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与蛇1 百度云盘:戏曲电影片100部之003《梁山伯与祝英台》(越剧)1953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2:58:34
2011-07-23 10:00:24|  分类:戏院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http://6660409.blog.163.com/blog/static/47241969201162395844278/?followBlog
戏曲电影片100部之003
《梁山伯与祝英台》(越剧)1953年

中国古代四大传说之一,一个美丽、凄婉、动人的爱情故事;东晋时期,浙江上虞县祝家庄,祝英台是祝员外的掌上明珠,自幼习诗文,并想往访师求学,祝员外勉强应允了女儿的请求,祝英台女扮男装前往杭州求学;途中,邂逅书生梁山伯,一见如故,草亭结拜,同窗三年,形影不离;祝父催归,梁祝分手,十八里相送依依不舍,山伯忠厚纯朴,不解其喻;当梁山伯明白过来,前去提亲,但二人只能楼台相会,美满姻缘,已成沧影;梁山伯忧郁成疾,不久身亡,英台闻山伯噩耗,誓以身殉,出嫁时,山伯墓前祭奠,风雨雷电大作,英台跃入坟中,梁祝化碟双舞。
越剧电影版《梁山伯与祝英台》于1953年由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是第一部国产彩色戏曲艺术片,该剧通过草桥结拜、三载同窗、十八相送、楼台会、化蝶等几段戏的串连,将这个民间流传已久的爱情故事,表现得了淋漓尽致,是所有版本里影响最大的,更是越剧舞台上的经典剧目,可谓空前绝后。1955年5月27日《梁山伯与祝英台》在法国巴黎明星电影院公映。这是在法国公映的第一部新中国影片。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KQLp_xwcNME/ 全剧102:33
',1)">
上海电影制片厂
编剧:徐进、桑弧
导演:桑弧、黄沙
摄影:黄绍芬
布景设计:胡倬云、张曦白
国家/地区: 中国
对白语言: 汉语普通话
色彩: 彩色
混音: 单声道
根据华东戏曲研究院舞台剧本改编
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精粹版)袁雪芬、范瑞娟、傅全香、徐玉兰、毕春芳、戚雅仙、张云霞等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B5mUgmAuAW4/ 185:21
',2)">
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明星版)吴凤花、陈辉玲、王君安、李敏、陈娜君、章瑞虹、陈飞、赵志刚、谢群英、陶琪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WV2a16Y92C4/ 205:37
',3)">
《梁山伯与祝英台》:开创新中国彩色片时代
http://ent.163.com/09/0801/15/5FL1KKEQ00033ISB.html
越剧戏曲片《梁山伯与祝英台》讲述了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大户人家的女儿祝英台向往世间真情,女扮男装离开家庭前往杭州求学,路上遇到同去求学的贫穷书生梁山伯。二人遂同窗共读三年时间。祝英台对梁山伯心生爱慕,以为家中九妹做媒为名暗许终身。而梁山伯一直未觉察这个结拜兄弟是个女儿身。学成以后,梁山伯来祝家求亲,但祝员外早已将女儿许配给了知府的儿子马文才。梁山伯求亲不成一病不起,祝英台到他的墓前哭祭,电闪雷鸣中坟墓忽然裂开,英台纵身跃入,坟墓合上。雨过天晴后,坟墓中飞出一对翩翩起舞的蝴蝶。
