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尔喀什湖那边是淡的:一华独秀的博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3 05:05:18

一部《金陵十三钗》览尽观者百态

转发(2)   评论(3) 2011年12月17日

 

 

□一华独秀/文

 

      看完《金陵十三钗》有一天多了,我觉得观者们的评论比影片本身更值得玩味。和《龙门飞甲》相对单一的口碑相比,《金陵十三钗》卷着张艺谋又掉进了千姿百态的评论漩涡中。全民影评的宏大场面在贺岁档显得前所未有的硝烟弥漫,壮怀激烈。《金陵十三钗》争议之大前所未有,《三枪拍案惊奇》都没有这般热烈和招惹口舌。这样的现象只能说明两点:只有张艺谋才能制造出如此泱泱大观;《金陵十三钗》确实是一部很有分量的影片。可以预见,这个周末结束后,关于《龙门飞甲》的评论将乏善可陈,无非是说技术的胜利,视觉的盛宴,徐克的巅峰,陈坤的突破、周迅的进步,武侠世界的超级快感,爽到爆……但是《金陵十三钗》引发的思考和争论会愈演愈烈,观点将会呈现多极化。《金陵十三钗》注定是这个档期茶前饭后的谈资,不管你喜欢还是不喜欢!甚至见面的问候语会多了一句:看过《十三钗》么?
    同样的一部《金陵十三钗》,朱大可教授看到的是色情+暴力+苦难+爱国主义下的“情色爱国主义”;有人又骂张艺谋在贩卖苦难揭露伤疤来赚钱,发国难财;有人看到的是胸脯、裸体和床戏;有人看到的是男人无能妓女救国;有人说影片讴歌流氓汉奸妓女救国,却给了国军很少的篇幅,质问是神马意思?神马意图?干嘛不拍成国军抗日片?有人看到的是东洋人和西洋人都不是好东西,前者糟蹋中国妓女,罪大恶极,后者享用中国妓女后竟然变成了救世主,但没看到中国精神;有人看到了商女也只亡国恨,妓女背后也有人性的光辉;有人看片名以为是一部古装大片,先骂张艺谋一通,看过后发现是现代战争片,遂又骂张艺谋是骗子。有人看到的是《南京南京》的升级版或者彩色版,有人则认为比肩《辛德勒名单》;有人认为是抄袭韩三平《避难》,说张郎才尽;有人说张艺谋有女性情结,热衷压抑和悲剧;还有人没看电影,仅凭片花和剧照已能高谈阔论,论完后加了一句“马上去看”!
      还有的不知道自己为何要骂,看到别人在骂,他跟着也骂!有些则看到“专家”骂他就骂,“专家”赞他就赞!
      有人认为《金陵十三钗》不仅仅是张艺谋最好的电影,而且是“华语片的翘楚”;有人认为这是张艺谋《活着》后最好的电影;有人认为此片一般,艺术性不足,他更喜欢《红高粱》、《秋菊打官司》、《一个都不能少》,这些才是经典;有人认为片子见证了人性的力量,非常震撼,许多场景让人过目难忘;有人不吝溢美之词赞美《金陵十三钗》,但在结尾必须加一句:“你不要指望能看到一部辛德勒名单。它虚弱的地方在于故事讲得太多高潮,安排了太多想要感动人的点,反而有点疲劳”;有人认为影片传递人性力量催人奋进;有人认为影片压抑黑暗,让人感到虐心;有人认为影片很好反映了历史和战争的残酷,更加让人牢记历史,珍惜现在生活的美好,希望更多不了解这段历史的人看看;有人则认为这是在杜撰历史,美化妓女。有人认为这是最没有中国味的张艺谋电影,有人则认为片中诸多元素充满中国特色。

     还有人预言,明年《金陵十三钗》将横扫各大电影节的颁奖典礼,主要奖项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女主角等全归《金陵十三钗》,因为回头看看,有哪个影片能有《金陵十三钗》这样完美?
    就在昨天,《金陵十三钗》入围金球奖最佳外语片奖行列,这对正在上映的片子来说无疑是一剂强心针,张艺谋张伟平发了英文感谢信。同时,《金陵十三钗》的热映又碰上了南京大屠杀纪念日,历史与艺术的碰撞触动了人心。接着,《金陵十三钗》还端着一份国人申“奥”的情结,围绕《金陵十三钗》的不少重磅话题还在后头呢!
     一部《金陵十三钗》可以览尽观众百态之心态;电影是讲人性的,电影之外的评论和观点不也是赤裸裸的人性晾晒台吗?《金陵十三钗》能把千姿百态的观众心态给晒出来,就这一点来讲,它已经成功了!

