暹罗猫剃毛变黑:鲁迅到底伟大在哪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11 02:11:53

●杨柏榕/观点
今年9月25日是鲁迅先生诞辰130周年。鲁迅作为中华民族的一个精神形象代表:他是一个身材瘦弱、个头不高,发须密硬,装着很普通,眼光平和有神的小老头;他性情开朗幽默,思想宽广而深邃,做事坚毅认真,话语中还带着赤子般的率直,待人真诚大方,做派朴实自然。在他的身上,我们看到在《论语》中孔子多次所称道的“仁、智、礼、勇”兼备的君子形象,感受到了屈原所赞美的“后皇嘉树”的美好品行。但是,在当今一些媒体和学者那里,歪曲鲁迅形象、否定鲁迅精神的言论观点时常出现。这也让很多对鲁迅不了解或不太了解的人疑惑迷茫:鲁迅是否伟大,又到底伟大在哪里?借此之际我们不妨对这个问题再做一次探讨。
鲁迅是一个带着浓重社会政治色彩的文学家。鲁迅弃医从文进行文学创作,自始至终都是以改变国人落后精神面貌为目的,以实现自己救国救民的政治理想为方向的。在鲁迅的文学作品中,政治和社会立意始终是居于首位,文学的艺术追求完全是为其社会功效服务的。这是不是对艺术标准的忽视呢?字面上好像可以这样理解,但其本质却不是这样的。鲁迅的文学作品是政治与艺术高度完美的结合。鲁迅的短篇小说开创了现代新文学的先河,虽然只有几十篇,但是其绝大部分都堪称现代文学小说艺术精品的代表。鲁迅的小说思想深沉,笔意凝重,不是用来让人们茶余饭后轻松舒适地消遣时光的,而是让人对社会现实问题思考反省的。他的散文诗《野草》,是中国散文诗的开山之作,可谓现代白话版《离骚》,至今仍处在后人尚未超越的巅峰。他众多的杂文作品,继承了古代优秀散文和小品文的艺术精华,从艺术形式上为当代文学增添了一种新文体,成为当代中国杂文写作的典范。他的《故事新编》是对传统笔记体小说的继承发展,不仅思想丰富,且幽默诙谐,对后来历史题材的文学创作乃至今日的网络文学都影响甚大。他的学术著作《中国小说史略》,精辟独到,开中国小说研究之先路。在中国悠久丰厚的文学史上,他既是某些文学体裁的开创者,又是一个时代的文学成就的杰出代表。在他嬉笑怒骂皆成文章的作品中,我们领略到魏晋名士的无拘潇洒,吴敬梓的辛辣嘲讽,曹雪芹的博学多才,真切地感受到什么是旷古之才的大家风范。正因为如此,鲁迅的作品在中国的政治文化思想领域扎下了根基,渗透到中国社会历史的精神文化血液中,产生出空前广泛深刻的社会影响力。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鲁迅这座丰碑是任何人也无法取代、无法撼动的。
鲁迅不是职业革命家,他没有组织和参加过革命政党和军队,没有从事过刀光剑影的革命武装斗争。但是他作品中所表现出的革命的勇敢坚定深刻的斗争性,丝毫也不比拿刀枪的革命者弱。他以笔杆为武器进行战斗,揭露旧的社会制度的丑恶腐朽,勾画出帝国主义的恶脸,撕开剥削者、压迫者、反动统治者的假仁义面具,以及一切伪道学吸血鬼的画皮,批判封建腐朽文化对劳苦大众的精神戕害。这种斗争的效果,常常是用刀枪无法取得的。它是让人灵魂深处发生根本改变的思想的革命。鲁迅以自己的作品来对阶级社会中人性的丑恶进行毫不留情的剖析,直面人性的弱点。这种直爽和赤裸也让生活中把中庸主义、伪善、明哲保身、两面派作为生存方式的人,难以接受,感到如芒刺背、如箭穿心。有人说,鲁迅不是新文化运动的主将,只能称为干将。鲁迅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是被动参与者,不是倡导者和领导者。这个观点看似有其合理的一面,但是很不准确全面。因为在早期的新文化运动中,跑在最前面、影响力最大的领军人物是陈独秀,鲁迅是当时几个重要的前锋人物之一。这个事实没有必要否认。但是随着历史的发展,早期的领袖、干将们逐步开始分化,一部分人走向与反动政府当局合作,立场观点发生了倒转;一部分人热情消退不愿革命了,甚至认为自己过去的思想行为是幼稚荒唐的。鲁迅没有发生这样的变化,他依然朝着自己认准的方向前进。所以,从新文化运动发展的整个过程,从鲁迅人生发展的全貌来看,鲁迅自始至终都把文学革命的旗帜扛在肩上,走在社会和时代前列的。尽管在前进的过程中,他一度处于“荷戟独彷徨”的状态,但他没有退缩和放弃,而是上下求索,与时俱进,将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精神不断地坚持和提升,直至自己生命终结。鲁迅早年留日期间就参加过反清活动,五四时期又积极参加新文化运动,北洋政府统治时期因参与当时进步的学生运动被教育部革职除名,后来又参加中国人权保障会和左联的社会政治活动。他的一生真可谓是生命不息奋斗不已。在国内黑暗的强暴面前、在社会的正义面前,鲁迅没有为了个人的一己私利封口隐遁,而是在关键时刻敢于挺身而出,发出社会正义的呐喊。他始终表现出一个有强烈社会正义感、对社会下层大众苦难抱有深刻同情心、不屈服于社会黑暗邪恶势力、不愧为“民族脊梁”的知识分子形象。当国家处在内忧外患,一些人一味力倡幽默、闲适文学时,鲁迅却把救亡图存唤醒民族独立抗争意识放在首位,不遗余力地宣传抗战的民族文学。他是这样一个以笔为枪向社会腐败作不妥协斗争的伟大革命家。
