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 javbus.xyz:章法布局--道家美学-有无虚实学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6 01:37:03
2010年5月15日
书法欣赏-诸上座帖
黄庭坚在《诸上座帖》书法中对疏密的表现,就将“虚”与“实”处理得恰到好处。黄庭坚晚年信奉道家之学,其在书法创作中掺入道家的审美美学也就自然而然了。行草书的创作,书家根据整体结构布局的需要,有时一个数字密集连写的“情节性”块面,字距不大,但表现出作者书写时豪放的心理情绪,形成“密不透风”之势;有时紧接密集之后来一个疏朗宽松的块面,如同“紧跑”之后的放松,“小憩”片刻,使点画之间、前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有所留白,却给人“疏可走马”的感觉。
在书画创作中,不使幅面安排得过满过挤,留出必要的空白给人以想象的余地,虚实相生可使画面更空灵。中国书法用抽象的线条语言来传情达意。相对来说,虽然书法不如具象的中国画那样让人通俗易懂,但书画同源,在某些方面书法与中国画有诸多相通之处。邓石如曾说:“疏处可使走马,密处不使透风,常计白以当黑,奇趣乃出。”“计白以当黑”就是中国书法和绘画中一个重要的美学观点,是对老子“虚实相生”美学观点的继承和实践。
从艺术审美的深层次来品味,需要体现作者的美学素养,启迪观众的思维,撩动观众的情绪,从中得到教益,享受审美愉悦。“虚”和“实”,是中国书画创作中需时时体现的,在概念上相对立。但在创作中,书画家巧妙、合理地协调,从而达到完美的统一,这是对老子道家美学思想的践行。中国画不同于西洋画,单从画面形式的表层意义上看,它对构图的要求相当高,要通过多种方法(如:知白守黑、虚实相生等)使观众的视觉与感知达到平衡。
老子《道德经》中说:“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老子认为,“有”和“无”构成了宇宙万物,就自然现象来说,世间万物都是“无”和“有”的统一,或谓“虚”和“实”的统一,统一即为美。老子的这个美学论断为中国书画创作在章法布局上提供了可以遵循的原则。道家美学思想中的“道”、“气”、“象”、“有”、“无”、“虚”、“实”、“玄鉴”、“自然”等对中国古典哲学和美学形成自己的体系和特点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有无”、“虚实”学说,对中国书画创作中的章法布局有点石成金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