《梁山伯与祝英台》是新中国第一部彩色电影,因近乎完美的用电影这一现代视听媒介再现了中国传统的戏曲舞台表演艺术而为新中国电影赢得了国际声誉。1954年周恩来总理携该片出席瑞士日内瓦国际会议,招待各国代表和记者。影片1954年获得了第8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音乐片奖,1955年获得英国第9届爱丁堡国际电影节映出奖。《梁山伯与祝英台》曾轰动整个巴黎,外国人的反映是:"故事好,表演好,音乐好,色彩好。"喜剧大师卓别林看过后说:"从来也没有见过这样一部非凡的影片,""这样的影片是必不可少的!它包含着几千年的中国文化。"
由曾经拍摄出《不了情》、《太太万岁》、《哀乐中年》等脍炙人口电影的大导演桑弧于1954年完成的这部舞台艺术片《梁山伯与祝英台》是新中国建立后所拍摄的第一部彩色电影(之后他又陆续拍摄了新中国第一部彩色故事片《祝福》、第一部彩色宽银幕立体电影《魔术师的奇遇》)。"越剧"和"彩色"成为影片最终成功的两大核心要素。导演桑弧深知我国传统戏曲艺术在舞台视觉表现层面的丰富性和层次性,将其有机移植到"彩色"电影这一当时对中国来说尚属于新技术的视听媒介表现中,在视觉上充分反映出中国戏曲化妆和服装的艳丽,取得了较好的银幕效果,为新中国彩色电影的诞生打响了头炮!另外,《梁山伯与祝英台》是越剧的经典剧目之一,越剧本身柔美清丽的表演和缠绵动人的唱腔音乐富有鲜明的江南特色,早已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其全女性演员出演角色,擅长演绎青春爱情题材的特点显得尤为细腻,相对而言,它与现实生活距离较小,电影形式化比较容易。而酷爱戏曲艺术的桑弧导演显然深悉此道,他在拍摄本片时格外仔细,比较研究了《梁祝》的几个不同戏曲版本,然后把越剧版和川剧版的优点组合起来,通过越剧名演员袁雪芬和范瑞娟的表演将之电影化。影片故事情节来自民间传说,是一个充满浪漫主义情感的悲剧。电影充分利用了这个故事的"原初性"和"传奇性":"原初性"在于它具有中国大众认知的传统戏剧的神话叙事模型-通过悲剧去表现人物对爱情的大胆追求,并且在不能达成自己的爱情圆满后不惜以身殉情,最后回归一个"化蝶"神话色彩的象征和意境;"传奇性"在于它具有许多大众耳熟能详的经典戏剧情节-草桥结拜、同窗三载、十八里相送、求婚、化蝶等。导演对其的合理化电影表现使得影片富有浓厚的诗情画意和强烈的感染力,显得画面优美而有韵味。影片还用实景和绘景相间,既保留了越剧本身的魅力,更利用了电影空间表现的特质,使其脱离了传统戏曲舞台片单纯"纪录"的羁绊,达到了更高的艺术水准。同时,越剧十姐妹之中的袁雪芬和范瑞娟主演了这部影片,一个婉转,一个高亢,她们的完美出演为这部影片增色不少,之后也成为中国人心目中的大戏曲明星。
《梁山伯与祝英台》最值得一书的不仅仅在于它当时的巨大成功,更在于它之后对于港台地区和东南亚地区华语电影人及观众的持续热潮影响力。经过在香港的左翼电影机构于全港上映后,立刻风靡整个香江乃至整个东南亚!着名电影人邵逸夫及大导演李翰祥看准其中所蕴含的巨大电影商业题材资源,尽力挖掘并将其改编和本地化类型化后,拉开了后面在香港电影史上轰轰烈烈的黄梅调电影热潮-邵逸夫借此的类型化片种上映成功一举开创彪炳中国电影史的邵氏影视帝国;李翰祥遂走上大导演之路;与之的一代香港女明星乐蒂、林黛、凌波、何莉莉等通过这个片种开始为广大观众所熟知……这一切的一切,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拍摄上映功不可没。 (本文来源:网易娱乐专稿 )
《十八相送》唱词
幕后(合唱)三载同窗情如海山伯难舍祝英台。相依相伴送下山又向钱塘道上来。
祝英台(唱)出了城,过了关,但只见山上樵夫将柴砍。
梁山伯(唱)起早落夜多辛苦,打柴度日也很难。
祝英台(唱)他为何人把柴打?你为哪个送下山?
梁山伯(唱)他为妻子把柴打,我为你贤弟送下山。
祝英台(唱)过了一山又一山。
梁山伯(唱)前面到了凤凰山。
祝英台(唱)凤凰山上百花开。
梁山伯(唱)缺少芍药共牡丹。
祝英台(唱)梁兄若是爱牡丹,与我一同把家还。我家有枝好牡丹,梁兄要摘也不难。
梁山伯(唱)你家牡丹虽然好,可惜是路远迢迢怎来攀!
