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纪芦苇:墨红镇信息网 浅谈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切入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9 03:27:53
浅谈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切入点
发表人:fymh  发表时间:2007-05-18  浏览次数:1054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纪委第七次全体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新形势下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要求各级党组织要把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抓出成效。这是为什么呢,实践告诉我们,作风是无形的力量,能够发挥出难以估价的巨大社会作用。好的作风,能够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使党立于不败之地;能够使科学理论同实际情况相结合,推动党的各项事业健康发展;能够使党不断克服和修正自身的不足,确保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能够使社会风气更加净化,促使社会更加和谐,那么,如何抓好作风建设,找准其切入点!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切入。
从勤奋好学切入。坚持学以致用,学有所进,卓有成效,终身学习是知识积累的成功之本。学习是劳动的新形式,是工作的再延续,只有通过学习,更新知识,才能不断提高理论水平,执政能力,思想境界,从而进一步改造世界观,促进工作和增长才干,做到理论上清醒,政治上坚定;要加强业务知识学习,深入学习相关的法律和政策,不断提高业务工作能力,不断改善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达到强化领导干部作风的目的。
从真抓实干切入。作为党政领导干部必须首先带头讲真理、讲真话、用真功。讲真理就是要讲客观规律和实际经验,不能盲从、臆断、唯上、唯书;讲真话,就是要说本来面貌,是一就是一,不能弄虚作假,虚报浮夸;用真功,就是真心实意为民谋事业,不能做样子给领导看,以博取领导赏识。其次,要带头重实际,彭实劲,求实效。做到不提脱离实际的高指标,不喊哗众取宠的空口号,不搞劳民伤财的假政绩,扎扎实实地把党和国家的各项决策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达到强化领导干部作风的目的。
从发扬民主切入。我们党的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在这个制度中,民主是基础、是前提,没有充分的民主,就不可能有正确的集中,领导干部处于整体的核心地位,如果不注重民主,就会堵塞言路,走向专断,就不可能正确拍板决策。因此,领导干部要坚持民主决策,凡事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倾听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反复论证,在听取意见的过程中,要胸怀宽广,虚怀若谷,从善如流,自觉接受各方面的监督,与广大民众一道成就事业,达到强化领导干部作风的目的。
从廉洁从政切入。古人曰:“正人先正己”、“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作为领导干部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扎紧篱笆,筑牢防线,严于律己,洁身自好。要管好自己、家人、亲朋好友和身边的工作人员,真正为党为人民掌好权、用好钱。树立领导干部可亲、可信、可敬的良好形象,要追求纯洁高尚的人格和品德,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身体力行地遵守社会主义道德原则和规范,不高高在上,仗势欺人,不搬弄是非,诿过于人,做到面对成绩,面对群众不心高气傲,面对困难,面对挫折不怨天尤人。达到强化领导干部作风的目的。
从密切关系切入。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它政党的标志就是密切联系群众,领导干部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也是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根本要求,更关系到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要建立深入群众的机制,通过深入群众,了解社情民意,为民排忧解难。建立组织群众机制,使群众认识到自己的利益,并自觉地为自己的利益而努力,进而增强自己宣传群众,组织群众的本领。建立服务群众的机制,要建立健全亲民便民的服务体系,广泛开展为民办实事好事活动,从而使领导干部在这个过程中受到教育,增强党的宗旨意识,克服脱离群众的倾向,达到强化领导干部作风的目的。
从艰苦勤俭切入。艰苦朴素和勤俭节约历来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好的作风,现在我们的经济和建设正处在一个打基础、谋发展、上台阶、与世界经济逐步接轨的建设时期。尤其是各项基础设施还比较差,小康建设的进度还处在较低水平的情况下,领导干部更应从最根本的、最基础的建设抓起,要艰苦创业,既要注重当前,更应注重长远,应把主要精力放在艰苦创业和干实事好事上,不得奢侈浪费,花天酒地,从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做起,精打细算,为民理好财,办好事,真正树立清正俭素,门无私谒,节用养廉的好风气,达到强化领导干部作风的目的。
在作风建设中体现党员的先进性
党员先进性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存在和发展过程中一个带有根本性的重大问题。共产党员要保持先进性,必须牢记党的宗旨,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自觉以优良的作风促进和保证党员先进性的发挥。
作风问题是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的大问题