 

 

------------------------------------------------------------------------------------------

 

   以下是一组关于《金陵十三钗》的网友评论选摘,可管窥一斑!

 

  先看看几位专家张教授影评人的口水仗:

   ●教授朱大可:张艺谋的电影逻辑的本性——色情+暴力+苦难+爱国主义,已经被十三钗们的动人台词所证实。在即将代替小女生去赴日军晚会的前夜,她们发出了“自古以来都说商女不知亡国恨,如今这种说法要改一改了!”(大意如此),这的确是“情色爱国主义”主题的点睛之笔,它戏剧性地证实了我此前表述的基本观点……张艺谋终于找到了情色、暴力和人性的比较正确的表述方式,并为情色叙事找到了坚硬的道德支点。我们不妨把“情色爱国主义”分为高级的和低劣的两种。而张艺谋终于为这条看起来毫无希望的路线,画上了一个出乎意料的句号。我希望这是一个最终放弃“色情+暴力+苦难+爱国主义”公式的转机。如若这样,我要为此向张艺谋致谢:中国电影和观众都将有福了。但愿他们有望就此摆脱视觉污染的不良历史。

    ●自称研究电影的美国伊利诺大学终身教授徐钢,在微博上力挺朱大可:“我是研究电影的,所以张艺谋的《金陵十三钗》不得不看,但我希望我的朋友们都不要去看,将南京大屠杀色情化、娱乐化、好莱坞化,在残酷的屠杀中充满性高潮的想象,恶俗如此。就是好莱坞,也偶尔有不受商业利润左右的严肃电影,比如很多关于奥斯维辛的电影,都很好地处理了残酷的创伤的问题。”
    ●编剧程青松:“看见宣传活动上让13个扮演妓女的女演员,穿着旗袍,在台上扭来扭去,是要招徕顾客还是宣传电影?如果要去若干个城市,要这样走无数次?这电影的背景可不是《花样年华》,而是大屠杀。”
    ●《十三钗》片方的陈先生:“《十三钗》在上映前,谁看过这部电影我们心里有数,目前批评该片的人几乎都没有看过该片。我觉得这些做法太哗众取宠了,让人觉得又可笑又可悲。”
    ●影评人图宾根木匠表示:朱先生(指朱大可教授)在文中提出了“发国难财”的批评,还认为“《金陵十三钗》把这种发财模式推向新的高潮”。这我就不明白了,难道《金陵十三钗》不是商品吗?片方掏出真金白银来做一部电影,难不成是个慈善行为?朱先生在文中还以《辛德勒的名单》为标杆,反衬了《金陵十三钗》的“汗颜”——这就更加奇怪了,难道《辛德勒的名单》不追求票房?按照朱先生这个逻辑,似乎大屠杀这样的题材,就不能有票房追求。好嘛,那要么你找个慈善家心甘情愿地替你烧钱;要么就回到计划经济时代,国家掏钱拍电影,然后用行政力量来保证票房……朱先生生造了一个“情色爱国主义”的帽子,罩在了《金陵十三钗》的头上。不过,难道民族苦难的剧情就不能有情爱的展现?从影片中来看,日军的性暴力,是令人发指的集体兽行;而女主角与美国假神父的云雨,乃是真性情的爱意表达,再加上慷慨赴死的悲壮,无疑使人物更加丰富、立体,两相对比,正是折射出了对正常人性的渴慕、讴歌。朱先生当年批判“谢晋模式”,言犹在耳,现在却发现作者自己也陷入了“两个凡是”的模式中:凡是张艺谋导演的电影,就必须反对(文中首先就煞有介事地梳理了一遍张艺谋的“艺术堕落史”);凡是有情怀的电影,就不能追求票房。这纯粹是为批判而批判,主题先行,罔文本事实而不顾,令人遗憾。“圈内人陷入了‘两个凡是’,凡是张艺谋导演的电影,就必须反对;凡是有情怀的电影,就不能追求票房。”而宁财神随后在微博转发了这篇文章,还唯恐天下不乱地说:“就爱看吵架。”

    