祝英台(唱)青青杨柳清水塘,鸳鸯成对又成双。
梁兄啊!英台若是女红妆,梁兄愿不愿配鸳鸯?
梁山伯(唱)配鸳鸯,配鸳鸯,可惜你,英台不是女红妆!
银  心(唱)前面到了一条河,
四  九(唱)漂来一对大白鹅,
祝英台(唱)雄的就在前面走,雌的后面叫哥哥。
祝英台(唱,她笑你梁兄真象呆头鹅!
梁山伯(唱)既然我是呆头鹅,从此莫叫我梁哥。(梁山伯生气,祝英台向之赔罪)
祝英台(白)梁兄……
银  心(唱)眼前一条独木桥。(梁山伯先上了桥)
梁山伯(白)贤弟,你快过来啊!
祝英台(唱)心又慌来胆又小。
梁山伯(唱)愚兄扶你过桥去。(梁山伯扶祝英台过桥,至桥中心)
祝英台(唱)你我好比牛郎织女渡鹊桥。(梁山伯扶祝英台下桥,四九、银心随之过桥)
幕后(合唱)过了河滩又一庄,庄内黄狗叫汪汪。
祝英台(唱)不咬前面男子汉,.偏咬后面女红妆。
梁山伯(唱)贤弟说话太荒唐,
祝英台(唱)眼前还有一口井,不知井水多少深?(投石井中)
(祝英台要梁山伯照影,遂相扶至井前视)
祝英台(唱)你看井底两个影,一男一女笑盈盈。
梁山伯(唱)愚兄明明是男子汉,你不该将我比女人!
前面到了观音堂。
梁山伯(唱)观音堂,观音堂,送子观音坐上方。
祝英台(唱)观音大士媒来做,来来来,我与你双双来拜堂。(拉梁山伯同跪)
梁山伯(唱)贤弟越说越荒唐,两个男子怎拜堂?走吧!
银  心(唱)远远过来一头牛。
四  九(唱)牧童紧跟牛背后。
祝英台(唱)只可惜对牛弹琴牛不懂,可叹梁兄笨如牛。
梁山伯(唱)哎贤弟说话好气人!将我比牛不该应,四九跟我回山去,不送你英台到长亭。奥梁兄,小弟说谎不留心,梁兄休要怒气生,三年同窗手足情,就送小弟到长亭。
幕后(合唱)十八里相送到长亭,十八里相送到长亭。(梁山伯、祝英台入亭坐,四九、银心在亭下休息。)
祝英台(唱)你我鸿雁两分开。问梁兄你家中可有妻房配?
梁山伯(唱)你早知愚兄未婚配,今日相问又何来?
祝英台(唱)若是你梁兄亲未定,小弟给你做大媒。
梁山伯(唱)贤弟替我来做媒,未知千金哪一位?
祝英台(唱)就是我家小九妹,不知梁兄可喜爱?
梁山伯(唱)九妹今年有几岁?
祝英台(唱)她与我同年--乃是双胞胎。
梁山伯(唱)九妹与你可相象?
祝英台(唱)她品貌就象我英台。
梁山伯(唱)未知仁伯肯不肯?
