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广禄之赤桑镇全剧:白砥临古·行草篇(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23:03:34

白砥临古·行草篇(六)

2007-10-10 11:03:23  作者:■白 砥  来源:书法热线  浏览次数:1427  文字大小:【大】【中】【小】简介:七世孙之误     王羲之七世孙智永和尚存世惟《千字文》,以真、草对照并列写出。《千字文》原本为学童识记的课本,智永以真草写出,显然也是为学童及初学者们识字学书所用,并非其平日随意挥写 ...关键字:白砥临古


七世孙之误

    王羲之七世孙智永和尚存世惟《千字文》,以真、草对照并列写出。《千字文》原本为学童识记的课本,智永以真草写出,显然也是为学童及初学者们识字学书所用,并非其平日随意挥写的作品。因为初学教科书,一点一画,须有相当的规则。智永在世时作品面貌如何,今人已不得知。唐张怀瓘曾曰:“微尚有道(张芝)之风,半得右军之肉,兼能诸体,于草最优。”《东坡题跋》也载:“永禅师欲存王氏典刑,以为百家法祖,故举用旧法,非不能出新意求变态也,然其意已逸于绳墨之外矣!”能兼张、王之风,且于草最优,智永大概也应是与王慈之类能挥洒的书家。但《千字文》谨守典则,且智永生前写过八百余本,大大占有了后人的视线,人们对智永的认知,也往往停留在此了。此既是后人对智永书风误解的原点,也是智永自己过多写《千字文》留下的祸害。

    更令人遗憾的是,这种为初学所用的课本,被后世认为是王家的正宗法书了。所以,后人因为不得见右军真迹,欲从这七世孙处觅得真髓,却是大大误读了王羲之的真面目与真精神。在书法史上,因为智永而误读右军,这或许是当年智永和尚也不愿看到的结果吧!

白砥节临智永《千字文》

  临写要求:
  一、《千字文》与王书之区别在于:右军之法寓于动态之中,智永则为静态的规则。故《千字文》为学王初阶,可以成立,但若得了这静态法规后不再去应变,此即是因法制法了。学有基础后,当须从此更进一层,这法才能激活。

    二、《千字文》的草书使转尤其折后转,笔锋的提按转接交待不清爽,这是后人最易误读右军之处。智永后虞世南、陆柬之以至赵孟都存在这一问题,当须明辨。

    三、右军使转在右转及上翻的动作上多捻管,锋当逆势,动作节奏感强,捻管的 作用是在快速中能使线条形态保持坚实,而不致一转锋便成侧锋。

    四、王书侧锋多是绞转而成,而智永及后代几家多侧扫,动作方法不同,线条结果自然不一。故学《千字文》当以王字作比,不至为“智法”所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