执政党的作风是党的性质、宗旨、纲领、路线的集中体现,是党的创造力、战斗力和凝聚力的重要内容,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和发展。陈云同志曾经告诫全党:执政党的党风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这个问题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看:
1.从历史上看
综观我国历史,从夏、商、周、春秋、战国、秦一直往下看,历朝历代的兴亡、更替,其兴起时都是励精图治、生气勃勃,其败亡的时候都是由于骄奢淫逸、失国亡身。其根本原因是与执政者的形象、与人心向背紧密相连的。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昭示着“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最典型的比如明末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开始时形象不错,很得人心,老百姓编出“迎闯王、不纳粮”的民谣,百姓望风归附。可执政以后,位子还没坐稳,就内部互相争斗,生活腐化,形象大跌,失去了人民支持,被赶出京城。19世纪中叶的太平天国运动也是如此。又如20世纪最后10年,苏共、东欧各国共产党、墨西哥革命制度党、南斯拉夫社会党,一个接一个倒了下去,失去了政权,其主要原因就是党风出了问题,失去了人心。
我们党历代领导人都十分重视党的作风建设。从1942年“延安整风”到1949年3月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提出“两个务必”,说明我们党把党的作风建设放在了十分突出的位置,以求跳出“历史周期律”。
邓小平曾精辟地指出:共产党要出问题,还是在党的内部。他十分强调党风建设的重要性,提出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届六中全会上专门讲了加强党的作风建设问题,提出了“八个坚持、八个反对”。
胡锦涛同志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后仅一个月,就带领政治局常委们去西柏坡参观学习,重温“两个务必”,从历史出发,寻找新的起点。
2.从群众的期盼看
作风建设的核心问题,是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十六大报告中提出,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最大的危险是脱离群众。说实话,群众心里有杆秤。新时期群众看党的作风,看党的形象,主要看什么呢?就看你是否真心为群众办事。
现在有些地方、有些部门办事情门槛高、架子大,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为群众办事一慢、二推、三僵、四苛、五卡、六虚,缺乏服务意识、敬业精神和群众观念,对群众无感情,对上级不负责。这样的党员干部不仅损害了党的形象,更损害了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
我们必须牢记:人民群众最需要的是真正为群众办实事的好干部,共产党人是人民的公仆。人民群众最可亲,因为老百姓最真诚、朴实;人民群众最可敬,因为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最可畏,因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人民群众最可靠,因为我们的智慧、力量、方法都来自人民群众。
所以,无论是“三讲”也好,还是“三个代表”学习教育活动也好,我们提出的目标都是“干部受教育、群众得实惠”,通过解决群众所急、所需、所盼、所怨来改进作风,树好形象,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3.从党员的职责来看
我们的党是由党员组成的。党员是党的细胞,党的作风和形象是通过每一个党员来体现的。从大的方面看,党风是党的性质、宗旨的体现。从小的方面看,党风则是每一个党员思想、工作和生活态度的集体反映,是品格的体现。党员从他入党的那一天起,就明确了他的理想与追求,就界定了他的权利和义务,就注定了他要为党和人民群众的利益去奋斗终生。
对于这个职责,有些人记得清楚,有些人却记不清楚,有些人则根本背叛了它。焦裕禄、孔繁森、郑培民就记得清楚,成克杰、陈希同、胡长青等就根本背叛了共产党人的职责。
当然,人民群众看党的形象不是看几个典型,也不可能天天接触到中央、省市级干部,而接触最广泛的还是天天同群众打交道的基层党员干部。所以,广大基层党员干部的形象很大程度上就代表了党的形象,代表了干部形象,尤其是在窗口部门、权力部门工作的机关干部。
所以,作风建设不是空的,不是哪一级组织、哪几个人的事,而是全体党员义不容辞的职责。
新时期党员先进性的内涵与要求
所谓先进性,即党员要“在生产、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中起先锋模范作用”。通过这种带头和桥梁作用,来影响和带动周围的群众,共同实现党的纲领和路线。这是党章对党员的基本要求,是我们党的灵魂和根本,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一个本质特征。
马克思主义政党历来重视党员的先进性问题。当年,马克思、恩格斯创建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时,就把先进性作为党员的应有品质和精神风貌,作为保持党的性质的首要问题。
列宁在创建俄国布尔什维克时,认为共产党的力量与其说是取决于其数量,倒不如说取决于其质量。可惜,后来者忘记了这个道理。事实上,俄共2万人时,建立了苏维埃政权;200万人时,打败了希特勒;2000万人时,亡了党也亡了国。所以说,先进性是一个政党的灵魂。
共产党的先进性既具有延续性、继承性,又具有时代性、创新性。它的内涵是延续的,内容又要体现时代特点。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先进性有着不尽相同的具体内容。在战争年代,先进性体现在“冲锋在前,退却在后”、“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建国初期,先进性体现在“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它们都是党针对不同时期、不同任务提出的要求。
在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所面临的形势、任务和环境都发生了变化,那么党员的先进性应体现在哪里呢?它又有什么新的要求呢?