祝英台(唱)家父属我选英才。
梁山伯(唱)如此多谢贤弟来玉成。
祝英台(唱)梁兄你花轿早来抬。我约你,七巧之时……
梁山伯(白)噢,七巧之时,
祝英台(唱)……我家来。
幕后女声(合唱)临别依依难分开,心中想说千句话,万望你梁兄早点来。 
越剧名家袁雪芬——要留清白在人间
 http://gzdaily.dayoo.com/html/2011-02/26/content_1276025.htm 2011年2月19日,雨水。
就在这一天,两位上海文艺界的老艺术家去世,中间相隔不到半日。一位是越剧"袁派唱法"的创始人袁雪芬,另一位是电影《庐山恋》的导演黄祖模。
两位老人生前都醉心于越剧的演出与拍摄,袁雪芬主演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和黄祖模执导的《红楼梦》都曾风靡全国;病中也都笔耕不辍,欲把一生的艺术成就总结出来,留给后人。今日特以此专题追忆往昔、追念逝者。
"回顾自己的艺术生涯,觉得最可告慰的,就是父母培养的秉性,不会阿谀奉承,也不会趋炎附势、势利眼这些东西在我身上都没有……做人还是要自己非常踏实,问心无愧,坦荡过一生。"
--袁雪芬
"母亲即使在病重期间,每次有客人来家里,她都会坚持要穿戴整齐,并说:'再难也要干干净净的',她在离世之前好像就已经有了预感,还亲自准备了一套素白的衣裤,并再三对我们说后事从简。"--郑海芽
撰文/图片整理
本报驻上海记者巩一璇贺涵甫
"我死了以后不要开追悼会,很快把我火化,我是从曹娥江来的,经过钱塘江再到黄浦江,就把我的骨灰撒入黄浦江,流入大海。我是清清白白来的,也要清清白白地去……"早在2004年接受媒体专访时,袁雪芬就对自己的生死之事表达了这样的态度。
在她80岁高龄时,不幸患上了骨髓瘤,从2009年12月到去年的4月,袁雪芬经历了大大小小三次难关。每次一脱离危险,就又不顾安危地投入写书的工作中。"生死是自然规律,你们不要难过,医生本来说我30岁就要死的,这不,我赚了50年了。"袁的儿子郑海芽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早在八九年前母亲就被查出患了骨髓瘤,但她想着手头未完成的越剧理论整理工作,就说什么都不肯做化疗,生怕这样的冒险会让虚弱的身体彻底垮掉,而无法将手头的工作完成。所幸最让她牵肠挂肚的《越剧舞台美术》和《越剧艺术论》这两本书俱已完成,算是了却她最大的心愿".2011年2月19日下午2点,袁雪芬在上海家中去世,享年89岁。根据遗愿,丧事从简,骨灰撒入上海黄浦江。
嫡传弟子谈恩师:
"你知道祥林嫂有多少个眼神吗?20个。"
袁雪芬的嫡传弟子、越剧名旦陶琪回忆起老师的教诲,至今仍记忆犹新:"袁老师是一个对细节要求非常严格的人,有一次我在后台准备化妆,袁老师特意走过来帮我画了眉毛,她说眉毛要画高一点,人物才更加传神。她自己在演出《祥林嫂》之前就把鲁迅写的原着看了无数遍,她问我说,'你知道祥林嫂有多少个眼神吗?20个。'"
据当时参与《祥林嫂》舞台编剧的工作人员回忆,1946年的一天晚饭后,编导人员对袁雪芬说,要读篇小说给她听,看看能不能改成戏,这篇小说正是鲁迅的《祝福》。同年5月,越剧《祥林嫂》上演,这是鲁迅作品第一次被搬上戏曲舞台,轰动一时,被当时的舆论誉为"新越剧的里程碑".在之后的岁月里,袁雪芬不断加工提高《祥林嫂》的艺术表现力,使之成为与《梁祝》、《红楼梦》、《西厢记》并驾齐驱的越剧"四大经典".
1953年,由袁雪芬与范瑞娟主演的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被搬上银幕,成为我国第一部国产的彩色戏曲电影,一经放映,风靡全国。1954年,周恩来总理将这部影片带到日内瓦放映,被当地的观众誉为中国版的"罗密欧与朱丽叶".
