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网3附魔加装分吗:美瞳的陷阱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6 12:33:19

美瞳的陷阱

2011-07-13 14:01:55 来源: 新民周刊(上海) 有276人参与 手机看新闻转发到微博(2)

一片小小的隐形眼镜背后,到底隐藏了多少不可告人的秘密?一片薄如蝉翼的镜片,是不是夺人眼球的“黑翼”?“美瞳”诚美,但千万别被美“黑”了!

撰稿/王若翰

不久前,河南省郑州市某高校制定了一条新的校规:学生在校上课期间不准佩戴有色隐形眼镜。此举一出,立刻引起了很多爱美女生的强烈反弹。而据知情人士透露,学校这一举动是因为,前段时间,该校一名女生已经因佩戴此类隐形眼镜而导致失明。

无独有偶,几乎就在这条校规制定的同时,成都某高校大四女生小希(化名),也因佩戴彩色隐形眼镜而引发眼疾,后经医院治疗,才得以痊愈。

而跟进的调查,却让人更为震惊:对于因佩戴彩色隐形眼镜(俗称:“美容镜”)而引发眼部疾病的患者,很多眼科医生早已屡见不鲜,轻者结膜发炎,重者还会有角膜混浊、感染、溃疡等并发症,甚至有人因此角膜穿孔,导致失明。

一片小小的隐形眼镜背后,到底隐藏了多少不可告人的秘密?一片薄如蝉翼的镜片,是不是夺人眼球的“黑翼”?以上案例,又是否只是冰山一角?

“修炼”美瞳

2010年的央视春晚,歌坛天后王菲以一袭彩色裙装的造型惊艳亮相,一首旋律婉转的《传奇》被她独特的声线演绎得淋漓尽致,听者无不为之动容。然而,坐在电视机前的细心观众,也许还会发现另外一个“亮点”:演唱中的王菲,目光流转之间,瞳孔上一圈看似光晕的白色圆环为她的一双眼睛平添几分妩媚。

不久,类似这款有圆环花纹造型的美容镜片,立即在市场激起热卖风潮。一时间,美容镜片的品类成为了时尚界讨论的焦点,涉及美容镜片的时尚类栏目几乎天天“轰炸”人们的视神经。

有人曾用“武装到牙齿”来形容全副武装的美国大兵,而在这为了美而不惜致残甚至“赴死”的时代,两片薄如蝉翼的隐形镜片,也将眼球“武装”了起来,让双眸更加顾盼生辉。

据业内相关人士统计:2010年国内隐形眼镜领域,仅美容镜片销售额,就已高达1.2亿元人民币,比2009年上涨25%,而美容镜片作为隐形眼镜中的一个小小分支,在整个国内隐形眼镜市场的占有率从2008年的19%上升至2010年的22%。

对于这组数据,上海市眼镜行业协会秘书长胡东芳女士向记者解释道:这只是对于目前在国内经营的几家证照齐全的品牌厂商年销售量的统计结果。如果加上一些非正规厂家和非正规渠道的产品,美容镜片的销售量其实远远不止这个数字。由于价格相差明显,在美容镜片领域里,一些非正规厂商的产品销量甚至大于这些正规军。

面对这样的现状,我们不禁思索,隐形眼镜作为一种眼镜的最基本功能——医疗功能,在现代的购买人群中,到底还占据多大的比重?

乱象迭出

在随后的调查里,记者来到了位于上海市闸北区的国际眼镜城。一进大楼,就有商家热情地招揽生意。在透露出自己要购买美容镜片的来意之后,记者被商家带到了一个放满美容试戴片的柜台前。

女老板从柜台下面的储物格里拿出了几张彩色宣传单,上面有各种美容镜片的图样,以及佩戴效果图。位于纸张下方的表格里还写有品牌、产地、系列名称、防伪细节等等信息。对照着商品图样,老板热情地推荐:“这款钻石甜心卖得很好的,喏,这个就是试戴片,你戴上试试就知道了,很薄很舒服的。”

在此期间,记者注意到,老板拿出的宣传单,打印极其粗糙,一张普通的A4纸,上面是打印机模糊的颗粒,未有任何厂家标志及产品注册号的标注。这显然不是正规厂家提供给零售商的宣传彩页,倒像是老板为了促销私自印制的一些宣传图片。

经过一番挑选和讨价还价之后,记者和老板达成协议,以55元的价格购买了一副“GEO水凝”的平光美容镜片。据老板介绍,“GEO”是这个商品的品牌,这些品牌大多是韩国的,她这里出售的所有美容镜片都是韩国进口,而“水凝”则是“GEO”品牌下一个系列的名称,除“水凝”外,“GEO”品牌下还包含“冰凝”、“蜜糖”、“大水凝”等多个系列。

而当记者提出自己的眼睛有100度近视,希望把平光的美容镜片换成100度时,老板却含糊其辞地说:“这里有度数的镜片暂时没货,美容镜片还是戴平光的好。”这不禁让人在心里打了一个大大的问号,为什么老板看上去好像不太愿意售卖有度数的美容镜片呢?