江泽民同志曾经有一段精辟的论述:“胸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带头执行党和国家现阶段的各项政策,勇于开拓,积极进取,不怕困难,不怕挫折;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作奉献;刻苦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掌握做好本职工作的知识和本领,努力创造一流的成绩;在危急的时刻挺身而出,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坚决同危害人民、危害社会、危害国家的行为作斗争。”
江泽民同志的论述,实际就是诠释了党员先进性的内涵与要求。结合基层工作实际,我们可以将先进性理解为:坚定信念,积极进取;牢记宗旨,执政为民;增强本领,无私奉献。
如果把江泽民的这番话往大处、往深处去理解,就可以悟出其本质的东西,那就是要求我们党和党员要“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说到底,就是要做到“三个代表”。所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新时期党员先进性的集中体现,它的核心也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关键是与时俱进,本质是执政为民。因此,贯彻“三个代表”、实践“三个代表”就是新时期党员先进性的本质内涵和根本要求。
当然不同层次、不同职业的共产党员,在大的、相同的总要求下,具体化的先进性的内涵也不相同。在农村,党员要在带领群众致富过程中体现先进性;在机关,就要在作风建设中体现先进性;在社区,就要在社区各项事业中体现先进性。
如何在作风建设中体现党员的先进性
德国工程师曼福雷·德布罗克,是中国第一汽车集团的外籍技术专家,他在中国很多地方工作、生活过。他讲过这么一句意味深长的话:“谁是共产党员我一眼就能看得出来。”在他所经历的无论是合资谈判、技术培训还是后来到合资企业工作,他都发现,身边最努力、最能吃苦的往往都是共产党员。这个“发现”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党员的先进性是体现在平时的、体现在方方面面的。人们也往往通过对具体党员身上体现出的先进性的认识,来看我们党的作风、党的形象。
所以,党员在作风建设中体现先进性,就需要做到:平时看得出来,困难面前站得出来,党和人民需要的关头豁得出来。要做到这一点,关键还是加强党员自身修养。如何加强自身修养?重点还在于结合作风建设的五大内容来进行,不断提升素质,在各个方面发挥好先进性。
1.做学习上的典范。学习是个永恒的话题,也是在各种会议、报告、计划、总结中经常出现的字眼。我们有些同志一提到学习,就“头高了”,也“头大了”。“头高了”,认为自己学得不错;“头大了”,是因为老是提这个话题,感到很烦。其实学习真的很重要,尤其是当今社会,技术突飞猛进,经济快速发展,形势迅速变化,我们不懂的东西很多。共产党员要做学习的典范,就要在学习的意识、目的、内容和方法上高人一筹、胜人一筹。在学习的意识上要浓,就是要提高学习的自觉性,不断总结,不断学习;在学习的内容上要广,就是广泛学习政治、经济、管理、科学、文化和业务知识;在学习的目的上要明,就是要勤于实践,在实践中运用和提高。这才是马克思主义的学风。这样,才能提高素质、增强本领、增添先进性的底气,才能适应新形势、完成新任务、迎接新挑战。
2.做道德上的样板。道德,包括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多方面的内容。共产党员在这些方面要经得起考验,始终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其中,在职业道德上要始终做到:爱岗敬业,做到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办事公道,做到坚持原则、规范运作,力求公平、公开、公正;诚实守信,做到做人诚实、堂堂正正、光明磊落、办事认真;艰苦创业,做到“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自强不息;廉洁奉公,铲除腐败。
3.做业务上的骨干。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形成务实高效的工作作风。具体地,主要是达到六个方面标准,即:事业心要强、业务技能要熟、掌握政策要准、办事效率要高、协作精神要好、创新意识要浓。
4.做服务上的标兵。勤政是一个态度问题,为民是一个宗旨问题,反映在工作上就是一个服务问题。要做好服务的标兵,首要的是服务理念上要强化宗旨意识,牢固确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念,真正做到体贴基层、关心群众,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
5.做守纪的楷模。纪律是一个规范,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各单位、各部门都有各自的纪律,党员不仅要遵守党的纪律,而且还要模范地遵守单位的各项纪律。大到国家的法律法规,小到劳动纪律,都要严于律己、率先垂范。不仅在工作上要做守纪的楷模,生活上也要清廉勤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要坚决反对和制止那种贪图安逸、不思进取、铺张浪费的奢糜风气,时刻绷紧党风党纪这根弦,防止蜕化变质、腐化堕落。这方面的例子、警示很多。要做到勤俭守纪、艰苦奋斗,一靠教育,二靠制度,三靠监督,四靠自觉。
论领导干部的作风
一、当前,作风问题突出地摆在全省各级领导干部面前。
省委决定,从3月底到6月底,在全省县及县以上党政机关开展一次作风教育整顿活动,这是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纪委第七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切实加强我省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实际举措,必将对贵州改革发展事业产生重要推动作用。
