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特种油厂现状:海量信息社会中的“暗礁”——自我传播焦虑的探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02:22:14
作者:黎媚

 

 

摘要:由于技术的发展,承载信息的载体越来越先进,而且载体能够承载的信息量也越来越多,社会进入了一个信息海量化的状态。原本相对简单的自我传播过程就变得复杂起来,人们在处理海量信息的过程中什么都想抓住,却不可能什么都能通过自我传播获得,这就使人产生了焦虑。本文对此进行了初步的探析。 

关键词:海量信息社会  自我传播焦虑  原因  负面影响  对策

 

 

现代社会是一个海量信息社会。通讯、互联网等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们可获得的信息量呈几何级数增长。 “我永远担心自己知道得不够多,我担心自己不知道芙蓉姐姐,我担心自己不知道艾伦·金斯堡,我担心自己不知道村上春树……我担心自己随时会发现还有更多的东西自己不知道。我简直担心一切。” [1]这就是现代人在海量信息社会里的心理独白。正是由于海量信息社会信息量的急剧增加,它给生活在其中的人带来了无限的困扰。人在自我传播过程中的焦虑就由此产生,但自我传播却是必要的。只是,我们要认清自我传播焦虑的成因、负面影响,同时掌握破解自我传播焦虑的对策,才可使自己迎着信息潮流,立于不败潮头。

(一)自我传播是人自我完善和进步的必然过程

自我传播(Intrapersonnal Communication),又被称为“内向传播”、“内在传播”、“自身传播”或者“体内传播” [2],它指的是个人接受外部信息并在人体内部对信息进行处理的过程。从传播学角度看,人体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信息传播系统,既有接收装置(感官系统),又有传递装置(神经系统);既有处理装置(记忆、思维系统),又有输出系统(语言、动作、表情)。自我传播是个人的知觉和思维活动。其特点就是在同一人体内进行,是一个主我和客我的交流活动,是本我、自我、超我之间的互相协调,是进行内省式思考的必经过程,是纠正“镜中我”的形象和与社会进行象征性互动的重要前提。

自我传播最重要的功能是,通过信息的内化,使个人知识结构不断优化,并对自我不断进行调节以适应社会需要。这种传播形式既是出于人的自我需要,也是出于人的社会需要,是人为了及时应对周围变化了的环境而进行的自我调节。它通过人的视觉、听觉、味觉、触觉等的协调,对客体进行回顾、记忆、推理、判断。在这种交流过程中,主我和客我进行自由沟通以达到自我的内部平衡,通过这种思维活动进行正常的信息编码,以保证人类其他传播活动的正常进行。

自我传播是“通过积极的精神劳动,在已知的基础上不断发现未知,创造新知识、新观念和新思想的活动”;它“伴随着创造性思维成果,也是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的巨大力量”。[3]它“在本质上是人的社会关系和社会实践的反映;与此同时,这种反映又不是对社会关系或实践的消极、简单的‘复制’,而是一种具有独特的特殊规律的能动的、创造性的活动”,它“反过来对现实的社会关系和社会实践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它“也是一种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4]

由此可见,自我传播是社会发展的原初动力。没有人的要求自我进步,那就没有社会的总体进步。但自我传播的过程在现代社会背景下,却越发显得不那么风和日丽、艳阳高照、晴空万里。它在信息海量化的时代中,越发使人感觉焦虑不安、心神不宁甚至郁闷或狂躁。为何会这样呢?

(二)自我传播焦虑产生的原因分析

(1)海量信息使人迷茫,不知道该吸取什么

面对一波又一波高速涌来的茫茫信息海水,就像面对茫茫的大海一样,人常常忘了该从哪里入手,该吸取一些什么;同时,信息的良莠不齐、泥沙俱下也让人在做出选择时百般徘徊、犹豫万千。于是,人们常常被众多信息所吸引,忘记初衷,猛然地做一些狂翻报纸或狂按遥控板或狂点鼠标或狂看参考书的疯狂收集资讯的行动。而到最后,却发现,自我传播的东西多而且杂,缺乏系统性,欠梳理。最重要的是,在这一狂乱的信息输入过程中,人的焦虑产生了:什么都知道一点,什么都不精通,知识不成体系,无法准确运用。但人又不愿放弃唾手可得的资讯大餐,烦恼因迷茫和贪心骤然而生。

(2)信息海量化导致人的信息处理能力受到濒于极限的挑战

信息的海量化使人陷于信息的狂潮之中,人像一叶小舟,在其中翻腾搏击,为了取得自身发展所需的信息养料,人不得不与“海”奋战,而最后的结果是葬身“海底”还是荣耀凯旋,总让在奋战中的人焦虑万分。而决定胜负的关键在于人的大脑“CPU”的处理能力。但人始终不是电脑,人的大脑也没有电脑CPU的容量和速度,所以,人在海量信息面前总有力所不及的地方,当人意识到自己的处理能力不足、“CPU”运转不灵时,焦虑就开始了。

