保护上采取强硬态度,并将多哈 回合谈判破裂的责任推给发展中国家;法、德则提出 欧盟应加强对成员国的贸易保护以应对外部竞争。 此外,西方主要发达国家针对移民的管控也更趋严 厉。法国宪法委员会批准基因检测条款加强甄别以 血亲团聚为由而进行的移民。英国政府首次公布新 移民规定细则,实行选择性移民政策的倾向更加明 显。美国国会提出获两党大多数议员共同支持的强 硬移民法案。日本政府要求外国入境者,特别是外 籍定居者留下掌纹和照片,成为世界上继美国之后 第二个采取此类政策的国家。

三是加快外交政策调整,以维护其在世界政治 中的主导权。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因面临的内外问题 凸显,在世界政治、经济中的影响力有所减弱。为维 护其在国际政治、经济体系中的主导地位,彼此正加 强合作,协调步骤。在经济领域,欧美签订《跨大西 洋经济一体化计划》[12],深入推进大西洋两岸的一体 化以应对全球化带来的挑战,强调要对所谓的第三 方采取共同政策,并在世贸组织等国际机制中加强 合作。欧盟通过《里斯本条约》,在政治整合上迈开 决定性步伐;欧洲各国在对外事务中的协调性继续 增强,共同应对全球化竞争的趋向更加突出。此外, 主要发达国家还推动所谓全球“民主”国家间合作, 试图规范、分化、制衡新兴经济体的崛起。布什政府 提出“亚太民主伙伴计划”,发表《2007 - 2012财年 战略计划报告》,适度收敛在中东等地推行的“民主 改造计划”,更加关注中、俄等大国的崛起,对中、俄 的人权外交有所增强,将中、俄等所谓“非民主”新 兴经济体大国与印度、巴西等所谓“民主”国家加以 区隔的政策走向有所显现。德国默克尔政府明显加 强对华人权外交,并强调同印度合作的价值观基 础。[13] 日本政府外交政策中的“民主国家”定位更加 凸显,并将意识形态合作列为日印两国“全球战略 伙伴”关系的重要内容。主要发达国家还加快推动 相关国际组织机制调整,以规制新兴经济体的迅猛 发展。例如,八国集团加大对中、印等国气体排放问 题与主权基金问题的施压; G7财长会议把诱压人民 币汇率加快升值和如何管控来自新兴经济体的主权 基金列为重要议题。此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还出 台了新金融监督协定,为外部干预、监管发展中大国 的金融体系和相关政策提供理论依据;而世界银行 的新任掌门人佐利克则加大分贝,呼吁中国等在国 际开发协会中承担更多责任。

三、各种新议题对世界政治中固有 基本范式的冲击愈益凸显

世界政治深刻调整的第三个突出特点是世界政 治固有的基本范式正日益被各种新议题、新趋势所 打破。2007年世界政治中涌现出以气候变化、太空 与极地问题为代表的新议题,并对世界政治的固有 范式形成了较大的冲击。

首先,新议题的发展进一步凸显出以主权国家 利益为依归的世界政治范式越来越难以适应全球治 理的需要。从气候变化议题来看,由于各国国家利 益千差万别,各方的谈判目前仍难以取得实质性进 展。其中,美国的态度最为僵硬。美国虽同意参与 联合国主持的相关谈判,但对后《京都议定书》谈判 中有关各国具体减排份额的分配仍心存保留,至今 不愿就具体承担的减排责任做出让步,试图建立以 其为主导的温室气体减排新框架。从太空议题来 看,各主要国家不顾联合国《外空条约》及《外空原 则宣言》等国际规则、机制中和平利用外空的原则, 为谋求战略优势加快推进太空开发计划,有进一步 刺激外层空间军事化的趋势,严重损害了人类和平 利用太空的共同利益。美国继续推进载人登月,并 计划投资数千亿美元展开火星登陆计划;其反导系 统或以外空目标为打击对象,或以外空为基地为地 面武器系统提供目标信息和导引,成为此轮太空军 事化的最大推手。印度进行“一箭四星”发射,成功 回收返回式太空仓,筹划发射首枚月球探测飞行器, 并组建太空司令部,力建太空间谍卫星网。[14] 俄罗 斯推出太空复兴计划,反卫星武器成为其重点发展 的领域。日本发射月亮女神环月轨道卫星,加速推 进日版全球定位系统的研发,并筹组防卫省专司太 空暨海洋战略的机构。[15] 从南、北极议题来看,相关 国家为争夺这一地区的各种资源,加紧推进开发计 划,进一步加剧了极地冰层的融化速度,给全球的环 境变迁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其次,新议题的发展凸显出以政治、军事利益为 直接目标的传统国家间的“高端政治”( high poli2 tics)外交难以适应全球化时代各国相互依存不断加 强及全球性问题日益上升的趋势,各国外交的重点 开始日益转向牵动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等诸 多利益的国际组织、机制的调整与构建。与传统的 外交议题不同,新议题有以下显著特征:一是其要实 现的目标不再局限于单个主权国家的安全福祉,而 是涉及整个人类社会和平发展的共同利益;二是这 些议题的解决,不能再依赖于单个或某几个主权国 家使用的传统强力手段,而是要由囊括主权国家、国 际组织等在内的全球社会共同行动,在各方相互协 商、合作的基础上,通过现有或未来可能达成的国际 机制加以实现。

