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过寿的蛋糕图片:当文字变成思想 文化界集体狂欢的背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1 23:56:08

  盘点一年的热词,我们会发现很多这一年的酸甜苦辣,普通民众的内心呼唤热词,是对我们一年的总结。

  1

  穿越

  从解读者到参与者

  ●【事件概述】

  2011年,“穿越”无疑是最火爆的词语。

  《宫》、《步步惊心》的成功皆源于此。

  最近几年,穿越类的小说才真正的红火起来,同时也吸引了众多的导演,将它们改编成影视作品。

  如果梳理历史,我们或许会发现,中国的文化界,对于历史有一种强烈的解读欲望,专家们曾经解读过秦皇汉武,解读过唐宗宋祖,解读过明清王朝,每一段历史,他们都有自己的解读,但是当我们看腻了这些正统的解读后,新的解读开始了。

  这就是“穿越”类作品火爆的原因——读者们已经不再满足于了解历史,他们更渴望能成为一个历史的参与者,回到过去,然后参与到历史中去,在不改变历史发展的大形势下,去面对那些历史人物,用另一种方式去解读历史。

  ●【记者点评】

  毫无疑问,“穿越”已经成为一种文化,它火爆的背后其实是人们一种内心的幻想,每个女人都幻想着能找到白马王子,每个男人都幻想着自己成为大将军大宰相大富豪呼风唤雨,但是现实很残酷。当我们无法满足自己的幻想时,或许穿越是一个好办法。只是,幻想永远是幻想,可不要沉迷其中哦。

  2

  热词:

  ▲

  典型性语义泛化

  ●【事件概述】

  亲,在按照《现代汉语》的解释,有以下义项:1父母;2亲生;3血统最接近的;4有血统或婚姻关系的;5婚姻;6新妇;7关系好感情好,跟“疏”相对;8亲自;9用嘴接触(人或东西),表示亲热,喜爱。

  但是如果你用这些词来解释网络热词“亲”,那就可能会贻笑大方了。

  事实上,“亲”是今年网络上最火的词语之一,它最初是指那些淘宝网上店主跟顾客之间的称呼,渐渐替代了“朋友”、“先生”、“女士”、“同志”、“师傅”、“你”、“您”等称谓,悄悄地成为一个受大家欢迎的网络称谓语。

  ●【记者点评】

  如果从语言学角度来分析,亲的流行,应该是一种语义泛化的现象。它是指“词语在保持越来越少的原有语义特征的情况下,不断产生新的使用方式,以将越来越多的对象纳入自己的指谓范围。”

  3

  热词:随手拍

  ▲

  都市人寻找

  “人情味”

  ●【事件概述】

  2011年1月,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于建嵘教授开设了“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的官方微博,在微博中,于建嵘号召网友们随手拍下那些乞讨儿童,因为这些乞讨儿童很可能是被拐卖的儿童。

  此事一出,立刻引发了网友们的极大关注,网友们纷纷将乞讨儿童照片上传至微博,希望家中有孩子失踪的父母能借此信息找到自己被拐的孩子,而公安机关随后也介入其中,积极帮助乞讨儿童寻找亲生父母。

  而随后,“随手拍”也被运用到了婚恋当中,在2011年的3月份开始,一些微博网友发起了“随手拍照解救单身青年”的活动,通过随手拍的方式,帮助身边的剩男剩女们寻找他们的另一半儿。

  ●【记者点评】

  无论是解救乞讨儿童还是解救大龄单身青年,随手拍火爆的背后,其实是都市人寻找“人情味儿”的一种新的方式,当我们被日渐增多的生活压力压迫的逐渐麻木时,“随手拍”的出现让我们明白,我们只是随手拍一下,或许就会拯救一个家庭,拯救一个生命,拯救一个单身的朋友。

  网民们的文化狂欢

  4

  热词:XX体

  ▲

  ●【事件概述】

  “亲,包邮哦!”、“有一种思念叫望穿秋水,有一种寒冷叫忘穿秋裤”、“做白领的你伤不起啊,有木有”!

  如果说2011年网络上最热闹的,可能莫过于那些你方唱罢我登场的“XX体”吧,而这些文体则纷纷被运用到生活中去,有的用淘宝体写招聘启事和录取通知书,有的用蓝精灵体和咆哮体宣泄压力,有的用忘穿秋裤体打趣骤降的温度,用hold住体搞笑搞怪……其实一切的一切,都是一场网民们的文化狂欢。

  ●【记者点评】

  文化狂欢的背后,或许源于我们过大的压力。减压,增加生活趣味,成了XX体流行网络并逐渐深入生活的原因。

  年度汉字背后的故事

  5

  热词:XX控

  ▲

  ●【事件概述】

  近日,由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商务印书馆及媒体联合发布的“汉语盘点2011年度字词”揭晓。 “控”位居年度国内字首位。

