窜门和串门的区别:乙肝治疗疏肝解郁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06:05:11

        乙肝治疗疏肝解郁法

   一、定义

  疏肝解郁法属于和解法的一种治法。疏肝解郁也称为疏肝理气,又称疏肝。运用具有疏泄、和解作用的药物或方剂以疏散肝气郁结的治疗方法,称为疏肝解郁法。

  二、作用

  疏肝解郁法具有分消走泄,调理气血,调和肝脾,疏导经络,理气宽中,开达气机升降出入等作用。

  现代药理研究认为:疏肝解郁法一般有抗菌、解热、消炎、中和毒素、利胆、保肝、调整胃肠功能、调节内分泌、调节免疫系统、调节体液、调节神经系统功能、抗抑郁、镇静、镇痛、解痉等作用。

  三、适应证

  可用于乙肝见有肝气郁结表现者。证见两胁胀痛,或流窜作痛,情志不遂时尤甚,暖气频频,泛酸呕吐,或呕出黄苦水,急躁易怒,失眠多梦,少腹隐痛,大便溏泄,便后不爽,不思饮食,或胁下有症瘤痞积,聚散无常,或流窜不定,脉弦等。

  若患病后情绪不佳,郁郁寡欢,自然容易出现肝气郁结的表现。肝气不舒,气机郁滞,则胁肋胀痛。无形之气聚散无常,所以流窜作痛。肝气犯胃,脾胃壅滞,则暖气纳少,脘痞腹胀。肝郁气滞,胸阳郁而不得宣泄,所以有胸闷太息,心烦易怒。气机郁滞,日久化火,所以见大便干结、小便黄等郁热伤津的表现。舌质红,舌苔黄,脉弦数等症也是肝郁化火的表现。

  肝气郁结证候在乙肝中也是较为常见的。因为在乙肝病变过程中,湿热熏蒸,或痰瘀交结,或情志不遂,尤其是患者患病后情绪不良等因素,均可使气机不畅,经络受阻,出现肝气郁结的表现。所以,疏肝解郁法在乙肝的治疗中也运用得比较多。

  四、常用药物

  柴胡、白芍药、青篙、青皮、香附、法半夏、佛手、台乌药等。

  中药学里并没有介绍和解药的专门章节。以上所列的药物分别归属于解表、平肝、理气等有关章节。

  五、常用中成药

  1.舒肝理气九(北京方)

  [药物组成]川厚朴、川芎、香附、白芍药、柴胡、延胡索、枳实、豆蔻、片姜黄、沉香、牡丹皮、陈皮、砂仁、木香、甘草。

  [功能]舒肝解郁,理气止痛。

  [主治]可适用于乙肝见有肝气郁结表现者。证见两胁胀痛、流窜不定,情志不遂时尤甚,胃脘刺痈,暖气频频,泛酸呕吐,不思饮食,急躁易怒,眠差,舌质淡红,舌苔白腻,脉弦等。

  [用法与用量]每次1丸,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

  [禁忌]忌生冷辛辣食物。本方药物较温燥,故湿热壅盛(舌红、苔黄腻)或阴虚阳亢者均不宜服用。

  [剂型与规格]蜜丸:每丸重9克(含药量约3克),每盒10丸。

  2.柴胡舒肝丸

  [药物组成]柴胡、白芍药、枳壳、生甘草、茯苓、陈皮、豆蔻、香附、桔梗、防风、川厚朴、苏梗、姜半夏、六曲、黄芩、薄荷、山植肉、木香、摈榔、三棱、大黄、青皮、当归、台乌药、莪术。

  [功能]舒肝解郁,消胀止痛。

  [主治]也可用于乙肝兼有气滞血瘀。肝脾不和证候者。证见情志抑郁,两胁胀痛或刺痛,胸闷脘痞,食滞不消,腹胀腹痛,食后尤甚,不思饮食,呕吐酸臭,痰涎壅盛,大便秘结或大便溏而粘滞不爽,舌质黯,舌苔厚腻秽浊,脉弦等。

  [用法与用量]每次1丸,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

  [剂型与规格]蜜丸:每丸重1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