在17世纪,一个英国人一生所能获得的信息量还不如现在当天一份《纽约时报》上的信息量。[5]现代社会所能提供的信息量,远远超出一个人所能接受的容量,面对如此浩瀚的“信息海洋”,人们自然会想尽量多吸收一些,但是当他们发现再怎么努力也不可能知晓全部信息的时候,就会产生焦虑和痛苦。

(3)向往成功、向往完美、向往符合社会角色期待与海量信息的无法把握发生矛盾

社会学家把 “生活匆匆忙忙、事事要竞争、时时要抓紧机会、随时会落伍失败”的城市,称为“A型城市”。[6]这样的“A型城市”造就了许多具有“A型人格”的人。这种人有强烈的成功欲望,向往着事事做得漂亮完美,同时希望自己表现出的行为和所具备的知识水平符合社会的角色期待。这种强烈关注自身进步的人,会通过自我传播不断改进自我的知识结构。

再加上,在个人异质性的社会里,人们为适应社会的发展,个性发展越来越强。他们深刻地感觉,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只有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精”,才能使他们立于不败之地,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不为明天的工作和薪水担忧。于是,他们在自我传播的过程中不断地强化成功、完美、符合社会期待的心理暗示,压力就随之不断增大。

这类型的人面对海量信息既想尽全力占有,又知道自己能力有限,在寻找和适应的过程中如果受挫,就会产生焦虑。  

(4)主我和宾我的需求在海量信息环境下发生内在冲突

 “‘主我’是‘我’(个人)的自主意识或愿望、决策;‘宾我’是他人或社会的期待和评价,即我或我的行为在他人心目中的印象或看法。内向传播就是在这两个‘我’之间进行的双向互动协商及判断的意识过程”。[7]

米德认为,当一个人作为“宾我”时,他将按照他人对他的态度来左右自己,或对自己做出反应。他的自我评价是他所设想的他人对他的评价的结果,“宾我”是按照有意义的他人和整个共同体的观点来设想和认识自己,它反映了法律、道德及共同体的组织规范和期望;当一个人作为“主我”时,他会意识到自己是一个主体,它代表了人的冲动的倾向和自发的行为,它是不可计算的、创造的和不可预测的。正由于“主我”和“宾我”的不断对话和互动,才形成了统一的社会自我。

但这其中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主我和宾我的需求不一定是完全一样的。人是按照快乐原则生活的人,但人又是社会的人。社会要求人不能只顾自己的快乐而不顾社会的责任。在传统社会里,信息量不大,人同时可以兼顾自己的兴趣和社会的要求,把两方面的信息同时吸收。但在海量信息社会下,想要在社会上扩大共通的意义空间,就必须吸取更多的信息。这就把原本应用于扩展个人兴趣爱好的时间和精力给挤占了。在这种挤占越演越烈的情况下,人对个人兴趣爱好的关注就会缩小到最小,甚至完全抹杀。因此内心的主我常常对宾我非常不满。长此以往,人对自我传播而来的不属于自身天然本性所关注的信息,而是违背快乐原则强迫吸收的信息,就会产生怀疑和敌意。内心的纠结就开始了,焦虑也就无从避免。

(三)自我传播焦虑对人的负面影响

自我传播中的焦虑越来越成为海量信息社会的“暗礁”,它的破坏力不容小视。其对人的主要负面影响有以下表现:

(1)打破内心平衡,影响身体健康

焦虑本来并不是坏事,焦虑往往能够促使你鼓起力量,去应付即将发生的危机(或者说焦虑是一种积极应激的本能)。但当焦虑的程度及持续时间超过一定的范围时会构成焦虑症状,它会妨碍人应付和处理面前的危机,甚至妨碍正常生活,导致心理疾病产生。每个成年人时刻都在面临着来自事业、家庭、社会各方面的压力,容易紧张与焦虑。最新的研究表明:紧张对于男性的危害不亚于高血压,它使男性容易患上心脏病、心律失常以及其他一些威胁生命的疾病;焦虑还使女性的寿命明显缩短。[8]

(2)产生莫须有的自我否定和恐慌

美国社会学家库利在《社会组织》一书中提出“镜中我”概念。他认为,人的行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我认识,而这种认识主要是通过与他人的社会互动中形成的,它是反映自我的一面“镜子”,个人透过这面“镜子”认识自己和把握自己。人的自我认识实际上是通过个人知识结构来实现的,因此,库利的“镜中我”理论也可以理解为:人的行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知识结构,它是反映自我的一面“镜子”,个人透过这面“镜子”认识自己和把握自己。[9]

当人通过自我传播建造与社会的共通意义空间时,却发现海量信息的无法完全知晓,这个时候他透过“镜子”对自我的认识就会发生偏差。他会倾向于责怪自己愚笨、无用,认为自己知识结构不够完美,为自己无法满足社会的角色期待和他人对自己的期望而烦恼、郁闷。甚至,发展到不能客观看待自己以前所取得的成绩,从而完全否定自己,对自己的自信心骤然剧降,并开始怀疑自己,常常惴惴不安,严重的还会导致人格和心理歪曲变形。