其后记者又到了其他几个柜台,分别购买了几副价格从几十元到一百多元不等的美容镜片,不出所料,老板们似乎都不愿意出售有度数的镜片,纷纷用一些五花八门的理由来搪塞。

拿到镜片之后,新的问题马上来了。这款被老板称作“GEO”品牌的隐形眼镜,单从盛放镜片的瓶身商标上看,没有一个汉字,小小的瓶身上全是一些看上去类似韩文的符号。当记者提出索要说明书时,老板却称没有说明书,并告诉记者,所有的产品信息都在刚才的彩色宣传页上,但是他们没有多余的可以给顾客带走,要了解什么,在这里看看就行了。

说到这里,记者忽然想起,刚才的宣传彩页上,提到过产品瓶身的激光防伪标志,虽没有具体注明是什么样的激光防伪图案,但也总该是有的。于是询问老板,防伪标志在哪里?得到的答案却是,现在都不做防伪了。

刚才的宣传彩页明明是老板自己拿出来的,上面防伪一栏里清楚地写着:激光防伪标志。而现在,老板怎么又说不做防伪了呢?

在记者的一再追问下,老板说出了一句让人意想不到的话:“激光防伪都是我们做的呀,现在不做啦。你做一个防伪,别人仿的也照着做一个,没用啊!现在GEO水凝这款,国内仿的太多啦,根本卖不上价,还要花好几块钱做一个防伪标志干嘛?”

自称韩国进口的美容镜片,却要一个中国的零售商来为其打上防伪标志。这样的问题,似乎怎么也说不通。大概看到记者有所犹豫,出于怕跑了生意的心理,老板又开始向记者解释,所谓的“进口”,其实是“走私”。但绝对是韩国的,不是国内仿品,同时又一再保证,质量上绝对没问题,绝对是韩国的正规品牌。

美丽误会引出的声明

在今年的央视3·15晚会前夕,央视3·15网站曾发出征集令,针对个别不法企业为了谋取暴利,让一些伪劣“美容镜片”流向市场的问题寻找知情爆料人。因其在当时的征集令中,将此类美容镜片统称为“美瞳”,对此,强生视力健商贸有限公司特意在由上海眼镜行业协会主办的《上海眼镜》3月号增刊上发表了一份详细的声明。声明中提出:“美瞳@”是强生的专用注册商标,只有强生视力健出品的具有美容效果的隐形眼镜才能称之为“美瞳@”。换而言之,“美瞳@”并不是市场所有此类产品的统称。

谈到此问题,上海眼镜行业协会秘书长胡东芳女士告诉记者:就美容镜片本身而言,强生以及一些其他知名品牌均是采用“三明治夹层”技术,将经FDA批准安全使用的色素层嵌在两层透明的镜片材质中间,避免色素直接接触眼球。而一些不正规商家生产的美容镜片,则存在把颜色层直接涂在镜片上的行为,如此做法极易造成角膜染色等多种眼病,况且其镜片染色材料是否安全也极难保证。除此之外,美容镜片还涉及到透氧性、舒适性等多项标准,其技术含量不容小觑。

“购买和佩戴隐形眼镜本身属于医疗行为!”这是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医院褚仁远教授在接受采访时一再强调的。“人的眼角膜要接触空气,戴上隐形眼镜就像人的嘴巴戴上了口罩,因此,一款透氧性不佳的隐形眼镜就好比一个不透气的口罩一样。长期佩戴,则会导致角膜水肿甚至角膜上皮脱落,引起眼部细菌发炎。再有,佩戴之前应进行角膜弯度的测试,大部分人的角膜弯度半径应该在7.8毫米上下,因为每个人的角膜弯度都不尽相同,这就要求美容镜片有很强的柔软度和弹性(注:特指软性镜片)。如果镜片本身不能达标,则极易磨损角膜引起角膜穿孔。”

在采访中,记者还了解到:抛开镜片可能存在的质量问题,隐形眼镜本身也并不是人人都适合佩戴。如:一些眼部疾病、糖尿病、关节炎、鼻窦炎患者,长期身处风沙、粉尘及挥发性酸碱物等环境的人群,或是角膜弯度严重偏离平均数值的人,都不宜佩戴隐形眼镜。对他们来说,所谓的“美瞳”也许就是“黑翼”。

消费者如果是初次购买隐形眼镜,商家有义务为其进行眼部检查,来确定是否可以佩戴。而现在的市场现状是,很多缺乏规范的商家,把美容镜片当做普通的美容饰品,非常随意地买卖。当然,这其中有一些商家的不负责任,也有消费者的疏忽。

当记者拿出在国际眼镜城购买的“GEO水凝”美容镜片时,胡秘书长明确地告诉记者,此产品无中文标志,无任何生产检测证明,属于我们通常意义上所说的“三无”产品,此类产品流向市场,本身就是违法的。而正规厂商生产的美容镜片,必须有相关的中文标志才能在中国市场上出售。

