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硕y581c内存条插孔:更新城市发展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23:11:09
更新城市发展观[转帖]
文章提交者:宋侠客 加帖在经济风云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更新城市发展观
2004-3-14 21:19:39
延续去年首推《中国城市发展报告》之观点,最近公布的《2002-2003中国城市发展报告》再次认为,中国经济将越来越向各大城市区,特别是向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京津环渤海这三个大城市区(群)集聚。
该“报告”称,中国目前三大城市群只占全国GDP的38%,其聚集和创造财富的作用远未发挥。“报告”提出的战略目标是:2020年三大城市群的财富聚集能力达到全国GDP的65%,约26万亿元人民币。
我们认为,在感叹中国未来二三十年将发生人类文明史迄今为止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城市化运动之前,我们仍然看到中国城市群发展还存在诸多的约束和障碍。世界城市化发展的路径,并非必然保证中国的城市发展会自动向着同样的方向前行。
中国的城市化面对着复杂的社会背景:长期的二元化经济结构造成了城乡的巨大差距;人口众多是长期存在的现实;经济发达地区面临着激烈的国际竞争;为保护已有的利益格局,城市保守主义仍然妨碍着城市一体化的进程;城市化带来诸多负面效应,如房价高昂、交通拥挤、环境污染、治安恶化、失业严重、供应困难等。
在如此种种考验之下,我们急需解决什么问题?
以城市群发展为例。二十年来,长三角城市群的发展正逐步走向良性循环,上海对长三角产生了“正拉动”效能,以上海为中心的城市协作格局也初步确立并正成为区域内的共识。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由于受主观和客观诸多因素的制约,很多重要的城市在一体化中仍显犹豫,虽有初步认识,却缺乏长三角地区的魄力。在具有政策、资源、人才、技术优势的大北京城市群,京津对于环渤海区的作用仍被专家认为是“负拉动”——从这一地区抽取资源与资金,却未能反哺区域经济,相距仅120多公里的京津两大直辖市对于区域经济的带动功能在竞争与较量中相互抵消。在珠江三角洲地区,主要城市彼此间协调不够、盲目竞争的情形仍存。
城市群发展的规律不仅仅被表述为“只有通过区域资源的有效配置,才能真正实现区域与城市的共同繁荣”,它更应当是:打破劳动力、资本等要素制约的经济层面的扩张行为,能够最终冲破固有地区保守主义的桎梏。
因此,尽管地区利益格局难以改变,但对城市发展规律的深度理解将有助于地区保守主义的弱化。在这种理解之上,我们有希望看到城市经营者们建立起新的城市发展观——在区域化中,它表现为开放与协作。当然,这种发展观不仅仅是对城市发展规律的简单遵循,更是一种以现实的观点看待城市发展的态度。这种建立在发展规律基础之上的新发展观,将重新审视旧的城市发展理念。
在深圳,我们看到这种审视正在发生效力。深圳市政府近日宣称,3年多以来深圳的基本现代化之路并不平衡。“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等指标进展明显滞后,特区内与特区外的进展情况也有较大差距。深圳将原定于2005年实现现代化的目标推后5年,力争在201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除了对现代化进程的时间表进行修订之外,深圳此次调整中最大的变化在于:增加了人居环境、自然生态、社会发展方面的指标。
战争生“城”,交易成“市”,“城”为保守,“市”为开放,从诞生之日起,城市便具有这种矛盾性格,在开放之动力与保守之阻力的博弈中向前发展。今天,一大批城市在重新寻找自己的位置。在北京,原有的城市规划被重新审视;在上海,建立国际金融中心的路径被探索;在沈阳,工业城市的内涵被修改;在众多资源型城市,新的发展道路被探询……在这场广泛的城市再造运动中,对城市发展规律的认识将成为新城市发展观确立的前提。我们的城市经营者需要了解的是:两轴、两带、多中心的规划格局是否科学?人民币产品中心是否是国际金融中心的突破口?新的工业化城市内涵是否准确……
正如再认识现代化规律之于深圳的“保守”,理解城市群发展规律之于区域内部城市的“开放”,新的城市发展观重要,更重要的是把握推动新观念生成的城市发展规律。其实,何止城市的发展观如此。
( 张帆 04-03-08  1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