11岁自己写下"卖身契"
1922年农历2月28日,浙江嵊县杜山村大雪纷飞,乡村私塾教师袁茂松为刚出生的女儿取名雪芬。
一门七女父母犯愁
早在她出生之前,家里有过一对哥哥姐姐,但因为生活艰难,患上疾病后,无药医治而过早夭折。待她出生之时,一个算命先生对她的母亲裘水仙说,"这个姑娘会给家里带来一群妹妹",果然,在这之后,袁家又陆续降临了六个女儿。焦虑不安的母亲看着一屋子高矮不齐的女孩,对袁雪芬的态度也愈发的黯然了。
好在父亲袁茂松是一个精通古文的知识分子,这位清高的教书先生对女儿说,"男女都一样,男子能做的事,女孩也能做。"这一句话在袁雪芬幼小的心灵里埋下了种子。据袁雪芬当时的回忆,在她11岁那年,家里已经有了两个妹妹,母亲怀着第三个妹妹的那段时期,父亲正好不在家,于是母亲在生下第四个女儿之后,悄悄叫了村里一个讨饭的婆婆,并给了她一块银元,让她把这个初生的女婴抱到育婴堂去。袁雪芬拼命请求母亲不要把妹妹抱出去,并承诺自己会抚养这个女婴,母亲问她:"你自己都这么小,怎么养小孩?"袁雪芬答:"每天喂一点糖茶好了",母亲说,"吃糖茶能长大吗?"最后还是把女婴抱走了,并交代家里的孩子不要告诉爸爸,如果问起就说妈妈生了个弟弟,但生下来就断了气。这些经历让年幼的袁雪芬打小就觉得女儿是多余的,所以家中鲜有她的笑声。
为了帮补家用,袁雪芬跑去跟戏班班长说希望学戏,但没想到父亲却很生气,"小小年纪自甘堕落。我袁某这辈子最看不起的就是婊子和戏子,如果你要去唱戏的话,别人问你是谁家的孩子,你就说是猪跟狗生的娃!"如此激烈的反对没能阻止袁雪芬,她还是独自背上行囊去了戏班,并对班长说,"我爸爸将来会同意的。"一个月后,戏班的人拿来一份自愿书让袁家人签字,袁爸爸看到自愿书上的白纸黑字写着"生老病死概不负责",顿时老泪纵横,他问袁雪芬,"妹妹,这就是卖身契,你知道吗?"11岁的袁雪芬对父亲说,"爸爸,我已经出来了,回不去了。"
板着脸演"下流"戏
进入戏班子后学的第一出戏是《三仙炉》,袁雪芬在里面饰演一个家道中落的小家碧玉,不得不卖身葬父。在排练过程中,袁雪芬总想如果父亲去世该是多么辛酸,所以每次排到这段时她都抑制不住地哭泣。师父因此喜欢上了这个有灵气的徒弟。但到了第二出戏《坐楼杀惜》时,袁雪芬却和教戏的师父闹了矛盾,在2004年的媒体专访中,袁雪芬道出了事情的缘由。这出戏原定她出演花旦阎惜娇一角,但她不能接受要在戏中和男旦张三调情,对师父提出抗议说,"怎么叫我演这种下流的戏,我爸爸说过做人要做好人,但你们却让我去调戏男人,还要用肩去碰一碰张三,这种东西难看死了,我不要!"到了台上表演的时候,无论坐在一旁敲板的师父怎么暗示她要面带笑容,她都板着个脸,害的本身有些结巴的师父气得直嚷,"侬侬侬侬,笑啊!"