  有意思的是,2010年的年度汉字则是“涨”,有涨就有控,有涨就需控,控,是一种态度,一种手段和方式。

  而随着网络文化的发展,“控”字已从传统相对单一语义,转化成兼具传统与网络新词的双重语义和认知形态。传统语义中,“控”字有控制、节制、驾驭等词义。而作为网络新词,“控”是指一种迷恋,如微博控、苹果控、 游戏控等等。

  ●【记者点评】

  控字流行的背后,其实是具有了主体对对象非理性迷恋的失控、理性潜在地渴望控制对象的双重情结和现实情境。人们从一个“控”字中看到群情民意、公共管理、社会责任、时代使命等多方面考量。

  6

  微公益

  公民意识的觉醒

  ●【事件概述】

  公益事业被认为是人类社会文明与进步的标志之一。随着社会的进步,目前的公益正从传统的企业型公益、事业型公益向平民公益转移。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普通人开始加入并参与到公益事业中来,于是一个平民的草根公益应运而生,它就是“微公益”。

  公益可以很大,也可以很小。2011年,一次次积少成多的“微公益”让每个有爱心和同情心的普通人开始加入公益事业。从始于春节的“随手拍解救拐卖儿童”到一元一元积累起来的“慈善午餐”,公益文化的涓涓暖流正从传统的企业型公益、事业型公益向平民公益转移。

  ●【记者点评】

  互联网时代成长起来的“微公益”,强调的是全民参与并创造价值。它充分利用了互联网自上而下的大众性、草根性、迅速传播性,真正实现了公益的平民化、常态化。“微公益”更像是一种生活方式,它不仅推动了平民公益事业的发展,更传递了一种人人公益的理念。

  7

  限X令

  限只是手段

  ●【事件概述】

  开车限号、购车限牌、买房限套数、贷款限最低首付额,即使回到家看个电视,我们还可能遭遇到“限娱令”。

  2011年,我们看到了各种各样的“限X令”,这些“限X令”的背后,或许是一种无奈的手段。不限,后果或许很严重;限,现状至少不会再扩大。这或许是2011年“限X令”不断出台的原因。

  ●【记者点评】

  限,只是一种手段,人病了,可以先吃药控制住病情,但是如果想去掉病根,则必须去医院进行各种化验,找到病根。限X令只是一种控制病情的手段,而缓冲出的时间,则用来寻找疾病的所在,找到了病根,才能彻底治愈。

  8

  围观改变中国

  热词:网络围观

  ▲

  ●【事件概述】

  以微博为代表的平台开启了信息爆炸式传播的时代,新闻事件发生后迅速引起网民和社会集中关注,不少问题由此得到解决。在这一年里,“围观”继续成为一种力量,推动着社会进步。

  纵观2011年的大事,网络围观已经成为了一种力量,一种文化,郭美美炫富牵扯出红十字会黑幕;一场街头斗殴引发出李双江之子打人……网络围观的背后,凸显出关注的力量。而事实表明,广大网民关注的这些事例无一不与民生密切相关。在这一年里,民生一词已实实在在地走入了公众视野,并成为人们关心自己、关注社会的一面镜子。

  ●【记者点评】

  当中国互联网走入第17个年头的时候,网络围观已经不仅仅只是力量,而且是一种文化现象,这种文化现象的背后,是网民们对于民生的切实关注,可以想见,这种文化现象将在2012年得以延续,并推动更多的进步和改变。

  9

  重口味与小清新

  态度与境界

  ●【事件概述】

  无论是重口味还是小清新,都是一种很好玩的潮流文化。

  它们不是主流文化,是都市和网络亚文化;不是意识形态,是生活态度;不是时事观点,是审美趣味。

  纵观之前的十年,无厘头、哈日哈韩、网游和COSPLAY、“我被你雷到”等亚文化现象都曾出现过并流行过,现在,“重口味”与“小清新”正流行。“重口味”们追求猛烈、怪异、繁复、躁动,想把现实世界剥去伪装。“小清新”们追求淡雅、自然、朴实、静谧,想在精神世界自我陶醉。

  更多人一人分饰两角,工作“重口味”,生活“小清新”。晚上“重口味”,白天“小清新”。欲望“重口味”,理想“小清新”。现实“重口味”,幻想“小清新”……

  ●【记者点评】

  其实,重口味是一种态度,小清新是一种境界。面对生活,我们需要一种乐观的态度,更需要一种高雅的境界,而重口味与小清新,恰恰是最好的诠释。

  10

  官微

  促进社会进步的

  重要手段

  ●【事件概述】

  2011年被称为中国政务微博元年。被称为“最牛官微”的“平安北京”已拥有粉丝数217万,其发布的“出行提示”“治安播报”等内容,成为百姓生活可靠的信息来源。上海申通地铁集团的@上海地铁shmetro日均发布20余条信息,被称为“最勤奋官微”。4月,首个部委微博外交部的“外交小灵通”开通,并以其轻松的语言受到追捧。11月,“北京微博发布厅”诞生,成为全国首个省级政务微博发布群。

  12月发布的《2011年新浪政务微博报告》显示,截至目前,通过认证的各领域政府机构及官员微博已近2万家,其中政府机构微博超过1万家,个人官员微博近900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