全省各级领导干部正按照省委的部署,走进作风教育整顿的课堂,弘扬新风正气,涤除歪风邪气,以昂扬的精神和良好的作风,迎接党的十七大和省第十次党代会的胜利召开。
二、领导干部的作风绝不是小事。
对个人来讲,作风是思想、修养在实践中的反映,体现了领导干部的党性觉悟、道德境界、情操格调。领导干部有好的作风,处世干事才能把握分寸,为官从政才不会懈怠。否则,做人为官都容易跌跤。
对一个单位、部门来讲,领导干部作风是无形的力量。“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领导干部作风好了,其人格魅力就能潜移默化地带出好的风气,无形中约束下级不会恣意妄为,而且也利于领导和管理,批评也好,教育也好,处分也好,都能够挺直腰杆,理直气壮。作风不正,领导干部就会失去威信,从而失去领导资格。
对一个地区来讲,领导干部作风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领导干部有好的作风,就能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得到有效贯彻落实,推进各项工作的开展。反之,不但难以完成各项工作任务,而且影响党群干群关系,甚至激化社会矛盾,损害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
三、对于处于欠发达、欠开发的我省来说,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大力弘扬胡锦涛总书记倡导的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切实增强忧患意识、公仆意识和节俭意识,显得更为重要、更为紧迫。
由于历史、地理等方面的原因,贵州发展总体上比较落后,各方面条件比较艰苦。我们在“硬件”上比不过别人,必须在思想作风、精神状态等“软件”上下硬功夫,才能补足“硬件”方面的不足。如果没有扎实过硬的作风,满足于工作的一般化,就只能永远落在别人后面,而且差距可能越拉越大。
我省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总体上比较低,不少人还没有摆脱贫困,群众特别关注领导干部能不能与大家同甘共苦。领导干部只有发扬良好作风,才能和群众打成一片,得到群众的信任,带领群众艰苦创业,齐心协力创造美好生活。   当前,贵州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各级领导干部肩上的担子重,责任大。省委要求,我们既要努力加快发展,也要努力实现科学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既要着眼于解决事关群众安居乐业的突出问题,也要努力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些根本性、战略性的问题。所有这些,都需要领导干部以良好的作风去抓好落实,将省委的要求和部署变成具体行动。
四、毋庸置疑,贵州与发达地区相比,最大的差距是思想观念方面的差距。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把转变思想作风放在第一位,坚决克服墨守成规的保守思想、小富即安的懈怠思想、自甘落后的平庸思想、得过且过的懒惰思想。   领导干部必须奋发有为。贵州不发展不行,发展慢了也不行。我们要在全国发展大局中不被边缘化,必须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人人以发展为己任,多思发展之忧,多谋发展之策,多出发展之力。各地各部门都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坚持能快则快,条件好的地方要力争率先实现现代化,条件差的地方也要千方百计创造条件,使发展步伐更快一些。
加快发展必须解放思想,敢闯敢冒、敢争敢抢。如果满足于当太平官、清闲官,瞻前顾后,畏首畏尾,我们就无法改变欠发达、欠开发的状况,更谈不上赶上先进地区。只有涌现一大批勇于思考、敢于探索、善于创新的闯将,锐意进取、抢先争位,拒绝平庸、追求卓越,为贵州的发展冲锋陷阵,我们的事业才大有希望。  我们讲敢闯敢冒、敢争敢抢,不是去当“二杆子”,硬碰“高压线”,而是要在吃透上情和下情的基础上,用足用好政策空间、政策机遇。省委指出,加快贵州发展要抓住增加投资这个“牛鼻子”,这就需要领导干部开动脑筋,多想办法,不能一听说国家紧缩“地根”、“银根”,就不知所措,傻眼了。我们只要把视野放得更开阔一些,在结合实际上下功夫,就一定能够理清思路、找到出路、开拓新路。
五、对领导干部来说,勤奋好学、学以致用是增强党性、提高本领、做好工作的前提。
当前,我们不懂的东西很多,需要探索的问题很多,应该掌握的知识很多。领导干部如果没有对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提出的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的深刻理解,没有对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的准确把握,没有起码的现代科技知识、丰富的历史知识和足够的市场经济知识,就难以高屋建瓴地驾驭全局,就胜任不了领导工作。领导干部应当有“本领恐慌症”和“学习饥渴症”,既要务实,也要务虚,不能因为业务工作忙而放松了学习,更不能热衷于应酬而荒废了学习,要将学习寓于工作和生活之中,将学习作为一生的事业来追求。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提升能力、指导工作,不是为了装点门面、应付检查。领导干部要联系实际学、针对问题学,在学习中思考和研究改革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努力把学习的体会和成果转化为谋划工作的思路、促进工作的措施、领导工作的本领,成为本职工作的行家里手,这样才能避免照本宣科、生搬硬套,指导工作才能指导到点子上。