   下面看网友评论选摘:
    ●网友评论选摘:人民日报:导演让“好故事”爆发潜能
    ●网友评论选摘:《十三钗》145分钟的救赎拷问的是人性
    ●网友评论选摘:《金陵十三钗》:非常态下仍存人性光辉
    ●网友评论选摘:看《金陵十三钗》前,请你先去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看看,然后你会对影片有深刻而别样的感受,你就不会误读这部片子!
    ●网友评论选摘:《金陵十三钗》和1988年峨眉电影制片厂拍摄的电影《避难》在故事上的相似度达70%以上。教会神父收留妓女以及4名伤兵的情节和《金陵十三钗》小说的设置基本一致,只是妓女的人数上,《避难》中只有3名,而《金陵十三钗》中扩容成了13名。这部被视作张艺谋近10年以来最好的电影作品究竟是翻拍自严歌苓的小说还是重拍自老电影?
    ●网友评论选摘:看了《金陵十三钗》,总有一种干死小日本的冲动,太TM禽兽了!
    ●网友评论选摘:这是张艺谋《活着》之后最好的电影!
    ●网友评论选摘:这不仅仅是张艺谋最好的电影,而且是中国最好的电影。
    ●网友评论选摘:《金陵十三钗》中第第十三个钗是个男人,这是一流高手精心设计的环节,看起来匪夷所思,却又禁不住拍案叫绝。从这里开始,乔治陈几乎成了影片的主角,他的命运横亘在观众心头,无论如何也是抹不去了。

    ●网友评论选摘:毫无疑问,《金陵十三钗》在未来两年内将横扫多个电影节主要奖项,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女主角、最佳女配角、最佳剧本、最佳视觉效果……想想看,去年到今年还有能比得过《金陵十三钗》的电影吗?等着吧,金鸡百花奖也许不待见这部片子,无所谓,这两个奖不配……香港电影金像奖、台湾金马奖……还有今年的奥斯卡……哇咔咔
    ●网友评论选摘:从电影本身而言,你不要指望能看到一部辛德勒名单。它虚弱的地方在于故事讲得太多高潮,安排了太多想要感动人的点,反而有点疲劳;男主角贝尔的心理历程,虽然有铺陈,但还是太单薄,那样的转变,不只是爱上女主角就能瞬间完成的; 金陵十三钗,她们的玲珑宛转,还没淋漓尽致;开始关注人性,但还没戳到最痛的地方,因而对情感的调度还欠缺火候。甚是遗憾。所以,它是一部好电影,但还没好“透”。
    ●网友评论选摘:这不(部)电影有太多的点让人过目难忘:巷战枪战堪称经典,妓女和学生服装颜色强烈反差,妓女们的言行举止非常契合人物身份;尤其是那些彩色玻璃的多次破碎和击穿,简直是电影视觉中的经典镜头,无人能敌!
    ●网友评论选摘:看完电影归来,眼睛好疼,心里说不出的酸楚,久久不能平静。我不知道该怎样说起,是压抑是亢奋还是悲伤我自己都不能够表达。心灵的纯净是那么的完美,历史是那么淡定的讲述给我们后人,真实透彻地书写着人们心中的感激。我们不要忘记历史,因为这是我们一个民族的耻辱,我们不是没有反抗而是我们的现实所限。我们真的应该铭记这段历史。老谋子用心在给我们讲述,我们也该用心去体会。请问那些骂人的人,你们难道不是个中国人吗,没有看就在这说三道四,别忘了我们是中国人,我们也有我们的民族精神!
    ●网友评论选摘:想纪念(南京大屠杀)的方式可以有很多方式,为何要拿13个女人卖…… 你明白的 。
    ●网友评论选摘:看罢《金陵十三钗》,像是重温了《南京南京》。教堂、学生、妓女、汉奸、……越过身躯,你会看见一个个灿烂的身影。 
    ●网友评论选摘:“妓女救国”“情欲床戏”……在贺岁档上演全国人民伤心事,是“消费国难”“借机敛财”!(编者注:在豆瓣网上竟然有网友给片子打出1分,并号召抵制看片,真不知这些人哪来的这些奇谈怪论和“深仇大恨”)

    ●网友评论选摘:有些人他妈的就是崇洋媚外心态有问题,《辛德勒名单》也有妓女杀戮和床戏,怎么就不是发国难财的了?照这么说,冯小刚将要拍的《温故1942》,讲大饥荒死了300万,也是发国难财了?
    ●网友评论选摘:不具备成为经典的可能性,尤其是《龙门》,尚属快感式视觉片。对导演而言,

    ●网友评论选摘:片算不上其(张艺谋)生涯中的经典佳作。张艺谋作品,(我)喜欢的是《红高粱》《秋菊打官司》《一个都不能少》,对(我)来说,尤其后两者,因贴近生活更接地气。
    ●网友评论选摘:显然,张艺谋电影和严歌苓原著小说各取所需,原著试图在还原真实人性的基础上追求理想的人性,而电影是在有意规避真实人性的意识下追求理想的人性。  个人认为,《金陵十三钗》的改编剧本优于原著小说,《金陵十三钗》也是张艺谋踏上商道之后的最高成就。
    ●网友评论选摘:与《英雄》不同,这将是张大导演的颠覆之作。名称虽然香艳,但这却是一部催泪的大悲剧,影片中“南京大屠杀”之际中国军人英勇奋战、保卫家国,将彻底洗脱传统“国军”猥琐、畏战的形象,还历史本来面目。妖娆的女子、英武的军人、青天白日、神圣的红十字、宗教、人性、救赎、日寇、战争、美的毁灭-------张艺谋是故事高手,最会挑动国人敏感的神经。
    ●网友评论选摘:金陵十三钗》原来是一部现代片,我还以为又是一部大而空的古装片,TNND.