(3)影响社会进步

焦虑已成为现代人普遍的“心病”,有人甚至说当代就是一个“焦虑的年代”。焦虑的表现是:总是担心、恐慌。当人在自我传播过程中开始不断地焦虑时,就会干扰自己正常的编码过程。而正常的编码过程被打破,就会影响人类其他传播活动的进行。

库利曾说:自我和社会是一对双胞胎。笔者认为,还不止那么简单,自我应该是社会最基本的组成元素。所以,自我出了问题,社会也会受其影响。

(四)破解自我传播焦虑的对策

既然自我传播中出现的焦虑不仅对人也对社会有着不可低估的负面影响,那么,应该怎样应对自我传播焦虑呢?以下提供了几个方面的解决之道。

(1)积极进行自我心理疏导

1.要认识到自我传播过程中会产生焦虑是常态,它是个人知识结构在优化中所必然遭遇的过程。因为只要是关注自身进步的人,就会不断地思考和调适自己,在寻找和适应的过程中如果暂时没有找到方向就会产生焦虑。认清了这个问题,就可以安慰自己:“其实大家都一样会产生焦虑,不要慌,要沉着,我会找着方向的。”

2..要积极肯定自己,增加自信,保持乐观。当焦虑袭来时,可以反复地告诉自己,“没有问题。”,“我可以对付。”,“我比别人行”。你必须首先自信,减少自卑感。相信自己每增加一次自信,焦虑程度就会降低一点。恢复自信,也就最终驱逐了焦虑。当你缺乏信心时,不妨想想过去的辉煌成就,或想像你成功时的景象。你将很快地化解焦虑与不安,恢复自信。

3.要进行自我反省,把潜意识中引起焦虑的事情整理出来逐条分析。在产生了焦虑和紧张情绪的情况下,应正视事实,不要回避。提醒自己放慢步伐,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与生活处境,并积极主动地寻求解决之道。

(2)对自己进行清晰的评估和客观地认识

人最容易犯的两个错误是自负和自卑。焦虑的产生会导致人过于自卑,凡事否定自己,认为自己能力不行。所以,人必须对自己有一个清楚的认识。要花时间分析一下,自己是否过于看重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成功欲望是否过高,对自我的了解是否不太全面。要弄清楚自己的能力底线,知道自己可扩展的空间范围,明白自己能进取的努力方向。围绕这些,有了一个圆心,再去思考、去做选择,可能要容易得多。

(3)学会对海量信息实行“拿来主义”

海量信息社会的信息因其量多,难免泥沙俱下、良莠不分。所以,我们要培养自己的选择能力,不能抱着“全盘通吃”的想法。要如鲁迅所告诫的一样:“沉着,勇猛,有辨别”;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对于海量信息社会提供的海量资讯进行“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的分类处理。清晰地辨别,哪些资讯是自己需要的,把与自己核心发展无关的信息排除在外,减轻处理压力。

(4)学会寻求外部援助

当自我传播发生焦虑,而自己无法疏解时,可以寻求外部援助。俗话说得好:“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说不定你的困惑和烦恼一到外援那里就迎刃而解了。

1.求助于家人、朋友、师长

家人和朋友是最了解你的两个群体,而师长则在看待各种问题时常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这几类人群可以给你切合实际的建议和意见。

2.求助于专业心理医生

当焦虑发展到一定程度构成恐慌,而其他人的宽慰又无法排解你内心的忧虑时,可以寻求专业心理医生的帮助。

(5)随时保持行动力

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做自己应当做的事,不能任由情绪支配;不要因心情不好而逃避生活。硬着头皮做下去,你会发现事情或许并没有预想的那么糟。

 

 

作者简介:四川外语学院2008级文艺学文化与传媒方向研究生。

 

注释:

[1]肖震宇.《信息爆炸时代 现代人易得信息焦虑症》,新华网,http://www.sd.xinhuanet.com/life/2005-11/16/content_5601673.htm

[2]屠忠俊.《自我传播与大传播》,《华中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3期,第113页

[3][4]郭庆光著.《传播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11月第1版,第77页、第79页

[6]黄俊杰.《物化社会的交友悖论:城市越大,朋友越少》,新浪网,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3965fb0100cjt4.html

[7]黄晓钟 杨效宏 冯钢 主编.《传播学关键术语释读》, 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5年8月第1版,第2页

[8]《长期焦虑易猝死》.39健康网,http://disease.39.net/js/0712/26/211632.html

[9]林升梁.《自我传播:个人知识结构视角的思考》,传播学论坛:list.asp?unid=1157

 

 

参考文献:

[1]蔡清毅.《“I calls them as I sees them”——谈谈对自我传播及其研究的认识》,传播学论坛

[2]徐晓君.《“自我理论”——人际传播的源头》,《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11月第28卷增刊