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nya d真军:图文:中国乌桕“移民”美国成入侵植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3 05:19:43
2010-09-20 06:33:00 来源: 楚天都市报(武汉)跟贴 0 条 手机看新闻
http://news.163.com/10/0920/06/6H0MFKI700014AED.html
荆楚网消息 (楚天都市报) 本报记者罗茜 通讯员陈敏 宋志春
众所周知“一枝黄花”是国外来的入侵植物,很少有人知道湖北人司空见惯的乌桕树到了国外也成了入侵植物,甚至从中国引进天敌昆虫都无法对付。同样一种树,为何换了个环境就泛滥成灾了呢?中科院武汉植物园经过研究揭开了谜底,并据此破解了一个国际难题。这些研究成果近日发表在英美的国际权威生态学期刊上。
中国乌桕树在美国泛滥成灾
乌桕是中国历史悠久的“土特产”,北魏贾思勰所著《齐民要术》就有记载,民间俗称木梓树、油梓树,可用作制造蜡烛、肥皂、生物柴油。乌桕还是观赏植物,深秋时节红叶鲜艳夺目,陆游就曾写下“乌桕赤于枫”的诗句。乌桕集中分布地在湖北大悟,有300多万株,被该县定为县树。罗田天堂寨一带的乌桕则被誉为“天堂红叶”,让无数摄友心向往之。秋天三峡漫山红叶,很大一部分也是乌桕(如图),令游客为之陶醉。
然而,在美国,乌桕便没有这般“好命”了。200多年前乌桕被引入美国,从此开始大量繁殖,将向日葵、须芒草、长叶松等“原住民”纷纷赶走,最终鸠占鹊巢改变了美国东海岸的生态,将大片草原变成了森林,导致了生物多样性降低,被国际民间组织“大自然保护协会”列入美国十大“入侵植物”,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也将乌桕列入全球百种破坏性最强的外来植物。美国人试过砍伐、火烧、施用除草剂来阻止乌桕蔓延,防治效果不佳。
从中国引进“天敌”也克制不了
近年来,美国人将目光转向生物防治,从乌桕“老家”中国引进了专吃乌桕的昆虫,防治效果依然不佳。
生物防治理论被认为是控制外来物种泛滥的最佳方法,然而,从原产地引入“天敌”对付入侵植物,成功率一直不到40%。更多的情况下,引进的“天敌”繁衍得比原产地还好,对入侵植物的抑制效果却低于原产地。美国乌桕遭遇的便是这个“天敌失效”的国际难题。
为了揭开谜底,2008年3月起,在中科院研究员丁建清的指导下,武汉植物园入侵生物学实验室博士生黄伟和王毅开始做一项实验:在中国乌桕和美国乌桕上分别释放同等数量的乌桕天敌——乌桕卷象。三个月后检测发现,美国乌桕上的卷象数量明显比中国乌桕要多,但美国乌桕长得却比中国乌桕更茂盛——美国乌桕抵抗力更差了,生长力却更强了,“天敌失效”的事实得到实验证实。
美国乌桕成分已经发生了变化
研究者通过对乌桕成分的分析发现,和中国乌桕相比,美国乌桕中的丹宁——一种具有涩味的成分——含量变低了,昆虫吃起来不那么苦,所以它们对天敌的“抵抗力”变差了;而碳水化合物与蛋白质——可以视为“营养素”——比值却变高了,被啃食后可以更快地长出新的枝叶,以至于“老天敌”卷象已经对付不了它们了。“天敌失效”的谜底就此揭开——树木的成分发生了变化。“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现代科研成果再次诠释了中国这句古话。黄伟解释说:“乌桕‘移民’后由于摆脱了天敌,在新的环境里进化了,把更多的‘注意力’从防御天敌转到了生长繁殖上,生存能力提高了,原来的天敌再来‘克制’它们反而没用了。”
这一研究成果首次解释了很多针对入侵植物的生物防治项目失败的原因,为未来的生物防治工作提供了参考。“寻找入侵物种的天敌,必须考虑到该物种在新环境中的变化这一因素。”王毅说。这些研究成果近日先后发表在英国《生态学杂志》和美国《应用生态学》两份国际权威生态学期刊上。 (本文来源:荆楚网-楚天都市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