在此大背景下,各国围绕新议题所展开的外交 明显加深了对国际机制、规范的倚重。例如,在气候 变化议题上,各国外交主要围绕《京都议定书》2012 年到期后国际温室气体减排机制的构建展开。在 2007年底于印尼巴厘岛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 会上,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围绕未来国际减排机 制的构建展开交锋,最终在坚持《联合国气候变化 框架公约》确立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的基 础上取得一致,强调通过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 化,规定所有发达国家缔约方都要履行可测量、可报 告与可核实的温室气体减排责任;照顾发展中国家 的重大关切,强调减缓气候变化、适应气候变化、技 术开发与转让、资金等“四个轮子”共同驱动;明确 规定2012年后的温室气体减排谈判必须在2009年 前完成。在南、北极问题上,相关国家解决争端的谈 判也主要是围绕国际规则、机制展开。当前,美国正 酝酿通过被其搁置多年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 谋求对其有利的解决方案。在外空议题上,能否坚 持联合国制定的外层空间法规与和平利用外空原 则,能否早日签订《外太空非武器化条约》,成为当 前各国间相关斗争的焦点之一。

第三,新议题的出现进一步凸显出旧有的世界 政治格局划分越来越难以描绘世界政治的基本现 实,传统的同盟体系与合作关系已不能全面反映各 种力量在新议题领域内的分化组合,各 国主要依据自身的具体利益,确定其在具体问题领 域内的政策取向。例如美国不仅可以与加拿大等传 统盟国在北极权益问题上爆发主权权利争议,也可 以与俄罗斯等非西方大国在航天领域展开紧密的合 作。在气候变化议题上,发达国家及发展中国家各 自的内部分化则更显突出。例如在巴厘岛大会上, 美欧矛盾进一步发展:美国不愿就具体承担的减排 责任向欧洲让步,而欧盟则力图将发达国家减少 25% - 40%排放量的目标写入巴厘岛“路线图”计 划。在建立温室气体减排交易市场问题上,美、欧、 日因话语权和主导权之争,矛盾重重。在发展中国 家内部,汤加、马尔代夫等小岛国因担心海平面上升 的影响,与发达国家加强合作,力压发展中大国在温 室气体减排安排中承担更多责任。

新议题的争议和解决是世界政治深刻调整的一 种表现。在世界政治进行深刻调整的形势下,有关 各方为获取新格局、新机制主导权而在外交上进行 的折冲樽俎正日益发酵。伴随新兴经济体的加速崛 起,伴随主要发达国家政策调整的进一步展开,伴随 各种新议题的大量涌现,世界政治必将进入一个新 的发展时期。

注释:

*本文在写作过程中听取了世界政治研究室魏宗雷、邱桂荣、 方华、陈向阳、姚琨、刘钰等同志的意见,在此表示感谢。

[1] IMF, W orld Econom ic Outlook, October 2007, p. xi, http: / /www. imf. org/ external/pubs/ ft/weo /2007 /02 /pdf / text. pdf.

[2] “越南外来投资增长迅速”,《人民日报》, 2007年7月3日。

[3] IMF, W orld Econom ic Outlook, October 2007, p. 84, http: / /www. imf. org/ external/pubs/ ft/weo /2007 /02 /pdf / text. pdf.

[4] IMF, World Econom ic Outlook, October 2007, p. 86, http: / /www. imf. org/ external/pubs/ ft/weo /2007 /02 /pdf / text. pdf.

[5] “大棋局中的独特棋子”,《人民日报》, 2007年11月30日。

[6] IMF, World Econom ic Outlook, October 2007, p. xi, http: / /www. imf. org/ external/pubs/ ft/weo /2007 /02 /pdf / text. pdf.

[7] “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会议联合公报”,《人民 日报》, 2007年8月17日。

[8] “推动一体化的重大举措”,《人民日报》, 2007年11 月21 日。

[9] “罗马尼亚总统称中国经验值得学”,《新华每日电讯》, 2007年9月30日;“约旦国王会见罗豪才”,《人民日报》, 2007 年6 月19日;“坦桑尼亚总统会见张德江”,《人民日报》, 2007年6月12 日;“卡扎菲参加BBC组织的空中辩论会”, BBC 中文网: http: / /news. bbc. co. uk / chinese / sinp /hi /newssid_6670000 /newsid_6675100 /6678123. stm; “劳尔:大豆和大炮一样重要”,《瞭望》, 2008年3月3 日。

[10] IMF, World Econom ic Outlook, October 2007, p. xi, http: / /www. imf. org/ external/pubs/ ft/weo /2007 /02 /pdf / text. pdf.

[11] “The Globalization Index, ”Foreign Policy, November/December, 2007, pp. 70 - 71.

[12] “美欧峰会强调合作”,《人民日报》, 2007年5月2日。

[13] “默克尔对华政策玄机”,《瞭望》, 2007年11月12日。

[14] “印度‘月球飞船一号’明年上天”,《人民日报》, 2007年10 月26日。

[15] “日本月亮女神卫星踏上探月之旅”,《人民日报》, 2007年 9月15日。


本站所收集的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和刊物所有,如果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

[关闭窗口]

Copyright ? 2005 www.IRChin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南开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南开大学国际关系系主办
欢迎和我们联系提出您的宝贵意见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