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航收购酒店:三池崇史《拜访者Q》:伦,是用来乱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6 16:50:20

[引文]三池崇史《拜访者Q》:伦,是用来乱的

引言:

  这是目前为止对三池崇史这部最惊世骇俗的电影最客观最积极的评论,原文刊载于《世界电影之窗》08年1月。——白光

三池崇史の《拜访者Q》:伦,是用来乱的

作者:图宾根木匠


导语:
  当人们过足了解构和虚无的干瘾之后,蓦然回首间,却发现价值的牌坊还是得立。
 
人伦之刀

  直到六十余年后的今天,本尼迪克特的那本《菊与刀》仍然是被公认为是了解大和民族(日本文化)的最佳读本,书中用“菊”和“刀”两个截然不同的元素表征了日本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两个方面。我不懂文化人类学,也谈不上了解日本,只是想当然的觉得这个概念似乎也可以往日本的电影导演们那儿套用一下:如果说,黑泽明、沟口健二和小津安二郎这样的导演是“菊花型”的日本导演的话,那三池崇史、冢本晋也和寺山修司这样的导演就是不折不扣的日本导演中的“武士刀”。

  相较而言,似乎又属三池擎在手里的刀最为闪亮,在《拜访者Q》里,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三池崇史举着一把寒光闪闪的乱性之刀,砍向位于人类社会道德结构最深处的纲常伦理……

  自古以来,人类伦理体系中就包含着整个社会中最敏感的禁忌成分,这些禁忌几乎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形成一同形成的,甚至可以说,没有这些伦理道德的束缚和固化,人类社会就谈不上从蒙昧向野蛮的演进。千百年来,无数专家学者的研究已经证明了这个问题(虽然我只是粗略翻阅过《金枝》,对《忧郁的热带》也仅仅浮光掠影的泛读了一遍,但书中关于伦理和禁忌问题的论述,我却是铭记在心,不敢怠慢)。总的来说,伦理和禁忌是全世界最为敏感的话题,甚至说是全人类的痛处也不为过,即使政治、民族、历史等宏大概念遇到伦理和禁忌的大棒,也不免要避退三舍。所以,当三池崇史义无反顾的将这个问题赤裸裸的暴露在摄影机之下的时候,其触目惊心的程度足以令人瞠目结舌:作父亲的嫖宿自己的女儿;作女儿的整日作兼职卖笑挣零花钱,即使对亲生父亲也毫不避讳;作妻子的被丈夫残忍虐待,只是在实在忍受不了的时候出去找一个受虐狂发泄一下……凡此种种,在我等“文明人”看来,简直是罄竹难书、禽兽不如。

  观者的义愤很容易理解:在成熟的人类社会里,人伦几乎是衡量一个人良心和道德的最后底线,但在某种特殊情况下——当人们对这个光怪陆离的社会感到厌倦了的时候,在他们只看到题目而苦寻不到答案的时候,他们难免不自觉的把所有的症结都归结到这根红线之所在——显然,拍摄《拜访者Q》的三池崇史就是这么想的。

混沌之家

  弗洛伊德后来通过他的精神分析学重新阐释了人类文化中的伦理和禁忌的起源:人类早年聚部落而居,部落首领皆为强壮男子,他欺男霸女,无恶不作,他的儿子们忍无可忍,最后愤而弑父,将原来的“母亲”变为自己的妻子。尔后,为了避免类似的悲剧重演,造反的儿子们便建立了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氏族,并禁止血亲通婚,还忽悠出了一大堆宗教教条,以求心理安慰——显然,禁止血亲通婚是所有禁忌中最核心的一条。但是在《拜访者Q》中,我们却时时刻刻的感受到三池崇史对人伦的冲撞,而这种冲撞,正是籍由片中那个混沌不堪的四口之家所演绎的。