以吃素来谢绝一切应酬
戏班子里朝夕相处的姐妹们每每回忆起袁雪芬,都说她是一个让人难以琢磨的"怪人".在台下沉默寡言,跟谁也不太往来。谈及此事,袁雪芬的解释是,在当时的大上海,有很多捧场的老板来请女演员吃饭,今天请了,明天又来,内心清高的袁雪芬实在忍受不了这样的嘈杂,于是她开始吃素,以此谢绝应酬。
1947年5月5日的《文汇报》上刊登了一封署名"一个小演员"的来信,信中写道,"学戏时,受班长师傅的支配,随他们高兴,有时一两年学不到一个戏,打骂倒是有你的份。长得好看一点的,他们就对你很照顾,目的是把你当玩物。即便唱红了,妒忌、破坏,都会来摧残你。戏子,不但要请客,还要拜客。可怜我们这些唱戏的人……"信的最后写道,"我们这小圈子里,尽多一些卑鄙无耻的人,我们敢怒不敢言。请编辑先生把这一段披露出来,我们许多姐妹会感谢你的。"这个"小演员"就是袁雪芬。
当时在戏班里唯一和袁雪芬相处得来的是她的老搭档马樟花,但马樟花在1942年就因病去世。这个年轻漂亮的女演员,因得罪了来捧他场的大来剧场的老板,于是被小报谣言攻击,生性高傲的马樟花无法忍受诽谤和谩骂,终日以泪洗面,不到20岁便郁郁成疾而去世。袁雪芬因为过度悲伤而患上了肺病,剧场的老板强行要求已经吐血的袁雪芬上台表演,为了躲避追讨,她连夜逃回家乡。
宋美龄要看戏,请到剧场来
那一年,袁雪芬的父亲也去世了,失去了至亲和好友的袁雪芬在双重打击下,茫然失措。这时一出话剧《文天祥》的出现,让袁雪芬嗅到了新的契机,一场越剧改革的大幕在一个20岁的女孩手里拉开。
袁雪芬效仿话剧创作的形式,第一次为越剧请来了编剧、导演、舞美,并向剧场老板提出,今后的越剧要有固定的剧本,正规的舞台布景和服装,要用油彩化妆,要聘请编导,建立演出制度等等。剧场老板表示增加的开销和成本实在无法承担,袁雪芬回答,"那把我的薪水的百分之九十拿出来用。"1942年10月28日,上海大来剧场演出了《古庙冤魂》,这部由袁雪芬主演的新型越剧率先在国内戏曲界开创了编、导、演、音、美为一体的综合艺术机制,这一次改革也为日后中国戏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过去的剧院后台站满了来看热闹、陪场的演员家属和朋友,袁雪芬为了还原一个清净的表演空间,在后台化妆间门口贴上了"闲杂人等不得入内"的标识。又为了整顿剧场的观众素养,改善以前剧场里面嗑瓜子、喝茶水、卖小吃等问题,袁雪芬在剧场《进场指南》里,写下了一条条规矩。
有一年,宋美龄到上海,想看袁雪芬的戏,有人来叫袁雪芬去宋美龄府上演出,袁雪芬说:"我从来不唱堂会。任何人要看我的戏,请到剧场来。" 这里会是你的最爱        博文大全        字画走廊        声色入魂       有声世界        我的书房    探索发现       我的收藏         饱你眼福        生活点滴     视频典藏        经典音乐     瓷器总汇         朗诵集锦     图文音画        音画欣赏         QQ空间     竹簡字畫         古玩字画     竹雕盆景         美女世界        收藏集锦     乱弹琵琶         诗词朗诵       景美人靓       玉器收藏
 
',4)">
 
 
老排长推荐阅读:中国戏曲名段精选36首 2011.07.21 中国戏曲名段精选36首
近现代绘画作品 2011.07.12 近现代绘画作品
费玉清歌曲专辑精选78首 2011.07.10 费玉清歌曲专辑精选78首
黄梅戏《桃花扇》全集 2010.10.10 黄梅戏《桃花扇》全集
黄梅戏《二月》全集 2010.10.10 黄梅戏《二月》全集
黄梅戏《血狐帕》全集 2010.10.10 黄梅戏《血狐帕》全集
黄梅戏《貂蝉》全集 2010.10.10 黄梅戏《貂蝉》全集
黄梅戏《慈母泪》全集 2010.10.10 黄梅戏《慈母泪》全集
柳琴戏:《小燕和大燕》全集 2010.10.10 柳琴戏:《小燕和大燕》全集
经典越剧艺术片《玉蜻蜓》全集 2010.10.10 经典越剧艺术片《玉蜻蜓》全集
《杨三姐告状》全集 2010.10.10 《杨三姐告状》全集
现代戏曲艺术片《山里妹》全集 2010.10.10 现代戏曲艺术片《山里妹》全集
评论这张
转发至微博
0人  |  分享到:
阅读(4)| 评论(0)| 引用 (1)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