鲁迅的思想主张,主要表现在对旧中国文化思想制度的全面剖析和批判,对马列思想、赤俄文学理论的响应和宣传。毛泽东在高度赞扬鲁迅的同时还指出了“鲁迅表现农民着重其黑暗面,封建主义的一面,忽略其英勇斗争、反抗地主,即民主主义的一面,这是因为他未曾经验过农民斗争之故”,“只在中医和京剧方面他的看法不大正确”的不足。从思想发展的角度看,鲁迅在新文化革命的高声呐喊之后,经过独自长时间的对比总结思考探索,并严格地析剖自己,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理论和政治信仰,加入到中国现代社会先进文化思想潮流中。鲁迅的思想立足于中国近现代社会的现实,对中国历史和现实中的各类敌人的本质,对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制度中腐朽落后方面,对中国现实中人们习以为常、因循保守、逆来顺受的各种社会鄙陋积习,对中国国民在封建制度下形成的带有一定民族性的思想性格弱点等,进行了深刻地分析和批判。这些思想论述,让人们有高瞻远瞩又洞察秋毫之感,有助于人们更深刻准确地了解现实存在的各色人物思想深层的社会属性,既认识到改造中国社会的必要性紧迫性,又对社会发展前进的艰巨复杂性长期性有着必要的思想准备,不再盲目地对改造国民思想和社会现实抱一些不切实际的幼稚简单的幻想。从这个意义上讲,鲁迅的政治思想是洞察了解中国人乃至全人类思想习性的一本厚重深邃的教科书,是了解社会历史纷繁表象背后真谛的一面透视镜。它让那些在社会黑暗中寻求社会进步的人们,有茅塞顿开、醍醐灌顶的开朗感;让那些不断否定自我追求思想精神境界提高进步的人们,认识到自己身上的“丑”与“小”,产生脱胎换骨、浴火重生之念。鲁迅是这样一个批判社会丑恶引领社会进步的伟大思想家。
鲁迅的精神世界淳朴而高尚,正直而坚韧,精深而博大,令人景仰而震撼。鲁迅的人生经历主要分为政治、教育、写作三个方面,在其所有的政治、教育、写作活动中,甚至包括他个人的日常家庭生活在内,都没有留下污点。他热忱负责、矢志不移、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高尚道德情操贯穿一生。在他的精神世界中,黑白、好坏、是非的界限是非常清晰的,任何男盗女娼、损人利己、卖友求荣、伪君子、假道学家的两面派的思想和行为,都与他无缘。他个子不高,但无论他成名前还是成名后,他看人都是不卑不亢的眼光。在社会显要、高官名流前,他的目光没有一点怯懦和媚态;在普通的学子及劳动者面前,他没有流露出任何高傲和轻视。对下层劳动者,他表现出既“怒其不争,哀其不幸”又促其觉醒助其解放的博大深沉的关爱情怀。在任何情况下,他都是怒而不恼、伤而不屈、悲而不悔、刚直不阿的圣人形象。“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他一生历程和追求的真实写照。无论是“横眉”还是“俯首”,都是发自内心的,没有一点虚伪做作的味道。他写了那么多篇文章,留下那么多文字,我们找不出哪篇是言不由衷之作,那一句是在权贵者前面谄媚的话语。即使对自己的好友,也不讲那种纯粹是虚伪奉承、背离事实的蜜语赞歌。鲁迅的拥护者和反对者回忆鲁迅生前往事的史料也很多,我们找不到一件真正能折损他个人尊严和人格的确切事例。古今中外多少文豪在其作品中无情深刻地批评社会丑恶,但是在现实的权贵面前又呈现出怎样媚骨奴颜!在古今中外人类历史上,我们能找出几个具有他那样崇高精神境界的文豪大家?鲁迅的精神实质是中华民族“脊梁”敢于正视和医治中国社会那些精神病态的自信力的突出表现,是实现民族思想解放、社会不断进步的先进精神代表。毛泽东讲,“鲁迅则是现代中国的圣人”。他为什么要做出如此评价?因为鲁迅的精神是这样难能可贵,令他由衷地崇敬!鲁迅的文学思想学术成就后人难以超越,鲁迅的精神境界后人更难超越。
(本版图片均采自本报资料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