六、加快贵州发展、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靠喊口号是行不通的,必须真抓实干,踏踏实实做事。群众最反感的就是领导干部“拿钱不干事、当官不作为”,只图“虚名”,不练“实功”。   领导干部干工作、办实事,要抓好落实。抓落实,决心要大,不为困难所吓倒,不为非议所动摇;过程要细,不能只当“二传手”、不当“扣球手”,要具体研究一件事应当怎么去办,谁去办,什么时候办到什么程度,一切都要落实。对于关系全局的大事、难事,领导干部必须身先士卒,靠前指挥,亲自推动,才能确保把实事办实、好事办好。
领导干部干工作、办实事,要讲究效率。高效率、快节奏是当今社会的重要特征,如果拖拖沓沓,按部就班,就会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被动。要见事早、行动快,认准的事就要雷厉风行,抓紧实施。要建立有效的办文、办事制度,优化工作流程,坚决克服慢运作、紧上报,把“慢件”拖成“急件”、把“易事”拖成“难事”、把“简单事”拖成“繁杂事”的疲沓懒散作风,使各个岗位都高效运转,适应当今的社会节奏。
干实事是一个充满艰辛的奋斗过程。讲空话很轻松,干实事就要吃苦。一代不苦代代苦,我们这一代贵州的干部注定是吃苦的一代。只有发扬吃苦的精神,拿出一种拼命的劲头,直面困难和矛盾,劈开荆棘、踏平坎坷,才能做出不凡的业绩,一步一个脚印地把我们的事业推向前进。
七、既认真干事,又团结共事,这是领导干部不可缺少的一种素质和能力。
团结共事必须顾全大局。全局是由一个个局部组成的,有些事情,从局部来看可行,但从全局来看是不可行的,就应当以局部服从全局;如果全局利益受到损害,最终局部利益也保不住。在贵州这样的地方干事,力量尤其不能分散,尤其要高度协调、形成合力,如果各自为政、各行其是,那就什么大事也办不成。领导干部要自觉树立全省一盘棋的思想,把工作置于全局之下来谋划、来思考,齐心协力抓大事、攻难事、办实事。
团结共事必须发扬民主。领导班子要按程序办事,按规矩办事,既不能独断专行,也不能软弱涣散。主要领导要有容人容事的雅量,心胸开阔,诚恳待人、以理服人。领导成员之间要珍惜共事的缘分,在工作上要相互理解,在非原则问题上要相互谅解,出现矛盾要善于化解,共同营造一个团结和谐、相互信任的环境,这样,工作才会心情舒畅,办事才会一心一意。
八、领导干部的生活作风和生活情趣,绝不仅仅是领导干部的“家事”和“生活小事”
在贵州现有的条件下,每一分钱都来之不易,我们浪费不得,也浪费不起,领导干部要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长期勒紧裤带过日子。在生活上要知足,努力做到简朴、简单,不应过多强调个人的“幸福指数”,不能搞特殊化,更不能盲目攀比,搞高消费、讲排场、比阔气那一套。在工作经费的使用上,要精打细算,不该花的钱坚决不花,必须花的钱也应立足于少花钱多办事,力争达到一举多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生活作风出问题,往往是领导干部蜕化变质、自毁前程的开始。一个沉溺于灯红酒绿、流连于声色犬马的人,不可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和事业中去,不可能做到清正廉洁,相反,很可能走上违法犯罪的邪路。领导干部要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正确选择个人爱好,自觉抵制腐朽没落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的侵袭。要慎重对待朋友交往,对那些怀着个人目的搞拉拉扯扯的人要保持高度警觉,更不能为了贪图享乐去“傍大款”,将那些搞“感情投资”、哥们义气的社会陋习带到党内生活中来,始终做到一身正气、一尘不染。
九、是心系群众、服务群众,还是高高在上、脱离群众,是衡量领导干部作风是否端正的试金石。
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实践,是领导干部的力量源泉。领导干部必须树立“人民至上”的理念,坚持民本,解决民生,尊重民意。要恪守公仆职责,把群众当主人,竭诚服务,把群众当老师,谦虚学习,绝不能颠倒主人和公仆、学生和老师的关系;要真心诚意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下大力气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要把群众的评价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基本标准,群众满意的就努力坚持,群众不满意的就坚决纠正。
“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谁为群众办了好事,谁没有办,谁办事尽心尽力了,谁没有尽心尽力,群众心里最有数。领导干部只要老老实实为群众办事,就一定能获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就能够做到与人民群众水乳交融、患难与共。
十、转变领导干部作风,必须首先抓教育。作风问题说到底是个党性觉悟问题。要建立经常性的学习教育机制,进行党的理想、信念、宗旨和思想道德教育,促进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样,就一定能打牢良好作风的思想基础。
转变领导干部的作风,必须加强监督。事前的监督和防范,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领导干部作风方面存在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要认真落实好党内监督的各项制度,拓宽监督渠道,把党内监督与人大监督、政府专门机关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等结合起来,增强监督的合力和实效。这样,领导干部的作风就一定会有明显好转。
转变领导干部的作风,归根到底是要形成良好的用人导向,让想干事的人有机会、能干事的人有平台、干成事的人有地位。要创造机会,让有才能的同志将抱负和才华充分表现出来。要形成良好的机制和氛围,真正解决反贪治庸防懒的问题,对那些因勤奋干事得罪人或遭受嫉妒的干部,要旗帜鲜明地予以支持和保护,不允许出现“干的不如看的,看的不如捣乱的”现象,对于得过且过、奉行好人主义的干部,要予以批评教育,促其改正。这样,就一定能够在干事的过程中锤炼出作风过硬的干部队伍。
