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风影音播放列表恢复:城乡社会救助工作调研汇报材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8:46:03

城乡社会救助工作调研汇报材料

  尊敬的 ,各位领导:

  首先向各位领导不辞辛苦、旅途跋涉的莅临我县检查指导工作表示衷心的感谢。

  就这次城乡社会救助工作综合调研工作,我们认真组织开展自查,现就我县城乡社会救助工作简要汇报如下:

  1.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工作。
  城镇低保工作。我们实行严格收入核算、动态管理,总量控制,应保尽保原则。根据岗巴人数少、收入渠道狭窄的现状,没有实行每半年进行调整的规定,而是在每年11月-12月对已享受的城镇低保人员和申请纳入低保行列的对象主要采取入户调查、单位了解的方式进行家庭收入情况调查,对拟纳入低保行列新对象及调整出低保行列对象基本情况递交政府联席会议审议通过,张榜公示7天无异议后实行。2010年我县就调整城镇低保人员13人。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实行总量控制、动态管理、及时调整、分类施保。核定农村低保对象515户,1132人,包括曲登尼玛寺3名尼姑全部纳入。2次保障标准提高都及时兑现,为了切实把低保资金用到实处,切实保障贫困群众的基本生活保障,我县实行实物(口粮)与现金结合农保金兑现办法,实物兑现形式由县民政局在每次落实之前对低保对象需求情况进行调研,再由民政局派人在江孜县、日喀则等地的批发市场统一购买,后由政府统一免费派车送到各乡镇后逐一发放到低保对象手中,落实政策以来累计发放177.76万元低保资金,其中县级配套了10%17.77 万元。在2007年进行核定农村低保对象时,我县自主提出了《岗巴县农牧区收入测算系统》,利用2个月的时间对全县所有家庭进行了收入测算,测算结果在村里公开张榜7天,在召开村委会、村民代表大会通过。农村低保在近3年的集中扶持下,部分群众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愿意自动退出农村低保行列。龙中乡龙中村夏尔马户旺拉,在以前属于典型的贫困户,在低保的集中扶持下,生活、思想得到大大改善,他说:人能干事,山是钱。现在的他以民政为后盾,以大山为依靠,不断积累,从以前的9只牲畜到现在的54只,从以前的好吃懒做到现在的劳务输出,每年劳务收入在4000元以上,并且不断的还在积累资金积极准备做一些小本生意。这就说明农保对象“等、靠、要”的依赖思想转变了,认识到劳动致富的硬道理。

  为了惠及更多贫困群众享受改革开放成果,2009年11月-12月我们再一次对低收入群体进行了收入测算,2010年经县乡村三级核定后调整农村低保对象317人。还就农村低保与家具家电下乡补贴政策相结合,对部分农村低保基本能解决温饱问题的对象购买家具,提高生活水平,让群众切实从惠农政策中得到实惠。

  在农村低保工作中不断探索新方法,明确的提出了“4123”工作思路:“以四个手段谋发展”,一是严格实行低保对象动态管理,达到低保对象有进有出,享受补助类型人员的变化合理变动,低保金额有升有降等;二是实行低保救助成效跟踪管理,对低保对象进行群众、村委会、乡政府三级跟踪管理,对在享受低保期间对社会有积极表现者或脱贫致富的群众树立典型,进行奖励,共同享受成果;三是严格监督低保对象的资金使用,严禁低保对象使用救助资金赌博、酗酒等不良行为;四是生活救助和技能培训有机结合,在基本生活得以保障的前提下,有充分的精力与时间,大力开展农牧业实用技术、土建技术、特殊手工业技术等培训,改输血为造血;“坚定不移走一条道路”,就是在低保金的扶持下生活越来越好,具有独立扩大生产和从事其他行业的能力,最终达到脱贫致富的目标;“形成二种意识”,一是形成节约生活的意识,逐步累积再生产资金,二是树立劳动致富的意识,低保户每年必须参加一至二天的公益性劳动,使其明白“没有天上掉馅饼”的道理,牢固树立用劳动致富的理念。“达到三个突破”,在合理利用、屯集低保资金的前提下,以现金与实物结合的发放方式,达到一是实现农业粮食单产上取得突破,二是实现牲畜数量与质量上取得突破,三是实现群众在第三产业尤其是劳动力转移上取得突破。

  2.城乡困难群众临时生活救助。根据《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健全城乡困难群众临时生活救助制度意见》(藏政办发[2011]1号)文件及《日喀则地区城乡困难群众临时生活救助制度意见》为指导,我县于3月29日提交政府办公联席会议研究决定,在我县2009年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完善城乡困难群众临时生活救助制度的实施意见》基础上修改完善,出台了《岗巴县城乡困难群众临时生活救助制度意见》,此次决定从财政中列支50万元专户管理用于城乡困难群众临时生活救助,从今年开始列入财政预算内。相关制度和规定近期准备以加强基层建设年活动为契机翻译成藏语形式传达给农牧民。

  3.城乡医疗救助。2008年起,我县就开始实施扩大医疗救助覆盖范围,将救助范围扩大到因病致贫的所有社会弱势群体。取消救助病种的限制,救助采取大病统筹医疗报销后零起付线全额救助。其中对于无自理能力的五保对象,聘请1名护理人员,其产生费用的50%予以救助,50%用以公益性劳动。根据低收入家庭抗患病风险能力弱的实际困难,凡持有低保证的病人或民政局认定的贫困户在县医院的就诊时候减免挂号费、门诊费、减半一般病房住院费。 (文章来源:思想汇报范文 http://www.bbjkw.net/ 转载请注明!)