  如果去掉乱伦的桥段,沉溺于援助交际的女儿的形象其实并不新鲜,据说现今的日本街头满是放学后干这活的高中女生,比她更出格的大有人在;过分孱弱以至被不良少年欺侮的儿子也是日本电影中常见的形象,那些拍惯了“残酷青春物语”的日本导演们动辄便拿这样的可怜小男孩说事;患有早泄毛病、在工作中被女上司打压、背负着沉重家庭压力处处忍气吞声的父亲也算不上标新立异,其实这几乎是当今日本中年男性形象的典型写照;而那位忍辱负重、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的母亲,说到底也是一心相夫教子,以隐忍、贤淑所著称的日本家庭主妇的形象代言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那些冲撞我们价值观底线的乱伦桥段无非是三池崇史借以批判当今日本社会病态面的障眼法罢了。如果你要把一个问题通过艺术作品讲清楚,那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将其推向极致化:显然,三池导演正是采取了这样的方法。要知道,这是一部只有七万美元投资、耗时仅仅一个礼拜就用DV机拍峻的急就之作,如果抛却了剧情中被夸张到恶心的艺术手法,那我实在想不出这样的电影还有什么价值存在。

  当然,除了导演以外,影片的编剧、三池崇史的黄金搭档江良至和金牌摄影师山本英夫以及演员的出色发挥也不得不提,特别是扮演母亲的内田春菊,她是日本地下漫画界“青林堂”最重要的异色漫画家之一,三池选择她来出演此怪异角色,正好发挥出了内田身上独一无二的诡秘气质。而借此向日本地下漫画界致敬,也了结了三池长久以来的夙愿。
 
回归之道

  说Q的出现是一场“救赎”也不为过——虽然这样的词藻通常用在那些宗教气息浓厚的电影里,但谁又能说,《拜访者Q》中这样一个混乱、病态的四口之家不值得被救赎呢?况且照我的想法,片中的四口之家无非是当今日本病态社会的一个扭曲倒影罢了,如果他们不值得被拯救,那整个日本社会其实都被抛弃了。显然,富有社会责任感的三池崇史绝不会这么干——像三池这样的“刀”型日本导演看起来玩世不恭,一副吊儿郎当的面目,其实骨子里总是涌动着血脉贲张的使命感。

  所以,Q出现了。很遗憾,他不够帅,也不够有内涵,其糟糕的爆炸头发型和烟不离手的举止也总让人怀疑他的教育背景,但是,在三池崇史看来,也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唤醒那个在麻木中沉沦的四口之家。此时,如果用通常的大道理和正常社会秩序来拯救他们显然已是“不可能的任务”——本就是病态的社会才造就了这个畸形的家庭,再去求助外部社会,无异于与虎谋皮。于是,三池崇史只得苦心孤诣的塑造了这么个从天而降的拯救者Q的形象。

  Q用拍在父亲头上的一板砖宣告了自己的出场,此后,父亲头上一直裹着耀眼的白色绷带(直到片尾才去掉)。Q随后鼓动父亲奸杀了处处打压他的女上司;用肢体抚慰唤醒了母亲沉睡在体内的欲望,并使得小宇宙爆发了的母亲砍菜切瓜般消灭了总是欺负他儿子的不良少年;最后,他更是用一顿暴揍将女儿打回了家。

  回到家的女儿看着父亲依偎在母亲的怀中吮吸乳汁,情不自禁的泪眼婆娑,然后自己也依偎在了母亲的怀里,在那一刻,他们的表情都像婴儿一样温馨、舒适。此时,所有的人都回归了——母亲的胸脯是一个隐喻,在Q的另类教育下,他们最终找回了自我,也重建了家庭的秩序。

  片尾,一个干净的女声在木吉他伴奏下唱起儿时的歌谣:“无边无际的大海/一眼望不边/ 浪花此起彼伏/激起小小的泡沫/在阳光下闪闪发亮……”

  很好的音乐。礼已崩,乐未坏。在那一刻,我还是很不争气的被感动了。

附:
     无边无际的大海/一眼望不到边/
     浪花此起彼伏/激起小小的泡沫/在阳光下闪闪发亮/
     它们随风漂动/它们相遇融合/最终随风流逝/
     它们出现 消失....../......直至融入大海/
     不知为什么.../
     不知为什么.../就像我们一样
   
     我会想所有的事/当你赤裸裸地看海/
     我会想所有的事/当你抬头仰望天空/
     我们应该保持距离...沉默不语/
     就这样静静地等待
     就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