十一、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既是紧迫的现实任务,也是长期的战略任务。
在全省领导干部中开展作风教育整顿活动,对于领导干部来说,是一次学习、提高、考验、锻炼的机会,关系到领导干部的成长进步。各级领导干部要积极投身到活动之中,认真查找作风方面的不足,切实搞好整改。要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从细节抓起,严格要求自己的言行举止,把中央和省委关于作风建设的各项要求化为具体行动。
我们前面的路还很长,考验将长期存在,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可能一劳永逸。领导干部要按照“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的要求,把作风建设作为必修课、常修课,每日“三省吾身”,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省,养成改进作风、提升自我的良好习惯,努力升华自己的精神境界和人格品位,永葆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
领导干部带头改进作风,必将促进政风、带动民风、开创社会新风,那将形成多么大的精神力量、发挥多么巨大的作用啊!如此,我们贵州定将生机勃勃,大有希望,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的步伐必然会迈得更好更快!
把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胡锦涛同志在中央纪委第七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明确提出,要全面加强新形势下的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在各级领导干部中大力倡导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这个要求,抓住了当前党的建设的突出问题,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工作指导性。
一、把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我们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一贯重视加强作风建设。作风是无形的力量,能够发挥出难以估量的政治作用。加强作风建设,形成良好的作风,能够在党内和人民群众中产生巨大的影响力凝聚力,为党和人民的事业注入强大的动力。相反,如果忽视作风建设,放任不良的作风形成气候,则必然会给我们的干部队伍建设和党的事业发展带来严重灾难。
近年来,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经过各级党组织的共同努力,特别是经过全党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生活作风建设不断加强,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不断夺取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胜利提供了重要保障。
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在一些地方、部门和领导干部中,还存在一些不良作风,有的不能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因循守旧、不思进取;有的不善于理论联系实际,既存在照抄照搬的教条主义倾向,也存在轻视理论的经验主义倾向;有的不能正确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民主意识、大局意识和纪律观念淡薄,独断专行,自行其是,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的对中央精神不甚了了,对基层情况懵然不知,却习惯于夸夸其谈,做表面文章;有的热衷于沽名钓誉、哗众取宠,弄虚作假、欺上瞒下,不关心群众疾苦,甚至作威作福、欺压百姓;有的以权谋私,贪图享乐,吃喝玩乐,骄奢淫逸,甚至贪赃枉法,腐败堕落。这些问题,虽然发生在少数领导干部身上,但其消极影响不可低估。如果我们不警惕、不抓紧治理,听任不正之风侵蚀党的肌体,不仅会严重损害党的威信和形象,损害党群关系和干群关系,而且会阻碍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影响社会和谐,干扰党和人民事业的发展。
正是从党的事业和党的建设的全局出发,针对现实存在问题的严重性危害性,胡锦涛同志明确提出,要大力倡导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这八个方面的要求,是在继承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基础上,对各级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在新的形势任务和环境中所展现出的新的良好作风的提炼、归纳与总结,具有科学的理论根据和深厚的实践基础,体现了新的历史时期对领导干部作风的新要求。按照这八个方面要求全面加强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既是党的建设的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也是一个非常紧迫的现实课题。我们必须认真学习领会,坚决贯彻执行。
二、必须重视经常性教育