    ●网友评论选摘:刚看完十三钗回来,说实话这部片子立意不错,揭露日本人南京大屠杀的恶行的,可问题是在站在电影本身来讲拍的太垃圾了,和以往的南京大屠杀电影没什么区别,故事平平淡淡,波澜不惊,看了开头就知道结局,还拖着演了二个多小时,真TM浪费时间,搞不懂他们说的那一个亿美刀花到哪去了?二千万RMB都能拍出来的电影。。。。

   ●网友评论选摘:让那些不看电影就满嘴喷粪的人去死吧,连个妓女都不如。本人不屑看黄金甲,但是《金陵十三钗》,确实是老谋子的真心之作,心久久不能平静······也坚信如此多的龌龊的心灵,会让历史重演······。贝尔演技真棒,一个字值。

    ●网友评论选摘:张艺谋有女性情结和悲剧嗜好,他的电影充斥这些,《金陵十三钗》也是!

    ●网友评论选摘:这是一部名叫thirteen的电影,是由一个会用英文数数的日本兵定义的。
    ●网友评论选摘:汉奸应有一个新的定义,我们不妨把他叫做地下工作者。
    ●网友评论选摘:别误会,这绝不是一部好莱坞大片,它 Made in China!
    ●网友评论选摘:这绝不是一个妓女救学生的故事,这是一个女人救女人的故事,不,这是一个人救人的故事。
    ●网友评论选摘:别期待,这里没有床戏,也没有所谓的激情戏。
    ●网友评论选摘:人都有两面性,卑微或者崇高。
    ●网友评论选摘:再次鄙视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日本人

    ●网友评论选摘:诸位,最近被收买的人太多,关键是香港的一些电影要上了,这些拿了钱的人只有一个目的,就是不停地黑《十三钗》。你看先前的一个题目就知道《香港名导抱团“阻击”张艺谋》。虽然都是大中国,可是这些人手段太过嚣张,轻易就利用了大陆上一些无脑无德的人,本来那些个没有基本人格的不肖去说,他们不说为了一点蝇头小利才吗?其实骨子里就是一个文化汗奸。

    ●网友评论选摘:南京大屠杀,据说杀死了二十多万人,该电影不去描写死去的人生前情况或临死前的如何悲壮情景,却着力描写幸存的十三个人,还都是些妓女,请问电影编导们:难道这次大屠杀事件中死去的二十多万人,就没有可以回忆、记录和描写的好人,只有这些“金陵名妓”或是“秦淮八艳”可以描写、记录和再现吗?!那些二十多万平凡的南京百姓们,就应该平凡的消失了吗?!这样想来,这部电影从原作脚本到电影的策划、制作和编导的视角和立场是否又偏颇和错位了呢?!而且这么大个轰动了全世界的南京大屠杀事件,当时政治权势方面的党派的声音、政协或工商联组织的声音就都那么微乎其微吗?怎么就只有外国驻中国的宗教派别或团体在帮助呼吁、救援和声讨?且问电影编导:该片要向世界展示什么?我们虽没看过该影片,但从舆论来分析,此片涉嫌标榜妓女和宗教;虽历史地看,外国宗教可能在该事件中确有行善积德之行为。且问特色文艺:当今文化艺术何为主流?

    ●网友评论选摘:跟预想的一样,看完《金陵十三钗》,胸口憋得慌,情感难以抒发。当朋友问,电影好看吗?我竟是无言以对。一部电影,好看与否,那可以是一项评判标准。可面对南京大屠杀,“好看”是否能成为一个评判的标准?就像说到感动和震撼,那到底是出于悲恸怜悯还是愤怒?但不管再怎么说,奔着好莱坞而去的张艺谋,他终于拍出了一心想要的A片,一部合格的、中规中矩的阿美里卡片(American Film)。跟试图讨好所有人的《南京!南京!》不同,《金陵十三钗》是一部标准模式的情节剧。《金陵十三钗》是一部社会话题电影,男女老少都会投身其中。预设立场或者曲解误读,再正常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