  2009年起开始实施医后救助过渡为医前、医中和医后救助相结合,实施全程救助。为解决个别困难群众因无力垫付前期治疗费用而中断治疗等实际问题,对确有困难的救助对象区别情况,实行医前、医中、医后全程救助。对确有困难的个别救助对象在住院前凭医疗机构诊断证明及相关证件在担保人的担保下向民政局提出申请,经调查核实后,根据预测费用可以一次性提前预支医疗救助金3000元-8000元,在就医后从医疗救助金中扣除。住院期间无力承担住院费用的救助对象,向民政局提出申请,经审核审批后,进行医中跟踪救助;对于一般医疗救助对象,采取医后结算的办法给予医后救助。达到治疗与救助同步实施,缓解救助对象因病拿不出钱,而不能及时就治的问题,变被动式救助为主动性救助。如:龙中乡塔杰村嘎玛因患疾需截肢,当时因无钱就医,我们根据实际情况及时采取了医前救助医中救助,给予了一次性预支5000元,医后根据票据实数救助了10000元,为了让其恢复生活信心,并积极与其联系培训就业,现在在日喀则学习缝纫技术,做到了救命后的就业相结合,为进一步脱贫致富打下夯实基础。

  以减轻救助对象负担和为救助对象提供方便、快捷的救助服务为原则,申请人提供有关申请书与医疗费用单据、已报销金额等一并提交县民政局,由民政局1名专职副局长审查救助,做到随到随审、随审随报。切实增强救助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医疗救助对象及时享受救助权利。并对定期对救助对象进行公示,做到“救助政策、救助程序、救助结果”三公开, 广泛接受社会各界监督,确保医疗救助工作公开透明。

  《西藏自治区关于进一步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的意见》(藏民发[2010]84号),我县以政府红头形式下发至村级单位,并在民政局门口的宣传栏进行张贴公示。为了简化行政程序,依托县城小且集中的优势,在申请救助的程序上减少了乡村一级,由民政部门与县医管部门直接对救助对象进行核实和救助。

  4.五保供养工作。我县现有核定五保对象42人,其中集中供养10人,分散供养32人,年人均供养标准提高到2000元。为解决好五保老人的生活问题,我县采取实物发放与现金发放结合,85%的经费民政工作人员集中在地区批发市场购买粮食、酥油、肉类、蔬菜等,再由政府免费派车买送;15%的经费再以现金形式发放由本人自由支配购买生活必需用品等五保户生活补助资金。所需柴禾、牛粪等取暖材料,80%由村委会无偿解决,20%由政府有偿补助。

  为了解决当前困难和长远利益有机结合起来,对分散供养五保户住房我局积极与安居办协商,以实施农牧安居工程为契机,国家全额投资方式解决,建设两室32平方米的住房25套。为了是该项目长期发挥作用,并形成县乡村三级联管民房使用制度,住房及所有家具编号登记造册,层层签订合同,五保户只有使用权,没有处置权。耕地由各乡镇政府统一转包给当地贫困户,转包期限3-5年,所收粮食归承包贫困户,所收秸杆每亩50斤归五保户,用以饲养家畜。做到了一个民心工程,得到两个实惠。

  建立完善农村敬老院工程,为整合资金,提高五保集中供养水平,集中供养所有人员列入农村低保A类对象。积极争取资金建设标准化供养机构,2009年投资30万元修建了孔玛乡农村敬老院;岗巴县社会福利院投资200万元已招投标完,今年开始实施;昌龙乡农村敬老院投资125.12万元批复已下,正在筹备前期工作。在孔玛乡农村敬老院建立了娱乐学习活动室,添置了彩电、VCD等电器设备,购置了碟片,征订了藏文报刊杂志,真正让院民有家的感觉。立足自我,努力探索一条以院补院新路子,采取多种办法和措施,积极创办经济实体。集中供养人员原有耕地经各乡政府统一调整,其中50%做为该院蔬菜生产基地, 种植蔬菜和经济作物,由院民自主管理,50%用以饲草种植,用以院办经济实体奶牛、羊养殖。在牲畜处理上,由乡政府统一集中后交于责任心强的农村低保对象代为放养,现在共有奶牛2头、羊116只,按照新增与出栏率相当的原则,每年能出栏36只左右给自己食用;还办起了养鸡场,共有30只藏鸡由他们自己饲养,每周能每人吃上4只新鲜鸡蛋,是一种精神转移寄托,也丰富了菜篮子。合理安排膳食:除逢节日外对院民每天三顿食谱进行合理安排,如早餐:酥油茶、甜茶、油饼、糌粑。达到食物多样化、营养化,每月进行一次食谱调换,让每位院民吃的营养、放心。今年已从劳动部门争取到一名公益性岗位,为集中供养机构的厨师。  原文来源网址:http://www.bbjkw.net/baby/hyqian/yqys/50483.html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