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云盘限速破解补丁:带你走出十大退休迷思0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3:01:38
 中年篇

  中年人关于退休的困惑和误区特点,往往呈现两种极端,一类人觉得自身生活压力大,上有老,下有小,无暇关心自己的退休安排;还有一类人是觉得有点闲钱抓紧投资,等股市楼市赚了钱就不怕退休了。无论是主观还是客观上,这两类人都失去了进行退休金筹备的黄金时期,无形中加大了未来安排退休生活的难度。

  迷思3:双方父母尚在,每月、每年都要尽孝心,孩子尚小,各项开支很大,是否只能委屈自己,将退休规划搁置一旁?

  算起来,齐先生和太太的收入都挺不错,刚过不惑之年的他们月收入相加有近3万元,可两人却没有为养老做过准备。

  “还贷6000元、基本开销4000元、购物3000元、孝敬父母2000元、孩子补习1500元,要花钱的地方可多呢。”齐太太粗略数算着每月的花费。虽然夫妻俩日积月累有了几十万元的结余,可在他们看来,这些钱可不是为自己准备的。齐太太坦言,“现在这些积蓄,一是要备着给父母将来看病用的,二是给孩子预备留学学费的。我们养老的事情还没顾得上多想呢。”

  本刊点评:中年“夹心族”的退休金准备不能无限期压后。

  齐先生和太太可算是典型的“夹心族”,上有老、下有小的他们不得不为父母、子女考虑在前。工作多年攒下的存款除了要为父母建立“医疗储备账户”,还要给孩子搭建“教育储备基金”,压力可真是不小。而就在这样的双重压力下,他们自己的养老金就这么不见了踪影。

  其实,这样做的结果可能很糟糕。当齐先生夫妇二人退休时,由于他们的积蓄不断被父母、子女所用,以致没有充足的养老积蓄,生活品质很可能无法保障。而且,正是因为养老金的累积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而这笔钱的需求与这个累积的时间都是“刚性”的,所以当然是早准备比晚准备好,晚准备比不准备好了。

  考虑到夹心族各项开支较大,我们建议可以从小钱开始,一点点强制储蓄,再配合适当的投资工具,靠长期投资把小钱变大钱。

  夹心族家庭首先可以考虑“节流法”,以减少家庭每月的开支。比如通过记账的方式,先掌握每月的固定开销有多少,再慢慢从中减少不必要的支出,自然就把钱存下来了。

  又比如当前物价上涨的时候,购物还要学着挑时间、挑商场。同样一个品牌的冬季新品,在这个商场可能只打8折,换一个商场没准能打6折。下馆子吃饭也要算计一下,可以在网上下载优惠券的千万别错过,或者你还可以试试时下超级火热的团购,只要提前预约一下,同样一餐饭的价格可能是平时的一半,甚至更3折、2折呢!

  当每月固定支出都能够控制住以后,便可以进一步采用“账户管理法”,也就是依照不同的花费类别分别由不同的银行账户支付。每月薪水拿到后,可以先依照规划的预定金额分别转到各账户,如生活基本开支账户、教育账户、娱乐性消费账户等,再由这些账户直接扣款支付各类生活所需。量入为出、先进后出的办法,每月余钱将不再是难以预估的,随后也较能进行计划性投资。

  另外,在较大金额的花费预计方面,也要学会“按比重分配”。我们发现,很多家庭都将孩子的教育费、父母的赡养费特别是医疗费用混在一起随便使用,没有区分账户对待,更没有统一的筹划,家庭账务状况比较混乱。我们建议这样的家庭先预估一下资金的使用时间、使用金额,再寻找相应的积蓄方法。

  孝养父母、清偿房贷、子女高等教育金以及自己的退休金准备,这4大花费最好能同时进行,因为这些都是非常“刚性”的需求,不要因为计较准备顺序,结果就耽误了其中某一项费用的准备。唯一能调整的就是资金分配的比重,以确保专款专用。

  迷思4:有儿子(女儿)做靠山,将来退休没什么好担心的。

  “宝宝,爸爸妈妈以后就靠你啦!要快快长大哦!”小豆豆刚出生13个月,陈礼羽和先生就迫不及待地想到了将来。“我们宝宝在抓周儿的时候,可是拿了算盘的,将来一定善于理财,财运亨通啊。”礼羽高兴地说,在一周岁生日时,她和先生给宝宝准备了算盘、笔、书、羽毛球和钱,因为宝宝平时贪玩,他们觉得一定会选羽毛球,没想到,宝宝对算盘最感兴趣,拿在手里就不想放,“以后我们就等着享他的福啦,等我们退休了,没准真能周游世界呢。”虽然抓周儿只是民间流传的一种风俗,但倒是给了礼羽夫妇很多的遐想与期盼,就连退休后的生活,他们也把一份希望寄托在了儿子身上。

  和礼羽夫妇有些相似,年近半百的范烨和太太也对女儿的未来十分看好,“她现在在市重点高中读书,每次考试都在前十名,将来上名牌大学一定不成问题,等毕业找个好的工作,我们两个的下半辈子就不愁了。”范烨说,他和太太从来没有为养老的事情担心过,虽然他们知道养老金空账、老龄化等很多社会的问题,但想到自己有女儿这个“靠山”,他们依旧觉得很有盼头。

  本刊点评:随着社会老龄化压力增大,“养儿防老”观念落伍。

  自古以来,养儿防老的思想在中国人心中可谓根深蒂固。在长辈们眼中,儿孙满堂就等同于老来无忧。不过,时过境迁,风俗可以沿袭,养儿防老的思想却不得不变一变了。

  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一方面,独生子女政策下,越来越多家庭的结构变成了“倒金字塔”形,“4-2-1”家庭模式非常普遍,这与过去的家庭模式反差巨大。过去的家庭都有好几个孩子,养老生活可以依赖于多个子女的共同照料。再来看看现在四五十岁的中年人,他们中大部分人都只生一胎。这样一来,未来家庭的格局只会是“2-1”、“4-2-1”甚至“8-4-2-1”了,依靠多个子女来赡养老人的情况不复存在。

  家庭结构的变动,对下一代的压力是巨大的。当前我国老龄人口正在快速增长,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可以看到(见附表),60岁以上人口数量在近几年中逐年攀升,尽管15-59岁的人口比重基本持平,但数量也在增长。0-14岁的婴幼儿数量虽然同样出现增长,但这与“80后”人口大潮中出生者正值结婚、生育高峰有关,当这轮高峰过去后,婴幼儿的数量可能出现明显的下滑,待到那个时候,中国整体的人口格局,很可能“头重脚轻”。

  另一方面,“啃老”现象也在加剧。大学生毕业后找不到理想的工作在家待业、工作没几年的年轻人想结婚了,就向父母讨要积蓄用来买房买车,就连最简单的信用卡还款都要依赖于父母的供给等等。在父母都还没有退休时选择“啃老”的子女,等到父母年迈时,应该没有能力扛起为父母养老的重任吧。

  即便是参加工作,生活完全可以自己负责的中青年,要在“倒金字塔”模式下为父母、祖父母养老,也并不容易。毕竟当他们建立小家庭后,也需要顾及子女教育、买房、自身养老等诸多问题。即便有心孝敬父母,也可能无力。因此,养儿防老在现实社会中很难实现,中年人必须为自己的退休生活早做打算。

【出处:理财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