作风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反映,领导干部的作风是其党性修养、政治品质、道德情操的具体表现。长期执政,容易使一些领导干部放松对自己的严格要求,产生脱离群众等危险;实行对外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也容易使一些领导干部受到腐朽思想观念的侵蚀。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党组织忽视对党员干部的日常教育,就可能使一些不良风气滋生蔓延开来。因此,必须紧紧抓住思想教育这个根本,积极开展对领导干部的经常性教育。
要把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作为经常性教育的主要内容,继续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党章和法纪学习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廉洁自律教育和警示教育,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强廉政文化建设,不断夯实廉洁从政的思想道德基础、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
党校、行政学院和各类干部院校的干部教育培训,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都应把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列为重要内容和议题。要防止用一般性政治学习和业务培训代替作风教育,防止在作风教育上的厌倦情绪或以组织处理代替思想教育的做法。
要注重发挥上级对下级、班长对成员的特殊教育作用。上级领导对下级领导、一把手对班子成员,不仅要进行工作领导,而且要经常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作风方面的教育、提醒和批评。这方面的作用发挥好了,一定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加强经常性作风教育,既要注重言教,也要注重身教,上级领导、一把手以身作则,身正行端,对下级或班子其他成员将会产生无形的示范作用。
加强经常性作风教育,应把倡导良好的生活作风和健康的生活情趣作为一个重要方面,给予特别的重视。如果领导干部生活作风不检点、不正派,就会降低甚至丧失拒腐防变的能力,就会解除反腐倡廉的思想武装,最终滑入腐败堕落的深渊。
三、切实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日常管理和监督
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日常管理和监督,使领导干部在高度的自觉和严格的约束中保持良好作风,是各级党组织的责任。
党组织应定期研究领导干部作风建设问题,对照胡锦涛同志提出的树立八个方面良好风气的要求,认真分析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作风建设的情况,查找存在的突出问题,研究改进措施,作出相应部署。对领导干部在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要及时提醒、批评或做必要的处理。
要严格执行党内监督的各项制度,把近年来中央制定的一系列党风廉政建设规章制度认真落实到领导干部的工作和生活中去,规范领导干部的日常行为。同时,积极探索新的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把领导干部八小时之外的表现纳入群众评议的范围,作为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通过民主测评、民意调查、个别谈话等,全面了解和掌握干部的作风、表现,并作为衡量干部德才素质的重要方面,作风不好的不能进班子,坚决防止干部“带病提拔”、“带病上岗”。
要充分发挥巡视工作和信访工作在干部监督中的作用,及时掌握群众反映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早发现、早纠正。要加大社会舆论监督的力度,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导作用,形成惩恶扬善、祛邪扶正的舆论氛围,让保持优良作风的干部能够心情舒畅地工作,让搞不正之风的人在党内没有市场。
四、努力把握新形势下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规律
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要不断深化对作风建设规律的认识,自觉地把握和遵循规律,既坚持已有的成功经验,又不断改进工作方式,贴近实际,切实增强针对性。
要把严格自律和强化监督结合起来。作风的发展变化,是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过程,而内因又具有决定性意义。这就要求把抓好领导干部的自律放在第一位。要引导领导干部把党的理想、宗旨、纪律内化为自己的信念,作为自己立言立行的根本准则,时刻注意检点自己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自觉发现和解决自身作风存在的苗头性问题,做到台上和台下一个样,工作时间和业余时间一个样,有监督和没有监督一个样,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与此同时,也要重视他律,强化外在约束。特别是要对干部职权的行使、权力的运用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监督,努力形成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有效机制,使领导干部既接受来自党内特别是班子内的监督,又接受来自广大群众和社会各方面的监督;既接受自上而下的监督,又接受自下而上的监督,形成完善的监督机制,增强监督的合力和效果。