监管盲区

记者调查了解到,市场上一些“山寨品牌”美容镜片的来源,主要可分为境外走私和国内贴牌两种。前者显然属于非法渠道经营,消费者在购买时可以较为容易地甄别,遇到此类情况可直接向当地工商部门举报。但后者却是一个纠结的话题,在生产和经营的监管问题上,存在着一个真空地带,很多存在问题的美容镜片,正是钻了这个监管盲区的空子,合法地进入了市场。

胡秘书长告诉记者,从医学的角度上讲,隐形眼镜属于长期接触体内的眼科光学器具,它的医学名称叫做“角膜接触镜”。此类物品长期接触角膜,按照医学划分标准,应为“第三类医疗器械”,与“人工心脏瓣膜”、“髓内针”、“骨针”等同为国家重点监管的医疗器械。

按照这样的说法,记者登录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网站后,在第三类医疗器械的目录中,只找到了“角膜塑性镜”这一项。随后的网站检索中,又有一条信息作为补充内容:隐形眼镜医学名称为角膜接触镜,属于国家重点监管的第三类医疗器械。

作为国家药监局划定的第三类医疗器械,此类产品从生产到经营都是需要药监局批准的。首先,厂家生产此类产品,需要获得药监局的“注册号”,有了“注册号”,才可获权生产。其次,作为产品的销售环节,各个经营此类产品的商家,需要有药监局颁发的“第三类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这样,工商部门才能把此类产品列入允许其经营的业务范围。这样看似从生产到销售,如此严丝合缝的监管体系,其漏洞到底在哪里呢?

“没有度数的美容镜片没有被列入第三类医疗器械的行列,所以不用受到药监局的监管。”上海眼镜行业协会秘书长胡东芳女士一语道破天机。“因为这种平光的美容镜片除装饰以外,本身并不具有医疗方面的功能,所以并不属于药监局所说的第三类医疗器械角膜接触镜的范畴。如果它有度数,就是起到了矫正视力的功能,也就被纳入了第三类医疗器械的范围。”

如此看来,记者购买隐形眼镜时,老板只卖平光镜片,很有可能就是在打这个监管上的擦边球。如此经营,就可跳过药监局申请“第三类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这一关。以此类推,一些商家也可以靠单纯生产平光美容镜片满足视力正常消费者的美容需求,来规避药监局的监管。

也就是说,这种无度数却每天接触角膜的隐形镜片,被作为一种普通的装饰用品,和女性用的发卡、头绳一样,可以任意地出现在街边的小店、临时摊位等销售场所。从生产到卖给消费者的整个过程,没有第三方权威部门来把关。只有当此类“黑翼”出了问题,消费者向工商部门投诉,它才会受到有关部门的关注,并被送往相关技术部门做质量检测。而这种滞后的责任追究,对于因美容镜片本身质量问题而引起眼部疾病的消费者来说,却是为时晚矣。

调查过程中,业内相关人士曾不止一次地向记者指出,一些消费者对于美容镜片的观念理解有误,美容镜片作为一种长期接触角膜的产品,与其他美容装饰品有着本质区别,决不能抱着无所谓的态度任意购买。而在一些销售点,记者也看到很多购买者只注重镜片本身是否佩戴美观,大部分人戴了试戴片觉得好看之后,便直接付钱拿了眼镜走人,甚至干脆不要瓶子,把镜片拿出来带着走,丝毫不关心镜片的生产注册号等信息。

在此,记者也代表接受采访的眼镜行业相关人士,呼吁有关部门尽早解决美容镜片监管的盲区,将平光美容镜片纳入医疗器械的监管范围,在消费者中树立起隐形眼镜都姓“医”的观念。避免消费者因不知情而随意购买引发的种种不堪后果。

“美瞳”诚美,但千万别被美“黑”了!

链接

潍坊张小姐为了参加公司年会,在一家眼镜店购买了一副“美瞳”镜片。只佩戴了一天,便感到了眼部不适。经医生检查,为角膜水肿。而当张小姐去向眼镜店老板讨说法时,老板却以其个人佩戴方法不正确为理由拒绝承担责任。对此,张小姐很困惑,如何才能证明是镜片本身问题,而非自己佩戴方法有误呢?

 

 

我们在采访时,也曾针对此类问题向专家求助。得到的答案是:如怀疑“美瞳”镜片本身存在质量问题,应先向当地工商部门举报,再通过工商部门找到相应技术部门,对镜片各项指标作具体的检测。

另外提醒大家,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佩戴隐形眼镜。初次购买,最好选择去正规的眼科医院,对眼部各项指标进行系统的检查,确定是否可以佩戴。

湖北李女士最近刚刚把框架眼镜换成了隐形镜片,可佩戴之后却感觉视野不清晰,以致常常头晕。她很奇怪,眼睛的度数并没上升,为什么换了隐形眼镜就看不清了呢?

隐形眼镜的度数与框架眼镜的度数并不是等同的,具体换算标准应咨询验光师。消费者在初次购买隐形眼镜时,一定要说明自己从未戴过“隐形”,所报眼镜度数为框架眼镜度数

(本文来源:新民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