要把继承优良传统和不断培育新作风结合起来。作风建设具有继承性,必须继承党的优良传统作风。同时,作风建设又具有时代性和不断发展变化的特点,处于什么样的时代,面对什么样的形势,担负什么样的任务,就需要有什么样的作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一定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总结历史经验,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同时还要紧跟时代,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从新的实践中汲取新的营养,勇于创新,积极培育适应时代要求的新作风,使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充分体现时代精神和时代风貌。
要把整体推进与解决突出问题结合起来。加强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不能抓一抓、放一放,不能有空白点,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统筹兼顾、整体推进。要结合从事不同工作、居于不同层次的领导干部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推进作风建设。在整体推进中,要特别注意抓重点,致力于解决突出问题。对那些涉及全局、情况复杂、难以一时解决的深层次问题,要持之以恒、常抓不懈,避免前紧后松、时紧时松的现象;对那些涉及面广、危害性大、反映强烈的重点问题,要不失时机地进行治理整顿,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解决。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成功经验表明,建立一定的载体,开展必要的主题明确、内容具体、时间集中的活动,是解决领导干部作风问题的一种好办法。
大力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纪委第七次全体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着重阐述了新形势下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和必要性,提出了领导干部需要大力践行的八个方面的良好作风。“求治之道,莫先于正风俗”。领导干部作风的好坏,会对整个社会产生截然不同的影响。好的作风,会对全社会产生积极的导向作用、凝聚作用和激励作用。反之,则会败坏党的形象,损害党群关系和干群关系。
领导干部手中都掌握着一定的权力并肩负相应的责任,他们的一言一行对整个社会具有重要的导向示范作用。领导干部只有始终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谨言慎行,克己守法,做到“吾日三省吾身”,才能保持一身正气,两袖清风。这样,正人才有说服力,自己才有威信,群众也才能效仿。己不正焉能正人?身有邪气,说话办事就没有底气,群众就会不服气,何以谈得上领导?!应当看到,每位领导干部的作风都事关党的形象,事关政府的威信,绝不能视为小事。就拿生活作风来说,许多情况下,一些领导干部出问题,大都是先从生活作风、从日常生活小事上打开缺口的。古人云:“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作为领导干部要警钟长鸣,“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为官,才能真正当好人民群众的公仆。
一个领导干部能不能得到群众的认可和拥护,一靠真理,二靠人格。所谓靠真理,就是要掌握科学的理论,并能以科学理论为指导正确地认识和改造世界,尊重实践,按客观规律办事。所谓靠人格,就是要有高尚的操守和气节,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正派做人,公道办事,坚持原则,是非分明,一身正气,心底纯净,志存高远,心无旁鹜,才能抵住诱惑,坚守信念,事事处处做表率,一生做一个“大写的人”。事实上,我们党许多优秀的领导干部,其人格力量、形象力量远远超过了权力的力量。他们之所以为人民所景仰,并不是因为显赫的地位和权力,而是因为高尚的人格。一代伟人周恩来,备受世人尊敬的真正原因,不在于他是身居高位的国家总理,而是其崇高的道德情操和人格魅力;郑培民同志同样是以“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的品行,为我们树立了新时期领导干部的楷模。领导干部的高尚品德、崇高气节和伟大人格,是立身做人的根本、为官从政的灵魂和成就事业的基础,也是增强群众的信任感、形成强大吸引力和感召力的重要因素。领导干部只有严于律己,身体力行,坚持做人的品行和操守,才能带出一支思想过硬、作风优良、人民满意的队伍,也才能带动起和谐向上的社会风气。
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一靠教育,二靠制度。教育是基础,制度是保证。教育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提高认识水平和思想觉悟,主要体现为自律,是一种软约束;制度是约之以典章,规之以法纪,主要体现为他律,是一种硬约束。制度更带有根本性、长期性和稳定性。从当前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看,一些犯错误的领导干部并非是理论上不清楚,道理上不明白,而是制度上存在缺陷或落实无保证,管理没跟上,监督不到位。好的制度不仅是促进社会健康发展的保证,而且是防止领导干部滑向深渊的安全网。因此,要使领导干部形成良好的作风,必须针对体制上存在的缺陷和漏洞,加以改革和完善。要创新领导干部的管理制度,完善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建立健全领导干部权力监督机制。要切实加强制度机制建设,通过制度机制保证领导干部树立良好的作风,依靠制度杜绝防止无德者升迁的现象。总之,只要体制健全、完善了,领导干部失德和消极腐败现象就会从根本上失去其存在的现实土壤,就会得到有效遏制与克服,领导干部良好的道德习惯就会日渐养成,党的执政能力就会大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